高考历史配套精编课件【第7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ppt_第1页
高考历史配套精编课件【第7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ppt_第2页
高考历史配套精编课件【第7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ppt_第3页
高考历史配套精编课件【第7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ppt_第4页
高考历史配套精编课件【第7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1840 1900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自高考改革以来 在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中出现较少 在近几年广东省高考命题中还没有单独命题过 在出现过的考题中 以选择题为主 主要考查方式是将太平天国运动置于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历史背景下考查相关知识 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 广东省近几年考查次数比较多 2018年 2018年 2009年 考查辛亥革命影响 2018年考查辛亥革命背景 中华民国成立和对 临时约法 的意义的理解概率较大 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可能命题 一 太平天国运动 1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发展和失败 1 兴起 1851 1853年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初步建立 政权 定都天京 2 发展 1853 1856年 定都天京后颁布 进行北伐和 达到全盛时期 3 失败 1856 1864年 天京变乱 重建核心 颁布 组织后期防御战 失败 1864年 湘军攻破 天京 西征 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 4 失败原因 农民阶级局限性 根本原因 战略失误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 天朝田亩制度 1 时间 1853年 2 内容 按 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推行圣库制度 3 评价 人口 土地 绝对平均主义 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 的强烈愿望 严重脱离实际 违背客观规律 3 资政新篇 1 时间 1859年 2 内容 向西方学习 主张进行经济 文化和教育改革 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 3 评价 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 的设想 迫于形势 未能实行 资政新篇 出现时 中国尚未出现民族资本主义 其内容的提出是洪仁玕在香港学习的结果 因此不能说 资政新篇 是应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而提出来的 二 辛亥革命1 背景 1 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 政治基础 清政府成为众矢之的 3 思想基础 民主共和思想不断传播 成为资 产阶级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 兴中会 4 组织基础 1894年成立 1905年成立 5 军事基础 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沉重地打击 了清王朝统治 同盟会 保路运动 6 有利时机 四川 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 2 爆发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取得成功 建立湖北军政府 3 高潮 1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 成立 南京 第一部 2 临时约法 中国近代史上 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 结局 1 结局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2 原因 袁世凯玩弄两面手法 势力强大 列强以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为手段 向革命 政权施加压力 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 乘机攻击革命党人 5 意义 封建君主专制 民族资本主义 1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制度 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 推翻了清王朝 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3 为中国 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 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一 太平天国运动 1 太平天国运动与传统农民运动相比的新特点 1 起义背景 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 2 担负任务 同时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3 失败原因 面临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4 治国方案 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 资政新篇 5 革命范畴 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2 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与局限性 1 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政治基础 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 资政新篇 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妄想 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反封建 义和团运动主要反帝国主义 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打击了封建势力和侵略势力 2 局限性 农民阶级在经济上与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相联系 在思想上受皇权专制 等级观念的影响 在组织上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在政治上走不出封建制度的束缚 只能以 封建手段反对封建专制和帝国主义 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最终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3 启示 近代中国史上农民阶级力量强大 但需要由先进的阶级来领导 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起来 才能有出路 材料 太平天国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 他们没有为自己 提出任何任务 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惶还要厉害 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立与停滞腐朽 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马克思 研读 材料的观点代表了当代很多史学家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从材料中我们要能够分析出来的是 太平天国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用丑恶万状的破坏对立停止与腐朽 的原因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发起者的农民阶级局限性 他们没有跟先进的生产方式发生联系 只能用 破坏来对立停滞与腐朽 在考试作答时 也需注重按照革命史观点 对太平天国运动持肯定态度 二 多史观看待辛亥革命功绩 1 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史观 2 在政治上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颁布 临时约法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 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发展 在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一些条件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近代化史观 3 推动了社会习俗与社会风尚的进步 社会史观 4 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推动了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世界史观或整体史观 5 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工业文明 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从政治 经济 思想 社会生活等方面促进了近代中国文明的发展 文明史观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 辛亥革命的政 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 这并不足怪 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 材料二 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的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 统治 从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这个共和国产生了一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 虽然这部文献不久被北洋军阀废弃 但经过这次革命 民主共和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在政治上打击了封建势力 民主主义思想潮流已不可抗拒 正因为这样 辛亥革命后 袁世凯洪宪帝制 张勋的复辟帝制 都是昙花一现 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金冲及 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研读 材料一肯定了辛亥革命在结束专制政体上的重要意义 符合革命史观 材料二认为辛亥革命让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民主思潮不可抗拒 后面几次帝制的复辟都是昙花一现 以失败而告终 肯定了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和政治领域的突出贡献 符合近代化史观 考向一太平天国运动1 2018年重庆文综 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 自豪地说 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 招集洋鬼 与我交兵 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 战其即败 这 位将领是 A 秦日纲 B 陈玉成 C 李秀成 D 石达开 解析 选C 从 1862年 上海 洋鬼 可知反映的是李秀成攻上海与洋枪队交战 C项正确 A B D三项与题意不符 2 2018年全国新课标文综 洪秀全尊奉 皇上帝 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 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 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 拆孔庙 查禁孔孟 妖书 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 学尧舜之孝弟忠信 遵孔孟之仁义道 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 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 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 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解析 选A 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秀全尊孔说明了拜上帝教没有办法为其政权统治提供完整的理论支持 需要借助儒家忠孝观念维系其统治 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项与史实不符合 C项不构成主要原因 传统士绅一直都在抵制 D项与题干没有关系 前期太平天国运动也没有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3 2018年山东文综 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 记录了 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 据此 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 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辛亥革命D 北伐战争解析 选A 从 提出的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 可联系到太平天国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 平分土地 产品统交圣库等政策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是历史的倒退 考向二辛亥革命4 2018年广东文综 革命 革命 剪掉辫子反朝廷 独 立 独立 中国岂是鞑子的 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 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 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 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 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解析 选B 从 反朝廷 鞑子 可知此时为清末 选B项 A项表述错误 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清朝 建立民国 其余两项时间上不对 5 2018年广东文综 下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 一则日记 部分 由此可见 A 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 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 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 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 选A 题干 1913 和日记中 宣统五年 可知日记作者的态度 A项符合题意 B D两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结论 C项表述与材料不符合 6 2018年天津文综 据 中国报学史 统计 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 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 总销 量达到4200万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人们关心社会变革 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 临时约法 规定有言论 出版等自由C 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 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 反对君主专制 解析 选A 武昌起义是1911年10月10日 题干中 胜利后半年内 说明此时大概是在1912年3月份 这一时期报纸数量的迅猛增长 反映国人关心局势的变革 故选A项 临时约法 颁布的时间是1912年3月 就时间上推论不合理 排除B项 C项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 D项与史实不相符合 1 2018年江苏南通 泰州 扬州 宿迁二模 为实现社会的转型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做出了不懈探索 下列太平天国运 动中提出的主张 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 A 凡分田照人口 不论男妇 B 所有婿娶弥月喜事 俱用国库 C 贵贱宜分上下 制度必判尊卑 D 每年纳银若干 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解析 选D A项反映农民小农意识 B项反映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圣库制度 C项反映等级观念和制度 不符合近代化发展要求 D项主张发展金融业 符合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的近代化要求 2 2018年广东深圳南山高三期末 为了限制袁世凯独裁 维护民主共和制 临时约法 特别规定 A 实行责任内阁制B 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 实行总统制D 实行君主立宪制解析 选A 临时约法 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袁世凯独裁 维护共和制度 3 2018年广东佛山一模 1912年清帝下诏退位 几百字退位诏书 主要说了三件事 第一 顺应民意 避免战乱宣布退位 第二 结束帝制 建立共和立宪政体 第三 由袁世凯 组建临时共和政府 这说明了 A 妥协其实是一种历史智慧B 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 清帝退位类似禅让制D 新政权保留了君主地位解析 选A 根据所学辛亥革命史实 排除B D两项 C项禅让制概念在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 目的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不符题意 故选A项 4 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以后 国共两党都有意识地加强 了对辛亥革命的研究 国民党方面 把辛亥革命史纳入党史的编纂和研究 溢美之词居多 共产党方面 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分析了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 新中国初建 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都给予充分肯定 随着 文革 的到来 辛亥革命的研究遭到了 文革史学 的摧残 经过拨乱反正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繁荣局面 总体上说 正面肯定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意见是主流 材料二 判断历史的功绩 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 现代所要求的东西 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以上材料均根据杨天树 辛亥革命评价的 百年之争 整理 1 材料一反映了人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 请你根据材料二的观点 评价辛亥革命 3 根据以上材料 谈谈应如何评价历史 并谈谈你对 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的看法 答案 1 变化 肯定 否定 肯定 原因 国民党出于自身立场 共产党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