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毕节人民在红军战略转移中的历史贡献(论文1).doc_第1页
浅论毕节人民在红军战略转移中的历史贡献(论文1).doc_第2页
浅论毕节人民在红军战略转移中的历史贡献(论文1).doc_第3页
浅论毕节人民在红军战略转移中的历史贡献(论文1).doc_第4页
浅论毕节人民在红军战略转移中的历史贡献(论文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论毕节人民在红军战略转移中的历史贡献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政治与历史学院 2011级历史本科班 王勇 摘要: 七十多年前,红军长征时来到黔西北大地,唤醒了这里的民众并在这儿播下了革命的种子。红二、六军团在这里建立了黔、大、毕根据地,成立了“毕节抗日救国会”和“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并在抗日救国政府中成为中坚力量。红军经过了一系列著名战役,给毕节人民留下深远的影响。毕节地下党带领毕节人民在红军最艰难的时刻为革命斗争补充战斗人员5000多人,给红军战略转移增添了有生力量,为建立更大的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为长征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毕节爱国人士的支持下红军在毕节的各项工作进展的很顺利,顺利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关键字: 长征 红二、六军团 周素园 毕节地下党 1935年11月当中央红军北上之后,在湘鄂川黔根据地坚持斗争的红二、六军团更加严重地遭受到蒋介石的重兵“围剿”。蒋介石为推行其祸国殃民的政策“攘外必先安内”。于是对湘鄂川黔根据地下了更大的赌注,调集了汤恩伯的八十七师、七十八师还有孙连仲二十六路军的三个师以及樊嵩甫纵队,共计一百三十个团,由陈诚在宜昌坐镇指挥。陈诚采取在红军根据地周围构筑工事碉堡,形成铁桶状的包围圈。然而红二、六军团会师不过一年的时间,但在贺龙、关向应、肖克、王震的领导下,发展很快。原来人枪不足八千,已增至近两万,根据地的建设也有了相当规模。当时面对数十倍之敌,红军总部来电指示“在现小地区固守固失策,决战防御亦不宜,轻于尝试远征,减员必大。可否在敌包围线外原有苏区附近,诱敌出堡垒,用进攻路线集中全力击破之”【1】1935年12月11日开始,红二、六军团连续九天由湘中向湘东南急进,大量敌人穷追不舍,拥向湘东南。突然,贺龙率红军转向了西北。时值隆冬,大雪纷至,红军将士在崇山峻岭中忍受着寒冷与饥饿,昼夜兼程。1936年一月一日进到芷江、冷水铺一带,把各路敌军远远甩到了后面。红二、六军团在这里安安稳稳地度过了元旦。这一年一月九日,红军到达了石阡地区。敌人陆军十六师在上报国民党的芷江上坪剿匪战役战斗祥报中写到:“贺、肖股匪伪二、六军团,于元月二、三等日陆续在便水渡河西窜,因恐我黔境友军堵截,本月四日尚在晃县、龙溪口一带徘徊,其后卫在波州、孟山坪、对河铺之线。该匪侦知我军本月五日向波州方向追剿,遂于是日先以一部潜伏门楼坳、蜈蚣关及上坪两翼高地,其余所属伪第四、第十六、第十七各师,兼程回窜,企图乘我渡河尚未完毕,潜起突袭,迫我于沅水西岸。”【2】当时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时的这一行动,在指挥上算的上神来之笔。石阡土地贫瘠人民贫穷,严重缺粮,两个军团想要得到长期供应的给养是不可能的,加之此处地形不利于打运动战,敌人十五师又陆续追来。在这种情况下,于是军分会和贺龙决定转移到贵州西部的黔西、大定、毕节地区开辟根据地。一、红军长征前革命思想在毕节的传播 毕节有贵州第一个地下党支部毕节支部,因此革命火种早就带到了这里。“一九三四年一月,在毕节由林青介绍秦天真加入中国共产党,缪正元任监誓人。由林青、缪正元、秦天真组成了中共贵州地下党的第一个支部。”【3】在林青的努力下广大群众接受了马列主义和共产党宗旨的洗礼,在饱受军阀欺压的人民心中埋下了一颗憧憬美好未来的与推翻军阀压迫的种子。民众的觉悟渐渐被唤醒,部分人被发展为共产党员。毕节地下党将革命的烈火烧到贵州各地,发展人员,建立组织相继形成贵州地下党系统。由此毕节人民向往革命,渴望革命。另外,中央红军(罗炳辉率领的红九军团)长征时,黄火青在八堡、瓢儿井等地发展了武装游击队和苗民独立团。再有就是中共贵州省工委邓志戈等同志的兵运活动做的很成功,已经掌握了毕节当时所谓的“土匪”席大明、周质夫、阮俊臣等人的地方武装。再从地理形势看毕节,此处属高寒山区,交通不便,在川滇黔三省交界处,这三省军阀都关系微妙,矛盾重重,国民党的统治力量薄弱,加上北依长江,东临乌江,西边的乌蒙大山是天然的屏障,地势险峻,既便于防守作战,又有广阔的回旋余地,这些条件适合于根据地的建设。这时,活动于这一地区的中共中央贵州省工委委员邓止戈同志,与红军取得联系,报告了贵州地下党在黔西北掌握的武装力量的情况。1936年1月20日,稍作休息的部队突然向西前进,在突破敌人龙溪封锁线后,向南奔走。在各路追兵尾随“追剿”下,企图包围红军于乌江东南。在此危急之际,但肖克、贺龙等红军指挥者运筹帷幄,挥军向南疾进,占领了瓮安,于26日占平越(今福泉),锋芒指向贵阳。此时,国民党专员兼平越县长聂洸纠集平越县的土豪劣绅,慌乱中指挥保警队和乡丁负隅顽抗。但在身经百战红军健儿面前都像秋风里的落叶一般,聂洸被打死。红军一路直逼贵阳,仅有的部分团防军之类杂牌部队都不堪一击,贵阳显得空虚。红二、六军团借道贵阳城北,突转方向向西北的扎佐,拿下修文,红六师为前导,向鸭池河急趋。二、红二、六军团建立黔大毕根据地及得到得支持1、黔、大、毕根据地开辟与建设 鸭池河是乌江的上游河段,在崇山峻岭之间回旋,陡壁悬崖下流淌,激流滚滚,处处险要。河北岸的滥泥沟(今大关)三省通衢,又是川盐的集散地。“此地有盐商组织的盐防军和团防军100多人扼守,并控制了所有渡船,防阻我军渡河”【4】二月二日凌晨,二、六军团总参谋处,抽调了各师侦察员员,共一百二十多人,组成一支精锐的临时侦察队。不负众望,侦察队摸掉渡口的哨兵,弄清楚了渡船的位置并命令俘虏向对岸喊船。当小船靠近时,由于疏忽让一个俘虏劫船返回对岸。那家伙上岸就大喊:“红军来了!红军来了!”红军战士立即向对岸开火,并向对面船工喊话,请他们把船撑过来。慌乱中的守敌一窝蜂鼠窜逃命去了,船工们立刻撑船过来。过河后先头部队一部分追歼逃敌,另一部分带领自发前来帮助红军的百姓赶搭浮桥。2月2日,红军全部顺利过了河,剑锋直指黔西。红军后卫部队在肖克军团长亲自指挥下,消灭追兵两个团,毁船封江,奔黔西而去。这就是著名的鸭池河战役,通黔西北的唯一渡口就因此被突破了!红军进逼黔西的消息传到国民党黔西县长林雁峰耳朵里时,他马上带着三十多个兵丁弃城而逃,其他乌合之众更是纷纷逃窜。2月3日二军团六师派出一支化装的小分队,智取了黔西城。红军进入黔西城就释放被关押在国民党县政府的监狱里“囚犯”(大多是交不起国民党抽剥银钱的穷人)。红军主力部队进城时,群众及工商界千余人拥出县城,在阵阵鞭炮声中夹道欢迎红军,足见红军的政策多么深得人心,也体现了浓浓的军民鱼水情。当红军进占黔西后,鸭池河东南岸敌九十九师、二十三师被阻滞在对岸。面对这一局面,红二、六军团领导在黔西开会,决定实行战略展开,继续西进以夺取大定、毕节。一切部署妥当后瞬即挥师西进。 2月5日,红军行经黔西与大定交界处的西溪河时,与前来相助黔西县长林雁峰镇守黔西的“宋马刀”军队遭遇,两军一接上火就战斗的十分激烈,半个小时后,“宋马刀”的两个营被击溃。这天晚上红军就在距离大定县约3公里外的甘荫棠休整。第二天,红军占领了大定,在黄家坝阻击敌人万耀煌纵队和郝萝龄纵队的先头部队,俘虏敌人数百名,缴获枪支数百支。大约有一百多人,远远地举着标语、小旗向大定城南门外的红军走来。此时,战斗神经紧绷的红军甚感诧异,指战员命令部队停止前进,不一会儿尖兵就赶来报告:大定县各阶层人士组成了欢迎队伍,欢迎红军入城。这个欢迎队伍就是“拥护红军委员会”,他们印发了欢迎红军入城启事。这份启事写道:“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苏维埃政府,拥护工农红军。打倒帝国主义和卖国贼蒋介石。对红军尽力支援。”【5】这是毕节人民群众真诚愿望的真实反映。在攻取毕节县城时非常顺利,由于前期中共地下党的努力使绿林武装同意接受红军的改编并协助红军攻取县城;再有就是毕节人民受国民党政府压榨使的广大群众反抗意识强烈极力希望推翻国民党黑暗统治。因为在这一带普通老百姓都自称“干人”(被压榨干了的穷苦人的意思),这里可以说是贵州最贫穷,又常年受到地主官吏的剥削。2月9日,邓止戈同志率领绿林武装席大明部前来迎接红军,旋即攻占了毕节。至此,红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占领了整个黔大毕地区。红军占领黔大毕地区以后就展开根据地建设工作,建立了以贺龙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各县苏维埃和九十五个乡、镇、村红色政权,成立了“贵州抗日救国军”和游击队、苗民独立团。“据统计当时建立游击队和土地革命委员会的:在黔西有沙窝、以那坎、白泥沟、狗坝、西溪等六处;在大定有云龙、六龙、广乐、小屯、也坝、新铺、大寨、阁雅、瓢儿井、中洞、新开、兴隆八堡等十三处;在毕节地区有鸭池、梨树坪、头步桥、草堤、流沧、十八、朱昌、宋五、小屯、撒拉溪、青铺、宋官、下午溪、清丰、何官屯、七星关、杨箐、周驿、海子街、王张、前所、滥泥沟、福集、壕沟、小坝、心洞、汉屯、梁洛、螃蟹、五里坪、观音等三十一处。”【6】同时,红军广泛开展打土豪,分浮财,镇压反革命,组建游击队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并且分发给贫苦群众视如黄金的盐巴。群众分得了财物,十分感谢红军,于是知道土豪逃跑时转移的粮食和私藏的枪支的群众主动给红军带路并协助红军将其挖出来。红军在毕节,宣传了自己是老百姓的队伍,领导“干人”翻身做主的宗旨,列出土豪劣绅的名单把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正法,贴出告示将其罪行公诸于世。穷苦的老百姓见到这不同于国民党只会收刮盘剥军队自然衷心支持了。2、开明人士及广大群众对红军的支持红军救人民于水火,很自然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当红军从黔西杀向大定时,大定县国民党县长马仁生带着五十多个随从携带细软闻风逃匿。这时受过中共贵州地下党毕节支部影响的开明人士彭新民,他亲自带领好友商量迎接红军事宜。他们四处发动群众,让每一家煨上一锅茶并煮上米饭,等待红军进城。他们找到一些知识分子,赶写标语,制作成一百多面小旗,上面写着“欢迎红军入城!”“红军是干人的队伍!”“大定民众拥护红军!” 由他担任主任的“大定拥护红军委员会”一百多人亲自出城迎接红军。“在彭新民的支持下,拥红委员会多次发表文告宣传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及红军北上抗日的重要意义;组织10多个工作组配合红军武工队深入农村,宣传和组织民众参加游击队,建立基层革命政权;开展打土豪等活动。据调查和档案记载:全县共打土豪一千余家,没收粮食五千余石(合300多万斤),银洋50余万元,大烟两千挑,其他物资折款10多万元。这批物资,除留一部分作红军、拥红会薪饷、办公费外,其余全部分给了干人。贺龙到大定后,赞扬彭新民道:你们拥红会工作搞得很好嘛!这个地方不错呀!”【7】但是,当红军退出毕节时,彭新民留下来处理善后事宜和安顿刚刚分娩的妻子,晚走了一步,时不幸被捕。在国民党的特别军事法庭上,彭新民大义凛然,指责国民党不顾国家民族危亡挑起内战,破坏团结抗日的罪行。敌人在押送他回毕节时途经大定县响水镇将其杀害,他牺牲时年仅34岁,成为了永远的革命烈士。在群众和“拥红会”的推荐下,原贵州省主席王家烈部下的下级军官叶刚站出来,组织抗日救国军。他因不满蒋介石排除异己,搞垮王家烈和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妥协政策而脱离部队,回到大定闲居。后来,他组建了“大定抗日救国团”被编入“贵州抗日第四支队”并在“将军山战役”中该支队伍参与了抗击国民党“追剿”军的战斗。红军战略退出毕节后,叶刚带领部队坚持斗争,不幸遭反动派杀害。他为革命不惜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活动于黔滇边境的少数民族“匪首”席大明,在搞兵运工作的邓止戈同志影响下,欣然接受红军的改编。在红军进军毕节时,来到席大明绿林武装(这些人大多都是被国民党反动阶级污蔑为土匪)驻守的头步桥时,因为早期在邓止戈已经与席大明达成协议,所以双方一接头就对空鸣枪以示友好。席大明指引红军,奔向毕节县城。毕节城里,席大明的另一支武装力量就驻在那里,他们见红军的先头部队已经过了要塞头步桥,于是2月9日在邓止戈同志的指挥下,抢占虎踞山制高点,国名党毕节专员莫雄吓的落荒而逃,向威宁方向鼠窜。在黔、大、毕根据地建设革命工作中贺龙仍然很忙碌,在团结和争取地方有影响的上层民主人士方面运用了他丰富的经验并发挥了特殊作用。在红军来到毕节县城时曾得到一位年进六十的老人支持,他就是周素园。这位清朝末年的贡生,在辛亥革命时期是贵州反清举义的领导人。他曾在北洋军阀政府任过高级官员,贵州军政府行政总理和军阀袁祖铭云贵总司令部秘书长,在西南军政界都有较高的威望。红军即将抵达毕节时,国名党专员莫雄劝他一起逃走,他断然拒绝还劝莫雄不要给红军为难。当打土豪的同志进入他家时,发现他家有很多马列的书籍并且上面都批注的密密麻麻。当王震听到这些同志的报告后,就让人把他请到军团部,问他,红军来了你为什么不跑?他回道我没有鱼肉百姓我为什么要跑?。最后问他为啥看马列的书。他说,我研究马列主义十年了,马克思讲的对,我相信马克思主义。王震认为眼前的这位老先生有爱国民主思想,经了解,原来他是早年贵州参与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主办过黔报以求唤起民众。后来革命失败后,他就到四川居住了几年,几经辗转回到贵州毕节,于是他闭门读书。在这里他德高望重,王震请他出任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员,他欣然同意并挺身而出担任抗日救国军司令员。“以周素园老先生在地方上的威望,各方奔走,宣传抗日反蒋政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展到一千人,并使川黔边各派的反蒋势力,陆续与红军接洽,抗日队伍日益壮大。”【8】很快,一支抗日救国军成立了,下辖三个支队,第一支队长席大明;第二支队长周质夫;第三支队长阮俊臣,共计2000余人。后来,红军战略退出毕节,转战乌蒙山区,周素园也随同转移。在斗争环境非常艰苦的条件下,贺龙不忍让周老先生颠沛流离,指示邓止戈做周素园的工作,给他经费,让他去香港为党做统战工作。他很有感触的说道:“我在黑暗社会里摸索了几十年,到处碰壁,现在参加红军了,才找到了光明。请告诉几位首长,我周素园就是死也要死在红军里!”;拒绝离开红军。贺龙老先生听了邓止戈的报告后十分赞赏周老先生的革命热忱,他兴奋地说道:“我就欣赏这样的人!就是拿十八个人,我也要抬着他长征!”。在乌蒙山区他跟六军团政治部一起行动,他利用了跟云南省主席龙云和滇军参谋长孙渡的关系,给他们写信指出蒋介石意图让滇军打红军以消耗滇军实力,由他嫡系部队万耀煌和樊嵩甫坐收渔人之利这以矛盾关系。龙云与孙渡二人明白其中含义后在“追剿”红军的过程中始终未尽全力。群众对红军也是由衷的拥护,有一天红军转移时,其中某一部的一个司号员因给房东还东西掉了队,在七家田被土匪捉住,将他们五花大绑拉上山崖,准备推到河里,农民赵兴周和陈顺清看见了,连忙上前去替红军战士求情,这伙土匪不答应。赵兴周对土匪说道:“红军厉害的很,连老蒋都奈何不得,你们长了几个脑壳?难道你们都不给自己留条后路吗?”。听到这些土匪们胆怯了,只好把红军战士放了。赵兴周和陈顺清二人把这两为战士送到响水六军政治部。贺龙为了感谢他们救了红军战士,送给每人一块银元以示奖励。有一次将军山作战后,苗族首领杨以沙老人组织了二十余人的救护队跑到路边,要帮助红军把伤员带到寨子疗伤修养。当伤员到寨子后,全寨人员主动承担伤员的治疗,养伤,食宿以及保护任务。杨以沙老人上山采草药给伤员们治疗伤痛,打野味给伤员们吃,设法到八堡街上买来棉花给伤员们换洗伤口。为了保护伤员,苗胞们用猎枪打退了国名党团练的多次进攻。但后来有四位红军战士伤势过重,光荣牺牲了,苗民们为纪念他们,将四位埋在一起成“红军坟”。“在大定,为了赶制被服、子弹袋和干粮袋,我们办了一个被服厂,大定一百多名缝纫工人,用十多台缝纫机,为我军赶制了一千多套军服,一百多条棉被和近千条子弹袋。红军撤离黔、大、毕时,缝纫工曾秉光还背着缝纫机,跟随红军赶到石场,边行军边为部队缝制军衣。”【9】英雄的人民为支持红军与反抗黑暗的军阀统治不惜倾其所有乃至生命!3、“扩红”工作进展顺利黔、大、毕根据地建立后,红军发挥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一九三六年前后,中国的政治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国人民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新的民族革命高潮正在全国掀起。”【10】1936年1月,党中央瓦窑堡会议精神,即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传达到二、六军团,这样为红军的群众工作带来了新的指导思想。黔、大,毕是中央红军在遵义建立过革命政权外的又一个历史风云中的红星,这里是红军第一次举起抗日旗帜的地方,其中“贵州抗日救国军”在以后的抗日道路上做出的贡献值得我们重视。红军成立的反蒋抗日的革命政权,武装起了民众,开展打土豪,“扩红”等活动。红军长征是播种机,“扩红”成果丰硕。在“拥红会”和各区乡基层革命政权密切配合下,使这项工作达到了高潮。“扩红工作进展也很顺利,由于游击队和爱国青年积极报名参军,短短二十多天,就有五千多人加入了红军。红五师十四团就是在黔、大、毕扩军高潮中组成的。”【11】现如今毕节朱昌地区年纪高的老人还记得当时宣传当兵的歌子,其中有一支叫当兵就要当红军歌词记得比较完整:“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打倒土豪分田地,要耕田来有田耕。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红军上下都一样,没有哪个压迫人。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买办豪绅反动派,杀他一个不留情。”这些简单明了的歌里,广大群众领悟了革命道理,结合红军所做的一切真真切切感受到红军确实是“干人”的队伍。相比国民党军队处处抓壮丁,摊派款项,见鸡就抓,见猪就杀,调戏妇女像糟蹋庄稼的蝗虫一样军队,红军则是纪律严明,接东西归还,待人和气,对老百姓更是亲如兄弟。恨极了土豪劣绅及军阀的残暴的人民踊跃参加游击队。此外,红军还对游击队和地方武装进行改编,安了游击队,这是红九军团来到瓢儿井时留下的伤员杨子君同志在煤矿上发展起来的,共有80多人,在“扩红”时他们全部参加了红军。原毕节抗日救国军第二支队周质夫部,后来编入了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二团,剩余部队组成了六军团十六师的一个新兵团。红军在建立黔、大、毕根据地刚经历多次战斗,部队减员严重,“扩红”不仅给部队补充了兵源也补充了一些优秀的指战员。4、黔、大、毕根据地历史永恒的记忆 红军长征时,曾在林口召开过“鸡鸣三省会议”,这被称作遵义会议的继续的会议让博古(秦邦宪)交出了权力。“1935年2月5日晚,中央纵队行军到达鸡鸣三省地域水田寨附近的一个小村落花房子驻扎。在这里常委讨论分工,确定以洛代博,由洛甫(张闻天)在党内副总的责任”【12】。由此,中央管理层划分了责任,明确了红军的战略目的,也摒弃了“左倾”的残余思想。这片红色土壤尤为值得每位红军铭记,由于没有有利的作战条件,红军不得不撤出毕节作战略转移。“红十七师从金沙回师途中虽然于二月十九日在大定城西将军山全歼敌十三师向毕节进攻的先头部队七个连,缴获步枪三百余支,轻重机枪九挺,刹住了敌人嚣张气焰;但这时敌人已集中了九十个团的兵力向黔、大、毕地区进攻,形势已不利于红军继续在这一带活动。”【13】红二、六军团在黔、大、毕一共停留了二十一天,十长征路上停留时间最长;也是发动群众最多和部队休整环境轻松;工作成效大的一次。但形势所逼,不得不做出战略转移。2月26日晚,贺龙在毕节小校场召开万人大会,解释了红军退出毕节,实行战略转移的原因,号召全毕节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坚持抗日反蒋斗争。红军撤出黔、大、毕后,新参加红军的游击队员们,挥泪告别家乡,踏上漫漫长征路。红军在茫茫的乌蒙大山中与敌人进行了二十三天转战千里的大回旋战,最终跳出了包围圈。3、 红二、六军团退出毕节后,革命火种继续传播1、毕节儿女的无私奉献,无谓牺牲当红军撤离黔、大、毕后,曾经在红色政权下躲在阴暗角落的土豪劣绅,国民党的官吏卷土重来,首当其冲的是游击队,他们对游击队恨之入骨。于是一场反革命的大屠杀在毕节开始了,山城上空笼罩着一片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丧心病狂的反动势力,对曾经参与革命的同志进行疯狂反扑。如“由杨明生率领的大定抗日救国团,在追赶红军途中,行至响水白泥大麻窝,打了土豪陈志祥,当夜宿营于此。不料,深夜被陈姓土著武装包围,一阵乱枪,二十多名游击队员全部牺牲;毕节县,红军走后,草堤游击队的正副队长陈候山、刘七二、农协主席刘生桥、土改委员熊志祥、陈兴龙等五人被土豪抓捕后,全部遇害;在十八,游击队长徐臣周一家三弟兄都是游击队员,红军走后第二天,土豪徐伟绪就对他家下毒手了.”【14】 敌人疯狂的反攻倒算不仅杀害革命同志,而且他们的家属也不放过。人民群众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化悲痛为力量坚持与敌人作斗争。在八堡,苗胞们与民团势力作了两年的护寨斗争,终于在“石板井战斗”中把国民党土匪赶出了苗寨,体现了苗胞们勇于反抗,同黑暗作斗争的精神。在那黑暗的日子里,大家想红军,盼红军。终于在1949年11月15贵州解放,人民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对国民党反动派说道:红军要来了,你几爷仔命不长了!当年的游击队员与革命同志在解放毕节后,投身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去。2、英雄的地下党点燃革命之火,烧遍黔西北“贵州五杰”之一的林青,在1933年返回家乡毕节,投身到抗日救亡的革命活动之中,并在斗争中发展进步青年入党。他与缪正元以毕节草原社为阵地,积极寻找党员的发展对象,秦天真原为毕节中学的教师就是在这一时期被培养和发展为一名革命能手的。慢慢地他们壮大了党组织。于是,毕节党支部应运而生,党支部由林青、缪正元、秦天真三人组成,林青任支部书记。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贵州建立的第一个支部。党支部成立后,林青四处活动,在得知从黔军队伍中拉出200多人,在毕节镇雄一带劫富济贫的范进章(毕节头步桥人,原国民党军营长)在家后,他亲自去做范的思想工作,范进章听说共产党为穷苦人民利益而斗争后,心情非常激动,立即表示乐意将自己的部队交由党支部领导并加入了共产党。自此,党支部在毕节有了第一支武装。林青等人四处奔走,克服重重困难,废寝忘食地工作,很快,安顺党支部,贵阳高中党支部,达德支部,女师部,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