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氧化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氧化作业指导书.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业指导书编 号编 制氧化作业指导书版 次第版审 批修 订第次1.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指导书规定了氧化车间作业时的工艺要求,设备配置、操作程序和作业记录,以规定氧化车间的作业行为和工作标准。本指导书适用于我厂氧化车间对铝型材表面氧化、着色的作业指导。2.作业的工艺要求2.1工艺运行程序如下: 酸洗 水洗检验 上架 脱 脂 水洗 碱蚀 水洗 二次水洗 中和 水洗 二次水洗 二次加紧 氧化 水洗 二次水洗 封 孔 水洗 吹干 卸料 检验 包装入库 2.2工艺指标及其控制2.2.1脱脂: 用自来水配液 有效硫酸浓度150-200g/L 在常温下进行,时间5-20分钟2.2.2 a、碱蚀 b、酸蚀用自来水配液;长效添加剂10-3.g/L 用自来水酸液有效碱浓度30-60g/L(AL3+ 50g/L时) 50-70g/L(AL3+ 50g/L时) F_浓度2545 g/L温度与处理时间 PH:242.2.3中和 用自来水配液 有效硝酸浓度 160-250g/L 在常温下进行,时间1-10分钟2.2.4氧化: 有效硝酸浓度150-180g/L,AL3+25g/L,电流密度要控制在1.10-1.5A/dm2 电压:15-20v。2.2.5封孔 常温封孔剂 2.5-3 g/L 乙酸镍 2.5-3 g/L 用冰乙酸或片碱调PH=6.3-6.5 生产控制:普通料 1.5-2.5 g/L 0.3-0.7 g/L PH=5.5-6.5 常温 按11分钟时间封孔2. 配置的设备1、整流器、配电柜 2、制冷机及冷却循环系统 3、加热及其循环系统4.氧化作业程序及注意事项4.1上料岗位4.1.1上料前先用磨光机擦除吊杆上的氧化膜。4.1.2车间质检员上料班长对挤压来料进行复检,对不合格品应重新予以处置、登记。如遇判断有困难时,应协助质检员作好试生产工作。4.1.3仔细将要生产的料搬至吊杆下,轻拿轻放,用塑料圆管垫上,不准接触地面。4.1.4根据根据每批应上的总条数,均匀分布于电力线面上,不能过于集中在中间或偏高偏低,用铝线自下而上逐条扎紧,两端最多只准伸出吊杆2-3公分,每条料上下间隔要均匀,对古铜色的方管料,间隔要有3-5公分,宽度越大,距离也要相应增大,避免出现阴阳色。4.2工艺处理运行程序4.2.1工艺处理运行程序由操作执行,操作工应掌握每条生产槽的名称和用途,并应严格按工艺流程操作,不得违反走样。4.2.2料上架后,进入上下槽操作时,应斜入斜出,不能水平上下槽;料吊出所有酸槽(包括脱脂、中和、氧化、着色各槽)时,要尽最大斜度停留10-15秒种,让滞留料上的酸液滴回槽后方能过槽,吊出所有水洗槽时和封孔槽时,也要停留5-10秒种才能过槽。4.2.3脱脂时间不能少于3分钟,也不要超过20分钟;碱洗时间和氧化、着色时间要严格按车间主任通知执行;中和时间要有1分钟以上,也不能超过10分钟;入所有水洗槽清洗可即下即起;碱蚀后水洗要洗到料上无残留碱渣为止。4.2.4料进入氧化槽前要进行第二次拧紧加固。投料前要先开循环系统和降温系统,调整槽液温度在20+2之间。氧化槽液必须在有正常循环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投料生产。 每批料在进行氧化时,要及时根据其表面积,提供氧化所送入的电流量A,计算出电流密度A/dm2,然后根据墨厚要求,按经验公式Sum=k./dm.t4.3卸料包装4.3.1产品工艺处理完至表面水干后,及时自上而下轻拆轻放于塑料圆管上,并搬上架。4.3.2料必须在完全干燥后才能包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