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发展及分布(修改过) .ppt_第1页
第二章——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发展及分布(修改过) .ppt_第2页
第二章——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发展及分布(修改过) .ppt_第3页
第二章——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发展及分布(修改过) .ppt_第4页
第二章——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发展及分布(修改过) .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回顾中西园林的区别 东方 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再现自然山水式园林特点 着眼于自然美 本于自然 高于自然 把人工美 自然美巧妙的结合起来 从而做到 虽为人作 宛自天开 西方 以法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几何式园林特点 几何图案 轴线 对称 整齐 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 一切都纳入严格的几何制约关系中去 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 着眼于几何美或强调人工美 还包括 希腊 罗马 文艺复兴园林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 伊斯兰园林 日本园林等 多数侧重人工美 第二章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发展及分布 第二章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发展及分布 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 先秦 秦汉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 魏 晋 南北朝 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期 隋 唐 第四节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前期 宋 元 明 清初 第五节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后期 清中叶 清末 第一节园林的生成期 先秦 秦汉 前11世纪 220年 概说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园林形式是 囿 园林里的主要构筑物是台 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 也就是殷末周初 功能 狩猎 通神 风景式园林意识形态 天人合一思想 君子比德思想 神仙思想 囿 台 最早的囿是蓄养禽兽的场所 即把一块较大的地域范围起来蓄养禽兽 主要供帝王狩猎 也兼作宫廷膳食和祭品的供应 汉起称苑 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 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 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 还举行朝贺 处理朝政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按照园林基址选择和开发的不同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 则主要有三个类型 私家园林 皇家园林 寺观园林 皇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中首先出现的一个类型是皇家园林 历史上最早的 有信史可征的皇家园林则是商的末代帝王殷纣王所建的 沙丘苑台 鹿台 和周的开国帝王周文王所建的 灵囿 灵台 灵沼 皇家园林实例 殷 周 殷纣王在位时间相当于公元前11世纪 纣王大兴土木 修建规模庞大的离宫别馆 鹿台和沙丘苑台是其中主要的两处 鹿台在今河南汤阴 沙丘苑台在今河北邢台 殷灭于周 周建都镐京 在今陕西西安的西南 配合分封建制 周王朝开始进行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的营建城邑的活动 并为此而订立一套严格的城邑规划建设制度 即所谓 营国制度 从而形成一次城市建设高潮 奠定了中国古代的都城以 前朝后寝 为主体的规划体系的基础 与这次城市建设高潮的同时 开始了皇家园林的兴建 这就是著名的灵台 灵囿 灵沼 参 诗经 大雅 灵台 皇家园林实例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势力强大 各地的诸侯国都在都邑附近建造园林 规模都不小 而且大多数均以台作为中心 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即吴王夫差修建的姑苏台及楚灵王修建的章华台 姑苏台 述异记 的记载 吴王夫差筑姑苏台 三年乃成 作天池 池中造青龙舟 舟中盛陈妓乐 日与西施为水嬉 姑苏台已是一座以游赏功能为主的 比较完备的园林了 她的遗址在今苏州郊外的灵岩山 皇家园林实例 秦 囿 宫室建筑 建筑宫苑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 建立中央集权的秦王朝封建大帝国 开始以空前的规模兴建离宫别馆 在秦代短短的12年中所建置的离宫大约有五 六百处之多 仅在都城咸阳附近就有200余处 上林苑 兰池宫 挖池筑岛 模拟仙山阿房宫 按天上星座的布列来安排地上皇家宫苑的布局 这就是 天人感应 思想在帝都规划中的具体体现 皇家园林 西汉 西汉 武帝 时 经济 政治 意识形态的相对平衡维系着封建大帝国的强盛和稳定 泱泱大国的气派 儒道互补的意识形态影响及于文化艺术的诸方面 产生了瑰丽的汉赋 羽化登仙的神话 现实与幻想交织的绘画 神与人结合的雕刻等等 园林方面当然也受到这种影响 再加上当时的繁荣经济 强大国力以及汉武帝本人的好大喜功 皇家造园活动遂达到空前兴盛的局面 汉高祖的 未央宫 汉文帝的 思贤园 汉武帝的 上林苑 梁孝王的 东苑 又称梁园 菟园 睢园 宣帝的 乐游园 等 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苑囿 上林苑 上林苑是汉武帝在秦时旧苑基础上扩建的 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占地之广可谓空前绝后 其苑墙长达130 160公里 离宫别院数十所广布苑中 其中太液池运用山池结合手法 造蓬莱 方丈 瀛洲三岛 岛上建宫室亭台 植奇花异草 自然成趣 这种池中建岛 山石点缀手法 被后人称为秦汉典范 上林苑包括 1 山水 昆明池 影娥池 琳池 太液池2 植物 动物3 苑 上林苑门十二 中有苑三十六 4 宫 即宫殿建筑群 如犬台宫 扶荔宫等 5 台 土或木堆筑 6 观 观 馆是汉代对体量比较大的非宫殿建筑的通称 7 生产基地 苑内设作坊多处 设果园 蔬圃 养鱼场 牲畜圈 马厩 供应宫廷需要 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 具备了早期园林的全部功能 狩猎 通神 求仙 生产 游憩 居住 娱乐 此外还兼有军事训练基地的功能 也是一个范围极其广阔的天然山水环境 各种建筑物和建筑群疏朗地散布其间 全然不同于秦代宫苑之建筑密集 复道相连的情况 未央宫 建章宫 甘泉宫 未央宫 位于长安城的西南角上 是长安最早建成的宫殿之一 也是大朝和皇帝 后妃居住的地方 其性质相当于后来的宫城 未央宫有内垣和外垣两重宫墙 建章宫 是上林苑内主要的十二宫之一 其前宫后苑具有明确中轴线的严整布局 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的滥觞 他的苑林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 一池三山 蓬莱 方丈 瀛洲 从此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 一直沿袭到清代 甘泉宫 扩建秦之林光宫而来 兼有求仙通神 避暑游憩 朝会仪典 政治活动等多种的功能 可算是历史上第一座宫 苑结合的离宫御苑 皇家园林 东汉 东汉迁都东京洛阳 宫廷建筑所占比例较西汉长安低而且集中于城中央 城市布局趋于严谨 总的看来 东汉的皇家园林数量不如西汉多 规模也远较西汉为小 但园林的游览功能已上升到主要地位 因而比较注意造景的效果 私家园林 先秦两汉时期的文献记私家园林的较少 足见这个园林类型并非当时造园活动的主流 西汉文帝第四子 梁孝王刘武非常喜好园林 在他的封地内广筑园苑 其中有园林名叫兔园 亦称梁园 汉代的地主经济发展 大地主 大商人成了地方上的富豪 民间营造园林已不限于贵族 官僚 富豪有造园的 而且规模也很大 西京杂记 记述了汉武帝时茂陵富人袁广汉所筑私家园林的情况 梁园 袁广汉园 梁园 据 西京杂记 记载 这座人工山水园的规模是相当大的 园内筑山不仅用土 还以石堆叠为岩 岫等的形象 可能是历史上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土 石并用的假山 袁广汉园 于北山下筑园 东西四里 南北五里 激流水注其中 构石为山 高十余丈 连延数里 养白鹦鹉 紫鸳鸯 牦牛 青兕 奇兽珍禽 委积其间 积沙为洲屿 激水为波涛 致江鸥诲鹤孕雏产鷇 延漫林池 奇树异草 糜不培植 屋皆徘徊连属 重阁修廊 行之移晷不能遍也 小结 先秦 秦 两汉的园林造园活动的规模很大 但园林的演进变化极其缓慢 始终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 通神 求仙 生产为主 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 观赏为主 但建筑物只是简单地散布 铺陈 罗列在自然环境中 因此 园林的总体规划尚比较粗放 谈不上多少设计经营 造园活动并未完全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 第二节园林的转折期 魏 晋 南北朝 公元220 589年 概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时期 也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 儒 道 佛 玄诸家争鸣 彼此阐发 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 也给予园林以很大的影响 造园活动逐渐散于民间 而且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所以说 这个时期乃是中国古代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 一度社会经济繁荣 文化昌盛 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 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普遍风尚 山水画为题材的创作阶段 文人 画家参与造园 进一步发展了 秦汉典范 艺术领域的开拓 山水诗大量涌现于文坛 独立的山水画开始出现 画论 宗炳 王微 谢赫 自然美的发现 山水园文人名士的生活态度 魏晋风流 遁世而沉醉于自然之中 追求一种超脱尘世的清淡隐逸的生活 对园林有很大影响 陶渊明 饮酒 归园田居 桃花源记 归去来兮辞 何园 寄啸山庄 修禊 曲水流觞始有皇家园林 文士园林之分 中国园林的风格是在六朝时期确定的 历史背景 消极情绪与及时行乐思想 行动上的两个极端倾向 贪婪奢侈玩世不恭寄情山水老庄 佛学与儒学结合形成玄学 重清淡 逃避现实名士一方面表现为饮酒 服食 狂狷 另一方面表现为寄情山水 崇尚隐逸的思想作风 如 竹林七贤 隐士与隐士集团 竹林七贤 白莲社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隐士集团 知识分子阶层从审美角度对自然山水的再认识 士人们游山玩水的浪漫风气 如 谢灵运 王羲之 陶渊明 顾恺之 人们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观念成熟 标志是山水风景的大开发和山水艺术的大兴盛 二者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山水艺术的兴盛文学方面 为山水诗的兴起提供了了条件绘画方面 开始出现独立的山水画建筑技术与观赏植物建筑技术方面 木结构的架梁 斗拱已趋于完备 歇山屋顶较多观赏植物方面 树木 竹 各种花卉栽种普遍 斗拱是中国古代较大的木结构建筑中柱与与屋顶间的过渡部分 补充材料1 斗拱 其功用在于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 将重量直接或间接地传到柱上 补充材料2 歇山屋顶 歇山屋顶 又称九脊顶 乾清门 重檐歇山顶 苏州玄妙观 魏 晋 南北朝皇家园林 典型实例北方 邺城 洛阳南方 建康邺城华林园仙都苑 在皇家园林历史上具有一定开创性意义 规模宏大 总体布局象征五岳 四海 四渎 是继秦汉仙苑式皇家园林之后的象征手法的发展苑内建筑物的名称包含形象丰富 建康 今南京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六个朝代的建都之地大内御苑华林园 与宫城及其前的御街共同形成城市中轴线的规划序列 是南方的一座重要的 与南朝历史相始终的皇家园林除大内御苑外 还有二十余处行宫御苑 此时期的皇家园林与上代不同的特点 园林的规模比较小 但规划设计趋于精致 筑山理水的技艺达到一定水准植物配置多为珍贵的品种 动物的放逐和圈养仍占有一定的比重建筑形象丰富 内容多样 宗教建筑偶有建置亭开始引进宫苑 性质由驿站建筑物改变为园林建筑由四个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 其重点已从摹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 园林造景的主流仍然是皇家气派 但也流露出天然清纯之美 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私家园林的影响 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的著名文人经营 一些民间游憩活动也被引进宫廷 如 曲水流觞 以筑山 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 已经较多地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 把秦汉以来的着重写实的创作方法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袭上代的 宫 苑 之外 称 园 的比较多了 宫 已具备 大内御苑 格局 此后大内御苑的发展进入更为规范化的轨道 成为城市中轴线的空间序列的结束 北魏洛阳 南朝建康就是这种规范化皇都模式的代表 魏 晋 南北朝私家园林 东汉末 民间造园活动比较频繁魏晋南北朝时期 经营园林成了社会上的时髦活动 出现民间造园成风 名士爱园成癖情况 南朝尤为突出 南朝的文人士大夫善于鉴赏园林 逐渐培养了一种园林审美心态此时期的私家园林 有建在城市里面或近郊的城市型私园 宅园 游憩园 也有建在郊外的庄园 别墅 魏 晋 南北朝的寺观园林 历史背景东汉 佛教传入 道教开始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 道教兴盛作为宗教建筑的佛寺 道观大量出现 由城市及其近郊而遍及于远离城市的山野地带随着佛教的儒学化 佛寺建筑的古印度原型也逐渐被汉化随着寺观的大量兴建 相应地出现了寺观园林这个新的园林类型由于当时汉民族兼容并包的文化特点及中国传统木建筑的灵活性 还有儒 老庄思想影响 寺观建筑处于世俗化 而寺观园林也更多追求人间的赏心悦目 畅情抒怀 不直接表现宗教和显示宗教特点 第三节园林的全盛期 隋 唐 公元589 960年 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后期的战乱状态 社会经济一度繁荣 加上当朝皇帝的奢糜 造园之风大兴 隋炀帝 亲自看天下山水图 求胜地造宫苑 迁都洛阳之后 征发大江以南 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 以及嘉木异草 珍禽奇兽 都运到洛阳去充实各园苑 一时间古都洛阳成了以园林著称的京都 芳华神都苑 西苑 等宫苑都穷极豪华 身居繁华都市的封建帝王和朝野达官贵人 为了逍遥玩赏大自然山水景色 便就近仿效自然山水建造园苑 不出家门 却能享 主入山门绿 水隐湖中花 的乐趣 因而作为政治 经济中心的都市 也就成了皇家宫苑和王府宅第花园聚集的地方 唐太宗 励精图治 国运昌盛 社会进入了盛唐时代 宫廷御苑设计也愈发精致 特别是由于石雕工艺已经娴熟 宫殿建筑雕栏玉砌 格外显得华丽 都城建设 隋大兴城大兴的总体布局 从统治阶级利益出发 为了使宫城 官府与民居严格分开 使朝廷与民居 不复相参 把宫城放在居中偏北 南面为皇城 集中设置了中央集权的官府衙门等 皇城三面用居住里坊包围 唐长安基本沿用大兴的城市布局 但主要宫殿向东北移至大明宫 因此 城市重心偏移至东 全城108个坊 坊内有宽约15米的东西横街或十字街 再以十字小巷将全坊划分成16个地块 由此通向各户 皇家园林 隋 唐 大内御苑 西苑 禁苑 大明宫 兴庆宫离宫御苑 华清宫行宫御苑 九成宫行宫御苑兼具公共游览 曲江 西苑大体上沿袭汉以来 一池三山 的宫苑模式 山上有道观建筑 但仅具求仙的象征意义 实则作为游赏的景点 五湖的形式象征帝国版图 可能渊源于北齐的仙都苑 苑内不少景点均以建筑为中心 用十六组建筑群结合水道穿插而构成小园林集群 则是一种创新的规划方式 私家园林 隋 唐 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士流园林1 城市私园2 郊野别墅园 辋川别业 3 文人园林的萌芽 1 城市私园长安城内的大部分居住坊里均有宅园或休憩园 叫做 山池院 其格调既有绮丽的豪华格调 也不乏清幽雅丽的格调 寄托着身居庙堂的士人们向往隐逸 心系林泉的情怀 私园的筑山理水 追求一种缩移摹拟天然山水 以小观大的意境 洛阳有伊 洛二水穿过 故洛阳城内的私家园林多以水景取胜 白居易履道坊宅园园 宅占地17亩 居室1 3 水1 5 竹1 9 岛 树 桥 道间之 造园的目的在于寄托精神陶冶性情 那种清纯优雅的格调和 城市山林 的气氛 恰如其分的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园林观 以泉石竹树养心 借诗酒琴书怡性 2 郊野别墅园这种别墅园在唐代统称为别业 山庄 庄 规模较小的也叫做山亭 水亭 田居 草堂等等 大致分为三种 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 交通往返方便 风景优美的地带 单独建置在风景名胜区内 依附于庄园而建置 隋唐的寺观园林 唐代20个皇帝 除唐武宗灭佛以外 其他都体产佛教 十八罗汉救唐王 天下名山僧占多 青城 峨嵋之争 禅宗 密宗 净土宗兴盛 禅宗由 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 到 不离文字 汉化与传教的需要 免除税赋徭役 亦农亦禅 百丈禅师的 一日不作 一日不食 藏锄头 土中掺米做粥 二祖的雪地断臂学法典故 元代王重阳与全真教 元代江西龙虎山正一道 张道陵创立 不必出家 有妻儿 俗称 火居道士 由于佛道的推动 掀起了继魏晋南北朝之后的第二次全国范围内山水风景大开发的高潮 隋唐园林小结 皇家园林规模宏大 总体布局与局部设计达到一定水平 私家园林艺术水平有所提高 重视局部与小品 宗教世俗化导致寺观园林的普及 山水画 山水诗文与山水园林相互渗透 第四节园林的成熟前期 宋 元 明 清中叶 公元960 1736年 宋朝元朝造园也都有一个兴盛时期 特别是在用石方面 有较大发展 宋徽宗在 丰亨豫大 的口号下大兴土木 他对绘画有些造诣 尤其喜欢把石头作为欣赏对象 先在苏州 杭州设置了 造作局 后来又在苏州添设 应奉局 专司搜集民间奇花异石 舟船相接地运往京都开封建造宫苑 一 宋代园林历史背景 中国的封建社会到宋代已经达到了发育成熟的境地 从中唐到北宋 属于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 儒学转化成为新儒学 理学 佛教完成繁衍出汉化的禅宗 道教从民间的道教分化出向老庄 佛禅靠拢的士大夫道教 宋代园林历史背景 1 宋代 地主小农经济十分发达 庄园经济几乎绝迹 2 城乡经济高度发展 带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四大发明均完成于宋代 3 宋代重文轻武 文人的社会地位比任何时代都高 4 由于诗文绘画的发展 宋代开始重视园林意境的创造 二 皇家园林 宋代的皇家园林集中在东京与临安两地 其规模与气势 远不如隋唐 但精致程度超过之 少皇家园林之气派 更多的接近于私家园林 东京的园林 北宋前期大抵还沿用后周的宫城旧苑 直到宋徽宗时才建成两处新的大内御苑 延福宫与艮岳 一 东京1 后苑后周之旧苑 宫城西北2 延福宫宫城之北 构成城市中轴线上的前宫后苑的格局 植物造景比重很大 多半按不同种属的植物造景来分景区 3 艮岳建园由宋徽宗亲自参予 宦官梁师成主持修建工程 园建成之后 宋徽宗撰写 艮岳记 僧人祖秀写 华阳宫记 艺术成就 筑山这是一个宾主分明 有远近呼应 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 既把天然山岳做典型化的概括 又体现了山水画论所谓 先立宾主之位 决定远近之形 众山拱优 主山始尊 的构图规律 置石用石方面 以太湖石 灵壁石之类为主 经过优选石料千姿百态 山池中 山坡上亦有特置的峰石 理水园内有一套完整的水系 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 河 湖 沼 溪等的缩影 水系与山系形成山嵌水抱 植物配置植物数十个品种 景区 景点许多以植物之景为主题 建筑园内 亭堂楼馆 约有40处 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 充分发挥其点景 观景的作用 艮岳是一座叠山 理水 花木 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的而较少皇家气魄的人工山水园 它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它把大自然生态环境和各地的山水风景加以高度概括 提炼 典型化而缩移摹写 建筑发挥重要的成景作用 但就园林总体而言 又是从属于自然景观 二 南宋临安 1 大内御苑后苑 位置大约在凤凰山的西北部 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山地园 为宫中避暑之地 三 私家园林 中原地区以洛阳为代表宋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 记述他所亲历的比较著名的当时的园林19处 其中的18处为私家园林 包括宅园 游憩园和花卉专类园 宋代文人园林的兴起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 1 简远 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 2 疏朗 景物数量不求其多 但整体性强 不琐碎 3 雅致 文人文化 4 天然 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契合 内部以植物造景为主 四 寺观园林 南宋时 禅宗寺院已相应的确立了 伽蓝七堂 制度 完全成为中国传统的一正两厢的多进院落的格局 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进而达到文人化的境地 与私家园林之间的差异 基本上已完全消失 在山野风景地带建置寺观的第二次高潮 南宋临安西湖一带 是当时佛寺建筑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也是宗教建设与山水风景大开发相结合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 灵隐寺 净慈寺 它们都能够因山就水 选择风景优美的基址 建筑布局则结合于山水林木的局部地貌而创为园林化的环境 东京洛阳城内及附郭的许多寺观都有各自的园林 其中大多数在节日或一定时期内向百姓开放 因而他们多少具有类似公共园林的职能 明清时期 明 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 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 乾隆时期最为活跃 当时社会稳定 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 历史背景明初文字狱 造成文人思想压抑 明中期以后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和相应的市民文化的勃兴则要求个性解放 所以在知识界出现了一股人本主义的浪漫思潮 以快乐代替克己 以感性冲动突破理性压抑 促进了私家园林风格的深化 二 大都 北京 1 元大都 北京的前身 1 规划 外城 皇城 宫城三套方城 宫城居中 宫轴对称的布局 突出 前朝后市 左祖右社 2 水利工程西北郊玉泉山泉水 宫苑用水昌平神山与浮泉水 漕运 2 明 两京制 北京 南京水利方面 改引玉泉山之水汇入西湖 长河 海子 积水潭 什刹海 太液池供宫苑用水通惠河并打通了太液池与什刹海 商业区南移至城南 把先农 天坛包入外城之中 三 元 明的皇家园林 一 西苑1 元代主体是开拓后的太液池 池中三岛南北一线 一池三山 最大的万岁山 山上建广寒殿 为岛上最大的一幢建筑 此外还有一处特殊的水景 是效仿垦岳的 另两岛为 圆坻 屏山 圆坻 为夯土筑成的圆形高台 上建仪天殿 北面为通往万岁山的石桥 东西架桥连接太液池两岸 屏山最小 上植木芍药 太液池水面遍植荷花 沿岸设殿堂 四 清初的皇家园林 1 西苑毁琼华岛南坡没 诸殿宇改建为佛寺 永安寺 广寒殿旧址上建 白塔 康熙年间 北海沿岸建筑坍废 中海东岸崇智殿改为万善殿 建筑和景点大部分集中在湖区及其附近 康熙三十六景 2 3是建筑与局部自然环境结合的 1 3是纯自然景观 建筑布局疏朗 体量较小 外观朴素淡雅 2 圆明园 雍正三年扩建四部分 新建宫廷区大宫门 出入贤良门 正大光明殿 原赐园的北 东 西三面往外拓展 利用多泉的沼泽地改造为河渠串缀着许多小型水体的水网地带 五 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地区 经济发达 文人辈出 河道纵横 气候温润 适宜花木生长 民间建筑技术精湛 盛产优质石材 一 扬州郑氏兄弟四座园林 郑元勋的影园 郑元侠的休园 郑元嗣的嘉树园 郑元化的五亩之园 被誉为当时的江南名园之四 二 苏州苏州园林属于文人 官僚 地主修造者居多 基本上保持着正统的士流园林格调 绝大部分均为宅园而密布于城内 少数在附近的乡镇 取水方便 洞庭西山是最出名的太湖石产地 尧峰山出产上品黄石 所以石材丰富 取材方便 拙政园王献之 文征明当年的拙政园是以植物之景为主 以水石之景取胜 充满了浓郁的天然野趣 建筑极其稀疏 简远 疏朗 雅致 天然 除宅园外 苏州近郊别墅园也不少 三 无锡寄畅园布局 水池偏东 池西聚土石为假山 两者构成山水骨架 主体部分为狭长形水池 锦汇漪 为中心 池的西南面为山林自然景色 东 北岸则以建筑为主 西岸的大假山是一座黄石间的土石山 山间幽谷堑道忽浅忽深予人高峻的幻觉 六 文人园林 造园家 造园理论著作 1 造园家 张南垣主张以截取大山一角让人联想大山整体形象的做法 开创了叠山艺术的一个新流派 张然 次子 重修西苑瀛台 新建玉泉山行宫 畅春园叠山规划 计成 园冶 工匠文人化 文人工匠化 2 著作 园冶 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 设计 施工以及各种局部 细部处理的综合性的著作 全书共3卷 附图235幅 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 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 立基 屋宇 装折 门窗 墙垣 铺地 掇山 选石 借景10篇 全书论述了宅园 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 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 总结了造园经验 一卷兴造论 一篇营园成败取决于能够主持其事的 内行的造园家 好的园林 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 园说 四篇 景到随机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相地 山林地 城市地 郊野地 村庄地 宅亭地 江湖地立基 凡园圃之基 定厅堂为主 屋宇 15种常见建筑装折 即装修 二卷 栏杆 栏杆应信手画成 以简便为雅 三卷门窗墙垣常见形式及做法铺地掇山 其施工程序 构图经营的手法和禁忌选石 未必要太湖石 应考虑开采和运输成本借景 十分重视园外之借景 一家言 李渔共九卷 第四卷 居室部 其余八卷为词曲 戏剧等 共分五节 房舍 窗栏 墙壁 联额 山石 主人雅而取工 则工且雅者至矣 主人俗而容拙 则拙而俗者来矣 园冶 一家言 是文人园林自两宋发展到明末清初时期的理论总结 这些专著的作者都是知名的文人 或文人兼造园家 意味着诗画艺术深刻的影响着园林艺术 而最终形成中国的 文人造园 的传统 八 寺观园林 相对集中在山野风景地区 许多名山胜水因寺观的建置而成为风景名胜区 名山风景区占多数 1 元代受政府保护 寺观数量骤增 如大承天护圣寺 2 明代 1 正式活动北移 北京成为北方佛 道教中心 寺观建筑逐年增加 一般寺观即使没有单独的园林 也要把主要庭院加以绿化或园林化 单独建置附园的也不少 2 西北部 西山 香山 瓮山 西湖一带大量兴建佛寺 香山寺建筑群做西朝东沿山坡布置 观景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