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涟水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涟水县人民政府2018年12月(一)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郑劲松涟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副组长:徐 军 涟水县农业委员会主任成 员:薛守贵 施晓琳 孙 飞 李 伟 周红飞骆海鸥 翟长颖 陈中华 卜 杨 张 洋 季从善 李长桂 杨立彬 殷作梅 黄爱军 解耀兵 孙 林 尚 进 尹希明 高 明 谢观忠 孙 林 别同文 (二)编制工作编制组项目名称:涟水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编制单位:涟水县农业委员会技术支撑: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项目负责:韩 飞 研究员规划编制:朱 天 实习研究员杨志强 实习研究员制 图:邓贺囡 金 晶 工程师 审 定:黄鸿兵 副研究员目 录第一章 总则1第一节 前言1第二节 编制依据2第三节 目标任务4第四节 基本原则5第五节 规划范围6第二章 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7第六节 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7第七节 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15第八节 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16第三章 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18第九节 功能区划概述18第十节 禁止养殖区20第十一节 限制养殖区22第十二节 养殖区23第四章 保障措施25第十三节 加强组织领导25第十四节 强化监督检查26第十五节 完善生态保护27第十六节 其他保障措施27第五章 附则28第十七节 规划效力28第十八节 规划图件附表28附图1 涟水县养殖水域滩涂现状图31附图2 涟水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禁养区图32附图3 涟水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限养区图33附图4 涟水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养殖区图34附图5 涟水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图35附表1 涟水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禁养区详细列表36附表2 涟水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限养区详细列表37附表3 涟水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养殖区详细列表348编制说明373涟水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第一章 总则第一节 前言涟水县是江苏省淮安市下辖县,古称安东,地处江苏省北部,黄淮平原东部,因县境有涟河(又名涟水,为沭水入淮的一支)而名涟水。位于淮安、连云港、盐城、宿迁四市交界处,北与沭阳县、灌南县相连,东与盐城市的响水、滨海、阜宁交界,南与淮安区、清江浦区接壤,西与淮阴区毗邻,区位条件优越。涟水境内地势平坦,沟塘相连,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加速形成,为涟水城郊型休闲渔业发展提供了交通便利,有助于推进现代生态渔业发展。当前,我国渔业经济增长方式更趋重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渔业建设面临着新常态。因此,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通过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大力培育特种水产产业,推进渔业结构调整,推动养殖产业转型升级是发展现代渔业的应有之意。为保持涟水县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水产养殖生产管理,实现水域资源的有效配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年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等法规文件,结合涟水县自然条件及水资源状况,在综合分析涟水县水域滩涂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水域滩涂环境承载力与发展潜力、水产养殖业发展趋势与需求等基础上完成规划编制。第二节 编制依据一、国家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年修正);(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二、行政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3)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4)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5)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 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三、地方法规(1)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13113号);(2)江苏省渔业管理条例 (2012年修正本);(3)省政府关于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意见(苏政发201413号);(4)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1874号)(5)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2008年修正)(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80号));(6)江苏省防洪条例(2017年修正);(7)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17年修正);(8)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四、相关文件及规划(1)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4)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办法(2010年第9号);(5)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6)涟水县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2017);(7)涟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8)涟水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9)涟水县“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10)江苏省涟水县水利现代化规划(2011-2020);(11)涟水县“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2016-2020);(12)涟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1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第三节 目标任务一、规划期限本规划期自 2018年至2030年,基准年2017年。二、规划总目标1、明确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域范围,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区域范围。合理调整和规划养殖生产布局,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2、控制养殖规模、密度,推广生态养殖模式,保护和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3、设定发展底线,保障渔民合法权益。完善养殖业管理制度,维护养殖户利益。确保有效供给安全、环境生态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实现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4、发展生态渔业、休闲渔业、品牌渔业,提高产业竞争力,建立现代养殖渔业发展新格局。三、具体目标1、明确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禁止养殖区范围,合理调整养殖布局和养殖密度,科学确定养殖水域的功能定位,规范养殖秩序。2、推进标准化水产养殖,积极发展特色渔业和增殖放流为主的生态养殖,支持设施养殖向工厂化循环水方向发展。同时按照区域化布局、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等要求,不断优化水产养殖产品结构,推进水产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发展休闲渔业。3、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形成品牌渔业、休闲渔业,推进渔业提质增效、渔村美丽繁荣、渔民就业增收。四、重点任务1、明确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具体范围。2、优化养殖空间布局。科学划定水域滩涂功能区,包括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明确规划范围内所有(全民、集体)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水产养殖区水域滩涂的范围,在保证生态安全前提下,依法保障现有养殖渔(农)民正常生产生活的需要。3、形成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根据涟水县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和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规划,形成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良种繁育体系,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养殖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渔业和休闲观光渔业。4、绘制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图。明确标定上述水域的范围和功能。第四节 基本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结合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需要,科学评价涟水县水域滩涂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规划编制工作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本地水域承载力评价结果和水产养殖业发展需求,形成本区域养殖水域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总体思路,根据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要求,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制定本区域养殖水域使用管理的具体措施,科学编制规划。2、坚持生态优先、底线约束的原则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开展水域利用评价,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明确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空间。将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或公共安全“红线”和“黄线”区域作为禁止或限制养殖区,设定发展底线。3、坚持合理布局、转调结合的原则稳定池塘养殖,发展生态养殖,支持设施养殖向工厂化循环水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实现养殖水域的整体规划、合理储备、有序利用、协调发展。4、坚持总体协调、横向衔接的原则将规划放在县域整体空间布局的框架下考虑,规划编制要与本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水利发展规划相协调,同时注意与本地区城市、交通、旅游、环保等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避免交叉和矛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五节 规划范围本规划中的养殖水域是指涟水县行政区域管辖水域,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但适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全民、集体)水域、滩涂,以及适合于开展稻渔(虾)综合种养的稻田。第二章 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第六节 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第一条 水域滩涂资源状况一、地理位置涟水县地处江苏省域北部,黄淮平原东部,淮河下游,位于北纬33393407、东经1185911946之间,东与盐城市阜宁、滨海、响水三县为邻,西与淮安市淮阴区、宿迁市沭阳县接壤,南与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市淮安区隔古淮河相望,北与连云港市灌南县毗连。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51.5公里,县域面积1677.47平方公里。下辖12个镇、4个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二、地质、地貌、地形涟水全境为第四系覆盖,地质构造属扬子准地苏北凹陷的北部边缘区。县境属扬子准地台苏北凹陷的北部边缘区。涟水地处沂沭河下游地下水系统工程的南缘,属沂沭冲积平原孔隙水亚系统。涟水的地势具有三面高一面低、坡洼起伏、高中有洼的特点。全境为徐淮黄泛平原,地势总体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地面高程由16米逐渐降至2.9米,大部份地区在5至9米之间,东北部为佃湖荡洼地。其中南部古淮河滩地地势较高,一般高程在1015米左右。涟城、保滩一带地势最高,一般高程在14米以上,东北逐渐降低。县域东北、西北各有一个盆状洼地,分别称“佃湖荡”和“盐西洼地”,地面高程多在5米以下。涟城镇地形同样是西南高,高程一般为1213米,东北低,高程一般为7.5米,老城区涟漪湖附近地势最低,高程仅有7米。第二条 自然气候条件一、水文水系涟水境内河流众多,古淮河自流入海,其余皆属灌河水系。在入灌水系中分为六塘河、盐河、一帆河3支水系。古淮河境内长78公里,经保滩入境,经涟城、徐集、南集、石湖出境,向东北入黄海。洪水季节分泄洪泽湖水,最大流量200立方米/秒,为常年积水河道,不通航。图1 涟水县水系图盐河自保滩入境,上接京杭大运河与二河,下经涟城、朱码、红窑、五港,流经县内长64公里。再经灌南、灌云直达连云港板浦。现河道为三级航道,可通行千吨级船舶。又是县内调用洪泽湖水农灌的主要河道。南北六塘河,是涟西地区灌溉与排水河道,亦有通航功能。境内长分别21、22公里,向东在灌南县入灌河。一帆河是涟东主要排水河道,境内长14.5公里。支河有西官河、古盐河、港河等。出境经灌南到响水入灌河。二、气候涟水地处淮北平原,处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交界区内,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4,年均无霜期213天。雨水丰沛,年平均降水量991.3毫米,雨日104天。年均相对湿度77%。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293.4小时。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和东南风,平均风速2.9米/秒。三、经济社会概况涟水县总人口数104.19万人。2017年,涟水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9.38亿元,年经济增长速度为7.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9.35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6.08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3.95亿元,增长9.4%。2017年全县人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599元(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名义增长10.8%。2017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由上年的14.6:38.1:47.3转变为13.8:38.7:47.5。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更加趋于优化。第三条 水生生物资源状况一、浮游生物涟水县淡水中,浮游植物以绿藻占优势,有衣藻、空星藻等;浮游动物以桡足类及枝角类占优势,分别有裂痕龟纹轮虫、裂足臂尾轮虫、无节幼体、桡足幼体等。二、底栖生物 主要有水栖寡毛类的水丝蚓,水生昆虫类的摇蚊属,软体动物的螺、蚌、蚬,甲壳类的青虾河蟹等。三、水生植物 挺水植物:野生的有禾本科的芦苇、稗;灯心草科的拟灯心草;雨久花科的鸭舌草等;人工种植的有禾本科的菰(茭白、茭笋);睡莲科的莲(荷)等。 漂浮植物:有萍科的田字萍;槐叶萍科的槐叶萍(马萍);满江红科的满江红(红萍);浮萍科的三叉浮萍、稀脉浮萍(青萍)、紫背浮萍、芜萍(瓢莎);天南星科的水浮莲;雨久花科的凤眼莲(水葫芦),眼子菜科的菹草(虾藻)、小眼子菜(丝藻)、马来眼子菜;苤菜科的轮叶黑藻;金鱼藻科的金鱼藻等。四、鱼类淡水鱼类以鲤科鱼类为主。常见的主要种类有青、草、鲢、鳙、鲤、鲫、鳊、泥鳅、黄鳝等。从水域分布情况看,青、草、鲢、鳙、鲤、鲫、鲂等主要分布于池塘、水库;黄颡鱼、泥鳅、鳝等主要分布于河沟。养殖鱼类种类主要有:青、草、鲢、鳙、鲤、鲫、鲂、黄颡鱼等。近年来主要开展养殖的品种有四大家鱼等常规品种,以及鳜鱼等特色鱼类。五、其它经济水生动物种类其他经济水生动物有小龙虾、河蟹、青虾等甲壳类水生动物。第四条 水域环境状况一、饮用水源地古淮河(涟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功能区面积为1.81平方公里,一级管控区面积为0.16平方公里,二级管控区面积为1.65平方公里,古淮河(涟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位于古淮河涟水县城西南侧。古淮河在我县境内被称为“悬河”。因河床底部高,沿岸又无工业污染源,故不接纳工业废水,仅有沿岸居民的少量生活污水排入。其水质受入境水质影响较大。古淮河只布设一个断面为涟水县取水口,每月对其进行一次例行监测。由监测结果统计表可以看出古淮河水质达到类水标准。2017年古淮河综合污染指数为0.33,较2016年古淮河综合污染指数趋于稳定,水质均属尚清洁级。表1 2017年涟水取水口水质达标情况单位:毫克/升测点名称涟水取水口pH7.39总磷0.145氨氮0.458高锰酸盐指数3.97溶解氧7.26氟化物0.50总氮1.97铅0.005挥发酚0.001水质类别综合污染指数0.33达标率100%二、河流环境质量现状根据涟水县环境监测站环境质量报告书(2011-2015年度),涟水县水环境质量总体状况是不断趋于好转,从近期的水环境例行监测结果看,全县主要河流水质基本上达类水标准。县城区饮用水源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善,其他河流水质都能达到功能区类别划分的标准。(1)盐河:盐河自保滩镇涟淮村入镜,经涟城镇入由西南向东北斜穿整个涟水县,从义兴乡大埝村出境入灌南县,境内全长47.9公里。是我县最主要的灌溉和航运河道。也是接纳我县工业污染水的主要河流。2017年盐河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依次为0.42、0.43、0.43,较2016年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比较趋于稳定。从参评的项目看,盐河总体水质类别达类水质标准;监测的朱码、时码和保滩三个断面水质类别均达类水质标准。表2 2017年盐河断面水质达标率单位:毫克/升测点名称朱码时码保滩pH7.347.387.39溶解氧7.47.37.3高锰酸盐指数4.54.64.5五日生化需氧量2.22.22.2氨氮0.5340.5200.568化学需氧量17.316.316.8总氮1.901.911.90铅0.0050.0050.005挥发酚0.0010.0010.001水质类别综合污染指数0.420.430.43达标率100%100%100%(2)六塘河:六塘河始于我县麻垛乡春华村,经高沟镇入灌南县,境内全长25.2公里。其工业污染源主要集中在高沟镇,主要接纳高沟酒厂等企业工业废水和高沟镇居民的生活污水。六塘河只采六北监测断面,监测的项目为五个: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高锰酯盐指数和氨氮。评价标准采用GB3838-2002中第类标准评价。六塘河2017年监测的项目结果分析总体水质为类,其监测结果没有超标。(3)涟东总干渠:涟东总干渠属盐河支流,始于涟城大关村,迄于南集下营村,全长11.5公里。该河主要接纳城区生活污水,无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涟东总干渠没有连续监测,每年对其监测一次,共采了二个监测断面。据涟政发199365号文关于涟水县地面水水域功能类别划分规定,涟东总干渠主要功能为灌溉和排涝,采用GB3838-2002中第类标准评价。涟东总干渠总体水质达类,两个监测断面所测项目监测值均没有超标。(4)涟中总干渠:涟中总干渠属盐河支流,始于朱码乡张码村,迄于五港镇港东村,全长32.7公里。该河主要接纳化肥厂工业废水。涟中总干渠没有连续监测,每年对其监测一次。共采了二个监测断面。据涟政发199365号文关于涟水县地面水水域功能类别划分的规定,涟中总干渠的主要功能为灌溉和排涝,采用GB3838-2002中第类标准评价。涟中总干渠总体水质达类,两个监测断面所测项目监测值均没有超标。三、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涟水县环境监测站环境质量报告书(2011-2015年度),2015年涟水县对农村24个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情况进行了一次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涟水县农村地下水水质状况较好,均达到优良级。第五条 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涟水县水资源丰沛、河沟纵横,饵料生物丰富,多种经济鱼、虾、贝、藻类等水生生物丰富,大气生态环境总体较好,水域生态安全健康,且全县水环境优良,为非酸雨区,主要河流达类水质标准,水资源充足,地下水资源和过境水量充裕,水域滩涂对水产养殖的承载能力较强。池塘作为水产品供给的主力军,要进一步强化精细化管理,推广池塘生态养殖新技术,建设水质生态净化处理设施,加强投入品监管,规范渔药和添加剂使用,有效防范养殖业带来的污染风险,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大力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发挥减施化肥减施农药的生态学效应,能够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评价结论:考虑水资源需求增大与资源总量有限的矛盾,结合稻渔综合种养等新型生产方式的发展,涟水县水域仍然有一定的渔业发展空间,渔业产业应坚持绿色、健康与可持续化发展道路,在有效控制养殖业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前提下,达到提升产能与保护环境的有效统一。1、养殖池塘通过连片池塘标准化建设、生态化改造,优化养殖品种,降低养殖密度,应用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和技术,实现池塘水体质量稳定和达标,使得养殖容量与水体载荷维持在科学水平。2、开放式水域全面退出投饵养殖,池塘养殖进一步压减,腾出的水域空间发展净水渔业。3、鼓励稻渔综合种养这种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拓展渔业生产空间,实现“一地双业、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实现稳粮增收和生产生态相协调。第七节 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一、水产养殖发展现状2017年,涟水县水产养殖总面积5410公顷,累计放养鱼种近6044吨,实现渔业总产量2.20万吨,渔业总产值6.2546亿元。主要养殖品种包括草鱼、鲢鱼、鲫鱼、鳜鱼、青虾、南美白对虾、河蟹等。新组建渔业合作组织2个;建成示范推广稻(藕)等综合种养2050亩,示范鳜鱼池塘主混养高产高效技术200亩等,苗种繁育基地一处;7家水产养殖组织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二、水产养殖前景预测涟水县水产养殖业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先天优势条件足全县水资源丰沛,水生生物资源和大气生态环境总体较好,水域生态安全健康,拥有自然保护区和重要湿地,水产资源种类繁多,适宜多种淡水经济鱼、虾、蟹类人工养殖、资源增殖,为发展当地水产养殖业,形成区域特色渔业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2、产业发展基础好紧紧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水产业发展方向,结合“精准扶持、精准升级”,大力推进现代渔业绿色生态、高效规模养殖示范建设,不断提升养殖的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智能化经营水平,帮助渔民增收。3、水产市场前景优水产品具有丰富的蛋白质,是百姓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优质水产品的需要逐渐增加。4、养殖技术水平高推广渔业轮养、套养、混养等立体模式,鼓励支持大规模生态养殖,发展名特优、短平快的养殖品种,结合各乡镇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集观光、旅游、娱乐于一体的休闲渔业模式。推广电子商务、智慧物联网融入渔业生产,全面提升渔业生产服务能力,推动涟水渔业经济发展。第八节 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本规划的总体思路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禀赋为基础,按照“明确布局、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渔业产业,促进渔业产业化、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持续推进“两减两提三转”,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转变增长方式为突破口,以发展现代渔业和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在养殖模式上推广生态高效,在养殖品种上突出河蟹、小龙虾等特色产业,在养殖理念上注重健康养殖,努力构建自然环境和谐、主导产业突出、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水产养殖业格局。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优质水产品有效供给和渔农民增收。禁止养殖区内的养殖水产应实现全部退出,禁止水产养殖;限制养殖区范围内的养殖水面应科学评价其养殖容量,严格控制生产方式,建立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大力发展稻渔(虾)综合种养、休闲渔业及池塘生态养殖,以推动渔业科技进步为抓手,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突破稻渔(虾)综合种养技术和管理模式等技术瓶颈,推动和保障涟水县渔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第三章 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第九节 功能区划概述根据农业部关于印发和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2018)、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2013)等文件的相关要求,结合涟水县水域滩涂环境状况及承载力情况以及水产养殖发展现状,将水域滩涂划分为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划分方法和依据如下:一、禁止养殖区1、涟水县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和备用水源一级保护区。2、风景、名胜、自然、野生珍稀动物保护区。3、列入涟水县省级生态红线保护区一级管控区规划边界范围内的区域。涟水县级生态红线区域名录洪水调蓄区二级、三级管控区。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养殖区域。二、限制养殖区1、位于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内的养殖水域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级管控区。3、列入涟水县省级生态红线保护区二级管控区规划边界范围内的区域。限制养殖区是指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在一定区域内限定渔业养殖数量、强度和养殖方式。限养区内不得新建和改扩建各类渔业规模化养殖场,限养区内的现有各类渔业养殖场不得扩大养殖规模。在限制养殖区域内进行渔业养殖活动,应当符合当地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品种、规模、总量、环境保护等要求。限养区内限制开展网箱围栏养殖。三、养殖区以现有涟水县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养殖区域为基础,养殖区是指除禁养区、限养区以外水域,均为渔业养殖区。包括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水域、滩涂,该区域可按规划要求进行养殖生产,核发养殖证或临时养殖证。表3 涟水县三区划定明细表单位:公顷区域名称分类代码类型面积面积禁止养殖区1-1-X河流1256.081294.171-2-X生态功能区38.09限制养殖区2-1-X基本农田保护区上的水域1737.039265.822-2-X尚未养殖利用的水面7528.79养殖区3-1-X池塘养殖区818.004437.633-2-X其他养殖区3619.63合计14997.62第十节 禁止养殖区一、位置和面积根据涟水县实际,将主要天然河道及其所接纳、连通的主要支流河道和饮用水源保护地,上述区域范围内的水域部分划分为禁止养殖区(代码1),合计总面积为1294.17公顷。1、河流根据涟水县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2017),涟水县主要河流有古淮河、盐河、南北六塘河、一帆河,划为禁止养殖区,合计1256.08公顷,分类代码1-1。2、生态功能区(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根据涟水县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2017),将古淮河(涟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为禁止养殖区。因古淮河(涟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与河流部分重复,故不单独设定分类代码。涟水湖备用水水源地目前处于规划中,因涟水湖备用水水源地位于江苏涟水涟漪湖黄嘴白鹭省级自然保护区域范围内,故不单独设定分类代码。(2)生态红线保护区域根据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及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相关生态保护红线要求,结合涟水县实际,将江苏涟水涟漪湖黄嘴白鹭省级自然保护区、古淮河(涟水县)重要湿地范围内的水域部分划为禁止养殖区,合计面积38.09公顷,分类代码1-2。表4 涟水县生态红线保护区列表生态保护红线名称类型地理位置区域面积(平方公里)古淮河(涟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上游1000米至下游500米,及其岸背水坡之间的水域范围和一级保护区水域与两岸背水坡堤脚之间的陆域范围。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以外上溯1500米、下延至古淮河水利枢纽的水域范围和二级保护区水域与两岸背水坡堤脚之间的陆域围。1.81江苏涟水涟漪湖黄嘴白鹭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包括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自然保护区五岛公园以及相连水域为核心区和缓冲区。实验区范围包括涟水县涟城镇的五岛公园以及相连水域,城郊古淮河沿线的林区和水域、湿地生态系统。坐标为:E11859至E11935,N3345至N3365之间。3.43古淮河(涟水县)重要湿地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无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涟水县境内全长78公里,入口保滩镇殷家渡,出口石湖镇张滩,古淮河北岸保滩镇周庄村至石湖镇张滩村。1.08二、管理措施禁止养殖区内的水产养殖,由本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限期搬迁或关停,依法依规妥善处理渔民生产生活。1、限期撤除禁养区养殖网箱、围网、网兜和地笼等,禁止人工养殖行为,开展水生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水域生态环境。2、加强水污染治理,严禁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畜禽粪便直接排放入河流,对禁养区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建立生态预警机制。3、禁养区仅允许开展资源增殖放流,适度捕捞,禁止投饵、施肥、用药,确保生态环境安全。4、酌情开展禁养区水库的资源调查,科学评估水库水体承载力,合理开展适宜品种的种苗放养。第十一节 限制养殖区一、位置和面积1、考虑到现实因素,同时尊重历史,避免伤害现有养殖业主的利益,将现有位于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养殖水面划为限养区,合计1737.03公顷,分类代码2-1。2、涟水县尚未开发利用的水面多为非禁止区域的河道、沟渠、坑塘等开放水域。这些区域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但又不属于农业部发布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中明令禁止的养殖区域。因此,综合考虑后将尚未开发利用的水面划为限养区,合计7528.79公顷,分类代码2-2。限养区面积合计9265.82公顷。二、管理措施限制养殖区内,应科学确定养殖品种的可养量,严禁超负荷养殖,排放的尾水污染物必须达到国家和江苏省标准或者养殖用水循环使用,不得超标排放。1、河流等开放性水域提倡投放以鲢、鳙等滤食性鱼类为主的天然生态养殖,控制投饵,安全用药,禁止施肥,主要发展增殖渔业。根据生物食性、食物链关系,构建多营养层级增殖渔业利用模式,维持良好的水环境生态。对区域内的养殖尾水进行严格监控,不得超标排放。2、加强限养区周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科学规划管理畜禽饲养,防控渔业自身污染。3、提水养殖要做好养殖容量控制,不得新增规模,限制苗种投放密度,科学投饵,逐步引导其向稻渔综合种养方向发展。4、限养区已存在的水产养殖,对于其中(河流、河沟)超限的围网、栏网要求一律退出,对于其它不能达到安全生产要求的予以搬迁或关停。第十二节 养殖区一、位置和面积1、池塘养殖区将涟水县现有的养殖水域中不属于禁止养殖区和限制养殖区的养殖水域划为养殖区,主要集中在南集镇、红窑镇、大东镇、石湖镇和唐集镇,合计面积818.00公顷,分类代码3-1。2、其他养殖区其他养殖区主要是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进行良性循环的生态种植、养殖模式。稻渔综合种养作为近年来各级政府作为农村扶贫、促进农民增收增效的重要方式之一,鼓励发展。该区域划为养殖区,合计面积3619.63公顷,分类代码3-2。养殖区面积合计4437.63公顷。二、管理措施养殖区内符合规划的养殖项目,应当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科学使用药物,防止造成水域的环境污染,养殖生产应符合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1、落实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完善渔业管理制度,科学利用水域从事水产养殖生产,切实维护养殖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加强渔政执法,查处无证养殖,对非法侵占养殖水域滩涂行为进行处理,规范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利用秩序,强化社会监督。2、推行生态养殖或综合种养模式,控制好养殖密度,加强投入品使用管理,不得使用任何农药、禁用兽(渔)药进行清塘、药塘。3、加强养殖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推广水产养殖新技术,发展设施渔业和智慧渔业。4、建立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机制,设立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和设施设备,严格监测评价机制,逐步实现尾水达标排放。5、稻渔(虾)综合种养区的管理措施,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关于稻渔综合种养规范要求,规范稻田田间工程建设,控制环沟面积占比不超过田面积的10%。6、健全养殖安全预警机制,建立水环境监测和病害防控体系,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第四章 保障措施第十三节 加强组织领导一、明确渔业部门管理职责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推进的组织领导,准确把握“十三五”发展新特点、新使命和新要求,加大渔业转型升级和绿色渔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本规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分解目标任务,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加强对养殖水域滩涂的使用管理,建立以养殖证为核心的养殖业管理制度,合理开发利用水域资源,结合产业发展现状,科学规划水产养殖业长远布局,最大限度地维护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二、建立合作联动机制 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行政职能,要积极协调密切配合,加强各部门间的工作联动,形成工作联动合力,发挥各自优势,多渠道、多形式建立各种合作平台,促进部门间的信息与资源共享,实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升,从而保障本规划顺利实施。各单位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全局观,加强对规划的行政管理、监督管理和协调管理。三、加强法制保障贯彻实施新修订的省渔业管理条例等法规制度,健全养殖尾水排放、水生态损害赔补偿等一批标准和规范,完善配套实施办法和细则。坚持依法行政,各级各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配合。县渔业主管部门要及时收集渔业经济发展相关信息,掌握渔业生产的动态,要根据掌握的养殖水域滩涂的利用情况、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及对水产养殖调整的要求,加大对破坏渔业资源、水域环境等违法违规活动的处罚力度,规范行政裁量权,细化分类处理的办法和程序,使工作有法可依。四、规范规划修订未经规定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本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评估,因生态安全、经国务院批准的区域规划或产业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等原因,养殖水域滩涂环境发生重大改变确需修改的,由本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修改建议。一般性修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七节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周末时间分配调查表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河大音像版2020七年级下册-河大音像版2020
- 2025科技园区租赁合同
-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
- 油墨厂乙二醇乙醚存储规章
-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高一上学期政治教学设计(必修一)
- 活动2 IP地址与域名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新疆专用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新疆专用
- 家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合同
- 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六单元 复兴中华 第18课 民族情 民族魂 第2框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说课稿 苏教版
- 2023三年级英语上册 Unit 1 Hello The fourth period (第四课时)说课稿 人教PEP
- 自卸车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冶金行业事故回放课件
- 2025年保密观知识题库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 70岁以上驾驶员换证三力测试题库(含答案)
- 2025秋形势与政策课件-践行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
- (2025秋新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 2025年小麦种子研发与应用技术合作开发协议
-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标准WST840-2025学习解读课件
- 四合一检测仪使用课件
- 恋爱课件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