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动态-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doc_第1页
医药动态-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doc_第2页
医药动态-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doc_第3页
医药动态-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doc_第4页
医药动态-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药动态长春中医学院图书馆信息技术部2009年-09-02中医临床中医基础医学论坛医学保健医药动态又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我们一直恪守服务于教学与医疗的原则,及时反映最新医药动态,供全院教师、临床工作人员查阅。欢迎交换资料 欢迎提供信息地 址: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邮 编:130117电 话:0431-8617261212 / 12 中医临床防治甲流重古方中医学称流行性感冒为“时行感冒”或“重伤风”。“时行感冒”属“瘟疫”范畴。“瘟疫”是指具有流行性的传染病。中医治疗“疫病”,强调“宜早治,始则容易,履霜不谨,坚冰而至”。 中医认为,人体外感疫疬之邪,是发病的外在因素。“时行病者,是春时应温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是故一岁之中,病无少长,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诸病源候论)。寒热异常,温凉失节,岁时不和,是“时行感冒”的主要病因。疫疠之邪亦先入肺卫,因此,临床多表现为一系列呼吸道症状。其次,人体正气不足,是感邪的内在因素。 中医历来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充裕,是抵御一切外邪的根本。因此,防控甲型H1N1流感,对于易感人群来说,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是预防的关键。玉屏风散是金元四大家之朱丹溪丹溪心法中的一首方剂,是中医扶正固表的经典方剂,深得历代医家好评,临床沿用至今而不衰,可作为普通易感人群预防甲型H1N1流感首选。本方由黄芪、防风、炒白术组成,药简效验,疗效确切。古人在成方便读中解释方义时说:“以白术之补脾建中者为君,以脾旺则四脏之气皆得受荫,表自固而邪不干;而复以黄芪固表益卫,得防风之善行善走者,相畏相使,其功益彰,则黄芪自不虑其固邪,防风亦不虑其散表,此散中寓补,补内兼疏,顾名思义之妙,实后学所不及耳。”古今名医方论称赞其“风邪去而不复来,当倚如屏,珍如玉也。”实验表明,该方可促进小鼠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并对流感病毒有抑制和灭活作用。健康报2009-10-09中药抗“甲流”病毒有独特优势本报讯记者祁芳从日前在京召开的中医药应对甲型H1N1流感策略论坛上获悉,中药连花清瘟胶囊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最新研究结果证实,其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用优于达菲,且平均退热时间短,治疗费用低。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秦成峰博士报告,该所科研人员采用预处理、共处理、后处理3种不同的给药方式,对连花清瘟组和达菲组分别测定治疗指数。结果发现,连花清瘟胶囊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明确的拮抗作用,且3种给药方式中连花清瘟胶囊的治疗指数均高于达菲1倍左右。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甲型H1N1流感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副主任王玉光博士介绍说,该院选取66名甲型H1N1流感患者,分别使用连花清瘟胶囊与达菲随机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与达菲相当。连花清瘟胶囊组平均住院时间为4.35天,达菲组为4.60天;平均退热时间连花清瘟胶囊组为2.13天,达菲组为2.80天。这两组数据统计学差异显著。在改善咽痛、咳嗽、咳痰等症状方面,连花清瘟组明显好于达菲组,且治疗费用仅为达菲的1/8。 出席论坛的中西医专家认为,中药具有整体调节多靶点的特点,不仅能退热消炎抗病毒,而且具有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的作用,比单一抗病毒药物治疗在退热消炎、减轻上呼吸道症状方面更具优势。中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类传染病应大力推广。健康报2009-08-24生化汤临床新用:患者张某,患痔疮10余日,疼痛难忍,服消炎药并外敷九华膏罔效。诊见其肛门红肿,触之痛甚,肛周有杏子大小痔疮三枚,血水淋漓,切脉滑数,舌红,苔黄腻。此痔疮乃湿热浸淫下焦,气血瘀阻,将成肠风脏毒之势。当务之急先缓解疼痛之苦,患者言近两日便干,且便时出血量多,即以处方:桃仁12克,红花9克,川芎9克,益母草12克,甘草5克,当归30克,姜炭6克,三剂,每日一剂。嘱其每剂煎药三次,早晚各服一次,第三煎加少量开水以坐浴,先熏后浴,每日一次。 一周后,偶见张某,问及病痛一事,言回家服药并坐浴,一剂痛止,二剂无所苦,三剂体复如初。 此方乃生化汤,专治产后恶血不下,有去瘀生新之功。今用治男子痔疮,痔疮亦瘀滞之象,况现代医学研究,生化汤可改变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炎性渗出物的吸收,有消炎止痛作用。中医贵在辨证施治,立方处药又何有男女之别哉! 健康报2009-08-20慢性肾炎的中医辨治:1.本病可发生于不同年龄,以青中年为多,男性多于女性。2.多为慢性起病,病程较长,临床表现和病情轻重有明显不同,早期多数表现为蛋白尿或血尿,伴以管型尿,后期多有浮肿、贫血、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3.尿液检查可见蛋白尿、管型尿或变形红细胞血尿。可有贫血。晚期出现肾功能不全。4.B超、肾图及肾活检可诊断慢性肾炎。中医分型1.脾肾阳虚身肿日久,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闷腹胀,面色不华,倦怠乏力,纳少便溏,小便短少,舌胖大,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沉紧。2.肝肾阴虚目睛干涩,或视物模糊,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于咽燥,腰膝酸痛,或梦遗,或月经失调,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3.气阴两虚面色少华,少气乏力,或易患感冒,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或咽痛,舌质偏红,少苔,脉细或弱。治疗方法1.汤药脾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加减。制附子(先煎)6克,肉桂1.5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山药15克,茯苓20克,泽泻20克,金樱子、芡实各10克。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12克,黄柏10克,生地20克,山药20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车前子(包煎)10克。伴血尿者加白茅根、蒲黄、大小蓟各10克。气阴两虚参芪地黄汤加减。党参15克,黄芪15克,生地12克,山药20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泽泻20克。2.中成药肾炎四味片,每次68片,每日3次,口服。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可据证选用。3.针灸疗法体针:主穴:水分、三阴交。配穴:阳水配肺俞、合谷、人中;阴水配肾俞、阴陵泉,可加灸法。耳针:肝、脾、肾、皮质下、膀胱、三焦等。每次取23穴,中等刺激,隔日1次。也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4.单验方干玉米须60克,清水洗净,水煎服。西瓜皮、冬瓜皮、赤小豆各30克,水煎服。日常养护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低盐。蛋白尿为主者,及时补充蛋白质。预防感冒。定期复查肾功能情况。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9月/16日/第005版中医基础柴胡用量不同功能主治各异:大剂量柴胡入煎剂1215克时,可以退热,清胆,截疟。由于柴胡对外感发热有透表泄热功能,所以用柴胡制成的单味或复方注射液,对外感发热有较好的解热功能。应当注意的是,用柴胡退热,适用于邪在卫分、气分之间而未入营伤阴者,可同时配黄芩、大青叶、桑叶等。 中等剂量柴胡入煎剂612克时,长于疏肝,解郁,调经。柴胡能平肝利胆,泻三焦相火,除胁肋结气,主治气痛眩晕、胁肋胀痛、月经不调。此剂量以逍遥散、丹栀逍遥散、四逆散为代表方。逍遥散为疏肝健脾和血调经之剂;逍遥散加丹皮、栀子为丹栀逍遥散,则兼清肝经郁热;四逆散则为升清降浊,调和肝脾以治胸胁满痛等证之方。 小剂量柴胡入煎剂36克时,功在升阳,举陷。凡气虚下陷、清浊不分,以致洞泄、脱肛、遗尿、阴挺、崩漏、带下、胃下垂、肾下垂等病症,于益气补中、健脾燥湿药配以少量柴胡,以佐其升举之效,往往能提高疗效。如补中益气汤、完带汤中的柴胡用量均小于6克,从中药理论来说,是药少质轻有利于升浮之故。 需要注意的是:柴胡具有升散之性,故凡热病伤阴、真阴亏损、肝阳上亢等宜慎用。健康报2009-08-20化痰祛瘀 养阴利咽:慢性咽炎是常见病,患者常常感觉咽喉中有异物,吐不出来咽不下去,咯吐一些似痰非痰的黏液,严重时伴咽喉疼痛。河南省中医院名医堂陈安民教授介绍说,慢性咽炎多属肺肾阴虚而致的虚火,或由气滞血瘀痰阻而致,郁而化火时也会出现咽部疼痛不适。 中医根据不同的病情辨证治疗慢性咽炎,化痰祛瘀、养阴利咽,不会引起口腔环境紊乱。陈安民教授推荐了一个治疗慢性咽炎的处方仙桃柑橘汤加减:仙灵脾20克,桃仁10克,甘草10克,桔梗15克。如果感到咽喉发干,可加麦冬、玉竹、五味子养阴;异物感较重者加赤芍、丹参;黏痰较多者加陈皮、半夏、云苓;伴有发热等上呼吸道急性感染者加金银花、蒲公英。 他还推荐了一个慢性咽炎食疗小验方:“蛋花糖油茶”。原料:鸡蛋一个,白糖、小磨香油各两汤匙。制作方法:把鸡蛋打进水杯内,用筷子把蛋清和蛋黄搅匀,放入白砂糖、小磨香油,然后冲入200300毫升刚烧滚的开水,加盖保温三分钟即成。服用方法:放至热而不烫时即可饮用,喝一口蛋花茶含在咽部,滋润几秒钟后咽下,慢慢地一口口喝完。 陈安民教授提醒大家,寒冷干燥的气候,烟酒、辛辣、过咸过甜饮食的长期刺激等,易使人患慢性咽炎,还有用嗓过多的人如教师等也易患慢性咽炎,因此要注意饮食、合理用嗓。此外,长期生活不规律、疲劳、精神紧张,可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细菌和病毒容易反复感染,也会引起慢性咽炎。患了慢性咽炎咽部异物感重时,不要过度咯吐、清嗓子,以免使局部炎症加重。 一些患者认为嗓子疼就是上火了,于是就买些清热祛火的中药服用。其实慢性咽炎多属肺肾阴虚而致的虚火,或气滞血瘀痰阻而致,郁而化火时也会出现咽部疼痛不适。服用清热祛火的凉性药可能会暂时缓解病情,但久用会加重病情。也有人认为慢性咽炎就是嗓子发炎,需要用抗生素。其实多数慢性咽炎是咽部组织增生、充血、分泌物刺激咽喉造成的无菌性炎症,不需要用抗生素。 健康报2009-10-09血脉流通 病不得生:兰州佛慈集团肝病研究所主任医师汪少林2006年秋,我在乌克兰行医。深夜12时左右,我被手机吵醒了,一看是乌克兰医疗中心的电话,让我出诊看病。这是我在乌克兰第一次出诊。经过多方的联系,出发已是第二天早晨5时左右,7时到病人家中。安达丽娜因子宫肌瘤在乌克兰五大医院均治疗无效,最近发高烧,病情恶化。只见病人大汗淋漓,昏迷不醒,面色暗滞。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我先为患者针灸人中、发际、太冲、内劳宫等穴,5分钟后病人苏醒,10分钟大汗止。服泻药一剂,20分钟高烧由42降至39。9时病人神志清楚,体温37。中午开始服桃红四物片3片,逍遥丸4粒。连服一周,病人开车前来诊治,继服两月,去医院检查一切均正常。 逍遥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柴胡、当归、地黄、白芍、白术、白茯苓、甘草、煨姜、薄荷组成。此方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功能。主治肝郁血虚所致的两胁疼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乳房作胀,脉弦而虚。 桃红四物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熟地、当归、川芎、白芍、桃仁、红花组成。主治营血虚滞,经血不调,神经性头痛,过敏性紫癜,子宫肌瘤。 逍遥丸和桃红四物汤能理气行滞,活血化瘀,养血健脾,化瘀生新。治子宫肌瘤以桃红四物汤为主,逍遥丸为辅。治乳腺癌以逍遥丸为主,桃红四物汤为辅。 妇人以血为本,但血赖气行。如气血充沛,互相协调,则五脏安和,经脉通畅。营血是重要的体液之一,运行于脉道之中,循环不休,以营养全身。灵枢痈疽篇说:“夫血脉营卫,周流不休。”灵枢邪客篇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人体血的正常状态,应在脉管内有规律地运行不息。所谓“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若血液的黏稠度有所改变,呈现浓、黏、凝、聚,以至于流动阻滞,或渗出血管之外而成离经之血,均属瘀血。所以主要用桃红四物汤活血补血,逍遥丸理气行气,因气病可及血,血病可及气,气血相互紧密联系。桃红四物汤、逍遥丸两药兼顾而协同加强药力,则病愈。健康报2009-10-09气虚发热细辨证:中医认为,气虚发热是内伤发热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表现为发热绵绵,恶风自汗,神祛气短,易受外感,面色白,舌淡,苔白,脉细数而无力。这种发热多因素体虚弱,或大病之后元气亏虚,卫阳不固,营卫不和,以致表里俱虚,气不归元,阳气浮越于外而发热。正如李东垣所云:“内伤元气,则真阳下陷,内生虚热”。对于这种发热,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是补中益气,用补中益气汤甘温以除大热,但药后效果往往不理想。 笔者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加用调和营卫的桂枝汤加减则疗效大增。药用黄芪、太子参、白术各15克,当归、白芍各10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升麻、柴胡、桂枝各3克。伴有脾虚纳呆者,配麦芽、山楂各15克;心悸自汗者,配麦冬、五味子各10克;阴火内生者,配黄柏、知母各6克。每日一剂,水煎分服,1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治愈。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代李东垣的脾胃论,由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者;或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者;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者。 桂枝汤出自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功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该方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证见发热自汗兼微恶风寒者,都可酌情使用。 补中益气汤合桂枝汤治气虚发热时,笔者在两方药物和剂量上作出适当调整,因该证多虚不受补,故减小部分药物剂量,以缓缓图之,防止温散太过。将人参换成太子参,做到补气而不温燥,益气之中不忘生津,以克服孤气不长之患。健康报2009-08-06“治未病”概要主任医师孙清廉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挑战的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这表明,世界医学的发展重心已经从“治病”向“防病”转移。在这种大前题下,从2007年以来我国开展了“治未病”的试点研究工作,现在全国已有多处“治未病中心”正式挂牌工作,深受广大民众欢迎。一、中医“治未病”的深远意义如果现在让人们回答医学的目的与任务是什么,大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说,医学的任务就是治病,因而医学就是关于疾病治疗的科学。然而大量的社会实践却告诉我们,针对疾病治疗的医学思想和行为,虽在降低病死率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却没有使人类的患病率降低,严格来说还导致了患病率的不断增加,比如医学与药物治疗的另一面导致了医源性、药源性疾病的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指出,在人类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中,现代医学的影响率只占8%。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心理压力增加,使亚健康人群日益增多。我国从1999年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慢性疾病激增,因而使卫生体系担负着沉重的压力。那么我们如何让亚健康者向健康转化,如何降低老年人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如何减少因病致贫的出现,这一切都要求医学应从治疗疾病为主导,向维持健康为主导转变,重预防、“治未病”,使广大民众逐步形成维护健康的意识,并了解其方法和措施,尽最大努力使人们不得病或少得病,摆脱疾病困扰,让自己掌握健康长寿的主动权。“治未病”的思想源于我国现存的最早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书中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后来,“治未病”的思想一直被医家所强调。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就进一步指出:“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起之病。”然而不幸的是,后代这种“治未病”的思想逐渐被淡化,甚至被“治已病”所代替。正如古代有一个故事说: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其中哪一个最好呢?”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那么你为什么最出名呢?”扁鹊说:“我是治病于严重之时使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我二哥治病是治病情初起,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小病。而大哥治病,是治病于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以为他水平一般,其实他的医术最高。”这则故事即说明了扁鹊对“治未病”的重视,也说明了很多人“重治轻防”的思想是比较严重的。世界性医疗危机的不断出现,迫使人们对医学的目的开始反思。为此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针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群众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心身综合治疗发展说到底就是将医学的重心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移。从“治病”到“治未病”只一字之差,则蕴含着深刻的变革,即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从以疾病诊断治疗为中心,转向以维持、促进人的健康为中心。“上工治未病”就是指导人们消除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病,医无事之前“治未病”是中医学的健康观,是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健康医学模式,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权利。二、哪些人应该重视“治未病”专家指出“治未病”的“治”是管理、治理的意思,它主要包括三层含意:第一是未病先防。因为许多疾病往往处于隐潜阶段,表面看起来没有明显表现,而实际上已潜伏着严重隐患。“治未病”就是在没有发病之前预防其疾病发生;第二是既病防变。在已病的情况下,与已病部位相关的脏器往往处在“病前状态”。“治未病”就是在已病之后防止其进一步发展;第三是“瘥后防复”。就是在病愈之后防止其复发。所以,以下三类人群应该是“治未病”的主体:亚健康人群这类人虽然在临床检查上还没发现严重的器质性病变,但他们确时常感到身心不适,比如经常感到疲劳,睡眠质量不高,食欲不好,精神紧张焦虑等。这类人往往处于疾病与健康中间,若不重视干预,不重视养生保健,以后就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慢性病患者这类人以中老年人居多,常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癌症与胃肠、肝胆疾病等。这类疾病往往病程长,及时采取各项干预措施就可消除或减少精神、心理问题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致病因素的影响。病后康复者病后康复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加强养生保健,防止疾病复发。中医“治未病”中心的成立,就是建立一个中医模式的健康管理体系:通过体检,建立档案,进行跟踪,进行健康干预,并进行养生保健的生活行为指导,从而达到“防重于治”的目的。三、“治未病”的防治要点那么我们如何“治未病”呢?专家认为,体质辨识应该是治未病的重点。重视人的体质状态,在防病治病上,从具体的人出发,权衡干预措施,体现以人为本,通过中药、食疗、按摩、针灸、运动疗法等治疗与调整,使机体恢复到正常的工作与生活状态,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治未病”的方法,尽管对不同情况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不尽相同,但以下方法和认识却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平衡心态中医和现代医学都特别强调,人的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是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首要标准。中医早在内经就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认识到生气、动怒以及忧、思、悲、恐、惊等过度情绪刺激是“百病之源”。所以,中医始终把治病“治心”放在了防病健身、治疗疾病的第一位。其一,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人们应尽量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刺激。其二,医生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不仅应解决其身体疾病,还要关注其心病。宽其心志,答疑解惑,与患者的心灵拉近与沟通,是治疗身病的基础。医生应从了解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入手,针对与病情有关的心理、情感障碍,使用开导、暗示、鼓励、转移、娱乐等多种心理疗法,为患者开出可操作、能实行的心理疗法处方。在帮助患者消除精神障碍的同时,再通过辨证实施其他各种治疗方法,这样就会达到最佳治疗功效。和调五脏不论是强身健体,还是防治疾病,都应特别关注对五脏的调理,如补养心血、舒肝解郁、健脾养胃、宣畅肺气、调补肾气等。其中特别强调对脾胃的保养。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津液、精气的生化之源。脾胃健壮、饮食合理则身体强健而疾病少。所以,中医自古就特别重视食疗,认为“药补不如食补”。孙思邈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养生也。”又说:“夫为医者,当须先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所以主张,凡治病应先从脾胃入手。俗语说:“虚不受补。”脾胃是否健壮,不但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时也会影响药物的消化吸收。若胃气一败,既失去恢复健康的营养基础,也不能使药物直达病所。特别是重病、久病之人,服药太多太杂,若不加强脾胃的护理保养,则正气更难恢复,疾病也更难治疗。所以,重视脾胃的护理调养,是强身健体、防治疾病的重中之重。运动健身“生命在于运动”。运则立,动则健,机体正气的强弱,血液循环是否畅通,新陈代谢是否正常,机体免疫能力的大小,疾病治疗和康复过程的快慢等,无不与运动有关。华陀的五禽戏、孙思邈的导引术和现代的各种健身方法如太极拳等,无不体现了运动对保证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在既病之前,运动疗法强身健体,属于预防范畴;而在既病之后,运动又具有治疗和康复的意义,对药物治疗可起到积极的辅助治疗作用。科学用药中医认为“凡药都有三分毒”,虽人参、甘草久服也必有偏性。所以,中医防治疾病必须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指导用药。同时在治疗过程中特别重视强调人的体质,重视“天人合一”,从“整体观”出发,“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这对提高治疗疗效,预防与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同样是“治未病”思想的延伸和发展。中医“治未病”的意义除表现在健康之外,其社会学的意义也非常重大。如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开展了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为基石的全民健康教育,结果使很多疾病的发病率迅速下降。因此随着我国“治未病”的开展和普及,肯定会取得更重大的社会成果。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9月/11日/第011版医学论坛肾移植规范有更新:目前,我国已累计开展器官移植超过10万例,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器官移植大国。在这种情况下,临床医生不仅要关注国内外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如何规范器官移植也格外重要。因此,在近日召开的第七届亚洲移植免疫论坛(ATIF)上,参会专家不仅探讨了器官移植领域的新进展和移植排斥的处理等话题,还对肾移植规范等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我国每年进行肾移植手术6000例左右,肾移植患者10年存活率已经超过60,存活时间最长可达32年。移植存活率之所以大大提高,一是医生移植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二是在移植后能够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保障移植受者和移植器官的长期生存。免疫抑制方案要从疗效和安全性两方面进行考量。在目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中,骁悉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肯定,已有超过150万患者获益。成功的同种肾移植不仅需要高超的外科手术技巧,而且要有科学的围手术期处理、合理的免疫抑制治疗、抗排异反应及抗感染措施、准确的组织配型及良好的供体器官保存技术等。为适应专业知识的发展、配合相关法规制度的实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不久前推出的中国肾移植手册第二版手册进行了更新,力求为移植医生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健康报2009-10-09眼科临床探索的新触角记者从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上获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今年短期内发表三篇高分值临床SCI文章,引起了同行的关注。多中心研究终结临床术式20年争议黎晓新教授牵头的“确定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模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日前被现今眼科杂志中影响因子最高的杂志Ophthalmology(影响因子5.29)刊用,标志着我国的多中心研究开始走向国际。长期以来国际上对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模式没有统一规范,导致不同医院不同专家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手术疗效难以保证。为此,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基金资助下,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牵头,组织国内15个眼科中心,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以期确定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模式。这是国际上针对黄斑孔视网膜脱离治疗模式的第一篇基于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章。最终研究确定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应首选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膨胀气体填充的术式,结束了该领域长达二十余年的争论。传统器械在玻璃体术中拓展功能现今国际上流行的使用特殊器械的微创玻璃体手术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由于其适应证窄,主要适用于简单手术病例,例如单纯的玻璃体积血/混浊、各种黄斑手术、眼内炎、轻中度视网膜脱离等。对于较复杂手术,目前的微创手术器械尚存在较多不足,并且由于该设备需增加较多经济成本,基层医院开展受到一定限制,无法使低收入人群享受到这一技术。赵明威教授经过近三年的实践,认为改良传统的玻璃体手术方法也可做到微创:通过缩小结膜切口至11.5毫米,改良巩膜缝合技术,术中注意某些操作细节,手术结束时完全可以做到结膜免缝合。由于采用的是传统玻璃体手术器械,对于较复杂的手术不受任何限制,而且不增加任何手术成本,尤其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堪称中国特色的微创手术技术,所以这一成果近日被国际著名眼底病学刊物Retina(影响因子3.478)接收。治疗“中浆”找到有效经济的方法赵明威教授还把触角伸向多数眼底医生认为不需要触及的疾病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该病高发于中年男性,主要症状特点为视力轻中度下降,视物变形、变暗,多数患者在46个月后可自愈,但仍有5%的患者迁延不愈,致视力严重下降。赵明威教授引入国际上最新的治疗理念,采用光动力疗法治疗该病。该方法主要用来治疗老年黄斑变性等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但治疗成本昂贵,并且用治疗黄斑变性的方法治疗“中浆”有相当大的安全隐患。为此,赵明威教授积极探索治疗“中浆”既安全又有效的光敏剂维速达尔剂量。结果表明,采用高剂量维速达尔的光动力疗法治疗急性“中浆”有诱发黄斑区新生血管形成的风险。序列降低光敏剂剂量研究发现,光动力疗法治疗“中浆”时维速达尔的最低安全有效剂量为常规治疗剂量的30%。采用此剂量治疗急性“中浆”安全有效,可缩短患者病程,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此研究成果同样被Retina杂志刊用。(本报记者方彤)让临床研究走向SCI长期以来,中国医学研究发表在SCI的文章绝大多数是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则是凤毛麟角。在此方面,黎晓新教授带领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带了个好头。以上的三篇文章均在国际上高影响因子的刊物上发表,极大鼓舞了眼科临床医生,表明中国的临床科研完全可以创出自己的特色。我国患者多,医生多,病种丰富,开展临床研究本应是我国的优势和努力方向。而注重发现新的病种、寻找疾病的遗传学规律、探索新的诊疗技术则是临床科研的重要内容。我国有多个高水平的眼科中心,对于开展临床多中心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不断探索临床治疗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是临床科研的方向之一。赵明威教授的两篇论文,也印证了这一点。改良传统玻璃体手术为相对的微创手术,关键问题不是技术本身,更重要的是手术操作者有较强的微创意识,时刻牢记“微创”这一基本原则,用最小的创伤代价换取患者最好的手术效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的实践告诉我们,要想让中国的临床研究走向SCI,首先要善于在临床研究中寻找突破点,重点解决临床上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包括技术创新与技术改良。其次,要大胆尝试。在符合临床伦理规范的前提下,敢于尝试新方法,创造新理念。同时,还要有勇气将自己的研究投到国际影响因子高的刊物上去,向国际同行展示中国临床研究的优秀成果。健康报2009-09-17房颤抗凝治疗将有新选择:日前,在200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上首次公布的RE-LY研究结果显示,新型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对房颤患者卒中预防效果超越华法林。该研究结果同时在线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RE-LY研究是迄今为止最大型的房颤转归临床试验,共有来自全球范围内44个国家的18113名患者参与,其中中国有541名患者。结果显示,口服达比加群酯治疗组,与良好对照的华法林治疗组相比,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减少相似,而大出血的发生率显著减少20%。该试验主要研究者、加拿大McMaster大学Connolly教授说:“现在我们有一种口服抗凝治疗药物,不但可以提供良好的卒中预防作用,还具有较少的出血风险并且无需常规监测。作为医生,除了预防患者卒中发生以外,我们尤其关注由于华法林狭窄治疗窗而发生的致命性或致残性出血。”临床上华法林治疗常受到很多限制,以至于仅有51被诊断为房颤及有卒中发生风险的患者接受了华法林治疗,其中低于半数的患者房颤及卒中发生风险在其狭窄的治疗范围以内得到控制。健康报2009-09-11连花清瘟胶囊可有效防治甲型H1N1流感:8月21日,由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和柳叶刀杂志共同主办的流感大流行应对与准备国际科学研讨会在京举行。世界卫生组织官员、25国卫生官员及相关医学专家与会,共同探讨甲型H1N1流感国际大流行的应对策略。会议期间,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特别举办了中药连花清瘟胶囊防治甲型H1N1流感研究结果发布会。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地坛医院等单位的研究者,分别报告了评价中药连花清瘟胶囊体外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用研究、甲型H1N1流感患者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结果。北京地坛医院王玉光博士对66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连花清瘟组与磷酸奥司他韦组相比,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阴转时间分别为5.03天对4.78天(P0.05),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35天对4.60天(P0.05),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2.13天对2.80天(P=0.004)。在改善咽痛、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方面,连花清瘟胶囊的疗效显著优于磷酸奥司他韦。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永炎指出,甲型H1N1流感的大流行,对各国的公共卫生体系都是严峻的考验。在中国,中医中药学永远都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医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相关研究遵循了严格、有序、尊重证据的原则。国内权威研究机构对河北以岭医药集团研制的连花清瘟胶囊抗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进行了病毒抑制试验和初步临床试验,获得了有说服力的研究证据,证实中药疗效与西药相当。中国医学论坛报/2009年/9月/3日/第A03版医学保健蜂蜜泡蒜 养阴和胃:眼下正是春光明媚、莺飞草长的春天。就在人们享受融融的春意时,一些病菌也会卷土重来。此时,人们习惯吃点大蒜来预防病菌入侵,可大蒜好吃,蒜臭难除。韩国人就喜欢把大蒜和蜂蜜搭配食用,来消除蒜臭,增强大蒜的功效。 大蒜被誉为“天然抗生素”,不仅具有很强的杀菌力,对由细菌引起的感冒、腹泻、肠胃炎等有明显作用。吃大蒜很有讲究,将大蒜与蜂蜜泡过以后食用,有三大好处 消除蒜臭生食大蒜后,口里会有特殊的臭味,这是因为嚼碎蒜瓣后,蒜细胞中酶的活化作用,将蒜碱分解为具有特殊臭味的蒜素。用蜂蜜将大蒜浸泡后,能够减轻原本强烈的蒜味。如果大蒜先在30%左右的盐水中浸泡后,再放到蜂蜜中浸泡效果更佳,这样既能去除蒜臭,还能消除大蒜的涩味,吃起来味道会更好。消除口中的蒜臭还有个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吃完大蒜后嚼茶叶,然后再用浓茶水漱口。 养阴和胃大蒜属于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会伤阴,刺激胃黏膜,吃过后还会引起嘴干。而蜂蜜具有健脾、和胃、养阴的作用,所以,吃蜂蜜浸泡过的大蒜,能弥补大蒜伤阴的缺点,还能更好地保护胃黏膜。必须指出的是,大蒜虽有杀菌的作用,每天最多也只能吃23瓣,大量食用,会把胃吃坏。 增加功效蜂蜜中含有矿物质和糖分,这些成分能进一步提高大蒜的功效。大蒜和蜂蜜的营养成分结合在一起,能增强肝脏功能,缓解疲劳,提高食欲。 蜂蜜大蒜制作先把大蒜放在微波炉中加热12分钟,或者用开水烫5分钟左右,然后用当年的蜂蜜泡1周左右就可以吃了。食用时间不是很讲究,不过,最好在晚饭后,因为在睡眠过程中营养成分会被有效吸收,也能减少大蒜对胃的刺激。另外,肠胃不好的人每天只能吃1/2瓣左右,因为过多吃蒜容易引起胃痛或腹泻等症状。肝、肾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食用大蒜健康报2009-04-23呵护卵巢留住健康美丽:河南副教授傅金英廉万营月经紊乱、性欲下降、生殖道萎缩、面部色斑、皱纹、皮肤无光泽、疲倦乏力、潮热、盗汗、烦躁、焦虑、失眠、发无名火女性朋友要特别注意这些异常信号,因为这很可能意味着卵巢衰老。卵巢不仅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它所分泌的雌激素对女性的美丽健康至关重要。健康年轻女性的雌激素分泌旺盛,体内脂肪多在胸部、臀部等部位分布,从而保持优美的曲线和体型;卵巢衰老的女性雌性激素分泌减少,体内脂肪多分布在腰部和腹部。另外,雌性激素还可以增加皮肤血供,使皮肤保持红润光泽。是否可以通过服用激素来预防卵巢衰老?专家建议,如果只为预防衰老,保持科学的生活方式、悉心调理即可。只有在卵巢完全衰老时,才适合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小量雌性激素,因为服用外源性激素副作用较大,最好使用中药调理。研究表明,补肾填精、养血调精的中药虽不含雌性激素,但服用后可以调节雌性激素的分泌,从而避免了激素替代疗法带来的副作用。家庭医生报/2009年/9月/7日/第006版女性疾病验方七则:山东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郭旭光治乳头皲裂:蒲公英、金银花各20克,白芷、苦参各15克,黄连、硼砂、生甘草各10克。水煎取液,趁温热用无菌纱布蘸洗患部,每次10分钟1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每日1剂。一般用药35天即可治愈。治乳腺增生:蒲公英、金银花各30克,重楼、橘核、连翘、桃仁、穿山甲、炙鳖甲、青皮、赤芍各15克,白僵蚕、海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