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自制教具的研究与开发.doc_第1页
物理自制教具的研究与开发.doc_第2页
物理自制教具的研究与开发.doc_第3页
物理自制教具的研究与开发.doc_第4页
物理自制教具的研究与开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编号: 201210345014 2012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期检查报告书项 目 名 称 物理自制教具设计与开发 项目负责人 林珠 所 在 学 院 数理信息学院 指 导 教 师 彭保进、郑圆成 项目组成员 阿布都卡依木阿布都拉等 二 一三 年 四 月 四 日项目名称物理自制教具设计与开发项目类型创新训练项目负责人林珠专业班级物理111学号11180112起止时间2012.092013.10联系电639573组成员姓名阿布都卡依木阿布都拉徐盈盈戴莹君毕勤嵩王莹梅尹莫敏江专业物理111物理112物理111物理111物理112物理111物理112学号11180126112601241118010611180128112601191118011511180236排名2345678申报书中预期成果 申请获得5-10项专利、软件著作权登记(其中项目组成员为第一发明(设计)人5项以上)。 研制开发设计一组(80件以上)的自主实验内容并写成讲义,用于实验教学。 撰写1篇相应论文以及制作实验教学视频。一、项目组已开展的工作及完成情况本项目组严格按照既定进度计划执行。1、2012年10月21日,开展浙江师范大学首届物理自制教具比赛启动仪式。2、2012年11月8日至2012年11月10日,项目组成员以及相应教具主创者,共计40余人,先后赴义乌中学、永康二中、金华一中、金华二中等学校,接受相关老师的培训、指导,对教具作品进行了很大的改进、完善。3、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期间,本项目组成员在老师指导下,对教具作品进行整改。与此同时,邀请了木工共同完成教具的制作。同时,撰写论文、专利等已定目标。到目前为止,本项目组已完成:1、54件教具的研究和自主开发,并整理成册,最后的成果册还在继续加工中。2、4项专利的初步申请工作,例如:简易光谱仪、水滴衍射教学仪、向心力轨道火车、荧光式单摆简谐运动。正在撰写的有:左手定则、电磁编钟。另外,已获得一篇论文稿件预录通知。3、辐射出多层次研究内容,例如已经申报成功的“天籁之音”系列教具及课程开发、玩具与物理课堂教学、高中物理电学演示实验等院课题。4、教具作品已不断得流向各中小学,并在课堂上展露头角。例如本项目的指导老师和相应同学已在金华二中开设物理选修课等。与此同时,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曾多次被媒体报道。 二、项目中期阶段性成果(论文已发表的请附上杂志的封面、封底,文章的复印件;论文已录用的请附上录用通知,文章复印件;有实物作品的请附上实物作品照片等)相关媒体报道见附录1赴各学校交流见附录2论文录用通知及专利受理通知见附录3实物作品介绍见附录4三、项目后期实施计划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教具作品本身的整改和提升 目前,本项目已经完成了54件教具作品,但是离预定的目标还有欠缺。因此,在项目后续阶段,不管是从教具的数量还是质量上仍要努力。另外,要加快成果册的制作进程。 2、专利的申请、录用工作 专利的撰写和申请工作较为繁琐、复杂,同学们对于专利撰写要求了解很少,专利进行较为困难。3、教具作品对于校院课题以及中小学教学的辐射度。 本项目辐射出多层次的研究内容,但对于校课题以及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挖掘远远不够,亟待解决。四、其他需说明的情况 无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资助经费总额(元)25000已支出科目金额(元)备注车费(义乌中学、永康二中等)1500专利发表(简易光谱仪等)6000实验材料8000论文发表150合计15650计划支出科目金额(元)备注车费(义乌中学、永康二中等)2000专利发表10000实验材料9500讲义制作及其书籍库3500合计25000六、指导教师意见(须说明能否按计划在2013.10按时结题)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七、学院意见 签名(加盖院章): 年 月 日八、中期检查专家组意见及结论专家签名:年 月 日九、主管部门审查意见签章: 年 月 日附件1报道1 听听这几堂选修课发布时间: 2012-10-08 00:40:55 星期一 责任编辑: 林红茵 作者: 王健 邵佩玲来源: 金华日报 打印 记者 王 健 邵佩玲 文并摄 一张“菜谱”,52道“菜” 一开学,浙师大附中高一学生拿着自己特殊的课程表,一路小跑,进了自己选修课程的教室,这是他们课改之后第一次上选修课。有的进了“文言文零距离”课堂,有的进了“趣味实验动手做”的实验室,有的坐进“函数素养”的教室,有的去领略“数学思想方法大观”、“化学元素发现之旅”,有的去“海外留学英语”、“商务英语”、“英语演讲与口才”里修炼,有的去艺术和体育世界遨游,“吉他入门”、“素描”、“书法”、“流行歌曲演唱”、“photoshop图像处理与平面设计”、“DV视频制作”、“舞动青春时尚排舞”、“C语言程序设计”、“Flash动漫影片设计”、“乒乓球裁判法”、“足球裁判法”等,选择的余地很大。 浙师大附中早在多年前就开始酝酿深化课改的行动方案,选修课程建设的准备工作也很充分。仅针对高一年级,各学科组就拿出了总量达201门课程的选修课程纲要;9月,将72门选修课程正式写入“菜谱”,摆在高一学生面前,最后经学生选择,确定52门。接下去,10月中旬,将第二次投放一批选修课程,第三批选修课程也在积极准备中。 这52道“菜”组成的“菜谱”,涉及七大学习领域四类选修课型,可以充分满足学生全面提升、个性发展等多方面的营养需要。 近日,记者当堂听了几门课。 一堂趣味物理实验课 没有风没有电,风车也能够迅速旋转,这是怎么回事?浙师大附中“趣味及低成本物理实验”课上,学生自己动手做起了这种神奇的魔术风车。 前10分钟观摩,老师带来了3架魔术风车。只见风车的杆上有一排小凹槽,用笔在凹槽上快速地摩擦滑动,小叶片就飞快地旋转起来。更神奇的是,笔滑动的角度不一样,叶片转的方向也会不一样。 观察后就是动手。学生要用老师发的小木棒、小刀、剪刀、塑料片这四样东西做成魔术风车。几个步骤看似简单:只要用小刀在小木棒上每隔1.5厘米刻上810个凹槽,再在小叶片中间开个小孔,穿在小木棒头部。学生做起来并不容易,只见高一女生杜秉蓉用小刀在小木棒上来回切割,脸涨得通红,看这阵势像是要把吃奶的劲都使上了,可割出来还是只有一道小小的细缝,离样品的三角形凹槽差远了。不过累归累,杜秉蓉还挺享受这个过程:“这样的物理课不再是书本上的公式、概念,通过自己动手做简单实验来认识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挺有意思。” 课程进行到一半,学生都在低头做魔术风车,此时若有不明就里的人走进课堂,会误以为是一堂劳技课,其实这里面包含的物理知识还真不少呢。上课的郑圆成是浙师大的老师,他说,笔在凹槽上往返滑动的同时会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产生振动,由于两个方向的振动形成合力,使叶片产生旋转。具体涉及的概念就是横波、纵波,这些内容原本要高二才会学到,现在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提前了解。 郑圆成介绍,这个低成本趣味物理实验课的教材都是自编的,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物理知识,分为“生活中的物理学”、“玩具中的物理学”、“音乐中的物理学”三部分,学生通过亲身感受,能体验到生活中的物理学原来就在自己的身边。科学是平易近人的,比如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最薄碳片的发现,就是科学家用透明胶带从石墨上反复粘贴、剥离出来的,这个方法,与学生平时写错字时用透明胶带粘掉是一样的。“这个选修课其实就是提供给学生一个小窗口、小空间,让他们了解物理很生活化的一面,逐渐形成爱好物理的氛围,将来在书本上看到什么知识,也会联想在现实中会怎样应用。”报道2 浙江新课改见闻:真希望下课铃声晚些响2013-01-21 08:44:00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查看评论进入光明网BBS手机看新闻自去年9月份开始,浙江省全面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选择性,规定必修课的学分从116分减为96分,选修课学分从28分提高到48分。通过适当减少必修,全面加强选修,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如今一学期的课程即将结束,学生喜欢新课改吗?1月8日下午,记者走进了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距离下午第一节课开始还有十分钟,教学楼楼道里已满是捧着书走动的学生,居然还有不少学生背着画板、扛着吉他。陪同的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童志俊告诉记者,学校向高一年级开设了84门选修课程,今天下午全部是选修课。上课铃声一响,校园恢复了安静。记者悄悄走进一间教室,问最后一排的一名学生上的是什么课。“趣味及低成本物理实验。”轻声答后,他便立马又转头盯着讲台上的老师,生怕错过任何细节。“今天我带来一个好玩的东西,谁要玩?”郑圆成老师的话音刚一落,底下举手的同学有一大片。“朱泽鑫你上来,按住这里,试试什么感觉。”朱泽鑫同学一按上去,便猛地将手下的仪器抛出了讲台。全班哄堂大笑。“你幸福吗?这就是触电的感觉!”郑老师开始讲解感应线圈的原理。记者看到每个同学都瞪大了眼睛。趁下一个实验的准备间隙,记者问朱泽鑫的感受。他说:“这比纯粹学物理理论知识有趣多了,下课后我非得再去深入了解一下感性线圈。”第二节课,记者走进高一14班。讲台上讲课的怎么是学生?坐在教室最后面的陈灵萍老师告诉记者,这门课叫典范英语,教同学赏析英语文章。“这节课是考试课,没有试卷,就是让学生自己备课,然后上讲台给大家讲解。”循着曼妙的歌声,记者来到了附中科技馆的音乐教室。十几名学生正在“期末考试”,方式就是男女对唱。学生张吉媛告诉记者:“一开始我特别害怕开口,现在都能自如地对唱了。”“真希望下课铃声晚些响”、“传说中的国外教育大概也就这样吧”、“这就是素质教育了吧”课间,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附中学生,他们没有一般高中生谈到课业时常有的报怨,而是神情轻松,一脸阳光。“这说明附中新课改有了初步成果。”校长何通海笑着说,“课程改革,我的理解就是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他发展的个性化教育。让学生在自主选课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强项,并且得以培养和延续。”学生上这么多选修课,是否会影响到高考?浙江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告诉记者,虽然为防止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这次深化课改暂不与高考挂钩,但浙江省目前正在推进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三位一体”的招生评价改革,高考分数不再是唯一评判标准,综合素质评价含有学生选课情况,这给了学生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也给了高校一些自主选择学生的机会。目前,该省“三位一体”高考改革试点已扩大到17所高校,2012年报名学生达1.06万人,招生数达1419人。光明日报通讯员 朱海洋 光明日报记者 潘剑凯责任编辑:李平沙附件2金华第一中学合作交流在本次交流活动中,我队前往金华第一中学访问了楼松年老师。楼老师对我队带去的“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验证试验”、“观察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电磁波的传播与接收”、“磁感应共振摆”这四件教具设计方案表示肯定,同时也对方案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意见,具体如下: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验证试验由于我们使用的是抽板,抽板抽出后小球同步下落,在这里,老师觉得抽板会给小球一定的力,使得小球在垂直于板面方向受到一个力,这时相当于小球除了受到重力外,还有挡板给的力,这样就会给实验增加误差;第二个实验为验证性实验,而现在普遍为探究性实验,我们尽量将其改为探究性实验;验证过程中所用到的机械能守恒原理是在平抛运动之后所学的内容。2、观察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用水滴代替带电粒子是存在漏洞的,因为水滴是要计重力的;阴极射线管可以直接观察电子的运动,不需要找其他物质代替。3、磁感应共振摆如何固定磁铁,以及磁铁的形状和摆放;如何表现阻碍共振;如何让学生更形象的了解共振。 4、电磁波的传播与接收理论方案设计方面不够完善。我们需要把理论背景研究透、深刻,需要深入浅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可以设计成为探究性的教学实验。 金华第二中学合作交流 在本次交流活动中,我队去往金华第二中学访问了陈报南校长。陈校长对我队提交的“向心力定量验证性实验”、“水滴中的世界”、“简易光谱仪”等教具设计方案表示认同,并请来余老师共同探讨设计方案。在对方案进行一定了解、深入探讨之后,陈校长对各个方案都提出了一些的修改意见,具体如下:1、水滴中的世界 此方案中,原本经过衍射看到的成像,可能不是细菌,而是一些小颗粒物质。需要见到实物成像才能判断。激光笔用于衍射是个热点,具有创新性。但是,目前布朗运动实验操作困难,难以成功,建议可以往此方向研究。此实验,切记最重要的是效果明显,着重往这个方面发展。2、简易光谱仪 学会充分理解创新的意义,此实验的光盘在该领域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因此,对此实验需要一定的改进。连续光谱不能进行光谱分析,需要辅助光栅。初步实验效果很明显,但是需更加贴近课堂教学。3、向心力定量验证性实验 力学领域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在该领域进行重大突破比较困难。该教具作品制作可能困难,在某些部位需要修改。方案理论上可以进行实施,建议采取多种途径进行一定的尝试。义乌中学合作交流 在本次交流活动中,我队去往义乌中学访问了季卓老师。季卓老师对我队提交的“涡流加热演示实验”、“不可见光的特殊效应”、“多功能涡流演示仪”、“”等教具设计方案表示认同,并请来余老师共同探讨设计方案。在对方案进行一定了解、深入探讨之后,陈校长对各个方案都提出了一些的修改意见,具体如下:1.涡流加热演示实验导师将其改为“模拟电磁焊接”1)该教具相比较难以解释的机器更能使电磁感应焊接的内在呈现出来。2)该教具同时也可以展示电磁炉大致内部结构,解释涡流的大致原理,和生活中的电磁感应现象相结合。3)清晰物理课本带给学生的感应电流的模糊印象。4)该教具也可以用于比较各种不同的熔点的金属丝。 2、不可见光的特殊效应1)红外线热效应现象更明显:使用大功率光源,如工地小太阳2)放大镜改为菲涅尔透镜,聚焦效果更为显著3)改紫外线对植物生长影响为荧光效应,排除生物生理状况对实验本身的影响,缩短时间。 永康第二中学合作交流 在本次交流活动中,我队去往永康第二中学访问了胡君亮老师。因为天气很冷,胡老师亲自为同学们泡好了热茶,让大家都感觉特别的温暖,对这位初次谋面的导师感觉特别的亲切。 胡老师认真仔细的听了每组的方案,并耐心的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并提出了一些修改的建议,具体如下:地磁场的测量 此方案中,原本螺线管同学们认为只能做出一种样式,筒状的,这样实验者就看不到内部小磁针的变化了,但是胡老师告诉大家螺线管可做成任何形状,只要符合要求就好。 操作上可以简化,不一定要让螺线管与指南针成120, 可以让其成90,一方面90比120度更容易测量,另一方面 90的矢量合成是中学里教过的。可以把孔打成一排,或者在边缘打几个小槽。万花筒 均匀光源可以使用LED手电筒,再加一个凸透镜,平行效果就比较好了。怎样把实验效果放大是关键 。附件4编号1作品名称:看得见的声音 制作者:王佳炜 赵文倩 奖项:浙江师范大学首届物理自制教具二等奖作品简介:本作品通过将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亮斑的移动,将看不见摸不到的声波可视化,让学生更加充分的了解声波。创新点:本作品不用示波器,就能清楚地将振动所产生的声波;将两种实验同时完成;本实验操作简单、所需材料简单易备。编号2作品名称:验证平抛实验 制作者:潘柳志 李林灵 张晨凯奖项:浙江师范大学首届物理自制教具三等奖作品简介:本作品巧妙的运用儿童画板和充磁的小球,让小球在平抛的过程中在画板上留下清晰的轨迹。创新点:将传统的打点描线的方法改变成运动划线的形式;可以将不同的轨迹显示在同一张页面上形成对比。编号3作品名称:五彩喷泉 制作者:陈贝贝 徐秀 傅冠群奖项:浙江师范大学首届物理自制教具一等奖作品简介:当光射向水中,由于水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因此,光在水中发生全反射。从视觉看来就像是光沿着水流的方向传播。创新点:诠释了全反射在实际生活的应用;可重复使用,没有场地的限制。编号4作品名称: 自制异频音调实验仪 制作者:丁涛 向松 陈官鹏奖项:浙江师范大学首届物理自制教具二等奖作品简介:本作品能给学生解释有关产生声音的原因 以及影响声音大小的因素。创新点:分7个齿数不同的齿轮,能听见不同频率下的声音;将发声装置和放大装置合二为一,具有明显的实验效果。编号5作品名称:跳环 制作者:童柯臻 沈聪 董彬彬奖项:浙江师范大学首届物理自制教具三等奖作品简介:把楞次定更律形象化,生动化。创新点:同时体现了电磁感应原理,楞次定律,安培定律,麦克斯韦涡旋电场理论,突破传统实验的局限性。编号6作品名称:小矮人系列 制作者:宋青垠 徐柯铭 刘晓强 奖项:浙江师范大学首届物理自制教具二等奖作品简介:本作品通过电磁铁通电,对铁的回形针产生吸引力,小人将会被拉着向下;突然松手后,按钮开关断电,小人会在弹力的作用下上升的原理,实现小矮人“跳舞”。创新点:更形象的介绍了电磁感应原理。编号7作品名称:磁感应共振摆的设计制作制作者:孙安 黄媛媛 徐浩 奖项:浙江师范大学首届物理自制教具二等奖作品简介:本作品通过磁铁 M 的摆动,与各摆环A、B、C、D 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如果发生电磁感应,就会产生力的相互作用,以此来充当策动力。当磁铁摆动频率与摆环固有频率相同时就会发生共振,达到摆幅最大。创新点:融电磁感应和共振现象于一身,更具趣味性和科学性;装置多组对照实验,来探究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编号8作品名称: 静电现象的应用(莱顿瓶)制作者:梅尹 王莹 徐旭东奖项:浙江师范大学首届物理自制教具三等奖作品简介:本作品主要应用了摩擦起电、电容、尖端效应知识制作出来的。作品在展示静电平衡和尖端效应时,现象是火花及转动的风扇,现象明显且极大的增加了趣味性。创新点:多实验融合;知识关联;现象显化;趣味性强。编号9作品名称:地磁场磁感应强度B(水平分量)的测量制作者:尤宏杰 叶超 周佳奖项:浙江师范大学首届物理自制教具二等奖作品简介:本作品主要应用磁场矢量特性、电生磁、矢量计算知识制作。它的神奇是检测出我们所不熟知其量值的微弱的地磁!创新点:巧妙的结合了数学知识,显化了微磁场。编号10作品名称:旋转式多普勒效应测声仪制作者:陈灿圻 王晓红 洪婷奖项:浙江师范大学首届物理自制教具三等奖作品简介:本作品主要应用多普勒效应、圆周运动、声波的传播知识设计制作。转动的“机翼”和强弱更替的“蝉鸣”,是不是让你立刻有了夏天的回忆。创新点:变直轨道为圆周运动,融合更多高中知识,且操作简单只需闭合开关。编号11作品名称: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演示仪制作者:潘冠鑫 陈帆 蒋莉奖项:浙江师范大学首届物理自制教具三等奖作品简介:本作品应用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及凸透镜成像原理。望远镜般的外观,奇妙的实验的组合,数值刻度显焦距,让我们好奇不已。创新点:突破传统的实验教具,融合两个中学重点实验,结构新颖。编号12作品名称:小火车转弯演示仪 制作者:邱弘捷 刘盛盈 郑正君奖项:浙江师范大学首届物理自制教具一等奖作品简介:本作品用于研究影响向心力的因素。分别演示了速度、质量、内外轨高度对小车向心力影响。创新点:直观地演示小车翻车现象;兴趣性强;取材简单,成本低廉;安全性强。编号13作品名称:日光灯原理演示仪制作者:言劼 魏杨修 竺红梅奖项:浙江师范大学首届物理自制教具二等奖作品简介:本作品制作应用了日关灯原理。作品设计思路清晰,揭开了生活中的日光灯的神秘面纱!创新点:展示日关灯部件及其作用,电路简单清晰容易理解。编号14作品名称:涡流加热效应演示制作者:俞芳 袁佳丽 王少卿奖项:浙江师范大学首届物理自制教具二等奖作品简介:本作品根据电磁炉的特殊加热原理即采用磁场感应电流(又称为涡流)加热,制作一个涡流加热效应的演示教具。通过涡流效应熔断金属丝的现象,直观的体现了涡流加热的力度。创新点:清晰物理课本带给学生的感应电流的模糊印象;该教具也可以用于比较各种不同的熔点的金属丝。编号15作品名称: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试验制作者:王京 屠鹏 储锡灿奖项:浙江师范大学首届物理自制教具三等奖作品简介:本教具主要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分别从正压力、接触面积、摩擦因素(粗糙程度)、速度这四方面对于滑动摩擦的影响。 创新点:用发动机、手摇大轮两种方式使传送带变速运动;容易控制实验变量,更直观准确的得出实验结论;运用电子秤能方便准确测出摩擦力的大小;且容易控制变量。编号16作品名称:民俗竹转炮制作者:张书红 张帅 季彬彬奖项:浙江师范大学首届物理自制教具三等奖作品简介:本作品从溜溜球原理出发,加工后变成了一件出色的教具。创新点:一种民俗教具;运用的材料很简单。编号17作品名称:薄膜干涉教具制作者:董璐 孙伟盛 马腾飞奖项:浙江师范大学第一届物理自制教具比赛二等奖作品简介:此作品对薄膜干涉实验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具有牛顿环现象。而且可以研究干涉和和厚度的关系。创新点:本作品不易受外界影响,能演示牛顿环实验;干涉现象稳定;可研究厚度对干涉的影响。编号18作品名称:探究电磁感应现象放大教具制作者:陈冬冬 胡梦莎 郝乐彬奖项:浙江师范大学物理自制教具比赛三等奖作品简介:本作品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红绿小灯泡与二极管的并联将电磁感应的现象放大,相比于之前课堂中用的电流表更加直观,明显。创新点:演示效果直观、明显。编号19作品名称:验证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教具制作者:陈卓 陈佳佳 陈雷奖项:浙江师范大学物理自制教具比赛二等奖作品简介:本作品是一个简易的电动机。可利用通电螺线管产生磁场,由此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随电流大小、匝数多少、铁心有无等因素影响而变化。创新点:本作品利用光电门测量了转动角速度;在同一个实验中演示了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制作原理和过程;利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产生的电动势作为电源。编号20作品名称:流体压强与流速教具制作者:谢雯婷 徐丽娜 施杭露奖项:浙江师范大学第一届物理自制教具比赛三等奖作品简介:本作品利用向吸管口吹气,吸管口的压强就减小,而瓶子里面压强大的原理。把水挤上去,体现出了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创新点:结构简单,取材方便,现象明显。编号21作品名称:洛伦磁力实验教具。制作者:周婧 陈江波奖项:浙江师范大学物理自制教具比赛三等奖。作品简介:本作品利用带电的墨水在磁场中的偏转,体现出了洛伦磁力的作用原理。从改变磁场的方向、统一水滴带正电或负电和让带电水滴通过蹄形磁体的不同位置等方面出发,来研究对水滴偏转的影响。创新点:利用墨水滴印,记录偏转情况,得出一些洛伦兹力作用原理。编号22作品名称:电学教具制作者:蒋栩璐 孙胜洲 陈泽南 奖项:浙江师范大学第一届物理自制教具比赛三等奖作品简介:本作品利用电磁感应现象以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原理,铜丝铜片两组对比,等质量,运用单一变量法,科学性强,且便于得出结论。创新点:运用控制变量法;科学性强。编号23作品名称:超重和失重演示制作者:胡金平 邓佳涛 艾合麦提奖项:浙江师范大学首届物理自制教具二等奖作品简介:本作品利用改变电动机的转速,从而改变物体的加速度来达到超重和失重的目的。并通过砝码运动,弹簧伸缩,从而观察激光点移动来间接地反映物体的超失重现象。创新点:调节电动机的转速从而改变砝码的加速度;用激光笔放大实验现象;力传感器能显示瞬间值;用塑料杯中的水来判断木板是否平衡。编号24作品名称:简易斯特林发电机制作者:李琳 俞罕卿奖项:浙江师范大学首届物理自制教具三等奖作品简介:本作品通过气体受热膨胀、遇冷压缩而产生动力。气体使活塞运动,膨胀气体在冷气室反复地进行这样的循环过程,便可为外机提供动力。创新点:制作材料易获得,成本低且品反复演示;活塞部分是试管和玻璃针筒,都是透明的便于观察内部结构,便于教学。编号25作品名称:多功能实验瓶制作者:麻志洪 曹文清 徐爽奖项:浙江师范大学首届物理自制教具二等奖作品简介:本作品是关于薄膜干涉的实验教具,还关可以用于水表面张力实验和色散实验。创新点:多种实验和在一起,装置成本低。编号26作品名称:电磁感应演示实验制作者:郑文伟 骆艳威 陈巧萍奖项:浙江师范大学首届物理自制教具二等奖作品简介:本作品对传统实验进行一定的改进,尝试将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传统实验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对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和重组整合。创新点:结合楞次定律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简化传统实验。编号27作品名称: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制作者:王洁 赵燕波奖项:浙江师范大学首届物理自制教具三等奖作品简介:利用发光二极管的特殊性质,再通过直流放大器的电流放大作用,把微弱的电流信号转变为光信号,让学生能更直观的看到这一抽象现象的发生。创新点:增大了实验的可见度;便于观察和分析。编号28作品名称:多功能力学教具板制作者:邵贝 刘学 奖项:浙江师范大学首届物理自制教具二等奖作品简介:本作品建立两个相同倾斜程度的轨道,同时释放小球,直观地看到在上方的小球滑出轨道后在水平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置与下方的小球保持在同意竖直线上。创新点:更直观得了解物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原理。编号29作品名称:简谐运动制作者:沈佳源 搂凯欣 奖项:浙江师范大学首届物理自制教具一等奖作品简介:本作品将课本中的实验直观放大,运用激光笔代替沙漏,解决实验中物体重心改变的问题,让学生更加充分了解简谐运动。创新点:更直观得了解简谐运动原理。编号30作品名称:观察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制作者:孙安 黄媛媛 徐浩 奖项:无作品简介:本作品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电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通过水滴来等效电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并设置了对照组,把带电和不带电粒子的运动的差异更加明显地反映出来。创新点:用水滴代替真实的电子,并显黑色;设置了对照组,更加直观;在透明塑料中,减少干扰和提高安全性。编号31作品名称:楞次定律及其应用演示仪制作者:周健 黄渊艺 蓝思琪奖项:浙江师范大学首届物理自制教具二等奖作品简介:本作品以楞次定律原理制作。直接让磁铁自由下落的过程,让同学直观体验光与声的闪烁刺激。创新点:对照实验的设立,声光结合,趣味刺激。编号32作品名称:水滴中的世界制作者:王格 沈怡超 林珠奖项:浙江师范大学首届物理自制教具一等奖作品简介:本作品应用了光的衍射以及折射等原理。直接用激光笔照射污水滴,能够呈现出污水中的微生物的像,甚至可以看到细菌!创新点:巧用激光笔;污水利用;趣味性强。编号33作品名称:不可见光的特殊效应制作者:黄敏敏 季婷婷,黄章翔奖项:浙江师范大学首届物理自制教具三等奖作品简介:本作品利用三棱镜将太阳光色散出可见光区以及不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再利用凸透镜汇聚这两者的能量,从而分别研究不可见光的特殊效应。创新点:多功能化;趣味浓厚。编号34作品名称:安培力实验展示以及安培力公式验证制作者:徐迪榧 许建明 丁鑫奖项:浙江师范大学首届物理自制教具三等奖作品简介:本作品通过力矩的知识以及圆周运动的知识,推导出另一个求安培力的公式 ,在这个公式中,通过实验测量这些物理量,算出安培力的值。并与传统的安培力公式比较,从而来验证其正确性。 创新点:直观、明了;数据测量方便。编号35作品名称: 看得见的声波作品简介: 本作品主要应用了放大思想、现象转换的思想制作出来的。作品在展示时,现象是反射光强的变化,现象明显且极大地增强了趣味性。创新点:放大思想;现象显化;准确性高;趣味性强。编号36作品名称:音乐高脚杯作品简介: 本作品主要应用了发声原理的知识制作而成。作品在展示声音频率的变化与杯中水深的关系时,引入了传感器,使现象数字化。创新点:贴近生活;趣味性强;准确性高。编号37作品名称:趣味气球 作品简介:本作品利用密闭容器内压强与温度的关系制作而成。作品在展示压强与温度的关系时,现象是气球大小的变化,现象明显且极大地增强了趣味性。创新点:取材简易;现象显化;趣味性强。编号38作品名称:飞流直下三千尺作品简介: 本作品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制作而成。作品在展示时,让燃烧出的烟雾呈下降状态,打破惯性思维,具有趣味性。创新点:反常现象;趣味性强。编号39作品名称: 舞动的小球作品简介: 本作品主要应用了静电感应的知识制作而成。作品在展示时,现象是小球左右摆动,现象明显、趣味性强。创新点:过程直观;现象显化;趣味性强。编号40作品名称: 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实验 作品简介: 本作品利用影响摩擦力的主要因素制作而成。作品在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各项因素时,在匀速运动的基础上增加了变速运动对摩擦力影响的探究,利用控制变量法使实验结果更完善。创新点:控制变量;现象显化;成本低廉。编号41作品名称:多彩转盘制作者:骆艳威作品简介:在一个kt板上放置红绿二极管,设计一个离心感应开关,在转动的时候,发光二极管发光。通过光电门测量速度达到何值发光。创新点:市场小玩具和数字化的结合编号42作品名称:旋转的鸡蛋制作者:裴铭坤作品简介:利用牛顿第一定律。熟蛋被扭动时,蛋白蛋黄全部一同被扭动,故转得顺利。生蛋被扭动时,只是蛋壳受力,而蛋白和蛋黄几乎未受力,蛋白和蛋黄因惯性几乎停留不动,蛋壳的转动就被蛋白拖慢了。创新点:利用我们每天常吃的鸡蛋引发了思考,并在试验中,学会了利用传感器,学到很多相关知识。编号43作品名称:瘦身的气球制作者:张加蒙作品简介: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酒精易挥发,蒸发吸热原理,将物体的形变利用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