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通大学经管类学生就业素质的调查与分析.doc_第1页
华东交通大学经管类学生就业素质的调查与分析.doc_第2页
华东交通大学经管类学生就业素质的调查与分析.doc_第3页
华东交通大学经管类学生就业素质的调查与分析.doc_第4页
华东交通大学经管类学生就业素质的调查与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朱晓妹老师李丹(20070410060118)人力资源管理2007-1经济管理学院华东交通大学经管类学生就业素质的调查与分析- 15 - / 23毕业设计(论文)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就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和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华东交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如在文中涉及抄袭或剽窃行为,本人愿承担由此而造成的一切后果及责任。本人签名_ 导师签名_年 月 日摘 要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里面,高校希望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企业也希望能吸纳到高素质的人才,那是什么样的因素在就业中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呢?也就是说企业是用怎样的标准来衡量大学生的呢?通过对各用人单位与专家学者的咨询,就业素质,成为对大学生能否胜任工作进行衡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书籍的研读与分析,把大学生的就业素质的构成分为求职技能、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三个方面,并设计调查问卷,针对所在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素质水平进行了调查,依据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环境与形势,以及企业对大学生就业素质的要求,从社会客观原因、学校直接原因和学生主观原因三方面 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针对问题查找根源所在,并就问题的解决,从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自身发展条件下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关键字:就业素质;经管类学生;调查;分析ABSTRACT In the highly competitive job market the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pe to cultivate a high-quality talent, companies are hoping to attract the high-quality personnel, what kind of factors that affect college students in employment in the employment?That is what business is standard with the students from?The employing unit by consulting with experts and scholars, job quality, as the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to measure ability to perform an important indicator.Based o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analysis of reading books, the quality of the composition of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job search skills, professionalism and overall quality of the three aspects, and to design the questionnaire, for which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raduatesquality level we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 and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corporate demands for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social objective reasons, schools and students a direct cause of three aspects of subjective results were analyzed to find the root of the problemand to solve the problem, from the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ir own development related proposals put forward.Keywords:Quality of Graduate Employment;Economicsand Management Students ;Survey Analysis目录引言- 1 -1.大学生就业素质的概念及相关的构成- 1 -2.华东交通大学经管类学生的就业素质的调查- 2 -2.1调查问卷说明- 2 -2.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 -2.2.1求职技能普遍较好- 2 -2.2.2知识水平有所欠缺- 3 -2.2.3综合素质相对较好- 4 -3.企业用人标准与毕业生就业素质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5 -3.1企业用人标准- 5 -3.2企业用人标准与毕业生就业素质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6 -3.2.1社会客观原因- 6 -3.2.2 学校直接原因- 7 -3.2.3 学生主观原因- 7 -4.提高就业素质水平的建议- 7 -4.1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 8 -4.2学校的科学有效管理- 8 -4.3毕业生应该加强自身建设- 10 -4.4用人单位的积极配合- 10 -总结- 11 -谢辞-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4 - 引言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32万人,全国平均就业率为70%,2009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创新高达到610万人,还有100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加之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发展失利,求职人数激增、经济增长的放缓,虽然在09年第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但在面对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余万人,也还存在着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2011年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已经基本落下帷幕,据统计2011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以上,具体的就业状况还有待进一步的统计。根据麦可思调查,现在毕业时的大学生就业率只有55.8%,而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达到了87.5%。有这么大的就业率差距,就说明大学毕业生缺乏对就业市场的认识,而调查显示,1200家企业中,绝大部分的企业认为大学生缺少工作经验,而且如果毕业生自己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求职动机,综合而全面的技能素质,对大学生在毕业时的就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华东交通大学作为发展迅速的高校之一,同样在其学生毕业就业等方面也出现了很多当下中国大学生就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由于学校在教学内容与特色、发展阶段上与一般学校存在着差异,学生在就业素质等方面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因此在其就业方面也有着个性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就业素质的相关概念和构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华东交通大学经管类学生的就业素质水平进行了调查,并把问卷结果进行了总结,与现有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就业素质要求进行了比较,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建议。1.大学生就业素质的概念及相关的构成目前关于大学生就业素质的概念与构成并没有确切的定义,不同的专家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大学生的就业素质是一个综合统一体,它包括高尚、完美的思想道德素质,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素质,求实、创新、应变的能力素质,健康、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这四种素质随互相联系却又各有不同的作用,占有不同的地位。在人的素质统一体中,思想道德素质是灵魂,科学文化素质是主体,能力素质是核心,身体心理素质是基础。就业素质具体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个人气质、较强的就业能力、切实的就业心态。这五者的连结构成了就业素质的完整体系。还有对大学生的就业素质进行了明确的划分,认为其应该包括四方面的素质要求:(1)思想道德素质上的要求(2)文化素质上要求(3)身心素质上的要求(4)专业素质上的要求。以上就是现有学者关于就业素质所持有的一些观点,虽然很多说法不太相同,但是大家都承认,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中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群,在他们走进社会的时候应该较好地掌握“做人的技能”,即“一个人得以立足于社会、为社会创造财富或为社会上的人提供服务的技能”。这个技能也是一个人获得工作、保住岗位并在其职业生涯里得以不断进步的最理想的财富。因此,总结以上众多说法,大学生就业素质是指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意识品质和知识技能品质的总和,是大学生个体合理择业、顺利就业和成功创业的基础。主要包括:求职技能、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三个方面。求职技能是统领,综合素质是核心,知识水平是保证,他们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2.华东交通大学经管类学生的就业素质的调查2.1调查问卷说明本调查采用了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围绕华东交通大学经管类大四毕业生的就业素质水平,从求职技能、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三方面展开调查。设选项为五个等级,并根据水平等级对每个选项赋值求加权平均数以期了解被调查对象就业素质的水平。2.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调查共发出问卷250份,收回问卷210份,回收率为84.00%。其中问卷调查中涉及到的专业及男女比例基本与研究对象比例一致。在问卷基本信息的调查中了解到,在问及“是否有担任过学生干部”时,有31.43%的学生选择有担任过,剩下68.57%的学生选择未曾担任过;在问及“目前的就业情况”时,有1.90%的学生选择出国,10.95%的学生选择了读研,62.86%的学生选择了已经签订工作,而剩下24.29%的学生选择了还未签订工作。2.2.1求职技能普遍较好在问及“在简历制作、求职面试过程中的表现能否满足于工作单位的要求”时:有3.33%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制作简历、求职面试过程中的表现完全可以满足于工作单位的要求,有40.48%的学生认为大部分情况下可以满足,46.67%的学生认为在一般情况可以满足,而只有8.57%和0.95%的学生认为在很少能满足或者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满足。这说明经管类学生对求职的信息是比较了解的,而且有充足信心在求职技能中基本满足于用人单位的要求。选项由完全可以满足要求到大多数不能满足工作要求分为五级,依据其能体现的求职技能水平高低依次赋值5、4、3、2、1,求加权平均数为3.37,也就是说,调查显示出经管类学生的求职技能水平为中等。2.2.2知识水平有所欠缺关于知识水平的调查主要分为对专业知识、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三方面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图1 专业知识水平在问及“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时,有0.48%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好,33.81%的学生选择了较好,60.00%的学生选择了一般,还有4.76%和0.95%的学生选择了较差和非常差。同上赋值求加权得3.28,由此可知,被调查的经管类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为中等。 图2 英语水平在问及“英语水平”时,没有学生选择非常好,有31.90%的学生选择了较好,60.48%的学生选择了一般,6.19%的学生选择了较差,还有1.43%的学生选择了很差。赋值加权求得3.23,由此可知,被调查的经管类学生的英语水平为中等。图3 计算机水平问及“计算机水平”时,依旧没有学生选择非常好,有26.67%选择较好,57.62%的学生选择了一般,14.29%的学生选择了较差,另外还有1.43%的学生选择了很差。赋值加权求得3.09,被调查经管类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为中等。综合上述三方面,经管类学生的知识水平基本为中等水平。2.2.3综合素质相对较好关于综合素质的调查主要分为品德修养、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在问及“品德修养”时,有23.81%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好,64.29%的学生选择了较好,10.48%的学生选择了一般,0.95%的学生选择了较差,0.48%的学生选择了很差。被调查者普遍认为自己的品德修养是处于比较高的水平的,同时利用赋值加权的方法求得4.1,也在此说明被调查的经管类学生的品德修养水平为中上等水平。在问及“团队合作能力”时,有16.19%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好,67.62%的学生选择了较好,14.76%的学生选择了一般,0.95%的学生选择了较差,0.48%的学生选择了很差。赋值加权求得3.98,被调查的经管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水平为中上等水平。在问及“应变能力”时,有7.62%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好,56.19%的学生选择了较好,34.29%的学生选择了一般,1.43%的学生选择了较差,0.48%的学生选择了很差。赋值加权求得3.69,被调查的经管类学生的应变能力的水平为中等水平。在问及“社会活动能力”时,有11.43%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好,54.76%的学生选择了较好,31.43%的学生选择了一般,1.43%的学生选择了较差,0.95%的学生选择了很差。被调查者中普遍的认为自己的社会活动能力都处在比较好的水平上。赋值加权求得3.74,被调查经管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为中等水平接近中上等水平。在问及“创新能力”时,有1.43%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好,17.14%的学生选择了较好,58.57%的学生选择了一般,21.90%的学生选择了较差,0.95%的学生选择了很差。普遍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是不强的,利用赋值加权的方法求得2.96,由此可知,被调查的经管类学生的创新能力水平为基本达到了中等水平。在问及“组织管理能力”时,有1.90%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好,38.10%的学生选择了较好,56.19%的学生选择了一般,3.33%的学生选择了较差,0.48%的学生选择了很差。赋值加权求得3.37,由此可知,被调查的经管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的水平为中等水平。在问及“人际交往能力”时,有2.38%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好,51.90%的学生选择了较好,39.05%的学生选择了一般,6.19%的学生选择了较差,0.48%的学生选择了很差,也就是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是较好或者一般的,而用赋值加权求得3.49,因而被调查的经管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水平为中等水平。综合以上各方面的调查结果,在对综合素质所有方面的调查中,被调查的经管类学生认为自己的品德修养较好,但是创新能力却不是很高,而其他的一些综合素质能力表现则处于一般水平。由此可知,被调查的经管类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水平是基本达到了中等以上水平的。3.企业用人标准与毕业生就业素质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3.1企业用人标准决定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用人单位是如何根据这些因素录用人才的呢?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在钟一彪老师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分析一文中就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述。在其调查研究中,一共对550多家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1.5社会统计软件对问卷材料进行了统计,并对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素质构成进行了聚类分析。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素质方面,研究设计的问题包括13各方面。从统计结果来看,专业基础知识在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是作为最重要的因素和第二重要的因素进行考虑中,均居第一位。而正确的工作态度、责任心等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重视。而随后用人单位考虑的重点就是团队合作精神、毕业学校的名气等方面。如下图:重视程度1选项专业知识第一因素33第二因素19.7第三因素11.7提及率(总计)64.42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19.819.512.651.9345道德修养责任心团体合作精神16.69.51.515.2164.38.513.71540.339.220.8678毕业学校的名气刻苦踏实精神社会适应能力8.63.42.64.64.63.93.77.28.516.915.21591011持续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2.80.90.44.621.57.45.62.614.88.54.512组织管理能力0.72.61.14.413人际交往能力0.21.32,23.7图4 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的考虑因素(%)3.2 企业用人标准与毕业生就业素质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由上面的企业用人标准不难看出,用人单位首先考虑的因素就是知识水平,而在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中反映,华东交通大学管理类学生的知识水平出于中等水平,在满足企业要求上还有所欠缺。同时,在综合素质上,我们虽已基本达到了要求,但与标准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问卷调查中我们也针对就业素质形成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在社会、学校、个人三重因素的影响中,有将近106人认为的影响顺序为,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客观因素。而笔者也针对各因素的影响分析如下:3.2.1社会客观原因第一,高校扩招的升温。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现有的教育资源难以承受,再加上高等教育对市场的反应滞后,培养的毕业生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第二,企业用人的变化。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其用人是按照自身发展要求决定的,一方面企业在适应市场变化同时,又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兼顾就业的政策,其用人观念也是随实际情况而发生变化,而毕业生就业能力却有一定的滞后性。第三,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危机后,企业招聘更具针对性,往年不少企业对学历要求很严格,如今却更注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与技能,这使得刚出来工作的毕业生面对更大的竞争压力。3.2.2 学校直接原因第一,在专业设置上存在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有的学校追求短时效应,不顾本校的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造成人才需求过剩而且很多就业能力不足。此外,高校市场灵敏度不够,对一些社会需求少的冷门专业,没有及时调整招生人数,改革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第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宏观调控的滞后性和人才需求迫切性的矛盾,使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不能完全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学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时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指导内容局限于提供政策法规、就业信息和组织招聘活动。此外,职业指导机构缺乏与外界的沟通,信息交流少,并且就业指导队伍整体素质较薄弱,缺乏系统的培训,使得企业招不到所需的人才。第三,校企合作只是注重形式,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为毕业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有利条件。3.2.3 学生主观原因第一,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水平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尤其是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缺乏一专多能的水平。第二,缺乏良好的自我认知与职业认知。据中国教育在线网上调查,大学生中有36.5%对自己的兴趣不清楚或根本不知道,29.3%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个性不十分清楚,54.5%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特长不十分清楚。同时,大学毕业生对职业的认识也很模糊和不确定。第三,就业定位不合理。学识不够扎实,实践能力不强,却一味追求高职位,不愿从基层小事做起;职业素质差的毕业生,不愿吃苦,好高骛远,频繁跳槽,更不愿到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4.提高就业素质水平的建议4.1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首先,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政府应在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对专业设置的调整以及对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高校改革,避免高校盲目的专业设置。政府可以对各高校专业进行评估,对每个学校的优质专业进行进一步的扶植,并能大力削除每个学校的劣质专业。对专业的设置,要避免出现只增不减的现象,要进行适时的评估,起到监督的作用。此外,政府还应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可以充分利用网站的优势,开设网络平台,在网上公布信息,做好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纽带与桥梁。还有相关的政府部门,诸如毕业生就业辅导中心也应该发挥到相应的作用,可以把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与学校的招生工作挂钩。其次,重视诸如ERP大赛、求职创业大赛等各种全国性、地方性的专业技能比拼及创业大赛,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与监督,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同时也要联系企业家,创建相关项目与机会,例如合理利用和创建更多的类似于李开复创建的梦工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进行实战练习。最后,要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协调和支持,进一步扩大就业见习基地的地域范围和数量,吸纳更多毕业生到企业见习,鼓励企业优先录用见习毕业生。同时要把对大学生的实践教育与地方建设结合起来,有地方政府联系学校和企业,把二者结合到一起,在地方建设中发挥作用。4.2 学校的科学有效管理第一,积极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合理定位就业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如使学生了解职业兴趣、职业能力、求职面试技巧等。掌握一般的职场礼仪、沟通技巧、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等方面的问题。开展诸如磨炼意志、完善人格、陶冶情操、挖掘潜力等方面的训练。转变观念,可以发挥红旗社与党员的先锋作用。经济学院在这方面就做的比较的突出,我也建议,能够继续的发扬红旗社以及党员带党课等特色办法,积极的引导学生在思想深处对待不同职业的态度转变,同时在教室平时上课的传授与讲座中仍要坚持引进新的观念与心得,辅导员与学生会干部、班干部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塑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说基本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以及正确的就业观念与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保证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关键因素,那么业务素质,团队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组织管理协调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经历,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则是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并且在岗位上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这样的就业要求下,学校应该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能力发展的平台,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提高综合素质,而学生自身也应有意识地积极主动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各种活动的参与与实践的经历的增加来使自己具备有各种就业需要的综合素质,来减少某些由于课程设置滞后而造成的学生只是单一和能力不足等问题。综合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第一课堂教学改革与第二课堂素质拓展的综合反映。学校学院的教育不仅要在第一课堂上尽量克服我国中小学长期以来实行“应试教育”以及中学阶段过早的文理分科,而造成的大学生先天性知识结构的缺陷,同时也要避免因大学的专才教育进一步使学生缺乏对国情的了解及缺乏应有的做人的基本知识和社会责任感等问题。对此学校应该拓展阵地,全面地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阵地,努力提高学生自制,组织管理的能力,要完善社团管理,加大培训力度,为学生提供各种能力发展的平台与机会;要充分利用网络阵地,例如学校的日新网等,要在新的时代,抓住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培养符合新形势发展要求下的高素质人才。第二,开展有效的校企合作。借鉴和学习国外大学的做法,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预测今后若干年的社会需求,企业用人的重点领域等等。比如,选派教师主动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既锻炼师资,又可以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比如,聘请企业的专家到学校担任要职,结合企业发展实施教学。总之通过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引进社会教学资源,使学生专业学习和实践技能相互促进并得到提高。校企合作建立更多的实习基地,给学院学生更多的实习机会,这在问卷调查中被认为是对提高就业素质影响成都最大的实践形式。学院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范例,但是还要有需要改进的认识就是,不能把实习搞成形式主义,同时要让实习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化。第三,合理设置专业。一是以超前思维进行专业设置,把本科专业设置计划和国民经济的长、短期计划统一起来,按照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变化规律,调整长、短线专业比例。二是以社会的实际需要为依据,有针对性的市场调查研究灵活增设新专业,并对新设专业进行定期检查,不断地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三是内练基本功、强化内涵建设,优化专业设置结构。一方面要发挥学校已有学科的专业优势,培养特色专业;另一方面要通过市场发掘或学科专业交叉整合,大力扶持有广阔前景的朝阳专业。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一般课程中融入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适应企业需求。第四,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要有合理的结构,要理论与实践,老中青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多学科间相结合,加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4.3 毕业生应该加强自身建设通过调查可以看到,目前很多企业都认为先进大学生专业水平掌握一般。因此,大学生应在大学期间不断积累专业水平,优化专业水平结构和提高综合技能水平,特别是进行实践性学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学习。学生应该更加积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例如要在大学四年期间尽早尽量多的取得专业的资格证书和一些专业技能证书,这样不仅能够满足于用人单位在招聘中罗列的一些要求设置,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同时也能弥补大学课程设置中的不足,还能充分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提高就业素质和能力。要有强烈的职业意识,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客观认识自我,准确定位以更好的满足企业用人标准。注重职业生涯的规划,在校期间尽早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尽快转变就业观念,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 大学生们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各处传统陈旧的思想。在就业期望值上,做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顺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训练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学习能力,通过提前与就业市场直接接触,形成理智良性的就业心态。注重参与社会实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结合自己的专业、自身发展的方向和具有潜力的市场行业来有针对性的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增加就业筹码。不仅要参加学校内的一些实践形式,更要向外发展,把寒暑假利用起来,把自己容身到社会当中,在企业中锻炼自己,然后从中发现自己的缺陷,然后再返回到学校进行学习,这样实践与学习中反复磨练充实自己。4.4 用人单位的积极配合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人才观,要从单位实力、发展潜力出发,客观地分析实际岗位所需求的人员能力,走出高学历等于高就业能力的误区,不盲目、片面追求名牌院校 、高学历,积极吸纳适合本单位工作,又能发挥最佳效能的毕业生。在这个方面民营企业应该打破小农经济思想,要舍得投资人才资本,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阶段 、发展战略以及内外环境等因素,灵活吸纳人才。要主动向高校学生介绍单位的发展前景,实事求是地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增进学生对用人单位的了解,为毕业生创造平等的就业机会, 消除就业歧视。用人单位可在高校相应专业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奖励制度,实行“定单式”培养,有的放矢地寻求自己所需的人才。总结一项对全国11所本科高校的调查结果表明,有63.9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文凭与实际水平不太一致。另一项对2001年华东某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有46.90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开设的专业课不太适应社会需要。这说明了大学生就业素质存在着严重问题。而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是否能够符合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大学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就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大学生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因此,这就要求高校毕业生必须具备足以保证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相关知识三位一体是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有做到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术知识精通,相关知识宽厚,就能基本做到一专多能,触类旁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谢辞本文的完成使得本人在知识水平上,对事物的认知与分析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使我对自己的就业也进行了反思与审视,在思想与行动上都有了提高与改善,对我之后的就业与发展有了相当大的帮助。整个论文的研究过程中,我不仅翻阅了更多的书籍与文献,而且也得到了导师的大力支持,在文章结构与内容研究上给予了我指导,在此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参考文献1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分析钟一彪 中国社会学网.2006年09月18日.2面向企业的当代大学生所需的技能及素质M.2010.3企业视角下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素质M.2009.4智联梅.提高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对策J.2009.5李晓燕,李志军.经济管理类专业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J.商场现代化,2006(6).6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raining.(2002). Employability skills for the future.7王明钦.企业用人标准与大学生素质匹配J经济管理,2006,(3).8博思.企业用人的共性标准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