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隔离制度【PPT】 .ppt_第1页
消毒隔离制度【PPT】 .ppt_第2页
消毒隔离制度【PPT】 .ppt_第3页
消毒隔离制度【PPT】 .ppt_第4页
消毒隔离制度【PPT】 .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毒隔离 基于疾病的传播途径而建立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定期接受医院消毒技术培训 掌握消毒相关知识 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严格按照卫生部 消毒管理办法 执行医疗器械 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 医务人员上班时应衣帽整齐 下班就餐应脱去工作服 你说伦家帅吗 别管我衣服 讲讲你的病情 啥 工作服要扣起来 那谁 谁 谁 衣服脱了再来食堂吃饭 吃饭不能穿衣服 我是说工作服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2 无菌操作室 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治疗操作时戴口罩 我戴的好么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3 检查每位患者后洗手 病房医师查房时检查病人之间要注意手消毒 接触病人前后 无菌操作前后 接触病人体液后 接触病人周围环境后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4 各种抢救包 治疗包 检查包等需经高压灭菌后备用 两周未用者应重新消毒后使用 各种无菌物品应标志清楚 按要求存放 存放容器清洁无尘 按先后顺序摆放 无菌物品一经打开 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5 消毒液定期更换 无菌容器定期更换消毒 6 一般诊疗器械及物品 听诊器 血压计 体温表等 保持清洁 无污染血渍 用后清洗消毒 7 用于传染 感染 被病人体液污染的一般诊疗器械要先消毒后清洗 8 进入无菌组织器官的器械必须灭菌 接触患者黏膜及血液的诊疗器械须一用一消毒 无菌物品须一人一灭菌 严防交叉感染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9 各类监护仪器设备 卫生材料等按消毒技术常规定时消毒 更换或消毒 并加强管理 10 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1 候诊厅 各诊疗区及病区的门 窗 桌 椅 柜及平车 轮椅 诊断治疗床等每日定时用0 1 有效氯洗消毒液擦拭 若被污染应及时处理 地面应湿式清扫 定时消毒 以上各区均须定时进行空气消毒 12 病床应当湿扫 一床一套 巾 床头柜一桌一抹布 用后均需消毒 病人出院 转科或死亡后 床单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3 办公室 治疗室 配餐室 病室 厕所等分别设置专用拖把 标记分明 分开清洗 悬挂晾干 定期消毒 餐具 便器应固定使用 保持清洁 定期消毒和终末处理 14 使用后的一次性用品须消毒毁形处理后 交有关部门统一回收 15 医院污水须经处理达标后排入下水道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6 垃圾置塑料袋内 密闭运送 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 感染性垃圾置黄色和有明显标志的塑料袋内 必须无害化处理 17 凡厌氧菌 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 应当按相应规定严格隔离消毒 18 治疗室 换药室 手术室 供应室 门诊各诊室等处均应定期消毒 消毒隔离方法 体温表一人一支 每次使用后浸泡于2000mg l含氯消毒液内 消毒 冲洗 晾干 备用 消毒隔离方法 门诊采取血标本 实行一人 一针 一巾 一止血带 消毒隔离方法 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情况 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1 隔离患者有条件时住单间或单隔内 病室内或病室门口要备隔离衣 悬挂方法正确 2 患者专用体温表 便器 应用一次性注射器 输液器 餐具 使用后回收集中处理 3 隔离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应用500mg 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血压表 听诊器等用500mg l含氯消毒剂消毒液擦拭 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 体液污染应先使用含有效氯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 朗索消毒片 含有效氯500mg 片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对象 包括住院病人 医院工作人员 门急诊就诊病人 探视者和病人家属等 这些人在医院的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称为医院感染 但由于就诊病人 探视者和病人家属在医院的时间短暂 获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复杂 常难以确定感染是否来自医院 故实际上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1 对病人的影响 加重了患者的功能失调 增加患者情绪紧张和精神痛苦 延长患者住院天数 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严重的医院感染可导致残疾 降低生活质量或死亡2 对医院的影响 医院诊疗技术的发展 增加医院额外的经济负担 严重者将导致医院降级停业整顿 影响医院的等级评审3 对医护人员的影响 增加了医疗护理工作量 有的甚至停止执业活动 吊销医师或护士执照 有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4 影响社会效益 加深医患矛盾 医院感染分类 一 外源性感染 又称交叉感染 病原体来自于 病人体外 主要通过手 空气 器械 各侵入操作等医源性因素获得的病原体 二 内源性感染 又为自身感染 病原体来自于 病人本身体内的储菌库 医院感染 传播特点 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包括3个环节 即感染源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感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医院感染 传播特点 感染源 是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 繁殖并排出宿主 已感染的病人 带菌者或自身感染者 环境贮菌源 动物感染源 医院感染 传播特点 传播途径 是指病原体从感染源排出并侵入易感人群的途径 接触传播 空气传播 水和食物传播 医源性传播 生物媒介传播 医院感染 传播特点 易感人群 机体免疫功能受损者 婴幼儿及老年人 营养不良者 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 住院时间长者 手术时间长者 接受各种介入性操作的病人 预防与控制 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 标准预防 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 认定病人血液 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 需进行隔离 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 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根据传播途径采取空气 飞沫 接触隔离 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 标准预防针对所有在医院中治疗的病人 不必考虑其诊断 那么问题来了 标准预防的基本概念有哪些 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 隔离对象 将所有病人血液 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 需要隔离 防护 实施双向防护 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隔离措施 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 空气 飞沫隔离措施 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 空气 接触 飞沫隔离 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 接触血液 体液 排泄物 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 脱手套后 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有可见污染物时必须洗手 2手套 当接触血液 体液 排泄物 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 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 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 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 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 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标准预防措施 3面罩 护目镜和口罩 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 血液 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 口腔及鼻腔粘膜 护目镜我见到了面罩呢 是这个么 或者是这个 是这个 还有这个 标准预防措施 4隔离衣 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 分泌物 渗出物 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 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 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标准预防措施 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 1 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 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2 处理被血液 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 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 工作服的污染 以致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 3 需重复使用的利器 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 以便运输 处理和防止刺伤 4 一次性使用的利器 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 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标准预防措施 6物体表面 环境 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1 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 物体表面包括床栏 床边 床头桌 椅 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 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2 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 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污染的被服 衣物时 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 污染工作服和环境 3 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 消毒后再使用 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4 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 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清洗 消毒 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标准预防措施 7急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 用简易呼吸囊 复苏袋 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8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家颁布的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 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一 基本原则1 适用于预防通过空气传播的感染源 如麻疹病毒 水痘病毒 结核分枝杆菌 播散性带状疱疹病毒 推测sars cov sars冠状病毒 在特殊情况下也有可能 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应采取下列第二至第六项的预防措施 二 患者安置1 应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 负压病房应达到以下要求 1 空气交换大于等于6次每小时 现存病房 或大于等于12次每小时 新建或改建病房 2 病房空气可直接排至室外 若排入邻近空间或空气循环系统需经高效过滤 3 每日监测 记录负压值 并通过烟柱 飘带等肉眼观察压差 4 病房门应随时保持关闭 2 当负压病房不足时 应尽快将患者转送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 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三 门急诊1 应建立预检分诊制度 及时发现通过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或疑似患者 2 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 条件受限时 应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并安置于专用隔离诊室或引导至感染性疾病门诊 当患者离开以后 应将病房空置至少1h 3 应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并遵守呼吸卫生 咳嗽 礼仪 除了在负压病房内 患者需持续佩戴外科口罩 四 人员限制应尽可能安排具有特异性免疫的医务人员进入病房 五 个人防护装备医务人员无论是否具有特异性免疫 当进入病房时 均应佩戴经过密合度测试的n95呼吸防护器或医用防护口罩 六 患者转运1 应尽量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 2 确需转运时 应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 并遵循呼吸卫生 咳嗽 礼仪 3 应覆盖水痘或天花或结核性等皮肤损伤 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一 基本原则1 用于预防通过飞沫传播的感染源 如百日咳杆菌 流感病毒 腺病毒 鼻病毒 脑膜炎双球菌及a群链球菌 特别是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24h内 等 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应采取第二至第四项的预防措施 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二 患者安置1 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 条件受限时 应遵循如下原则 优先安置重度咳嗽且有痰的患者 将感染或定植相同感染源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当需与其他不同感染源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时 应遵循以下原则 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 例如 免疫功能不全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 床间距应 1m 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 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需采取飞沫隔离 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患者之间 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手卫生 2 急诊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检查室或分隔间 并且建议患者遵循呼吸卫生 咳嗽 礼仪 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三 个人防护装备1 进入病房或隔离间应戴口罩 2 密切接触患者时 除了口罩以外 不建议常规佩戴护目装备 例如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3 疑似或确诊sars 禽流感或流感大流行的患者应遵循最新感染控制指南 四 患者转运1 除非必要 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动 2 确需转运时 应指导患者佩戴口罩 并遵循呼吸卫生 咳嗽 礼仪 3 患者已戴口罩 负责转运患者的人员不必戴口罩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一 基本原则1 适用于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医疗环境而传播的感染原 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艰难梭菌 诺如病毒等 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应采取第二至第六项的预防措施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二 患者安全1 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 条件受限时 应遵循如下原则 1 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 如大 小便失禁的患者 2 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3 当需与末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时 应遵循如下原则 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 例如 免疫功能不全 有开放性伤口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 床间距应 1m 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 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有需采取接触隔离 在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的患者之间 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手卫生 设立隔离标识 2 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或分隔间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三 个人防护装备1 不论是接触患者完整的皮肤或环境表面 例如 医疗设备 床栏杆 都应在进入房间或分隔间时戴手套 2 隔离衣 1 进入病房或分隔间时应穿隔离衣 并于离开患者医疗环境前脱卸隔离衣及执行手卫生 2 脱卸隔离衣后 应确保衣服及皮肤不接触污染的环境表面 四 患者转运1 除非必须 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 2 确需转运时 应覆盖患者的感染或定植部位 3 转运前工作人员应执行手卫生并脱卸和丢弃受污染的个人防护装备 4 转运到达目的地后 医务人员再穿戴干净的个人防护装备处置患者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五 医疗装置和仪器 设备 1 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处理相关医疗装置和仪器 设备 2 一般诊疗用品 如听诊器 血压计 体温表 压舌板 带等应专用 不能专用的医疗装置应在每一位患者使用前后进行清洁和消毒 六 环境病房环境表面 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 如床栏杆 床旁桌 卫生间 门把手以及患者周围的物体表面 应经常清洁消毒 每班至少1次 预防与控制 加强医务人员手的清洁与消毒 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