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电视外观检验方法.doc_第1页
液晶电视外观检验方法.doc_第2页
液晶电视外观检验方法.doc_第3页
液晶电视外观检验方法.doc_第4页
液晶电视外观检验方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液晶电视外观检验液晶电视外观检验 适用机型 适用品牌 发布日期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实施日期 1 1 目的目的 2 2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3 3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 3 1 检验 为确定产品或服务的各特性是否合格 测定 检查 试验或度量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 并且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 的活动 3 2 Cr 致命缺陷 Critical Defect 具有触电 火灾及对人生命或财产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而未达到安全规格的 或与安全规格相 关的要求事项不一致的缺陷为致命缺陷 例如 耐压不合格 安全标准相关项目不符合等 3 3 Ma 重缺陷 Major Defect 造成产品使用性能或功能障碍而需要修理的或顾客要求更换的 在性能 外观 结构方面的缺陷 例如 无图像 无电源 同步不良 外部开关失灵 等 3 4 Mi 轻缺陷 Minor Defect 不影响产品性能或可靠性的性能 外观 结构方面的缺陷 例如 轻微的外观不良 3 5 刮痕 指刻入表面的凹槽 其长度大于宽 3 6 磨损 擦痕 由于在表面来回拖拽而在目的物留下的印记 3 7 红光标记 点 指在表面加深的颜色 颜色的损坏或裂纹 亦指某一小部分与主要部分在颜色上的差异 3 8 凹陷 由风吹或压力造成的轻微的凹痕或塌瘪 实际上是一种缩口 3 9 污染 氧化 指其表面或原始结构上存在外来物质的某一区域 包括温度 气候或制造工艺致使物质组成结构已改变的那些区域 3 10 夹缩 指用力迫使面积缩小的一种动作 3 11 污点 指任何印刷 打字区域出现的变形 3 12 闪光 颜色光泽中的亮光 3 13 刻痕 缺口 产品表面材质破损 通常因操作或制程造成 4 4 检验条件和注意事项检验条件和注意事项 4 1 检验条件 1 检验员矫正视力应在 1 0 以上 辨色能力正常 2 照明为 200LUX 300LUX 在距离 2m 的 40W 日光灯与视线成 45 度角照射下目视检查 目测距离为 45 60cm 观察时间不超 Product Light 6 Feet Maximum 18 Inches 45 Degrees 45 Degrees 产 品 2 米 45 角 45 角 45cm 灯光 眼睛 过 20 秒 目视角度为各面与目视方向左右各成 45 上下各成 45 度检验 如图 3 外观检查时 应用干净的布擦拭表面以确认缺陷现象是否可以去除 4 对标准中有尺寸要求的用相应的测量工具 菲林片 软尺 塞规 测量 5 机壳内凹面缺陷测量方法 27 以下机型目测距离为 40cm 27 以上机型目测距离为 1m 正视 A 面中心位置后上 45 度 下 45 度 左右各 45 度观察 不可见的缺陷不考核 6 喷涂件涂覆层附着力检验方法 以 15cm 长胶带粘贴于涂覆层表面 抹平胶带使充分粘贴后 用力撕起胶带 不应有涂覆层脱落 现象 4 2 注意事项 1 检验员作业时应戴手套 2 检验员不允许留长指甲 作业时不允许戴手表 戒指 手链等饰物 3 注意检查各种状态下待检样品是否存在异常现象 如有应及时报告组长或技术员进行分析处理 4 保持工作环境整洁 将操作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分类丢到指定的回收容器内 5 明确标识并严格区分待检品 不良品 合格品 5 5 设备和辅料设备和辅料 设备 辅料编号或型号规格参数设置数量 软尺1 菲林片1 塞规100B 171 橡皮擦普通绘图用1 擦拭布液晶电视擦拭显示屏专用1 6 6 检验流程检验流程 无 7 7 相关说明事项相关说明事项 7 1 外观检查相关规定 小件类 指按键类 大件类 指除按键类外的的产品 大件类上外观缺陷距离应 50mm 小件类应缺陷距离 10mm 缺陷位置不得出现在丝印 铭牌等标志上 缺陷位置也不得出 现在丝印 铭牌等标志周围半径 10mm 范围内 目视不明显之定义 一般情况下 目视距离在 15cm 处可见 45cm 处不可见为不明显 7 2 产品检查面定义 I 级表面级表面 使用者经常看到并且 或操作的表面 II 级表面级表面 使用者不经常看到并且 或操作的表面 III 级表面级表面 使用者较少或从不看到并且 或操作的表面 下表定义了设定须接受检测的不同部件的表面级别 表格列出项目仅供参考 如果确有某一表面存在却在表格中未列出 参见在 外观标准中的材料和定义的级别 单元单元前面 前面 顶部顶部侧面 背面侧面 背面底面底面 斜面I 级II 级III 级 按钮I 级I 级II 级 除非特别说明 顶盖 金属 I 级II 级III 级 除非特别说明 顶盖 塑料 I 级II 级II 级 除非特别说明 镜头I 级I 级I 级 遥控I 级I 级II 级 底板 金属 I 级 除非特定 II 级III 级 主板 塑料 I 级 除非特定 II 级II 级 纸质材料I 级I 级II 级 中间模块 风扇II 级II 级II 级 7 3 整机外观检查面定义图示 7 4 遥控器等外观检查面定义 a 遥控器 I 级面 所有外部可见面 III 级面 电池舱内部 见下图示 b 电源适配器 I 级面 电源适配器正面 II 级面 电源适配器其余侧面及底部 见下图示 III 级面 遥控器所有外部可 见面均为I级面 Power Adapter I级面 正面 II 级面 II 级面 I 级面 8 8 检验项目 方法及要求检验项目 方法及要求 8 18 1 产品外观检验标准产品外观检验标准 8 1 1 金属表面 乙烯基 涂覆件和电镀件 8 1 1 1 金属 I 级 正面 顶部 缺缺 陷陷 类类 型型缺陷最大允许尺寸缺陷最大允许尺寸 缺陷最大缺陷最大 允许数允许数 备备 注注 划伤 1 5mm x 0 3 mm1 磨擦痕迹 每个 10mm x 1 5mm 在 75 mm 直径范 围 内 5 不出现金属暴露 污点每个 1mm 在 75mm 直径范围内 3 涂覆层表面和粗糙表面 与 PMS 的颜色参照图或定制色片比照 颜色的色偏差不超过 1 无裂 纹 流动标记或起泡 金属拉丝色差不能超过 PMS 颜色表的 II 级 乙烯基表面除非特别标明 不允许边缘有粗的破孔 打孔 滚花 或冲压部件部件无锐边 毛刺 或裂缝 油渍或油脂痕 灰尘不允许仅在不影响涂覆表面时方可使用多用途清洁剂 凹痕不允许除图纸标明允许的模具标记外 不得有因运输和搬运过程而引起的凹痕 污染 氧化不允许锈蚀 水渍 烟熏或温度引起的变色 深的指印等 硬件确保所有第二级硬件和附件安装到位 边缘所有表面必须 100 由涂料覆盖 8 1 1 2 金属 等级 II 侧面和背面 缺缺 陷陷 类类 型型缺陷最大允许尺寸缺陷最大允许尺寸 缺陷最大缺陷最大 允许数允许数 备备 注注 划伤 10mm x 0 3mm 3 磨擦痕迹每个 15mm x 1 5mm 在 75mm 内 5 不出现金属暴露 污点 3mm5 涂料和粗糙的表面与 PMS 的颜色参照图或定制色片比照 颜色的色偏差不超过 1 乙烯基表面除非特别标明 不允许边缘有粗的破孔 穿通 皱纹 或铭刻部件部件无锐边 毛刺 或裂缝 油渍或油脂痕 灰尘5 表面 仅在不影响涂覆表面时方可使用多用途清洁剂 凹痕不允许除图纸特别标明的模具标记外 不得有因运输和搬运过程而引起的凹痕 污染 氧化不允许锈蚀 水渍 烟熏或温度引起的变色 深指印等 硬件确保所有第二级硬件和附件安装到位 边缘所有表面必须 100 由涂料覆盖 8 1 1 3 金属 III 级 底面 注意 与设计 工艺有关的刮痕 磨损 擦痕可接受 缺缺 陷陷 类类 型型缺陷最大允许尺寸缺陷最大允许尺寸 缺陷最大缺陷最大 允许数允许数 备备 注注 划伤 10mm x 0 3mm 4 磨擦痕迹每个 20mm x 1 5mm 在 75mm 内 5 不出现金属暴露 污点 5mm10 涂料表面和粗糙表面与 PMS 的颜色参照图或定制色片比照 颜色的色偏差不超过 1 乙烯基表面除非特别标明 不允许边缘有粗的破孔 穿孔 皱纹 或铭刻部件部件无锐边 毛刺 或裂缝 油渍或油脂痕 灰尘10 表面 仅在不影响涂覆表面时方可使用多用途清洁剂 凹痕1 mm 深除图纸特别标明的模具标记外 不得有因运输和搬运过程引起的凹痕 污染 氧化不允许锈蚀 水渍 烟熏或温度引起的变色 深指印等 硬件确保所有第二级硬件和附件安装到位 边缘除非印刷特定 才能过度喷涂 绣斑直径 5cm底座底部 缺陷不应发生在螺丝孔部位 凹点直径 3mm底座底部 缺陷不应发生在底座正常放置时底座底部四边棱角部位 8 1 2 塑料件表面 8 1 2 1 塑料 I 级 顶部 正面 缺缺 陷陷 类类 型型缺陷最大允许尺寸缺陷最大允许尺寸 缺陷最大缺陷最大 允许数允许数 备备 注注 划伤 1 25 mm x 0 2 mm 每表面 1 磨损和擦痕 1 25 mm x 0 2 mm 每表面 1如不带手套 手指触摸能有感觉 则不能接受 网纹表面 涂料或无涂料 不适用不适用网纹表面的所有表面必须一致 无皱折 点 气泡 气痕 空隙 或橡胶痕 闪光不允许 闪光是网纹外表面不被接受的理由 或者会影响装配或部件功能 分隔线不匹配不允许部件线不匹配不能与闪光混为一谈 由模具分离线隔开的两个表面之间的 不在同一水平会造成不匹配 凹陷和下沉痕迹 不允许凹陷的深度应该取决于塑料部件主要部件的表面而不是取决于网纹的顶部 下沉的痕迹应取决于网纹的顶部 编织线和焊接线不允许除非用图 样品特别标明 污染 斑点 0 4mm 每表面 1污染应全部植入塑料内则可接受 如引起表面断裂 则应拒绝该部件 毛刺和起皱不允许边缘或角无毛刺和起皱 污点 无流动痕迹 与 PMS 的颜色参照图或定制色片比照 颜色的色偏差不超过 1 红色标记和红色扩散不允许 油渍或油脂痕 灰尘不允许仅在涂料表面不影响时方可使用多用途清洁剂 8 1 2 2 塑料 II 级 侧 背 缺缺 陷陷 类类 型型缺陷最大允许尺寸缺陷最大允许尺寸 缺陷最大缺陷最大 允许数允许数 备备 注注 划伤 10 mm x 0 5 mm 每表面 3如不带手套 手指触摸能有感觉 则不能接受 磨损和擦痕 1 5 mm x 0 2 mm 每表面 2如不带手套 手指触摸能有感觉 则不能接受 网纹表面 涂料或无涂料 N A 不适用 N A 网纹表面的所有表面必须一致 无皱折 点 气泡 气痕 空隙 或橡胶 痕 闪光不允许 闪光是网纹外表面不被接受的理由 或者会影响装配或部件功能 分隔线不配合不允许除非用图 样品特别标明 凹陷和下沉痕迹 0 45mm 每表面 2 编织线和焊接线外表面无此类缺陷 污染 斑点无明显流动痕迹 与 PMS 的颜色参照图或定制色片比照 颜色的色偏差不 超过 1 红色标记和红色扩散直径 0 75mm 每表面 2 油渍或油脂痕 灰尘不允许仅在涂料表面不影响时使用多用途清洁剂 8 1 3 橡胶类材料 8 1 3 1 橡胶片 垫 缺缺 陷陷 类类 型型缺陷最大允许尺寸缺陷最大允许尺寸 缺陷最大缺陷最大 允许数允许数 备备 注注 浮凸印刷字的垫片 0 2mm 无锐边 毛刺或裂缝 橡胶 与 PMS 的颜色参照图或定制色片比照 颜色的色偏差不超过 1 无裂 纹 无褪色 撑脚 缓冲器 III 级 4 必须在装配所需的周长内 对于不大于撑脚高度 90 磨损 是允许的 8 1 3 2 电源线 缺缺 陷陷 类类 型型缺陷最大允许尺寸缺陷最大允许尺寸 缺陷最大缺陷最大 允许数允许数 备备 注注 线体 金属线芯 弯曲度 45 1 如不能伸直 则不接受 割痕不接受 刻痕 4mm X 4mm 如线芯暴露或超过尺寸 则不接受 收缩一旦线芯被损坏则不接受 刮痕 磨损 25mm 如芯暴露或超过尺寸 则不接受 污点 异材料 脏 等仅在不影响涂覆层表面时才可使用多用途清洁剂 8 1 4 纸基材料 8 1 4 1 手册类 I 级 缺缺 陷陷 类类 型型缺陷最大允许尺寸缺陷最大允许尺寸 缺陷最大缺陷最大 允许数允许数 备备 注注 刮痕 3mm x 0 5mm2 显示白底材料 斑点直径 1 25mm 3 显示白底材料 粘着不适用不拉 胶量不足 没有过量胶 捆绑线上下笔直 并且 从边到顶或底距离 相同 页码按数字顺序 没有皱折 撕破 错位 墨迹点直径 3 5mm 2 墨迹点未扩展到印刷部位 印刷清楚 没有污点 无污痕迹或漏印 黑色一致 污染 油渍 油痕 灰尘不允许锈蚀 水渍 烟熏或温度引起的变色 深指印等 8 1 4 2 标签 覆盖 I II 级 缺缺 陷陷 类类 型型缺陷最大允许尺寸缺陷最大允许尺寸 缺陷最大缺陷最大 允许数允许数 备备 注注 材料 无裂纹 撕裂 剥落 波纹或刮痕 必须 100 粘到装配件上 对于特定位置使用合适的粘胶类型和量 印刷字符必须正确 没有污点 毛刺 无污痕 漏印或刮痕 黑色一致 与 PMS 的颜色参照图或定制色片比照 颜色的色偏差不超过 1 8 1 4 3 包装箱 盒 Class II 缺缺 陷陷 类类 型型缺陷最大允许尺寸缺陷最大允许尺寸 缺陷最大缺陷最大 允许数允许数 备备 注注 材料箱子必须 95 一致 4 无裂缝 撕裂 小孔 水损或卷角 卷边 卷面 凹痕 弯曲 印刷 没有污点 毛刺 无污痕 漏印 黑色印刷一致 颜色不超过 5 灰度范围 波动 8 1 5 丝印和胶印 注注 除非特别说明 否则不允许以下缺陷 鬼字 多余字符 漏印 散开 重影 以及在非印刷表面有墨水污点 另 任何不包含在 下述标准中的丝印或胶印缺陷应报告整机二课主任确定处理 缺缺 陷陷 类类 型型缺陷最大允许尺寸缺陷最大允许尺寸 缺陷最大缺陷最大 允许数允许数 备备 注注 特点必须是清晰的 缺少字符不允许 50 褪色 不允许 3 个字符 I 级别仅用于可见表面 即 遥控 和前面板 II 级仅用于不可见表面 后面板 所有警告 安全必须呈现 可读 额外字符 错字符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 点 0 15mm 每边 3 不能组成另一字符或扭曲已有的字符 针孔 0 15mm 0 30mm 每边 4 任何字符 0 15mm 不超过 3 个针孔 0 30mm 不超过每边 1 个 线 0 30mm 每边 1 线不能使一个字符看起来象另一个字符 记载 位置 0 3mm 每表面 1 离特定位置不超过 0 3mm 污点或条纹 0 40mm 每边 2 每边两个字符中每个不超过 1 污点 8 1 6 装配 注 在检测时 时刻参考受测产品的装配图 缺缺 陷陷 类类 型型缺陷最大允许尺寸缺陷最大允许尺寸 缺陷最大缺陷最大 允许数允许数 备备 注注 校正差异1mm 宽除非另作规定 两表面之间的差异不超过 1mm 宽 标签定位必须适合图 丝印或模型中面积的范围 表面连结除特别标定外 任何两表面相交必须是正直的 平行面必须相互平行 发光二极管 LED LED 在通常角度观看不得模糊 若用多个 LED 时 其亮度必须相同 1 7mm 喇叭和亚克力面板的间隙间隙 1mm 其它间隙 8 1 7 电源适配器风扇 缺缺 陷陷 类类 型型缺陷最大允许尺寸缺陷最大允许尺寸 缺陷最大缺陷最大 允许数允许数 备备 注注 灰尘 毛发 2mm 2 片叶片毛发 灰尘球不得被套在在风扇叶片或电机处 8 1 8 显示屏 玻璃 塑料等 8 1 8 1 显示屏的表面应无下面所列的缺陷 缺缺 陷陷 类类 型型缺陷最大允许尺寸缺陷最大允许尺寸 缺陷最大缺陷最大 允许数允许数 备备 注注 裂痕 碎片 穿孔 磨损 刮伤 脏污 不允许 0 不能接受 油迹 灰尘等不允许 0 使用不会影响表面且不会留下痕迹的清洁器清洁过 屏表面的起泡 异物等不允许 0 不能接受 9 9 产品外观还应符合以下外观要求 产品外观还应符合以下外观要求 9 1 注塑件外观检验标准 序号序号缺陷项目缺陷项目定义及要求定义及要求 9 1 1 轻刮伤 指塑料件表面的机械划伤 碰伤或擦伤等 目视不明显 长度在 10mm 以下的线状损伤或直径在 0 3mm 内的点状损伤 要求 A 面允许一处 B C 面各面不超过两处 D 面不考核 9 1 2 一般刮伤 指塑料件表面的机械划伤 碰伤或擦伤等 皮纹刮伤 但不伤及注塑底材 目视明显 长度在 5mm 以下的线状损伤或直径在 0 5mm 内的点状损伤 要求 A 面大件类黑色产品允许一处 A 面小件类及其它颜色产品均不允许 B C 各面不超过两处 D 面不考核 9 1 3 重刮伤 指伤及底材的刮伤 已产生明显刮痕者 要求 D 面允许 2 个深度 宽度不超过 0 1mm 长度在 5 mm 以内的刮伤 其它各面均不允许 9 1 4 轻压痕指由模具压伤所造成的长度在 2mm 以下宽 深无法测量的伤痕 要求 A 面不允许 B 面不超过一处 C 面在长 100mm 25mm 的单位面积内不超过一处 最多不超过三处 D 面不考核 9 1 5 重压痕 指由模具压伤所造成的 受伤处四周凸起的伤痕 要求 D 面允许两个伤痕面积在 1mm 1mm 深度在 0 1mm 以内的压痕 其它各面均不允许 9 1 6 飞边 指注塑件在注塑过程中 塑料溢如模具合模面及嵌件的间隙中 冷却后留在注塑件边缘的多余料 要求 飞边不得影响使用及装配成整机后不会扎手且装配后不会脱落形成机内异物 各面外观可见处 包括各面边缘 各个除散热 孔处的结构留孔 飞边均需削边处理 A 面各结构留孔不允许有飞边 毛刺 其余各面的结构留孔飞边 毛刺不能影响装配及整机的机械特性 且装配后外观不可 见 B C 面各面有飞边散热孔个数不能超过散热孔总个数的 10 散热孔毛边面积不超过单一散热孔面积的 10 D 面有飞边散热孔 个数不能超过散热孔总个数的 20 散热孔毛边面积不超过单一散热孔面积的 20 9 1 7 顶白 指注塑件在脱模过程中受顶杆作用在表面产生的白痕 要求 A 面顶白直径不超过 0 5mm 个数不许超过 2 个且不明显 B 面顶白直径不超过 0 7mm 个数不许超过 2 个且不明显 C 面顶白 直径不超过 1 0mm 个数不允许超过 2 个 A B C 三面的顶白总数不能超过 2 个 D 面允许有 4 个以内的顶白 直径不超过 1 5mm 各个不良点之间的距离不小于 100mm 9 1 8 分层指层间分离 要求 各面均不允许 9 1 9 银丝 注塑过程中低分子挥发物 水分等气体在注塑件表面形成的银白色条纹 要求 A 面不允许明显可见得银丝 B C 面允许有目视不明显的银丝 除 D 面外各面可见的银丝均不允许 9 1 10 皮纹损伤 指皮纹因模具或注塑成形后在搬运过程中受力造成的损伤 要求 A 面允许一处 且每处面积不超过 1 0mm 1 0mm 但不允许出现在按键及按钮等小件注塑件上 B C 面各面允许两处 且每 处面积不超过 2 0mm 2 0mm D 面允许三处 每点面积不超过 3 0mm 3 0mm 所有各面不超过五处 9 1 11 水纹 指注塑过程中造成的可见的水纹状条纹 要求 A B 面不允许 但 C D 各面在 30mm 30mm 面积内允许一处深度不可测 宽度在 0 05mm 以内的水纹 9 1 12 缩水痕 指注塑过程中各部分凝固快慢在注塑件表面形成的凹痕 要求 1 A B 面深度 宽度不可超过 0 05mm 手感平滑 2 C 面深度 宽度不可超过 0 10mm 手感无凹凸感 3 D 面深度 宽度不可超过 0 30mm 且不影响装配尺寸 9 1 13 翘曲 注塑件在成型时由于应力作用或注塑件成型后因搬运过程中受力造成局部或整体发生的变形 要求 前 后壳顶部 底部不允许翘曲 各面均控制在 0 5mm 100cm 目视均不能有不平整的感觉 机壳均不能影响组装 产生缝 隙及造成整机机械应力加大 内部各小件类实装后不能影响装配或机械运动时的手感 9 1 14 注不满 指注塑过程中因压力不足造成的注塑件局部的结构不完整 要求 各面均不允许 结构受力处不允许有此现象 转盘 底座 压块组装后不可见面允许有宽 2mm 高 1mm 且不影响结构性能的 注不满 9 1 15 破损各面均不允许 9 1 16 污染各面可擦试污染均需处理干净 不可擦试污染按污点处理 9 1 17 拉白指注塑过程中局部受外力作用后 在注塑件表面出现的一条白色的痕迹 要求 散热孔允许有不明显拉白 但不可成环形 不能出现裂纹 最多不超过 2 处 除散热孔外各个面不允许有可见的拉白 各个 结构受力处不允许有拉白 各个装配受力处 如底部 底部卡钩 前后机壳卡钩 不允许有拉白 9 1 18 熔接纹 指注塑件表面的一种线状痕迹 系由注塑成型中两股料流相遇时 在其界面处未完全熔合时而造成的痕迹 要求 A 面深度及宽度不可超过 0 05mm B 面深度及宽度不可超过 0 1mm C D 面深度及宽度不可超过 0 2mm 但不能影响整机结 构强度 9 1 19 烧焦各面均不允许 9 1 20 料流痕 由于模具结构 成型工艺及材料等原因 使得塑料件在模腔内受注塑压力和料流速度的影响在注塑件表面上产生看得见的料流痕迹 要求 除 D 面外均不允许有可见的料流痕 9 1 21 堵孔 各面除散热孔外的其它结构预留孔均不允许有堵塞 散热孔堵孔数 B 面不能超过 3 个 C 面不能超过 3 个 D 面不能超过 3 个 各 面总数不能超过 6 个 9 1 22 气泡 由于气体作用在塑料件内部或表面上所形成的泡状缺陷 要求 A 面直径不可超过 0 2mm 数量不能超过 1 个 B 面直径不可超过 0 3mm 数量不能超过 2 个 C D 面直径不可超过 0 5mm 数量不能超过 2 个 A B C D 面总数量不能超过 3 个 9 1 23 针孔 气泡在塑料件表面上受张力作用破裂后产生的孔 要求 A 面直径不可超过 0 1mm 数量不能超过 1 个 B 面直径不可超过 0 2mm 数量不能超过 2 个 C D 面直径不可超过 0 3mm 数量不能超过 2 个 A B C D 面总数量不能超过 3 个 9 1 24 削边 因模具或注塑不良必须削边处理才能使用的 应削边均匀 削切面不允许有凹凸不平的感觉 要求 A 面贴屏幕面削边宽度控制在 0 2mm 内 B 面削边控制在 0 3mm 内 C D 面削边控制在 0 4mm 内 各结构留孔削边按 0 2mm 控 制 9 1 25 拉高 指由注塑口的残留料造成 要求 A B C 面不允许有拉高现象 手感平滑 D 面拉高按 0 2mm 控制 手感不能有明显的凹凸感 不能有扎手的感受 数量不能 超过 5 处 各小件外观均不允许有拉高现象 9 1 26 导光柱导光柱材料应与要求一致 断面需平滑 空穴 气泡 流体线迹 夹带的杂质不能影响光的传输 9 1 27 污痕 指原材料中有杂质造成表面出现的不可擦试的污点 要求 30cm 50cm 处正视不可见 区域区域不良点大小不良点大小 mm 允许点数允许点数允许最大点数允许最大点数 X 0 20 任意 总数不能超过两点且两点间距须大于 100 mm 且不能在丝印商标四周 20mm 内 0 20 X 0 302 0 300 40不允许 X 0 20 任意 9 1 28 表面污点 B 0 20 X 0 303 总数不能超过三点且任两点间距须大于 100 mm 0 300 50 不允许 X 0 30 任意 0 30 X 0 403 0 400 60 不允许 总数不能超过三点且任两点间距须大于 100 mm X 0 50 任意 0 50 X 0 705 0 701 00 不允许 总数不能超过五点 9 2 喷涂件检验标准 序号序号缺陷项目缺陷项目定义及检验要求定义及检验要求 9 2 1 色差 1 对比色板目视无明显的色差 2 主观明显的 与色标值对比 色差应在 E 5 9 2 2 喷涂均匀 度 1 产品以左右 上下旋转约 45 度 目视无明显的亮暗斑 异色 堆漆等喷涂不均匀现象 以喷涂件外观样为准 2 用色差分析仪测量处以 E 3 为标准 9 2 3 色泽 差异 1 同批产品色泽目视一致 9 2 4 同色底材 露白 指喷涂件表面未喷涂上而露出底材的现象 目视色差可见但不明显 要求 1 A 面允许 0 8mm 0 8mm 以内的点 1 个 直径 0 4mm 以下的点不考核 2 B 及 C 面允许 1 0mm 1 0mm 以内的点 1 个 直径 0 5mm 以下的点不考核 3 D 面不考核 9 2 5 异色底材 露白 指喷涂件表面未喷涂上而露出底材的现象 以封样为准 要求 1 A 面允许 0 5mm 0 5mm 以内的点 1 个 直径 0 3mm 以下的点不考核 2 B 及 C 面允许 0 8mm 0 8mm 以内的点 1 个 直径 0 4mm 以下的点不考核 3 D 面在生产有异议时以实际封样为准 底座的底面不考核 9 2 6 刮伤 指喷涂表面明显碰伤及底材的受损 要求 1 A 区允许 0 25mm 3mm 的刮伤一条 2 B 及 C 面允许 0 5mm 5mm 的刮伤一条 3 D 面允许 0 5mm 7mm 的刮伤一条 0 5mm 5mm 的刮伤两条 9 2 7 杂物 指因注塑或喷涂工艺过程中残留在产品表面可见杂质 污点或颗粒 要求 1 A 面允许直径为 0 6mm 的点 1 个 0 2mm 以下的点不予以考核 2 B 面允许 0 9mm 的点 2 个 0 4mm 以下的点不予以考核 3 C 面允许 0 9mm 的点 2 个 0 5mm 以下的点不予以考核 4 D 面允许 0 5mm 7mm 的杂物一条 0 5mm 5mm 的杂物 2 条 其它 1 0mm 以下的点不考核 9 3 五金件检验标准 序号序号缺陷项目缺陷项目 宽度 宽度 W W mmmm 长度 长度 L L mmmm 允许缺陷 允许缺陷 N N 表示数目 表示数目 A 面B 面C 面 L 2 3 N 2N 3N 49 3 1 线状W 0 2 L 5 N 1N 2 L 10 A 区 N 2 与接拉丝纹同相 无深度感 W 0 2 L 5 N 1N 2 L 5N 1 N 2N 3 9 3 2 划伤 W 0 1 L 10 N 1N 2 0 3 表示直径 N 2N 3N 4 0 4N 1N 3N 49 3 3 杂色点 0 5 N 4 注 1 不同缺陷之间是距离 50 mm 相同缺陷的距离 100 mm 各面的缺陷种类应 2 各面的缺陷数量应 5 2 缺陷不得出现在丝印 铭牌 S 10 mm 10mm 的范围内 9 4 断差 缝隙检验标准 机型机型 项目项目 3030 寸寸4040 寸寸 前后壳 前提是保证前壳一定要高于后壳 0 70mm 前壳高于后壳 0 70mm 后壳高于前壳 顶部 0 30mm 底部 0 30mm 上 亚克力板与铝前壳 下 0 40mm 上 0 6 mm 中 0 8 mm 亚克力板与音箱 下 0 6 mm 0 8 mm 喇叭网与音箱 0 1mm 0 2 mm 之间 音箱前 后壳前提是保证音箱前壳一定要高于后壳 断差应 0 75 mm 断差 铝前壳与音箱正面 0 6 mm 0 8 mm 顶部 0 6 mm 左右 x 0 4 mm 0 8 mm 左右 x 0 4 mm 前后壳 0 8mm 左右应均匀 x 0 4 mm 上 亚克力板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