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陵科技学院学士学位毕业论文 第1章 工程概况 南京某职业学校1#教学楼建筑结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1工程概况1.1设计资料工程名称:本工程为教学楼,共5层,采用现浇板横向承重框架。底层层高为4.3米,以上各层层高3.3米,建筑面积约3800平方米,室内外高差为0.45米建筑总高度17.7米,建筑满足教学要求即可。1.1.1工程地质资料 1.岩土名称:杂填土、粘土 2.土层厚度(m):0.5、1.3 3.层底高程(m):-0.5、-1.8 4.承载力特征值aka(Kpa):80、2801.1.2气象资料1.风压值:0.40KN/ 2.雪压值:0.65 KN/1.1.3 地震及荷载资料1.地震烈度:7度设防烈度2.场地为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等级三级。3.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4.荷载资料:上人屋面活荷为2.0KN/;走廊、楼梯活荷载为2.5KN/,卫生间楼面活荷载为2.0KN/,教室楼面活荷为2.0KN/ 5.结构体系: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金陵科技学院学士学位毕业论文 第2章 建筑设计要求 2 建筑设计要求2.1 建筑物平面设计 主要解决楼梯间的位置、出入口的位置、卫生间布局的设置及位置、墙体内墙外墙厚度、建筑物建筑面积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柱网的布置尺寸的选定、门窗洞口大小尺寸等。2.2建筑物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在现代产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不论是公共建筑还是住宅都在向着人们的审美需求方向发展。正立面的处理的过程中,如形式与内容、均衡与稳定、虚实对统一与变化、尺度与比例等等都要在立面设计的考虑之中。2.3建筑物剖面设计2.4建筑施工图设计 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建筑施工图设计。选定各部位的工程做法、门窗类别、细部尺寸等、完善建筑方案图,要求达到建筑设计工作图程度。金陵科技学院学士学位毕业论文 第3章 结构设计 3结构设计3.1 结构方案的选择及结构布置3.1.1 结构方案的确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框架结构的优点在于结构轻巧,便于布置,整体性比砖混结构和内框架承重结构好,可形成大的使用空间,施工方便且较为经济。因此,特别适合于办公楼、教学楼、公共性与商业性建筑。3.1.2 基础类型的确定本设计资料施工场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地质条件较好故选择柱下独立基础。3.1.3 主要结构构件截面尺寸和材料的选择1.基础顶面设计标高的确定根据设计地质资料分析,基础顶面距离室外设计地面为-1.0m,取基础底标高为-1.60m。2.楼板厚度的确定 根据平面布置,双向板的最大跨度为5.40m,双向板:四面简支 四面固定 所以板厚为;按构造要求,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的厚度为;综合性考虑所以取楼板厚.屋面版厚120mm.3.主横向框架梁确定设计平面布置为基础,主梁的最大跨度为5.4m主梁高确定:;主梁宽确定:;4.纵向框架梁尺寸确定 设计平面布置为基础,次梁的最大跨度为3.30m,次梁高确定:;次梁宽确定:5.框架柱截面尺寸确定本设计为混凝土框架体系,每层层高H=3.30m,所以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为3.3m.柱截面高度h的确定:6.轴压比验算:为保证柱有足够的延性,需要验算柱子的轴压比,对于南京房屋高度为16.5m30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柱截面面积应满足下式: 其中轴压比限值为1,重力荷载代表值取14KN/m边柱:得出中柱: 为方便计算及施工,综合考虑对于首层边柱以及中柱统一取b=500mm;h=500mm,其它层柱也同样采用500mm500mm。7.砼材料的选择a) 混凝土强度等级:基础垫层砼选用C20基础及基础以上各层砼均选用C30。8.框架计算简图结合已经确定的主梁截面尺寸600mm250mm次梁截面尺寸400mm250mm柱的截面尺寸500mm500mm,框架计算简图如下图:图3-1框架计算简图3.2侧移线刚度计算框架梁的线刚度计算: 梁的砼强度等级为表3-2框架横梁线刚度类别层次b/mmh/mml/mmI0/mm4EcI0/l /Nmm1.5EcI0/l/Nmm2EcI0/l/Nmm第一跨横梁125060054004.501092.5010103.7510105.001010225060054004.501092.5010103.7510105.0010103425060054004.501092.5010103.7510105.001010525060054004.501092.5010103.7510105.001010第二跨横梁125040021001.331091.9010102.8610103.811010225040021001.331091.9010102.8610103.8110103425040021001.331091.9010102.8610103.811010525040021001.331091.9010102.8610103.811010第三跨横梁125060054004.501092.5010103.7510105.001010225060054004.501092.5010103.7510105.0010103425060054004.501092.5010103.7510105.001010525060054004.501092.501010 3.7510105.001010 在框架结构中,在计算梁的截面惯性矩时,考虑板可以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增大了梁的有效刚度,有助于减少框架的水平侧移,对现浇楼面的中框架梁取Ib=2Io(Io为梁的截面惯性矩)对边梁Ib=1.5I0。 柱的线刚度 ic=EcIc/h,其中Ec为混凝土弹性模量;Ic 为柱的截面惯性矩;hc为框架柱的计算高度,计算结果如下表: 表3-3框架柱线刚度金陵科技学院学士学位毕业论文 第4章 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4荷载标准值的计算4.1恒载4.1.1屋面恒荷载标准值取3轴横向框架进行计算,计算单元宽度为3.30m。沥青防水卷材屋面(总厚度200mm)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厚度120mm) 20厚混合砂浆抹底 屋面荷载标准值 总计: 取值:6.50KN/4.1.2标准层楼面荷载标准值a) 普通房间楼面荷载 地砖楼面(总厚度为30mm) 钢筋混凝土楼面板 (120mm) 20厚混合砂浆板底抹灰 普通房间楼面荷载标准值 合计: 4.2KN/ 取值 4.5KN/b) 卫生间楼面陶瓷地砖楼面(厚度95mm) 钢筋混凝土楼面板(厚度120mm) 20厚混合砂浆板底抹灰 卫生间楼面荷载标准值 合计 :5.85KN/ 取值 c) 走廊处楼面大理石楼面(厚度50mm) 钢筋混凝土楼面板(厚度120mm) 20厚混合砂浆板底抹灰 走廊处楼面荷载标准值 合计:4.75KN/ 取值 4.1.3 梁柱自重荷载标准值表示考虑到梁、柱的抹灰层重力荷载的影响,对梁柱设置的增大系数1.05。1. 第一跨主梁自重 = 合计 3.9KN/m2. 第二跨主梁自重 = 合计 2.6KN/m3. 第三跨主梁自重 = 合计 3.9KN/m4. 次梁自重 = 合计 2.6KN/m5. 纵向框架梁自重: = 合计 2.6KN/m 其余轴线框架同上。4.1.4 墙体荷载墙体材料:外墙厚240mm采用粘土空心砖,外墙面墙面贴瓷砖(荷载0.5kN/m2),外墙墙面面抹灰20mm。则外墙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为: 墙体材料:内墙厚240mm选用材料为粘土空心砖,内墙两侧均有20mm厚抹灰 则内墙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为: 按照上面墙体面荷载我们可以算出各个楼层墙体的自重线荷载:4.1.5框架梁恒载作用下线荷载统计计算在恒载作用下,梁上线荷载是由梁自重荷载梁上墙体自重荷载板传荷载这三部分组成。下面将分梯形面荷载传到主梁和三角形面荷载传到主梁对各层梁的恒荷载情况进行大体系统的计算。板传至梁上的荷载为简化计算等效均布荷载如下图:图4-1梯形面荷载作用时,图4-2三角形面荷载作用时1框架梁屋面线荷载计算横梁线荷载(第一跨)横梁自重q1 3.9KN/m板传荷载q2(梯形) 总计 横梁线荷载(第二跨)横梁自重q1 2.6KN/m板传荷载q2(三角形) 总计 9.33 KN/m 横梁线荷载(第三跨)横梁自重q1 3.9 KN/m板传荷载q2(三角形)26.500.83(1-20.152+30.153)=10.34KN/m总计 14.28 KN/m 2. 34层框架梁线荷载横梁线荷载(第一跨)横梁自重q1 3.9KN/m板传荷载q2(梯形) 梁上墙体荷载q3 7.73KN/m总计 横梁线荷载(第二跨)横梁自重q1 2.6KN/m板传荷载q2(三角形) 梁上墙体荷载 q3 总计 14.55 KN/m横梁线荷载(第三跨)横梁自重q1 板传荷载q2(梯形)梁上墙体荷载q3 7.73KN/m 总计 18.82KN/m3. 2层框架梁线荷载横梁线荷载(第一跨)横梁自重q1 3.9KN/m板传荷载q2(梯形) 梁上墙体荷载q3 7.73KN/m 总计 18.82 KN/m横梁线荷载(第二跨)横梁自重q1 2.6KN/m板传荷载q2(三角形) 梁上墙体荷载q3 总计 14.55KN/m横梁线荷载(第三跨)横梁自重q1 3.9KN/m板传荷载q2(梯形))梁上墙体荷载 q3 7.73KN/m 合计 4. 1层框架梁线荷载横梁线荷载(第一跨)横梁自重q1 3.9KN/m板传荷载q2(梯形) 24.50.83(1-20.152+30.153)=7.16KN/mq3梁上墙体荷载 10.49KN/m 总计 21.58KN/mb)横梁线荷载(第二跨)横梁自重q1 板传荷载q2(梯形)q3梁上墙体荷载 9.88KN/m 总计 17.15 KN/m横梁线荷载(第三跨)横梁自重q1 3.9KN/m板传荷载q2(梯形) 梁上墙体荷载 q3 10.49KN/m 总计 4.1.6框架节点集中荷载计算A-B轴计算单元跨度3.30m,左边梁柱偏心距=0.125m,右边梁柱偏心距=0.125m。顶层边柱节点集中荷载女儿墙重 边柱框架梁自重 传到边柱框架梁的三角形板传荷载 总计 29.6KN偏心力矩M=3.7KN.m顶层右边柱节点集中荷载 右边柱框架梁自重(纵向) 传到纵向框架梁的三角形板传荷载 传到纵向框架梁的梯形板荷载总计 41.4KN 偏心力矩 34层左边柱节点集中荷载(第一跨)纵墙重(外) 框架梁自重(纵向) 传到纵向框架梁的板传荷载(三角形荷载) 总计 41.8KN偏心力矩M=5.2KN.m 34层右边柱节点集中荷载 (第一跨) 纵墙重 (内) 框架梁自重(纵向) 传到纵向框架梁的三角形板传荷载 传到纵向框架梁的梯形板传荷载 总计 55.4KN偏心力矩 2层左边柱节点集中荷载(第一跨)纵墙重(外) 框架梁自重(纵向) 传到纵向框架梁的三角形板传荷载 总计 41.8KN偏心力矩M=5.2KN.m 2层右边柱节点集中荷载 (第一跨) 纵墙重(内) 框架梁自重(纵向) 传到纵向框架梁的三角形板传荷载 传到纵向框架梁的梯形板传荷载 合计 55.4KN偏心矩M= 1层左边柱节点集中荷载(第一跨)纵墙重(外) 纵向框架梁自重 传到纵向框架梁的板传荷载(三角形荷载) 合计 60.9KN偏心力矩)1层右边柱节点集中荷载(第一跨) 纵墙重(内) 纵向框架梁自重 传到纵向框架梁的三角形板传荷载 传到纵向框架梁的梯形板传荷载 总计 63.9KN偏心力矩4.2活载作用下活载作用下,梁上线荷载由板传荷载组成,板传荷载分三角形板传荷载和梯形板传荷载,在计算由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的情况时,有次梁作用在在主梁上(直接作用),下面将详细按具体三角形板传荷载和梯形板传荷载对各层梁的恒荷载进行大体系统的计算。板传至主梁上的荷载,为简化计算等效均布荷载如下图:图4-4计算梯形面荷载时图4-5计算三角形面荷载时4.2.1屋面框架梁线荷载1.横梁线荷载(第一跨) 梯形板传荷载q2 横梁线荷载(第二跨)三角形形板传荷载q2 横梁线荷载(第三跨) 梯形板传荷载q2 2. 34层框架梁线荷载横梁线荷载(第一跨) 梯形板传荷载q2 横梁线荷载(第二跨)三角形形板传荷载q2 横梁线荷载(第三跨)梯形板传荷载q2 3. 2层框架梁线荷载横梁线荷载(第一跨) 梯形板传荷载q2 横梁线荷载(第二跨)三角形形板传荷载q2 横梁线荷载(第三跨) 梯形板传荷载q2 4. 1层框架梁线荷载横梁线荷载(第一跨) 梯形板传荷载q2 横梁线荷载(第二跨)三角形形板传荷载q2 横梁线荷载(第三跨) 梯形板传荷载q2 4.2.2 活荷载作用下框架节点集中荷载计算 由于在框架节点上作用有集中力矩,会影响计算结果,而且纵向框架梁的中心线和柱的中心线不是一条线,这里也会进行相关计算与验证。A-B轴计算单元跨度3.30m,左边梁柱偏心距=0.125m,右边梁柱偏心距=0.125m。 顶层左边柱节点(第一跨)集中荷载 传到纵向框架梁的三角形板传荷载 偏心力矩顶层右边柱节点(第一跨)集中荷载 传到框架梁的三角形板传荷载(纵向) 传到框架梁的梯形板传荷载(纵向) 偏心力矩 34层左边柱节点(第一跨)集中荷载(因本例只计算A轴柱和B轴柱配筋,所以只需要知道A,B轴柱的集中荷载,且C,D轴柱集中荷载计算方法与A,B轴柱相同,所以C,D轴柱集中荷载计算省略,下面各层C,D轴柱集中荷载亦是一样。)传向框架梁的三角形板传荷载(纵向) 偏心力矩M=0.43KN.m34层右边柱节点(第一跨)集中荷载 传向框架梁的三角形板传荷载(纵向) 传向框架梁的梯形板传荷载(纵向) 偏心力矩M=1.26KN.m2层左边柱节点(第一跨)集中荷载传向纵向框架梁的三角形板传荷载 偏心力矩2层右边柱节点(第一跨)集中荷载 传向框架梁的三角形板传荷载(纵向) 传向框架梁的梯形板传荷载(纵向) 偏心力矩M=1.26KN.m1层左边柱节点(第一跨)集中荷载传向框架梁的三角形板传荷载(纵向) 偏心力矩1层右端柱节点(第一跨)集中荷载 传向框架梁的三角形板传荷载(纵向) 传向框架梁的梯形板传荷载(纵向) 偏心力矩M=1.26KN.m金陵科技学院学士学位毕业论文 第5章 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和侧移计算 5 地震作用下框架的内力和侧移计算5.1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本设计实例的建筑高度小于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高度均匀分布,故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首先需要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 其中结构和构配件自重取楼面上下各半层高范围内(屋面处取顶层的1/2)的结构和构配件自重。 前半部分中对楼板,梁柱进行了自重荷载计算,在此处将对每层屋面处代表值进行统计计算。自重荷载(梁)统计:第一跨梁: 第二跨梁:第三跨梁:次梁: 纵梁: 外墙:内墙:自重荷载(柱)统计:自重荷载(板)统计:自重荷载(女儿墙)统计:活荷载统计(板)计算:综合以上计算得出。顶层屋面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6=G恒+0.5G活34层屋面处重力代表值计算自重荷载统计(梁):梁自重荷载统计:第一跨梁: 3.95.40017=361.5kN第二跨梁: 2.62.10017=93.7kN第三跨梁: 3.95.40017=361.5kN次梁: 2.63.30017=147.3kN纵梁: 2.63.30016=138.6kN外墙:2.76kN/m2 455.4=1256.90kN内墙:2.6kN/m2660.0=1716.00kN柱自重荷载统计:6.93.30068=1542.8kN板自重荷载统计:4.5740.0=3330.0kN板活荷载统计计算:2.00740.0=1480.0kN 由以上计算可知,楼面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5=G恒+0.5G活=361.5+93.7 +361.5 +147.3 + 138.6+1256.90+1716.00+1542.8+3330.0+1480.00.5= 9688.2KN 其余各层计算方法一样,就不一一计算,如上计算得出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D值正如下图所示。图5-1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D值的示意图5.2横向框架自振周期计算 这里我们计算框架自振周期采用顶点位移法。顶点位移法是求结构基本频率的一种近似方法。将结构按质量分布情况简化为无限质点的悬臂直杆,导出以直杆顶点位移表示的基本公式。这样,只要求出结构的顶点水平位移,就可以按下式求得结构的基本周期: 式中基本周期调整系数,考虑填充墙对框架自振周期的影响,框架结构取0.7;框架的顶点位移。在未求出框架的周期前,无法求出框架的地震力及位移,是将框架的重力荷载视为水平作用力,求得的假想框架顶点位移,然后由求出,再用求得框架结构的底部剪力,进而求出框架各层剪力和结构的真正位移。自振周期:表5-2假定横向框架顶点位移5.3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该工程场地为类,第一组,7度近震区,结构的特征周期和地震影响系数分别为:0.35s和0.08由于=0.39s0.49s,根据地震相应规范要求,需考虑顶点附加地震作用。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力标准值计算:Geq0.85Gi3060.95KN 考虑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的修正,因,故附加地震作用系数为:则顶部附加地震作用为:各层横向地震剪力计算公式各楼层地震剪力详下表表5-5横向框架各层水平地震作用和地震剪力横向框架抗震变形验算多遇地震作用下,层间弹性位移验算见下表表5-6层间弹性位移验算层间弹性相对转角均满足要求:5.4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 选取中框架进行计算,边框架和纵向框架的计算方法、步骤与横向中框架完全相同。框架柱剪力及弯矩计算,采用D值法,计算选取横向第5轴线框架进行计算,框架柱端剪力及弯矩分别按下式计算,其结果见下表。表5-7A轴柱端弯矩计算(边柱)注:对于值的确定: 柱的反弯点高度取决于框架的层数、柱子所在的位置、上下层梁的刚度比值、上下层层高与本层层高的比值以及荷载的作用形式等。式中:-标准反弯点高度比,是在各层等高、各跨相等、各层梁和柱线刚度都不改变的情况下求得的反弯点高度比;-因上、下层梁刚度比变化的修正值;-因上层高度变化的修正值;-因下层高度变化的修正值。的取值见沈蒲生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表3.6.3-3.6.5表5-8 B轴柱端弯矩计算(中柱)层号B柱53.30105116170272514516.351.860.3921.2032.7443.30181616170272514528.241.860.4441.2951.9133.30240316170272514537.371.860.4960.8162.5323.30281316170272514543.741.860.5072.1772.1714.3030619755581558848.912.420.55115.6794.64层次第一跨梁第二跨梁柱轴力边柱A中柱B525.018.65.408.0814142.1013.5-8.1-5.4453.641.55.4017.6032322.1030.1-25.7-17.9375.358.95.4024.8645452.1042.8-50.5-35.8291.875.55.4030.9858582.1054.8-81.5-59.61120.394.75.4039.8172722.1068.7-121.3-88.5表5-9地震荷载作用下柱端弯矩,剪力,轴力,梁端弯矩,剪力计算 图5-10地震荷载作用下柱弯矩图图5-11地震荷载作用下柱剪力图金陵科技学院学士学位毕业论文 第6章 风荷载作用 6 风荷载作用6.1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1)基本风压 (2)该房屋高度小于30m且高宽比小于1.5,故不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发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3)风载体形系数将计算单元范围内的外墙面上的分布风荷载,简化为等量作用于楼面处的集中风荷载,计算公式如公式如下所示:S风荷载体形系数,本工程。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取B类地面粗糙程度;0风荷载基本风压值;hi下层柱高;hj上层柱高;B值计算单元迎风面积宽度,B=3.30。风振系数:,查表可得相关的计算数值,Z具体计算数值如下表表6-1Z数值层号离地面高度Z(m)相对高度z/HT20vzzz517.50 0.95 0.061.19 0.480 0.86 1.25 1.39 414.200.770.06 1.19 0.480 0.67 1.14 1.34 310.90 0.59 0.06 1.19 0.480 0.38 1.141.1927.600.410.06 1.19 0.480 0.27 1.0 1.15 14.30 0.230.061.19 0.480 0.081.0 1.05各层风荷载标准值计算过程如下表:表6-2风荷载标准值层数离地高度/mzzs0hihj风集中荷载(kN)517.501.25 1.391.30.43.301.006.42414.201.14 1.341.30.43.303.308.62310.901.141.191.30.43.303.307.6827.601.0 1.151.30.43.303.306.5414.301.0 1.051.30.44.303.306.826.2 风载作用下抗侧移刚度D的计算位移计算时,各荷载值均采用标准值。考虑梁柱的线刚度比,用D值法计算柱的抗侧移刚度:表6-3抗测移刚度D值计算层次框架类型柱类型(一般层)(底层)(一般层)(底层)根数底层框架形式一柱A1.3760.55613105 17柱B2.4240.66115588 17柱C2.4240.6611558817柱D1.3760.556 1310517D=975558KN/m第二层框架形式一柱A1.0560.3461802917柱B1.8610.4822514517柱C1.8610.4822514517柱D2.1120.5142679817D=1617027KN/m34层框架形式一柱A1.0560.346 1802917柱B1.8610.482 25145 17柱C1.8610.48225145 17柱D2.1120.514 26798 17D=1617027KN/m顶层框架形式一柱A1.0560.346 1802917柱B1.8610.482 2514517柱C1.8610.482 25145 17柱D2.1120.51426798 17D=1617028KN/m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层间侧移按以下公式计算:Uj= Vj/Dij Vj第j层的总剪力;Dij第j层所有柱的抗侧移刚度之和;Uj第j层的层间侧移。6-4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侧移验算:该工程的框架结构层间侧移为,对于框架结构楼层层间最大侧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为1/550,则框架的侧移刚度满足规范要求。 图6-5风荷载作用下框架柱轴力图金陵科技学院学士学位毕业论文 第7章 内力计算 7内力计算7.1 恒载作用下框架梁的内力计算 采用分层法计算时,除底层柱以外,其他各层柱的线刚度0.9,并取传递系数1/3,底层仍用1/2 1、 横梁固端弯矩的计算:受力简图如下图所示: 图7-1弯矩计算简图 (ab表示一跨梁的左端,ba表示一跨梁的右端,q表示恒荷载作用下,主梁上线荷载总和,l表示梁的计算长度) a)第一跨梁左右两端固端弯矩计算:顶层: =-34.69 =34.6934层: =-45.74 =45.742层: =-45.74 =45.741层: =-52.45 =52.45a)第二跨梁左右两端固端弯矩计算顶层: =-34.69 =34.6934层: =-45.74 =45.742层: =-45.74 =45.741层: =-52.45 =52.452、各节点杆端力矩分配计算杆端分配系数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采用分成法计算时,假定上下柱的远端为固定时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因此,除底层外,其余各层的线刚度应乘以0.9的修正系数,其传递系数由1/2改为1/3。因篇幅所限,分配系数具体计算过程这里从略,恒荷载作用下各力矩分配及分配系数具体详见下图 图7-2恒荷载作用下各力矩分配及分配系数结合上图可得,恒荷载下的弯矩如下图所示:图7-3恒载作用下的弯矩图3、恒载作用下梁的剪力计算:(1)梁剪力的计算方法 如下图所示, 图7-4梁剪力的计算方法示意图a)第一跨梁左右两端剪力计算:顶层: 34层:2层: 1层: b)第二跨梁左右两端剪力计算此跨左右弯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抵消,故其左右剪力相等,因计算方法与第一跨完全相同,具体计算结果见相关图表。表7-5梁左右两端剪力4、恒载作用下柱剪力的计算:恒载作用下柱剪力计算过程如下图所示图7-6柱剪力计算示意图 第一跨左端柱剪力计算顶层: =-三至四层: =-二层: =-一层: =-(第一跨右端柱剪力计算过程与上述完全相同,这里计算从略,具体计算结果详相关图表。恒载作用下的剪力如下图所示:图7-7恒载作用下梁的剪力图5 恒载作用下柱轴力的计算: 如下图所示,在恒载作用下柱的某截面的轴力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柱子的截面以上部分自重,二是来自于纵向框架梁的集中荷载,三是左右两边梁的剪力,用公式表示即为,其中: Nu上柱传来的轴力和集中荷载,V左柱左侧梁剪力,V右柱右侧梁剪力。图7-8柱子轴力计算示意图a)第一跨左端柱轴力计柱子自重:底层。柱上端:集中力 V左= 轴力柱下端:柱子自重250.50.53.300=22.7KN 轴力N=29.6+37.86+22.7=90.2KN4层柱上端: 集中力41.8KN V左=50.20KN 轴力N=90.2+41.8+50.20=182.19KN柱下端: 柱子自重250.50.53.300=22.7KN 轴力N=90.2+41.8+50.20+22.7=204.9KN 因为其余各层柱子的轴力计算方法完全一样这里具体计算过程从略,具体计算过程详见相关图表。恒载作用下的轴力计算表如下: 表7-9柱子的轴力恒载作用下柱子轴力图如下图所示:图7-10恒载作用下柱子轴力图7.2活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根据本建筑的功能性质,根据荷载规范查,活荷载标准值的标准值取值:(实际计算过程中,屋面活荷载与雪荷载不同时考虑,两者取大值。因为屋面活荷载大于雪荷载标准值,两者取大值)。取3轴横向框架进行计算,计算单元跨度为3.30m,即一个柱距宽。1 活载作用下框架梁的内力计算活载作用下梁端、柱端弯矩采用二次分配法计算。由于结构和荷载均对称,故计算时只取用了第一跨,第二跨进行计算。本例以第4层为例说明计算方法及计算结果,其它计算结果分别见相关计算表格。 活载作用下,采用分层法计算时,同样除底层柱以外,其他各层柱的线刚度0.9,并取传递系数1/3,底层仍用1/2 2.横梁固端弯矩的计算:受力简图如下图所示:7-11弯矩计算简图示意图 (ab表示一跨梁的左端,ba表示一跨梁的右端,q表示恒荷载作用下,主梁上线荷载总和,l表示梁的计算长度) a)第一跨梁左右两端固端弯矩计算:顶层:=-2.00 =2.0034层: =-8.02 =8.022层: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起重指挥考试题库及答案
- 森林火灾防治知识培训课件
- 森林消防扑灭火课件
- 桥梁预算编制课件
- 桥梁行车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风湿免疫科医师应聘试题试卷(临床专业)含答案
- 2025主管护师冲刺试题专业知识题目附答案
- 2025年气排球裁判试题库及答案
- 桥梁基础及下部结构
- 桥梁养护应急知识培训课件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思考题答案
- 内蒙古交通集团招聘储备人员真题2024
- 2025重庆对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税务师考试个人所得税试题及答案
- 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班会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中医八纲辩证
- 2025年度中国对非洲二手车出口及非洲重点进口国分析白皮书-特易资讯-2025
- 马凳筋专项方案
- 厂房临时用电施工方案
- 成人术后口渴症状评估与管理专家共识
- 模块化建筑快速搭建系统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