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发展现状分析.doc_第1页
南沙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发展现状分析.doc_第2页
南沙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发展现状分析.doc_第3页
南沙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发展现状分析.doc_第4页
南沙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发展现状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沙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发展现状分析南沙区统计局【内容摘要】交通运输、仓储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南沙重点规划发展的行业之一。随着广州港南沙港区龙穴作业区一期、二期的相继投产,以及南沙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尤其是2008年广州南沙保税港的获批,使我区交通运输、仓储业迎来了良好发展机遇,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竞争力显著增强,在我区经济发展中作用日益提高。如何充分利用广州南沙保税港获批并正式封关运作的契机,使交通运输、仓储业获得更大发展,在南沙发展的过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是目前需要探讨的课题。本文根据南沙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对南沙交通运输、仓储企业的规模、结构和运营情况等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一、交通运输、仓储业基本情况 (一) 单位数和从业人员从单位数看,2008年,全区共有交通运输、仓储企业111家,其中法人单位92家,占全区企业法人单位5.3%,比2004年增加48家,增长1.1倍;归属我区法人、或在我区经营但归属法人不在广州市内的产业活动单位(以下简称产业活动单位)19家。在交通运输、仓储业法人单位中,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企业36家,占全区交通运输仓储业的比重(以下简称占比)达到39.1%,是单位数最多的行业;道路运输业企业20家,占比21.7%,比2004年增长1.9倍,是单位数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仓储业法人企业22家,占比23.9%;水上运输业法人企业12家,占13.0%;城市公共交通法人企业2家,占2.2%(详见表1)。从从业人员数看,2008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业法人单位年末从业人员为0.57万人,比2004年增长1.9倍,占全区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5.4%,其中,水上运输业从业人员0.21万人,占比36.7%,是从业人员数最多的行业;道路运输业从业人员0.11万人,占比19%,是从业人员数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从业人员0.11万人,占19.6%;仓储业从业人员0.09万人,占16.4%。城市公共交通业从业人员0.05万人,占8.4%。全区交通运输、仓储业产业活动单位年末从业人员有0.57万人。从从业人员学历情况看,全区交通运输、仓储法人企业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占比0.4%,大学本科学历的占比10.6%,专科学历的占比18.9、高中学历的43.2、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比26.9。与2004年相比,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人员比重提高了16.2个百分点。另外,我区有从事交通运输仓储业的个体户1424家,年末从业人员有0.18万人。表1 交通运输和仓储企业法人单位和年末从业人员单位数(个) 比重比2004年增长()从业人员比重比2004年增长()(%)(万人) (%)合 计921001.1倍0.571001.9倍道路运输业2021.71.9倍0.111912.3倍城区公共交通业22.2-33.30.058.41.3水上运输业1213200.2136.73.8倍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3639.11.4倍0.1119.651.2仓储业2223.91.8倍0.0916.44.2倍 (二)资产和营业收入2008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达到138.37亿元,占全区企业法人单位资产的12.4%,比2004年增长1.9倍,企业平均资产达到1.5亿元,较2004年提高了38.6%;实现营业收入27.49亿元,占全区企业法人营收的2.6% ,比2004年增长4.2倍,平均营收达到0.30亿元,较2004年提高了1.5倍;所有者权益合计49.14亿元,比2004年增长3.9倍;实现营业利润4.56亿元。2008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业法人企业的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为16.6%。(三)增加值和税收2008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业实现增加值16.52亿元,比2004年增长97.3%,占全区GDP的比重为4.49%,占三产的比重为27.43%;共实现税收5.81亿元,占全区总税收的6.41%。从以上数据可知,与2004年相比,南沙交通运输、仓储业单位数量和从业人员数都有了很大增长,且企业规模、盈利水平、创税能力以及从业人员素质也有了极大提升,实现了数量、质量和效益上的同步提升,成为促进我区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新亮点。二、交通运输、仓储业发展的特点(一)水上运输业是交通运输、仓储业增长的主动力随着广州港南沙港区龙穴作业区一期、二期的相继投产,至2008年末,全区已建成的码头长度达10550.5米,拥有各类泊位78个,其中,5万吨级以上泊位15个,1-5万吨级泊位8个,1万吨级以下55个,为水上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2008年末,全区拥有航线33条,其中国际远洋航线25条,覆盖欧洲、波罗的海和中东等地区。2008年,全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48万TEU,比2004年增长24倍,完成货物吞吐量1.01亿吨,比2004年增长23倍。广州港南沙港务有限公司、广州南沙海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货轮公司(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分支机构)等企业相继在我区成立,亦极大地带动了我区水上运输业的发展。2008年末,我区水上运输业共有12家,虽在数量上不占优,但在资产总计、所有者权益和营业收入方面均占主导地位,以13%的单位数量,36.7%的从业人员,实现了68.1%的资产,57.3%的所有者权益,46.5%的营收和31.0%的利润。表2 交通运输和仓储企业法人的主要经济指标(按行业分类划分)行业分类资产总计所有者权益合计营业收入营业利润亿元比重亿元比重亿元比重亿元比重合 计138.3710049.1410027.491004.56100道路运输业1.991.41.693.46.2622.81.5233.4城区公共交通业1.621.21.292.61.3750.183.9水上运输业94.1668.128.1857.312.7846.51.4131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8.986.53.236.63.4312.50.337.3仓储业31.6322.914.76303.6613.31.1124.4(二)外资企业主导交通运输、仓储业的快速发展。按注册类型来划分,外资企业仅有20家,比2004年增加11家,占比21.8%,但其资产总计和营业收入分别是94.08亿元和14.18亿元,分别占了全区交通运输和仓储业法人单位资产和营收的68.0%和51.7%;户均资产和户均营收分别是4.70亿元和0.71亿元,分别是平均水平的3.1倍和2.4倍;对交通运输、仓储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4.6%,成为交通运输、仓储业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表3 交通运输和仓储企业法人的主要指标(按注册类型划分)法人单位数从业人员数资产总计营业收入个数比重个人比重亿元比重亿元比重合 计921005691100138.37 10027.49 100内资7278.3 2777 48.8 44.29 32.0 13.30 48.4 其中:国有企业33.3 79213.9 33.54 24.2 6.34 23.1 集体企业22.2 1763.1 0.20 0.1 0.14 0.5 有限责任公司2729.3 88615.6 9.13 6.6 5.07 18.4 股份有限公司33.3 470.8 0.04 0.0 0.04 0.1 私营企业3639.1 81914.4 1.34 1.0 1.69 6.1 其他11.1 571.0 0.04 0.0 0.02 0.1 外资2021.8291451.294.0868.014.1851.7其中: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010.9 125822.1 17.24 12.5 4.63 16.9 外商投资企业1010.9 165629.1 76.84 55.5 9.55 34.8 (三)龙头企业对交通运输、仓储业带动作用显著随着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的投产,为其配套的广汽丰田物流有限公司和广汽丰通物流有限公司等大型道路运输企业也投入运营;新加坡泰山石化、粤海石化、英国BP等仓储公司也看中南沙的区位优势及优良的港口资源,纷纷进驻我区;广州港南沙港务有限公司和广州南沙海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公司随着广州港南沙港区龙穴作业区一期、二期的发展逐步壮大。至2008年,全区营收超亿元的交通运输和仓储业法人单位已达6家,其中道路运输业2家、水上运输业2家、装卸搬运业和仓储业各1家,这6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合计16.65亿元,占比65.1%;实现利润2.67亿元,占比58.6%。三、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区交通运输、仓储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行业发展水平差异大,其他运输服务和城市公共交通业发展相对滞后交通运输、仓储业各行业发展水平差异大,运输服务业和城区公共交通业成了“短板”。我区其他运输服务业法人单位共有28家,行业规模偏小,资产总计仅0.85亿元,占比0.62%;营收0.92亿元,占比3.4%;户均资产总计和户均营业收入也仅是我区交通运输仓储业户均水平的2.0%和11.0%。另外,城区公共交通业受我区常住人口少和偏离广州市中心等条件的限制,行业总体规模较小,资产总计、所有者权益合计、营业收入合计和从业人员都是交通运输业中最小的一类。(二)业务传统单一,产业价值链不长多数交通运输仓储企业仍以货物运输、单纯仓储等传统物流业务为主,服务功能比较单一,服务档次水平比较低,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等更高端服务方面还没有开展,产业增值服务比较薄弱,增值链较短,发展后劲不足。(三) 配套设施有待完善一是港口及国际航运必需的中介、金融、保险等高端商务配套服务体系相对滞后;二是集疏运系统有待完善,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互联互动物流体系,内河营运能力未能有效发挥,铁路运输和空港联动物流尚未开展。 四、对促进交通运输、仓储业几点建议为了加快交通运输、仓储业的发展,政府应该制订相关政策引导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理念、降低经营成本,鼓励企业整合做大做强,提高行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区交通运输、仓储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探索设立“粤港澳国际航运综合试验区”,推动南沙交通运输、仓储业跨越式发展目前 随着大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粤港澳三地正在推进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合作。在此背景下,可依托港南沙港区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码头、仓储基础设施条件,充分发挥南沙保税港区的政策功能优势,探索设立南沙“粤港澳国际航运综合试验区”,促进航运高端要素集聚,以推动交通运输、仓储业的发展。(二)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形成完整的物流业发展格局安排港口物流发展引导资金,加大对港口物流龙头企业、重点项目的扶持,积极引进代理、报关、拖车、船务、餐饮、金融、维修等港口辅助服务企业,加快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华南重要物流基地的建设,积极引进大型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分明、体系完整的物流业发展格局。(三)继续培育物流龙头企业,提升增值服务水平一是引导和推进企业向规模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积极培育本土的大型龙头物流企业,对大型的工业企业进行引导,鼓励其对物流业务进行剥离,组建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二是提升港口增值服务水平,在进一步完善装卸、仓储、中转换装等港口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加快拓展加工、配送、分拨、交易结算、信息服务等增值服务。(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构建综合运输体系一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完善常规公交,加密公交网络,提高公交服务覆盖面。二是加快龙穴大道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