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南海北部近海竹荚鱼矢耳石形态分析毕业论文南海北部近海竹荚鱼矢耳石形态分析毕业论文 目目 录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1 前言 1 2 材料与方法 2 2 1 材料 2 2 2 研究方法 2 2 2 1 耳石重量与形态测定 2 2 2 2 数据处理方法 3 3 结果 4 3 1 主成分提取 4 3 1 1 北部湾群竹荚鱼矢耳石形态主成分提取 4 3 1 2 南海西北部群竹荚鱼矢耳石形态主成分提取 5 3 1 3 海南岛东部群竹荚鱼矢耳石形态主成分提取 6 3 2 特征性参数差异 7 3 3 三个群体的分类 8 3 4 特征参数和体长 体重的关系 9 3 4 2 竹荚鱼耳石主要特征参数值与叉长Fl的关系 9 3 4 2 主要特征参数值与体重的关系 11 1 北部湾竹荚鱼群耳石主要特征参数值与体重Bw的关系 11 2 南海西北部竹荚鱼群耳石主要特征参数值与体重Bw的关系 12 3 海南岛东部竹荚鱼群耳石主要特征参数值与体重Bw的关系 13 4 讨论 14 4 1 耳石形态参数的选取 14 4 2 耳石形态特征综合分析法进行鱼类群体划分应用 15 鸣 谢 16 参考文献 17 I 摘 要 根据 2015 年秋 冬季从北海侨港 清澜 博贺三个港口采集的样品分别为 95 89 103 尾竹荚 鱼样本 分别代表北部湾 海南岛东部和南海西北部地理群 对竹荚鱼右耳石的 14 项形态特征参数 进行测量及主成分分析 采用方差分析 聚类分析以及与叉长和体重的函数拟合的综合分析法对南 海北部近海的三个竹荚鱼群体进行形态比较 结果显示 三个群的耳石主成分为末端到背部 末端 到基叶 中心到翼叶 中心到腹部的距离 方差分析表明北部湾群体与海南岛东部群体之间具有显 著性差异 聚类分析表明海南岛东部与南海西北部竹荚鱼具有更近的亲属关系 关键词 南海北部近海海域 竹荚鱼耳石 形态特征 综合分析法 II ABSTRACT In the 2015 autumn and winter from Beihai blue and Bohe were collected 95 89 103 tailed SCAD samples They represent the Beibu Gulf Group the eastern group of Hainan Island and the northwes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hrough the measurement of horse mackerel otolith 14 morphological feature parameters and the use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variance analysis clustering analysis and fork length and weight function was fitted to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metho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three groups of otolith of principal component is end to the basal leaves and winged leaf to center end to the basal leaves and the midpoint of the to the abdomen of distance Analysis of variance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astern group and the northern Gulf Group in Hainan Island The result of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astern group of Hainan Island and the northwes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KEYWORDS The northern coastal water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HorseMackerel otolith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method 1 20152015 年南海北部近海竹荚鱼耳石的形态特征年南海北部近海竹荚鱼耳石的形态特征 1 前言 耳石形态已作为鱼类群系分类的特征之一 1 2 近年来国外学者利用光学图片识别 软件 进一步将耳石形态学分析应用于鱼类种群和群体的划分上 并逐渐发展为鱼类 种群和群系鉴别的重要方式之一 学者通过测量鱼类耳石周长 面积 中心到边缘最 大距离 总长 最大宽等形态学特征性参数 使用主成分分析 方差分析 聚类分析 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大西洋鲭 Scomber scombrus 红钻鱼 Etelis carbunculus 黑线鳕 Melanogrammus eaglefinus 大西洋鲑 Salmo salar 等鱼 类的种群划分 14 18 竹荚鱼 Trachurus japonicus 隶属于鲈形目 Perciformes 鲹科 Carangidae 竹荚鱼属 Trachurus 竹荚鱼种类很多至少存在 14 种以上 大多数品种已被商业 开发 于西北太平洋 日本海 朝鲜半岛和大西洋等海域广泛分布 在我国大部分海 域都有分布 3 竹荚鱼喜爱生活在中层水域的海藻和者暗礁的周围 主要摄食挠足类 仔稚鱼和浮游甲壳动物 为底中层鱼种具有高度的捕捞价值 4 其体延长呈纺锤形 侧 扁 尾柄短 头大呈锥形 口裂倾斜 上颌后端延伸达眼缘前 下颌凸出 体被小圆 鳞 尾鳍和臀鳍后方无小鳍 5 竹荚鱼市场需求大 群体产量高 但是这二十年来由于 环境的变化和过度捕捞 其捕捞量呈下降趋势 竹荚鱼产品除鲜食外还可制成烟熏 罐头 或者制成鱼糜等产品 是我国主要的经济鱼类之一 6 7 竹荚鱼的矢耳石的大小随着个体生长而发生变化 但是耳石的整体轮廓还是很稳 定 只有极个别的耳石形态发生变化 耳石是最便捷 几乎无可代替的分类标志 9 10 所以采用矢耳石形态学分析法作为研究鱼类群系的主要方法之一 8 因此许多学者开展 了鱼类耳石形态特征研究 刘必林等对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耳石形态特征进行了分 析 认为随着鸢乌贼胴长的不断增加 耳石绝对尺寸逐渐减小 19 王英俊等对蓝点马 鲛群系做了耳石形态上的研究 表明耳石形态学分析是鱼类群体鉴别的有效手段 11 本研究以南海北部近海的竹荚鱼群体为例 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及主成分分析 方差分 析和聚类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 13 研究其矢耳石形态特质在其在群体识别中的作用 为 南海北部近海海域竹荚鱼群体分类提供科学参考 20 2 2 材料与方法 2 1材料 在研究中 竹荚鱼矢耳石取自 2015 年在北海侨港 2015 年 10 月 27 日 南海清 澜 2015 年 11 月 20 日 和茂名博贺 2016 年 1 月 16 日 在拖网渔获中随机采集 成体竹荚鱼 样品由同学从港口密封打包运回学校冷藏 并及时进行生物学测定 并摘 取耳石烘干 冷却 保存于耳石盒中备用 本研究依据采样做了初步统计结果如下表 表 1 南海北部近海竹荚鱼不同群体的基本参数指标 Tab 1 The basic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groups of fish in the north of the South China Sea 群体 叉长 mm 体重 g 耳石重 mg 样本数 北部湾群体113 15925 3 60 77 3 17 595 南海西北部群体142 23831 156 313 8 37 489 海南岛东部群体132 15338 1 6413 1 19 4103 2 2 研究方法 2 2 1 耳石重量与形态测定 样品由港口冷冻托运到实验室并记录渔船号及捕捞海域 在实验室做生物学测定 记录相关数据 耳石在测量前均经过超声波清洗 干燥处理和冷却 后用分析天平测 量耳石的重量 精确至 0 01mg 将耳石凸面朝上置于 OLYMPUS 解剖镜 上采用 CCD 拍照获取耳石二维图片 备形态学测量分析之用 并将照片利用 Image Pro Plus 6 0 专 业图像分析软件 对矢耳石各形态参数值进行测量 精确到 0 01mm 22 本研究选取了以下耳石形态参数主要有 耳石总长 L1 最大宽度 L2 背部到翼叶 L3 背部到基叶 L4 背部到腹部 L5 腹部到翼叶 L6 腹部到基叶 L7 末端到腹 部 L8 末端到背部 L9 末端到翼叶 L10 末端到基叶 L11 中心到翼叶 L12 中心到腹 部 L13 中心到基叶 L14 的距离 共 14 个形态参数 图 1 图 2 图 3 图 1 竹荚鱼矢耳石的形态学参数测量 图 2 竹荚鱼矢耳石的形态学参数测量 3 图 3 竹荚鱼耳石的各部位 2 2 2 数据处理方法 1 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主要是利用降维的思想把众多影响因子转化为几个综合的影响因子 也被称为主分量分析 本实验主要是利用该方法的降维思想把多个参数转化为几个综 合参数 且这几个参数所含信息互不重复 都可以反映原始数据的大部分信息 从而 是问题简化 并且得到的结果更为科学有效 2 方差分析 由于各个参数的影响 本研究的数据呈波动状 原因可分为两种 一是不可控随 机因素 二是可控因素 本研究主要是从观测变量的方差切入 研究众多控制变量中 那些因子是对观测变量有显著影响 通过分析不同来源的变异对总变异的贡献大小 从而确定可控因素对研究结果影响力的大小 3 聚类分析 本研究借助聚类分析的聚合作用 把样本从诸多参数中通过类内部个体在特征上 的相似性 按照在性质上亲疏程度自动分类 从而在三个群体中进行分类 由于不同 参数常常具有不同的单位和不同的变异程度 为了消除量纲影响和变量自身变异大小 和数值大小的影响 故将数据标准化 3 结果 3 1 主成分提取 3 1 1 北部湾群竹荚鱼矢耳石形态主成分提取 矢耳石有效样本 95 枚 14 项形态参数的长度范围如下表 2 4 表 2 北部湾群竹荚鱼矢耳石形态特征性参数的范围 Tab 2 Northwes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group Horse Mackerel sagittal otolith morphology parameter range 项目范围 mm 项目范围 mm 耳石总长 L14 79 6 88末端到腹部 L82 38 3 43 最大宽度 L22 95 3 90末端到背部 L92 22 3 42 背部到翼叶 L31 64 3 09末端到翼叶 L103 89 5 14 背部到基叶 L42 88 4 65末端到基叶 L114 86 6 72 背部到腹部 L52 70 3 82中心到翼叶 L122 14 3 89 腹部到翼叶 L62 79 3 70中心到腹部 L131 06 2 42 腹部到基叶 L72 52 4 34中心到基叶 L143 05 5 00 通过对上述各形态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 见表 3 结果表明第一 二 三 四主 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 45 08 14 03 9 57 8 01 累计约为 77 从表 3 结果显示 第一主成分中 L1 L11 载荷系数均在 0 80 以上 L11 的载 荷系数更为 0 89 所以第一主成分与 L1 L11 有较大的相关性 第二主成分中 L9 载 荷为 0 71 因此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主要代表参数为 L11 L9 且均可用于表 征各区的长度 第三主成分中的 L12 载荷系数为 0 71 有较大的相关性 第四主成分的 L13 载荷系数为 0 78 因此第三 第四主成分的代表参数主要为 L12 L13 且可以用 于衡量各区宽度 由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 长度和宽度的指标参数主要有 L9 L11 和 L12 L13 用于代替各项形态参数来描述矢耳石的形态特征 所以该群体耳石形态特 征性的主要参数为 L9 L11 L12 L13 5 表 3 北部湾群竹荚鱼矢耳石各项形态特征性参数的载荷值和贡献率 Tab 3 Loadings and contribution rates of four principal components for 14 morphologic indices of sagitta of Trachurus japonicus 主成份 形态参数 1234 末端到基叶 L11 890 161 226 207 耳石总长 L1 824 140 260 033 耳石最大宽 L2 779 082 202 395 背部到腹部 L5 774 077 066 207 末端到翼叶 L10 771 228 067 110 腹部到基叶 L7 748 372 049 245 背部到基部 L4 716 508 166 004 腹部到翼叶 L6 670 271 122 198 中心到基叶 L14 665 187 580 280 背部到翼叶 L3 639 604 014 066 末端到背部 L9 387 709 117 168 末端到腹部 L8 350 634 316 120 中心到翼叶 L12 591 171 716 198 中心到腹部 L13 214 227 405 777 贡献率45 08 14 03 9 57 8 01 3 1 2 南海西北部群竹荚鱼矢耳石形态主成分提取 矢耳石有效样本 89 枚 14 项形态参数的长度范围如下表 4 表 4 南海西北部群竹荚鱼矢耳石形态特征性参数的范围 Tab 4 Group of HorseMackerel sagittal otolith morphology parameter range of the nor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 项目范围 mm 项目范围 mm 耳石总长 L14 02 8 04末端到腹部 L82 55 3 93 最大宽度 L22 90 4 79末端到背部 L92 23 4 20 背部到翼叶 L31 54 3 22末端到翼叶 L104 00 6 22 背部到基叶 L42 88 5 14末端到基叶 L115 48 7 96 背部到腹部 L53 05 4 33中心到翼叶 L122 24 5 05 腹部到翼叶 L62 58 4 29中心到腹部 L130 86 3 14 对上述各形态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 见表 5 结果显示第一 二 三主成分的贡 献率分别为 48 29 19 20 11 50 累计约为 79 从表 5 结果显示 第一主成分中 L10 L11 载荷系数均在 0 88 以上 L11 的载荷 系数更为 0 92 所以第一主成分与 L10 L11 有较大的相关性 第二主成分中 L3 载荷 为 0 75 因此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主要代表参数为 L11 L3 且均可用于表征 6 各区的长度 第三主成分中的 L13 有较大的相关性 因此第三主成分的代表参数主要为 L13 且可以用于衡量各区宽度 由主成分载荷 长度参数为 L11 和宽度参数 L13 可以代替 14 项形态参数来描述矢 耳石的形态特征 所以该群体耳石形态特征性参数的主要参数为 L11 L13 表 5 南海西北部群竹荚鱼矢耳石形态特征性参数主成分载荷值和贡献率 Tab 5 Loadings and contribution rates of four principal components for 14 morphologic indices of sagitta of Trachurus japonicus 主成份 形态特征参数 123 末端到基叶 L11 922 153 209 末端到翼叶 L10 885 026 206 背部到腹部 L5 857 068 087 腹部到翼叶 L6 793 140 055 腹部到基叶 L7 751 063 111 中心到基叶 L14 709 286 451 末端到腹部 L8 685 136 345 背部到基叶 L4 641 593 274 耳石总长 L1 631 348 413 中心到翼叶 L12 627 478 455 背部到翼叶 L3 492 767 270 末端到背部 L9 545 728 043 中心到腹部 L13 408 176 727 耳石最大宽 L2 498 198 501 贡献率48 29 19 20 11 50 3 1 3 海南岛东部群竹荚鱼矢耳石形态主成分提取 矢耳石有效样本 103 枚 14 项形态参数的长度范围如下表 6 表 6 海南岛东部群竹荚鱼矢耳石形态特征性参数的范围 Tab 6 Hainan Island Eastern Group HorseMackerel sagittal otolith morphology parameter range 项目 范围 mm 项目范围 mm 耳石总长 L14 79 6 53末端到腹部 L82 38 3 73 最大宽度 L22 88 3 67末端到背部 L92 18 3 43 背部到翼叶 L31 7 3 32末端到翼叶 L103 76 5 12 背部到基叶 L43 3 4 79末端到基叶 L114 23 6 62 背部到腹部 L52 93 3 91中心到翼叶 L122 25 4 19 腹部到翼叶 L62 57 3 45中心到腹部 L130 98 2 76 腹部到基叶 L72 92 4 12中心到基叶 L142 98 5 37 7 通过主成分分析上述矢耳石的各项形态数据结果 见表 7 表明第一 二 三 四 五主成分解释形态参数的贡献率分别为 30 37 15 79 12 75 9 86 8 16 累计约为 77 从表 7 结果显示 第一主成分中 L10 L11 载荷系数均在 0 77 以上 L11 的载荷 系数为 0 79 所以第一主成分与 L10 L11 有较大的相关性 第二主成分与 L12 L11 具有较大的相关性 因此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主要代表参数为 L11 且均可用 于表征各区的长度 第三主成分与 L9 正相关 第四主成分与 L6 有较大的相关性 第五 主成分与 L2 有较大相关 因此根据主成分第三 第四 第五主成分可以被认为是矢耳 石各区宽度的表征也是耳石的最主要特征参数 所以矢耳石的形态特征参数可以用 L10 L11 表征长并且宽度参数可以用 L2 L6 L9 代替 14 项形态参数来描述矢耳石 的形态特征 所以该群体耳石形态特征性参数的主要参数为 L9 L11 表 7 海南岛东部竹荚鱼矢耳石各项形态特征性参数载荷值和贡献率 Tab 7 Loadings and contribution rates of four principal components for 14 morphologic indices of sagittae of Trachurus japonicus 主成份 形态特征参数 12345 末端到基叶 L11 792 003 327 140 352 末端到翼叶 L10 779 003 106 309 032 背部到基叶 L4 685 093 414 307 369 腹部到基叶 L7 668 385 090 334 242 耳石总长 L1 641 061 502 090 140 背部到腹部 L5 591 054 135 093 565 中心到翼叶 L12 071 882 209 121 122 中心到基叶 L14 005 876 185 229 066 中心到腹部 L13 106 582 148 096 133 末端到背部 L9 351 105 724 411 053 背部到翼叶 L3 619 067 664 165 066 末端到腹部 L8 475 347 296 594 084 腹部到翼叶 L6 562 154 222 590 332 耳石最大宽 L2 528 051 123 263 569 贡献率30 37 15 79 12 75 9 86 8 16 3 2 特征性参数差异 根据主成分分析可知 竹荚鱼矢耳石的形态特征性参数由 14 个筛选为 L9 L11 L12 L13 四个参数 现在对该四个参数进行方差检验 看三个地理群体竹 荚鱼耳石的形态是否有差异 结果如下表 8 8 表 8 竹荚鱼矢耳石形态特征性参数方差分析 Tab 8 Analysis of mackerel otolith morphology parameter variance 特征性参数 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显著性 组间1 1542 5778 430 000 组内18 892276 068 数据 9 总数20 046278 组间3 01321 50713 346 000 组内31 158276 113 数据 11 总数34 171278 组间2 66321 3317 937 000 组内46 303276 168 数据 12 总数48 966278 组间 7292 3643 121 046数据 13 组内32 215276 117 由于 P 0 00 0 05 表明 3 个地理群体间的竹荚鱼耳石形态主要特征性参数 L9 L11 L12 L13 有着极显著的差异 因此需要进行多重比较 结果如下 9 表 9 竹荚鱼矢耳石形态特征性参数多重分析结果 Tab 9 Multiple analysis results of SCAD sagittal otolith morphology parameters 95 置信区间 因变量 I 群体 J 群体均值差 I J 标准误显著性下限上限 南海西北部群 00765 03944 846 0853 0700北部湾群 海南岛东部群 12985 03730 001 0564 2033 北部湾群 00765 03944 846 0700 0853南海西北部群 海南岛东部群 13750 03880 000 0611 2139 北部湾群 12985 03730 001 2033 0564 数据 9 海南岛东部群 南海西北部群 13750 03880 000 2139 0611 南海西北部群 11236 05065 027 2121 0127北部湾群 海南岛东部群 14283 04791 003 0485 2371 北部湾群 11236 05065 027 0127 2121南海西北部群 海南岛东部群 25519 04983 000 1571 3533 北部湾群 14283 04791 003 2371 0485 数据 11 海南岛东部群 南海西北部群 25519 04983 000 3533 1571 南海西北部群 23494 06174 000 3565 1134北部湾群 海南岛东部群 16894 05840 004 2839 0540 北部湾群 23494 06174 000 1134 3565南海西北部群 海南岛东部群 06600 06075 278 0536 1856 北部湾群 16894 05840 004 0540 2839 数据 12 海南岛东部群 南海西北部群 06600 06075 278 1856 0536 南海西北部群 04174 05150 418 1431 0596北部湾群 海南岛东部群 11972 04871 015 2156 0238 北部湾群 04174 05150 418 0596 1431南海西北部群 海南岛东部群 07798 05067 125 1777 0218 北部湾群 11972 04871 015 0238 2156 数据 13 海南岛东部群 南海西北部群 07798 05067 125 0218 1777 由上表可知 特征性参数 L9 在海南岛东部群体与南海西北部群体和北部湾群具有显著差异而南 海西北部群体与北部湾群体差异不显著 特征性参数 L11 在三个群体之间差异不显著 特征性参数 L12 在南海西北部群体与海南岛东部群体差异都显著 特征性参数 L13 在北部湾群体与海南东部群 体差异显著 从结果中可以进一步看出北部湾群体与海南岛东部群体具有显著性差异 3 3 三个群体的分类 树状图中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为北部湾种群 第二类为南海西北部湾群体和海南岛东部群体 10 说明北部湾群体与另两个群体具有较大差异 海南岛东部与南海西北部竹荚鱼具有更近的亲属关系 图 4 聚类分析图 3 4 特征参数和体长 体重的关系 3 4 1 竹荚鱼耳石主要特征参数值与叉长 Fl的关系 1 北部湾竹荚鱼群 通过几种模型的拟合分析表明 L11 L12 L13 和叉长 Fl 之间用多项式函数拟合最合适 L9 与 叉长则用线性函数拟合最为合适 其关系式如下 L9 0 00012 Fl 3 004 R2 0 00002 n 95 见图 5 A L11 0 00022 Fl2 0 07517 Fl 0 19566 R2 0 18 n 95 见图 5 B L12 0 000148Fl2 0 04748Fl 0 835 R2 0 043 n 95 见图 5 C L13 0 00003 Fl2 0 00933 Fl 2 495 R2 0 152 n 95 见图 5 D 11 图 5 A L9 与叉长的关系图 5 B L11 与叉长的关系 图 5 C L12 与叉长的关系图 5 D L13 与叉长的关系 2 南海西北部竹荚鱼群 通过线性函数 对数函数 复合函数 指数函数 幂函数几种模型的拟合分析表明 L5 L10 L11 L13 和叉长 Fl 通过用幂函数拟合最合适 关系式分别如下 L11 0 262 Fl0 620 R2 0 599 n 89 见图 6 A L13 0 0149 Fll0 948 R2 0 0996 n 89 见图 6 B 12 图 6 A L11 与叉长的关系图 6 B L13 与叉长的关系 3 海南岛东部竹荚鱼群 通过几种模型的拟合分析表明 L2 L6 L9 L10 L11 与叉长 Fl 之间用幂函数拟合最为合适 关系式分别如下 L2 1 88 Fl0 105 R2 0 0199 n 103 见图 7 A L6 3 24 Fll0 0160 R2 0 00016 n 103 见图 7 B L9 0 659 Fl0 279 R2 0 03 n 103 见图 7 C L11 1 46 Fl0 275 R2 0 0699 n 103 见图 7 D 图 7 A L2 与叉长的关系图 7 B L6 与叉长的关系 13 图 7 C L9 与叉长的关系图 7 D L11 与叉长的关系 3 4 2 主要特征参数值与体重的关系 1 北部湾竹荚鱼群耳石主要特征参数值与体重 Bw的关系 通过几种模型的拟合分析表明 L9 和体重以幂函数拟合最合适 而参数 L11 和体重则用线性函 数拟合最合适 得到的关系式分别如下 L9 2 77 Bw0 023 R2 0 0028 n 95 见图 8 A L11 0 00029 Bw 5 9501 R2 0 0007 n 95 见图 8 B L12 0 00009 Bw 4 5032 R2 0 00008 n 95 见图 8 C L13 0 0026 Bw 1 7153 R2 0 00475 n 95 见图 8 D 图 8 A L9 与体重的关系图 8 B L11 与体重的关系 14 图 8 C L12 与体重的关系图 8 D L13 与体重的关系 2 南海西北部竹荚鱼群耳石主要特征参数值与体重 Bw的关系 通过线性函数 对数函数 复合函数 指数函数 幂函数几种模型的拟合分析表明 L5 L10 L11 L13 和叉长之间通过用幂函数拟合最为合适 关系式分别如下 L11 3 16 Bw0 169 R2 0 571 n 89 见图 9 A L13 0 99 Bw0 155 R2 0 0345 n 89 见图 9 B 图 9 A L11 与体重的关系图 9 B L13 与体重的关系 3 海南岛东部竹荚鱼群耳石主要特征参数值与体重 Bw的关系 通过几种模型的拟合分析表明 L1 L10 L13 L14 与叉长用幂函数拟合最合适 而参数 L8 与 叉长则用线性函数拟合 参数 L12 与叉长应用复合函数拟合最为合适 得到的关系式分别如下 15 L2 1 76 Bw0 156 R2 0 112 n 103 见图 10 A L6 1 93 Bw0 112 R2 0 0 034 n 103 见图 10 B L9 1 19 Bw0 208 R2 0 074 n 103 见图 10 C L11 2 72 Bw0 196 R2 0 157 n 103 见图 10 D 图 10 A L2 与体重的关系图 10 B L6 与体重的关系 图 10 C L9 与体重的关系图 11 D L11 与体重的关系 4 讨论 4 1 耳石形态参数的选取 竹筴鱼矢耳石的形态特征性参数的选取方法是耳石形态学分析的一个关键问题 对于一些数据 的处理和筛选的方式对结果都会造成显著性影响 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旨 在通过降维从诸多数据中选取几个能够真实地反映原始数据的综合数据 将多个变量通过线性变换 来选出几个重要的变量 简化较多指标带来的分析问题和统计分析过程 还能避免变量的共线性对 16 结果的干扰和遗漏过多信息微小差异 所以本研究是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来对竹筴鱼矢耳石形态 特征性参数进行选取 4 2 耳石形态特征综合分析法进行鱼类群体划分应用 耳石形态学分析已成功应用于了渤海近岸与长江口水域四个刀鲚 Coiliahas is 群体的识别问 题 21 耳石形态的分析来探讨黄 渤海蓝点马鲛可能存在的地理群体问题以及用于识别大西洋鲭 大西洋鲑 黑线鳕等种群取得良好效果 14 18 本文从南海北部近海海域三个竹荚鱼群体矢耳石形态 差异的分析结果中 可以了解到这三个海域的群体属于南海区竹荚鱼种群 而三个群体的部分形态 特征性参数指标的分异系属于种下群的差异 也说明该综合分析方法具有很高的区分度对于进行种 群划分应用的可行性 鸣 谢 17 鸣 谢 毕业论文 南海北部近海竹荚鱼矢耳石形态分析 暂告收尾这也意味着我在广东海洋大学的四 年的学习生活既将结束 回想起自己第一次来到学校 一切都是陌生的 好在有朱高松班助的带领 让我们很快的融入到大学生活的过程中 一切新鲜的事情总是来得那么奇妙 我加入李忠炉博士的实验组 我还记得当时李老师给我们 讲的第一节课那么的生动形象 我深深地被老师的博学博见所吸引 当听说老师实验组招人我便果 断的加入到老师的实验组 在实验组的几年老师言传身教对我们都影响很大 我们收获更多 老师 不仅教我们知识更是教我们做人 这让我受益匪浅 在写论文期间 由于我第一次写对论文的格式和主要内容还不是很清楚 还没明白怎么写就胡 乱写了一些交给老师 老师耐心的给我讲解论文的格式和主要内容 在老师一遍又一遍的指导下我 顺利的完成我的毕业论文 在这里我深深地感谢李老师 祝老师身体健康 工作顺利 家庭幸福 感谢经济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系的各位同学 很开心能在这精彩的四年里和你们一起度过 在 这四年里我们相互帮助和鼓励 这让我在大学过得很精彩 还记得我们班的篮球赛还记得我们班的 春游还记得第一次去湖光岩还记得 转眼间便到了离开学校的时候 好怀念这几年的时光 匆匆时光逝 深深情印心 有缘再聚 再次感谢大学四年给过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和实验组的师弟师妹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因为你们 我有所不同 谢谢 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1 郑文莲 鯵科鱼类分类的进展 J 海洋湖沼通报 1981 4 2 庄龙传 黄渤海四种平鲉属鱼类矢耳石的形态学比较研究 D 中国海洋大学 2014 3 孟宪梅 余平 天然营养保健糙米食品的开发与生产 J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4 10 27 29 4 陈鸿兰 琼州海峡海域张网渔获组成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D 广东海洋大学 2015 5 陈鸿兰 琼州海峡海域张网渔获组成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D 广东海洋大学 2015 6 张守文 糙米的营养保健功能 J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3 12 38 41 7 王丽华 叶小英 李杰勤 等 黑米 红米的营养保健功效及其色素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 J 种子 2006 25 5 50 54 6 林蒲田 红米考 J 农业考古 2000 1 221 225 8 TANG XiaoChen LIU XiaoChun LIN HaoRan 等 THE DEVELOPMENT OF THYROID OF ORANGE SPOTTED GROUPER EPINEPHELUS COIOIDES LARVAE DURING METAMORPHOSIS 斜带石斑鱼仔鱼变态过程 中甲状腺的发育变化 J 水生生物学报 2010 1 210 214 9 郑飞 长江刀鲚溯河洄游过程中生长特征与耳石形态特征的变化 D 上海海洋大学 2012 10 叶振江 张弛 王英俊 等 中国天竺鲷属鱼类的矢耳石形态特征 J 海洋学报 2010 32 5 87 92 11 王英俊等 耳石形态在黄海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境工程建设项目进度控制方案
- 磁性材料生产线项目施工方案
- 2025年医院核心制度查对制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 2025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对外政策考试卷及答案
- 格力新媒体营销方案模板
- 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工程施工方案
- 浙江运营营销咨询方案
- xx镇天然气管线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崇孝颐养中心营销方案
- 早餐店抢客流营销方案
- 2025年时事政治考试100题及答案
- 农业产业强镇建设资金申请项目可行性研究及风险评估报告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
- 身边安全隐患课件
-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每课教学反思
- GB/T 46025-2025家用轮椅床
- 2025全国教育大会
- 小学国画教学课件
- 多彩贵州课件
- 2025年县处级领导干部政治理论考试试题库(附答案)
-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诊疗常规和操作常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