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读书报告.doc_第1页
理想国读书报告.doc_第2页
理想国读书报告.doc_第3页
理想国读书报告.doc_第4页
理想国读书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想国读书报告 导读:理想国读书报告一、全书框架 本书以苏格拉底为主角,借苏格拉底同格劳孔、色拉叙马霍斯等人辩论的方式,实际上展示了柏拉图自己对一个理想国家的建构,以及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理想国读书报告理想国读书报告一、全书框架 本书以苏格拉底为主角,借苏格拉底同格劳孔、色拉叙马霍斯等人辩论的方式,实际上展示了柏拉图自己对一个理想国家的建构,以及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理想国全书围绕着“正义是什么”这一话题展开,通过苏格拉底与其他人的辩论,进行了对理想社会的构建,并试图在这种理想的社会中寻找的真正的 正义。在对理想社会的构建中,同时涉及了哲学、政治、伦理、教育、心理、社 会、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糅合在了一起,错综复杂。二、写作背景 柏拉图所处的时代为雅典极盛而衰之时,民主制度遭到了严重的挑战。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失败和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 罪名判处死刑,这两件事情,让柏拉图对当时的雅典民主制度彻底失望。于是, 他开始潜心于研究政治观念和理想,写成了理想国这本巨著。在书中也不难 看出柏拉图的这种思想痕迹。三、论正义 在第一卷中,柏拉图借他人之口,列举出了四种当时流行的正义观:一是正义就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二是正义是帮助朋友伤害敌人;三是色拉叙马霍斯提 出的“正义是强者的利益”;四是不正义比正义有利。针对这些不同的看法,苏 格拉底运用了反诘法,即对别人提出问题,让别人回答,巧妙的将这些本来的问 题转向了另一个层面,从而论证出别人观点的矛盾性,证明这四种观点都是不正 确的。在第一卷与色拉叙马霍斯的辩论中,苏格拉底并没有提出自己的观点,而 是从“强者的”和“利益”两个点入手运用了归谬法去反驳色拉叙马霍斯的观点。在最初读的时,我认为色拉叙马霍斯的观点是正确的。而且在辩论过程中, 色拉叙马霍斯只是勉强同意苏格拉底的观点,而苏格拉底并不能真正说服,最为 关键的是苏格拉底在逻辑推理的方面也存在着漏洞,苏格拉底一直在强加因果, 为证明对方错而证明。除去辩论的色彩,单从色拉叙马霍斯的“正义是强者的利 益”这一观点来看,这可以理解为是对哲学与道德的控诉,几乎预见了几千年后 尼采的观点“一般人之所以谴责不正义,并不是怕做不正义的事,而是怕吃不正 义的亏”。从第二卷开始,苏格拉底便与其他辩论者试图通过铸造一个整体幸福的国家, 从中找到正义,从而确定正义与不正义谁更幸福。他们认为正义的城邦应该是智 慧的、勇敢的和节制的,由此他们推出正义就是“各做各的事情”,即城邦中三 种人的互不干涉。政、商、军三界如果相互干涉相互替代,这对国家来说是有害的。这种观点,在中国的社会背景下依然存在合理性,中国自古以来的社会都讲 求人情往来,因此政、商、军三界中人往往相互勾结以谋取更大的利益,久而久 之就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利益集团,产生腐败问题,甚至会动摇国家的根基。只有 这三者互不干扰,相对独立的干自己的事情,才能保持国家的正义性,让国家正 常运行。苏格拉底同时也将正义的定义推及到个人,他认为人的心灵由理性、欲望和 激情三部分组成,当人的这三个部分彼此友好和谐,“理性起领导作用,激情和 欲望一致赞成由它领导而不反叛”,这样的人就是有节制的正义的人。由此,正 义的定义便得到证实,因为国家的治理本质上还是决定于人心。四、哲学思想中的洞穴定理 一个人,在洞穴外,看到一群束手束脚被关押在洞穴中、只能看到万物的投影而非本质的人,这群人使他感到怜惜;然而,要解救这群人,这个人必须深入 洞穴,离开光明,进入这些人的领地,同他们呼吸一样污浊腐朽的空气,使用同 样肮脏下流的言语,若非这样,他便无法解救这些人。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决心 拯救所有的人。在他进入洞穴之后,还未来得及解救那些人,自己却由于失去了 光明,很快也与之沦为一体。柏拉图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政治哲学理念,同时也暗 喻了苏格拉底之死。其实,我们每个人最开始时都是那些被束缚在洞穴的囚徒,年复一年面对着 洞壁,无法转头,天真地以为洞壁上的影子就是真实的存在。直到有一天,某种强 制性力量解开了我们的束缚,迫使我们转头,我们才发现这些“真实的存在”不 过是虚幻的影像,而这种强制性力量,就是教育。五、政治思想 “理想国”堪称西方第一部政治学著作,柏拉图在其中讨论了国家的起源,性质和结构等根本问题,他还区分了不同的政体,比较它们的优劣得失,寻找它 们的历史发展规律。借苏格拉底之口,通过论述了五种政治制度的形式与弊端, 从而论证理想国中所构建的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书中所设计的理想国的这一套政治蓝图,既带有乌托邦的理想色彩,又有阶 级国家的痕迹。在第四卷中,苏格拉底说到“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并不是为 了某一个阶级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幸福” ,他认为在这种 理想的社会中,没有阶级的个体利益,而是追求一种全社会的和谐。他把国家分 为三个阶层: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平民阶层。 他鄙视个人幸福,无限地强调城邦整体、强调他以为的“正义”。但是在这种体 制下,只是重新制定了阶级划分的依据,对于那些天生就具有缺陷的人而言,是不人道的。在柏拉图眼中,第三阶层的人民是低下的,可以欺骗的。他赋予了统 治者无上的权力,甚至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用撒谎来对付敌人或者公民”。 优秀的人被赋予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乃至是繁衍的机会,而有缺陷的人则被城 邦永远抹杀。其中我最无法理解的是理想城邦中过分的公有制,苏格拉底认为要让女人归 男人共有,儿童也共有,不再形成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所有人都有了被赋予的亲 属关系,并履行相应的义务,真正实现城我合一。但是,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 为情感的独特性,这种让全体公民对养生丧死做到同欢同悲的要求,且不说有没 有真正的实践性,我认为这本身就是对人性的压抑,对人情感的奴役。同时,令人觉得最为讽刺的就是,在讨论理想的城邦中的对护卫者的教育问 题时,苏格拉底多次提到了言论管制,比如不能说神的坏话,免得带来不好的影 响,同时,在书中还有大量的笔墨用来贬低荷马、赫西俄德,甚至于要把悲剧诗 人逐出城邦,但在最后苏格拉底的罪名(不信神、毒化青年)不也是顺着这个逻 辑来的么?岂不讽刺?六、总结 理想国的构建是一个由大到小的推理的过程,国家实现正义要由正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