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报告.doc_第1页
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报告.doc_第2页
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报告.doc_第3页
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报告.doc_第4页
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报告 发电有限公司发电有限公司 经济性评价报告经济性评价报告 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报告 前前 言言 2013 年 10 月 11 日至 17 日 某集团公司经济性评价专家组依据 某集团 公司火力发电企业经济性评价标准 2010 版 对某发电有限公司进行了经济 性评价 本次查评包括管理评价 设备评价 指标评价和节能诊断四方面内容 经过查评 某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综合得分率为 67 01 其中管理评 价得分率为 60 74 设备评价得分率为 61 96 指标评价得分率为 73 64 查评表明 目前某公司节能专业技术基础较薄弱 管理不够精细 设备的检修 维护管理急需加强 优化运行和配煤掺烧精细化工作需深入开展 入厂和入炉 燃料管理与国家标准尚存差距 节能空间较大 通过现场调研和理论计算 对某公司的节能潜力进行了分析 分析表明 通过加强管理 优化调整 技术改造 检修维护等 全厂供电煤耗可以降低 9 3 g kWh 在本次经济性评价过程中进行了某公司落实集团 33 项推广节能技术情况调 查 开展了 2012 年度厂用电平衡分析等专项工作 经济性评价报告包括总评 分项评价和附件三部分内容 较详细地描述了 查评过程 查评结果 问题分析及建议 由于时间较紧 加之采集数据的局限 性 错误之处请多批评指正 编编 制 制 校校 核 核 审审 阅 阅 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报告 目目 录录 第一部分 总评报告 1 一 查评概况 3 二 企业自查与专家查评情况 3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4 四 节能潜力分析 5 第二部分 分项查评报告 7 一 管理查评报告 7 二 设备查评报告 19 三 指标查评报告 35 第三部分 查评附件 41 附件 1 能耗诊断报告 41 附件 2 集团推广节能技术落实情况报告 52 附件 3 2012 年度厂用电平衡分析报告 63 附件 4 分项评分结果及整改建议表 71 附件 5 机组基本信息表 89 附件 6 机 炉主要疏放水阀门泄漏检查表 97 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报告 1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总评报告总评报告 某发电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某公司 总装机容量 4 600MW 位于某省六盘 水市某乡 属典型的大型坑口火力发电企业 距六盘水市区 70 公里 公司始建 于 2004 年 3 月 四台机组分别于 2008 年 6 月 21 日 2008 年 11 月 26 日 2009 年 11 月 10 日 2010 年 6 月 10 日先后投入商业运营 投产机组实现了全 烟气脱硫达标运行 2011 年 12 月 公司整体从中电投某金元集团划转至某公 司 自投产以来 截止至 2012 年 12 月 31 日 已累计发电 418 074 亿千瓦时 是某及广州电力负荷重要支撑点 某公司锅炉为上海锅炉厂生产的 SG 2028 17 5 M916 型亚临界 一次中间再热 控制循环 单炉膛 中速磨正压直 吹 四角切圆燃烧 露天布置的燃煤锅炉 汽轮机为上海汽轮机厂生产的 N600 16 7 538 538 1 型亚临界 一次中间再热 单轴 三缸四排汽反动凝汽 式汽轮机 发电机为上海电机厂制造的 QFSN 600 2 型二极三相隐极式同步交流 发电机 发变组采用 500KV3 2 接线 两条出线经八河开关站 兴仁换流站向省 内及广州送电 2013 年 10 月 11 日至 10 月 17 日 某集团公司经济性评价专家组对某某公 司开展了经济性评价工作 通过经济性评价 查找企业在执行国家 行业法律 法规等方面存在的差距 查找企业在节能管理 设备管理 指标管理等方面的 不足 检查企业在节能新技术方面的应用情况等 通过查评 促进和指导企业 制定措施 解决问题 提高企业的节能规范化管理水平 设备检修维护水平和 运行操作水平 实现节能降耗 促进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 同时对 节能管理 热力试验管理和燃料管理进行了讲解 提升了技术管理 能力 本次查评分管理评价 设备评价 指标评价和节能诊断等四个专业组 查 评内容为某公司 4 台机组 2012 年全年 2013 年上半年的生产运营情况 本次查评主要依据以下 4 方面的内容 1 依据 某集团公司火力发电企业经济性评价标准 2010 版 进行相 关内容的查评及节能诊断分析 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报告 2 2 检查集团公司 某集团公司火电机组运行优化指导意见 试行 在 电厂的贯彻落实情况 3 检查企业对供电煤耗 厂用电率 油耗 水耗等指标的计算方法的合 理性 统计分析的规范性等 4 检查集团公司 2011 年集团公司节能推广 示范 试点技术 以下 简称 33 项节能推广技术 和其他节能技术与措施在电厂的具体落实情况 专家组通过现场试验 调研 查阅相关资料 与现场技术人员交流等方式 开展工作 抽查了 2012 年度盘煤报告和热值差报表 电科院等单位做的机组性 能试验报告和能耗诊断报告 抽查了机组的检修策划和修后质量评估报告 重 点对节能项目的可研论证和节能效果进行评估 抽查了 2012 年煤质化验报告 审核化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等 进行了节能诊断 在客观地评价电厂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成绩的同时 指出了该厂在管理 设备 指标三个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并重点对影响该厂经济性的问题进行 了诊断和分析 进行了现场设备检查及 2012 年电量平衡计算 给配合人员讲解 了节能管理办法及标准等 针对查评发现的主要问题 与某公司的领导和专业 人员进行了座谈 充分交换了意见 提出了整改建议和措施 一 查评概况 在某公司和某发电公司迎检人员的配合下 经过查评专家共同努力 圆满 地完成了本次查评任务 某公司自 2011 年 12 月归属大唐集团管理以来 依据集团公司管理规定 建立了相关管理制度及办法 2012 年某公司通过落实责任 综合治理 设备可 靠性大幅提高 超额完成了全年发电任务 今年有望创造发电量新高 持续开 展配煤掺烧工作 为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创造了条件 开展了部分设备的节能改 造工作 为进一步节能降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查评组认为 某公司对经济性查评工作能够认真准备 通过企业自评发现 了自身在管理 设备 指标等方面存在的部分问题 值得肯定 但同时也暴露 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报告 3 出一些问题 如企业对查评标准理解不够 对标对象查找不准确 评分标准执 行不够严格 指标规范化管理方面有待加强 如供电煤耗得分应该按照目标确 认值打分 不应按照计划值打分 目前 机组节能降耗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能 耗指标仍有较大提升的空间 二 企业自查与专家查评情况 某某公司 2012 年自查评价应得分 974 分 实得分 770 分 评价综合得分率 79 06 其中管理评价应得分 284 分 实得分 232 分 得分率 81 69 设备评 价应得分 230 分 实得分 174 分 得分率 75 65 指标评价应得分 460 分 实 得分 364 分 得分率 79 13 专家组以某公司 2012 年运行数据为基础 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查评 应得分 981 分 实得分 657 38 分 得分率 67 01 其中管理评价应得分 296 分 实得分 179 8 分 得分率 60 74 设备评价应得分 230 分 实得分 142 5 分 得分率 61 96 指标评价应得分 455 分 实得分 335 08 分 得分率 73 64 表 1经济性评价得分汇总表 企业自查集团查评 序号评价项目 应得分实得分 得分率 应得分实得分 得分率 1 管理评价 28423281 69296179 860 74 2 设备评价 23017475 65230142 561 96 3 指标评价 46036479 13455335 0873 64 4 合 计 97477079 06981657 3867 01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 1 燃料验收 入炉管理与国家标准及集团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燃料验收 入炉管理与国家标准及集团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做好燃料的管理工作是节能减排工作的基础 是有效控制发电成本的重要 手段 目前某公司在这些方面仍存在较多不规范的地方 如自动化采样没有进 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报告 4 行随机取点 部分设备没有按期标定 入炉煤采样机投入率低等问题 在管理 指标分报告中进行了详细说明 2 2 部分管理工作未进行有效过程控制和闭环管理 部分管理工作未进行有效过程控制和闭环管理 某公司归属大唐公司接近 2 年 耗差分析系统没有上线运行 SIS 系统维 护不到位 很多测点不准 无法进行过程分析 设备改造后没有及时履行设备 异动手续 如真空系统改造后 SIS 画面没有进行及时更新 设备缺陷管理没有 闭环 如阀门内漏 漏粉和漏风和保温严重超温没有录入系统等 3 3 主要生产指标偏高 节能空间较大 主要生产指标偏高 节能空间较大 机组热耗偏高 锅炉效率偏低 厂用电率偏高 虽然某公司存在掺烧无烟 煤等不利因素 但节能空间仍旧很大 如风机入口暖风器常年不用没有拆除 汽轮机调门疏水漏设阀门 机组自动化程度化低 主要自动无法投入 运行人 员劳动强度大 也不利于及时进行经济调整 4 4 技术力量储备不足 各级人员节能管理能力参差不齐 技术力量储备不足 各级人员节能管理能力参差不齐 建议加强培训 提高业务水平 四 节能潜力分析 2012 年某发电公司供电煤耗等能耗指标同比显著改善 但在节能降耗方面 仍然有较大潜力 通过加强管理 优化运行和设备改造 汽机系统有 5 752g kWh 的节能潜力 锅炉侧有 2 546g kWh 的节能潜力 运行人员积极性 约有 1g kWh 的潜力 合计约 9 3g kWh 具体见下表 表 2 节能潜力分析汇总 名称项目影响供电煤耗 g kW h 高调门后疏水系统改造0 2 滑压优化运行0 5 加热器端差0 27 轴封汽压力定值0 05 凝泵运行优化0 062 汽机系统 抽真空系统改造1 5 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报告 5 名称项目影响供电煤耗 g kW h 汽封改造2 汽泵前置泵改造0 08 定冷水泵改造0 03 循泵高低速改造0 075 主汽到轴封备用汽源0 035 热力系统内漏治理0 95 汽机系统合计5 752 引增合一改造0 186 吹灰汽源改造0 03 主给水管道改造0 05 空预器密封改造0 15 过热减温水改造0 85 送风机加装变频器旁路开关0 02 锅炉暖风器取消0 4 设备的保温和漏风0 86 锅炉系统合计2 546 运行人员调整积极性1 合计 9 30 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报告 6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分项查评报告分项查评报告 一 管理查评报告一 管理查评报告 查评人 张孝勇 赵文波 石晓燕 宋晖 查评时间 2013 10 11 10 17 1 查评概况 2013 年 10 月 11 日至 10 月 17 日 某集团公司经济性评价专家组依据 某 集团公司火力发电企业经济性评价标准 2010 版 某集团公司节能督查大 纲 2012 年版 某集团公司火电机组优化运行指导意见 等管理规定 对 某发电有限公司 2012 年机组节能管理情况进行了查评 本次管理评价部分共包含 7 个项目 标准分 298 分 某公司自查应得分 284 分 实得分为 232 分 得分率 81 6 本次专家组查评应得分 296 分 实得 分 179 8 分 得分率为 60 74 具体见下表 表 1 管理评价得分表 企业自查集团查评序 号 评价项目 应得分实得分 得分率 应得分实得分 得分率 一管理评价 28423281 6296179 860 74 1 节能管理 857588 2855058 82 2 运行管理 483062 5481531 25 3 设备管理 403280503264 4 燃料管理 4036904029 387 5 5 试验管理 403280403485 6 计量管理 262284 62814 552 7 查评资料准备情况 5510055100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报告 7 2 1 节能管理 1 节能管理办法 制订了 节能管理办法 但非生产用电 用水没有 严格与生产用能分开 节能管理办法 没有制定日期 建议 建议按照集团公司节能降耗指导意见中要求对目前管理办法进行补 充完善 2 节能管理手册 制定了节能管理手册 但该手册有借用某 湘潭 发 电有限责任公司节能手册的嫌疑 未按照要求收录上级和本企业各级节能管理 标准或要求 未收录相关运行优化方案和主要参数的性能曲线 手册中 经济 指标先进值 参考的是 600MW 超临界 国产机组先进值而非本厂的 亚临界 国产机组先进值机组 建议 增加国家 电力行业 集团集团公司有关节能的政策文件及管理办 法 节能手册内容应进一步完善 增加主要参数的特性曲线 技术经济指标对 煤耗的影响 基于相关试验的优化运行方案 并根据机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更 新或修正 有针对性的开展主机及重要辅机的优化运行试验 将相关实验的优 化运行方案纳入节能手册 补充 600MW 亚临界国产机组先进值 3 中长期节能滚动规划 制订了中 长期节能滚动规划 未能按年度进 行滚动补充 建议 对已经实施技术改造的项目 如 对原煤斗及落煤管进行改造 等 在滚动计划中删除 实现规划的滚动 4 节能减排 五确认 一兑现 行动计划 制定了年度节能减排 四 耗四排 即供电煤耗 发电厂用电率 单位发电油耗 单位发电新鲜水取水率 二氧化硫排放浓度 氮氧化物排放浓度 烟尘排放浓度 废水达标排放率 五确认 一兑现 行动计划 因煤质煤量原因 供电煤耗 五确认 一兑 现 行动计划措施中未能按照掺配方案执行 建议 对 五确认 一兑现 行动计划措施制定时加强论证 保证计划制 定的严肃性 确保按照计划完成 达到预期效果 5 能效对标管理 2012 年未入会中电联 以经济活动分析会的形式开 展能效对标管理工作 主要与盘南电厂以及区域电厂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没有 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报告 8 与中电联发布的能效标杆开展能效对标工作 部分解决偏差的方案和措施没有 纳入 五确认 一兑现 节能减排行动计划 建议 每年与中电联发布的能效标杆开展能效对标 并撰写能效对标分析 报告 制定达标措施纳入 五确认 一兑现 节能减排行动计划 6 节能月度分析 能够按时完成月度分析 但报告内容比较简单 2012 年 1 月 4 月主要对发电量 厂用电率 供电煤耗 油耗进行了分析 对问题整 改措施不够具体 没有记录参加分析的人员 2012 年 5 月 12 月报告格式和内 容有改动 主要包括生产调度情况 经济性指标分析和下一个月的重点工作三 部分 对经济指标变化产生的原因分析深度不够 节能月度分析缺少锅炉效率 汽机热耗率及机组典型工况的热效率分析 建议 完善节能月度分析报告 补充机组典型工况的记录和热效率分析 通过对影响锅炉效率和汽机热耗率等重点问题应深入进行分析 查找问题 制 定方案实现闭环管理 7 节能年度总结 节能年度总结只分析了部分主要能耗指标 存在问题 分析深度不够 计划整改措施操作性不强 例如 不掺烧无烟煤 难以实施 没有体现下一年节能的总体思路 建议 全面分析主要能耗指标 提高计划整改措施操作性 理清下一年节 能的总体思路 8 节能减排审计 检查未见节能审计自查报告 建议 按照国家节能减排相关规定进行自查 并形成自查报告 2 2 运行管理 1 机组耗差分析 目前未按规定安装机组耗差分析系统 状态监测 性 能计算 在 SIS 系统内实现 建议 按照集团公司标准安装耗差分析系统 1 实现在线对标小指标目标 值 根据目标值计算分值进行累计 自动实现值间竞赛 2 进行指标耗差分析 实现运行优化指导功能 3 将运行优化曲线做入耗差系统 设定好区间 保证 在最优区间运行 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报告 9 目前某厂的基础统计数据较缺乏 没有完整的查询系统 在线的计算数据 基本没有 对影响经济的指标不敏感 建议 增加实时数据采集系统 建立完 善厂内的统计软件和节能管理软件 目前乌沙山电厂的节能监督管理软件实现 了自动报表 在线异常监督 指标可视化分析 节能问题闭环管理 典型工况 比较等功能 既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通过流程落 实了责任 建议某电厂对此进行借鉴 既能加速自身信息化的步伐 又能促进 厂内的节能管理 2 运行绩效考核 1 运行绩效在四全系统内实现 包括指标绩效和管 理绩效 指标绩效主要依据生产报表 未实现在线监控调整 且考核项目不全 缺少耗电率 加热器端差等指标 2 运行绩效考核额度未达到运行人员收入的 50 3 小指标管理办法中提及发电量 供电煤耗完成情况按公司制度 绩效 考核执行 未制定值际发电量竞赛办法 建议 1 与耗差系统相结合 尽快完善考核系统各项功能 实现指标在线 考核 2 发电量可以取负荷率指标作为值际竞赛依据 纳入耗差进行评比 提高运行人员运行操作和调整的积极性 3 全能值班员持证上岗 集控副值以上岗位共 75 人 持证人数 41 人 但是 到 2013 年 8 月 22 日已经有 21 人上岗证到期 目前持证率 27 建议 根据集控副值以上岗位人员变动情况 及时参加上岗培训考试 提 高持证上岗率 4 辅机优化运行 制定了 机组优化运行实施细则 方案不够细致 缺少滑压优化曲线 氧量优化曲线 循环水优化曲线 煤质负荷对应曲线等优 化曲线 缺少启停机优化网络图 不能进一步指导运行人员优化调整 建议 1 根据阀门重叠度 机组不同阀门状态下热耗 编制滑压优化运行 曲线 根据季节不断修正完善 2 通过锅炉燃烧优化调整实验 研究配风 炉 膛风箱差压 不同负荷下氧量优化等编制相应曲线 指导运行优化调整 3 根 据环境温度 循环水温 凝汽器出入口温差 真空 循环水泵耗电率 水塔运 行情况等多维参数编制循环水优化运行曲线 4 因掺烧煤种较为多样 通过试 验确定不同煤种掺配对应负荷曲线 5 应根据最佳实际启停机各工况控制编制 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报告 10 启停机网络图 进行节点控制 6 应编制引风机 增压风机优化曲线 降低耗 电率 7 建议加入脱硫增效剂 在提高脱硫效率同时 降低浆液循环泵耗电率 5 专业分析 1 运行专业分析深度不够 多数是汇总统计当月的运行 情况 安全 经济指标 排放等 指标分析未进行对标分析 环比 同比分 析 2 对存在的问题未进行原因分析 未采取解决措施并形成闭环管理 3 指标未分解落实到个人 且没有考核 建议 1 应完善指标项目 增加加热器端差 脱硫 除灰耗电率等项目 2 指标分析应进行对标分析 环比 同比分析 对存在差异较大指标进行原因 分析 制定措施 确定整改周期 确定负责人 实现闭环管理 6 冷却塔运行管理 制定了冷却塔运行管理规定 并进行水塔运行情况 记录 但针对性不强 缺少水塔喷淋情况记录 缺少运行分析 例如 9 月 15 日 2 号塔 3 小时内循泵运行方式由两机三泵变为两机四泵 真空及水温均变化 不大 应进行分析 且四台机组记录负荷不同水塔参数基本相同 建议 完善运行管理规定 进行水塔运行情况记录 针对水塔台账进行分 析 为循环水优化运行提供依据 7 胶球清洗运行管理 制定胶球清洗管理规定并严格执行 但内容不全 建议 1 水塔曾出现过胶球 应增加定期反冲洗收球网管理规定 确保收 球网关闭严密 2 建议在收球时采取两台循环水泵运行 提高循环水压力 提 高收球率 2 3 设备管理 1 点检定修管理方面 1 设备部实行部长 主管 专工管理模式 未有执行点检管理制度 2 未有严格执行点检计划 3 共有 1 人有点检证 没有人在点检岗位 4 机组 C 级检修实施 5 年滚动计划 B 级检修每年实施 没有实施劣化倾 向检修 建议 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报告 11 1 改变管理方式 向点检管理制度和模式转变 2 培养根据点检人员变动情况 及时参加点检人员的持证上岗培训 提高 持证上岗率 2 技术监控管理 2012 年技术监督严重问题 26 项 未完成项目 2 项 3 4 号机 GGH 堵塞问题改造 实验室建设 建议 1 创造条件落实完成 GGH 改造 2 完善试验设备仪器 3 设备技术资料 技改项目的资料收集不全 建议 加强技改项目资料的收集 以及各个专业资料的整理 归纳 4 A 级检修管理 部分检修项目未有完成 如烟气调质 一单元循泵房 DCS 通讯改造 6kV 脱硫公用段综合保护装置更换及 ECS 监控系统改造等 建议 创造条件落实未有完成的检修项目 5 A 级检修质量 2012 年 A 级检修一些指标没有达到 1 二号机组 2012 年部分检修指标未有完成 电除尘器漏风率 2 4 高于 目标值 锅炉效率 91 未有达到设计值 二号机组汽机热耗修后 8049kJ kWh 没有达到设计值 2 一号机组修后热耗 8026 kJ kWh 没有达到设计值 建议 电除尘器漏风率和汽机热耗还有进一步改造挖掘潜力 6 节能技改工程管理 1 部分可研收集资料不全 深度不够 2 部分项目没有及时结算及转增资产 如二号机组脱硫项目改造 低氮 燃烧器改造等 建议 1 可研报告编写需要进一步调研 深化 或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来 编写 审核 2 进一步加强技改工程管理的力量 包括人员的培训和配备等 7 节能技改工程后评估 2012 年开始节能技改项目后评估工作 部分改 造项目未有达到可研预期效果 如汽封改造 石子煤箱改造等 建议 进一步收集 观察 评估改造效果 对于未有实施该项目的机组 审慎实施 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报告 12 2 4 燃料管理 1 燃料管理制度 缺少燃料接卸 耗用管理制度 其它制度虽正在修订中 但存在可操性不 强 引用国家标准名称错误 引用集团公司文件错误等现象 如 在 入厂 煤计量 采样 分样管理管理制度 中存在机械采样执行人工采样标准 国标 名称与国标号不对应 引用集团公司从未下发过的文件等情况 建议 补充 完善相关燃料管理制度 且要使其真正能指导工作 且条款 内容要符合国家 行业 集团公司的相关要求 2 燃料合同管理 截止目前 2012 年所有重点大矿煤依旧没有签订合同 发生无合同进煤情 况 建议 买卖双方必须先签订合同后 才能采购煤炭 坚决杜绝无合同进煤 现象 3 采制化管理 入厂 入炉煤采制化不同程度存在问题 1 入厂煤采样 入厂煤采样机虽然经过权威部门综合性能检验试验 但厂 内只保留证书 没有保存附有数据的试验报告 I 不能真正指导工作 对入厂煤 样不能实现 100 机械采样 煤检员有权决定来煤采样方式 机械 人工 目 前机械采样方式不能满足 随机采样 使任何一部分煤都有机会被采出的原则 仍受人为因素影响 入厂煤采样作业指导书可操作性不强 2 入厂煤制样 制样室面积小 制样设备配置不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 现 用的制样设备没有经过系统偏倚试验 水分损失试验证明 对设备本身性能不 能做到心中有数 全水分制样不规范 圆饼厚度及取全水操作不符合国标 二 分器使用不规范 有随意舍弃底煤现象 存查样不能保证全部是二分器缩分出 的煤样 存样量不足 不能满足国标要求 3 入厂煤化验 入厂煤全水分 挥发分化验全部是单次试验 没有按国标 要求做重复性试验 全水分化验前没有将煤样混合均匀 且没有做检查性试验 入厂煤硫化验存在重复性试验数据超差 仍取其平均值做为最终结果报出的情 况 原始记录 热容量 工分仪等用标准物质标定台帐可溯源性不强 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报告 13 4 入炉煤采样 入炉煤采样机没有经过权威部门综合性能检验试验 不能 确保日常使用符合国标中精密度 系统偏倚 水分损失 出料粒度等要求 全 水分样没有及时密封 而是盛放在敞口的煤车中 5 入炉煤制样 入炉煤制样缺乏最基本的破碎机械 台秤 簸箕等设备及 工具 制样过程中堆锥四分法操作不规范 二分器选用 操作错误 不符合国 标 全水分取样量 存查样量不足 不能满足国标要求 不能保证样本的代表 性 6 入炉煤化验 热容量标定存在标定周期超出 3 个月的情况 且没有保存 相应原始记录 前后两次热容量标定值超差 A 桶 9 月 6 日值 10464J K 与 10 月 29 日值 10423J K 相对标准偏差大于 0 25 没有分析原因 按设备正常 处理 全水分化验是单次试验 没有按国标要求做重复性试验 且没有做检查 性试验 化验原始记录不完整 建议 采制化设备 设施要满足工作需要 至少需购买一台入炉制样用的 破碎机 台秤 入炉化验用的测硫仪 入厂需至少添置一台工业分析仪 两台 干燥箱 以保证日常工作的质量 采制化操作要严格执行国标 要进一步完善 采制化原始记录 台帐 保证数据可溯源性 4 煤场置换 没有制定详细煤场存煤置换方案 煤场煤堆温度高于 60 时采取措施效果 不明显 煤场排水系统存在造成存煤流失隐患 建议 加强煤场管理 依据本厂实际制定详细煤场存煤置换方案 对煤堆 异常温度要正确处理 保证效果 避免发生自燃 5 燃料信息管理 入厂 入炉采制化设备未与燃料信息系统联网 建议 按要求制定燃料管理信息系统维护管理办法 入厂 入炉采制化设 备尽快实现与燃料信息系统联网 实现数据实时传输 6 燃料采制化工作人员持上岗证 燃料采制化非正式职工没有实现 100 持 证上岗 建议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员工素质 采制化人员 100 持证上岗 2 5 试验管理 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报告 14 1 热力试验管理制度 制定了热力试验管理制度 但内容不完善 缺少典型工况热效率试验 主要 辅机单耗和效率定期试验要求 建议 根据 火力发电厂节约能源规定 的要求及集团公司有关文件完善热 力试验管理制度 明确各部门职责 规范热力试验项目 周期 试验方法等内 容 2 热力试验日常管理 未开展在不同季节 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热效率试验 对经济运行指导性不够 热力试验报告数据齐全 但分析深度不够 试验曲线 试验结论对经济运行指 导性有待提高 建议 1 根据不同季节 不同工况条件 开展热效率试验 确定最佳运行 参数 2 用试验曲线 试验结论指导经济运行 2 6 计量管理 入厂 入炉皮带秤校验 入炉煤皮带秤校验记录存在人员签字不全现象 建议 校验记录要人员签字完整 3 管理组查评总体评价 本次管理查评 通过翻阅资料 深入现场交流 查评组认为 某电厂领导 重视节能管理 制定了节能管理办法 建立了节能管理组织机构和指标监督体 系 有相对齐全的法律 法规 标准 导则和办法制度 2012 年 4 月 7 日发布 执行制定了奖惩管理办法 成立节能降耗三级管理网络 制定节能管理实施细 则 机组优化运行实施细则 按实施细则要求开展工作 成立对标工作小组 每日早上对前一日指标进行分析 提出存在问题 落实整改 每周对指标进行 汇总分析 每月对月度指标进行环比 同比 区域比 成立了供电煤耗 燃油 单耗 厂用电 热值差 配煤掺烧五个攻关小组 每周 每月召开攻关小组会 议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闭环管理 某电厂克服燃料采购点多 煤种复杂的不利 因素 对外积极拓展市场 保证了机组燃烧用煤需要 通过配煤掺烧 使燃料 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报告 15 但是 通过查评发现某发电公司节能管理的规范化 标准化离集团公司管 理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节能管理手册急待完善 目前未按 规定安装机组耗差分析系统 状态监测 性能计算 在 SIS 系统内实现 制定 了 机组优化运行实施细则 方案不够细 缺少滑压优化曲线 氧量优化曲线 循环水优化曲线 煤质负荷对应曲线等优化曲线 至今未实行点检定修管理 在入厂 入炉煤采制化管理上 还存在薄弱环节 在 入厂煤计量 采样 分样管理管理制度 中存在机械采样执行人工采样标准 设备实施还不能满足 日常需要 采制化操作不规范 没有严格执行国标 原始记录台账保存不完整 公司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和领会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管理规定 办法 标 准和要求 进一步规范各项管理工作 公司应加大运行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以 及优化运行执行力度 规范各项管理工作 严格指标考核 进一步责任落实 不断提高节能管理水平和经济运行水平 二 设备查评报告二 设备查评报告 查评人 谭 袖 王 刚 石晓燕 查评时间 2013 10 11 10 17 1 查评概况 设备组查评人员依据 某集团公司火力发电企业经济性评价标准 2010 版 分专业采用沟通交流 查阅文档报表 现场抽查检测 分析核算等方法 了解设备状况和管理情况 按照 对标 对表 对照 原则 对某发电有限公 司发电设备进行查评 了解了该公司在设备维护与治理 经评自查整改中取得 的成绩 同时也发现了机组设备方面的一些问题 查评结果汇报如下 设备评价部分共分汽轮机 锅炉 燃料设备三个专业 40 项内容 总分为 240 分 根据某发电有限公司实际情况 3 项不参评 实际查评 37 项 应得分 为 230 分 查评结果扣分项 18 项 实得分 142 5 分 得分率为 61 96 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报告 16 本次查评得分与企业自查得分差异 表 1 设备评价得分表 企业自查集团查评 序 号 评价项目 应得分实得分得分率 应得分实得分得分率 二设备评价 23017475 6230142 561 96 1 汽轮机设备 1158271 31157161 7 2 锅炉设备 906774 49046 551 67 3 燃料设备 25251002525100 1 2 1 6 调节级及各监视段参数自查得 5 分 专家评得 3 分 查阅电厂机组运 行数据及有关试验报告 1 2 3 4 号机个别监视段均存在超压和超温的 现象 2 2 1 7 加热器自查得 10 分 专家评得 8 分 现场检查发现 2 号机 2 号高加 4 号机 1 2 号高加事故疏水调节阀均存在内漏的问题 3 2 1 14 轴封自查得 5 分 专家评得 3 分 1 号汽轮机 B 低压缸后轴封轻微 漏汽 2 4 号汽轮机 A B 低压轴封均存在泄漏的问题 2 号汽轮机高压前 轴封泄漏等 此外 3 号机轴加温升 0 4 2 1 16 低旁后温度自查得 8 分 专家评得 6 分 查看各机组 DCS 1 号机 B 低旁阀 2 号机 A 低旁阀 2 号机 B 低旁阀 4 号机 B 低旁阀均存在内漏的 问题 5 2 1 17 给水泵自查得 5 分 专家评得 4 分 现场检查发现 1 号机 A B 汽泵 最小流量阀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漏问题 6 2 2 1 锅炉热效率自查得 3 分 专家评 2 5 分 原因为自查对打分标准的理 解有偏差 计算方法有误 按大修后试验报告数据 单项评分采用按台数 计算标准分 每台炉 2 5 分 2 号锅炉效率偏低 1 0 扣 2 5 分 3 号锅炉 效率偏低 2 44 扣 2 5 分 4 号锅炉效率偏低 1 21 扣 2 5 分 合计扣 分 7 5 分 得 2 5 分 7 2 2 9 锅炉侧主要疏 放水阀门 磨煤机热风隔绝门 热风再循环等阀门泄 漏自查得 12 分 专家评 7 分 原因为电厂自查未统计泄漏阀门 经现场检 查 发现 5 处阀门泄漏 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报告 17 8 2 2 13 锅炉设备保温自查得 6 分 专家评 0 分 原因为自查未扣分 专家 检查 4 台锅炉中每台锅炉多处保温脱落 10 余处保温外表面超温 多处人 孔门未经过绝热处理表面温度超过 100 扣 6 分 得 0 分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2 1 基础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查阅电厂凝汽器 高低加等加热器堵管台账 真空严密性试验记录 胶球 投退记录 阀门内漏台账 以及相关试验报告等的归档情况 存在以下共性问 题 1 记录不够规范 有漏填 涂改的现象 2 台账格式不统一 班组间同 类文件格式不同 3 内容不全 不能全面反映有关设备的运行和检修历史 4 试验报告等文件归档较乱 一个文件被多次命名为多个文件 实则是同一个 文件 导致查阅困难 建议 1 按照集团公司相关标准 制度和规范的要求 并结合本厂实际 由生技部牵头 组织有关人员对本厂台账 记录和报告等文档进行梳理 分类 列出清单 制定编制计划 2 落实生技部 检修部及班组等各级人员的职责 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相关台账的记录情况 对记录存在漏填 涂改等问题的应 及时指出 落实奖惩 3 热力试验等试验报告的电子文件专人负责 专人管理 文件命名要清晰 规范 2 2 现场设备治理力度 隐患排查的深度不够 主 辅设备及其系统存在着设计不合理 安装不规范 检修质量不过关 日常维护不到位等问题 例如 1 机组 1 4 高调门后疏水管路设计不合理 即 1 3 高调门后疏水管路 2 4 高调门后疏水管路分别接在了一起 导致 互相串汽 应分别接加装一个手动隔离门 启动时开启 运行正常后关闭 2 汽机房热力系统疏水 快冷疏水 放气等小管安装工艺不够规范 现场布置混 乱 抗燃油管道安装不够规范 与汽缸 热力管道距离近等 3 4 机 A B 低 压缸进汽水平法兰漏汽 1 2 机汽前泵机械密封及泵两侧 三角区 泄漏 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报告 18 部分设备油管道法兰 接头漏油等 都存在检修质量不过关 日常维护部到位 的问题 建议 1 由电厂技术部门牵头 组织运行 检修 从设计 安装和安全生 产 经济运行等方面 分专业 系统对 1 4 号机组设备 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 隐患排查 制定隐患排查计划 查出的问题应分设备 分系统 按问题和隐患 的严重程度 治理的难易程度 制定治理或改造方案和整改计划 2 汇总影响 各机组安全 经济运行的隐患和问题 建立问题库 成立攻关组 落实方案 逐步整改 2 3 汽轮机缸效偏低 热耗偏高 查阅电厂 1 4 号机组最近一次热力试验报告 4 台汽轮机高 中压缸效率 均未达到设计值 机组热耗均超过设计值 100kJ kWh 以上 具体见下表 表 2 汽轮机试验热耗值 kJ kWh 机组设计值试验结果偏差值 1 号 8027168 2 号 8050191 3 号8381 修前 522 4 号 7859 8419560 表 3 汽轮机缸效试验值 高压缸 中压缸 机组 设计值试验值偏差值设计值试验值偏差值 1 号 85 9 0 988 9 2 1 2 号 84 4 2 487 9 3 1 3 号 82 4 4 485 2 5 8 4 号 86 8 85 5 1 3 91 89 4 1 6 建议 1 对各主要参数测点进行校对 排除测量误差对试验造成的影响 2 对各机组进行配汽优化试验 确定最佳的重叠度 3 重视给水泵组的经济 运行 定期进行给水泵组性能试验 做好汽泵再循环调整门机械零位的定位 运行中发现泄漏应及时消除 有条件时 建议将调整门前手动门改造为电动门 4 综合考虑过热器减温水管路改造 将其改造至高加出口后 的可行性 同时 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报告 19 条件允许时优化燃煤 减少过热器超温现象的发生 5 消除轴封漏汽的缺陷 一是加强运行调整的监督与考核力度 二是检修时确保轴封间隙达到规定标准 值 三是考虑改造为接触 蜂窝 蜂窝 接触组合等新型汽封 6 重视并及时 消除旁路 主汽 再热汽 抽汽等阀门的内漏管理 机组启动时规范操作 发 现内漏及时组织检修人员校门 7 运行中加强蒸汽品质监督 防止汽轮机叶片 结垢 大修时 汽轮机通流部分动静间隙应尽可能达到设计值 汽封径向间隙 应尽可能按照标准值的中下限进行调整 8 总结汽轮机高中压缸过桥汽封检修 调整经验 将本厂各机组高中压缸过桥汽封历次检修调整数据 机组修后启动 情况 过桥汽封泄漏率 每次修前 修后试验数据对比 等进行总结 确定各 机组过桥汽封间隙的最佳检修调整值 9 加大机组冷端优化治理 一是结合环 境温度及机组本身运行特点 通过积累运行数据和试验 总结两机三泵和循泵 高低速投退的经济点 二是鉴于电厂存在水质浊度偏高导致水塔污堵的问题 建议电厂最多每两年将各水塔填料进行上下层倒换一次 可每年结合机组小修 将填料倒换一半 以进一步提高机组的真空度 三是严格管控水塔加药 结合 凝汽器端差 机组背压等参数 加强凝汽器的管理 发现凝汽器换热性能下降 时 应及时对凝汽器进行高压水冲洗 避免凝汽器结垢 2 4 汽轮机个别监视段参数超过设计值 查阅各机组运行参数及相关试验报告 各机组监视段参数部分超过设计值 具体见下表 建议 1 汽轮机揭缸检修期间 空扣缸测量汽缸严密性时 重点检查高 中 低压内缸是否存在内张口 发现时应通过补焊 研缸或者返厂处理 彻底 消除 2 结合机组大修 测量调整隔板高低差应符合标准 隔板回装后 要求 用 0 03mm 塞尺检查隔板结合面 确保隔板结合面严密不漏汽 3 大修时 检 查 调整通流部分动静间隙应符合设计值 综合考虑机组修前振动等运行情况 汽封径向间隙应尽可能按设计值的中下限进行调整 尽量减少级间漏汽 表 4 汽轮机监视段参数 监视段测 点 1机 2机 3机 4机 一抽压力设计值 6 18 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报告 20 运行值 6 276 20 MPa 偏 差 0 090 02 设计值 388 运行值 398394 395 温度 偏 差 106 7 设计值 3 92 运行值 3 96 压力 MPa 偏 差 0 04 设计值 327 运行值 333329 329 二抽 温度 偏 差 62 2 设计值 1 83 运行值 2 182 07 2 08 压力 MPa 偏 差 0 350 24 0 25 设计值 439 运行值 462461451446 三抽 温度 偏 差 2322127 设计值 268 运行值 270 五抽 温度 偏 差 2 设计值 176 运行值 186 181192 六抽 温度 偏 差 10 516 2 5 考虑汽动给水泵前置泵进行节能改造 查阅电厂汽前泵及汽动给水泵的运行规程和电厂技术人员提供的相关技术 资料 汽前泵设计扬程 145 米 泵设计工况点 汽动给水泵必需汽蚀余量 43 米 泵设计工况点 前置泵扬程为主泵必需汽蚀余量的 3 37 倍 有很大的节 能潜力 预测每台汽前泵电机可降低电流 10A 左右 另外 现场检查发现汽 前泵两端 三角区 频繁泄漏 影响设备运行可靠性 建议 电厂同泵制造厂合作 对汽前泵进行综合治理和改造 一是考虑叶 轮车削的可行性 不但降低电耗 同时可降低叶轮出口速度 降低泵体蜗壳的 冲刷 进而延长泵的运行寿命 二是对泵体两端垂直法兰 也称 三角区 密封型式进行改造 同电厂技术人员了解 目前为石棉板密封 可考虑将其改 造为 O 型圈密封型式 从而提高泵运行的可靠性 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报告 21 2 6 机侧热力系统疏水阀门内漏较多 通过检查现场和 DCS 画面 全厂机侧热力系统疏水阀门内漏 70 余个 其中 1 号机 9 个 2 号机 30 个 3 号机 22 个 4 号机 17 个 详见附件中机侧阀门内 漏清单 建议 1 检修时对内漏阀门进行研磨或更换 2 编制完善阀门内漏台账 台账内容至少应包含阀门名称 阀后温度 阀门型号 公称压力和公称通径 连接型式 阀门型式 生产厂家 阀后连接管道和弯头规格 检修历史记录等 3 对全厂高中压 低压阀门生产厂家进行梳理 按内外漏频次 制造质量 检 修或更换周期等 对阀门生产厂家进行排名 筛选出质量相对较好 较差的厂 家 优胜劣汰 建立阀门生产厂家 黑名单 制 2 7 本体及管道外表面超温 热源损失较大 经现场检查 4 台锅炉本体及管道外表面超温部位具有共性 包括汽包封 头 高过出口汇集管 高再出口汇集管 热一次风管道 各角燃烧器上部 16 9m 运行平台各角及前后左右墙等 保温铁皮缺失 脱落部位较多 检修后 未及时恢复 3 号锅炉给水平台阀体保温外壳表面超温严重达 240 锅炉有个 别人孔门外表面温度偏高 达到 100 左右 说明超温的人孔门在使用后未按 工艺要求进行内部绝热处理 现场检查 1 4 号机组主汽 再热汽 抽汽 辅汽以及汽轮机本体 给水泵 组等设备 管道 阀门 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保温表面超温比较普遍 2 保温变形较多 3 保温缺失较多 建议 1 对超温和损坏的保温能在机组运行中修复的要抓紧处理 不能修 复的应在检修时安排处理 2 定期对机组保温进行检查和测量 温度超标部位 做好标记并进行缺陷登记 3 机组检修时 严格执行施工工艺 对锅炉本体检 修孔 人孔门做内部绝热处理并对门体进行良好的密封 4 加强保温施工的过 程控制和质量控制 5 提高认识 避免人员踩踏 损坏保温 2 8 查近期锅炉大修后试验报告 锅炉效率低于设计值 查阅近期锅炉大修后试验报告 锅炉效率情况见下表 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报告 22 表 5 锅炉效率统计表 炉号 序号名称单位设计值 1234 1 报告时间 2013 62013 12011 112011 11 2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kJ kg2334819960 1867016770 3 排烟温度 127126 25124 8121 22124 06 4 排烟热损失 5 15 064 354 434 75 5 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1 921 253 385 213 61 6 锅炉效率 92 1692 8791 1689 7290 95 7 效率与设计值偏差 0 71 1 2 44 1 21 从试验报告统计表中可以看出 某电厂 4 台锅炉中 只有 1 号锅炉效率高 出设计值 0 71 2 号 4 号锅炉比设计值偏低 1 左右 3 号锅炉效率最低 比 设计值偏低 2 44 根据现场了解的情况来看 1 号锅炉试验用煤低位发热量较 高而且没有掺烧无烟煤 因此炉内燃烧比较充分 固体不完全燃烧损失较小 而其余 3 台锅炉试验用煤均掺烧有不同比例的无烟煤 导致飞灰 大渣含碳量 高 固体不完全损失较大 试验状态下 4 台锅炉排烟温度均低于设计值 因 此排烟热损失均小于设计值 从 4 台锅炉的效率来看 煤质发热量以及无烟煤 的掺烧对锅炉效率影响很大 总体来看 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是影响锅炉效 率未达到设计值的主要因素 建议 1 电厂尽可能改善采购煤质 尽量降低与设计值偏差的幅度 电厂 尽快开展掺烧劣质煤 掺烧无烟煤经济性的全面核算及专项试验 获得采购成 本 运输成本 原煤运输 灰渣运输 大修成本与供电煤耗的对应曲线 寻 找掺烧劣质煤 掺烧无烟煤的最佳比例范围 2 无烟煤掺烧比例范围确定后 可考虑在 3 号或 4 号煤斗单独掺烧无烟煤 通过对比试验确定该煤斗的最佳无 烟煤掺烧比例 3 坚持开展燃烧优化调整试验 获得合理的氧量控制曲线 二 次风配风方式 煤斗上煤方式发生变化 应根据不同煤质对制粉系统动态分离 器转速以及加载力设置进行优化 获得经济煤粉细度等数据 用以指导运行操 作 4 加强尾部吹灰 保持空预器受热面清洁 5 煤斗堵煤应引起足够重视 控制煤源 加强管理 加强泥煤晾晒 增大干煤棚容量 加强对输煤系统筛碎 发电有限公司经济性评价报告 23 煤机的运行维护 提高锅炉安全稳定运行能力 6 加强对空预器漏风和锅炉本 体漏风的治理 机组检修时采用正压法进行查漏 积极治理本体漏风 2 9 2 号锅炉空预器局部堵塞 查阅 1 号 2 号锅炉运行画面 组态一次风空预器差压 二次风空预器差 压曲线 组态曲线见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 1 号锅炉差压波动小 2 号锅炉差 压波动较大而且波动趋势正好相反 说明 2 号锅炉空预器有局部堵塞 经现场 查询 1 号 2 号锅炉均经过脱硝改造 但 2 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