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1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doc_第1页
维生素K1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doc_第2页
维生素K1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doc_第3页
维生素K1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doc_第4页
维生素K1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维生素K1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刘双群 谢艳阳(安化县人民医院 湖南 益阳 413500)摘要:目的:为了预防维生素K1引起的不良反应,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方法:对近2年应用维生素K1引起不良反应的5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发生不良反应中女性病人比男性病人多,再次使用比初次使用发生机率高,输液中比刚输液、输液后发生机率高,并且临床症状以类似输液反应和过敏性皮疹为主,分别占48.07%、19.23%。结论: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有多方面,但认为维生素K1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与给药途径及速度有关。采取综合有效的防范措施,对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关键词:维生素K1 不良反应 护理对策维生素K1广泛应用于凝血酶原过低症,维生素K1缺乏症,新生儿出血症的防治等,后发现其具有松弛胃肠、胆道、泌尿道、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近年来又常用于支气管的解痉止咳平喘、胆绞痛等,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日趋增多,甚至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作者将近2年来普外科病人应用维生素K1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9年3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住院病人3896人,在治疗中一般常规应用维生素K1作为辅助治疗,在使用过程中,有52人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此不良反应均排除其它药物因素,确为维生素k1引起的不良反应。1.2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查阅病历,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维生素K1发生的不良反应中女性病人比男性病人多,再次使用发生的机率比初次使用多,同时在输液中途发生的机率高,详细结果见表1:表1 52例患者维生素K1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项目例数百分比(%)男性发生例数1019.23女性发生例数4280.77 临床症状表现重1834.62 临床症状表现轻3465.39发生在刚输液1019.23发生在输液中3363.46发生在输液后917.31 初次使用时发生1528.85 再次使用时发生3771.15 因药物因素发生3261.54 因病人自身因素发生1325.00 因护士因素发生713.462.2维生素K1不良反应中以类似输液反应和过敏性皮疹为主,分别占48.07%、19.23%,详细结果见表2。维生素K1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为:1.2.1过敏性皮疹:患者表现为面红口干、胸闷不适,继而严重腹痛,额面部大片斑丘疹,全身皮肤出现瘙痒性风团,以大腿内侧、足背多见。1.2.2迟发型过敏反应:患者静脉滴注维生素K15天后,突然出现胸闷、心悸、气急、恶心,面部高度水肿,睁眼困难等症状。1.2.3严重心律失常:表现为胸闷、心悸、气急,烦躁不安,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心电图示:室性早搏、二联律、三联律等。1.2.4类似输液反应:表现为畏寒、畏冷、寒战、高热、胸闷不适等症状,停药后症状缓解或消失。1.2.5消化道反应: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1.2.6局部反应: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硬结等。表2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情况 临床症状发生例数构成比(%)过敏性皮疹10例19.23迟发型过敏反应11.92严重心律失常59.62类似输液反应2548.07消化道反应611.54局部反应59.62合计521003讨论3.1维生素K1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3.1.1药物因素:维生素K1为脂溶性维生素,为羟化酶活化剂,参与肝内凝血因子、等的合成,故有止血作用;其次有解痉作用,可缓解支气管痉挛、肠绞痛、内脏平滑肌绞痛与胆绞痛和缓解癌肿引起的剧烈疼痛。维生素k1呈淡黄色液体,易被酶和氧化剂破坏,对光敏感,遇光后颜色变深,提示维生素k1已被氧化变质,不可使用.否则易发生不良反应【1】。本品静注过快,超过5 mg/min可引起面色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低血压等症状【2】。维生素K1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易使注射部位组织变形损伤,其药物本身抑制或注入颗粒物质所致尚不清楚。有研究(通过临床观察中)发现维生素k1与抗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B6、氯化钾等一同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高【3】。从表1可见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以输液中、再次使用为多,临床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患者此时输液速度过快,事实证明剂量过大、速度过快易发生不良反应。3.1.2病人自身因素:从资料显示女性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较高,可能由于女性生理因素,免疫系统功能比男性相对低,对外界各种刺激(致病微生物)的抵抗能力有所降低而引起。另外病人或家属对输液滴速过快的危害性不了解,而出现病人因长时间的输液感到烦躁,为尽快输完液体而随意调节滴速等错误做法。3.1.3护士因素:有些护士对此药的作用及副作用不了解,在使用过程中操作方法不恰当,药物配伍禁忌未掌握,或与抗生素一起使用等。护士注射时选用的注射器型号不对,注射用7号针头按常规操作要求进针2/3后,因注射深度不够,使药物滞留,其机制尚不清楚有待研究。为此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维生素K1应用尽量加入静脉输液中,但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同时发现部分护士对工作缺乏责任感,在输液操作过程中,不按要求准确调节滴速,凭经验估计滴速,或在更换特殊滴速的液体后,未再调节滴速,仍按上瓶液体滴速。并且护士对静脉输液健康教育的意义重视不够缺乏主动性、系统性,在输液操作时未给病人做好宣传教育,任病人随意调节滴速,或护士未按要求巡视病房。4护理对策4.1对不良反应的处理:立即停药,更换输液器,症状严重的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就地抢救。保持静脉通道,遵医嘱立即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盐酸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如症状不缓解,5分钟后再次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给中流量氧气吸入,呼吸受抑制时可肌注尼可刹米或山梗菜碱等呼吸兴奋剂,血压偏低给予血管活性药物静滴,如多巴胺、阿拉明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心电监护多参数生命体征,记录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每15分钟监测生命体征1次,评估血压有无继续下降,休克有无改善,意识有无改变,胸闷气促有无改善等,并将病情及时准确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本组52例病人通过以上对症处理,症状均恢复正常。对注射部位皮肤进针处红、肿、热、硬的处理,外科给予金黄散适量醋酸两侧局敷,每日1次,共换药2次局部所有症状消失4.2预防措施:4.2.1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临床应仅用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K1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新生儿出血症。4.2.2认真检查注射液的批号,有效期字迹要清楚,注射液澄清。4.2.3注意给药途径及速度:可选择肌肉注射或深部皮下注射给药,如静脉给药时,可用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生理盐水为稀释液(禁用其他稀释液)应缓慢输注,开始10min只输入1mg,无明显反应后给药速率不超过1mg/min。4.2.4注意配伍禁忌:有报道维生素K1与氯化钾有配伍禁忌,氯化钾可使维生素K1含量下降30%多【3】。维生素K1与苯妥英钠混合2小时后出现颗粒沉淀,维生素K1与维生素C、B12、右旋糖酐混合,溶液失去透明性,与双香豆素类口服抗凝剂合用,作用相互抵消,水杨酸类、磺胺、奎宁、奎尼丁等也影响维生素k1的效果。注射剂维生素K1含苯甲醇(防腐剂),剂量过大100-400mg/(kgd)对新生儿有毒性。故提倡按规定剂量给药【4】。4.2.5注意保存条件:维生素K1应避光保存,用前一定要查看药液颜色,如颜色变深,即表示维生素K1已氧化质,不可使用。4.2.6备好急救药品,物品;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非那根和氧气装置等,以便发生变态反应时能及时抢救患者。4.2.7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给予对症治疗。4.3加强对护士的职业教育,提升护士工作责任心:强调护士对输液病人做到“三有数”,即对自己负责的输液病人心中有数、对特殊用药心中有数、对更换液体心中有数。同时加强护士业务培训,提高护士药理知识水平。4.4对输液病人加强健康教育:对输液病人加强健康教育是让病人了解输液目的、输液所需时间、输液过快的危害性,把输液过快的严重后果提高到法律高度对患者进行教育【5】,让病人及家属自觉地配合治疗和护理,确保用药安全。总之,随着临床广泛应用,维生素K1引起的不良反应日趋增加,要求护士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后情况,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时上报,切勿随意加大剂量和输液速度,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参考文献:【1】毛会玲.维生素K1引起不良反应12例分析.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年4(11:6)830-831.【2】毛会玲.维生素K1引起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