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及其竞争策略论文.doc_第1页
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及其竞争策略论文.doc_第2页
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及其竞争策略论文.doc_第3页
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及其竞争策略论文.doc_第4页
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及其竞争策略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73 密级 论文题目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及其竞争策略 作者姓名 王鑫 2009 年 月 日 2 73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及其竞争策略北 京理工大学 3 73 分类号 UDC 类号 论文题目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及其竞争策略 作者姓名 王鑫 学院名称 管理与经济学院 指导教师 李健 教授 答辩委员会主席 王秀村 教授 申请学位级别 管理学硕士 学科 专业 工商管理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 论文答辩日期 2009 年 6 月 9 日 4 73 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 China s commercial banking market structure and competitive strategy 作者姓名 作者姓名 Wangxin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Lijian Professor 学位级别 学位级别 Master 学位授予单位 学位授予单位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答辩日期 2009 年 6 月 9 日 I 73 研究成果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我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获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 文中除特别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学位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 包含为获得北京理工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合作者 对此研究工作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学位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特此申明 签名 日期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北京理工大学有关保管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其中包括 学校有权保管 并向有关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原件与复印件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复制并保存学位论文 学校可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或借阅 学校可以学术交流为目的 复制赠送和交换学位论文 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签 名 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 II 73 摘要 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发生了重 大变化 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因此 对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及其竞争策略的研究与 分析 无论对行业中的竞争主体还是相关部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全面了解国内外学者对商业银行市场结构研究的主要进展及中国商业银 行的历史发展的基础上 以产业组织理论 SCP 框架中的市场结构 竞争理论为基础 对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及其竞争策略展开研究 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商业银 行市场集中度 市场壁垒 规模经济 产品差异化程度等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 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说明现有商业银行市场结构特征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影响 在 对市场结构进行研究后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正在由寡头垄断竞争向垄断竞 争发展 市场集中度和市场壁垒较高 产品差异化不足 随后本文针对现有的市场结构 结合相关的竞争理论 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应 采用的竞争策略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应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率 通过控制成本策略维 持其在该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中小银行应采取跟随策略不断壮大自身 大型银行和 中小银行应结合自身的市场地位和环境采用各自的产品策略 渠道策略和品牌策略 有效实现在该市场中的竞争 关键词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市场结构 竞争策略 III 73 Abstract Accompanied by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 outside world China s commercial banking market has undergone major changes industry competition further Therefore analysis the commercial banking market structure and competitive strategy both for the main competition in the trade or related sectors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research which on the commercial banking market structure and the major progress of China s commercial banks and market structure competition theory of SCP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n the framework to study China s commercial banking market structure and competitive strategy The article conduct in depth analysis of the degree of market concentration entry and exit barriers scale economy and scope economy the degree of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other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o the market structure of China s commercial banks by normative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methods describes the main reason to the existing market structure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 possible influence On the study of market concentration this paper found that the market structure of China s commercial banks i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ligopolistic competition to the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market concentration and market barriers to higher and lack of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Finally this paper against the existing market structure combined with competition related theory proposed the competitive strategy which China s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be used in China s large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improve their operating efficiency adopt cost control strategy to maintain its competitive edge in the market Small and medium sized banks should be taken following strategy to growing its own Large banks and small and medium sized banks should be in light of its own market posi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adopt their product strategy channel strategy and brand strategy to achieve effectiv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Key word Commercial Banks Market Structure Competitive strategy IV 73 目录 研究成果声明研究成果声明 I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权的说明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权的说明 I 摘要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录目录 IV 第第 1 章章绪论绪论 1 1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 2研究目的 2 1 3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 3 1商业银行市场结构的研究现状 3 1 3 2商业银行竞争策略及发展概述 5 1 4论文结构 6 第第 2 章章我国商业银行概况我国商业银行概况 7 2 1我国银行产业的发展及分类 7 2 2我国商业银行分类及发展现状 8 2 2 1我国商业银行分类 8 2 2 2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8 2 3本章小结 10 第第 3 章章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分析 11 3 1市场结构理论 11 3 1 1市场结构理论分析框架 11 3 1 2商业银行市场基本类型划分 11 3 1 3市场结构的衡量指标 12 3 2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 15 V 73 3 3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壁垒 17 3 3 1经济型进入壁垒 17 3 3 2规制性进入壁垒 19 3 4我国商业银行产品的差异化 20 3 5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的规模经济 29 第第 4 章章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策略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策略 41 4 1控制成本策略 41 4 2跟随策略 45 4 3差异化策略 47 4 3 1产品策略 49 4 3 2渠道策略 51 4 3 3品牌策略 53 结论结论 5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56 附录和清单附录和清单 58 致谢致谢 61 1 73 第第 1 章章 绪论绪论 1 1 1 1 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背景及意义 目前 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可划分为两种 以美英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模式和 以德日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模式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在改革的初期我国选择 了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 更确切的说是国有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由于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 中国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虽然逐渐趋于弱 化 但以商业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方式仍是我国最主要的融资方式 因此研究中 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的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 高度 垄断的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进一步发展 近几年中国金融业快速发展 考察中国 商业银行市场结构的现状就有了特别的现实意义 虽然关于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 已经有了众多著述 但大部分著述主要论述市场结构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 而其 余著述对中国市场结构主要是从国家对商业银行高度控制等历史原因进行考察 缺 乏对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的深度分析 随着我国商业金融业的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业 也有了全新的发展 因此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4 年以来 伴随着中国金融业的改革 各类金融主体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 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继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的股份制改革试 点初步完成后 国家开始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全面股份制改革 这给中国金融业 尤 其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带来了更深层次的转变 市场竞争机 制进一步增强 市场结构的变化导致市场竞争主体开始重新审视各自的行为和目标 随着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 国内外金融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国内商业银行在 实现新体制 获得更多市场机会的同时 又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战略转型成为新阶 段的必然选择 国内商业银行如何根据市场现有的发展状况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已经 完成的战略选择及执行中的经验和教训 值得我们从战略的角度考察并对此进行剖 析 由于不同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 不同银行自身发展的阶段不同 不同 的商业银行都需要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和其所处地位选择并实施相应的战略转型 西 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早在上个世纪的 60 70 年代就开始其第一次转型并重新制定 了战略 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技术影响的日益深入 它们 2 73 又开始了以 相互购并和技术 产品创新 为标志的第二轮转型 从国际经验看 商业银行的战略既要和国际经济 金融发展趋势相一致 更要符合本国市场结构与 环境的需要 考察国际商业银行不同时期的战略模式及其执行中的经验教训 无疑 会对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考察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及环境 战略转型存在必 然性 客观性 经过 20 多年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已经有了根本性变化 市场结构的变化不断加深 商业银行市场中的各类环境因素也有了很大变化 市场 的竞争性对商业市场经营主体有了更多的要求 我国商业银行应立足于现有市场主 动调整竞争策略 实现我国商业银行成功的战略转型 在不远的将来 市场结构的竞争性变化将进一步导致 利率市场化 在国内金 融市场的发展 这最终将加快商业银行以存贷款为主体的传统业务模式的衰退 未 来几年 来自传统业务的利差收入将大幅度减少 主要依靠传统银行业务所取得收 入已经不再能够维持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甚至难以维持生存 未来商业银行市场 结构的变化迫使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及早进行适应性转变 主动实施经营结构和增长 模式的转型 加快对传统业务为主的经营结构的调整 使其在急剧变化的金融市场 上保持已有的优势 并创造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这将是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几年 面临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矛盾 可以说 战略选择的成败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我国商 业银行的命运 因此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2 1 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本文力图在国内外学者对商业银行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 结构进行研究 对相关影响因素和部分数据的分析 力图全面 系统的反映我国商 业银行的市场结构 同时对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因素深入分析 结合现阶段我国 商业银行部分数据 对我国商业银行竞争主体提出针对性策略 本文试图在这些方 面有所贡献 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为相关方提供重要的参考 在产业组织理论当中 测度行业结构的方法有多种 本文将结合各类方法的特 点和银行业的实际情况选取衡量市场结构的相关指标 通过结合商业银行的数据分 别对影响市场结构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考察 研究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对商业银 行相关要素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为相关部门的 决策提供依据 在商业银行市场结构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主要商业银行经营主 体应采取的策略 为相关方的决策提出建议和应对措施 3 73 1 3 1 3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 1 3 11 3 1 商业银行市场结构的研究现状商业银行市场结构的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 产业组织理论对于研究市场结构做出了突出贡献 产业组织理论经 过不断的发展 对市场结构的研究理论也普遍被理论界所认同 因此 国外对商业 银行的市场机构研究主要基于产业组织理论 近些年 由于银行市场结构对经济发 展的作用问题受到了各国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 对市场结构的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 如 Petersen 和 Rajan 1995 以及 Schnitzer 1998 等人通过建立局部均衡模型 考察 了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关系 以及银行结构对这种关系的影响 他们认为垄断的银 行结构可以有效克服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并可防止由于 银行过度竞争引起的金融不稳定 从而对整个经济是有利的 Cetorelli 1997 以及 Guzman 2000 等人对局部均衡模型提出了质疑 并建立了一般均衡模型考察银行的 信贷 居民的储蓄行为以及银行结构对经济的影响 Cetorelli 认为垄断的银行结构的 利弊不能被明显地判断 而 Guzman 则认为竞争的银行体系比垄断的银行体系对经 济更有利 Rajan 和 Zingales 1998 Cetorelli 和 Gambera 2001 分别对银行集中度对 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 为各自的观点提供了经验支持 在国内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时间有限 因此专门针对国内商业银行市场结构 的研究相对较少 且研究主要集中于银行市场结构与经济的关系 于良春和鞠源 1999 利用 CR4 和 HHI 指数分析了中国银行业的集中度情况 认为中国具有寡头垄 断的特征 开创了运用产业经济学方法分析我国银行市场结构的先河 此后 众多 学者利用 SCP 分析范式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进行了分析 而刘伟和黄桂田 2002 则认为 中国银行业的主要问题在于产权结构单一 而不是行业结构过度集中 SCP 分 析框架不适用于分析中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 秦宛顺和欧阳俊 2001 研究中国商 业银行业市场结构 效率和绩效发现 市场结构数据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市场为四家 国有独资银行寡头垄断的市场 虽然其它商业银行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这种寡头垄 断的市场结构短期内很难打破 对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进一步探讨发现严格的存贷 款利率管制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的非利润偏好极大地削弱了银行市场结构与绩效和效 率的联系 并且我国商业银行绩效水平主要取决于银行效率 市场结构与银行绩效 水平之间并无显著的统计关系 而银行市场份额与规模效率显著负相关 叶欣 郭 建伟和冯宗宪 2001 使用国际上在银行业市场结构研究方面所广泛采用的两类指 标 市场集中率和 HHI 指数 对中国商业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特点进行量化分析 4 73 得到中国银行业正由高度集中的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向竞争性较强的垄断竞争型市 场结构转变的重要结论 该结论不仅揭示了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中国金融市场竞争 程度的演变 而且为 WTO 下中国商业银行业竞争力的提升以及中国金融市场化的各 项改革的推进提供了现实依据 林毅夫 章奇和刘明兴 2003 通过对全球制造业相关 数据的实证分析 证明了金融结构 银行结构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认为 只有金融结构 银行结构与制造业的规模结构相匹配 才能促进制造业的增长 王 红 2005 研究了中国银行业集中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认为中国银行较高的集中 度对经济增长有着不显著的负影响 林毅夫 姜烨 2006 对中国金融结构 银行结构 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认为如果金融结构 银行结构与经济结构相匹 配 将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增长 反之 则会对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起阻碍作用 而谭儒勇 叶海景和范坤祥 2006 研究了中国各地银行集中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认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王会宗 2006 进行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 与市场绩效分析时发现中国商业银行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仍十分明显 国有商业银 行虽然维系了资产规模的垄断结构 却没能取得维系垄断结构所应获取的垄断优势 效应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垄断格局并非是在市场竞争的 结果 而主要是由历史因素 行政手段所导致的 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再造 必须 在借助政府力量重组现有商业银行结构体系的同时 降低行业进入壁垒 导入有效 竞争 滕春强 2007 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的 CR4和 HHI 变迁分析 得出 了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变迁中的效率悖论 并从体制困境角度研究了造成其效率悖 论的内在诱因 最后提出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引入体制外竞争因素 加快银行业自 主创新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逻辑前提和关键所在的结论 国庆 2007 研究 发现我国商业银行进入规制较为严格 限制商业银行的进入 导致我国商业银行集 中度非常高 市场结构趋于垄断性 我国商业银行高市场集中度和市场结构的垄断 性导致商业银行的效率低下 不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黄世平 肖洪钧及黄 旭平基于 1995 2004 年 14 家国内银行的面板数据 运用动态面板方法实证分析我 国银行市场结构 集中度 与效率发现 市场结构动态变化在银行效率的动态变化中有 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对论述商业银行市场结构的相关文献进行概览可发现 产业组织理论对商业银 行的市场结构研究较为成熟 但众多文献研究主要集中与国内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与 市场效率问题 并以此提出改善银行业的市场行为建议 提出的市场行为主要是针 5 73 对于银行业的发展 由于我国银行业的快速发展 部分文献对商业银行市场结构的 研究较为陈旧 不能较好地反映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市场结构的一些新变化 1 3 21 3 2 商业银行竞争策略及发展概述商业银行竞争策略及发展概述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西方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开始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置于学 术研究的前沿地位 美国著名战略学家 哈佛大学迈克尔 波特教授 Michael E Porter 1990 将产业组织理论应用于企业竞争战略 并认为行业结构极大地影响着 竞争规则和企业战略 并由此建立了五种竞争力量分析模型 提出了赢得竞争优势 的三种基本战略 总成本领先战略 差异化战略和聚焦战略 赫夫 戈莫尼 Herve de Carmoy 1990 以国际银行家亲身经验为跨国银行设计全球性战略 他认为主要的跨 国银行应遵循三条途径 第一条为征服战略 金融机构通过并购来扩大企业的规模 但这只能为少数大型金融机构所采用 第二条途径为变革战略 银行必须重新审视 个人银行业务 公司银行业务和其他交易业务 在此基础上 集中力量于自己传统 上比较擅长的业务活动 第三条途径为巩固战略 它是征服战略的继续 处于进攻 之后的消化阶段或大受挫折之后的保护阶段 戴维斯 Davis 1989 在 优秀银行把 握变革 一书中试图提出优秀银行标准 并采用独立专家小组调查分析法 找出世 界上管理最优秀的 10 家商业银行 戴维斯认为优秀银行成功的关键因素为 开放的 企业文化 管理层的价值观 经营目标 以客户为主导的市场定位 新产品投资 矩阵式管理信息系统及强有力的信贷平衡程序 在戴维斯的分析中没有考虑到组织 结构 环境因素和管理风格这三个因素 通过对以上战略文献及其在银行业运用情 况的评述可知 由于银行业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企业 它是通过风险管理实现利润最 大化 大部分企业战略模型并不直接适用于银行业 2000 年 3 月 英国曼彻斯特商 学院 Manchester Business School MBS 的约翰 韦斯特伍德 Jonh B Westwood 和奎斯 特菲尔 荷兰德 Christopher P Holland 根据 银行家 杂志 1999 年银行排名情况 发 表了一篇 大即是美 Bigger is Beautiful 的文章 对银行规模的进行划分 并通过 实例说明不同竞争地位商业银行的竞争战略不同 在国内 对商业银行的竞争策略研究与市场结构研究一样 也是随着 WTO 的生 效开始兴起 2000 年左右我国银行业开始逐步向世界接轨 不断开放银行业 虽然 有众多论述商业银行竞争战略或策略的文章 但是大部分都是围绕中国商业银行转 型和应对外资银行进行论述 祁一飞 2002 围绕商业银行的竞争战略这一主线 对 比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 新兴商业银行和境内外资银行各自的优 劣势及战略选择 6 73 并提出了提升竞争力应采取的一些手段和措施 杨红 王培瑛 2004 重点分析了国 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在竞争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 在充分发挥优势的基础上 提 出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对策 惠平 2006 系统地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演变不 同阶段的特征 职能和定位进行分析 结合在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变化和新要求 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在现阶段实现战略转型的必然性 并确立了实施战略转型的目 标 戴兵 2007 提出国内商业银行的战略思维 本土化经营 立足本土客户 着 眼于服务网络 寻求本土文化的认同开展本土化运作 综上所述 有的文献虽然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 竞争力等问题 但 没有以研究市场结构问题为基础 有的文献则没有考虑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 过 于简单地引用国外关于商业银行的竞争理论 从宏观的角度考察我国银行业的发展 忽视了特定的商业银行竞争主体 1 4 1 4 论文结构论文结构 本论文将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部分将提出课题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的目 的和意义 并回顾了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和竞争策略的研究理论 第二章我国商业银 行概况回顾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及现状 为后面的分析作好背景介绍 第三章我 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分析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本章介绍了衡量市场结构的常用指标 及判断市场结构的几个重要因素 市场集中度 规模经济 产品差异化 市场壁垒 并以此理论基础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及各因素进行分析 为我国商业银行各 竞争主体的竞争策略分析作好铺垫 第四章我国商业银行竞争策略 结合前文对我 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的分析和竞争理论 分别针对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商业银行 提出相应的竞争策略及建议 7 73 第第 2 章章 我国商业银行概况我国商业银行概况 2 1 2 1 我国银行产业的发展及分类我国银行产业的发展及分类 银行起源于古代的货币经营业 货币经营业主要从事与货币有关的业务 包括 金属货币的鉴定和兑换 货币的保管和汇兑业务 当货币经营者有大量货币聚集时 就为发展贷款服务提供了前提 随着贷款业务的发展 保管业务也逐步变成存款业 务 当货币活动与信用活动结合时 货币经营业便开始向现代银行转变 现代银行 的产生起源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尽管中世纪欧洲出现了很多的银行 但 贷款对象主要为政府 且具有高利贷性质 不适合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融资的需要 客观上要求建立资本主义银行 1694 年 英国英格兰银行的建立 标志着西方现代 银行制度的建立 我国银行业在 1979 年以前 是一个绝对垄断的系统 仅有的中国人民银行垄断 了所有金融业务 此后到 1983 年 中国银行 农业银行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4 家 专业银行相继成立 但这期间各银行有着较为严格的专业分工 经营业务分割 几 乎不存在竞争 其市场结构是高度垄断的 1983 年 9 月 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 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这时银行业就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出现 从 1986 年至 今 在四大银行不断进行改革的同时 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相继成 立 外资银行也逐步进入 银行业机构种类不断增加 竞争也日益激烈 按现有金融机构分类 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 股份 制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 农村合作银行 城市信用社 农村信 用社 邮政储蓄银行 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其中政策性银行包括中国人民 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 农业发展银行 进出口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 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 以下分别简称为工行 农行 中行 建行和交行 统一简称为 大型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信银 行 光大银行 华夏银行 广东发展银行 深圳发展银行 招商银行 上海浦东发 展银行 兴业银行 民生银行 恒丰银行 浙商银行 渤海银行 以下分别简称为 招行 中信 浦发 民生 光大 兴业 华夏 广发 深发展 恒丰 浙商 渤海 统一简称为 中小银行 共计 12 家 城市商业银行共计 112 家 如北京银行 南 京银行 宁波银行等 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有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信托投资公司 8 73 金融租赁公司 汽车金融公司 货币经纪公司 伴随着银行业的不断改革和银行机构的增多 中国银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截至 2007 年第四季度末 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 525982 5 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19 7 总负债为 495675 4 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18 8 其中 国有商业银行 2007 年第四季度末总资产为 280070 9 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15 6 占银行业金融 机构比例为 53 2 总负债为 264330 0 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15 5 占银行业金 融机构比例为 53 3 股份制商业银行 2007 年第四季度末总资产为 72494 0 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33 2 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为 13 8 总负债为 69107 5 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31 5 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为 13 9 城市商业银行 2007 年第 四季度末总资产为 33404 8 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28 8 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为 6 4 总负债为 31521 4 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27 5 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为 6 4 其他金融机构 2007 年第四季度末总资产为 140012 7 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19 9 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为 26 6 总负债为 130716 5 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 长 17 7 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为 26 4 2 2 2 2 我国商业银行分类及发展现状我国商业银行分类及发展现状 2 2 12 2 1 我国商业银行分类我国商业银行分类 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 2007 年 12 月 31 日 全国性商业 银行的资产合计占到银行业总资产的 67 03 负债合计占到银行业总负债的 67 27 净利润合计占到银行业总净利润的 67 83 从业人员占到银行业全部从业 人员的 60 52 因此研究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及其竞争策略对于整个银行业的提高 与发展都有着较高的借鉴意义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 我国境内的商业银行可分为五大类 大型国有银行 全 国性股份银行 中小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 中国境内外资商业银行 其中大型国有银行和全国性股份银行又被统称为全国性商业银行 大型国有银行 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交通银行 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代表性的有 招商银行 民生银行 光大银行等 城市商业银行有代表性的有北京银行 南京银 行 宁波银行等 农村商业银行有代表性的有北京农村商业银行 天津农村商业银 行等 外资商业银行有花旗中国银行 汇丰中国银行 渣打中国银行 恒生银行等 2 2 22 2 2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9 73 近几年在中国经济稳步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 在投资和消费的双重拉动下 我 国经济增长速度令全球瞩目 并已着力改变高耗低效的增长方式 居民收入快速增 长 企业利润和企业存款大幅增长 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保持两位数增 长 并且使得社会资金供给持续增长 商业银行资金来源较为充裕 国内商业银行 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势头 首先 国有商业银行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007 年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资产总额 为 23 38 万亿元 比上年新增 3 38 万亿元 平均增速为 16 87 截止 2007 年底 四家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各项存款总额为 181944 39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0 38 贷款 较之存款更快的增长使得银行利润大幅增加 平均增长 49 63 2007 年上市国有商 业银行净利息收入水平较 2006 年有所提升 较 2006 年上升了 0 36 个百分点 2007 年四家上市国有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平均占营业收入比重为 14 51 较 2006 年上 升了 67 76 个百分点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为 14 01 比 2006 年提高了 4 93 个 百分点 其中中行的中间业务优势明显 在 2006 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 9 81 居 四家银行之首之后 2007 年再创新高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幅为 50 达到 15 21 同期非利息收入占收入比重达 15 46 有明显提高 非利息收入所占收入比 重也远远高于其它三家上市国有商业银行 四大国有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虽然有较 大增长 但中间业务占收入比重仍然较小 利息收入仍然是上市国有商业银行的主 要收入 其次 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也表现出强劲的扩张速度 截止 2007 年底 其资产规模达到 5 95 万亿元 比上年新增了 1 57 万亿元 平均增速高达 35 95 伴随资产规模的增长 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 2007 年实现税后利润 564 4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11 1 增速比银行业金融机构高 63 个百分点 全国性中 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数约为 14 万人 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计人员数的 5 2 人均盈利约为 40 3 万元 比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水平高出 23 7 万元 截止 2007 年年底 全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为 3 34 万亿元 同比增长 28 79 较 2006 年提高 1 44 个百分点 增长幅度为历年最大 城市商业银行总资 产规模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比例为 6 35 同比提升 0 45 个百分点 2007 年 全国城市商业银行负债总额为 3 15 万亿元 同比增长 27 5 较 2006 年提高 0 98 个百分点 其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比例达到 6 36 市场份额比 2006 年提 高了 0 43 个百分点 10 73 2007 年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总资产较上年增长约 20 逾 6000 亿元 从盈利能力来看 2007 年全国农村银行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分别为 0 7 和 13 与城市商业银行的 0 74 和 13 2 相差无几 截至 2007 年底 已经入驻国内市场的外资银行有花旗中国银行 汇丰中国银行 渣打中国银行 恒生银行 华侨银行 荷兰银行 欧力士银行 巴黎银行 美国运 通银行 蒙特利尔银行 满地可银行 瑞士银行 德意志银行等 根据 WTO 协议 2006 年底 中国的金融服务业已经全面向外资开放 2007 年 3 月起 部分外资银行 已经可以办理全面的人民币业务 近年来 我国银行金融创新取得一定成效 使得我国上市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占比基本都呈上升趋势 虽然工商银行的市值已经超过花旗银行成为全球之最 但 是工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仅占全部收入的 25 而花旗商业银行的这一比例已经 超过 50 我国四家上市国有银行同国际成熟的商业银行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并且 由于中间业务模式单一 结构不合理 中间业务还属于我国银行的软肋之一 目前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迅猛 对商业银行业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在混业经营趋势 的引领下 商业银行产品不仅局限于自身经营 部分产品的经营主体范围也逐步放 开 特别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高速增长 与商业银行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近两年 来 股票市场 保险市场 黄金市场日益活跃 证券 保险 信托 基金等非银行 金融机构不断推出差异化和高收益的金融产品 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造成了较大 的冲击 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 银行客户的需求也 较以往有很大的不同 主要表现为综合化 无论是个人业务 还是公司业务 都需 要以财富管理为中心 要求银行为客户多元化的需求进行产品的整合和包装 为客 户提出 一揽子 解决方案 银行客户在选用产品时 不仅要求产品功能性 还希 望得到相关的实际利益 寻求包含各种附加值在内的综合收益 目前 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接近尾声 股份制银行扩张步伐继续加快 城市 商业银行合并重组层出不穷 我国商业银行仍然呈现规模化发展的趋势 从市场分 额来看 国有银行的市场份额略有下降 且增速减缓 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 市场份额则略有上升 且继续增长 其他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增速不大 2 3 2 3 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介绍了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及我国银行业主体分类情况 随后重点 介绍本文研究重点商业银行的划分种类以及代表性银行 并对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11 73 进行详细阐述 为下文研究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及其各个影响因素做好背景介绍 12 73 第第 3 章章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分析 3 1 3 1 市场结构理论市场结构理论 3 1 13 1 1 市场结构理论分析框架市场结构理论分析框架 市场结构是指构成市场的卖者 企业 相互之间 买者相互之间以及卖者和买 者集团之间等诸关系的因素及其特征 其核心是关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问题 市场 结构不同 卖者 企业 之间所形成的垄断和竞争之间的关系亦不同 银行业市场 结构是指银行产业内各商业银行之间在数量 份额 规模上的关系 以及由此决定 的竞争行为 包括买方及卖方的数量 产品差异 新厂商进入障碍 多元化 成本 结构 市场份额等 银行业市场结构反映了银行的竞争程度或垄断程度 银行业市 场结构 竞争和垄断程度 的度量方法可划分为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方法 结构法 和新产 业组织理论方法 非结构法 两种类型 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着重用银行业集中度和市场 份额等市场结构变量来测度出银行业的竞争程度 指标主要有集中率 CRn 赫芬达 尔指数 简记 HHI 洛伦兹曲线 Lorenz Curve 和基尼系数 Gini Coefficient 等 新产业组织理论是以银行的竞争行为作为切入点 强调非结构性因素对银行绩 效的决定度量 包括 Iwata 模型 Bresnahan 模型和 Panzar Rosse 模型 Panzar Rosse 模型的应用较多 其他两个方法应用很少 新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集中度只 是判断市场结构的一个必要条件 而不是全部 判断一个特定的市场究竟属于哪种 市场结构类型 还需要结合以下几个重要因素 规模经济 产品差别化 市场进入 与退出壁垒 市场需求增长率 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 空间分布等 另外 新产业 组织理论还认为企业和产业发展 市场变化 经济发展等也对市场结构具有影响作 用 正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才决定了市场结构的发育程度和类型 并且市场结构 在形成过程中也反作用于这些影响因素 它们是相辅相成 不断演化 互相作用的 本文基于数据选取可得性和模型的成熟 充分结合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与新产业 组织理论的精华 选取市场集中度指数和赫芬达尔 赫希曼指数作为衡量银行业 市场结构的指标 并从商业银行的市场壁垒 规模经济 产品差异化等影响市场结 构的重要因素进行深入探讨 并基于以上分析提出针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竞争策 略 3 1 23 1 2 商业银行市场基本类型划分商业银行市场基本类型划分 13 73 微观经济学通常按照厂商竞争程度 从厂商数目 产品差别程度 进入市场的 难易程度以及厂商对产量和价格的控制程度等方面对市场结构进行分类 在具体的 实践研究中 一般从卖者角度进行研究 按照卖者对市场垄断程度的高低将市场结 构分为四类 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 从商业银行的历史考察 根据进入商业银行市场经营者的数量与规模 产品差异及准入市场的难易程度 商 业银行也大致分为完全竞争 完全垄断 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这四种类型 完全竞争型的商业银行市场上 存在大量的商业银行产品的供需双方 银行与 它的客户参加市场交易是自由的 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充分发挥作用 市场自发地 调节银行产品的价格 银行产品具有高度的同质性 可以完全替代 买卖双方具有 完全信息 市场进退自由 不存在任何进入与退出壁垒 商业银行的数量基本上由 市场自行调节 但是 我们知道 健全的商业银行监管制度的建立是商业银行市场 健康发展的前提 因此 完全竞争型的商业银行市场只具有理论上的意义 在现实 中并不存在 完全垄断的商业银行市场结构是指商业银行市场上只有一家商业银行或由少数 商业银行垄断所有商业银行业务 商业银行市场完全由一家或少数商业银行所操纵 市场上没有任何竞争 我国在 1984 年之前的大一统的银行体制 就是典型的完全垄 断商业银行市场结构 当然 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的完全垄断是政府推动造成的 是 政府赋予的特权 随着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的开放 今后中国商业银行市场不可能再 出现完全垄断的条件 垄断竞争型的商业银行市场是指在一个商业银行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商业银行 并且大 中 小型银行并存 竞争激烈 少量大型商业银行占有大量市场分额的市 场模式 其特点是 产品之间有差别 银行数量较多 资本进出比较容易 单个商 业银行对产品价格有一定的影响 在这种市场结构中 没有一家银行能控制整个市 场 寡头垄断型的商业银行市场结构是指在商业银行市场中 银行的数量不是很多 但大部分市场份额由少数寡头控制 其它资本较难进入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是 银行数量有限 银行之间互相依存 银行的市场行为事先难以确定 在这种模式的 商业银行市场中 国家对该市场的发展规模控制得相当严格 新银行难以进入 商 业银行的市场结构相对稳定 3 1 33 1 3 市场结构的衡量指标市场结构的衡量指标 14 73 关于银行的市场结构 国外相关文献主要从两条思路来研究 一是主要研究当 银行处于风险环境中时 其最佳的规模 数量 二是对拥有不同银行体系结构的经 济进行比较 研究银行的市场结构对经济的影响 在跨国实证研究中 银行集中度 是测量银行业结构的一个最常用指标 在银行业 集中和竞争的度量方法对于市场结构和行为的公共政策是十分重要 的 集中和竞争的度量方法被划分为结构和非结构二种类型 度量结构的方法包括 结构 行为 绩效范式 简称 SCP 模式 效率假说以及其它一些以工业组织理论为 基础的方法 传统的产业组织结构理论是由哈佛大学的梅森与贝恩最早创建 它以 市场结构为出发点 分析不同的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 研究关于一个 高度集中的市场是否能够引起大型企业合谋的行为从而导致较高的市场绩效 因此 结构理论也被称为结构 行为 绩效分析范式 为了描述市场结构 集中度是市场 结构的外延刻画 定量反映了特定市场竞争垄断程度的高低 也可以反映由于新企 业的进入 退出或由于兼并所导致的某行业集中程度的变化 一般来讲 某一市场 集中度越高 则少数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越大 垄断程度越高 测度银行集中度的指 标主要有集中率 CRn 郝芬达尔指数 Herfindal Index 简记 HHI 勒那指数 Lernar Index 洛沦兹曲线 Lorenz Curve 和基尼系数 Gini Coefficient 本文主要用 银行集中度和郝芬达尔指数 HHI 两个指标来进行衡量 1 银行集中度 银行集中度是指银行业中最大的 n 个银行的资产 存款额 贷款额 占银行总 资产 总存款额 总贷款额 的比例来表示 银行集中度的高低及其变化不仅反映 了整个银行体系的市场结构和竞争程度 而且反映了大银行和中小银行在整个银行 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重要性 刻画了大银行和中小银行之间在对不同企业进行融资 方面所进行的分工 CRn指数值越大 表明该行业中垄断程度就越高 3 1 n i i N i i n i in SXXCR 111 上式中的 Xi是第 i 个银行的资产额或其它类似指标 银行集中度计算简便 数 据容易获得 因此常常应用于银行业集中的实证研究 这一指标强调了大银行的集 中程度 忽视了小银行的数量及其分布情况 同时 对 n 的取值没有一个完全的确 定 因而有一定的随意性 一般 n 取值为最大 3 家银行或 5 家银行 该指标同时反 15 73 映了企业数目及其规模分布这两个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美国经济学家贝恩是最早使用这一指标对产业的垄断和竞争程度进行分类的学 者 表 3 1 是贝恩按照 CRn指数划分的市场结构分类 表 3 1 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 市场结构集中度 CR4集中度 CR8 寡占 I 型 75 CR4 寡占 II 型 65 CR4 758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