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广告在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无论我们喜欢与否,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广告都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大到经济全球化、国家经济,小到单个企业的发展、个人的衣食住行。广告已成为现代经济和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广告的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明确,经济学家,艺术家,心理学家等都给予了广告日益密切的关注,语言学家更是从不同角度对广告语言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广告语言作为一种说服性语言最终目的是向潜在的顾客群体传递产品或服务信息并最终劝说人们采取购买行为。设计出富有诱惑力和说服力的广告语言需要广告撰写人很好的把握信息传播策略、语言策略和消费心理策略。伴随着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对广告语言的研究也逐渐从纯语言特点的分析到语言与语境的关系以及语言的得体性、适切性等角度进行研究,也就是说,语用学的理论已经被引入到广告语言的研究之中。作为语用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语用预设相对于话语理解而言具备合适性和共知性,而且本身具有单项性、主观性和隐蔽性。巧妙语用预设的这三个特征可以衍生出交际所需的策略性。广告用语对语用预设的利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种策略性。通过理论分析、举例说明和定量研究,本文对预设与广告的语言形式、预设与广告的语篇、预设与广告的信息传递、预设与广告的心理策略四个宏观层面关系来论证,试图挖掘语用预设在报刊杂志广告语言中的功能,揭示语用预设在帮助广告达到其劝说目的中的积极作用。作者希望该论文的完成在理论上可以加深对语用预设的认识和理解,丰富它的内容,同时开辟广告语言研究的新视角;在实践上能帮助广告撰稿人设计出更具魅力,更成功的广告。关键词:广告,用语,研究;目录摘要1目录1引言2一、广告用语的模糊性特点31.1、模糊理论41.2、模糊语言4二、模糊语言特点52.1、边界的模糊性与中心的精确性52.2、相对性52.3、双重性6三、广告用语中辞格的模糊性特点63.1、模糊修辞学63.2、辞格的模糊性6四、广告用语规范74.1、广告用语模糊性的负效应74.2、模糊语言与精确语言的选择84.3、规范广告用语的建议8结论9参考文献10引言“人类社会的所有时空都弥漫着广告的气息,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着各个文明,展示着广告文化。广告己成为社会之必需,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标志。”(何修猛2003)。相对于其他广告而言,广告是我国广告园地里一朵迟开的鲜花。在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的强烈冲击下,广告以其非营利性的特点区别于其他的商业性广告,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一股极富人情味的清香。广告“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传递着社会提倡的精神和美德,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国内对广告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不论是从广告学的角度还是从语言学的角度,都对广告进行了比较全面细致的研究。语言学界从广告的语言艺术方面研究的有曹志耘的广告语言艺术(1992),李瑞进、劳惠仪的广告的语言艺术(1994),张崇婉的广告创意与语言艺术(1997),何新祥的广告语言修辞艺术(2001)等;从广告的语言规范方面研究的有于根元的广告语言规范(1995),张崇婉的广告创意与语言艺术(1997)也对广告语言的常见病进行了分析。此外,从心理学、营销学、传播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视角对广告进行研究的著作不胜枚举。但是,对广告进行专门研究的著作并不多。广告导论(潘泽宏2001)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广告的专著。著作的前半部分是广告的基础理论研究,后半部分对广告的栏目及广告精品进行个案研究,具体分析评价作品,把基础理论和具体创作实践结合起来论述。广告的奥秘(张明新2004)深入探讨了广告的历史、内涵、特征、功能,细致分析了广告的内容、创意、表现、传播,并对经典作品作了回顾和评介。这两部专著都是从宏观角度对广告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评价。从微观角度对广告进行研究的论文也不多见,黄琴(2005)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方面对广告进行了研究;程刚(2006)论述了广告中人本性与艺术性的融合;陈琳琳(2007)解读了广告语篇的人际意义;夏欣琳(2007)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广告用语进行了探析。这些论文分别从教育学、人文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角度对广告进行了研究。1965年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科学家札德(LoftiZadeh)在其首创模糊数学的论文 FuzzySetS(模糊集)中最先用fuzzineSS表达作为科学概念的“模糊”。这篇模糊集论文,标志着模糊理论的诞生,继而引发了与模糊理论有关的一系列学科的出现,例如模糊数学、模糊逻辑、模糊语言学等。中国学者引进模糊理论始于1976年。伍铁平先生在外国语杂志1979年第4期上发表了模糊语言初探一文,标志着模糊语言研究在中国的起步。随后,国内对模糊语言学的研究日益丰富,石安石、张乔、符达维、黎千驹等都对模模糊语言学是把自然语言的模糊性(fuzzineSS)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新学科(伍铁平1999)。模糊性是人们认识中关于事物类属边界或性质状态方面的不精确性、亦此亦彼性、非此非彼性,也就是中介过渡性;模糊语言是指那些表达了事物类属边界或性质状态方面的亦此亦彼性、非此非彼性,即中过渡性的语言(黎千驹2006)。简单地说,就是语言表达的概念外延不精确、不确定。例如:早晨、上午、青年、老年”等都是外延不确定的模糊概念,也就是模糊语言。本文就是运用这一理论来研究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运用。一、广告用语的模糊性特点“好的文字自己会说话”。(张明新2004)文字常常有让人不可思议的力量,人类的思想或观念往往是借助文字加以流传和保存,而文字也是人类获得新的思想或观念的重要工具。精彩的广告用语往往能充分地展现语言文字奇妙的魅力,同时,好的语言文字更能画龙点睛,突显出广告的作用。本论文则主要专注于研究这些充满无穷魅力的广告中的语言文字。当然,任何一项研究都需要理论的支撑。模糊理论对数学、逻辑学、哲学、语言学等很多学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就借助这一理论来研究广告用语,分析它在广告用语中的运用,使本文的研究能更具理论性。1.1、模糊理论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精确与模糊并存的社会。我们在追求精确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事物的模糊性。人们对模糊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西方最早注意到模糊现象(当时还没有用“模糊”这个词)的是公元前4世纪的尤布利德斯。他提出了著名的“连锁推理悖论”:麦堆是一个模糊概念,一粒麦子自然不能构成一个麦堆,但是要多少粒麦子才能构成一个麦堆,这是谁也无法判断的事情;因为数字是精确概念,而麦堆却是模糊概念,用精确概念衡量模糊概念,自然是方柄圆凿,格格不入,构成悖论,这是对模糊概念最好的说明(伍铁平1997)。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过:“辩证法不知道什么绝对分明的和固定不变的界限,不知道什么无条件的普遍有效的非此即彼!,它使固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过渡,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非此即彼!,并且使对立互为中介。”这是模糊学的理论基础(伍铁平1997)。“模糊”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利亚大学电机工程系和电子学研究实验室的札德 (LoftiZadeh)教授1965年最先在信息和控制(InformationandControl)杂志上的一篇题为“模糊集” (Fuzzysets)的文章中提出来的。札德教授指出:现实中的物体类别之间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事物构成愈为复杂,其不确定性就愈为强烈,事物相互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相互渗透贯通的过渡状态和环节,呈现出亦此亦彼,二元融合并存的状态。因此主张正视事物中的客观存在的模糊性,而不必一味地追求不可能的精确。二、模糊语言特点2.1、边界的模糊性与中心的精确性“语言的模糊性往往出现在概念的边缘区域,在中心区域,概念的区别往往是清楚的。”(伍铁平2002)换句话说,模糊语言是模糊与精确的统一体。我们以表示年龄的词语为例。现代汉语词典中说“少年,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青年,指人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阶段”,“中年,四五十岁的年纪”。很明显,“少年”“青年”和“中年”的边界是模糊的,十五六岁到底是属于少年还是属于青年呢?三十五六岁该归为青年还是中年呢?三者的边界是模糊的,这恰恰反映了事物类属边界的亦此亦彼性和非此非彼性。尽管三者的边界具有模糊性,但是各自的中心却是精确的。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十二三岁一定是少年,二十五六岁是青年,四十五六岁完完全全属于中年。三、广告用语中辞格的模糊性特点3.1、模糊修辞学模糊修辞学是模糊理论与修辞学结合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修辞学的一个分支。多数研究者认为:模糊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是模糊言语,是语言在运用过程中产生的模糊现象。模糊修辞学研究在语言活动中模糊手段的表现形式,运用范围及特征,探讨如何利用模糊语言现象来提高表达水平。从修辞和认知角度分析,有时模糊是可以理解的,可以起到良好的修辞作用;精确反倒是不可理解的(伍铁平1999)。模糊修辞效果的实现可以采取多种手段:运用模糊词语,利用精确数词的模糊化,利用修辞格,运用模糊限制语等等。本章节重点研究模糊修辞格在广告用语中的运用情况,并以此来分析它所产生的修辞效果。四、广告用语规范4.1、广告用语模糊性的负效应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人们为了表达的准确和贴切,需要恰当地选择精确语言和模糊语言。如果使用不当,不仅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反而会产生某些消极影响。模糊是语言的本质属性。正因为语言的模糊性特点,使得人们在理解语义的时候难免会有所偏离。我们在分析模糊语言的积极表达效果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下面我们以具体语料为例来谈谈广告用语模糊性的负效应。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少生孩子多栽树,少生孩子多养猪。经济要上去,人口要下来。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同类。例两则广告意思含混,很容易令人产生歧义。第一会让人觉得“我”也是垃圾,产生反感情绪。广告本意是用简练的言来呼吁大家给垃圾分类,保护环境,可是简练是简练了,却含有人的尊严的漠视,让人哭笑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个人研修计划小学语文(16篇)
- 政治中考题目及答案广东
- 活动执行合同的基本要素
- 生态保护与产业集聚并重的2025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品牌塑造报告
- 2025年日语初级题目及答案
- 专业配方师考试题及答案
- 猪饲养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质量管理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山西招聘特岗教师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2025年山西建筑安管人员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北京理工c语言考试题及答案
- 给纪检委的招投标违规举报信范文
- 胶质细胞瘤课件
- 校外培训消防安全知识课件
- 2025年高级执法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三篇)
- 2025年行政许可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库房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1.2《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2024年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知识竞赛题库与答案
- 智能城市建设中的能源消耗预测与节能措施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