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车工教学大纲.doc_第1页
普通车工教学大纲.doc_第2页
普通车工教学大纲.doc_第3页
普通车工教学大纲.doc_第4页
普通车工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学校劳动预备制培训课程教学与考核大纲编制部门 教务科 专业 数控车工 性质 中 技 学制 一年 制订时间 :2010 年 8 月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必修课总 学 时:64 讲课学时:58 实验学时:6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机械基础是集工程力学基础、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基础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基础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工程力学的基础知识,对机械构件进行一般的受力分析与计算;掌握常用机械机构和一般参数的通用零件的应用与设计; 初步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等知识。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课程,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液压与气压传动原理的知识为基础,以典型机械零件、连续回转传动和变换运动形式的机械传动机构、液压传动控制为重点研究对象。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物体受力分析及求解平面平衡力系的方法。2掌握构件受力变形和破坏的规律及进行强度计算。3了解机械的组成与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4掌握常用机械机构的运动特性,工作原理等方面的知识。5能对一些一般参数的通用零件和简单机构进行初步设计。6了解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7掌握液压传动元件及液压系统控制回路的应用。三、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绪论 机械基础与自动化控制。1 了解机械传动、控制方法2 掌握机械相关专业概念3 掌握机械运动机构分析方法4 了解本课程知识内容和要求(二)工程力学基础知识1 了解力的基本性质1 掌握物体受力分析方法2 熟练掌握力系计算方法3 了解构件变形规律4 掌握构件强度计算理论和强度计算的应用(三)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设计1 了解机构工作原理和运动规律,典型机构包括;齿轮、带、链、连杆、凸轮,典型零件、螺纹、轴、轴承、弹簧等。2 掌握机构(典型)的组成、结构、主要参数3 了解结构受力分析方法4 掌握机构、构件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四)液压与气压传动1 了解液压、气压传动原理、系统组成2 掌握液压、气压元件的工作原理与作用3 掌握典型液压回路组成和液压系统分析4 了解液压系统设计方法和步骤(五)机械发展与创新1 了解机械的发展趋势2 了解创新方法及在机械领域中应用方法四、所含实践环节机械基础课程内,开设3个实验:1材料的拉伸与压缩实验 2学时2齿轮范成法加工实验 2学时3典型液压调速回路实验 2学时 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为达到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课外习题(包括自测题)不应少于50题。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七、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章节(或内容)讲课习题课讨论课实验其它合计绪论22工程力学12214连续回转传动10212变换运动形式传动1414轴与轴承88液压与气压传动12214合计58664八、课程成绩评定办法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中实验成绩占10%,出勤、作业、课堂测验、学习主动性等占20%。九、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 材:机械基础陈秀宁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机械设计基础(机类)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参考学时:90-100学时 适用专业:机械制造类各专业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大类各专业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一般机械设计方面获得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得到一定的基本技能训练,为进一步学习专业机械设备和机械加工工艺知识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为从事技术革新、设备改造、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基本知识。三、课程的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掌握简单工程实际问题的受力分析模型,能从简单的物体系统中选取分离体,正确地画出受力图;能较熟练地运用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对单个物体及简单物系进行受力分析及计算;2、掌握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时的内力及内力图,掌握杆件变形时的应力和变形的计算,并能正确确定杆件危险截面; 3、掌握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设计计算方法,掌握正确选用、维护方法。(二) 能力目标1、具有对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受力分析的初步能力;2、具有初步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3、具有应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4、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技能。(三) 思想教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及后续的课程设计环节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四、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1、绪论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任务及学习方法。2、构件与机构的静力分析基本内容:力、力矩、力偶;静力学公理;平衡力系;约束;约束类型及约束反力;分离体和受力图;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平行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空间力系。教学要求: 掌握力、力矩、力偶、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的基本概念,能熟练计算力矩、力偶矩及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掌握常见约束的性质,能从简单的物体系统中选取分离体,正确地画出其受力图;掌握平面一般力系及特殊力系的平衡条件,能熟练运用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及简单物系的平衡问题; 了解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3、杆件的变形及强度计算基本内容:变形固体基本假设;杆件变形基本形式;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内力;应力;截面法求轴力;材料的力学性能:低碳钢的拉伸实验,材料的强度指标与塑性指标,冷作硬化,其它材料拉(压)试验结果;强度条件及强度计算;杆件的变形计算;虎克定理。 教学要求:了解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了解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掌握用截面法求轴力并画出轴力图;掌握杆件拉伸和压缩时的应力并能进行简单的强度计算。4、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基本内容:平面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教学要求:理解构件自由度、约束和运动副的概念,掌握各种平面运动副和高副的一般表示方法;能读懂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掌握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的公式,会判断其运动是否确定;能正确识别平面机构运动简图中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5、平面连杆机构基本内容: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应用;铰链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铰链四杆机构的传动特性;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实例;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教学要求: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应用;掌握四杆机构的传动特性和曲柄存在条件;了解平面四杆机构设计的图解法。6、凸轮机构基本内容: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按已知运动规律绘制平面凸轮轮廓;凸轮机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要求: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和应用;掌握等速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简谐运动规律的特点及位移线图的绘制方法;掌握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的图解法设计方法;了解选择滚子半径的原则、压力角与自锁的关系及基圆半径对压力角的影响等。7、其它常用机构基本内容:棘轮机构;槽轮机构;螺旋传动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教学要求:了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螺旋传动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传动特点及应用。8、带传动与链传动基本内容:带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V带传动的设计;带传动的张紧、使用和维护;链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链传动的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滚子链传动的设计;链传动的布置、张紧和维护。教学要求:了解带传动的类型、特点、作用,带传动的张紧、选用和维护方法;掌握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受力和应力分析、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原因及二者间的区别;掌握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计算准则和V带传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了解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常见链条和链轮的结构形式,链传动的布置、张紧和维护方法;掌握链传动的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理解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方法。9、平面齿轮传动基本内容:平面齿轮传动的特点和类型;渐开线的形成及其性质;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齿轮的啮合特性;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方法和根切现象;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齿轮的材料及热处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斜齿圆柱齿轮的齿廓形成特点;斜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教学要求:理解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和渐开线特性及渐开线齿轮的啮合特性;掌握渐开线齿轮各部分的名称、主要参数和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掌握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受力分析,齿轮传动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准则,掌握齿轮强度计算公式的应用;了解变位齿轮的概念。10、空间齿轮传动基本内容:直齿锥齿轮的啮合特点;直齿锥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直齿锥齿轮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蜗杆传动的类型和特点;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几何参数及尺寸计算;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材料选择、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蜗杆传动的热平衡计算。 教学要求:了解直齿锥齿轮和蜗杆传动的特点、应用及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理解热平衡计算的原理及散热方法;对蜗杆、蜗轮的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作一般了解。11、轮系基本内容:轮系的分类与应用;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行星轮系传动比计算;轮系的应用;减速器的结构和选用。教学要求:了解轮系的分类方法,能识别轮系的类型;掌握定轴轮系、简单行星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和转向的判定方法;了解减速器的类型、结构及其选用方法。12、轴基本内容:轴的类型及常用材料;轴的扭转变形及强度计算;轴的弯曲变形及强度计算;轴的弯扭组合强度计算,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校核计算。教学要求:了解轴的类型、常用材料及热处理方法;掌握圆轴扭转变形、弯曲变形及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方法;掌握圆轴的设计计算方法、结构设计方法及校核计算方法;了解轴的扭转刚度、弯曲刚度的计算。13、联接基本内容:螺纹联接;键、花键联接;销联接;联轴器、离合器。教学要求: 掌握螺纹的类型及主要参数;了解螺纹联接的类型、特点、结构、应用场合及预紧和防松措施;掌握剪切和挤压强度的实用计算方法;掌握螺栓联接的受力分析、失效形式、强度计算;掌握键联接、花键联接、销联接的基本知识;了解联轴器、离合器的功用、结构和特点,能正确选用。14、轴承基本内容:滑动轴承的结构类型及特点;轴瓦的材料与结构;滑动轴承的润滑;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滚动轴承的类型及特点,滚动轴承的代号;滚动轴承的类型选择;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滚动轴承的疲劳寿命计算和静强度计算。教学要求:了解滑动轴承的典型结构;掌握非液体滑动轴承的计算方法;掌握按工作条件选择滚动轴承的型号和进行寿命计算;掌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方法,正确设计滚动轴承轴系部件的结构;了解轴承的润滑方式和润滑装置。15、机械设计综述基本内容:机械的设计要求和一般设计步骤;传动方案的拟定;机械零部件设计方法的选择;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机械零件设计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摩擦、磨损、润滑和密封。教学要求: 理解机械的设计要求和一般设计步骤;了解传动方案的拟定及机械零部件设计方法的选择,熟悉一般的结构工艺性要求;了解机械零件设计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及其意义;了解摩擦、磨损的概念及润滑、密封方法。16、计算机辅助设计基本内容: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概念、原理,机械设计手册(软件版)。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概念、原理,初步掌握设计手册软件版的使用方法。(二)实践教学要求:通过实验及实训,培养学生认识机械与分析机械的能力,通过观察、分析、拆卸、测绘、装配、上机模拟等实践活动真正了解机械的工作原理与具体结构。要求教师认真准备实验器材,学生独立或协同操作完成实验及实训项目,并按要求完成实验(训)报告。选做2-4个实验。1、低碳钢拉伸试验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3、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定4、传动装置的拆装与结构分析在本课程下半段进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作业,以机械传动设计为主,题目可选择较成熟的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也可选择企业生产实际中遇到的课题。五、学时分配建议 1、理论教学学时分配序号理论教学提要必讲/选讲参考学时1绪论必讲12构件与机构的静力分析必讲11-133杆件的变形及强度计算必讲64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必讲45平面连杆机构必讲46凸轮机构必讲47其它常用机构必讲28带传动与链传动必讲8-109平面齿轮传动必讲10-1210空间齿轮传动必讲2-411轮系必讲412轴必讲10-1213联接必讲614轴承必讲815机械设计综述选讲216计算机辅助设计选讲2合计84-942、实践教学学时分配序号实践课题(项目)必做/选做参考学时1低碳钢拉伸试验选做1-2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选做13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定必做1-24传动装置的拆装与结构分析选做1合计4-6六、教学方法1、各章内容的结构和应用部分,应尽可能利用实物、模型、挂图、幻灯、录像、课件等形象化教学和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2、本课程分成两个学期进行教学。七、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1、每学期布置作业5-8次。2、期末考试可以采取开卷方式,也可以采取闭卷方式。3、期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含实验)占40%。八、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1、王世辉.机械设计基础.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12、孙宝宏.机械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3、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4、陈长生、霍振生.机械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5、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6、王少岩.机械设计基础实训指导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17、王之栎.王大康.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6普通车床操作实训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 参考学时数:60-180学时 适用专业:机电类、设备管理类各专业。二、实训配套教材:车工生产实习 主编:劳动部教材办公室 出版社:中国劳动出版社车工操作技能训练编者:上海中专实教科协作组三、本实训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普通车床操作实训课是一门机械切削加工实践课程,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基础技能实践操作课程,是学习其他机床操作的基础。其任务与目的是培训学生掌握车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及设备的调整;正确使用工具、夹具、量具、刃具;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培养遵守操作规程、安全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四、本实训课的基本理论本实训课基于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材料学、金属切削刀具与切削原理、机械制造工艺等理论,以普通车床的基本操作技能展开实训。五、实训方式与基本要求1.实训方式:以实际操作为实训方式。2.基本要求:了解车工实训课教学的任务和特点;了解车工工种的工作内容及机械加工的知识;了解安全文明生产知识和设备管理制度;了解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前景。六、实训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总学时:60/90总学分:3/4.5序号课题( 项 目)名称及内容学时数教 学 要 求性 质备注必做选做11课题一 车工入门知识 1.车工工种的工作内容介绍。2.文明生产制度及安全生产操作规程。3.车床的操纵练习。.车刀刃磨。5.常用工、量具的使用。18-301.了解车工工种的工作内容。2.了解文明生产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掌握车床维护保养方法。3.了解车床各部名称和作用、不带电状态车床操纵,4.掌握车床启动、停止、变速,纵、横向手动和机动走刀的方法,安全事项;卡爪的卸装、工件安装与找 正。5.掌握车刀几何角度及刃磨方法:练习车刀(45、90)的刃磨;高速钢车刀(45、90)的刃磨。6.常用工具的使用及普通量具的测量与读数方法。是2课题二 车轴类零件1车光轴(车端面、外圆、倒角)。2车台阶轴。3硬质合金车刀刃磨4钻中心孔、车前顶尖。5一顶一夹车台阶轴。24-301.掌握用游标尺测量车光轴的方法。车光轴调头接刀,跳动度0.20mm,外圆公差0.10mm,长度公差0.20mm。2. 掌握用游标尺、千分尺测量台阶轴的方法。要求:外圆公差0.05 mm,长度公差0.10 mm,表面粗糙度Ra3.2m。3. 掌握45、90硬质合金车刀的刃磨技术。4. 了解中心孔的类型,掌握钻中心孔、车前顶尖的方法。5. 掌握一顶一夹车台阶轴的方法。锥度0.02100、外圆公差0.04 mm。是3课题三 套类零件的车削1通孔车刀刃磨。2孔的测量。3套类工件校正及装夹。4套类零件加工。18-301. 掌握麻花钻的刃磨与钻孔的方法。2. 掌握内孔车刀的刃磨技术。3. 掌握用游标尺、塞规、内径量表测量车通孔的方法。4. 掌握套类工件调头的校正及装夹方法。要求平行度0.10 mm。5. 套类零件的加工。内孔公差0.05mm,表面粗糙度Ra3.2m,端面平行度0.1 mm。是七、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1考核类别为考查,平时作业以课题项目考核,其成绩占总成绩占40。2综合作业(或期考),其成绩占总成绩60 。普通铣床操作实训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参考学时数:60-150学时 适用专业:设备管理类、机电类各专业二、实训配套教材:铣工生产实习 主编:劳动部教材办公室 出版社:中国劳动出版社三、本实训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普通铣床操作实训课是一门机械切削加工实践课,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基础技能实践操作课程。其任务与目的是培训学生掌握铣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及设备的调整;正确使用工具、夹具、量具、刃具;具备一定的知识;培养遵守操作规程、安全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具有严细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四、本实训课的基本理论本实训课基于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材料学、金属切削刀具与切削原理、机械制造工艺等理论,以普通铣床的基本操作技能展开实训。五、实训方式与基本要求1.实训方式:以实际操作为实训方式。2.基本要求:了解铣工实训课教学的任务和特点;了解铣工工种的工作内容及机械加工的知识;了解安全文明生产知识和设备管理制度;了解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前景。六、实训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总学时:60-120总学分:3-6序号课题( 项 目)名称及内容学时数教 学 要 求性 质备注必做选做1课题一 入门知识 1.铣工工种的工作内容介绍。2.文明生产制度及安全生操作规程。3.铣床的操纵练习:1)铣床维护保养方法。2)主轴变速方法。3)手动操纵纵、横、垂三方向工作台的方法。4.常用工具的使用及普通量具的测量与读数方法。61.了解铣工工种的工作内容。2.了解文明生产制度和安全生操作规程。3.了解铣床各部名称和作用。4.掌握铣床维护保养方法。5.掌握主轴变速方法。6.手动操纵纵、横、垂三方向工作台的方法。要求懂得各极限位置,安全操作。7.掌握常用工量具的使用。是2课题二 常用铣刀的装拆、虎钳的校正1.立铣刀、三面刀铣刀、端铣刀的装拆方法2.平口钳的校正方法。61.掌握立铣刀、三面刀铣刀、端铣刀的装拆方法2.要求用百分表校正固定钳口与纵向或横赂的平行度误差为0.03mm。是3课题三 铣平面和连接面 1.用铣刀和切削用量的选择。2.平面的铣削及检测方法。3.长方体零件 加工顺序和基准的选择方法。4.垂直面和平行面的铣削方法5.铣削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和注意事项。18-241. 正确选用圆柱铣刀和端面铣刀和铣削平面切削用量。2.掌握铣削平面的方法。正确区别顺铣,逆铣和对称铣。3.掌握平面的检验方法。4.掌握长方体零件加工顺序和基准的选择方法。5.掌握垂直面和平行面的铣削方法;要求垂直度的误差控制在100:0.06以内,平行度的误差控制在100:0.06以内。6.能分析铣削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和注意事项。是4课题四 斜面的铣削 1.转动工件铣削斜面的方法。2.用万能角度尺测量斜角的方法。3.斜面铣削时出现的质量问题和注意事项。6-121.掌握转动工件铣削斜面的方法斜面的测量方法。2.加工尺寸精度IT11,角度误差为10,表面粗糙度Ra3.2um。3.懂得分析斜面铣削时出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