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芜芜湖湖县县 S354 湾湾石石路路改改造造工工程程青青弋弋江江大大桥桥 防洪评价报告防洪评价报告 报批稿 报批稿 二 一三年四月 项目名称 芜湖县 S354 湾石路改造工程青弋江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编制单位 大学 资 质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证书 证书编号 水论证 甲 字 第 03410166 号 审 定 审 核 项目负责 报告编写 修改说明 2013 年 3 月 22 日 芜湖市水务局在芜湖市主持召开了 芜湖县 S354 湾石路改 造工程青弋江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送审稿 以下简称 报告 审查会 与会专 家对 报告 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形成评审意见如下 1 复核规划堤防断面 桥墩不宜布置在堤身断面内 2 复核桥墩阻水对行洪能力的影响 优化桥墩形状 3 补充分析桥墩局部冲刷的影响范围 复核桥墩承台埋置深度及防护范围 4 补充分析河道防护范围 明确防护措施并进行专项设计 4 复核桥梁所在位置的地质条件 会后 报告编制单位 项目业主和设计单位 针对专家意见 进行了如下补充 完善 1 补充收集了 芜湖县城市防洪规划报告 2011年修编 安徽省水利水电 勘测设计院 2011年12月 等相关资料 完善了评价依据 见报告1 2 2及1 2 3节 2 完善了桥址处右岸罗保圩堤现状和规划防洪标准相关资料 根据 芜湖县 城市防洪规划 2011年修订 及 芜湖县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 确定罗保圩规划 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2 5 2节 3 进一步复核了桥址处堤防现状 近期及远期规划数据 见报告2 3 2以及附 图 4 进一步复核并补充了桥址所在区域地质情况 水文地质以及堤基土工程性 质 见报告2 3 4节 2 3 5节以及2 3 6节 5 修改完善了水文分析计算过程 包括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成果的复核 见 报告4 1节 6 进一步复核完善了壅水 冲刷计算 依据水文分析计算成果 对壅水分析 计算和冲刷分析进行了复核计算 补充分析桥墩局部冲刷的影响范围 进一步复核 桥墩承台埋置深度及防护范围 见报告4 2节及4 3节 7 补充完善了桥梁底高程及路面安全标高的描述并根据描述进行了相应的评 价 见报告5 2节和附图2 附图3 8 进一步优化了桥墩形状 见报告2 1 3和附图2 附图3 9 完善了桥梁跨越左岸堤防的设计 补充与左岸堤防平交平面图 针对左岸 堤防利用填土方式作为公路路基 为防止排水不利 设置钢筋混凝土涵洞进行排水 见附图2 附图3 10 优化了对河道行洪能力影响的补偿措施 考虑到桥址所在河道有淤积倾 向 为更有效的补偿桥墩侵占的断面 明确在堤防迎水坡实施浆砌片石护坡防护措 施同时适当加高堤防高度以达到增大行洪面积的作用 见报告6 1 6 2节 11 补充分析河道防护范围 明确需要对桥梁轴线上游150m 下游180m范围 内迎水坡实施块石护坡防护措施 同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专项设计 12 完善了项目建设对堤防影响的评价分析 见报告5 5节 鉴于堤顶净空 高度影响堤防后期达标 桥梁建设单位应按照规划标准对堤防先期进行达标加固 I 目 录 1 概述概述 1 1 1 项目背景 1 1 2 评价依据 4 1 2 1 有关法律 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4 1 2 2 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4 1 2 3 有关规划 参考资料 5 1 3 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6 1 3 1 技术路线 6 1 3 2 工作内容 7 2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8 2 1 建设项目概况 8 2 1 1 工程名称 地点 建设目的 8 2 1 2 工程建设规模 特征 防洪标准 8 2 1 3 设计方案 9 2 1 4 施工方案 10 2 2 项目区概况 11 2 2 1 区域概况 11 2 2 2 流域水系概况 13 2 2 3 水文 气象 泥沙特征 14 2 3 河道基本情况 15 2 3 1 河道概况 15 2 3 2 工程河段概况 16 2 3 3 防洪标准 20 2 3 4 地质情况 20 2 3 5 水文地质 23 2 3 5 地质构造及地震 23 2 4 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 23 II 2 4 1 排涝站工程 24 2 4 2 水闸工程 25 2 5 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 25 2 5 1 水阳江 青弋江 漳河流域防洪规划 2002 年修订 25 2 5 2 芜湖县城市防洪规划 2011 年修订 26 2 5 3 芜湖县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 26 2 5 4 实施安排 27 3 河道演变河道演变 28 3 1 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28 3 2 河道稳定性分析 28 3 3 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30 4 防洪评价计算防洪评价计算 31 4 1 水文分析计算 31 4 1 1 历史洪水 31 4 1 2 设计洪水 32 4 2 壅水分析计算 34 4 2 1 桥墩壅水计算 34 4 2 2 壅水曲线长度 35 4 2 3 壅水成果合理性分析 36 4 3 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 36 4 4 渗流分析计算 41 5 防洪综合评价防洪综合评价 45 5 1 与有水利规划的关系与影响分析 45 5 2 是否符合防洪标准 有关技术和管理要求 45 5 3 对河道泄洪能力的影响分析 45 5 4 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46 5 5 对堤防 护岸工程和其它水利工程与设施的影响分析 46 5 6 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47 5 7 工程施工对防洪的影响分析 49 5 8 对河道通航能力的影响 49 III 5 8 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 50 6 防治与补救措施防治与补救措施 51 6 1 对防汛抢险的补救措施 51 6 2 对河道行洪能力影响的补救措施 51 6 3 对河势稳定影响的防治措施 52 6 4 对堤防影响的防治措施 52 6 4 工程量估算 52 7 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 53 7 1 结论 53 7 2 建议 54 8 附件与附图附件与附图 55 8 1 附件 55 8 2 附图 55 芜湖县 S354 湾石路改造工程青弋江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报批稿 1 1 概述 1 1 项目背景 芜湖县 S354 湾石路 南湖路口至杨家渡桥东 改造工程所在的芜湖县位于芜湖 市东南部 其不但属于示范区的核心区域 同时也是核心区芜湖市 南翼 宣城市之 间的中心点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改造工程起点位于芜湖县南湖路与陶辛路交叉口 见图 1 1 向西跨青弋江 终点与陶辛镇四门村顺接 全长 11 39km 目前该道 路为双向双车道二级公路 通行能力较低 交通事故频发 已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和 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 与芜湖市总体交通规划目标不符 对其进行升级改造迫在眉 睫 目前 起点段己按照远期 40m 路基横断面改造完成 四门村至 G205 段也已经 正在进行相关的研究 故本道路己处于芜湖县及陶辛镇发展的一个瓶颈位置 本项 目全长 11 39km 其中一般路段长 9 59km 采用双向四车道 城镇路段长 1 80km 采用双向四车道和辅道 图图 1 1 芜湖县湾石路改造工程起点芜湖县湾石路改造工程起点 湾石路跨越青弋江老桥始建于 1992 年 2004 年加固过一次 2012 年初完成第 2 次加固设计 该桥是芜湖市通向芜湖县的重要通道 老桥桥梁设计荷载采用汽车 20 级 挂车 100 级 人群荷载 3 50kPa 桥梁跨径布置为 5 20m 钢筋混凝土简支 T 梁 32 5m 2 50m 32 5m 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梁 7 20m 钢筋混凝 土简支 T 梁 桥梁全长 405m 桥宽 11 5m 桥面净宽 10 5m 老桥现状见图 1 2 和 芜湖县 S354 湾石路改造工程青弋江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报批稿 2 1 3 图图 2 2 青弋江大桥老桥现状青弋江大桥老桥现状 1 图图 2 3 青弋江大桥老桥现状青弋江大桥老桥现状 2 根据芜湖市 2030 年总体规划 老桥位置处通航等级为 V 级 对应通航净宽为 45 0m 老桥现主桥跨径为 50 0m 基本满足 V 级通航的需要 桥梁与河流不完全正 交 存在小交角 老桥同跨径加宽后 不能满足通航需要 芜湖县 S354 湾石路 南湖路口至杨家渡桥东 改造为一级公路后 老桥存在荷 载等级和同跨径加宽后通航等级不能满足需要的问题 由于本桥桥梁长度较长 达 405m 且主跨较大 达 50 0m 拆除重建的费用较高 加固维修的费用明显低于拆 除重建费用 老桥加固后荷载等级为公路 II 级 可以满足行人 非机动车和小客 车的通行需要 建议老桥加固后保留利用 作为非机动车道或辅道桥梁使用 芜湖县 S354 湾石路改造工程青弋江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报批稿 3 拟建桥梁位于原湾石路跨越青弋江上游约 700m 处 桥梁全长 738 1m 桥梁跨 越右岸堤防采用 40 0m 跨的装配式预应力小箱梁 桥墩布置在背水坡堤身上 其余 25 0m 跨采用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砼小箱梁 跨越主河槽采用 85 0 142 0 85 0 m 的预应力砼变截面连续箱梁 桥梁与左岸堤防平交 右幅 18 桥墩布置在左岸堤防迎 水坡 桥面总宽 27 0m 中间为 1 0m 的分隔带 两侧设 12 0m 的机动车道以及 0 5m 宽人行道 改造工程线路沿线走向及青弋江大桥工程位置示意图见图 1 4 图图 1 4 改造工程线路沿线走向及青弋江大桥工程位置示意图改造工程线路沿线走向及青弋江大桥工程位置示意图 工程前期 受芜湖市交通局的委托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于 2012 年 9 月完成芜湖县 S354 湾石路 南湖路口至杨家渡桥东 改造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 告的编制和桥梁工程图设计 芜湖市勘察测绘设计研究院对芜湖县湾石路青弋江桥 至陶辛段改造工程工程地质进行了详细的岩土地质工程勘察 防洪报告评价单位对 桥址处以及桥址上下游 100m 处青弋江河道断面图进行了详细的勘测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第二十七条 第三十三条规定 建设跨河桥梁 等工程设施 应当符合防洪标准 岸线规划 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 不得危害 堤防安全 影响河势稳定 妨碍行洪通畅 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在按照国家规定的基 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前 其中的工程建设方案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防洪 芜湖县 S354 湾石路改造工程青弋江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报批稿 4 要求审查同意 该工程设施需要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 跨越河道空间的 建设 单位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该工程设施建设的位置和界限审查批准后 方可 依法办理开工手续 安排施工时 应当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位置和界限 进行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时 应当 附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防洪评价报告 为此 芜湖县交通运输局于 2012 年 10 月委托合肥工业大学对芜湖县 S354 湾石 路改造工程中新建青弋江大桥和防洪评价分析 并按要求编制防洪评价报告 本报告及图纸中除特别注明外 均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吴淞基面 1 92m 黄海基面 1 2 评价依据 1 2 1 有关法律 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 年 8 月 29 日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997 年 8 月 29 日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1988 年 6 月 10 日国务院第 3 号令 4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 1992 年 4 月 3 日水利部 国家计委水政 1992 07 号 5 安徽省水工程管理和保护条例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5 年 12 月 1 日 6 安徽省河道及水工程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皖水管 2005 107 号 7 安徽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办法 省人大常委会 1999 第十 一次会议 8 安徽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办法 省人大常委 2003 第七号 9 安徽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办法 省政府 1991 第 25 号令 1 2 2 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芜湖县 S354 湾石路改造工程青弋江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报批稿 5 1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试行 水利部办 建管 2004 109 号 2 防洪标准 GB50201 94 3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252 2000 4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SL44 93 5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6 98 6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 SL171 96 7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JTGC30 2002 8 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TB 10017 99 9 内河通航标准 GB50139 2004 10 水利工程水利设计规范 SL104 95 11 其他有关规程和技术范本 1 2 3 有关规划 参考资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988 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1988 6 3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1993 12 4 安徽省水文手册 安徽省水文总站 1975 5 安徽省防汛手册 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 1974 1 6 安徽河流 安徽省水利厅水利志编辑室 2004 10 7 桥渡水文 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 1999 8 水阳江 青弋江 漳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 2001 年修订 长江水利 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2 年 3 月 9 青弋江分洪道工程项目建议书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 究院 2004 年 5 月 10 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 设计研究院 2009 年 12 月 11 芜湖县农田水利规划 2009 2020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 2009 年 12 水阳江 青弋江和漳河流域洪水演进模拟模型专题报告 长江委长 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研究所 2004 年 5 月 芜湖县 S354 湾石路改造工程青弋江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报批稿 6 13 芜湖县 S354 湾石路 南湖路口至杨家渡桥东 改造工程工程可行性研 究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2012 年 9 月 14 芜湖县湾石路青弋江桥至陶辛段改造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芜湖 市勘察测绘设计研究院 2012 年 8 月 15 芜湖县城市防洪规划报告 2011 年修编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2011 年 12 月 16 委托方提供的工程其他设计资料 地质资料等 1 3 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1 3 1 技术路线 主要是通过收集 整理和查勘评价区域水利规划 地物 地貌 水文 野外河 道勘测等资料 并利用历年实测水文资料及已有的研究成果 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 从项目建设对流域规划 河道防洪 河势演变等影响以及河道行洪冲刷 淤积对桥 梁工程安全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以使分析成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计算方法依据规范规定 参考有关技术文献 并根据桥位区的流域特性 河道特征 有针对性地选取计算公式 计算参数 保证评价结论的合理性 本次防洪评价的技 术路线见图 1 3 芜湖县 S354 湾石路改造工程青弋江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报批稿 7 法律法规 规范标准 规划及有关资料 法律法规 规范标准 规划及有关资料 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 现场查勘 现场查勘 基础资料整理分析 基础资料整理分析 青弋江大桥 基本情况 位置 特点 设计方案 青弋江大桥 基本情况 位置 特点 设计方案 项目所在区 域概况 自然 地理 地形地貌 区域交通 项目所在区 域概况 自然 地理 地形地貌 区域交通 青弋江基本情 况 河道概况 现有防洪标准 地质情况 河道演变分析 青弋江基本情 况 河道概况 现有防洪标准 地质情况 河道演变分析 相关水利规划 水阳 江 青弋江 漳河 流域防洪规划报告 2001年修订 青弋江分洪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相关水利规划 水阳 江 青弋江 漳河 流域防洪规划报告 2001年修订 青弋江分洪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现有水利 工程及设 施 实施 安排情况 现有水利 工程及设 施 实施 安排情况 防洪评价计算 水文分析计算 壅水分析计算 冲刷分 析计算 渗流分析计算 河势影响分析计算 防洪评价计算 水文分析计算 壅水分析计算 冲刷分 析计算 渗流分析计算 河势影响分析计算 防洪综合评价 防洪综合评价 与现有 水利规 划的关 系与影 响分析 与现有 水利规 划的关 系与影 响分析 是否符合 防洪标准 有关技 术和管理 要求 是否符合 防洪标准 有关技 术和管理 要求 对河道 泄洪能 力的影 响分析 对河道 泄洪能 力的影 响分析 对河 势稳 定的 影响 分析 对河 势稳 定的 影响 分析 对堤防 护岸 设施的 影响 分析 对堤防 护岸 设施的 影响 分析 对防 汛抢 险的 影响 分析 对防 汛抢 险的 影响 分析 工程施 工对防 洪的影 响分析 工程施 工对防 洪的影 响分析 对第三 人合法 水事权 益的影 响分析 对第三 人合法 水事权 益的影 响分析 防治与补救措施 防治与补救措施 结论及建议 结论及建议 对通 航能 力影 响分 析 对通 航能 力影 响分 析 图图 1 3 本项目技术路线图本项目技术路线图 评价方案及报告编制按照水利部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 导则 试行 要求进行 1 3 2 工作内容 本工程为跨河工程 依据 导则 规定及本工程涉河等情况 具体工作内容如 下 1 根据青弋江河道现有设施及治理规划 针对该工程设计及施工方案 分析 工程建设是否符合青弋江治理规划 是否会对规划内容产生影响 2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分析建设项目是否符合防洪标准及技术管 理要求 3 根据青弋江大桥工程设计的总体布置等 进行壅水分析计算 判断桥墩阻 水大小及其青弋江河道行洪的影响 4 根据青弋江大桥河道边界条件 采用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芜湖县 S354 湾石路改造工程青弋江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报批稿 8 JTGC30 2002 进行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 判断该桥上 下游河床演变趋势以及对 河道现状防洪工程设施的影响 5 根据项目建设施工期临时建筑物的布置以及施工可能对堤防和河道造成的 破坏 分析施工期对河道防洪的影响 6 分析建筑物过河方式是否对堤防有影响 7 根据该河段基本情况 分析工程建设是否对河道稳定产生影响 8 分析论证项目建设对防汛抢险是否有影响 9 分析论证项目建设对现有水利工程及其他设施是否有影响 10 分析论证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及水质是否有影响 11 分析论证工程防御洪水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 12 分析论证项目建设对河道通航能力的影响 13 论证工程建设是否影响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 14 工程建设对河道及其他有影响的 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 芜湖县 S354 湾石路改造工程青弋江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报批稿 2 基本情况 2 1 建设项目概况 2 1 1 工程名称 地点 建设目的 1 工程名称 芜湖县湾石路青弋江大桥 2 工程地点 拟建桥梁位于原湾石路跨越青弋江上游约 700m 处 桥墩轴线 的方向与水流方向的夹角为 38 0 工程左岸位于北纬 31 7 55 63 东经 118 32 47 69 右岸位于北纬 31 7 47 82 东经 118 33 6 22 拟建桥梁卫星图见图 2 1 具体工程位置图见附图 1 图图 2 1 拟建桥址卫星图拟建桥址卫星图 3 建设性质 新建工程 4 建设目的 芜湖县湾石路跨越青弋江工程 2 1 2 工程建设规模 特征 防洪标准 1 设计荷载等级 汽车 公路 级 人群 3 5kN m 2 设计时速 60km h 3 桥梁宽度 桥面总宽 27m 中间为 1m 的分隔带 两侧设 12 0m 的机动车 芜湖县 S354 湾石路改造工程青弋江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报批稿 10 道以及 0 5m 宽人行道 4 桥梁跨径 桥梁全长 738 1m 跨越右堤采用 40 0m 跨的装配式预应力小箱 梁 桥墩布置在背水坡堤身上 25 0m 跨采用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砼小箱梁 桥梁与 左岸堤防平交 采用现浇箱梁 跨越主河槽采用 85 142 85 m 的预应力砼变截面 连续箱梁 5 耐久性要求 按 I 类环境控制 6 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 05g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 抗震设 防类别为 B 类 抗震设防措施等级为 7 度 7 桥梁设计洪水频率 1 300 8 通航等级 级航道 最低通航净高为 5m 通航净宽为 45m 最高通航 水位 9 60m 9 与堤防的连接方式 与右大堤采用立交方式 左大堤采用平交方式 2 1 3 设计方案 梁主桥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变截面连续箱梁 引桥上部采用先简支后连续预 应力砼小箱梁 主 引桥下部结构均采用柱式墩 桩基础 桥台采用肋板台 桩基 础 主桥主跨采用 142 0m 边跨采用 85m 主桥跨径布置为 85 0 142 0 85 0 m 全长 312 0m 主桥 引桥横断面示意图见图 2 2 青弋江大桥工程平面布置图和 总体布置图见附图 2 和附图 3 图图 2 2 主桥连续梁横断面示意图主桥连续梁横断面示意图 芜湖县 S354 湾石路改造工程青弋江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报批稿 11 图图 2 3 右岸堤防背水坡桥墩 右岸堤防背水坡桥墩 6 桥墩 断面示意图桥墩 断面示意图 图图 2 4 右岸堤防迎水坡桥墩 右岸堤防迎水坡桥墩 7 桥墩 断面示意图桥墩 断面示意图 2 1 4 施工方案 本项目计划总工期为 30 个月 2013 年 6 月项目开工 2015 年 11 月全线建设通 车 桥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 桩基础 引桥与其他桥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 芜湖县 S354 湾石路改造工程青弋江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报批稿 12 梁和装配式预制结构 施工时首先施工下部结构 待下部结构施工完毕后再施工上 部结构 矮塔斜拉桥塔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 主梁采用逐段悬臂浇筑施工 预应力 混凝土现浇箱梁采用满堂支架法现场浇注施工 具体要求如下 浇注混凝土前对支架进行等载预压 以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 箱梁外模板采 用大块钢模板或大块塑料模板 为防止混凝土裂缝和边棱破损 并满足局部强度要 求 混凝土强度达到 2 5Mpa 时方可拆除侧模 张拉预应力要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 强度的 90 以后进行 支架应在预应力张拉后方可拆除 卸架时应先卸悬臂部分 再从跨中向两边卸架 拆除支架后 施工桥面系 调整桥面标高 成桥试验 桥梁 施工完毕 装配式预制结构的施工 采用场地集中预制 运输 吊装的方式 具体施工步 骤如下 1 在桥位处进行桩位的放样 待桩位坐标复核无误后 钻机就位 埋设护筒 钻孔 浇注桩基混凝土 2 安装墩柱和盖梁模板 浇注墩柱和盖梁混凝土 3 建立上部梁体预制场 预制梁体 4 将梁体运输至桥位处 架设梁体 5 桥面系施工 调整桥面标高 成桥试验 桥梁施工完毕 2 2 项目区概况 2 2 1 区域概况 1 自然地理 工程区域地处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的过渡地带 区域内力作用以断块或轻度抬 升与坳陷作用为主 外力作用以侵蚀 剥蚀和溶蚀作用占主导地位 坳陷区则发生 地面夹击作用 各地因内 外力作用的差异 构成了低山 丘陵 台地和平原的地 貌组合 西部边缘以低山 丘陵组合为主 中部则以圩区低洼和洼地平原为主 东 部以丘陵为主 台地和平原地貌结构占主导地位 地表水系发达 河网交织 青弋 江 水阳江 漳河贯穿境内 黑沙湖 龙窝湖 奎湖散布其间 低山海拔约 400 500m 丘陵海拔约 100 250m 台地海拔多在 100m 以下 标高 30 60m 左 右 整个平原由河漫滩和低级阶地组成 海拔大部分在 30m 以下 比高小于 10m 以冲击的亚砂土 亚粘土组成为主 平均比降 0 5 0 2 芜湖县 S354 湾石路改造工程青弋江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报批稿 13 工程自西向东依次跨越芜湖县十连圩 白沙圩 所在水网圩区地面高差不大 略成南高北低倾斜 地面高程一般在 5 6 9 6m 其中资福河沿岸圩口地面高程略高 在 7 1 9 6m 其余圩口在 5 6 7 1m 左右 2 地形地貌 全县地形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 总面积 717 26 km2 丘陵 岗地 低洼圩区 兼而有之 县境内大部分是圩区 面积约 450 82 km2 占总面积的 62 85 主要分 布在青弋江 赵家河以西 系长江冲积平原 地面高程在 7 15m 之间 丘陵区系属 皖南山区延伸带的末梢 总面积约 266 44 km2 占总面积的 37 15 主要位于青弋 江 赵家河以东 裘公河以西 地面高程在 10 80m 平均坡度 3 15 最高峰珩 琅山海拔 303 3m 3 地质和土壤 根据土壤普查资料 芜湖县境内土壤有 10 个土类 19 个亚类 45 个土属及 79 个土种 县境西北部属长江冲积平原 成土母质主要为河流冲积物 东南部是皖南山区 延伸带的末梢 丘陵区成土母质主要是第西纪红土和下蜀系黄土 其土壤类型为红 壤和黄棕壤 水稻土是县境内主要的耕作土壤 分布于圩区和丘陵区的冲田 石灰 岩 土成土母质为石灰岩风化物 是一种岩成土 岗丘区有零星分布 黄棕壤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丘陵区 土色黄棕 土层深厚 质地粘重 透水 性差 结构不良 易涝易旱 此类土壤一般种植山芋 小麦 油菜 花生等作物 红壤主要也分布于县境东南部的丘陵区 与黄棕壤成犬牙交错或上下覆盖状 这种土壤土层浅薄 通透性差 储水能力小 县境内植被种类繁多 湾沚以北属沿江圩区植被区 生长有针叶林和落叶林 在池塘河沟中生长有菱 藕等水生植物 在河滩及洼田中生长有芦苇 荸荠等半水 生植物 湾沚以南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缘 属皖南山区丘陵植被区 全县森林资源主要集中东南丘陵区 少量分布在圩区 林地面积 9872hm2 森 林覆盖率达 13 7 木材主要分两类 用材林以松 杉 竹为主 经济林以油桐 梨 柿 桃为主 3 社会经济 芜湖县 S354 湾石路改造工程青弋江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报批稿 14 芜湖县县域东南邻宣城市 西南接南陵县 东北与江苏高淳隔河相望 西北毗 邻芜湖市 处于安徽省 沿边 沿浙江 江苏 沿江 沿长江 发展战略的结合 点 现辖湾沚 六郎 方村 陶辛 红杨 花桥等 6 个镇 124 个村 14 个社区 总 面积 730km2 人口 38 2 万 芜湖县先后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 并先后荣获 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 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 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 等称号 2011 年芜湖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25 06 亿元 比上年增长 21 5 其中 第 一产业增加值 14 50 亿元 增长 4 8 第二产业增加值 86 62 亿元 增长 29 0 第 三产业增加值 23 94 亿元 增长 9 4 按户籍人口计算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35928 元 比上年增长 20 6 按年末汇率折算为 5702 美元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 的 13 2 64 8 22 0 调整为 11 6 69 3 19 1 2 2 2 流域水系概况 芜湖县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2条 河道总长290 10km 其中境内河道16条 边界 河流6条 分属于青弋江 水阳江和漳河三大水系 其中境内河道16条 边界河流6 条 分属于青弋江 水阳江和漳河三大水系 各河道将芜湖县分割成21个千亩以上 圩口和1个县城防洪区 堤防保护面积394 5 km2 堤防总长度371 2 km 青弋江水系是影响芜湖县的主要水系 起源于黄山北麓 出陈村峡谷后始称青 弋江 途经泾县 南陵等地后自珩琅山西侧入境 流经西河 红杨 湾沚 方村 清水 卜家店 羊毛埂至芜湖宝塔根入长江 南北纵贯全县 在县境内总长 56 3km 是芜湖县水资源蕴藏量最大的河流 水阳江水系是影响芜湖县的第二大水系 起源于天目山区 由东津 西津 中 津等数条小河在河沥溪至汪溪段交汇而成 其西干自宣城金宝圩雁翅分出 从芜湖 县联建圩凉亭口 乌溪 入境 经黄池至三里埂与赵家河 杨青河交汇 流经县境 9km 其主要支流裘公河由宣城新河庄分流至芜湖县新连圩东门渡入境 经裘公渡 杨四渡至凉亭口重归水阳江西干 流经县境21 7km 漳河水系在芜湖新区规划后几乎已全部归入到芜湖市弋江区范围 只有一条支 流竹港河位于芜湖县境内 自桃木渡至李阜 全长6km 芜湖县河流水系概况见表2 2 详见附图4 芜湖县 S354 湾石路改造工程青弋江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报批稿 15 表表 2 2 芜湖县河流水系概况表芜湖县河流水系概况表 所属水系河名 河道长度 km 起讫地点备注 青弋江青弋江56 30 珩琅山至清水三汊 河 干流 青弋江资福河8 70西河镇至茅家嘴青弋江 漳河连通河 青弋江上潮河33 00十甲任至桃木渡青弋江 漳河连通河 青弋江荆山河28 20虾鱼沟至小荆山青弋江支流 青弋江东莞河3 00仓门口至夫子阀青弋江支流 青弋江胡湾河6 50天井坝至果木园青弋江支流 青弋江小塘勘河3 80小塘勘至小河口青弋江支流 青弋江方村河5 00小刘嘴至潘前青弋江支流 青弋江欧阳河4 00荆山大湾至荆山河青弋江支流 青弋江和平河14 00六甲胡至红杨青弋江支流 青弋江岗山河4 30岗山至双斗门和平河支流 内河 青弋江杨滩河7 50锣鼓山至红杨和平河支流 内河 青弋江汤泊河4 80汤泊至三汊河和平河支流 内河 青弋江赵家河21 00南阳村至三里埂青弋江 漳河连通河 青弋江汪溪坝河9 80余林桥至汪溪坝赵家河支流 内河 青弋江安保河6 20葛村至汪溪坝赵家河支流 内河 水阳江水阳江9 00乌息至三里埂水阳江西干 水阳江裘公河21 70东门渡至乌溪水阳江支流 水阳江惠民坝河12 00新丰街至惠民坝裘公河支流 内河 水阳江竹塘河14 00立新圩至东门渡裘公河支流 内河 水阳江杨青河11 30 清水三汊河至三里 埂 青弋江 漳河连通河 漳河竹港河6 00桃木渡至李阜漳河支流 合计22 条290 10 2 2 3 水文 气象 泥沙特征 拟建青弋江特大桥工程区域位于南北冷暖气流交会频繁地带 属亚热带湿润的 季风气候 其特点是 四季分明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春末夏初 随着东南季风 和西南季风输入的太平洋和印度洋孟加拉湾的水气通量加大 本区开始进入梅雨季 节 6 7 月上旬由于副热带太平洋高压西冲北挺到江淮流域 此时北方不断有冷空 气南下 冷暖气团的交锋往往就在江淮流域一带 同时在长江中上游及四川盆地附 芜湖县 S354 湾石路改造工程青弋江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报批稿 16 近常有低气压产生 并沿长江流域东移 致使本区阴雨连绵 常有暴雨产生 夏秋 季节本区受副高压控制 天晴少雨 9 10 月受台风影响 常有狂风暴雨产生 冬季 少雨 本区多年平均气温为 16 其中 1 月最低 平均气温 3 4 7 月最高 平均 气温 28 29 南部山区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流域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 700 1000mm 流域年均无霜期 240d 左右 起于 3 月中旬 止于 11 月中旬 年均 风速为 1 3 3 3m s 以西河镇站统计资料为例 本区多年平均降雨量 1368mm 降水年际变化大 枯 水年仅 705mm 丰水年高达 2050mm 为枯水年的三倍 降水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 主要集中在 4 至 8 月 占全年降水 60 本流域径流主要来自降雨 故径流特性与降水特性基本一致 青弋江西河镇站 多年平均流量为 156 4m3 s 多年平均径流量 49 4 亿 m3 最大年径流量 108 4 亿 m3 为最小年径流量 21 5 亿 m3的 5 倍 漳河南陵站多年平均流量为 8 9 m3 s 多年 平均径流量 2 8 亿 m3 最大年径流量 6 5 亿 m3 为最小年径流量 1 2 亿 m3的 5 倍 径流年内 年际极不均匀 年内丰水期主要集中在主汛期 4 8 月 本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 集中发生在 5 至 7 月 个别年份出现在 10 月 如 1961 年 由于流域上游黄山地区是皖赣山地暴雨区的中心 加之上游山区山高陡峻 支流众多 河流坡降大 河槽调蓄能力较小 降雨产汇流迅速 洪峰高 历时短的 特点 一次洪水历时一般为 3d 多则 7d 其中 1d 洪量占 3d 的洪量的 50 3d 洪量 占 7d 洪量的 70 7d 洪量占 15d 洪量约 70 形成本区洪水灾害频繁的另一重要 原因是长江洪水与本区洪水的频繁遭遇 长江洪水对本区洪水出流有顶托作用 致 使本区洪水排泄不畅 洪水位上升 从而进一步加重了本区的洪水灾情 2 3 河道基本情况 2 3 1 河道概况 青弋江发源于黟县美溪河 至张家向东北流至大河口 右纳溪下河来水 大河 口以下源流称清溪河 经清溪至周家坦 进入陈村水库库区 库区水域称太平湖 是黄山旅游区的景点之一 汇入太平湖的支流 左岸有王村河 陵阳河 洙溪河 右岸有茶溪河 秧溪河 麻川河等 坝下青弋江先西北流 至四甲左纳合溪河来水 至山里董家右纳渣溪河来水 至溪口右纳溪河来水 流向东北 经章渡至沙河北 芜湖县 S354 湾石路改造工程青弋江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报批稿 17 右纳主要支流徽水 经泾县城西 至太元 下坊 右纳幕溪河来水 至琴溪 赤滩 右纳琴溪河来水 至小岭南 左纳孤峰河来水 以下河道基本北流 经马头街 弋 江镇 至西河镇 左有资福河向西与漳河相通 河道折东北流 至十甲任村 左有 上潮河向西北曲折流 与漳河相通 干流至湾址 秧溪河 婆溪河镇西北 右有赵 家河向北至蜈蚣渡 三里埂与清水河 黄池河交汊 并北接青山河 均和水阳江相 通 干流折西北流 经方村 易太 殷港 至清水镇 右有清水河向东经黄池河与 水阳江相通 干流折西流 经蒋山于芜湖市西南郊注入长江 另一支经赵义河 青 山河由当涂入长江 青弋江总流域面积 7195km2 其中山区 6327km2 丘陵区 439km2 平原圩区 389km2 湖泊水面 40km2 河道全长 309km2 其中河源至泾县 197km2 泾县以下至 河口 112km 其中河口至湾址段 长 36km 河底高程 0 6 5 1m 一般河宽 193 241m 最窄处只有 67m 湾址至西河镇水文站 长 29km 河底高程 5 1 8 6m 河宽 241 606m 干流全长 233km 上游主要有麻川和舒溪两支支流 两河汇合后称尝溪 至陈村为上游区 出陈村峡谷后称青弋江 沿途经泾县 西河 镇至湾沚后称为下游 2 3 2 工程河段概况 拟建青弋江特大桥跨越处河段弯曲 下游 700m 处为老青弋江大桥 上游 1200m 和下游 400 处各有一处弯道 桥址跨越处河道宽 570m 左岸滩地宽约 263m 跨越 处河宽 218m 左右 右岸滩上种有部分房屋和树木 宽约 48m 工程河段左岸为保太 圩堤防 实测跨越处堤顶高程 14 46m 左右 顶宽约 4 11m 内坡比为 1 2 外坡比 为 1 3 堤顶建有民房 右岸为罗保圩堤防 堤顶高程 14 02m 左右 顶宽约 6 87m 内坡比为 1 2 外坡比为 1 3 堤顶建有大片民房 桥址附近河段概况见图 2 5 2 11 同时在桥址处以及上 下游 100m 处实测横断 面见图 2 12 2 14 吴淞高程 详图见附图 6 1 6 3 芜湖县 S354 湾石路改造工程青弋江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报批稿 18 图图 2 5 拟建桥梁左岸堤防堤顶道路拟建桥梁左岸堤防堤顶道路 图图 2 6 拟建桥梁跨越处滩地 左岸 拟建桥梁跨越处滩地 左岸 图图 2 7 拟建桥梁左岸堤防迎水坡拟建桥梁左岸堤防迎水坡 芜湖县 S354 湾石路改造工程青弋江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报批稿 19 图图 2 8 拟建桥梁跨越青弋江处拟建桥梁跨越青弋江处 滩地滩地 图图 2 9 拟建桥梁右岸 罗保圩 堤顶道路与堤防迎水坡拟建桥梁右岸 罗保圩 堤顶道路与堤防迎水坡 图图 2 10 拟建桥梁右岸 罗保圩 跨越方向拟建桥梁右岸 罗保圩 跨越方向 芜湖县 S354 湾石路改造工程青弋江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报批稿 20 图图 2 11 拟建桥梁跨越处左岸河槽迎水坡拟建桥梁跨越处左岸河槽迎水坡 断面桩号 桥上游100米 注 断面方向从左岸向右岸 采用吴淞高程 高程 米 起点距 米 芜湖县清弋江大桥河道横断面图 起点距 米 图图 2 12 桥址处上游桥址处上游 100m 处实测横断面处实测横断面 断面桩号 桥位 高程 米 起点距 米 起点距 米 图图 2 13 桥址处实测横断面桥址处实测横断面 右岸 左岸 河道 芜湖县 S354 湾石路改造工程青弋江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报批稿 21 断面桩号 桥下游100米 高程 米 起点距 米 起点距 米 图图 2 14 桥址处下游桥址处下游 100m 处实测横断面处实测横断面 2 3 3 防洪标准 依据 芜湖县城市防洪规划 2011 年修订 芜湖县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 保太圩的防洪标准为 20 年一遇 罗保圩防洪标准为 50 年一遇 罗保圩现状堤防为土堤 全长 6 8km 堤顶高程 12 66 13 66m 现状堤身高程 不够 堤身单薄 防洪能力仅为 5 年一遇 堤防加固标准近期按 50 年一遇标准设计 按土堤加固 堤顶高程 13 75 13 96m 堤顶宽度 8m 外坡 1 3 内坡堤顶 3m 以 下设 3m 宽戗台 戗台以上边坡为 1 3 以下为 1 4 5 堤脚为 30m 宽平台 堤顶 建 6m 宽沥青碎石路面的防汛道路 保太圩现有堤防堤顶高程 13 66 14 86m 宽 3 5m 坡比 1 4 0 1 5 0 规划堤防 标准高程 13 66m 14 51m 面宽不低于 4m 外坡 1 2 0 内坡 1 3 0 堤顶高程为 设计洪水位加 1 0m 超高 2 3 4 地质情况 1 地基土的构成 本剧本次勘察结果综合分析 场地岩土层自上而下划分为 层 填土 素填土和杂填土 局部地段为耕土 杂色 结构松散 土质不均 匀 厚度 0 50 5 10m 层 粉质粘土 灰 灰黄色 软 可塑状 局部夹少量粉土 无摇振反应 稍有光泽 干强度较低 韧性较低 该层在局部路段已被挖除 厚度为 1 0 3 90m 层顶面埋深为 0 50 5 10m 层顶面黄海高程为 5 20 7 85m 芜湖县 S354 湾石路改造工程青弋江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报批稿 22 层 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 灰黑色 流塑 软塑状 局部夹薄层粉土 含贝 类 无光泽 干强度低 韧性低 该层厚度为 1 7 0 16 30m 层顶面埋深为 2 30 15 80m 层顶面黄海高程为 9 30 6 50m 1 层 粉土 灰色 局部夹粉细砂 稍密状 饱和 有摇震反应 干强度低 韧性低 该层为 层夹层 场地局部分布 该层厚度为 1 10 4 30m 层顶面埋深为 6 80 13 0m 层顶面黄海高程为 6 50 4 0m 层 粉土夹粉砂 灰色 稍松 饱和 摇震反应慢 微层理结构 局部呈薄 饼状 厚度为 2 60 6 20m 层顶面埋深为 11 90 19 0m 层顶面黄海高程为 12 30 4 60m 层 细砂 灰色 下部含中砂及卵石 饱和 稍密 中密状 含碎云母片及 少量螺壳 局部分布 该层未完全揭露 厚度为 0 30 5 90m 层顶面埋深为 16 10 22 0m 层顶面黄海高程为 15 5 9 90m 层 卵石 灰色 含量约占 70 充填中粗砂 砾砂及粘性土 中密 密实 状 分选型差 磨圆度好 粒径在 2 0cm 10 0cm 成分为石英岩 硅质岩及石英砂 岩 该层未完全揭露 可见厚度为 0 50 31 0m 层顶面埋深为 14 0 26 50m 层顶 面黄海高程为 15 0 5 05m 以上各土层埋深 标高变化请参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层 填土 填土主要分布于路基下 塘泥分布在沟塘中 该层土质不均 力 学性质不稳定 未经处理不可作为路基持力层 层 粉质粘土 软 可塑状 力学性质较差 未经处理不可作为路基持力层 层 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 灰黑色 流塑 软塑状 力学性质差 未经处理 不可作为路基持力层 1 层 粉土 稍密状 分布不均 力学性质较差 未经处理不可作为路基持力 层 层 粉土夹粉砂 稍密 力学性质一般 分布不均 不宜作为路基持力层 层 细砂 稍密 中密状 工程地质条件一般 分布不均 不宜作为桥梁桩 基持力层 层 卵石 中密 密实状 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可作为桥梁桩基持力层 芜湖县 S354 湾石路改造工程青弋江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报批稿 23 3 场地土稳定性及均匀性 根据勘察结果 拟建场地内未发现明显断裂构造存在 属稳定场地 拟建场地土局部起伏较大 为不均匀场地土 4 场地土的不良地质评价 根据本次勘察分析 场地土的不良地质现象为场地内存在 层软弱土层 层土为软 可塑状粉质粘土 厚度较小 且局部路段已被挖除 其下覆土层为 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层 该层土具有含水量高 密度低 孔隙比大 高压缩性 强度 低 易变形等特点 且埋深 厚度较大 对工程建设有直接的不利影响 故在施工 时建议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场地及地基土的抗震性能 芜湖地区属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 根据本次勘察分析 拟建场地为中等复杂场 地 属软弱场地土 建筑场地类别为 类 为抗震不利地段 请依据相关规范采取 有效措施 据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JTG TB 02 01 2008 建筑场地抗震设防 烈度 6 度 基本地震加速度 0 05g 设计地震分组 第一组 芜湖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 一般情况下可不进行液化判别处理 6 结论 1 本场地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 场地附近未发现有较大规模的断裂构造及活动 构造存在 属较稳定的建筑场地 适宜本工程的建设 2 根据本次勘察分析 拟建场地为中等复杂场地 属软弱场地土 建筑场地类 别为 类 为抗震不利地段 请依据相关规范采取有效措施 3 本次勘察所揭示的场地岩土层分布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参数情况与原初勘 报告的结果基本相符 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也基本吻合 4 场地沿线老路基的两侧分布有较多条状水塘 多为修路时取土开挖后形成 其 塘泥厚度约 1m 左右 此次道路改造工程施工时 对有沟塘的位置应多加注意 5 根据本次勘察分析 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一般 不良地质条件为软土地基 应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 6 拟建线路一般路基可选 层作基础持力层 因这层土力学性质较差 采用天 然地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 施工时请根据实际情况对 层土进行相应处理 如搅 拌桩 袋装砂井等处理措施 过沟塘等位置亦应按此处理 满足设计要求后可作为 基础持力层 芜湖县 S354 湾石路改造工程青弋江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报批稿 24 7 涵洞部分可选用 层作基础持力层 请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复合地基 如搅拌 桩 抛片石挤淤 换土垫层等处理措施 满足设计要求后可作为基础持力层 8 修筑路堤所用填料应选水稳定性好 压缩性小的土石料 对路基进行强度 抗变形能力进行验算 以保证路面的正常使用功能 并对高路堤进行稳定性和沉降 分析 9 箱涵基坑开挖时 由于存在 层软弱土层及塘泥 故须采取相应的止水措施 同时采取相应支护措施 以防止发生基坑失稳 且基坑周围严禁堆土 10 青弋江桥及小河口桥等桥位处建议采用钻孔桩 采用摩擦桩 则以 层为 桩基持力层 参照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 2007 第 5 3 3 条公式 计算摩擦桩单桩容许承载力 Ra 以 ZK1 孔估算钻孔灌注桩单桩容许承载力 Ra 供 设计单位参考 不考虑第 层土 取桩径 1 0m 桩长 25m m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教育机构礼仪培训
- 2026届商丘市重点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基层管理角色认知培训
- 创意妆容设计及讲解
- 2026届江苏省江阴南闸实验学校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公司培训小组展示
- 招生顾问工作总结
-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空港经济区2026届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高清版)DZT 0261-2014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
- NB/T 10739-2021井工煤矿辅助运输安全管理规范
- GB/T 4074.1-2008绕组线试验方法第1部分:一般规定
- GB/T 22562-2008电梯T型导轨
- GB/T 11638-2020乙炔气瓶
- GB/T 10081-2005矩形内花键长度系列
- GA/T 1968-2021法医学死亡原因分类及其鉴定指南
- GA 1551.6-2021石油石化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6部分:石油天然气管道企业
- 《古筝的艺术流派》
- 徐州的传统民俗
- DDI高绩效辅导经典课程讲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