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X1Dv3软件培训讲义.ppt_第1页
IX1Dv3软件培训讲义.ppt_第2页
IX1Dv3软件培训讲义.ppt_第3页
IX1Dv3软件培训讲义.ppt_第4页
IX1Dv3软件培训讲义.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雷公司 ix1dv3中的瞬变电磁模块 目录 tem方法及ix1dv3软件概述数据导入及工区建立数据编辑反演方法反演结果保存 1 tem方法及ix1d软件概述 1 1tem方法简介1 2ix1dv3软件概述 1 1tem方法简介 1 1 1电法的主要分类常规电法直流电法激发极化法 时域 自然电场法充电法电磁法频率域电磁法 类mt方法时间域电磁法 时域瞬变电磁法 tem 1 1tem方法简介 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 tem 以不接地回线 磁偶源 或接地线源 电偶源 作为场源 以此来激励地下介质的二次涡流场 并对二次场进行观测 通过分析二次场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来获取地下介质的电性特征 推断目标体的空间赋存位置 产状 埋深等信息 s1接口功能 sae承载业务管理功能 例如建立和释放ue在lte active状态下的移动性功能 例如intra lte切换和inter 3gpp rat切换 s1寻呼功能nas信令传输功能s1接口管理功能 例如错误指示等网络共享功能漫游和区域限制支持功能nas节点选择功能初始上下文建立功能 lte系统 s1接口的信令过程 s1接口的信令过程有 sae承载信令过程 包括sae承载建立和释放过程 切换信令过程寻呼过程nas传输过程 包括上行方向的初始ue和下行链路的直传错误指示过程初始上下文建立过程 lte系统 1 1tem方法简介 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简单地说 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就是电磁感应定律 二次场衰减过程一般分为早 中和晚期 早期的电磁场相当于频率域中的高频成分 衰减快 趋肤深度小 而晚期成分则相当于频率域中的低频成分 衰减慢 趋肤深度大 通过测量断电后各个时间段的二次场随时间变化规律 可得到不同深度的地电特征 1 1tem方法简介 瞬变电磁法的发展概况基于l w blan的专利 1933 该法利用电流脉冲激发供电偶极形成电磁场 用电偶极测电场 此法提出后 石油公司做了很多野外实验 希望得到类似地震勘探的结果 yost 1952 orsinge 1954 等人做出详细评论 在沉积盆地难以得到能识别的分辨率 从而五六十年代应用越来越少 瞬变电磁法用于矿产勘查追述于上世纪50年代 长期在该领域研究的著名单位有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工业研究院 csiro terratem由该单位设计开发 矿物研究院 多伦多大学 犹他大学 美国地质调查所 geonics公司等 目前国外比较先进的仪器主要是 pem protem terratem 1 1tem方法简介 瞬变电磁法的主要工作方式 同点类型 同一回线 重叠回线和中心回线 分离回线类型 适于普查或者航空电磁填图 大定源组合 适于矿产普查阶段 1 1tem方法简介 瞬变电磁法的特点 以人工激发的脉冲电流作为场源 具有较大的勘探深度和较高的信噪比 瞬变电磁法在高阻围岩中寻找低阻地质体是最灵敏的方法 且无地形影响 采用同点组合观测 与探测目标有最佳耦合 异常响应强 形态简单 分辨能力强 1 2ix1dv3软件简介 ix1dv3是一个一维直流电阻法 dc 激发极化法 ip 大地电磁法 mt 电磁法 em 测深正演和反演软件包 它也可以对多地层进行平顺模拟 对反向分层模型进行等价性分析 还可以进行测井查看 减少和绘制 它可以在其数据库中容纳很多测深数据 它支持导入剖面 以及从导入的深度数据中创建剖面图 1 2ix1dv3软件简介 ix1dv3中的瞬变电磁模块 具有多种数据格式接口便捷的数据编辑功能基本1d反演方法 最小二乘反演 平滑模型反演带有约束功能 人机交互解释功能 1 2ix1dv3软件简介 ix1dv3的基本操作流程 2 数据导入 2 1输出usf格式文件2 2创建工区导入原始数据导入高程数据2 3生成剖面 2 1输出usf格式文件 必须指出 terratem所取得的数据格式最好以usf格式导出 terratem能导出的数据格式中 只有该格式的文件可以用ix1dv3直接处理 terratem实测的原始数据格式为bin格式 应在仪器中将其转为usf格式 2 1输出usf格式文件 在采集软件主界面选择 file 然后点击 open 2 1输出usf格式文件 见到如下界面 默认要打开的是 bin文件 2 1输出usf格式文件 点击selectdirectory 选择实测数据的存放路径 2 1输出usf格式文件 选择要打开的文件 点击 ok 2 1输出usf格式文件 此时弹出以下对话框 选择延时 2 1输出usf格式文件 选择后 回到主界面 再依次点击 file 和 export 2 1输出usf格式文件 然后出现以下界面 2 1输出usf格式文件 点击文件类型 选择usf格式 2 1输出usf格式文件 然后点击 ok 生成usf格式文件 2 2创建工区 如果之前曾经保存过别的工区文件 打开软件后会显示之前打开过的文件 如下所示选择exit 2 2创建工区 然后在file里选择new 选择清除数据 2 2创建工区 此时 选import 点击导入usf格式数据 2 2创建工区 导入usf文件后 可以看到创建工区的测点平面图 2 2创建工区 此时 可以点击 edit 菜单的第一项修改测点位置和高程 点击后弹出如右所示的对话框 可以编辑测点坐标和相对高程 或者海拔 2 2创建工区 此时 工区数据及高程均已导入 可以另存为一个工区文件 用file菜单中的 另存 选项 2 2创建工区 保存后的工区文件后缀为ixp 如 保存为514g ixp时 工区的名称变更为如下图红线部分所示 2 3生成剖面 编辑过测点位置后 选择创建剖面 用第二行的几何框图工具 将要选择的测点框入几何图的范围内即可生成剖面 2 3生成剖面 左上角是使用工具将各个测点选入剖面之中 右下角是剖面生成后显示各测点的实测曲线 上 和初始模型 下 2 3生成剖面 剖面生成后 可以在file菜单中点击重命名剖面 2 3生成剖面 保存该剖面 以后只要打开工区文件 就能找到该剖的所有数据 2 3生成剖面 514工区的两条线都按以上方法做好后 可以看到工区显示中 已有两条剖面 黄线显示 并且在左上角工具栏下 可任意选取剖面来做下一步工作 3 数据编辑 实测的tem视电阻率曲线应该 掐头去尾 飞点必须剔除terratem的第一时间道在关断之前 该时间道的数据必须选择 delete 3 数据编辑 将鼠标移至要编辑的测点上 左键点击 3 数据编辑 点击后弹出如下界面 3 数据编辑 移到要处理的时间道上 右键点击会出现编辑框 第一个时间道必须删除 然后再进行 掐头去尾 3 数据编辑 右键点击后出现的编辑框内容 3 数据编辑 进行 掐头去尾 时还可以参照衰减曲线的形态进行 3 数据编辑 此时 编辑飞点或者对曲线进行 掐头去尾时 可以选择删除频点 也可用mask进行标记 3 数据编辑 编辑好一个测点后 选择file菜单中的保存 然后回到剖面文件显示的界面中 选择其他测点进行编辑 4 软件的反演模块 4 1基本反演方法4 2人机交互的解释技术 4 1基本反演方法 软件所含的反演算法 最小二乘反演平滑模型反演 4 1基本反演方法 先选择一个单点进行反演 若能获得较好的结果 就以该点的模型参数及反演参数对整条剖面进行计算 4 1基本反演方法 在菜单calculate选中occam反演 点击estimatesmoothmodel 4 1基本反演方法 在对话框中选择合适的参数 平滑模型层数一般在10 20 4 1基本反演方法 反演后的模型如下所示 此时平滑模型响应曲线 棕色 与实测曲线拟合较好 可以根据其大体形态 调整层状模型 红色 4 1基本反演方法 此时不断调整模型 左面的模型响应曲线也随之变化 可以利用这一手段逐渐拟合实测资料 此处fix选项可以固定某层的电阻率 具有约束功能 4 1基本反演方法 曲线拟合较好后 就以该点的模型参数及反演参数对整条剖面进行计算 回到剖面显示的菜单栏 点击estimatesmoothmodel即可 4 1基本反演方法 若该测点模型确实非常符合实际情况 在整条测线中有代表性 还可以在edit菜单中拷贝该模型 4 1基本反演方法 然后回到剖面显示界面 选择edit中的拷贝到所有测点上 这样 所有测点都以该模型为反演初始模型 4 2人机交互的解释技术 反演过程中 软件提供了多种人机连做的方式 其中之一是等效模型替换 先在反演中 选择单步反演 4 2人机交互的解释技术 单步反演结束后 inversion选项之下的等效模型选项就可以使用了 点击它可以更换其它等效模型 4 2人机交互的解释技术 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