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监测方案实例.doc_第1页
地质灾害监测方案实例.doc_第2页
地质灾害监测方案实例.doc_第3页
地质灾害监测方案实例.doc_第4页
地质灾害监测方案实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三峡峡库库区区巫巫山山县县青青石石 神神女女溪溪 滑滑坡坡 专专业业监监测测预预警警 实实 施施 方方 案案 单位 三三峡峡库库区区巫巫山山县县青青石石 神神女女溪溪 滑滑坡坡 专专业业监监测测预预警警 实实 施施 方方 案案 项目负责 编 写 审 查 审 定 总工程师 院 长 单位名称单位名称 目目 录录 一 前一 前 言言 1 1 一 任务由来 1 二 现阶段监测工作情况介绍 1 三 专业预警监测目的与任务 1 四 自然地理及气象水文 1 五 滑坡体基本特征 2 1 滑坡边界 规模 形态特征 2 2 滑体特征 2 3 滑床特征 2 4 滑面特征 3 5 滑坡变形破坏特征 3 二 监测执行的技术规范与依据二 监测执行的技术规范与依据 4 4 三 监测工作方案三 监测工作方案 5 5 一 监测工作布置原则 5 二 监测系统的功能 5 三 监测内容 6 四 监测方法及及技术指标 6 五 监测期限 8 六 监测频率 8 七 监测的等级 10 四 监测工作实施技术设计四 监测工作实施技术设计 1111 一 监测系统基准网及监测网的建立 实施 11 1 监测系统基准网及监测网的建立 11 2 基准网 监测网的实施 12 二 监测基准网施测 16 1 平面控制测量 16 2 高程控制测量 17 3 坐标系统 18 4 控制网内业计算处理 18 三 变形观测点施测 18 1 观测点平面位移测量 18 2 观测点三角高程沉降测量 18 四 远程红外摄影监控 19 五 地表变形拉裂缝观测点的建立及实施 19 六 巡查监测 21 五 监测数据的整理及分析五 监测数据的整理及分析 2323 一 监测数据的整理 23 二 变形值的统计规律及成因分析 24 三 险情预警标准 25 四 监测信息报送 26 五 应急预案的制定 28 六 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28 七 安全保证措施 29 1 制度措施 29 2 物资保障措施 30 3 技术保障措施 30 六 人员与设备组织六 人员与设备组织 3131 一 项目组主要人员组成 31 二 主要监测仪器设备投入 31 七 提交成果资料七 提交成果资料 3232 八 工作量统计八 工作量统计 3333 一 监测网建立工作量 33 1 监测点类型及布设工作量 33 2 应急监测工作量 33 三 专业监测工作量 34 附图 附图 1 1 滑坡监测平面布置图 滑坡监测平面布置图 2 2 滑坡监测典型剖面图 滑坡监测典型剖面图 1 一 前一 前 言言 一 任务由来 一 任务由来 二 现阶段监测工作情况介绍 二 现阶段监测工作情况介绍 三 专业预警监测目的与任务 三 专业预警监测目的与任务 1 监测目的 1 通过采用多方法多手段对青石村滑坡体进行应急抢险和预警监 测 从而获得滑坡体整体发展变化趋势 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 据 同时通过监测滑坡实际变形及变形趋势 超前进行临滑预报 杜绝因 本次青石村滑坡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减少财产损失 2 巫山县青石 神女溪 滑坡是今年三峡库区 175m 米试验性蓄 水工程直接诱发导致变形加剧的典型案例 通过监测滑坡体在 175m 蓄水 和退水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和变形趋势分析 可以作为研究本次试验性蓄水 对整个三峡库区稳定性影响的标准课题 2 监测任务 1 对滑坡体进行水平位移与沉降监测 地表拉裂监测和宏观巡查 监测 2 对滑坡整个变形过程进行远程摄影监控 记录下滑坡体整个变 形过程 以供日后科研之用 四 自然地理 四 自然地理及气象水文及气象水文 1 自然地理 巫山县青石村 神女溪 滑坡位于巫山县抱龙镇青石村 8 9 社 神 女溪右岸 距长江口约 2 公里 距巫山县城 20 公里 有公路和水路直达 但路面较差 班船每天有 2 班 交通较为方便 见图 1 1 2 2 气象 巫山县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多年平均降雨量 1049 3 毫 米 年最大降雨量 1356 毫米 月最大降雨量 445 9 毫米 1979 年 9 月 日最大降雨 141 4 毫米 1964 年 5 月 24 日 降雨主要集中在 5 9 月 占全年降雨量的 68 8 3 水文 青石村滑坡处于三峡库区长江一级支流神女溪 距长江口 约 2 公里 目前水位 174 68 米 其水位随长江三峡库区蓄水位变化 图 1 1 交通位置示意图 五 滑坡体基本特征 五 滑坡体基本特征 照片 1 1 青石滑坡全貌 摄于 2010 年 11 月 23 日 15 时 1 1 滑坡边界 规模 形态特征滑坡边界 规模 形态特征 滑坡平面呈蚌壳状 后缘受地形特征和变形裂缝控制 呈圆弧放射状 展开 前缘边界以神女溪河为界 由于蓄水至 169 4m 吴淞高程 时岸 边出现滑塌 前缘边界应在 169 4m 吴淞高程 以下 侧缘边界以裂缝 为界 滑坡平均宽度约 325m 平均纵长约 225m 后缘高程 312 322m 滑坡主滑方向 26 平均厚度 32m 分布面积 7 31 万 体积 234 万 m3 属大型深层牵引式土质滑坡 2 2 滑体特征滑体特征 滑体主要为第四系崩滑堆积层 Q4del 以块石为主 约占 65 其余 为红褐色粉质粘土 块石粒径一般 0 5 4 0m 最大达 7 5m 风化中等 多显成层性 密实 为老崩滑堆积体 厚度 19 38m 平均 32m 3 3 滑床特征滑床特征 滑坡区内的岩层为三迭系下统大冶组 T1d 薄至中厚层泥质灰岩 滑 坡东西外侧基岩出露 新鲜或微风化灰岩岩块具较高强度 性脆 易成块 3 状 4 4 滑面特征滑面特征 滑坡属大型深层牵引式土质滑坡 从前缘滑塌体和滑坡产生的不同级 次的裂缝分析 滑动面应为叠瓦状圆弧形滑动面 由于蓄水至 169 4m 时 岸边出现滑塌 故前缘边界应在 169 4m 以下 从前缘滑塌体进行反算 用反算得到的综合 值类比整个滑坡 计算搜索出滑坡滑面形态呈曲率 较小的圆弧状 平均倾角 36 其剪出口在 135m 左右 5 5 滑坡变形破坏特征滑坡变形破坏特征 滑坡宏观变形形迹主要有前缘的坍塌和后缘 侧缘的拉张 剪切裂缝 以及坡体上出现的解体裂缝 滑坡于 2009 年三峡水库 175m 试验性蓄水期 间前缘就发生过滑塌 滑塌方量约 1500m 此后 掉块不断 2010 年 10 月 11 日库水位达到 169 4m 吴淞高程 以来至 10 月 25 日 短短 15 天 前缘水位线一带滑塌区加速扩大 目前前缘滑塌区已连成一片 已滑塌总 方量约 7 5 万 m 至 2010 年 11 月 23 日后缘裂缝最宽处已达 3 5m 下 沉最大处 4 2m 裂缝具西侧宽变形速率快 东侧窄变形速率慢的特点 在 2010 年 10 月 11 日出现滑塌区的基础上 随着库水位的升高 2010 年 10 月 18 日上午 滑坡后缘新出现一条延伸长 487m 的拉裂缝 拉 裂缝宽 1 20cm 下错 15cm 见照片 6 主要延伸方向 107 度 10 月 26 日 东侧出现断续分布的纵张裂缝 延伸方向约 25 度 裂缝宽 1 4cm 延伸长度 2 5m 前缘神女溪岸坡新近出现两个滑塌体 并逐渐扩大 至 2010 年 11 月 23 日 后缘裂缝最宽已达 3 5m 上下错距达 4 2m 西侧变形速率从 10 月 27 日的 18 95mm d 增加到现在的 11 月 19 日 12 时 00 分 190mm d 人工裂缝监测点 后缘裂缝累计宽度从 10 月 27 日的 0 2m 增大至现在的 3 5m 左右 下沉量从 0 3m 增大至现在的 4 2m 东侧变形速率从 27 日的 3 79mm d 增加到现在的 11 月 19 日 4 4mm d 变化很小 11 月 10 日夜间前部岩土体滑入水中 前缘形成陡壁 一次性滑入方量约 3 万 m 滑坡变形非常显著 二 监测执行的技术规范与依据二 监测执行的技术规范与依据 1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 T8 2007 作为变形监测主要技术标 准 2 国家一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l2897 91 适用于替代 JGJ T8 97 中相应精度的直接水准 建立竖向基准网 3 国家三 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l2898 91 适用于系统联测和 沉降监测 4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技术要求 5 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工程崩塌库岸监测系统和预 警指挥系统专项设计 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Z T 0219 2006 7 崩塌 滑坡 泥石流监测规程 DZT 0223 2004 8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YS 5229 96 5 三 监测三 监测工作方案工作方案 一 监测工作布置原则 一 监测工作布置原则 青石滑坡应急及预警专业监测工作不仅仅是为监测预警服务 同时需 要为后期的调查评价 勘查和施工设计提供技术依据 因此其系统的建立 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滑坡体的监测网点布设应重点监控主变形区的变形方式和变形趋 势 同时兼顾整个潜在变形区的稳定性情况 2 鉴于滑坡体变形机制的复杂性和其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应建立集 裂缝相对位移监测 地表绝对位移监测 巡查监测和降雨监测于一体的多 手段综合立体监测系统 3 为了保障监测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监测仪器设备的选型应满 足适用性 稳定性 精确性 耐久性的技术要求 4 鉴于滑坡体的稳定性现状 应急监测阶段 滑坡体可能失稳后的 突发性和危害性 除采用定期观测方式外 还应对滑坡裂缝变化 影像现 状实现实时自动化运行 数据自动采集 无线远程自动传输和实时发布 5 除仪器监测外 必须定期做相应的人工目视检查 复核监测数据 6 重视地质宏观现象巡查监测工作 加强综合数据分析 二 监测系统的功能 二 监测系统的功能 1 为滑坡体的应急阶段监测预警服务 保障航道安全 2 监控滑坡体主变形区的空间变形特征 3 监控整个滑坡变形区的变形范围 4 为调查 勘查 施工设计提供依据 5 为研究库区蓄水引发滑坡地质灾害的科研课题提供实践依据 6 三 监测内容 三 监测内容 1 地表位移监测 在变形体上布设大地位移监测点 及时洞察滑体上变形监测点水平位 移和沉降量 变形方向及预测变形趋势 从而反映出整个变形体的稳定性 情况 2 远程红外摄影监控 对滑坡体采用 24 小时制远程红外摄影监控 准确掌握前缘崩滑次数 及崩滑速度 同时对滑坡体整体变形演变过程进行实时摄像 提供重要的 现场第一手资料 为今后研究 175m 蓄水工程对滑坡稳定性影响情况提供 宝贵的科学依据 3 拉裂缝变形监测 重点在滑坡后缘及两侧剪出口布设拉裂缝监测点 并根据实际情况增 加裂缝监测点工作量 4 降雨量监测 在滑坡附近建立降雨量监测点 观测监测区一个水文年中的降雨量情 况 四 监测方法 四 监测方法及及技术指标及及技术指标 1 采用全站仪监测的大地位移变形点的水平位移使用进口拓普康 IS IMAGING STATION影像型三维扫描全站仪机器人 测角精度0 5 1 测距 1mm 2mm 2ppm D 6 采用极坐标法进行观测 沉降量采用三角高程法进 行观测 观测过程都由技术人员远程控制 IS 全站仪自动完成 观测原始 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及时传输到监测人员电脑上 并采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 处理与分析 得出本次观测变化量 7 拓普康 拓普康 ISIS IMAGINGIMAGING STATIONSTATION 影像型三维扫描全站仪机器人 影像型三维扫描全站仪机器人 2 远程红外线摄影观测采用无线 AP 网络监控进行 通过现场布设 高清摄像机对滑坡前缘强变形区域进行全天候摄像观测 并将影像数据通 过无线 AP 网络发送至远程控制计算机终端 及时掌握崩滑区域情况 无线 无线 APAP 网络监控拓扑图 网络监控拓扑图 红外摄像头 红外摄像头 3 拉裂缝监测点采用自动裂缝计和人工小钢尺 钢卷尺进行测量 YH1600AYH1600A 系列系列高智能型裂缝计高智能型裂缝计 8 外型尺寸 MM 型号量程分辩率温度范围 直径长 YH1605A100cm0 01mm21270 YH1610A200cm0 01mm21340 YH1620A400cm0 01mm 20 80 21420 数据采集 序号采集方式所需设备 1 自动化数据采集YH1600A 系列直接挂接系统进行自动化数据采集 4 降雨量监测 降水量采用翻斗式自动雨量计法 监测精度 0 1mm 实时监测周期 10min 型号分辨率温度范围外型尺寸 YH4700A0 1mm 0 60 230 680 数据采集 序号采集方式所需设备 1 人工数据采集通用读数仪 YH6406 2 自动化数据采集可直接挂接系统进行数据自动采集 翻斗式自动雨量计 五 监测 五 监测期限期限 滑坡目前处于橙色预警阶段 根据现阶段变形情况 本次三峡库区巫 山县青石 神女溪 滑坡应急抢险期专业监测按 3 个月计 滑坡运行期预 警专业监测期限为一个水文年 六 监测 六 监测频率频率 青石滑坡目前已经确定地质灾害险情级别为 级 中型地质灾害险情 监测预警级别为警示级 橙色预警 监测频率按以下频率执行 9 1 全站仪水平位移 沉降观测 1 应急抢险期专业监测 橙色预警应急抢险期间采用 1 次 2 小时观测一次 按 3 个月计 2 预警专业监测 坝前 175m 退水过程中 2 次 天 一个水文年中约有 4 个月时间 坝前 175m 蓄水过程中 2 次 天 一个水文年中约有 4 个月时间 其余监测周期内采用 1 次 天 2 拉裂缝监测 1 应急抢险期专业监测 橙色预警应急抢险期间采用 1 次 2 小时观测一次 按 3 个月计 2 预警专业监测 坝前 175m 退水过程中 2 次 天 一个水文年中约有 4 个月时间 坝前 175m 蓄水过程中 2 次 天 一个水文年中约有 4 个月时间 其余监测周期内采用 1 次 天 3 远程红外摄影监测 全天候 24 小时监测 工作人员分三组进行值班监控 4 巡查监测 1 应急抢险专业监测 应急抢险期间巡查监测 4 次 天 2 预警专业监测 坝前 175m 退水过程中 1 次 天 一个水文年中约有 4 个月时间 坝前 175m 蓄水过程中 1 次 天 一个水文年中约有 4 个月时间 其余监测周期内采用 1 次 周 遇特殊情况应增加巡查次数 如大雨期间应进行值班巡查 若各监测 点出现异常变形情况 也应加密巡查密度 5 基准网复测 10 1 为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应在每次监测前对定向基 准边进行边长检核 确保基准网的稳定性 2 在专业预警监测实施过程中 对基准网应进行每半年一次复测 检验基准网稳定性 3 监测人员需进行冬夏两季大气折光试验 得出冬夏季节不同的 大气折光率K K值 保证监测精度 七 监测的等级 七 监测的等级 1 位移监测中的水平位移监测按 规程 变形测量等级划分的三级 精度执行 即平面位移观测时观测点坐标中误差 10mm 三角高程沉降观测点 按照四等水准执行相关规范 2 用于监测变形观测点所需的基准点的平面精度按二级精度执行 即平面观测坐标中误差 3mm 基准点高程控制由于受场地的限制 亦采 用三角高程执行四等水准进行观测 11 四 监测工作实施技术设计四 监测工作实施技术设计 一 监测系统基准网及监测网的建立 一 监测系统基准网及监测网的建立 实施 实施 1 1 监测系统基准网及监测网的建立监测系统基准网及监测网的建立 监测基准网监测基准网 在滑坡体影响范围外稳固区域 布设监测基准点 4 个 根据现场实际 情况 在神女溪左岸布设两个基准点 作为监测工作基点 同时在神女溪 右岸滑坡影响范围外左右两侧布设另外两个基准点 构成大地四边形网作 为滑坡监测基准网 基准点前冠以 JD1 JD2 JD3 JD4 标示 监测观测网监测观测网 1 位移监测剖面布设 水平位移 沉降 在滑坡主变形区及潜在崩滑体布设三条监测剖面 控制主变形区及潜 在变形区水平 沉降变化情况 1 1 剖面 该监测剖面位于滑坡主变形区 B 区西侧 自南向北跨 过变形 B 区西侧及潜在变形区 剖面 NE 方向 26 与等高线近似垂直 在剖面在布设监测点 JCD13 JCD15 JCD16 JCD17 控制滑坡潜在 变形区及强变形区变形情况 2 2 剖面 该监测剖面位于滑坡主变形区 B 区东侧 自南向北跨过 变形 B 区东侧 剖面 NE 方向 15 与等高线近似垂直 在大裂缝内侧 布设监测点 JCD8 JCD9 监控强变形 B 区东侧变形情况 在大裂缝外侧 布设监测点 JCD10 JCD11 监控强变形区后缘变形情况 3 3 剖面 该监测剖面位于滑坡主变形区 C 区中部 自西南向东北 方向跨过主变形区 C 区 剖面方向 NE44 与等高线近似垂直 在主变 形区内布设监测点 JCD1 JCD2 JCD3 主变形区外布设监测点 JCD7 12 另外 保留应急抢险期间布设在 B C 区交界处大裂缝两边的监测点 JCD4 JCD5 JCD6 JCD12 监控主变形区稳定性情况 同时在 B 区中 部增设监测点 JCD14 注 后续观测应根据滑坡的变形情况调整监测工作量 2 远程红外摄像监控 应急抢险期已在滑坡体对岸 神女溪左岸 正面及斜对面山脊上布设 了两个远程红外摄像监控器 用以 24 小时实时监控滑坡整体及局部变形 情况 为研究滑坡体在 175m 蓄水的影响下的变形演变过程 提供最直观 的科学依据 红外摄像监控点冠以 JK 标示 3 裂缝监测 应急抢险期在滑坡后缘布设简易裂缝监测点 12 个 预警专业监测增 设 自动裂缝计监测点 8 个 监测滑坡体变形发展情况和趋势 自动裂缝监测 点冠以 LL 标示 简易裂缝监测点仍冠以 LF 标示 2 2 基准网 监测网的实施基准网 监测网的实施 1 基准点选点埋设 基准点选点埋设 选点选点 1 点位基础应坚实稳定 地质条件较好 易于长期保存 2 距变形体远近适中 倾角不宜太大 3 通视条件良好 便于现场操作 4 便于扩展工作基点 埋设埋设 1 基准点和观测点埋设规格按下图进行 2 观测墩四面应分别用红色油漆喷涂点号 保护警语 在观测墩站台 13 上 用字模刻印平面及高程点点号 并用红油漆填写清除 3 观测墩埋设后 应达到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并稳定后才能进行观测 强制对中归心盘 地面线地面线 图 4 1 基准点观测点侧立面图 14 图 4 2 基准点正投影示意图 15 2 监测点的选点埋设 监测点的选点埋设 选点选点 1 根据变形体的几何特征 变形特征等确定监测点 2 若测区观测条件困难 应尽量将观测点布设在能反映变形体稳定 性状态变形敏感区域 3 点位牢固 易于保存 安装方便 4 沉降监测点应设于沉降最明显的地方 埋设埋设 监测点一般布设变形区域上能代表变形体位移变化的部位 监测标志 采用硂强制对中观测墩标 用于全站仪观测之用 标型参照 建筑变形测 量规程 JGJ T8 2007 的相关规定进行预制或现浇 标型大小及高度可根 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以满足现场实际监测需要为目的 监测点分类埋设示意图同基准点 16 3 点之记绘制 点之记绘制 监测基准点 变形观测点在埋设好之后 填写点之记 点之记格式和 所填内容见表 点 之 记 表 4 1 点名点号类别 相邻点 点名 点号 距离 通视否 标石 说明 名称 所属变形区域 编号 所在地 交通情况交通路线图 L B 概略位置 X Y H 点 位 略 图 备注 实施单位 17 4 监测标志的保护措施 监测标志的保护措施 1 通过油漆柱身写出警示标语 在监测标志附近制作警示牌 2 有偿委托柱位所在地户主或产权单位进行日常保管 3 监测点可在变形体上设立隔离带或采取其它加固措施 4 发现控制网点不稳定或异常时 应对监测网进行复测 5 将监测标志的保护列入群测防日常巡视的工作内容 并向周围群 众宣传国家测绘法 提高居民自觉保护监测标志的意识 6 控制点位被破坏时 应及时进行增补 并联测原有控制网 确 保基准点的可靠性 监测点位被破坏时 除立即进行补充外 还应在增设 监测点埋设初期加密进行观测 以确保掌握变形体的变形特点 保证变形 体的安全运行 二 二 监测基准网施测监测基准网施测 观测使用拓普康 IS 全自动扫秒机器人全站仪 测角精度 1 DJ1 测距精度 1mm 1ppm D 测前对仪器必须经专业场地检验 要求有关数 据资料齐全 符合要求方可提交使用 观测需待所有埋设点稳定后方可施 测 否则将直接影响以后的变形点观测质量 平面观测按规范中二级精度 要求进行施测 监测基准网布设成大地四边形网 采用边角同测进行观测 1 1 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精度按二级精度执行 基准网布设成大地四边形网 采用边角网 进行观测 基准网平面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表 4 2 级别平均边长 m 角度中误差 边长中误差 mm 最弱边边长 相对中误差 二级 300 1 5 3 0 1 100000 18 19 方向观测法限差 表 4 3 单位 秒 仪器类型 两次照准目标 读书差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内 2C 互差 同一方向值 各测回互差 DJ14595 本次基准网水平角观测限差严格按照 表 4 3 中 DJ1 型仪器相应技术 指标执行 电磁波测距技术要求 表 4 4 每边 测回数 气象数据测定的 最小读数 级别 仪器精 度等级 mm 往返 一测回 读数间 较差限 值 mm 单程测 回间较 差限值 mm 温度 C 气压 mmHg 往返或时段间 较差限值 二级 34435 00 20 5 6 10 2 Dba 本次基准网距离测量采用上表中集体技术指标执行 并严格按照以下 相关要求实施 往返测或不同时间段观测值较差 应将斜距化算到同一水平面上方可 进行比较 测距时应使用经检定合格的温度计和气压计 气象数据应在每 边观测始末时两端进行测定 取其平均值 测距边归算到水平距离时 应 在观测的斜距中加入气象改正和加常数 乘常数 周期误差改正后 化算 至测距仪与反光镜的平均高程面上 2 2 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 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进行观测 控制网布设成闭合高程导线 执行国 家四等三角高程水准精度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只要技术要求 表 4 5 等级 每千米高差 全中误差 mm 边长 km 观测方式 对向观测高 差较差 mm 附合或环形 闭合差 mm 四等 10 1 对向观测40D20D 20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 4 6 垂直角观测边长测量 等级仪器精度 等级 测回数 指标差较 差 测回较差 仪器精度等 级 观测次数 四等 1 级仪 器 2 5 5 2mm 2ppm D 往返各 一次 3 3 坐标系统坐标系统 平面采用 1954 年北京坐标系 高程采用 1956 年黄海高程系 坐标引测 采用 GPS 静态相对定位或 RTK 将坐标系统引入基准网 4 4 控制网控制网内业计算处理内业计算处理 经检验各项观测值限差均符合要求后 采用南方平差易 2002 对控制 网进行严密的平差计算 分析平差报告结论 检验测量精度是否达到控制 网相对应等级精度 即平面基准网达到监测二级精度 平面点位中误差 3mm 三 变形观测点施测 三 变形观测点施测 1 1 观测点平面位移测量观测点平面位移测量 使用经检测后的全站仪 采用光电极坐标法进行作业 在基准点上或 工作基点上设置仪器对各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观测过程中按变形监测三 级精度执行相关技术规范 平面位移观测测量技术要求 表 4 7 级别平均边长 m 角度中误差 边长中误差 mm 最弱边边长 相对中误差 三级 500 2 5 10 0 1 50000 2 2 观测点三角高程沉降测量观测点三角高程沉降测量 采用三角光电高程进行四等水准观测 按规范相应规定执行 与平面 21 位移观测同步进行 作业过程中应定时对高程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检测 检测限差 4 5mm n 为测站数 n 观测成果经检查各项限差符合要求后 高差应加入尺长 正高改正 进行计算 以上基准点 观测点及各项计算数据取值 0 1mm 最后成果取 1mm 角度取值 0 1 垂直角及高差测量技术要求 表 4 8 测回 数 指标差较差 垂直角较差 对向观测高差较差 mm 符合或环形闭合差 mm 377 D 为测距边长度 Km 四 远程红外摄影监控 四 远程红外摄影监控 远程红外线摄影观测采用无线 AP 网络监控进行 通过现场布设高清 摄像机对滑坡前缘强变形区域进行全天候摄像观测 并将影像数据通过无 线 AP 网络发送至远程控制计算机终端 及时掌握崩滑区域情况 五 地表变形拉裂缝观测点的建立及实施 五 地表变形拉裂缝观测点的建立及实施 1 地表变形拉裂缝的量测 自动裂缝监测点采用高智能型测缝计进行自动观测 传感器内置 1600 条数据存储器 自动存储每次所测量的数据 循环记录 在其他载 体的数据资料丢失时 可随时从传感器中下载相关纪录 确保原始数据资 料的安全 传感器内置国际先进的计算芯片 自动对所测量的数据进行换 算 直接输出监测物理量 无须人工转换 大大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传感 器可自动进行实时温度补偿 提高传感器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及监 测数据的准确性 22 简易裂缝监测点采用小钢尺或钢卷尺直接量测 精度 0 2mm 每次量 测时宽度要求记录 绘出裂缝的位置 形态和尺寸并注明日期 2 技术要求 观测过程中应用固定钢尺或卷尺对简易裂缝监测点进行量测 以减小 量测工具系统误差带来的影响 提高监测的精度 每次采集数据时应采用 多次量测的方法 最后取其平均值作为本次测量的最后结果进行记录计算 裂缝监测记录表 建点时间 年 月 日 灾害体名称巫山县青石滑坡灾害体编号 地理位置巫山县青石村 8 9 社 神女溪右岸距巫峡入口 2 公里处 监测单位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 项目负责人电 话 监测时间20 年 月 日气候温度 降雨 情况 点名所属变形体 监测周期监测仪器小钢尺和游标卡尺 点位 照片 首次观测量 mm 上次观测量 mm 观测 成果 记录 本次观测量 mm 成果整理 本次变化量 mm 累计变化量 mm 结论是否有明显变形有 无 23 项目负责人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监测单位 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 六 巡 六 巡查监测查监测 在做好仪器监测的同时 建立日常的巡查制度 系统地收集滑坡的宏 观变形资料也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 在监测过程中 除利用仪器监测外 还必须由有经验的监测人员对滑坡巡查监测 1 检查项目 a 重点检查滑坡后缘是否有明显加宽延伸 冒气等迹象 b 地面鼓胀及沉降位置 形态 面积 幅度 发生时间 c 塌方位置 范围 体积 发生时间 d 建筑物破坏及树木歪斜情况 水质物化突变等 2 检查的分类和次数 a 日常巡视检查 巡视人员应按巡视检查项目对滑坡体及影响范围 进行例行检查 以便及时发现异常现象 b 特殊情况下巡视检查 在发生有感地震 洪水 暴雨等特殊情况 下 应立即进行巡视检查 每次检查均应作好详细的现场记录 必要时应 照相或素描 若发现异常迹象 经复查后 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 24 巡查监测记录表 巡查时间 年 月 日 灾害体名称巫山县青石滑坡灾害体编号 地理位置巫山县青石村 8 9 社 神女溪右岸距巫峡入口 2 公里处 监测单位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 监测负责人电话 监测时间20 年 月 日天气温度 监测频率上 下午各巡查两次 变形加剧情况 下观测周期 两小时巡视一次 巡查内容 a 滑坡体后缘裂缝是否有 明显加宽延伸迹象 b 地面鼓胀 及沉降位置 形态 面积 幅度 发生时 间 c 塌方位 置 范围 体积 发生 时间 d 树木歪 斜情况 水质物化 突变等 巡查线路 简图 有 有 新增拉裂缝 无 地面鼓胀 无 有 有 有无塌方 无 建筑物变形 无 有 有 井 泉有无水质突变 无 井 泉水水位有无 明显变化 无 有 有 巡 查 记 录 树木变形 无 动物有无明显异常 反应 无 结论是否有明显变形有 无 项目负责人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监测单位 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 25 五 监测数据的整理及分析五 监测数据的整理及分析 一 监测数据的整理 一 监测数据的整理 在变形监测中 观测中的错误是不允许存在的 系统误差可以通过一 定的观测程序得到消除或减弱 在变形监测中 由于变形量本身比较小 临近于测量误差的边缘 为 了区分变形与误差 提取变形特征 必须设法消除较大误差 超限误差 提高测量精度 从而尽可能地较少观测误差对变形分析的影响 因此对监 测资料的检核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 1 监测资料检核的方法 1 野外检核 任一观测元素 如高差 距离 方向值 PDOP 值 等 在野外观测中均具有本身的观测检核方法 如限岔所规定的往返较差 闭合差 两次读数等 此部分内容以各种规程 规范中要求的技术为依据 2 室内检核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 校核各项原始记录 检查各次变形值的计算是否有误 2 原始资料的统计分析 包括监测资料奇异值的检验与插补 岁数 据的筛选等内容 它涉及到用数学方法来计算与检验 3 原始资料的逻辑分析 根据监测点的内在物理意义来分析原始实 测值的可靠性 主要用于工程建筑变形的原始实测值 一般应进行以下两 种分析 一致性分析 从时间的关联性来分析连续积累的资料 从变化趋势上 推测它是否具有一致性 其主要手段是绘制时间 效应量的过程线图和原 因 效应量的相关图 相关性的分析 从空间的关联性出发来检查一些内在物理关系的效应 26 量之间的相关性 2 观测结果的平差计算 本工程采用固定基准进行经典平差 可采用条件平差法或间接平差法 平差后的精度评定应满足各项精度指标要求 3 平差成果的整编 为便于对变形监测成果的分析 需要将变形值绘制成各种图表 本工 程设计主要采用变形监测位移增量成果表和变形过程线来分析 变形监测 所要求的是相对变形 因此在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时 以各观测点的零周 期值为初始值 计算出以后的每次观测值对初始值之差 求得观测点从开 始监测周期内的累计变形量和观测点每相邻周期间的变形量 形成位移增 量成果表 并依此绘制出变形过程线图 变形过程线图以时间为横坐标 以累积变形值为纵坐标绘制 它可以明显地反映出变形的趋势 规律和幅 度 对于判定变形体稳定性是非常有用的 二 变形值的统计规律及成因分析 二 变形值的统计规律及成因分析 根据实测变形值整编的表格和图形 可以显示变形的趋势 规律和幅 度 在经过长期的观测 掌握了变形规律后 可以绘制观测点的变形范围 图 变形范围图 绘制时可先绘变形过程曲线 然后用两倍的变形值中的 误差绘制变形值的变化范围 变形范围图可以用来初步检查观测是否有粗 差 同时也可以初步判断各变形体是否有异常变形 但对异常情况 如违 规加载 坡底违规临空开挖等引起的变形值超过变化范围时 再用变化范 围图来判断各变形体是否正常就缺乏理论根据 这时 就需要进行变形分 析 1 变形的几何分析 变形的几何分析是对变形体的形状和大小的变化作几何描述 其任务 在于描述变形体变形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 其主要内容包括参考点的稳 27 定性分析 观测值的平差处理和质量评定 以及变形模型参数估计等内容 2 变形的物理解释 变形的几何分析仅对变形体的形状和大小的变化作几何描述 还不能 对变形的原因作出解释 确定变形体和变形原因之间的关系 是变形物理 解释的任务 变形的物理解释应确定变形体与变形因子之间的函数关系 并对引起 变形的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释 以预报变形发展趋势 变形物理解释的基本 方法有统计分析法 确定函数法和混合模型法三种 本工程采用统计分析 法中的回归分析法进行物理解释 由于变形的物理解释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 已远不是测量人员所能够 独立完成的 因此 但在监测过程中出现异常变形时 需配备工程地质 岩土工程等方面的技术人员 共同分析变形加剧变形原因 三 险情预警标准 三 险情预警标准 根据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以阶段和累计变形值作为监测报警的依 据 将阶段监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后 与前一周期平差后监测结果进行比 较 得出平差之差 阶段变形量 然后将平差之差与最大测量误差 中 误差的两倍 本工程为 10mm 相比较 如平差之差小于最大测量误差 则认为监测点在这一周期内没有变化或变化不显著 如平差值之差大于最 大测量误差 则认为监测点在这一周期内由明显变动 需要及时向业主提 出监测预警报告并进行加密监测 当变动大于预警信息系统设置的预警值 时 须立即向业主发出紧急预警 并应启动应急预案 累积变形 每期观测结束后 除对相邻周期间变形值进行比较分析外 还必须对累积变形值进行分析 尽管相邻周期平差值之差很小 但变形呈 现出一定的趋势时 也应该认为有变形 当累计变形到一定程度时 会影 28 响变形体的稳定性 累计变形的报警值以监测预警信息系统中设置的为准 变形体变形预警级别划分 编号预警级别颜色表示变形特征危害性变形量采取措施 一级蓝色局部少量变形无 局部监测点累计 变形量小于 30mm 按监测方案 实施监测 二级 较危险 黄色匀速变形较危险 1 3 点相邻周期 变形量 2 2 10mm 变 形加速度变化不 大 通知业主方 加强巡查监 测 三级 危险 橙色加速变形危险 有 1 3 的监测点 位移总量超过 50mm 向业主方提 出监测预警 预报 增加 仪器观测频 率 出现险 情立即采取 应急措施 四级 非常危险 红色急剧变形极危险 而当在一段时间 中 可定于 5 天 范围内 斜坡 的变形突然加剧 斜坡上所观测的 监测点均发生位 移 同时有 1 3 的监测点位移总 量超过 200mm 立即向业主 方提出监测 预警预报 及时采取应 急措施 四 监测信息 四 监测信息报送报送 青石滑坡目前已经确定地质灾害险情级别为 级 中型地质灾害险情 监测预警级别为警示级 橙色预警 监测信息的报送应严格按照 渝 办 2009 81 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三峡工程 175 米试验性 蓄水期间重庆库区地质灾害灾险情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 执行 1 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期间监测信息报送程序 监测单位将监测数据 评价结论及预研判的险情预警级采取手机信息 和电话传真形式即时报送有关区县 自治县 人民政府及国土部门 地 质环境监测站 市和区县 自治县 航道 海事部门 市地质环境监测总 29 站 市国土房管局 市三峡地防办 橙色预警期间的监测信息 由市国土房管局 市三峡地防办 每日向 市政府应急办报送 红色预警期间的监测信息 由市国土房管局 市三峡 地防办 即时向市政府应急办报送 市政府应急办即时向市政府应急委报 告 2 应急抢险期监测信息报送内容 1 日报 监测单位将一天 24 小时内的监测数据进行计算统计 得出一天之中 监测点的变化量及变化速度 并结合累积变化速度 对滑坡变形情况进行 分析 同时结合工程地质 预判滑坡变形趋势 并形成监测日志 于每天 2 点之前报送巫山县地质环境监测站和三峡地防办 每天 3 点之前以短信 形式报送相关专家和领导 2 专报 对于紧急情况应及时报送 不受时间限制 主要以电话 和函件的形式及时通知业主方 3 阶段总结 根据滑坡变形情况 以半月或一月为监测周期 对 滑坡在本阶段的变形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并对现阶段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介 绍 同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4 应急抢险工作总结 对滑坡在应急抢险期间的变形情况进行分 析 并预判滑坡变形趋势 并结合现阶段变形情况 对滑坡监测预警级别 及有关部门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 3 预警专业监测信息报送内容 1 月报 预警专业监测月报以一个月为期 监测单位将当月监测 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并和地质人员一起 根据变形量及变形加速情况 结 合工程地质情况对滑坡整体稳定性进行预判 并对现阶段工作措施进行总 结和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2 专报 预警专业监测期间对于滑坡紧急突发变形情况应及时报 30 送 不受时间限制 主要以电话和函件的形式及时通知业主方 3 总结报告 一个水文年预警专业监测周期结束后 提交所有观 测数据的分析报告 同时结合 175 米蓄水工程对滑坡变形的影响 研究库 水涨落同滑坡变形的关系 五 应急预案的制定 五 应急预案的制定 为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 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 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维护人民生命 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有关部门应根 据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 事件整体应急预案 等政策性文件制定变形体灾害防灾及应急预案 六 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六 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我院是重庆通过 GB T19001 2000 IS09001 2000 质量体系认证的单位 之一 根据 GB T19001 2000 IS09001 2000 标准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 定了 SJY 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简称 质量手册 SJY 作业 文件和 SJY 程序文件 SJY 质量方针 质量为本 精心设计 竭诚服务 顾客满意 SJY 质量目标 为顾客提供符合适用的法律 法规和合同规定 的产品和服务 确保顾客满意 在监测工程中 我们坚持按 SJY 质量体系 的要求进行监测作业 结合斜边坡专业监测的具体实际 拟从以下几个方 面来确保监测质量 1 编制监测方案前做好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工作 熟悉变形体基本 情况 掌握已治理变形体的现状 为监测网的布设和监测点的选择打下基 础 2 严格按照规程 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监测方案设计 使监测方案 切实符合变形体的现状 3 根据审查通过的监测方案 按预定的监测方法 作业程序和操作 31 手段进行监测作业 4 坚持监测工作的 四固定 原则 采用相同的观测网形 或观测 线路 和观测条件 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固定观测人员 选择最佳观测 时间并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 5 对控制网的稳定性进行复核与检测 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复测 确 保监测基准点的稳定性 6 加强对监测基准点 观测点的保护 防止移动和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