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段店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_第1页
【解析版】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段店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_第2页
【解析版】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段店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_第3页
【解析版】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段店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_第4页
【解析版】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段店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段店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36分)1如图所示,兔子和乌龟在全程为S的赛跑中,兔子跑到树下用时t1,树下睡觉用时为t2,醒来后跑完剩下的路程用时为t3,兔子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团体赛中,乌龟驮着兔子水中游,兔子背着乌龟地上跑,实现了双赢兔子在乌龟背上说:“我是静止的,又可以悠闲地睡觉了!”兔子说自己是静止的是以做参照物的请选择答案填写正确的一项()A 乌龟B 地面C 大树D 地面2学生做课间操时,体育老师利用扩音器喊口令是为了()A提高音调B增大响度C改变音色D增大声速使学生尽快听到口令3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1)仅增加水的质量;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2)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三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分别对应图线_、_和_(填“a”“b”“c”或“b”)下列答案填写顺序正确的是()Ac、d、bBd、c、bCd、b、cDc、b、d4如图所示,下列四幅图中光路正确的是()ABCD5如图所示,是小记者小明同学拍摄的鄂州市滨湖北路“凤凰大桥”工程介绍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要想使桥的像小一些,小明应离桥远一些,再拍摄6垂直于凸透镜主光轴放有同样大小的红色发光体和紫色发光体,它们经凸透镜所成实像的像距相同则()A红色发光体的像较大B紫色发光体距透镜较远C红色发光体距透镜较远D两个发光体的像一样大7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发现透镜在A、B两个位置时,屏上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两次所成的像()A都是倒立的,且透镜在A处时像较大B都是倒立的,且透镜在B处时像较大C都是正立的,且透镜在A处时像较大D都是正立的,且透镜在B处时像较大8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将这三个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透镜跟烛焰的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实验记录如表所示,由此表可知:甲、乙、丙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是()透镜像的性质甲放大、倒立、实像乙缩小、倒立、实像丙放大、倒立、虚像A甲透镜的焦距最大B乙透镜的焦距最大C丙透镜的焦距最大D缺少条件,无法判断9小华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A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B一定大于LC可能等于LD一定小于L10人们常说“铁比棉花重”,这话的科学含义应是()A铁的质量比棉花的质量大B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C拿起铁比拿起棉花费力D棉花的体积比铁的体积大11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B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Cb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D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12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A3:4B4:3C2:1D1:2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3如图所示,把一个透明的玻璃球切成1、2、3、4、5块,其中不能使太阳光会聚到一点的是块14如图所示,画出了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方向(1)则此透镜应为(2)A点(选填“是”或“否”)为该透镜的焦点15小朵从家中出发到达鄂州凤凰广场后,沿原路返回家中,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图象如图所示,则骑车的是图中的段,小朵家到凤凰广场的路程是m,她的平均速度是m/s16给下列的物体填上适当的单位(1)正常运行的客车速度是100; (2)人耳的听觉范围是0.0220;(3)一只鸡的质量约为2103; (4)一片药片的质量约为3017小明常拿爷爷的老花镜观察自己掌纹,这时他看到的像是如果手掌上有两条掌纹,其夹角是6要想使看到的像小些,应该将放大镜离掌纹若爷爷的老花镜的放大倍数为5倍,则他看到的角是18找到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铅笔的形状(填“不变”或“变化”);把铅笔由远处向靠近玻璃瓶的位置慢慢移动时,透过玻璃瓶会看到铅笔尖会逐渐(填“变长“或”变短”)到某一位置以后,铅笔尖的方向反向(填“会”或“不会”)三、作图题(3分+3分+4分,共10分)19如图为一辆轿车的俯视示意图O点为司机眼部所在位置,司机在右侧的后视镜AB(看作平面镜)中能看到车尾c点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司机眼睛看到C点的光路图20如图所示,a、b 是在水中的物点发出的光经水面折射后的两条光线,用A、B分别表示该物点(或像点)和它的像点(或该物点)(1)其中A表示(2)完成该物点的成像光路图21如图S是发光点,S是经凸透镜所成的虚像(1)画出入射光线SA的折射光线的位置(2)作图确定此透镜的焦点四、实验题(第22题每图、每空各1分,第23题每空1分,第24题每空2分,共8+5+10=23分)22某同学在学完透镜内容后,决定研究透镜的奥秘他找来一些玻璃三棱镜该同学让一束光如图甲所示的入射到三棱镜上,试做出光线透过三棱镜的示意图(1)归纳结论:一束光经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将向“厚的”还是向“薄的”方向偏折?(2)将两个三棱镜如图乙那样组合,让两束平行光如图照射,光线经过三棱镜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请根据你刚才形成的结论在图乙上画出光线经过三棱镜后的示意图,并联想与本节所学的哪项物理知识有联系?(3)如图丙所示将另外两个三棱镜组合,让两束平行光如图照射,光线经过三棱镜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请根据你刚才形成的结论在图丙上画出光线经过三棱镜后的示意图,并联想与本节所学的哪项物理知识有联系?23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1)测得焦距大于10cm的是图,模拟近视眼的是图(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小的是图(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边缘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中间厚度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此镜片对光有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24某天八(3)班同学们到实验室使用天平做实验,将实验过程记录如下:(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刻度线上;若指针偏向如图甲图所示的方向,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直到横梁平衡(选填“左”或“右”);(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小明同学的测量情况如图乙所示,若烧杯的质量是20g,小明推算出液体的质量是46.6g正当小明准备将器材归位的时候,站在旁边观看的而小红同学,突然发现小明同学将盛有液体的烧杯放在右盘,并立刻指出小明的错误小明突然灵机一动,利用刚才记录的实验数据,推算出液体正确的质量是(3)甲、乙、丙、丁四组同学分别量取了不同体积的同种液体,并测量出液体的质量,老师将他们的测量结果列在黑板上,如表乙所示经分析,发现四组同学的测量数据中,有一组同学的测量数据存在错误,你认为错误的是组,你的判断方法是:组别甲乙丙丁液体的质量m/g816.219.831.8液体的体积V/cm310203040五、计算题(共6+9=15分)25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5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再经过2s听到爆炸的声音,求:(1)大炮距坦克多远?(2)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26一空瓶质量为200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700g,若在空瓶中盛某金属碎片若干使其与瓶的质量为1000g,然后装满水,则瓶子、金属碎片和水三者的总质量为1409g,试求:物质金铅铜铁铝密度(k/m3)19.311.38.97.92.7(1)瓶子的容积;(2)金属碎片的体积;(3)金属碎片的密度该金属片可能是什么金?2015-2016学年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段店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36分)1如图所示,兔子和乌龟在全程为S的赛跑中,兔子跑到树下用时t1,树下睡觉用时为t2,醒来后跑完剩下的路程用时为t3,兔子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团体赛中,乌龟驮着兔子水中游,兔子背着乌龟地上跑,实现了双赢兔子在乌龟背上说:“我是静止的,又可以悠闲地睡觉了!”兔子说自己是静止的是以做参照物的请选择答案填写正确的一项()A 乌龟B 地面C 大树D 地面【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参照思想;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已知总路程,总时间就是三段时间之和,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就叫参照物,兔子在乌龟背上,相对乌龟来说兔子是静止的【解答】解:平均速度v=兔子在乌龟背上,兔子与乌龟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兔子说自己静止是以乌龟为参照物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和参照物的选择,求平均速度关键是求总路程和总时间,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2学生做课间操时,体育老师利用扩音器喊口令是为了()A提高音调B增大响度C改变音色D增大声速使学生尽快听到口令【考点】响度【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要知道:扩音器中的扬声器是可以把电流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的装置,扩音器是一个能够改变声音大小的设备;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解答】解:声音经过扩音器后响度变大,使同学们听得更清楚,所以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选B【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扬声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进行分析解答3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1)仅增加水的质量;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2)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三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分别对应图线_、_和_(填“a”“b”“c”或“b”)下列答案填写顺序正确的是()Ac、d、bBd、c、bCd、b、cDc、b、d【考点】热量的计算;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比热容、热机、热值【分析】(1)若仅增加水的质量,则水的沸点会不变,加热时间加长;(2)若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则液体的沸点升高,水的质量不变,比热容不变,所以水温度升高的快慢是相同的;(3)若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液体温度升高得速度减慢,但沸点降低【解答】解:(1)仅水的质量增加,水温度升高的速度减慢,但沸点不变,所以应为c;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水的质量不变,则水温度升高速度相同,但沸点升高,所以应为b;(2)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水温度升高速度减慢,但沸点降低,所以应为d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水的沸点与大气压之间的关系,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同时考查了水温度升高快慢与水的质量的关系,在同样受热的情况下,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越慢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能从图象中获取相应的信息4如图所示,下列四幅图中光路正确的是()ABCD【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专题】应用题;图析法;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折射与入射的关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解答】解:A、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图中反射光线的方向标错了故A错误;B、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图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同侧了,故B错误C、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而图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过焦点了故C错误;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光的反射、折射光路图及透镜光路图的画法,关键是掌握光的反射、折射定律和凹凸镜的三条特殊光线5如图所示,是小记者小明同学拍摄的鄂州市滨湖北路“凤凰大桥”工程介绍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要想使桥的像小一些,小明应离桥远一些,再拍摄【考点】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2)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解答】解:AB、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B都错C、照相机拍摄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底片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D、要想使桥的像小一些,摄影者应离桥远一些,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同时像也变小故D正确故选D【点评】利用给凤凰大桥拍摄,考查了光的反射成像、光的折射成像,体现了生活处处皆物理,一定要留心观察生活6垂直于凸透镜主光轴放有同样大小的红色发光体和紫色发光体,它们经凸透镜所成实像的像距相同则()A红色发光体的像较大B紫色发光体距透镜较远C红色发光体距透镜较远D两个发光体的像一样大【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光的色散【专题】实验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分析】根据红光的偏折程度小,紫光的偏折程度大,即红光折射能力弱紫光折射能力强,根据物距相同时,比较像距来解答此题【解答】解:由光的色散可知:紫光比红光的折射能力强,当红色发光体和紫色发光体离透镜的距离相同时,紫色发光体所成实像的像距应该短,但题中垂直于凸透镜主光轴放有同样大小的红色发光体和紫色发光体,它们经凸透镜所成实像的像距相同说明红色发光体距透镜较远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以及紫光的折射能力大于红光的掌握是一道中档题7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发现透镜在A、B两个位置时,屏上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两次所成的像()A都是倒立的,且透镜在A处时像较大B都是倒立的,且透镜在B处时像较大C都是正立的,且透镜在A处时像较大D都是正立的,且透镜在B处时像较大【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实验题【分析】(1)凸透镜成像时,光屏上能呈现的像都是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解答】解: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的光屏能接到像,像是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当凸透镜在A处时,物距小,像距大,像较大当凸透镜在B处时,物距大,像距小,像较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两个问题:(1)实像和虚像的区别(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8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将这三个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透镜跟烛焰的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实验记录如表所示,由此表可知:甲、乙、丙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是()透镜像的性质甲放大、倒立、实像乙缩小、倒立、实像丙放大、倒立、虚像A甲透镜的焦距最大B乙透镜的焦距最大C丙透镜的焦距最大D缺少条件,无法判断【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信息给予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可知物距相等,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来分析,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来分析,甲成成倒立放大实像可知物距大于甲凸透镜的焦距小于二倍焦距,乙成倒立缩小实像可知物距大于乙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丙成正立放大虚像可知物距小于丙凸透镜的焦距,因为物距相等,所以丙凸透镜的焦距最大,甲次之,乙最小即f丙f甲f乙故选C【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并能灵活运用分析实际问题此题有一定的拔高难度9小华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A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B一定大于LC可能等于LD一定小于L【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太阳光可看做是平行光,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镜上经过折射后会聚到焦点,若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或大于焦距的距离,则在光屏上形成的光斑都不是最小的【解答】解:只有当光斑最小、最亮时,才是焦点,而光屏上形成的点不一定是最小的光斑,因此在焦点之前和焦点之后光斑都不是最小因此当测量的距离为L时,焦距可能大于L,也可能小于L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明确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注意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总存在一定的差距10人们常说“铁比棉花重”,这话的科学含义应是()A铁的质量比棉花的质量大B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C拿起铁比拿起棉花费力D棉花的体积比铁的体积大【考点】密度及其特性【专题】定性思想【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的是人们常说的“铁比棉花重”从科学角度讲是不严格的,但在生活中,人们却用这句话表明了一个公认的科学道理在这里,“重”是结论,而其前提就是人们默认的:体积相等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解:A、人们常说“铁比棉花重”意思就是物理学中所指的质量大,但默认前提是“体积相等”,所以不加限定而单纯地说“铁的质量比棉花的质量大”是错误的B、根据上面A的分析可知,在体积相等的前提下,“铁比棉花重”,指的就是“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这种分析是正确的C、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如果不限定多少,而直接单纯得出哪个重哪个轻,是不严密的D、同样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如果不限定多少,而直接单纯得出哪个重哪个体积大,也是不严密的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同学们对密度定义和生活语言的理解,很容易错选为A要正确分析这类题,就要细心体会生活语言所表达的基本意思,然后结合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进行严密的分析千万不要断章取义而得出错误的结论11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B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Cb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D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考点】密度及其特性【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1)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从图象中找出一组对应的数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a、b物质的密度;(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密度大小与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Va=Vb=2103m3时,ma=1kg,mb=4kg,则a、b的密度分别为:a=0.5103kg/m3,b=2103kg/m3,ab,即a物质的密度最小,且b物质的密度是a物质密度的4倍,故AC错误,B正确;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无关,故D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密度计算和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考查了学生根据物理知识分析图象的能力,这类题在试题中经常出现,一定要掌握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注意图象中的单位12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A3:4B4:3C2:1D1:2【考点】密度的计算【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天平左右质量相等,利用密度的公式列出等式,再进行整理,即可得出两种球的密度关系【解答】解:天平左右两侧的质量相等,根据公式m=V可得,2甲V+乙V=甲V+3乙V,甲V=2乙V,甲:乙=2:1故答案为:C【点评】根据质量相同,利用方程法可将两侧的质量表示出来,因为体积V均相同,可顺利约去,这样简单整理后即可得出密度之比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3如图所示,把一个透明的玻璃球切成1、2、3、4、5块,其中不能使太阳光会聚到一点的是第5块【考点】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而凹透镜是中间薄、边缘厚【解答】解:根据凸透镜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如图所示,ACDE是属于凸透镜的,并且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根据凹透镜的特点:中间薄、边缘厚,如图所示,B是凹透镜的,并且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第5块不能使太阳光会聚在一点故答案为:第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认识,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14如图所示,画出了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方向(1)则此透镜应为凸透镜(2)A点否(选填“是”或“否”)为该透镜的焦点【考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2)对于凸透镜,从焦点出发的光线会成为平行光;【解答】解:(1)据图可知,若光路不改变是沿直线传播的,而此时放上透镜后,比原来的光线会聚,所以此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为凸透镜;(2)对于凸透镜,从焦点出发的光线会成为平行光;据图可知,此时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不是平行光,所以A点不是焦点故答案为:(1)凸透镜;(2)否【点评】知道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及焦点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15小朵从家中出发到达鄂州凤凰广场后,沿原路返回家中,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图象如图所示,则骑车的是图中的OA段,小朵家到凤凰广场的路程是4800m,她的平均速度是2m/s【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信息给予题;比较思想;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各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其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再次是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最后对照各个选项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解答】解:由图可知,OA段的时间t1=10min=600s,路程s1=2400m,OA段的速度:v1=4m/s,由图可知,AB段的时间t2=40min10min=30min=1800s,AB段的路程为s2=4800m2400m=2400m,AB段的速度:v2=1.33m/s,因为6m/s1.33m/s所以步行的是图中AB段,骑车的是OA段;由图看出小朵家到凤凰广场的路程s=4800m,总时间t=40min=2400s,平均速度:v=2m/s,故答案为:OA;4800;2【点评】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16给下列的物体填上适当的单位(1)正常运行的客车速度是100km/h; (2)人耳的听觉范围是0.0220kHz;(3)一只鸡的质量约为2103g; (4)一片药片的质量约为30mg【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应用题;定量思想;估算法;声现象;质量及其测量;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解答】解:(1)正常运行的客车速度可以达到100km/h;(2)人耳正常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也就是0.02kHz20kHz之间;(3)一只鸡的质量在2kg=2103g左右;(4)一片药片的质量约为30mg故答案为:(1)km/h;(2)kHz;(3)g;(4)mg【点评】一个数据在数学上如果没有单位还可以表示出其大小,但在物理上一个数据如果没有单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结合生活常识加上一个合适的单位,物理数据才有意义17小明常拿爷爷的老花镜观察自己掌纹,这时他看到的像是正立、放大、虚像如果手掌上有两条掌纹,其夹角是6要想使看到的像小些,应该将放大镜离掌纹近些若爷爷的老花镜的放大倍数为5倍,则他看到的角是6【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放大镜的成像原理采用了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当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解答】解:因放大镜成像时物距小于焦距,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而成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要想使看到的像小些,就要减小物距,即应该将放大镜离掌纹近些,无论放大镜的倍数多大,只能放大物体本身,但不能改变物体之间的角度,因此若爷爷的老花镜的放大倍数为5倍,则他看到的角还是6故答案为:正立、放大、虚像;近些;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属于光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18找到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铅笔的形状变化(填“不变”或“变化”);把铅笔由远处向靠近玻璃瓶的位置慢慢移动时,透过玻璃瓶会看到铅笔尖会逐渐变长(填“变长“或”变短”)到某一位置以后,铅笔尖的方向会反向(填“会”或“不会”)【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解答】解:圆柱形玻璃杯,里面装满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一支铅笔放在玻璃杯的一侧,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铅笔的形状变化把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的移动时,实际是物体逐渐远离凸透镜,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物体在一倍焦距内靠近焦点时,像正立且会逐渐变大,即铅笔尖变长;当物体移到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像会突然改变方向故答案是:变化;变长;会【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涉及到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等知识,属于一道光学综合题此实验最好亲自做一下比较好三、作图题(3分+3分+4分,共10分)19如图为一辆轿车的俯视示意图O点为司机眼部所在位置,司机在右侧的后视镜AB(看作平面镜)中能看到车尾c点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司机眼睛看到C点的光路图【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专题】作图题;压轴题【分析】先确定C点在平面镜中的像点,然后根据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确定反射光线,再连接光源和反射点,完成光路【解答】解:先延长AB,然后作C点关于AB的对称点,然后连接OC(即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光线的方向,再连接C点和反射点(即入射光线),并标出光线的方向,如图所示:【点评】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作光的反射光路图,熟练掌握光的反射光路图的画法20如图所示,a、b 是在水中的物点发出的光经水面折射后的两条光线,用A、B分别表示该物点(或像点)和它的像点(或该物点)(1)其中A表示像点(2)完成该物点的成像光路图【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专题】作图题【分析】(1)将两条光线反向延长线,其交点即为像点(2)根据光的折射定律作图: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1)由光的可逆原理可知,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将光线a、b分别反向延长,交于点A,则A即为像点故答案为:像点(2)分别过折射点作法线,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两条入射光线,交点为B点,即为物点如图所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光线的画法,有关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要记熟,关键是确定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还可利用光的折射是可逆的来作图21如图S是发光点,S是经凸透镜所成的虚像(1)画出入射光线SA的折射光线的位置(2)作图确定此透镜的焦点【考点】透镜的光路图【专题】作图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从一点光源发出的所有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都要过像点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既过像点,又过焦点以及两个焦点关于光心对称确定两个焦点的位置【解答】解:由于S是S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所以入射光线SA经透镜折射后也过S,根据像点和入射点画出折射光线;然后过S点作平行主光轴的光线,根据像点和入射点确定折射光线的位置,并且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就是焦点;最后根据透镜的两个焦点关于透镜光心对称的特点确定另一个焦点的位置;如图所示:【点评】此题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确定焦点的位置,然后利用焦点关于凸透镜光心对称找出另一个的焦点四、实验题(第22题每图、每空各1分,第23题每空1分,第24题每空2分,共8+5+10=23分)22某同学在学完透镜内容后,决定研究透镜的奥秘他找来一些玻璃三棱镜该同学让一束光如图甲所示的入射到三棱镜上,试做出光线透过三棱镜的示意图(1)归纳结论:一束光经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将向“厚的”还是向“薄的”方向偏折?(2)将两个三棱镜如图乙那样组合,让两束平行光如图照射,光线经过三棱镜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请根据你刚才形成的结论在图乙上画出光线经过三棱镜后的示意图,并联想与本节所学的哪项物理知识有联系?(3)如图丙所示将另外两个三棱镜组合,让两束平行光如图照射,光线经过三棱镜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请根据你刚才形成的结论在图丙上画出光线经过三棱镜后的示意图,并联想与本节所学的哪项物理知识有联系?【考点】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专题】作图题;探究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根据光的折射定律作出光路图: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3)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解答】解:(1)光先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会靠近法线;当光线从玻璃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线会远离法线如图所示:上面光线是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的方向偏折;然后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即折射光线向三棱镜的底边偏折同理做出下面光线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归纳结论:一束光经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将向厚的方向折射(2)将两个三棱镜如图乙那样组合,是一个凸透镜,因为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所以,让两束平行光如图照射,光线经过三棱镜后会聚;与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有联系;(3)如图丙所示将另外两个三棱镜组合,是一个凹透镜,因为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所以,让两束平行光如图照射,光线经过三棱镜后发散;与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有联系答:(1)一束光经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向厚处偏折;(2)光线经过三棱镜后会聚;与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有联系;(3)光线经过三棱镜后发散;与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有联系【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定律,当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玻璃进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法线是作图的依据23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1)测得焦距大于10cm的是图丙,模拟近视眼的是图乙(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小的是乙图(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边缘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中间厚度小于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此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考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根据图中乙丙的凸度大小即可确定测得小于10cm的焦距;根据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可确定模拟近视眼的图;(2)凸透镜的会聚能力越强,像距越小(3)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即其特点是中间薄,边缘厚,其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解答】解:(1)因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小,所以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由图可以看出,乙图的凸度比丙图大,则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乙;因为乙的焦距比丙的焦距小,所以会聚能力强,因此乙模拟的是近视眼(2)由于凸透镜的会聚能力越强,像距越小,所以据图可知,在同一位置,乙图的会聚能力最强,即像距最小(3)近视眼患者戴的是凹透镜,凹透镜的四周的厚度要比中间的厚度厚,其边缘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中间厚度小于0.05mm,此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故答案为:(1)丙;乙;(2)乙;(3)小于; 发散【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近视眼的成因进行分析解答,要会结合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难度24某天八(3)班同学们到实验室使用天平做实验,将实验过程记录如下:(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若指针偏向如图甲图所示的方向,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到横梁平衡(选填“左”或“右”);(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小明同学的测量情况如图乙所示,若烧杯的质量是20g,小明推算出液体的质量是46.6g正当小明准备将器材归位的时候,站在旁边观看的而小红同学,突然发现小明同学将盛有液体的烧杯放在右盘,并立刻指出小明的错误小明突然灵机一动,利用刚才记录的实验数据,推算出液体正确的质量是43.4g(3)甲、乙、丙、丁四组同学分别量取了不同体积的同种液体,并测量出液体的质量,老师将他们的测量结果列在黑板上,如表乙所示经分析,发现四组同学的测量数据中,有一组同学的测量数据存在错误,你认为错误的是丙组,你的判断方法是:丙组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与其它组相比偏差太大组别甲乙丙丁液体的质量m/g816.219.831.8液体的体积V/cm310203040【考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专题】实验探究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规则:水平放稳,游码归零,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左右一样,天平平衡天平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左盘物体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的刻度值;若误将物体放在右盘,物质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减去游码的质量;液体的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