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80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doc_第1页
基于80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doc_第2页
基于80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doc_第3页
基于80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doc_第4页
基于80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号 20080603050111 密级 公开 毕业论文毕业论文 基于基于 80518051 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学 院 名 称 专 业 名 称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二 一二年五月 BACHELOR S DEGREE THESIS OF LANZHOU CITY UNIVERSITY The Design of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8051 SCM College School of Peili Engineerning DS18B20 Sensors the temperature controls manifestation gives or get an lectric shock 目目 录录 第 1 章 绪论 1 1 1 引言 1 1 2 项目要求 1 1 3 研究意义 1 第 2 章 硬件设计 2 2 1 硬件设计概要 2 2 2 单片机控制部分 2 2 3 温度检测电路 6 2 3 1 温度检测电路 6 2 3 2 报警电路 9 2 3 3 控制电路及显示电路 9 第 3 章 软件设计 13 3 1 中断控制程序 13 3 2 显示程序 14 3 3 温度测量 15 3 4 温度处理 21 结 论 23 参考文献 24 致 谢 26 第第 1 1 章章 绪论绪论 1 11 1 引言引言 水温控制系统无论是工业生产过程 还是日常生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过低过高的水温都会使水资源失去应有的作用 从而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给 生活生产带来许多不利因素 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 电热水器 饮水机 电饭 煲之类的家用电器在保温时 由于简单的温度控制系统 因而会造成很大的能源 浪费 基于 8051 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与传统的水温控制系统相比具有操作方 便 价格便宜 精确度高和开展容易等优点 因此市场前景看好 1 1 21 2 项目要求项目要求 设计制作一个水温自动控制系统 控制对象为 10L 水 容器为搪瓷器皿 水温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由人工设定 并能在环境温度降低时实现自动控制 以保 持设定温度保持不变 基于 8051 单片机水温控制器晶振采用 12MHZ 具体要求如下 1 初始温度设置为 50 度 温度低于 50 度加热 2 越限报警温度为 70 度 温度高于 70 度 报警 停止加热 3 控制精度为 1 度 4 控制范围为环境温度室温到 70 度 1 31 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在人类生活的环境中 温度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自 18 世纪工业革命以 来 工业的发展与是否掌握温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温度不但对于工业如此重要 在农业生产中温度的检测与控制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 温度测量系统在 电子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比如 空调 电饭煲 太阳能热水器等都用到了 温度控制系统 当前 能源问题是最热门的话题 也是我们急需解决的 因而我 们从节省能源 保护环境出发 设计出本系统 本设计使用单片机作为核心进行控制 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 通用性好 功能强 特别是体积小 重量轻 耗能低 可靠性高 抗干扰能力强和使用方便 等独特优点 在数字 智能化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2 单片机对温度的控制问题是 一个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因此 对该系统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第 2 2 章章 硬件设计硬件设计 2 12 1 硬件设计概要硬件设计概要 根据需求 我的系统以 AT89S52 单片机 3 为中心控制器件 由温度采集电路 显示电路 加热电路 报警电路组成 温度采集使用 18B20 4 使用它可以使电路简化 控制电路用外部中断来调 节温度 为了使操作方便 加一个显示控制温度值的数码管 来便于使用 报警 电路 这个电路用一个三极管这为放大器去驱动一个喇叭 总硬件框图如图 2 1 所示 图 2 1 总硬件设计示意图 2 22 2 单片机单片机控制部分控制部分 此部分是电路的核心部分 系统采用了 51 系列单片机 在众多的 51 单片机 系列中 AT89 系列单片机在我国得到及其广泛的应用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 AT89 系列单片机是美国 ATMEL 公司的 8 位 Flash 单片机产品 它的最大特点是在 片内含有 Flash 存储器 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修改程序容易 使开发调试更为方 便 AT89 系列单片机以 8031 为内核 是与 8051 系列单片机兼容的系列 其型号 可以分为标准型 低档型和高档型 3 类 高档型单片机有 AT89S51 AT89S52 AT89S53 和 AT89S8252 等型号 其中 AT89S52 为 ATMEL 所生 温度采集电路 AT89S52 加热电路 显示电路报警电路 产的一种低功耗 高性能 CMOS8 位微控制器 内部有 8KB 的可下载 Flash 存储器 2KB 的 EEPROM 提高了存储容量 系统不必扩展外部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这 样大大的减少了系统硬件部分 5 因此 本系统使用 AT89S52 单片机作为微处理 器 微处理器电路如图 2 2 所示 图 2 2 微处理器电路图 1 AT89S52 主要功能列举如下 1 拥有灵巧的 8 位 CPU 和在系统可编程 Flash 2 晶片内部具时钟振荡器 传统最高工作频率可至 12MHz 3 内部程序存储器 ROM 为 8KB 4 内部数据存储器 RAM 为 256 字节 5 32 个可编程 I O 口线 6 8 个中断向量源 7 三个 16 位定时器 计数器 8 三级加密程序存储器 9 全双工 UART 串行通道 2 AT89S52 各引脚功能介绍 6 如图 2 3 所示 图 2 3 AT89S52 引脚图 VCC AT89S52 电源正端输入 接 5V VSS 电源地端 XTAL1 单芯片系统时钟的反相放大器输入端 XTAL2 系统时钟的反相放大器输出端 一般在设计上只要在 XTAL1 和 XTAL2 上接上一只石英振荡晶体系统就可以动作了 此外可以在两引脚与地之间 加入一 20PF 的小电容 可以使系统更稳定 避免噪声干扰而死机 RESET AT89S52 的重置引脚 高电平动作 当要对晶片重置时 只要对此引 脚电平提升至高电平并保持两个机器周期以上的时间 AT89S51 便能完成系统重 置的各项动作 使得内部特殊功能寄存器之内容均被设成已知状态 并且至地址 0000H 处开始读入程序代码而执行程序 7 EA Vpp EA 为英文 External Access 的缩写 表示存取外部程序代码之 意 低电平动作 也就是说当此引脚接低电平后 系统会取用外部的程序代码 存于外部 EPROM 中 来执行程序 因此在 8031 及 8032 中 EA 引脚必须接低电 平 因为其内部无程序存储器空间 如果是使用 8751 内部程序空间时 此引脚 要接成高电平 此外 在将程序代码烧录至 8751 内部 EPROM 时 可以利用此引 脚来输入 21V 的烧录高压 Vpp ALE PROG ALE 是英文 Address Latch Enable 的缩写 表示地址锁存器启 用信号 AT89S52 可以利用这支引脚来触发外部的 8 位锁存器 如 74LS373 将端口 0 的地址总线 A0 A7 锁进锁存器中 因为 AT89S52 是以多工的方式送 出地址及数据 平时在程序执行时 ALE 引脚的输出频率约是系统工作频率的 1 6 因此可以用来驱动其他周边晶片的时基输入 此外在烧录 8751 程序代码时 此引脚会被当成程序规划的特殊功能来使用 PSEN 此为 Program Store Enable 的缩写 其意为程序储存启用 当 8051 被设成为读取外部程序代码工作模式时 EA 0 会送出此信号以便取得程序代 码 通常这支脚是接到 EPROM 的 OE 脚 AT89S52 可以利用 PSEN 及 RD 引脚分别启 用存在外部的 RAM 与 EPROM 使得数据存储器与程序存储器可以合并在一起而共 用 64K 的定址范围 PORT0 P0 0 P0 7 端口 0 是一个 8 位宽的开路汲极 Open Drain 双 向输出入端口 共有 8 个位 P0 0 表示位 0 P0 1 表示位 1 依此类推 其他三 个 I O 端口 P1 P2 P3 则不具有此电路组态 而是内部有一提升电路 P0 在 当做 I O 用时可以推动 8 个 LS 的 TTL 负载 如果当 EA 引脚为低电平时 即取用 外部程序代码或数据存储器 P0 就以多工方式提供地址总线 A0 A7 及数据 总线 D0 D7 设计者必须外加一锁存器将端口 0 送出的地址栓锁住成为 A0 A7 再配合端口 2 所送出的 A8 A15 合成一完整的 16 位地址总线 而定址 到 64K 的外部存储器空间 PORT2 P2 0 P2 7 端口 2 是具有内部提升电路的双向 I O 端口 每一 个引脚可以推动 4 个 LS 的 TTL 负载 若将端口 2 的输出设为高电平时 此端口 便能当成输入端口来使用 P2 除了当做一般 I O 端口使用外 若是在 AT89S52 扩 充外接程序存储器或数据存储器时 也提供地址总线的高字节 A8 A15 这个时 候 P2 便不能当做 I O 来使用了 PORT1 P1 0 P1 7 端口 1 也是具有内部提升电路的双向 I O 端口 其 输出缓冲器可以推动 4 个 LS TTL 负载 同样地若将端口 1 的输出设为高电平 便是由此端口来输入数据 如果是使用 8052 或是 8032 的话 P1 0 又当做定时器 2 的外部脉冲输入脚 而 P1 1 可以有 T2EX 功能 可以做外部中断输入的触发脚 位 PORT3 P3 0 P3 7 端口 3 也具有内部提升电路的双向 I O 端口 其输 出缓冲器可以推动 4 个 TTL 负载 同时还多工具有其他的额外特殊功能 包括串 行通信 外部中断控制 计时计数控制及外部数据存储器内容的读取或写入控制 等功能 其引脚分配如下 P3 0 RXD 串行通信输入 P3 1 TXD 串行通信输出 P3 2 INT0 外部中断 0 输入 P3 3 INT1 外部中断 1 输入 P3 4 T0 计时计数器 0 输入 P3 5 T1 计时计数器 1 输入 P3 6 WR 外部数据存储器的写入信号 P3 7 RD 外部数据存储器的读取信号 整个单片机系统接口分配情况如下 P0 口复用于传输 LED 位数据以及值数据 传输 P2 口的 P2 0 P2 1 作为六位 LED 的公共端的控制信号 P1 口分配做键盘 接口 P3 0 和 P3 1 分别用于串口通信的数据的接收端和发送端 P3 2 用于温度 数据接口 8 2 32 3 温度检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 2 3 12 3 1 温度检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 DS18B20数字传感器是DALLAS公司生产的1 Wire总线技术的典型产品 9 它 可以将被测温度直接转换成数字量 因此单片机可以方便的通过串行总线实现读 取 另外 1 Wire具有成本低 节省I O口 抗干扰能力强 便于总线扩展和维 护等特点 DS18B20通过编程后 可以实现9 12位的温度度数 由于DS18B20可 以由数据线本身提供电源 因此单片机与其连接时 需要一根数据线和地线 DS18B20的工作性能如下 1 1 Wire数据通信 2 可用数据线供电 电压范围3 5 5V 3 最高12位分辨率 4 12位分辨率时的最大工作周期为750ms 5 可选择寄生工作方式 6 检测温度范围为 55 C 125 C 7 被测温度在 10 C 85 C时 精度为 0 5 C 8 内置EEPROM 限温报警功能 9 64位光刻ROM 内置产品序列号 方便多机挂接 10 封装形式多样 11 负压特性 电源极性接反时 芯片不会烧毁 DS18B20 内部结构 10 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64 位光刻 ROM 温度传感器 非挥 发的温度报警触发器 TH 和 TL 配置寄存器 DS18B20 的管脚排列如图 2 4 所示 图 2 4 DS18B20 的结构图 DQ 为数字信号输入 输出端 GND 为电源地 VDD 为外接供电电源输入端 在 寄生电源接线方式时接地 光刻 ROM 中的 64 位序列号是出厂前被光刻好的 它可以看作是该 DS18B20 的地址序列码 64 位光刻 ROM 的排列是 开始 8 位 28H 是产品类型标号 接 着的 48 位是该 DS18B20 自身的序列号 最后 8 位是前面 56 位的循环冗余校验码 CRC X8 X5 X4 1 光刻 ROM 的作用是使每一个 DS18B20 都各不相同 这样就 可以实现一根总线上挂接多个 DS18B20 的目的 DS18B20 中的温度传感器可完成对温度的测量 以 12 位转化为例 用 16 位符 号扩展的二进制补码读数形式提供 以 0 0625 LSB 形式表达 其中 S 为符号 位 表 2 1 12 位转化后得到的 12 位数据 LSByte MSByte 232221202 12 22 32 4 bit7bit6bit5bit4bit3bit2bit1bit0 SSSS262425S bit15 bit14 bit13 bit12 bit11 bit10 bit9bit8 这是 12 位转化后得到的 12 位数据 存储在 18B20 的两个 8 比特的 RAM 中 二进制中的前面 5 位是符号位 如果测得的温度大于 0 这 5 位为 0 只要将测 到的数值乘于 0 0625 即可得到实际温度 如果温度小于 0 这 5 位为 1 测到的 数值需要取反加 1 再乘于 0 0625 11 即可得到实际温度 例如 125 的数字输出 为 07D0H 25 0625 的数字输出为 0191H 25 0625 的数字输出为 FF6FH 55 的数字输出为 FC90H 温度检测控制电路如图 2 5 所示 GND VCC D DS18B20 VCC R 4 7K AT89S52 P3 2 图 2 5 温度检测控制电路图 2 3 22 3 2 报警电路报警电路 报警电路设计 12 的工作过程 如图 2 6 所示 该报警电路由两个主要部件组 成 BUZZ 喇叭报警装置和三极管 如果来自单片机 P1 1 端的信号使三极管的发 射极导通 即有电流通过时 那么从 VCC 到 BUZZ 到集电极也会有电流通过 这 样会让 BUZZ 报警装置发出报警声音 如果来自来单片机 P1 1 端的信号使三极管 的发射极没有导通 则无电流通过 喇叭不发声音 即当 P1 1 端的信号为低电 平时 喇叭报警 当 P1 1 端的信号为高电平时喇叭不响 图 2 6 报警电路 2 3 32 3 3 控制电路及显示电路控制电路及显示电路 通过 2 个外部电路来控制温度 只要在中断口让 2 个开关接地 然后把调节 后的温度通过数码管显示出来 1 LED 显示器 13 结构与原理 LED 显示器由 7 条发光二极管组成显示字段 有的还带有一个小数点 dp 将 7 段发光二极管阴极连在一起 成为共阴极接法 当某个字段的阳极为高电平时 对应的字段就点亮 共阳极接法是将 LED 的所有阳极并接后就连到 5V 上 当某 一字段的阴极为 0 时 对应的字段就点亮 静态串行显示器的结构图如 2 7 所示 a b c d e f g dp V cc a b c d e f g dp 共阴极 共阳极 图 2 7 静态串行显示器的结构图 点亮 LED 显示器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方法 14 所谓静态显示 就是显示某一字 段时 相应的发光二极管恒定的导通或截止 这种方式 每一显示位都需要一个 8 位输出口控制 占用硬件较多 一般仅用于显示器位数较少的场合 所谓动态显示 就是一位一位地轮流点亮各位显示器 对每为显示器而言 每隔一段时间显示一次 显示位的亮度既跟导通电流有关 也和点亮时间与间隔 时间的比例有关 动态显示器因硬件成本较低而被采用 为了显示字符 要为 LED 显示器提供显示段码 组成一个 8 字形的 7 段 再加上 1 个小数点位 共计 8 段 因此提供 LED 显示器的显示段码为一个字节 2 LED 显示器与单片机的接线图 本设计通过单片机 P0 口并经总线驱动器 74LS245 控制 6 位数码管的段码 通过位选线 P2 0 2 1 经三极管逐位逐位去控制数码管扫描显示 由于采用动态 显示 其优点是占用硬件资源少 功耗小 但必须注意 扫描周期必须控制在视 觉停顿时间内 一般在 20ms 以内 否则会出现闪烁或跳动现象 如图 2 8 所示 为 LED 与单片机的接线图 15 图 2 8 LED 与单片机的接线图 显示器有四个 LED 数码管组成 输入串行数据线 DIN 和位移信号 CLK 四个 串 并移位寄存器与芯片74LS245相连 每片的并行输出作为 LED 数码管的码段 74LS245是用来驱动 LED 的设备 16 它是8路同相三态双向总线收发器 可双 向传输数据 74LS245还具有双向三态功能 既可以输出 也可以输入数据 当 AT89S52单片机的 P0口总线负载达到或超过 P0最大负载能力时 必须接入 74LS245等总线驱动器 当片选端 CE 低电平有效时 DIR 0 信号由 B 向 A 传输 接收 DIR 1 信号由 A 向 B 传输 发送 当 CE 为高电平时 A B 均为高阻态 P0口与74LS245输入端相连 E 端接地 保证数据现畅通 AT89S52的 RD 和 PSEN 相与后接 DIR 使得 RD 或 PSEN 有效时 74LS245输入 其它时间处于输出 74LS245的电路如图2 9所示 图 2 9 74LS245 电路示意图 第第 3 3 章章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 总体设计 程序总体是控温 所以应该不断测温并控制 如图 3 1 所示 N Y Y 开始 初始化 调各显示子程序 调温度转换子程序 温度 70 C 报警温度 50 C 加热 N 结束 停止加热 图 3 1 程序总体设计流程图 3 13 1 中断控制程序中断控制程序 中断程序的流程图如图 3 2 所示 图 3 2 中断程序的流程图 首先设计控温的程序 17 程序如下 外部中断 1 KEY 1 CLR EA 关闭外部中断 INC DIS1 把个位加一 MOV A DIS1 CJNE A 10 KEY 判断个位是否为十 MOV DIS1 0 是十把它置一 显示并打开中断 外部中断 1 处理温度的个位 结束 外部中断 2 处理温度的十位 结束 KEY MOV A DIS2 MOV B 10 MUL AB ADD A DIS1 求出调整后的温度 MOV TEMPER CONFIG A 保存调整后的温度 LCALL DISPLAY 显示调整后的温度 SETB EX0 SETB EX1 SETB EA 打开中断 RETI 中断返回 外部中断 2 KEY 2 CLR EA INC DIS2 MOV A DIS2 CJNE A 10 KEY MOV DIS2 0 AJMP KEY 其中 DIS1 DIS2 是定义的变量 用来保存数码管的显示数字 TEMPER CONFIG 也是定义变量用来保存设定温度值 3 23 2 显示程序显示程序 根据数码管的显示特点 要在实现一位后延时一会儿再显示下一位 下面是 数码管显示代码 18 显示 DISPLAY MOV A DIS2 MOV DPTR TABLE MOVC A A DPTR MOV P0 A SETB P2 1 DSDELY1 MOV R6 11 DJNZ R6 DJNZ R7 DSDELY1 MOV A DIS1 MOV DPTR TABLE MOVC A A DPTR MOV P0 A SETB P2 0 MOV R7 25 DSDELY2 MOV R6 11 DJNZ R6 DJNZ R7 DSDELY2 RET 3 33 3 温度测量温度测量 根据 DS18B20 的通讯协议 主机控制 DS18B20 完成温度转换必须经过三个步 骤 每一次读写之前都要对 DS18B20 进行复位 复位成功后发送一条 ROM 指令 最后发送 RAM 指令 这样才能对 DS18B20 进行预定的操作 当主机收到 DS18B20 的响应信号后 便可以发出操作命令 这些命令可以分 为 ROM 命令和 RAM 命令两种 19 CPU 的操作过程如图 3 3 所示 由于 DS18B20 与单片机间采用串行数据传送 因此 在对 DS18B20 进行读写 编程时 必须严格的保证读写时序 否则将无法读取测温结果 操作时序主要有 初始化时序 读时序和写 0 时序和写 1 时序四种 如图 3 4 所示 在温度测量仪表中 对 DS18B20 的操作主要是复位 读数据和写数据三种 而两种操作又都是按位进行的 所以首先应该按照 DS18B20 的时序要求 编写读 写时间片的程序 其流程图如图 3 5 所示 开 始 元 件 复 位 写 SKIPROM 命令 CCH 写启动转换命令 44H 延时 750 S等待转换结束 元 件 复 位 写 SKIPROM 命令 CCH 写读转换结果命令 BEH 读转换结果 CRC 校验 结 束 图 3 3 DS18B20 操作过程 1 15 S 60 120 S 30 S15 S1 15 S 15 S 1 15 S 15 60 S 复位脉冲 480 960 S 应答脉冲 60 240 S a 初始化信号 b 写 1 信号 c 写 0 信号 d 读信号 图 3 4 DS18B20 操作时序 图 3 5 DS18B20 操作程序流程图 根据上述可以得到 18B20 的操作的 3 个函数 20 初始化 18B20 INIT 1820 SETB DQ NOP CLR DQ MOV R0 06BH TSR1 DJNZ R0 TSR1 延时 SETB DQ 开 始 总线置 1 并延时 总线置 0 并延时 480 S 总线置 1 返 回 开 始 设循环次数为 8 总线置 0 并延时 16 S 写 1 位数据 延时 480 S 总线置 1 并延时 16 S 8 位写完 返 回 开 始 设循环次数为 8 总线置 0 并延时 16 S 写 1 位数据 延时 100 S 总线置 1 并延时 60 S 8 位读完 返 回 a 复位操作流 程 b 写操作流程 c 读操作流程 MOV R0 25H TSR2 JNB DQ TSR3 DJNZ R0 TSR2 LJMP TSR4 延时 TSR3 SETB FLAG1 置标志位 表示 DS1820 存在 LJMP TSR5 TSR4 CLR FLAG1 清标志位 表示 DS1820 不存在 LJMP TSR7 TSR5 MOV R0 06BH TSR6 DJNZ R0 TSR6 延时 TSR7 SETB DQ RET 把 A 的值写入 18B20 WRITE 1820 MOV R2 8 CLR C WR1 CLR DQ MOV R3 6 DJNZ R3 RRC A MOV DQ C MOV R3 23 DJNZ R3 SETB DQ NOP DJNZ R2 WR1 SETB DQ RET 读温度 READ 18200 MOV R4 2 将温度高位和低位从 DS18B20 中读出 MOV R1 77H 低位存入 77H TEMPER L 高位存入 76H TEMPER H RE00 MOV R2 8 RE01 CLR C SETB DQ NOP NOP CLR DQ NOP NOP NOP SETB DQ MOV R3 7 DJNZ R3 MOV C DQ MOV R3 23 DJNZ R3 RRC A DJNZ R2 RE01 MOV R1 A DEC R1 DJNZ R4 RE00 RET 应为读出的温度的格式是 12 位 21 TEMPER L 位前四位是整数部分后四位是 小数 TEMLPER H 只有低四位是有效的 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处理温度的函数得到 整数的温度 读出的温度转换成 1 个字节放入 TEMPER NUM TEMPER COV MOV A 0F0H ANL A TEMPER L 舍去温度低位中小数点后的四位温度数值 SWAP A MOV TEMPER NUM A MOV A TEMPER L JNB ACC 3 TEMPER COV1 四舍五入去温度值 INC TEMPER NUM TEMPER COV1 MOV A TEMPER H ANL A 07H SWAP A ORL A TEMPER NUM MOV TEMPER NUM A 保存变换后的温度数据 RET 读温度到 TEMPER L 和 TEMPER H READ TEMP MOV A 0CCH LCALL WRITE 1820 MOV A 0BEH LCALL WRITE 1820 LCALL READ 18200 LCALL INIT 1820 MOV A 0CCH LCALL WRITE 1820 MOV A 044H LCALL WRITE 1820 RET 3 43 4 温度处理温度处理 当温度低于 50 C 时 进行加热 加热到 50 度与 70 度之间为正常状态 当温度大于 70 C 时 喇叭报警 停止加热 温度处理 TEMPER WORK LCALL TEMPER COV MOV A TEMPER NUM CLR C SUBB A 70 JNC TEMP OVER MOV A TEMPER NUM CJNE A TEMPER CONFIG TW RET TW JC OPEN HA SETB HA RET 温度超过 70 喇叭响 并停止加热 TEMP OVER SETB HA MOV R6 128 BELL CLR WA MOV R7 100 DJNZ R7 SETB WA DJNZ R6 BELL RET 加热 OPEN HA CLR HA RET 结结 论论 本课程设计是 8051 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 硬件设计分为了以下模块 显 示模块 报警模块 温度控制模块和温度传感器模块 然后设计软件 编写程序 调试硬件电路各个模块的功能 最后对整个系统联调 实现了设计要求 对温度 进行了控制 当温度小于 50 C时加热 当温度大于 50 C 小于 70 C时是正常状 态 当温度大于 70 C时报警 停止加热 通过这次的设计 实现了温度控制的硬件连接 模块的建立 最终结果表明 本设计是合理的 能很好的达到预期的效果和要求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HU Hong bin Measuring for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 of temperature relay Electro Mechanical element 2003 9 46 48 2 李朝青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简明修订版 杭州 北京航空航天 大学出版社 1998 98 106 3 李广弟 单片机基础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4 15 26 4 徐同举 新型传感器基础 D 北京 北京大学数学学院 1998 5 张友德 赵志英 涂时亮 单片微型机原理 应用与实验 M 上海 复旦大 学出版社 2000 344 365 4 楼然苗 李光飞 51 系列单片机设计实例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3 27 56 6 何立民编 MCS 51 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0 147 165 7 余锡存 曹国华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S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 2007 8 陈伟人 MCS 51 系列单片机实用子程序集锦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9 廖常初 现场总线概述 J 电工技术 1999 22 3 59 64 10 G A WOOLVET Transducers in digitial Systems Peter Peregrinus Ltd 1977 11 SUN Kai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system of resistance stove Sensor Technology 2003 22 2 50 52 12 郑步生 吴渭 Multisim200l 电路设计及仿真入门与应用 M 北京 电子 工业出版社 2002 13 梁纯 王军 基于 MCS 一 51 单片机的 LE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