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孔子表扬批评观及其对现代中学政治教学的启示.doc_第1页
毕业论文:论孔子表扬批评观及其对现代中学政治教学的启示.doc_第2页
毕业论文:论孔子表扬批评观及其对现代中学政治教学的启示.doc_第3页
毕业论文:论孔子表扬批评观及其对现代中学政治教学的启示.doc_第4页
毕业论文:论孔子表扬批评观及其对现代中学政治教学的启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师范学院 2010 届本科毕业论文 1 目目 录录 摘 要 1 引言 1 一 孔子的表扬批评观 2 一 表扬观 2 1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的表扬原则 2 2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表扬弟子的体现 4 3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表扬弟子的主要方式 6 二 孔子的批评观 10 1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批评弟子的原则 10 2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批评弟子的体现 12 3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批评弟子的主要方式 13 二 现代中学政治教学的特点 14 一 教材价值观念的明确化特点 14 二 教材思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特点 15 三 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道德与情感体验的可行性特点 15 四 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特点 15 五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的特点 15 六 倡导自主预习的主动性特点 16 七 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特点 16 八 遵循循序渐进的启发性特点 16 九 注重人格精神的潜在力量的特点 16 十 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特点 17 十一 古今热点分析的探究式特点 17 十二 团队合作精神的广泛化特点 17 十三 培养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的特点 17 十四 教育 学习 评价三者缺一不可的特点 17 十五 处理好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关系的现实性特点 18 三 孔子表扬批评观对现代中学政治教学的启示 18 一 注重身教胜于言教 促进身教与言教的有机结合 18 二 表扬批评有理有据 健全中学生心理素质 18 三 在表扬与批评中教会学生 做人 做事 18 四 表扬与批评要以仁爱角度为出发点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9 论孔子表扬批评观及其对现代中学政治教学的启示 2 五 表扬批评要结合古今热点 培养人文素养 19 六 批评与表扬综合运用 效果更佳 20 1 批评与表扬要切中肯繁 把握准度 20 2 表扬与批评要得当有效 把握及时 21 3 兼顾好当众 个别的表扬批评方式 21 4 变化批评表扬的态度 不伤害师生情感 21 5 表扬批评形式多样 点面结合 22 七 恰当表扬与批评 有效促进后进学生的转化 22 八 在表扬与批评中蕴育师生情 实现精神力量的促进作用 23 九 实现表扬与批评的最终目的 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23 结束语 23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4 作者简介 25 声 明 25 广西师范学院 2010 届本科毕业论文 1 论孔子表扬批评观及其对现代中学政治教学的启示论孔子表扬批评观及其对现代中学政治教学的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摘 要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创立并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观 提出了一系列表扬批评弟子的原则 又 注重表扬批评的内容 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扬批评方式 形成了全面性 系统性 务实性的表扬 批评观 不仅是快出人才 出好人才的有效教育方法和手段 而且是孔子教育思想形成的着力点和助 推器 孔子的表扬批评观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已形成特点的现代中学政治教学如 何表扬批评学生同样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 孔子表扬批评观 现代中学政治教学的特点 启示 confucius praised criticism and their enlightenment characteristics to the modern politics teaching thethe ideologicalideological andand politicalpolitical educationeducation bstract confucius wa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is good at using the praise and criticism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principles praise and criticism to the content praise criticism adopted many effective ways of criticism and praise formed systematic comprehensive pragmatic not only criticized the praise is fast the good people of talent education methods and effective and is the focal point of confucius education thought form and boosters confucius praised criticism concept in chinese history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ing characteristics has modern politics teaching students how to praise the criticism also has an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key words confucius praised criticis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politics teaching enlightenment 引言 孔子 他桃李满天下 正所谓 弟子盖三千焉 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 记 孔子世家 孔子取得如此辉煌教育成绩的原因之一是与他创立并善于运用表扬批 评观分不开的 由此 学者们对孔子的表扬批评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形成了比较系统 全面的理论 但并没有与现代中学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本人针对这点不足 力图借 鉴和继承相关成果 系统的阐述孔子的表扬批评观和全面的总结现代中学政治教学的 特点 分析得出对现代中学政治教学具有务实性的启示 是十分有意义的 论孔子表扬批评观及其对现代中学政治教学的启示 2 一 孔子的表扬批评观 一 表扬观 表扬是为了扬长 鼓励弟子的自信心 激励学习的兴趣 促进弟子更好地进步与发 展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以仁爱为出发 成功地通过恰如其分的表扬 行之有效 地促进了弟子的发展 从而 达到了司马迁概括的 大者为师傅卿相 小者友教士大夫 或隐而不见 史记 儒林列传 的教育目的 也创造了 弟子盖三千焉 身通六艺 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 孔子世家 的辉煌局面 孔子的表扬观在中国历史上发挥 过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且就算是在现代中学政治教学日益完善的今天 其启迪作用也是 不容忽视的 1 1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的表扬原则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的表扬原则 第一 表扬的基础 仁者爱人 之所以认为孔子表扬的基础是 仁者爱人 的原因之一 是孔子将仁者爱人具体 细化为 爱人 是仁的出发点 孔子在樊迟问仁时 毫不犹豫地回答 爱人 论 语 颜渊 后来孟子概括为 仁者爱人 是符合孔子原意的 从孔子 爱人 的内 容 特点 孔子爱人完全是从社会现实的需求与可能出发 含有深厚的实事求是 理性的内容 1 154 4 孔子认为爱人要从大处 高处着眼 由己推人 1 156 6上看 孔 子发挥了尧舜时代遗留的朴素的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 将其发扬光大 并形成了 中华民族的严于律己 乐于助人 积极进取的优良传统 原因之二 是孔子将仁者爱 人具体细化为 道德和有道德的人 泛指乐观而高尚情操的人 泛指真理 等 1 153 原因之三是孔子将仁者爱人进一步具体化为 克已复礼 论语 颜渊 忠恕 克己 强调自我克制 自我约束 自我抑制 复礼 重在强调符合礼仪 典范 规范 克己是仁的基石 礼是仁的形式 忠 就是将 爱人 细化为具体的行 动 做到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雍也 恕 就是将 爱人 细化为观念上的换位思考并付之实际行动 做到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论语 卫灵 公 简言之 孔子的忠恕思想是要人们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时 做到将心比心 由己 推人 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 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 孔子的这些由内及外 由己及人的 做法 是孔子表扬弟子的首要原则 因此 他才发出 爱之 能勿劳乎 忠焉 能勿诲乎 广西师范学院 2010 届本科毕业论文 3 论语 宪问 的慨叹 并在教育过程中严于律己的践行这一原则 第二 表扬的前提 各因其才 各因其才 一词源于 孔子教人 各因其才 河南程氏遗书 第 19 卷 主要 指孔子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因材施教 事实上 孔子表扬弟子也遵循了这个原则 并且 是表扬的前提条件 因为在实践教学中他一方面要充分把握弟子的 其才 这包括国 别不同 年龄差距 语言复杂 智力水平不一 性格各异 能力参差不齐 学习进程 不同 特长不同 潜力差异等 孔子说 柴也愚 参也鲁 师也辟 由也喭 论 语 先进 由也果 赐也达 求也艺 论语 雍也 根据 其才 不同采取不同的 表扬方式 另一方面 孔子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做到因才而异 总结起来 孔 子在表扬过程中的因才而异包括 一是因智力水平不同 分为 上智 中人 下愚 论语 阳货 论语 雍也 二是因性格各异 分为 狂 者 中行 狷 者 论语 子路 三是因血气方刚的不一 分为 未定 方刚 既衰 论语 季氏 四是因学习进程不同 分为 入门 升堂 入室 论 语 里仁 五是因学习志趣不同 分为 从政 从教 退隐 六是因弟子特 长不同 分为 德行 言语 政事 文学 论语 先进 七是因发展潜 能不同 分为 共学 适道 与立 与权 子罕 此后 不同时代的教 育者在不同程度上对表扬观中的各因其才原则进行充实与深化 进一步完善孔子的表 扬观 第三 表扬的形式 誉有所试 孔子表扬弟子的前提是严格遵循 如有誉者 其有所试矣 论语 卫灵公 的 原则 当弟子朝着积极向上的目标发展时 就给予肯定的赞扬 以更好地促进其健康发 展 孔子的 试 具体指聊天 观察 实地调查的多重涵义 在聊天方面 他始终坚持 不知言 无以知人也 论语 尧曰 的表扬理念 在观察方面 他总结了 视其 所以 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 论语 为政 的表扬手段 在聊天与观察的有机的结 合在一起时 他概括出了了 始吾于人也 听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于人也 听其言而观其 行 论语 公冶长 的表扬经验 在实地调查方面 他通过实际行动证实了自己对 颜回已经做到 闻一以知十 论语 公冶长 的看法 并由衷地发出 自不如颜 的感慨 这种誉有所试原则 对于促进弟子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论孔子表扬批评观及其对现代中学政治教学的启示 4 第四 表扬的关键 执中而行 孔子把表扬观付之实践的关键是践行 执中而行 的原则 孔子所执行的 中 是孔子人生哲学的方法论 中庸 在 论语 中 孔子只提到一次中庸 即 中庸 之为德 其至矣乎 民鲜能久矣 论语 雍也 但事实上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始终 贯彻中庸思想 朱熹对此的解释是 中者 不偏不倚 无过不及之名 庸者 平常也 四书集注 论语 换言之 中庸就是事取其中 即强调统一 和谐 孔子的 中 世中正 中和 孔子的 庸 是用也 常也 因此中庸是 用中为常道也 也就是执 中而行的中 行就是执行 践行 所以说孔子在表扬观的关键就是执行中庸的方法论 做到无过无不及 他也曾极力反对 爱之欲其生 恶之欲其死 论语 颜渊 的过 火行为 由此可见 他主张做到无过无不及 就是要求表扬必须适度 坚持不偏不倚 从 表扬的角度看 孔子的 不偏不倚 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一视同仁 二是无私无隐 孔子对自己的儿子孔鲤能做到不偏亲偏爱 是执中而行最好的例证 第五 表扬的结果 创作辉煌 孔子在遵循上面四个表扬原则的基础上 形成了 弟子盖三千焉 身通六艺者七 十有二人 史记 孔子世家 的辉煌局面 对发展好现代中学政治教学具有现实 性的意义 2 2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表扬弟子的体现孔子在教学过程中表扬弟子的体现 依据罗佐才先生的统计 论语 一书中记载孔子表扬弟子共三十七次 其中表扬 颜回十一次 表扬子路五次 表扬子贡四次 表扬子夏 南容各三次 表扬冉求 闵 子骞各两次 表扬公冶长 子贱 樊迟 冉伯牛 仲弓 宰我 子游各一次 2 149 49 概 括起来 孔子表扬弟子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增强弟子的进取心 达到学而不厌的教学目的 孔子坚持 与其进也 不与其退也 论语 述而 的教学理念 同时 孔子还 树立了孜孜不倦 学而不厌的典范 颜回 期望能增强弟子的进取心 最终达到到 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 论语 泰伯 的学习境界 形成 仁远乎哉 我欲仁 斯仁 至矣 论语 述而 的学习信念 第二 提升弟子好学不倦的劲儿头 达到乐学不止的精神境界 孔子在教育弟子时经常强调做到 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 广西师范学院 2010 届本科毕业论文 5 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矣 论语 学而 的重要性 认为颜回为好学的楷模 在学习 的劲儿头上颜回已经达到了乐学的境界 要求弟子向颜回学习 与此同时 孔子以身作 则 以身立教 形成了 饭疏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 述而 的乐学境界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导引弟子抵达好学乐学的彼岸 即 知之者不如好之 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雍也 孔子特别重视借助表扬来提升弟子好学不 倦的劲儿头 达到乐学不止的精神境界 第三 要求弟子在学习上要做到 质疑问难 刨根问底 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体现哲学上批判与继承的学习态度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培养弟子 质疑问难 刨根问底 能提出好问题的学 习能力 做到 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这样孔子会十分赞赏的 据 论语 八佾 中 记载 弟子林放向孔子问及礼的本质这一问题 孔子一听林放提出这么好的问题非常 高兴 孔子赞叹道 大哉问 孔子认为弟子能提出好问题 才说明对待其传授的知 识有认真的思考过 没有变成教什么就学什么的书呆子 只有 质疑问难 刨根问底 才能做到 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同时对待知识没有被动的接受 充分体现其批判与 继承的学习态度 第四 执行 未之能行 唯恐有闻 的学习理念 未之能行 唯恐有闻 出自 论语 公冶长 是孔子表扬子路能够做到有所闻 就有所行 如果不能行就唯恐有所闻也的真实写照 实质上 这是孔子对知 行与学 用关系的阐发 并由此要求弟子做到知必行 学必用 第五 提出言行统一的具体要求 丰富弟子的涵养 言行的有机结合是广义上学习的具体要求 所以孔子对弟子言行的要求很高 对能 够做到这些要求的弟子大加赞赏 以期其他弟子能够向其学习 并注意做到慎言慎行 使弟子的言行符合特定的环境 符合自己的身份 丰富自己的涵养 提升人格魅力 第六 学会举一反三 达到闻一知十的学习境界 培养弟子的学习能力是孔子教学的重中之重 在要求上弟子要做到举一反三 如果 做不到 就暂时不对其施教了 直到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为止 他说 举一隅而不以 三隅反 则不复也 论语 述而 譬如 子谓子贡曰 女与回也孰愈 对曰 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 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 弗如也 吾与女弗如也 论孔子表扬批评观及其对现代中学政治教学的启示 6 论语 公冶长 事实上 孔子是在赞扬颜回能够做到闻一知十 同时指出自己与 弟子都应该向颜回学习 以达到 学会举一反三 达到闻一知十 的境界 第七 学习上达到致用 实现其教化的真正目的 在学习上 孔子不仅要求弟子能够做到好学乐学 而且要求弟子必须做到学以致用 实现其教化的的真正目的 3 3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表扬弟子的主要方式孔子在教学过程中表扬弟子的主要方式 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使孔子意识到 点滴的进步需要鼓励 突出的特长需要激励 为 此 他在教学过程中对弟子采取行之有效的表扬方式 第一 当面式表扬 当面表扬 就是在现场面对面对弟子的正确言行的做法加以肯定 鼓励与激励 的一种方式 这是孔子对弟子进行表扬的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论语 一书中记载孔子 表扬弟子三十七次中运用当面表扬方式接近一半 总结起来 孔子当面表扬主要有以下 三种形式 一是对弟子的正确言行 予以面对面的肯定 譬如 仲弓问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曰 他简单得恰到好处 仲弓道 居敬而行简 以临其民 不亦可乎 居简而行 简 无乃大简乎 孔子针对仲弓这番话马上予以充分肯定曰 雍之言然 论 语 雍也 二是借弟子提问之机 予以面对面的鼓励 譬如 有一次 子贡问道 我是怎样一 个人 孔子回答说 你好比是一件器皿 曰 什么器皿 曰 宗庙里盛粮食的 瑚琏 论语 公冶长 三是妙用师生比对 予以面对面的激励 譬如 有一次 孔子就曾对颜回说 用之 则行 舍之则藏 惟我与尔有是夫 论语 述而 可以说 孔子将这一表扬方式运 用得十分的恰当好处 孔子的当面表扬方式起到 立竿见影的作用 极易促进弟子扬其长 彰其善 在其教 学生涯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第二 背后式表扬 背后表扬 就是在被表扬的弟子不在场时 当着其他人的面儿对其进行的公开 的肯定和赞美 总结起来 孔子采取的背后表扬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广西师范学院 2010 届本科毕业论文 7 一是称赞弟子为尚德君子 譬如 弟子南宫适问孔子道 为什么羿那么擅长射箭 奡 那么擅长水战 都没有得到好死 而禹与稷亲自种田 却得到了天下 孔子没有做出直 接的回答 等到南宫适出去后 孔子大加称赞道 君子哉若人 尚德哉若人 论 语 宪问 二是赞赏弟子懂礼 譬如 当季氏要去只能是天子与诸候才能去祭祀的泰山时 孔子问当时在季氏之下做事的冉有 你不能予以阻止吗 冉有答道 不能 孔子 就引用林放问礼之本 论语 八佾 这件事与冉有不能阻止季氏的行为作对比 并叹 息道 呜呼 难道泰山之神还不如我的弟子林放吗 论语 八佾 孔子在此通过 季氏违礼祭祀泰山予以挞伐和高足冉有不能阻止进行批评 突出弟子林放懂礼这件事儿 并予以背后赞赏 三是赞叹弟子好学 譬如 鲁哀公问孔子曰 你的弟子中 谁好学 孔子答曰 有一个叫颜回的弟子好学 还能做到不拿别人出气 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不幸短命死 了 今天则没有了 没有听说有好学的弟子了 论语 雍也 还有一次 季康子 向孔子问道 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 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 论语 先进 这种背后表扬的方式 既可以防止当面表扬易使弟子骄傲自满 虚荣等弊端 又可 以充分彰显是经过充分的思考后回答的 更具有可信性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表扬方式 第三 树模立标式表扬 树模立标 是孔子在弟子中通过表扬树立好的榜样 并进而引导其他弟子向其学 习 择善而从的一种表扬方式 总结起来 孔子采取的树立榜样可划分为一下两点 一是树立不同类型的典范 加以表彰 让其他弟子在不同方面进行学习 达到综合 型人才的目的 譬如 孔子就曾罗列了孔门四科名单 德行 颜渊 闵子骞 冉伯牛 仲弓 言语 宰我 子贡 政事 冉有 季路 文学 子游 子夏 论语 先进 实际 上 孔门四科十子名单就是孔子树立给其他弟子学习的榜样 他期望通过这些榜样 促 使其他弟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 述而 均朝着自己既定教育方向前行 二是多次表扬一人 不断激励实现自我价值 无论是在颜回生前还是死后 孔子均 常常对德行出众 好学乐学 才智出众 安贫乐道 用行舍藏 视予犹父的颜回大加 褒扬 这些表扬竟然占了 论语 一书中孔子表扬弟子三十七次中的十一次 这些表 论孔子表扬批评观及其对现代中学政治教学的启示 8 扬既是颜回的肯定 激励颜回再接再厉 又是向其他弟子树立颜回的榜样 让其他弟子 怀有一种敬慕之情 效仿之意 行动之举 这种善于在学生中间树模立标的表扬方式 使弟子可望又可及 能时时摹仿 及时探究 处处留心 事事学习 值得借鉴 第四 借问式表扬 借问表扬 就是通过提问这一环节而对弟子的正确言行进行赞赏与鼓励的一种 方式 总结起来 孔子采用的借问表扬可划分为三种形式 一是孔子向某一弟子发问 而对其他弟子进行表扬 譬如 孔子问子贡 子贡与 颜回谁更突出 子贡答道 回也闻一知十 赐也闻一知二 孔子及时予以肯定 弗如也 吾与女弗如也 论语 公冶长 这段记载中包括了对子贡观察能力的 检测 对子贡自知之明的赞赏 对子贡闻一知二的肯定 对颜回平时表现的评定 对 颜回闻一知十的褒扬 对孔子自身的评价 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二是借助谁发问而对谁进行相应表扬的激励方式 孔子常常会依据弟子的发问内 容判断其个人学习情况 决定是否与其谈论 诗 并以此作为表扬与激励学生的一种 手段 譬如 论语 中记载子贡问 诗 云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 子曰 赐也 始可与言 诗 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 学而 三是借外人的问题 通过举荐其弟子的言行进行作答 实质上是对其弟子的肯定 论语 中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出现了两次 一次是季康子问 仲由可使从政也与 论语 雍也 孔子借助季康子的发问直接做答 同时指出子路 子贡与冉求的从 政所长 进行举荐表扬 一次是孟武伯问子路仁乎 论语 公冶长 孔子借助孟 武伯发问 婉约的回答出子路 冉求与公西华可以从政 又不正面回答这三个弟子究竟 仁还是不仁 指出 不知其仁也 孔子的借问表扬不仅充分彰显了孔子的教育精神 教育意识 教育机智 教育艺 术 而且对促进弟子朝着其特定的教育目标迈进具有重要的探究践价值 第五 评价式表扬 评价表扬 就是针对弟子的言行而进行的开门见山和直截了当的积极评定与判 定 这种评价表扬在 论语 中常以 子谓某弟子 与 子曰 的形式予以记载 总 结起来 这种表扬方式主要有以下典型案例 一是单纯进行评价表扬 譬如 孔子曾用比喻修辞手法 直截了当地评判高足冉雍 广西师范学院 2010 届本科毕业论文 9 道 耕牛的儿子长着赤色的毛 整齐的角 虽然不想用其作为牺牲来祭祀 山川之神难 道会舍弃它吗 论语 雍也 即冉雍虽出身贫寒 但依然可以在从政上展现自我 的价值 二是不仅评价表扬 而且促成弟子与女儿或侄女的婚姻 譬如 在 论语 公冶长 中就有记载 孔子对弟子公冶长评价道 他虽然曾被关进过监狱 但那不是因为他的罪 过 可以把女儿嫁给你 于是公冶长成为了孔子的女婿 这种评价表扬的方式是通 过廖廖数语点出了弟子的优点 激励其扬己之长 又对弟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积极评价 与判定 激励积极向上的发展 第六 嬉戏式表扬 嬉戏表扬 就是先通过与弟子开玩笑戏弄人 诱使弟子辩解 进而对弟子的言行 予以肯定 且明确声明前面是开玩笑的一种方式 嬉戏表扬最典型的案例是 有一次 孔 子同弟子游历教学 来到山东武城境内 听到了弹琴瑟唱诗歌的声音 孔子立即微笑道 杀鸡焉用宰牛刀 意思是说治理普通百姓 用得着教之以道吗 子游非常急切地辩解 道 从前 我听老师说过 为官者学习了道 就会产生仁爱之心 老百姓学习了道 应 付容易听从指挥 意思是说教育对象具有平等性 孔子看到子游急切的样子及其铿 锵有力的回答 便向随从游历的弟子们郑重声明子游的这番话是对的 刚才他的那番话 是与子游开玩的 这段记载中包含了游历教学 师的玩笑 生辩解 师肯定的声明等 充分展示了孔子与弟子的师生情 体现了孔子对表扬的深刻理解 活化了孔子的表扬艺 术 展现了孔子表扬的灵活性 对于随行弟子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七 褒贬结合式表扬 褒贬结合 就是将表扬与批评有机统一起来 联系起来 综合运用的一种方式 主要刻划分为一下两种 一是先扬后抑 即先表扬再批评 譬如 当孔子感叹道 道 不行 乘桴浮于海 从我者 其由与 子路听了孔子对自己的表扬非常高兴 脸上洋溢 着虚荣的表情 孔子看在眼里又加以适当矫正说 由也好勇过我 无所取材 论 语 公冶长 二是先抑后扬 即先批评后表扬 譬如 孔子对子路弹曲不正 指出 由之瑟奚为 于丘之门 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批评导致了其他弟子不尊敬 瞧不起子路 孔子发现这 种情况后马上予以矫正 指出 由也升堂矣 未入于室也 论语 先进 特别强 论孔子表扬批评观及其对现代中学政治教学的启示 10 调子路已经由初级的 入门 阶段进入了中级的 升堂 阶段 只是还没有进入高级 的 入室 阶段 这种扬抑结合的方式 充分体现了孔子倡导的中庸之道的教学思想 模范遵循了孔子主张的执中而行原则 展现了孔子的教学艺术 为保证弟子朝着特定的 教育目标迈进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应特别指出的是 孔子还就弟子如何面对批评与 表扬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 他说 巽与之言 能无说乎 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 吾 未如之何也已矣 论语 子罕 提示弟子听表扬自己的话最可贵的是能够在高兴 之余进行分析 因为 假如一个人只是不加分析而盲目地高兴 对这种人以无计可施了 二 孔子的批评观 批评是对事儿或人加以分析比较 评定其是非优劣 指出所认为的缺点和错误 并对缺点和错误所提出的意见 孔子教学过程成功地运用了批评这一评价方式 通 过对弟子言行的适度否定评判 有力地促进了弟子的积极向上的发展 这不仅在中国 历史上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且对现代的中学政治教学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1 1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批评弟子的原则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批评弟子的原则 第一 批评的基础 掌握事实 客观公正 有所针对 批评学生的是为了纠正一些不良的行为 端正自己的态度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 识 在 论语 公冶长 中曾记载 孔子发现弟子宰予白天睡觉 非常气愤地指责道 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之墙不可析也 于予与何诛 并通过这件事总结出 始吾于 人也 听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于人也 听其言而观其行 我想教师一切批评活动的基 础都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 做到客观公正 批评才会有针对性 学生 也会心服口服 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 批评的前提 尊重学生的人格 批评的矛头是对事不对人 大家都知道处在中学阶段的学生 心理上处在不完全成熟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的 他们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希望得到周围人的理解与尊重 在自尊心方面的问题特别敏 感 而且自尊心也非常地脆弱 所以 教师在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时既要讲原则 不迁就其错误的思想行为 又要讲感情 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这就是 论语 颜渊 中的 攻其恶 无攻人之恶 譬如 在 论语 颜渊 中孔子特别强调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即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 从被批评者的角度出发 使批评更有成效 孔 广西师范学院 2010 届本科毕业论文 11 子曾经写的 易 象 记载 君子以遏恶扬善 顺天休命 这是君子对他人之恶的 事儿加以攻击或批评 并不针对犯错误的人 基于此 这是让学生接受批评 理解教 师最基本 形成正确意识的前提 第三 批评的关键 心态平和 感情真挚 执行有度 既往不咎 白居易曾经说过 平易近人 人必归之 教师只有用平和的心态 真挚的感情 执行有度 既往不咎 才能易于被学生接受 孔子在批评弟子时也遵循了这个原则 对弟子的过错以平和的心态 真挚的感情去面对 并且在追究错误时也宽大处理 对 过去的错误也不再追究 责怪或惩罚 而重在看其发展度 用他的话说是 人洁己以 进 与其洁也 不保其往也 论语 述而 意思是弟子愿意自洁并追求上进 应 该激励其自洁 不应该抓住其过错不放 在 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 也曾记载 子路 性鄙 好勇力 志伉直 冠雄鸡 佩瑕豚 陵暴孔子 孔子设礼诱之 子路后儒服委 质 因门人请为弟子 也就是说 孔子把曾经冒犯过自己的子路收为弟子 可见 心 态平和 感情真挚 执行有度 既往不咎 是孔子批评弟子的重要原则之一 第四 批评的形式 因人而异的教化 教师要想批评学生 达到使学生产生正确行为的目的 就必须考虑学生的具体情 况 针对学生的特点 如 学生的年龄 性格 家庭背景 兴趣爱好等 采取相应的 批评方式 论语 先进 中记载子路问 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 如之 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 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 因子路勇敢 故让 他不要轻进 因冉有廉让 故要鼓励他进取 孔子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 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这孔子体现了对于弟子因人而异加以教化的原则 第五 批评的结果 全面发展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批评 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避免误入歧途的可能性 为自身的发展减少了一些弯路 可以说是扬长避短 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的保证 2 2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批评弟子的体现孔子在教学过程中批评弟子的体现 依据罗佐才先生对 论语 相关记载的统计 整部 论语 中孔子共批评弟子二 十八次 其中批评子路十三次 批评冉求四次 批评子贡三次 批评宰我两次 批评 樊迟 孺悲各一次 批评未指名道姓四次 2 144 44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批评弟子的前提 自己做到接受批评并不贰过 才要求学生做到 论孔子表扬批评观及其对现代中学政治教学的启示 12 当孔子听到有人给他指出了错误 他会十分高兴的 并做到 不贰过 因为孔子 一直认为人生中最的幸事儿莫过于有人能够指出自己的过错 并做到不再犯 譬如 有一次 陈司败问孔子鲁昭公懂不懂礼 孔子说懂礼 可孔子出去后 陈司败就对孔 门弟子巫马期说 我听说君子不会偏袒 难道孔子还会偏袒吗 鲁君从吴国娶了位夫 人 因为吴与鲁是同姓国家 于是叫她做吴孟子 鲁君如果懂礼 谁不懂礼呢 论语 述而 巫马期转述了陈司败的话 孔子兴奋地说 丘有幸 苟有过 人必 知之 论语 述而 也就是说 孔子认为一旦有什么过错 别人就能够给指出 来 这是一件幸福的事儿 可以做到尽量少犯错误 因此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 彻 虚心接受批评 才会日臻完善自己 的方针 并以颜回能够做到 不贰过 论 语 雍也 的事例进行教育 希望其他弟子也能做到 第二 批评弟子的原则 同类人犯相同的错误 应做到 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孔子说 人之过也 各于其党 观过 斯知仁矣 论语 里仁 的确 为 官者会犯为官之错 躬耕者会有躬耕之误 通过观察其所犯的错误 就知其仁还是不 仁了 可以说领域不同 犯的错误也会不同 我们首先要做到区分得开错误的类型 然后依据导致不同类型错误的原因 做到批评有理有据 分析到位 指出改正有方 使学生容易接受 尽量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实践中 不贰过 第三 批评弟子的目的 过则勿惮改 过则自讼 孔子认为世人皆有过 应该正视自己错误 并不怕去改正 否则 过而不改 是 谓过也 论语 卫灵公 即有过而不改正 那才真成了过错 孔子要求自己的 弟子要做到 法语之言 能无从乎 改之为贵 龚与之言 能无说乎 绎之为贵 说而 不绎 从而不改 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论语 子罕 为此 孔子要求弟子对批评 指责之语不要表面顺从之 这是消极对待的表现 而是要真正改正之 这是面对错误 的积极表现 孔子教育弟子说如果只知表面的而不加分析 只知顺从而不加改正 那 么他对其也无能为力了 正是受孔子这一思想的影响 其高足子夏才会指出 小人之 过也必文 论语 子张 过则自讼是孔子的过错更改境界 类似于现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也是最高境界 孔子曾经指出 已矣夫 吾未见能见其过而自讼者也 论语 公冶长 这句话 广西师范学院 2010 届本科毕业论文 13 是孔子为了说明某人自称自己能够做到自讼 至于某人是谁现在以无从考究了 但是 从这句话就可看出自讼是孔子的过错更改境界 3 3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批评弟子的主要方式孔子在教学过程中批评弟子的主要方式 第一 直截了当式批评 孔子针对弟子的所犯的错误 经常采用直截了当的批评方式 一针见血 直中要 害 以促使弟子及时改正错误 譬如 子路叫子羔去做费宰 孔子一针见血地指出 这是害了别人的孩子 子路为自己辩解道 那里有老百姓 有土地和五谷 为什 么一定要读书 才算是为学呢 听到子路无礼地争辩 孔子采用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办 法 转而强调说 所以我最讨厌无理争辩的人 论语 先进 这种批评方式最 大的优点就是直指弟子的缺点过错 容易让弟子意识到自己的缺点过错是什么 便于 改正 可问题是 有时直截了当的批评很难让人接受 容易造成学生自尊心的伤害 最终形成逆反心理 所以在运用中要注意是否恰当 第二 旁敲侧击式批评 孔子使用这种批评方式时 一般先是对弟子提出的问题作简单的回答 等到提问 弟子外出后 再在背后进行批评议论 譬如 有一次 樊迟向孔子学稼 学圃 孔子 的回答是吾不如老农 吾不如老圃 等到樊迟出去后 孔子才评价樊迟曰 小人哉 樊须也 并进而道出其中缘由是 上好礼 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 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 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 则四方之民褪负其子而至矣 焉用稼 论 语 子路 这种批评方式是在透彻了解弟子情况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可谓一举多得 第三 反语式批评 反语式批评最典型的写照是 孔子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 在众多的弟 子当中选出最合适的准随行人选 孔子认准是坦率 勇敢 忠诚的子路 子路认为这 是老师的最高的褒奖 于是 闻之过喜 了 大家都知道子路的缺点是鲁莽 不善于 动脑子 听到夸奖就飘飘然 于是孔子乘机批评说 子路崇尚勇猛的精神超过了我 这是不足效法的 孔子采取的这种批评于表扬之中的批评方法 是先从总的方面子以 肯定的评价 创造对方可以接受批评怠见的心理氛困 然后进行批评 这时的批评恰 当好处 这时学生对于老师的批评也就心悦诚服地接受了 第四 启发诱导式批评 论孔子表扬批评观及其对现代中学政治教学的启示 14 孔子的启发诱导式的批评方法在 子路曾哲冉有公酉华侍坐 一章中表现得最为 充分 孔子先以 言志 为题 对在场的四位弟子说 你们平时总是说没有人了解自 己呀 如果有人了解你们 任用你们 你们将要干些什么呢 这是孔子对弟子平日的 牢骚示为不满的表现 但他并没有严肃地训斥人 而是在委婉的批评之后 要四人就 政治报负问题作出回答 启发诱导之中透露出对学生的关心与期望 使谈话有了轻松 和谐的气氛 第五 设立情景式批评 孔子经常采用巧设某种情境使弟子有所表现 然后批评教育之的方式 譬如 有 一次 孔子赞扬 衣敝组袍 与衣狐貉者立 而不耻者 其子路也与 不伎不求 何用不减 子路听后非常高兴 并流露出自满情绪 孔子敲打他说 是道也 何足 以减 即仅仅是这个样子 又怎么能好起来呢 论语 子罕 这种批评方式往往 对直爽的人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孔子批评因人而宜 可见一斑 二 现代中学政治教学的特点 一 教材价值观念的明确化特点 在现代的政治教材中 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 总会在前言的黑体字部分明确 地标出学习本册书的意义 这就让学生在观念明了在学习中培养哪些价值观 为什么 培养 怎么培养的问题 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 达到了在价值观上教育的目的 二 教材思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特点 现代中学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的本质区别之一就是肩负着完成德育与智育的双重任 务 德育与智育统一 即思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知识是思想的载体 思想附于知识 之中 现代中学政治课的本质属性是德育 即思想性 可以说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就是 德育的过程 也是智育与德育统一的过程 只有两者统一在一起 才能真正完成政治 教学 三 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道德与情感体验的可行性特点 进入中学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 知识的增加 视野的扩大 中学生就会思考什 么才是正确的道德规范 这时就需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解决学生的行为道德问题 学 生通过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 再通过亲身体验 使道德情操成为生活中不可 广西师范学院 2010 届本科毕业论文 15 或缺的精神财富与智力支持 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个体的情感和意志 日益完善自己 的道德水平 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 四 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特点 教学是一个过程 是一个师生之间交流与互动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中教师更着眼 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使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 学会发展还要学会做人 学会适应日 常生活的能力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怎样去学会学习 使学生具备终生学 习的能力 发挥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力量同时也为拓展了学生发展空间无限的性 五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的特点 一年一度的中考或高考成绩揭晓的一刹那 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就是因为考 试结果的不理想随之带来了不少心理问题 不管它属于哪一层面的问题 在政治教学 中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 因为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如何培养应 对挫折的品质 也是现代中学政治教学的任务之一 所以我们要在讲解知识点时 注 意引导学生形成诚实勇敢 不怕困难 自立自强 坚强意志等心理素质 使思想政治 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以便更好地实现地政治教学和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 发展 六 倡导自主预习的主动性特点 可以说倡导自主预习是好的一堂政治课的良好开端 我想所谓的预习就是课前的 自学 在指导教师讲课之前 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 以达到初步理解内容的 目的 同时也是上好新课的准备过程 政治课的预习工作抓得好 就会增强学生学习 主动性 换句话说 充分的预习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一框题的整体框架 对知识的难易 有一定的了解 与此同时也训练了独立思维的能力 充分的预习能增强求知欲 让学 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听课 就能带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 增强记忆效果 七 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特点 正所谓内因是根本 外因是条件 在政治教学中学生的学是学习的根本原因 教 师的教是学生的学的条件 要想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就得在重视条件的存在 积极 主动的发挥内因的作用 即认清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特点 在政治教学中切不可本末 倒置 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实现学生的主体性 就要把握好教师在政治教学中 论孔子表扬批评观及其对现代中学政治教学的启示 16 的角色 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 使政治学习不再是负担 培养的是学习政治的 兴趣 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八 遵循循序渐进的启发性特点 在实际的政治教学中 学生的听课情况不一定会像教师预设的那样好 因为在政 治课中有的知识点是很抽象的 学生很难一下子就理解 所以要注意设置的问题要具 有启发性 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建立逻辑思维 以培养自主学习 的能力 九 注重人格精神的潜在力量的特点 人格精神的力量是强大的 它可以成就一个人 成就一个民族 成就一个国家 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学政治课人格精神教育的目标 促进中学生潜在的人格 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十 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特点 如果一味的讲政治理论 那会这样的政治课一定很枯燥乏味 更会导致学生成为 考试的机器 也会造成高分低能不适应社会需求现象的增多 所以在政治教学中要注 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特点 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十一 古今热点分析的探究式特点 在政治教学中运用古今热点分析 是因为这些热点问题总是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不同 除能引发学生思考外 还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 态 对消极的学生做及时的思想工作 更重要的是能培养时代意识 批判继承传统文 化的能力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十二 团队合作精神的广泛化特点 由于现在教育的现状不可能一下改变班集体的人数较多的现象 所以在政治教学 中教师不一定能兼顾好每个人 这时团队合作式的学习是尤为重要的 可以促进良好 的学习效率的产生 另外 有利于同学间感情的促进 同时团队式的合作性能减少学 习的误区 在这过程中会有思想的碰撞 也有利于新的思想的形成 十三 培养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的特点 政治教学的目的不单单只是为政治教学服务的 不单单是为考得政治高分设立的 而是为了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学习方法 形成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等做铺垫的 广西师范学院 2010 届本科毕业论文 17 十四 教育 学习 评价三者缺一不可的特点 政治课的教育观念不能只片面强调学生学习为社会服务的思想 而是要确立社会 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念 并侧重于对学生的知识 能力 价值 情感 态度的培养 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评价方式必须是多样的 渗透在教师教育 教学 的各个环节 一个良好的教育评价机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更好地促进全民教 育 简言之 在政治课教学中教育 学习 评价三者缺一不可 十五 处理好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关系的现实性特点 只为中考和高考而教政治 已经不是现代中学政治教学的唯一目的 当然不是说 政治课教学就会忽视中考和高考的重要性 而是要把培养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有机的 结合起来 更好的促进个人理想的实现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双重机制的形成 三 孔子表扬批评观对现代中学政治教学的启示 一 注重身教胜于言教 促进身教与言教的有机结合 孔子在表扬与批评中始终坚持自己做到了才要求学生去做 即身教胜于言教 孔 子在教师职业道德方面要求言行一致 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影响 他说 其身正 不 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在表扬与批评弟子中也始终坚持这一点 实现了良好 的育人目的 二 表扬批评有理有据 健全中学生心理素质 注重身教胜于言教 促进身教与言教的有机结合 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实践 的 我们在现代中学政治教学应该学习并做到 以便促进身教与言教的有机结合 树 立师的良好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使学生从内心真正地接受表 扬与批评 并学会和运用到日后的学习生活中 形成良好的 教 与 学 的风气 与此同时 健全了中学生的心理素质 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的统一 更 好地促进中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 在表扬与批评中教会学生 做人 做事 孔子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按照 仁 的标准去 为人 做事 孔子主张要不断 地反省有无过错 过则勿惮 害怕 改 同时对弟子敢于批评自己的过错感到很自豪 孔子坦然接受批评的精神受到弟子的敬仰 更是提高了在教学中威信 并形成了独特 论孔子表扬批评观及其对现代中学政治教学的启示 18 的人格魅力 而我们政治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三观 结合中学政治教 学的特点和学生自身的特点 通过对教学例子鲜明化 生活化 贴近学生实际的原则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反省 不断在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努力做到有错就改 不断在表扬与批评中做到自我完善 提升道德水平 而且政治教师还要像孔子那样敢 于接受学生的批评 并为此感到自豪 在教学中注重自身人格魅力的培养 树立教师 威信 以便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更要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长处 并注重弥补不足 之处 以促进个性化成长 为国家建设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 建设和谐型社会 孔子在培养人方面 主要培养的是对政治建设有用的 仕 和 君子 对于 仕 和 君子 道德水平要求也高 我们可从积极地角度予以借鉴和继承 促进道德水平 的提高 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 表扬与批评要以仁爱角度为出发点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仁者爱人 是孔子表扬批评坚持的首要原则 也是现代中学政治教师教好学生 的首要原则 以仁爱的角度出发 关注学生的切实发展 处理好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问 题 使学生具备学习的主动性 增强发现并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 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效性的统一 在教学中就要做到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 生 为了学生一切 真正实现中学政治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特点和可持续性的 特点 五 表扬批评要结合古今热点 培养人文素养 孔子在教学中经常会引用古代名人 尧舜 或同学中 颜回 的先进事迹 思想 言行来教导学生 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 树立榜样增进学习的意识 同时还要引用社 会热点问题 让学生发表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并恰当的运用表扬与批评使他们认识到 是非优劣 再进一步由他们的回答来教导学生如何看待问题 如何正确树立自己的言 行 达到知行统一的教学目的 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 这一做法也是我们现 代中学政治教师学习的榜样 因为文化有传承性 每一观点的形成都凝聚了几代人的 思想精华 我们要善于运用古人的思想观念或体现人生哲理的事例进行教育学生 并 通过设疑 古人在不发达的历史环境下都可以做到的 我们为什么要甘于落后呢 回答是肯定的 大家可以通过主动学习 达到赶超古人的目的 实现新的飞跃 这样 就起到了激励作用 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孔子在其他弟子面前表扬批评弟子 广西师范学院 2010 届本科毕业论文 19 的做法也是值得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