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勘察QC效率对我司内部员工进行的工作培训指导书.ppt_第1页
为了提升勘察QC效率对我司内部员工进行的工作培训指导书.ppt_第2页
为了提升勘察QC效率对我司内部员工进行的工作培训指导书.ppt_第3页
为了提升勘察QC效率对我司内部员工进行的工作培训指导书.ppt_第4页
为了提升勘察QC效率对我司内部员工进行的工作培训指导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01 室内分布系统简介 1 室内分布系统的组成 室内分布系统起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主要解决建筑物内部移动通信的网络覆盖 网络容量 网络质量的一种方案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新的摩天大楼如豪华宾馆 商业中心 大型公寓等 地下结构如地铁 地下室 地下车库等大量涌现 使手机在室内的使用频率日益增加 用户已不再满足于只有室外的移动通信服务 同时也要求有更好的室内移动通信服务 A 什么是室内分布系统 覆盖方面 由于室内的复杂结构 建筑物自身的屏蔽和吸收作用 使无线电波传输衰耗加大 形成了移动信号的弱覆盖区甚至盲区 如大楼的地下室 低层场强较弱 甚至存在一些盲区 由于室内的覆盖不好 容易出现手机掉网的现象 造成寻呼无响应 质量方面 建筑物高层空间室外信号杂乱 服务小区信号不稳定 容易出现乒乓切换效应 话音质量难以保证 并出现断音 掉话现象 容量方面 建筑如大型购物商场 会议中心 人流众多 移动电话密度过大 局部网络容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无线信道出现拥塞现象 B 室内移动通信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室内分布系统的组成 信号分布系统无源天馈分布方式有源天馈分布方式光纤分布方式泄露电缆分布方式 信号源直放站 微蜂窝 基站 C 室内分布系统的结构 室内分布系统的组成 D 一个大楼室内覆盖的示意图 室内分布系统的组成 2 信号源提取的几种方法 A 采用施主天线 信号源的提取方法 B 耦合器 光纤 信号源的提取方法 C 耦合器 电缆 信号源的提取方法 D 微蜂窝 基站 加直放站方式 信号源的提取方法 2 信号的几种分布方式 信号的分布方式 A 无源天馈分布方式 通过无源器件和天线 馈线 将信号传送和分配到室内所需环境 以得到良好的信号覆盖 一般用于中小型地区 B 有源天馈分布方式 通过有源器件 有源集线器 有源放大器 有源功分器 有源天线等 和天馈线进行信号放大和分配 信号的分布方式 C 光纤分布方式 主要利用光纤来进行信号分布 适合于大型和分散型室内环境的主路信号的传输 信号的分布方式 D 光纤分布方式 信号的分布方式 E 泄露电缆分布 信号的分布方式 F 几种分布方式的比较 信号的分布方式 3 室内分布系统工程建设 目录 01 室内分布系统简介 1 设计流程 2 初步勘查 A 初步勘查工作流程 B 准备工作 现场工程师在奔赴现场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设备 笔记本电脑 预装AutoCAD Microsoftword和迪福软件 数码相机 测试手机 路测仪器 皮尺 建筑平面图 覆盖区周围基站地址表 人员 室内覆盖设计工程师 要求熟悉覆盖区域的环境 初步勘查 C 详细勘查 详细勘查主要收集覆盖目标的资料如建筑图 实际环境等 设备 数码相机 测试手机 路测仪器 皮尺 建筑平面图 周围基站地址表 勘查表格以及交通工具 工作内容 1 勘查覆盖区域的建筑结构 2 分析覆盖区域的覆盖情况 包括附近基站分布 话务分布 初步勘查 3 确定本次工程设计的具体覆盖区域 4 建设方要求覆盖的区域 5 业主强烈要求覆盖的区域 6 保证进出电梯时正常切换 在电梯增加信号强度 7 初步拟定采用的室内分布系统信号源和组网方式 3 技术谈判 由于室内分布系统设计的灵活性 需要对用户量 每用户话务量 站型 信源数量 组网方式等通过技术谈判确定框架 用于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的选择征询用户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初步勘查的记录 从网管采集相关基站信息和话务数据 根据覆盖建筑物的结构 机房 井道位置等 建议采用的组网方式 确定覆盖区基站类型 根据用户预测的覆盖区内用户数量 覆盖区的话务需求 考虑基站话务容量 初步拟定覆盖方案 考虑用户需求和条件 初步确定基站 干放类型和数量 技术谈判的内容做好会议记录且对会议决议双方签字确认 技术谈判 4 详细勘察 A 详细勘察流程 B 详细勘察工作内容 通过现场勘察 并完成必要的现场测试项目 填写勘察报告 为下一步开展方案设计提供充分的依据 1 设备 数码相机 测试手机 路测仪器 皮尺 周围基站地址表 建筑平面图以及初次勘查资料和交通工具 2 人员 公司室内覆盖设计工程师 运营商工程师 要求熟悉覆盖区域的环境 3 工作内容 A 根据建筑平面图和建筑结构 核实图纸与实际尺寸是否对应 如果不一致 应对重要尺寸进行手工测量以校正图纸 B 根据T室内覆盖话务量计算模型和实际话务量需求 计算承载话务量 详细勘察 C 确定基站 或直方站等 的安装位置 必须满足三线条件 考虑工程施工条件以及施工难度 拍数码照片并记录 天线类型有全向吸顶天线 平板定向天线 八木天线 结合运营商需求选择适当频段的天线 D 结合话务量需求和用户分布 确定覆盖各区域天线类型和安装位置 拍数码照片并记录 E 对室内覆盖范围及周边进行路测 记录场强分布 F 开展CQT测试并作记录 重点是敏感切换区 G 记录覆盖目标区所属呼叫区最近一周的基站话务数据 H 填写 室内分布系统现场勘察报告 中各项数据表格 完成现场勘察报告 5 方案详细设计 A 设计流程图 路测覆盖分析 根据路测结果 掌握室内覆盖区域信号情况和是否存在导频污染 CQT测试分析 根据CQT测试结果对覆盖区域进行细分 掌握不能呼叫 断续 断话 敏感切换等不同情况发生的区域 指导方案设计 周边基站话务数据分析 掌握周边基站话务情况 结合场强分布分析现网条件下话务量分布 设计平面图 B 分析勘查结果 方案详细设计 C 馈线的走线与拓扑 馈线的拓扑方式以及走线方式需要根据天线安装位置和建筑结构确定 馈线的拓扑方式 根据施工难度和用户要求以及节约投资考虑 馈线长度尽量要求最短 根据馈线的分布方式 主要是端口数量 初步选择功分器 合路器 耦合器 耦合器的具体值在方案设计时具体计算得出 的数量并记录 在平面面积较大且有多线井的建筑中 应充分利用弱电井资源设计 方案详细设计 馈线的走线方式 馈线所经过的线井应为弱电气管井 不能使用风管和水管管井 避免与强电高压管道和消防管道一起走线 确保无强电 强磁的干扰 尽量在线井和天花板吊顶上走线 D 设计原理图 系统原理图中应该标出系统各个器件所处楼层 输入输出电平值及系统的连接分布方式 一般有以下内容 1 天线 设备等的类型和位置 2 各个节点的场强预算 3 馈线的长度 规格 4 图例 5 设计说明如设计单位 设计人 审批人等 6 系统原理图上所有标识必须规范 室内分布系统原理图中器件的标识按以下规范进行标注 在设计方案中标识必须与原器件一一对应 用户或建设单位有特殊的除外 方案详细设计 器件标识 n表示设备编号 以每楼层编一次序号 m为该设备安装的楼层基站 CSxxn m合路器 CBn m功分器 PSn m耦合器 Tn m负载 LDn m天线 ANTn m干线放大器 RPn m馈线 起始端 to 设备编号 终止端 from 设备编号 举例说明 某段电缆起始端是安装在2层编号为1的功分器PS1 2F 终止端为安装在3层编号为2的耦合器T2 3F 则该馈线的标签为 1 编号顺序为距离基站由近到远 2 场强预算标识 场强预算最多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单位为dBm 场强的标识应给日后测试者提供尽可能准确 详尽的信息 一般要求标出端口的动态范围 如果是与其他制式共用室内分布 应用不同的颜色标识各自系统的场强 如果是在现有室内分布系统基础上改造 应标识出原来该端口的场强预算 3 系统图中楼层和各级之间应层次分明 易于查阅 4 标出所使用的空中衰减计算公式 E 设计原则 1 先做局部设计 再做整体设计 2 尽量利用主机功率进行覆盖 尽量利用宏蜂窝 微蜂窝原有输出功率覆盖其施工位置附近区域 3 对于宏蜂窝 微蜂窝来说 划分小区覆盖 一般以人员流动少的区域作为切换区 4 最好不要选用施工难度大的馈线 尽量少用有源器件 5 尽量使楼层内天线的端口功率均匀 方案详细设计 F 输出设计文件 方案详细设计 设计阶段的关键输出文件是设计方案或称设计建议书 一般要求的重点内容如下 1 设计方案的概述 简明说明工程采用的分区情况 覆盖方式 覆盖范围和面积以及现有信号的覆盖情况 设计目标等 2 测试工具和测试方法 含拨打方式 的详细说明 3 建筑物环境勘察记录表 4 建筑物信号详细测试记录表 5 室内场强和边缘场强的预测与分析 6 系统可能吸收最高话务预测 7 设备 器件等选择的思路 简要分析主要设备的选择思路 并列表说明设备和器件的型号 重要技术参数等 8 系统原理图 9 设备 天馈线安装图 必要时附上局部数码照片 清楚地指导各种设备的安装 10 安装说明 11 其他附加说明 本次设计需要注明的地方 6 方案提交与审核 A 设计方案审核流程 B 设计方案审核注意 针对某一区域的设计方案完成后应及时提交运营商相关技术部门开始审核 对方案进行宣讲 收集各方面意见 对方案进行完善 注意事项 1 如果审核没有通过 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新勘察 如果不需勘查 则应继续开展方案设计阶段工作 对设计方案进行补充完善 2 设计方案审核通过应由运营商相关有效部门签章 3 设计方案审核通过后 项目经理应当和运营商相关负责人一起制定项目计划书 并召集各方协调会对项目计划书达成一致 4 按照项目计划书中的时限 项目负责人应按时提交开工报告 准备安装施工 目录 01 室内分布系统简介 1 施工流程 2 主设备的安装 施工位置须无强电 强磁和强腐蚀性设备的干扰 施工位置须满足主机便于调测 维护和散热需要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主机尽量在室内施工 对于在室外施工的主机 须做好防雨溅湿主机箱体底部 防晒 防破坏的措施 对于室内施工的主机 室内不得放置易燃物品 室内的温度 湿度不能超过主机正常工作温度 湿度的范围 机架固定 主机机架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方案的要求 垂直 牢固 并应保证机架底部距离地面有一定距离 主机内设备单元 要求所有的设备单元安装正确 牢固 无损坏 掉漆的现象 对于载波选频直放站 载波选频模块数量须符合设计方案的规定 无设备单元的空位应装上盖板 电源 单独安装空气开关到主机架的电源线不能和其他电缆捆扎在一起 做好良好的接地 3 天线的安装 天线的支撑件 天线的各类支撑件应结实牢固 铁杆要垂直 横担要水平 所有铁件材料都应作防氧化处理 天线必须牢固地固定在支撑件上 其高度和位置符合设计方案的规定 天线的指向 全向天线应水平安装 有方向角的天线应将主波瓣对着覆盖区域 当室内天线需外露施工时 必须戴干净手套操作 保证天线美观且不破坏整体环境 满足条件时 尽量施工天线支架 4 无源器件的安装 功分器耦合器要根据馈线的走向安装整齐美观 跟馈线连接要牢靠 无源器件需固定 可用扎带就近固定 沿墙可用卡座固定 无源器件注意输入输出 注意连接的正确 5 走线的规范 所有馈线必须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布放 要求走线牢固 美观 不得有交叉 扭曲 裂损情况 走线用喉箍 扎带和L型馈线座进行固定 室外走线用扎带固定 墙面用L型馈线座固定 工程走线裸露部分必须加套白色PVC管 用直通头连接且用管码固定 拐弯处应用白色波纹管连接固定 波纹管长度不大于0 3米 必须确保PVC管水平或垂直固定 整体比较美观 特殊地区或特殊单个工程要求天花内也要套PVC管 则按客户要求执行 加套PVC管的馈线水平 垂直走线固定间距为1米 未加套PVC管的馈线水平 垂直走线固定间距为0 8米 垂直走线或必要的空中飞线若无法固定 则预先将扎带固定在钢丝绳上 钢丝绳端用膨胀螺丝钉 地锚 紧绳卡和调节环拉紧 必须剪掉固定扎带多余部分 馈线转弯半径 7 8馈线大于120mm 1 2馈线大于70mm 8D馈线大于50mm 室外馈线进入室内前必须有一个滴水弯 须在其底部的波纹管剪切一个漏水口 以防止雨水沿馈线进入室内 入线口 孔必须用防火泥密封 电源走线要加套PVC管或波纹管 走线要平直 垂直美观 电源线加套PVC管水平 垂直布线的固定间距为1米 电源线如遇穿墙走线 穿墙部分必须加套PVC管或波纹管加以保护 穿墙孔 口必须用防火泥加以密封 地线必须加套PVC管或加装线槽 走线要平直 垂直美观 地线如遇穿墙 穿墙部分必须加套PVC管或波纹管加以保护 穿墙孔 口必须用防火泥加以密封 地线严禁走90度直角 曲率半径大于0 13米 地线与地网连接时 严禁形成倒漏斗 即形成积水漏斗 漏斗方向必须朝下 接地点的选择必须高于地网 馈线接地要求向着馈线下行方向 绝对不允许向上 机房走线 有防静电地板时 馈线 地线 尾纤 电源四类走线可直接铺设在地板下 并适当固定 无防静电地板时 可在走线架上或沿墙面 边捆扎固定 严禁地线与其它线一起长距离捆扎走线 6 标识的粘贴 天线 馈线 功分器 耦合器 移动标签等标识必须详细填写 并粘贴牢固单个有源器件 电源设备均须粘贴标签粘贴标签的目的是为了在任何地方的器件 馈线 都能看出是运营商的器件和材料 目录 01 室内分布系统简介 1 建设目标及一般覆盖建议 2 水岸观邸GSM室内覆盖解决方案 A 简单介绍 住宅楼宇 水岸观邸小区 小区周围环境优美 紧靠青山湖旁 小区共5栋楼1 2 分别为31层高层 3 为33层高层 4 5 分别为11层小高层 地下有大型停车场 本期需要对水岸观邸1 2 3 4 5 及地下停车场进行全部GSM覆盖 覆盖面积约为9 5万平米 海航白金汇住宅区 水岸观邸5 水岸观邸4 水岸观邸1 水岸观邸2 水岸观邸3 B GSM设计指标 标准层 群楼 目标覆盖区域内95 以上位置 1X载波前向接收信号强度RXpower应大于 82dBm 主导频信号C I应大于 10dB 下行负荷50 或C I应大于 7dB 下行业务信道空载 反向手机发射功率应小于5dBm 电梯 地下室 目标覆盖区域内95 以上位置 1X载波前向接收信号强度RXpower应大于 87dBm 主导频信号C I应大于 9dB 下行负荷50 或C I应大于 6dB 下行业务信道空载 反向手机发射功率应小于10dBm 室内覆盖设计范围内 导频污染区域应小于5 导频污染区域定义为进入激活集导频个数为3个以上 C 设计思路分析 由于是所覆盖区域为新建楼盘 属于非热点区域 所以按当时运营商要求采用光纤直放站覆盖 信号源选择最近的发电厂基站 为了防止信号泄露与周围基站信号产生干扰 尽量将楼道内天线电平值控制在8dB以内 电梯及地下室天线电平值可适当放大 通过功率计算 1 2 3 每个单元分别采用一台10W直放站 4 采用5W直放站 5 采用10W直放站 共8台主设备 1 楼拓扑图 2 3 类似 4 5 拓扑图 平层系统图举例 电梯系统图举例 D 用料清单 E 站点开通 开通后对覆盖区域进行信号测试和通话测试 确认覆盖效果良好 与周围小区可正常切换 3 莫泰168连锁旅店GSM TD SCDMA室内覆盖解决方案 A 简单介绍 宾馆酒店 莫泰168连锁旅店酒店位于南昌火车站广场西侧 人流量大 地下有大型停车场 本期需要对酒店全楼及地下停车场进行GSM TD SCDMA两网合路覆盖 覆盖面积约为1 2万平米 莫泰168连锁旅店 B GSM TD SCDMA设计指标 GSM无线覆盖边缘场强 室内 85dBm 室外10米以外 90dBm 对于电梯 楼梯间等边缘地区覆盖场强要求 90dBm 覆盖区周围各小区之间有良好的无间断切换 天线口的发射功率满足国家微波辐射一级卫生要求 TD SCDMA一般区域导频功率 90dBm 导频C I 12dBm 50 负载 重点区域导频功率 85dBm 导频C I 8dBm 数据业务或语音密集区域 电梯或地下室区域导频功率 100dBm 导频C I 15dBm 数据业务或语音密集区域 外泄电平 室外10米处导频功率 95dBm C 设计思路分析 以运营商要求 2G主设备采用20W光纤直放站 3G采用RRU进行合路覆盖 考虑到宾馆房间间隔多 客房区每10米左右放一面天线 尽量放于靠近门的位置 以减少损耗 餐厅区和地下室比较开阔 每16米左右放一面天线 通过功率计算 2G 3G各采用3台主设备 然后通过G W合路器合路进行覆盖 主设备分别安装于地下室2套和7楼弱点井1套 地下室天线点位及馈线走向图 平层天线点位及馈线走向图举例 D 用料清单 E 工程开通 开通后对覆盖区域进行信号测试和通话测试 确认覆盖效果良好 与周围小区可正常切换 4 方糖KTV 民德路店 GSM TD SCDMA室内覆盖解决方案 A 简单介绍 娱乐场所 方糖KTV 民德路店 位于东湖区民德路415号 近原经济大楼 虽附近有基站 但KTV房屋楼层低 而且KTV场所比较封闭 信号无法覆盖到屋内 本期需要1 4层进行GSM TD SCDMA两网合路覆盖 覆盖面积约为3000平米 方糖KTV 民德路店 B GSM TD SCDMA设计指标 GSM无线覆盖边缘场强 室内 85dBm 室外10米以外 90dBm 对于电梯 楼梯间等边缘地区覆盖场强要求 90dBm 覆盖区周围各小区之间有良好的无间断切换 天线口的发射功率满足国家微波辐射一级卫生要求 TD SCDMA一般区域导频功率 90dBm 导频C I 12dBm 50 负载 重点区域导频功率 85dBm 导频C I 8dBm 数据业务或语音密集区域 电梯或地下室区域导频功率 100dBm 导频C I 15dBm 数据业务或语音密集区域 外泄电平 室外10米处导频功率 95dBm C 设计思路分析 以运营商要求 2G主设备采用20W光纤直放站 3G采用RRU进行合路覆盖 KTV场所房间间隔小 相对比较封闭 话务量比较大 经过现场勘测和与业主讨论后 决定尽量在每个房间门口都放个天线 从而达到良好的覆盖效果 由于房屋属于老房改造 没有弱点井 走线和主设备安装位置成为一个难题 经过多次现场勘测和与业主沟通后 决定把主设备安装于1楼消防监控室 每层之间通过户外楼顶打洞走线连接 一楼天线点位及馈线走向图 2楼天线点位及馈线走向图举例 D 用料清单 E 工程开通 开通后对覆盖区域进行信号测试和通话测试 确认覆盖效果良好 与周围小区可正常切换 5 洪客隆 叠山店 GSM TD SCDMA室内覆盖解决方案 A 简单介绍 大型超市 洪客隆 叠山店 位于南昌市叠山路498号 楼上13楼有个工商大楼基站 但由于楼层较高 信号无法覆盖到超市内 本期需要1 2层超市进行GSM TD SCDMA两网合路覆盖 覆盖面积约为6000平米 洪客隆 叠山店 B GSM TD SCDMA设计指标 GSM无线覆盖边缘场强 室内 85dBm 室外10米以外 90dBm 对于电梯 楼梯间等边缘地区覆盖场强要求 90dBm 覆盖区周围各小区之间有良好的无间断切换 天线口的发射功率满足国家微波辐射一级卫生要求 TD SCDMA一般区域导频功率 90dBm 导频C I 12dBm 50 负载 重点区域导频功率 85dBm 导频C I 8dBm 数据业务或语音密集区域 电梯或地下室区域导频功率 100dBm 导频C I 15dBm 数据业务或语音密集区域 外泄电平 室外10米处导频功率 95dBm C 设计思路分析 由于13楼有个联通机房 所以在机房通过耦合器 耦合信号通过7 8馈线从外墙进入超市内部 超市比较空旷 天线的间距可适当放开一点 15米左右放一面天线 由于房屋属于老房 没有弱点井 经过现场勘测 层间采取通过外墙走线 此法也通过业主同意 一楼天线点位及馈线走向图 2楼天线点位及馈线走向图举例 D 用料清单 E 工程开通 开通后对覆盖区域进行信号测试和通话测试 确认覆盖效果良好 与周围小区可正常切换 目录 01 室内分布系统简介 1 C网中测试的5个重要指标 A C IC I反映了手机在当前接收到的导频信号的水平 Ec是手机可用导频的信号强度 而Io是手机接收到的所有信号的强度 所以C I反映了可用信号的强度在所有信号中占据的比例 这个值越大 说明有用信号的比例越大 反之亦反 一般我们将C I分成六个级别 如下 C I 5优秀 5 C I 7良好 7 C I 9一般 9 C I 12较差 12 C I 15非常差 15 C I可以认为没有覆盖 B TXPOWERTXPOWER是手机的发射功率 反映了基站覆盖区域的反向链路质量和上行干扰水平 C RXPOWERRXPOWER是手机的接收功率 Io是手机当前接收到的所有信号的强度 RSSI是接收到下行频带内的总功率 按目前我查阅到的资料来看 这三者称谓解释不同 但理解上是大同小异 都是手机接收到的总的信号的强度 RXPOWER 只是简单的反映了路测区域的信号覆盖水平 而不是信号覆盖质量的情况 C网中测试的5个重要指标 D TXADJTXADJ反映了上下行链路的一个平衡状况 注意这个值是由计算的出的 而不是测量得出的 800MGSM系统的计算公式是Tx adjust 73dB Tx power Rx power1900MGSM系统的计算公式是Tx adjust 76dB Tx power Rx powerTXADJ反映了手机当前所在地的上行链路质量和下行链路质量的一个比较情况 实际的路测中 我们一般遇到的 往往是TXADJ过高 前向链路好 反向链路差的情况 C网中测试的5个重要指标 E FERFER是前向误帧率 前向误帧率跟C I一样 也是一个综合的前向链路质量的反映 因为当手机处在多路软切换的情况下 误帧率实际上是多路前向信号质量的一个综合值 FER越小 说明手机所处的前向链路越好 接收到的信号好 这个时候C I也应该比较好 FER越大 说明手机接收到的信号差 这个时候C I应该也较差 C网中测试的5个重要指标 随着GSM技术在国内运营商的成熟应用 GSM的网络优化成为运营商 设计单位和设备商共同关注的焦点 GSM网络优化有着本身的特点 GSM特有的软切换方式使基站信号的控制比其他移动通信系统更为重要 这也增加了控制难度 如果信号控制不当 可能造成导频污染 强干扰等致使网络性能下降的问题 在实际工程中 应对出现的网络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结合实地勘察 路测和OMC报表分析得出原因 不断积累网络优化的工程经验 打造精品网络 本文中定义 良好的RF环境 是满足以下性能参数的RF环境 FFER好 9dB 导频信噪比 Mtx正常 85dBm 移动台接收功率 2 室分邻区优化 1 PN规划 PN复用距离一定要足够大 2 ONEWAY绝不允许存在 TWOWAY要尽量避免 3 根据HOMAX文件统计切换比例 结合MAPINFO地图调整优先级 4 删除邻区时一定要谨慎 结合基站分布 最好有DT测试数据 确定确实无切换后在删除 5 越区覆盖较为严重的扇区 向下压天线俯仰角后 在删除邻区 邻区优化要看切换次数的统计 这是个很好的参考 要通过MAPINFO看基站的覆盖范围和距离 覆盖相交的邻区一定要配 尽量避免单边邻区 小区的正对方向要配两层邻区 3 室分工程数据报告 室内分布做完后 将数据进行前后对比 网络指标数据汇总 分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