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面对面】高三区域地理复习:1.2《地图》ppt精编课件.ppt_第1页
【名师面对面】高三区域地理复习:1.2《地图》ppt精编课件.ppt_第2页
【名师面对面】高三区域地理复习:1.2《地图》ppt精编课件.ppt_第3页
【名师面对面】高三区域地理复习:1.2《地图》ppt精编课件.ppt_第4页
【名师面对面】高三区域地理复习:1.2《地图》ppt精编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地球和地图 第二讲地图 一 地图三要素1 比例尺 1 比例尺的定义 表示 比 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又叫缩尺 2 公式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3 表示方法 文字式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数字式 线段式 4 比例尺的大小 由于比例尺是分式 分母越 比例尺越小 也就是说 图上1厘米代表的实际距离越长 比例尺的值越 如1 1000大于1 100000 5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 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图幅大小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 表示的实地范围越 内容越详细 实地范围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 图幅面积越大 内容越 大 小 小 详细 2 地图上的方向 1 一般地图 面对地图 上北下南 左 右 2 有指向标的地图 指向标的箭头指向 3 有经纬网的地图 经线指示 纬线指向 3 图例和注记 是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是表示地理事物的 或 西 东 正北 南北 东西 图例 文字 数字 二 地形图1 海拔 指地面上各点相对于海平面的 也叫绝对高度 如图 甲点海拔为 m 乙点海拔为 m 垂直距离 1500 500 2 相对高度 表示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如图中甲对乙的相对高度是 m 3 等高线 把 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就是等高线 根据等高线的形状 疏密和 变化 可以表示各种地形 4 等深线 在地图上把水域深度相同的点连接而成的线 称为等深线 5 地形剖面图 以 图为基础绘制而成的 能直观地表示某条剖面线上地面起伏和坡度陡缓 1000 海拔 高度 等高线地形 1 相同图幅的中国地图和广东省地图 其比例尺大小和表示的内容详略有何不同 提示 中国地图的比例尺小 内容简略 广东省地图的比例尺大 内容详细 2 假设有若干条等高线重合 等高距为d 重叠的等高线中最大数值为x 最小数值为y 则陡崖的顶部海拔 底部海拔和陡崖的相对高度的数值范围是多少 提示 x 顶部海拔 x d y d 底部海拔 y x y 相对海拔 x y 2d 1 比例尺 1 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 内容详略的关系 地图三要素及判读地图的基本步骤 比例尺的缩放规律比例尺的缩放要特别注意 放大 与 放大到 以及 缩小 与 缩小到 的区别与差异 2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形坡度 风力大小的关系 若高差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 坡度越陡 比例尺越小 坡度越缓 若气压差和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 风力越大 比例尺越小 风力越小 若等高 压 线疏密 比例尺 图幅相同时 高差 气压差 越大 坡度越大 风力越大 高差 气压差 越小 坡度越小 风力越小 2 地图上的方向 1 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 遵循一般定向法 即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2 指向标法 指示正北方向 3 经纬线法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 经纬度法 经度变化方向为东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为南北方向 5 时针法 表示地球自转或公转时 北半球逆时针方向为东 南半球顺时针方向为东 6 海陆轮廓法 极地是大陆表示南极 极地是海洋表示北极 3 图例和注记图例是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是表示地理事物的文字或数字 判读地图的基本步骤 1 明确地图名称 地图名称常常概要地表示出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体内容 是一幅地图的 眼睛 明确地图名称是我们判读地图的第一步 2 细读图例 尤其是地图中表示多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时 需要从图例中找出各自所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然后再分类观察其在图上的分布特点 3 重视分界线 地理分界线是判读地理事物分布的重要依据 如东 西半球的分界线 南 北半球的分界线 日界线 晨昏线等 4 注意空间位置及空间轨迹 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 有时为了记忆 也可以赋予一些形象特征 有助于认识其分布 通过阅读熟悉的或有一定意义的地理事物 如城市 铁路 公路 河流 边界线等 然后再沿某一方向顺序去读图 5 分析判断 从地图上了解到某一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后 可以从整体到部分 找出规律性 进而分析造成此种分布的原因 6 勿漏辅图 有些地图配有辅图 如课本中的洋流图就配有一幅北印度洋夏季洋流辅图 我国的地图往往配有一幅南海诸岛的辅图 辅图有时有很重要的信息 读图时更需注意 主图与辅图的关系及相对应的位置也不可忽视 地理老师给小明出了一道题 要求在一张108cm 79cm的纸上 绘一张长250千米 宽180千米的地图 据此完成 1 3 题 1 要求四周边框各留2厘米 宜选用的比例尺是 A 1 5000000B 1 250000C 二万五千分之一D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千米 2 小明绘的地图上两点间距离为4厘米 则两点间的实际距离为 A 10千米B 40千米C 100千米D 80千米 3 小明绘的地图可能是 A 世界地图B 中国地图C 某省地图D 校园平面图 答案 1 B 2 A 3 C 判断两地经度距离时 取劣弧而不取优弧 判断面积大小时 要注意比较纬度高低和经纬网方格的大小 对于经纬网方格大小相同的 经度每隔1 低纬度地区纬线较长 越向两极地区 纬线越短 1 等高线及其特点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作等高线 1 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 2 等高距全图一致 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为等高距 全图等高距相等 3 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 无论怎样迂回曲折 最终必环绕成圈 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 判读及应用 4 不能分叉 不能合并 即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成两条 两条等高线不能合并成一条 悬崖 峭壁除外 5 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状况 密则陡 疏则缓 6 几条特殊的等高线 0米表示海平面 200米区分平原和丘陵 500 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 2000米 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 4000米反映高山和青藏高原的特征 2 等高线图的判读 1 不同地形等高线特征 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点 3 等高线地形图上比较坡度大小 坡度的大小可分三种情况进行判断 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 在相同的水平距离上 等高线越密集 坡度越大 等高线越稀疏 坡度越小 例如 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为C A D B 根据等高距大小判断 比例尺相同 等高距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 在相同的水平范围内等高距越大 坡度越大 等高距越小 坡度越小 例如 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 D A C 根据比例尺判断 在等高线稀疏程度相同 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 比例尺越大 坡度越大 反之 比例尺越小 坡度越小 例如 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 C D B 在图幅一定的条件下 实际地形坡度的大小取决于等高线密度 等高距 比例尺的大小 关系如下 3 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1 选点 2 选线 3 选面 读下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地形名称 2 两地的垂直距离为 m 若两地图上水平距离为2 3cm 其实际水平距离是 km 3 如果把该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 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4 小河流向 方 计划把水从A水库调到C处 有AC和BC两条路线 选择哪一条比较合理 为什么 5 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 选在甲处还是乙处好 理由是什么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 具体考查了比例尺的计算和缩放 地形种类的判读及其对交通选线和农业生产的影响等 答案 1 盆地陡崖山谷山脊山顶 或山峰 鞍部 2 114 6 3 1 100000 4 东 或东北偏东 选择AC路线较合理 因为A处比C处高 引水顺势自流 而B处比C处低 往高处引水较为困难 5 选在甲处好 甲坡度较缓 虽然乙处坡度比甲处更平缓 但在建坝后 乙处可能会被淹没 甲处则濒临水库 灌溉方便 1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 它也是一种平面直角坐标图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应用 绘制地形剖面图的主要步骤如下 定线 确定需要了解的剖面方向 并画出剖面基线 如上图所示的AB线 找点 找出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 剖面线与河流的交点 剖面线与山顶或山谷的交点 这些点均为控制剖面图上相应地点高程的控制点 如图所示1 15个点 取尺 根据要求 选取确定地形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一般水平比例尺与原等高线地形图的比例尺相同 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等高线地形图比例尺的5 10 15 20倍 倍数越大 起伏越明显 如图所示的垂直比例尺就为水平比例尺的20倍 画矩形并作平行线与垂直虚线 平行线是在所要画的剖面图上按垂直高程 如图所示0米 250米 750米 引出来的 垂直虚线是从剖面图AB与等高线的每个交点上开始 向矩形底边 如图所示的MN 引出的垂线 定位 依据原图中控制点的高程 确定剖面图中点位 如图所示中的1 15 个点 点点相连 用平滑曲线从点 1 一直连到点 15 即得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注意点 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 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地形图上原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高度 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 此外 还有一种是剖面基线为非水平线 此作法相同 但相对复杂一些 2 根据剖面图来确定地形图中对应的剖面线的方法确定某剖面图是沿何剖面线画出来的方法 首先 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地形部位 如山峰 鞍部 悬崖 所穿过的最高等高线 最低等高线等 看剖面图是否与等高线图相吻合 其次 注意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 如起点 中点 终点等 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图上的高度是否一致 最后 注意观察剖面线与最高或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 在剖面图上是否得到正确反映 剖面线与最高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应该小于最高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和 而与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应该大于最低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差 3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1 仔细阅读图例 比例尺 包括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 剖面线的方向和经纬线位置 注记及图示说明 2 根据剖面图上的地势起伏状况 对应垂直比例尺读出沿剖面线各点的海拔高度 相对高度 分析海陆分布和地形分布特征 3 确定剖面线所在的大洲 大洋 国家或地区位置 判断世界主要大洲和大陆的地形特征及其大致经纬度 4 确定地形剖面图所表示的地区后 将地形剖面图所显示的地势起伏 海拔高度 地貌类型及地形特征等与该地区的地形进行对照 判断地形区的名称 5 最后根据该地形剖面图所示位置及地形等自然地理特征 判断某地的气候类型 自然带类型等与该剖面图密切相关的各种地理事象 通过读图观察 空间想象 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等高线地形图中可视问题 从山顶到四周 等高线先密后疏 为 凹形坡 等高线先疏后密 为 凸形坡 凸形坡 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2014年青岛期末 下图是 某地地形图 MN PQ是地形剖面线 是水库 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 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 据此完成 1 2 题 1 M N P 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库分别是 A 甲 乙 B 乙 甲 C 甲 乙 D 乙 甲 2 Z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 应依次布局在 A B C D 解析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从剖面图与等高线图中的数据入手 明确等值线的数值特征和形态特征 并据此对工农业布局进行指导 第 1 题 根据M N P O的数值变化可以判定 M N线最低值约为530米 最高为580米以上 南部地势较高 对应甲剖面线 P Q线最低处在东侧 数值在510米以下 最高在西侧 最高值接近580米 中部经过几条河谷和山地 对应乙剖面线 水库水库位于自来水厂的上游地区 可自流引水 距离也较近 水库距离远 并且要经过山脊地区 不能自流引水 且工程量大 所以C项正确 第 2 题 据图可知 河流大致自北向南穿过Z村 污水处理厂应建在河流下游 故 处符合要求 温室大棚应建在地势平坦 采光条件好的地方 比较四处位置 处最好 因为 处等高线稀疏 地势平坦且面积大 位于山地向阳坡 采光条件好 故D项正确 答案 1 C 2 D 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下图为 某地等值线图 读图 完成 1 2 题 1 若三条线为等高线且数值关系为a b c 下列叙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