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4449混凝土配筋用钢(中文版).pdf_第1页
bs4449混凝土配筋用钢(中文版).pdf_第2页
bs4449混凝土配筋用钢(中文版).pdf_第3页
bs4449混凝土配筋用钢(中文版).pdf_第4页
bs4449混凝土配筋用钢(中文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s4449 2005 英国标准 bs 4449 2005 混凝土配筋用钢 可焊钢筋 棒材 卷材和开卷产品 规范 ics 77 140 15 91 080 40 未经 bsi 许可 不得复制 符合版权法规定的 除外 bs4449 2005 本标准 经标准政策 策略委员会的有 关部门许可 于2005年9月30日出版 bsi 2005 年 9 月 30 日 bs 4449 1969 年 4 月第 1 版 bs 4461 1969 年 3 月第 1 版 bs 4449 1978 年 5 月第 1 次修订 bs 4461 1978 年 5 月第 1 次修订 bs 4449 1988 年 5 月第 2 次全面修订 bs 4449 1997 年 5 月第 3 次全面修订 后面的与本标准委员会工作相关的 bsi 参考文献 参见 ise 9 1 注释 04 30109891 dc 草案 isbn 0 580 46587 x 负责制定本标准的委员会 本标准 是由 ise 9 混凝土配筋用钢委员会委托 ise 9 1 混凝 土增强用棒材 线材 纤维分会制定的 下列单位参与了制定 工作 英国涂覆联合会 英国预制混凝土联合会 混凝土学会 运输部公路处 电镀厂商协会 结构工程师协会 英国钢筋认证机构 英国钢铁协会 出版以来所进行的修改 修改编号 日期 备注 bs4449 2005 bsi 2005 年 9 月 30 日 i 目录 页码 负责制定本标准的委员会 封二 前言 1 范围 2 标准参考文献 3 术语和定义 4 符号 5 标识 6 炼钢法和加工过程 7 产品特性 8 产品合格性评估 9 测试方法 10 鉴定 11 争议性能的验证 1 1 1 3 3 3 5 10 13 13 15 附录 a 规范性 带肋条钢筋粘结测试 梁试验 附录 b 规范性 第三方产品认证系统不包括的材料 附录 c 规范性 鉴定要求 16 23 25 地理 27 图 1 筋表面几何形状示例 带有 2 组横筋 图 2 级别为 b500a 的钢棒的肋条模式 图 3 级别为 b500b 的钢棒的肋条模式 图 4 级别为 b500c 的钢棒的肋条模式 图 a 1 a 类梁钢链的尺寸 d 16mm 图 a 2 b 类梁钢链的尺寸 d 16mm 图 a 3 a 类梁试验 d 16 7d 7 3 尺寸 每米质量和公差 7 3 1 优选直径 公称截面积和每米质量 棒材的公称直径范围应为 6mm 50mm 注 1 优选公称直径为 8 10 12 16 20 25 32 和 40mm 注 2 如果所需的棒材 直径 小于 8mm 则推荐直径为 6mm 注 3 如果所需的棒材 直径 大于 40mm 则推荐直径为 50mm 卷材和开卷产品的公称直径范围应为 6mm 16mm 注 4 卷材和开卷产品的优选公称直径为 8 10 12 16mm 若所提供的卷材和开卷产品是用于焊 接钢筋网 依照 bs 4483 标准 的 则优选公称直径应增加 6 7 9mm 注 5 如果所需的卷材和开卷产品 直径 小于 8mm 则推荐直径为 6mm 公称截面积和优选直径的每米质量的值 如表 7 所示 注 6 应根据公称截面积的值 该值是根据钢材质量为 0 00785kg mm2计算出来的 计算每米质量 的值 bs4449 2005 bsi 2005 年 9 月 30 日 8 表 7 公称截面积和每米质量 公称直径 mm 截面积 mm2 每米质量 kg a 仅焊接钢筋网用钢筋的优选直径依照 bs 4483 7 3 2 质量公差 对于公称直径大于 8mm 的产品 其公称每米质量的允许偏差不得大于 4 5 对于公 称直径小于或等于 8mm 的产品 其公称每米质量的允许偏差不得大于 6 0 7 3 3 长度 棒材的公称长度 应在询问和定货时商定 公称长度的允许偏差应为 100 0mm 其他公差 可在询问和定货时商定 7 3 4 卷材质量 公称卷材质量 应在询问和定货时商定 7 4 粘结强度和表面几何形状 7 4 1 概述 竹节钢 是通过其表面几何形状以及与混凝土的结合方法来体现其特点的 依照本标准 竹节钢筋的粘结 性能 要求 应以表面几何形状或 附录 a 中所示的粘 结试验的方法为根据 最好是采用基于表面几何形状的粘结 性能 要求 相关设计文 件中 应含有粘结试验的评价准则 与表面几何形状管理相关的 工厂管理方面的适 用方法 应来源于粘结试验的结果 注 附录 c 中的 bs en 1992 1 1 2004 规定了必需的粘结强度标准 这一标准已被 附录 a 中所示 的粘结试验所证实 7 4 2 表面几何形状 7 4 2 1 概述 竹节钢 是通过横筋 纵筋的尺寸 数目 外形来体现其特点的 棒材 卷材 开卷产 品应带有两组 或两组以上 不均匀地分布在直径周围的横筋 在各组筋之间 不均匀 地留有空间 其可带有 或不带 纵筋 图 1 为竹节钢示例 bs4449 2005 bsi 2005 年 9 月 30 日 9 横筋的间距 高度 筋倾角的值 应在表 8 所示的范围内 表 8 筋参数 范围 筋高度 h 筋间距 c 筋倾角 0 03d 至 0 15d 0 4d 至 1 2d 35 至 75 表示特性的相对筋面积 应符合表 9 的要求 表 9 中的特性值 p 0 95 注 相对筋面积的计算方法 如 bs en iso 15630 1 2002 标准所示 表 9 表示特性的相对筋面积 公称棒材尺寸 d mm 相对筋面积 mm2 d 6 0 035 612 0 056 7 4 2 2 横筋 横筋应为近似于新月形的 并且与产品心部合为一体 横筋的投影 至少应遍布产品圆周的 75 根据公称直径 可以计算出来 横筋侧倾角 应大于 或等于 45 其半径距离为筋至心部 7 4 2 3 纵筋 如果带有纵筋 则其高度不得超过 0 10d 在这里 d 为产品的公称直径 图 1 筋表面几何形状示例 带有 2 组横筋 bs4449 2005 bsi 2005 年 9 月 30 日 10 8 产品合格性评估 8 1 例行检验和测试 8 1 1 概述 配筋钢的生产应结合例行检验和测试永久系统的要求 系统同样涉及到了对指定性能的 评估 具体情况请参照 8 1 2 和 8 1 3 的相关内容 8 1 2 成品的取样和测试 8 1 2 1 标准性能的验证 结合标准性能验证的具体情况 执行取样和测试程序时 请遵守 8 1 2 2 和 8 1 2 3 的相 关规定 8 1 2 2 棒和线材卷 分析单元为 1 炉次或 1 炉次 1 部分 测试方法如下 a 对于化学成分 每个测试单元需一次分析 钢的化学成分组成 熔炼分析 由 钢的生产商决定 b 在反弯测试中 每米外加一个表面几何形状对应一个公称质量 同时每 30 吨一 个试样和公称直径 c 在拉伸测试中 每 30 吨一个试样 每个测试单元和公称直径对应至少三个试样 针对仅为焊接纤维用的棒和线材卷 当其每生产 30 吨时 需一个拉伸试样 评估测试结果时 请参照 8 1 3 相关内容的要求 8 1 2 3 开卷产品 加工卷产品时应兼顾到让开卷产品能满足相应等级具体的性能要求 开卷钢筋棒的检验 和测试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 每个加工线材卷表面损坏的外观检验 b 按规定的制造尺寸 每天至少测量一个样品的表面几何形状 c 拉伸测试的频率 结合机器的类别 轧辊式或旋转式 一个星期之内 针对每 个加工尺寸的样品 至少应有一件接受测试 测试用机器样品离生产日期不能超过 六个月 线材卷样品只需抽出一件接受测试 测试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进行 加工者借助自己的资源 外部的或内部的 开展测试 或者加工者与线材卷制造商合作开展测试 测试的目的不在于提供一个固定的版本 而 是为产品的长期质量性能提供一个评估依据 相关介绍请参照 8 2 8 1 3 测试结果判定 8 1 3 1 拉伸性能 8 1 3 1 1 特征值 v c若在下限 认为测试结果与标准相一致 a 单个值大于或等于规定的特征值 v c 或者 b 公式中 对于 re rm re和 agt 取值分别为 10 mpa 0 和 0 单个值都大于或等于表 10 中所列的最小值 1 acx v bs4449 2005 bsi 2005 年 9 月 30 日 11 表 10 拉伸性能最大和最小绝对值 最小值 最大值 性能特征 b500a b500b b500c b500a b500b b500c mpare em rr 0 0 gt a 485 1 03a 2 0b 485 1 06 4 0 485 1 13 6 0 650 n a n a 650 n a n a 650 1 38 n a a 1 01 8 mm 以下尺寸 b 0 8 8 mm 以下尺寸 8 1 3 1 2 特征值 v c若在上限 即等级 b500c m r e r 认为测试结果与标准相一致 m r e r 的单个值等于或小于指定的上限特征值 1 35 或者对于 m r e r x 1 35 和 rm re 的 所有个别值都等于或小于表10中所列的最大值 8 1 3 2 弯曲性能 几何特征 每米质量 反弯测试所涉及到的所有测试件应满足 7 2 5 相关内容的要求 如测试表面几何 结果应满足 7 4 相关内容的要求 每米质量测试所涉及到的所有个别值的公差值应不大于 7 3 2 相关内容规定的公差值 8 1 3 3 复验 如测试样本不能满足屈服强度 拉伸 屈服强度比值 最大拉力下的总延伸率 反向弯 曲或是肋的几何形状要求等因素的相关要求 每批次的不同类别钢棒都要重新抽出两个 样品接受测试 若两个重测样本都能通过复验 则认为该批次达标 若两个重测样品中 的任何一个不能通过复验 则认为该批次不达标 8 1 4 可追溯性和测试报告 根据出厂批货的标记可查到制造商以及产品的相关资料 制造商应保存批货出厂时的相 关记录并能鉴别相应的出厂记录资料 针对每一批出厂的货物 制造商应提供以下方面的信息 a 熔炼炉号和熔炼分析 包括用于碳当量计算的因素及其它指定的元素 b 碳当量 c 拉伸及反弯测试结果 d 每米质量 e 制造工艺 f 工厂标记 8 2 长期质量分析 8 2 1 结合第三方产品认证方案的要求生产的物质 应该核对连续生产测试单元所涉及的所有测试结果并统计评估 re agt rm re 比较前六 个月的经营结果数和最后的 200 个经营结果 取用较大的那个结果 bs4449 2005 bsi 2005 年 9 月 30 日 12 8 2 2 长期质量鉴定 每个公称直径都应执行一次评估 re agt rm re应符合以下公式的要求 式中 为平均值 s 总体标准偏差的估计值 k 表 11 中的 re 以及表 12 中 agt rm re的系数 cv 指定的特征值 以上公式的成立基于这样一个假设 大量结果能正常分布 这并非是标准所要求的内 容 因此 结合英国标准的相关要求 鉴定产品合格性时也可使用以下的替代方案 a 包括控制图的图形法 b 零参数统计技巧 8 2 3 第三方产品认证方案中未涵盖的物质 第三方产品认证方案中未涵盖的物质应接受每批次的接受测试 参照附录 b 表 11 k 为测试结果数值 n 所形成方程的系数 可能错误率 5 p 0 95 概率为 90 n k n k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40 3 09 2 89 2 75 2 65 2 57 2 50 2 45 2 40 2 36 2 33 2 30 2 27 2 25 2 23 2 21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 1000 2 08 2 01 1 97 1 93 1 90 1 89 1 87 1 86 1 82 1 79 1 78 1 77 1 75 1 74 1 71 1 64 bs4449 2005 bsi 2005 年 9 月 30 日 13 表 12 k为测试结果数值 n 所形成方程的系数 可能错误率 10 p 0 90 概率为90 n k n k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74 2 49 2 33 2 22 2 13 2 07 2 01 1 97 1 93 1 90 1 87 1 84 1 82 1 80 1 78 1 77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 1000 1 66 1 60 1 56 1 53 1 51 1 49 1 48 1 47 1 43 1 41 1 40 1 39 1 37 1 36 1 34 1 28 9 测试方法 决定 re rm re agt的拉伸测试 反弯测试 轴向载荷疲劳测试 表面几何形状的测量 相对肋面积 fr的确定 每米公称质量偏离值的确定以及化学组成成分分析方法 其操作 的相关要求请参照 bs en iso 15630 1 2002 同样可参考表 3 注 反弯测试中 建议弯曲率为每分钟大约 3 转 10 鉴定 10 1 概述 结合附录 c 的要求 所有的钢筋都应附有鉴定标记 用以鉴别制造商 结合 ce 标记的要求 产品标记的制定要与 bs en 10080 2005 的相关要求相一致 bs4449 2005 bsi 2005 年 9 月 30 日 14 10 2 钢级别的鉴定 钢的级别借助产品的表面特征 肋条的排列 具体情况如下 级别 b500a 此级别钢棒表面的肋条有两列或多列 肋条倾斜的角度和方向相一致 带 有四列肋条 级别为 b500a 的钢棒的范例如图 2 所示 级别 b500b 此级别钢棒表面的肋条有两列或多列 当钢棒有两列或三列肋条时 其中 一列与其它列的倾斜角度正好相反 当有四列时 相邻的两列倾斜角度相反 带有四列 肋条 级别为 b500b 的钢棒的范例如图 3 示 级别为 b500c 钢棒肋条的排列同级别为 b500b 的钢棒 然而 在此类型钢棒中 沿着 轴向 肋条倾斜的角度以一高一低交替出现 不同肋条的角度和轴之间的差异至少应是 10 带有两列肋条 级别为 b500c 钢棒的范例如图 4 所示 图 2 级别为 b500a 的钢棒的肋条模式 图 3 级别为 b500b 的钢棒的肋条模式 图 4 级别为 b500c 的钢棒的肋条模式 bs4449 2005 bsi 2005 年 9 月 30 日 15 11 争议性能的验证 11 1 机械性能 11 1 1 当标准中所列的性能特征值产生争议时 每批次的不同类型件中都应抽出三个测 试件重新校订争议特征值 若有一个测试结果比指定的特征值小 则应仔细检查测试件和测试方法 如测试件中有 局部错误 或有理由相信测试中确实出现了错误 放弃测试结果 若发生此类情况 单 独制定进一步的测试 如果三个有效测试结果都等于或大于指定的特征值 可以判定该批次符合这一标准 否 则 采用 11 1 2 中的要求 11 1 2 若未能达到 11 1 1 内容中所规定的要求 批次中每类钢棒 线材卷以及脱卷产品 中都应抽出 10 个额外测试件重新接受测试 如果 10 个测试件的平均测试结果比特征值高 所有的单个值都比表 10 中所列的最小值 大 最大值小 则认为该批次符合标准 若不能达标 放弃该批次 11 1 3 若反向弯曲特征值是产生争议的原因 则应重新验证这些值 具体操作是从批次 中每类钢棒 线材卷以及开卷产品中都抽出三个样本接受测试 若三个测试样本都能顺 利通过测试 该批次可算达标 否则 该批次不符合英国标准 11 2 产品分析 在产品分析中 若有一个样本在表 2 中所列的最大偏离值之外 还应从该批次剩下的产 品中抽出样本 具体操作如下 a 产品提交质量为 5 吨时 从同类炉次中抽出至少两个样品 b 产品提交质量为 20 吨时 从同类炉次中抽出至少五个样品 c 产品提交质量超过 20 吨时 至少抽出八个样品 若任何一个样品分析不符合表 2 所列的产品分析最宽泛的要求 则认为该批次不符合标 准 bs4449 2005 bsi 2005 年 9 月 30 日 16 附录 a 规范性 带肋钢筋粘结测试 梁试验 a 1 简介 附录阐释了一种测试肋条钢棒及开卷产品粘结性能的方法 这些钢棒及开卷产品用在混 凝土结构钢筋的生产中 梁试验用于鉴定钢筋的粘结强度 并作为表面布局不同 但直径大致相当的加筋棒和开 卷产品的性能比较基础 测试方法适用于直径 32 mm 的钢筋 注 此方法基于 rilem 推荐 rc5 钢筋粘结测试 1 a 2 测试原则 测试梁装载一直进行 只到钢筋束流的两半粘结完全瘫痪或是钢筋本身瘫痪 载入过程 中 同时测量钢筋两端的滑率 测试梁由两个平行六面体的钢筋柱构成 柱的底部由钢筋连接 上面由钢链连接 这两 个钢筋柱用在测试中 柱和钢链的尺寸由测试钢筋的尺寸决定 测试的具体情况在图 a 1 a 2 a 3 a 4 中得以显示 测试的尺寸取决于鉴定粘结钢筋的公称直径 公称直径小于 16mm 使用 a 类梁样本 公称直径大于等于 16mm 使用 b 类梁样本 参看图 a 3 和图 a 4 注 直径大于 32mm 的测试棒应有条件的使用 针对这样大直径的测试棒 应设计一套测试程序验证 测试方法是否适用 图 a 1 a 类梁钢链的尺寸 d 16mm 尺寸单位 mm bs4449 2005 bsi 2005 年 9 月 30 日 17 图 a 3 a 类梁试验 d 16mm 图 a 2 b 类梁钢链的尺寸 d 16mm 尺寸单位 mm 1 宽度 150mm bs4449 2005 bsi 2005 年 9 月 30 日 18 a 3 样品和样本 同类技术级别和表面结构 但尺寸不同的钢筋接受测试时 这些钢筋可分成不同的类别 同种类别的钢筋肋状物的布局应该一致 一种恰当的分类方法在表 a 1 中得以体现 注 表面布局一致表明以下参数一致 肋状物长 钢棒 开卷产品直径 肋状物间距 钢棒 开卷产品直 径 以及肋状物的倾斜度 表 a 1 粘结测试钢筋直径系列 系列名称 公称直径范围 d mm 代表性系列公称直径 mm 小直径 10 d 8 中直径 10 d 20 16 大直径 20 d 32 32 特大直径 32 d 50 待测尺寸 在每列代表直径的几何表面都要执行 25 次梁试验 在每一列中选择样本时 应尽量选 择表面布局差异小的样本 如样本不能从同样的钢棒或开卷产品中选出 也应兼顾从尽 可能少的钢棒或是开卷产品中选出 如某一系列中没有代表性直径 应测试该列的最大直径 若分类和表面布局相同 但指定屈服强度不同的钢筋 测试应在最大屈服强度的产品上 展开 测试用钢筋的表面几何形状应符合 bs en 10080 2005 测量时参照 bs en iso 15630 1 2002 测量并记录相关肋状物区的要求测量参数 图 a 4 b 类梁试验 d 16mm bs4449 2005 bsi 2005 年 9 月 30 日 19 a 4 测试设备 a 4 1 测试梁模型 组成成分为钢 铸铁以及不与混凝土反应的非吸收性物质 使用过 程中注意防水和形态的稳定性 a 4 2 钢链 由两件钢以 t 形结合构成 如图 a 1 和图 a 2 所示 连接两钢柱的内面 钢链的宽度和梁中 b 的宽度一致 a 4 3 力调节系统 适合用力机制 可使力连续增加 增加的极限在图 a 6 中有显示 a 4 4 用力体制 垂直梁的样本加力 用力机制由钢转刀刃和转动轴承组成 其中两个用于支撑梁样本 另外两个用于装载 a 4 5 力测量仪 测量结果的偏差不超过 1 读数装置应标明最大力 a 4 6 滑率测量仪 精确度 0 01mm a 5 准备样本 a 5 1 待测钢筋 测试钢棒符合 制造 条件 没有铁鳞 最好完全无锈 如有必要 仔细用四氯化碳 或三氯 代 乙烯 除油 测试棒不应有加工的痕迹 测试棒若有腐蚀 请在测试 报告中注明这一点 如有条件 请附上钢棒表面图片 钢棒在清洗时 应注意不能影响原有的表面粗糙度 测试前 结合 bs en iso 15630 1 2002 中第 4 条款相关内容的要求 拉直测试件 a 5 2 辅助钢筋 辅助钢筋和待测钢筋应有同样的强度和表面特征 图 a 5 和图 a 6 详细记录了辅助钢筋 的组成元件 a 5 3 塑料套管 塑料套管使用的目的是防止混凝土依附在待测钢筋上 套管应该坚固 以防其在测试中 变形 a 5 4 混凝土 a 5 4 1 概述 生产 放置 储存样本梁用混凝土以及圆柱测试件 请结合 bs en 1766 2000 相关内容 的要求 相关资格记录在 a 5 4 2 bs4449 2005 bsi 2005 年 9 月 30 日 20 a 5 4 2 混凝土强度等级 混凝土类别为 c 0 70 类 bs en 1766 2000 压力强度目标值为 25 5 mpa 或 c 类 0 45 bs en 1766 2000 压力强度目标值为 50 5 mpa 测量用具150 mm 300 mm 圆 柱样本 测试依据是 bs en 12390 3 若没达成一致 则测试用到的混凝土为类型 c 0 70 bs en 1766 2000 注 建议将 25 个测试件分为 5 组 每组 5 个样本 混凝土的出炉时间在 21 天和 35 天之间 图 a 5 粘结测试 a 类 d 16mm 梁样本钢筋 c 成分棒 弯曲棒放置时 曲度和垂直方向成 15 到 17 bs4449 2005 bsi 2005 年 9 月 30 日 21 a 6 执行测试 把测试梁放在两个转动刀刃或是转动轴承上 用两股同样大的力装载 对称放置并借助 可移动刀刃或是滚轴 施加在测试件上的总力 fa由以下表达式决定 25 1 sn a a f 当 d 16mm 50 1 sn a a f 当 d 16mm 其中 an为钢筋的标准截面 加载方法有以下三种 a 与压力对应 连续增加 在钢筋中 s为 0 mpa 80 mpa 160 mpa 240 mpa 等 b 少量增加 c 用电动装置连续加载 对于 a 或 b 在每个阶段连续性的加载力 力增加的频率为半分钟 负载维护滑率至多 为两分钟 对于 c 使用的负载速度不超过钢筋的对应压力率 1 mpa s 负载每次加力的始末都应测量滑率 图 a 6 粘结测试 b 类 d 16mm 梁样本钢筋 c 成分棒 弯曲棒放置时 曲度和垂直方向成 15 到 17 bs4449 2005 bsi 2005 年 9 月 30 日 22 测试一直进行下去 除非梁的两半钢筋上粘结都完全瘫痪或者钢筋本身瘫痪 通常情况 下 粘结不会在梁的两半上同时瘫痪 因此 当钢筋的某一半到达滑率为 3 mm 时 用 固定装置控制这半钢棒并防止混凝土的进一步滑脱 自动记录力 滑率曲线 或根据指示表读数一点一点的绘制 a 7 测试结果 a 7 1 粘结力计算 若梁试验的总力为 a f 对于一个给定的滑率 粘结力 b为 40 s b 式中 s是钢棒的压力 由一下公式之一求得 25 1 n a s a f 当 d 16mm 50 1 n a s a f 当 d 16mm a 7 2 粘结力的值 结合 4 个测量的滑率值 计算粘结力 a 0 01 0 01 毫米滑率时的粘结力 b 0 1 0 1 毫米滑率时的粘结力 c 1 1 毫米滑率时的粘结力 d bu 最大力时的粘结力 其它值可由几方协商确定 为获得四个滑率值 需记录力 滑率曲线 如提出要求 可获得这些信息 a 8 测试报告 实验室指定一份试验报告 报告应包括以下信息 a 实验室的鉴定 b 测试产品制造商的鉴定 c 产品号 d 钢筋的技术类别以及产品规格 e 标准号 即 bs 4449 2005 以及测试方法类别 f 测试用公称直径及其代表的列 g 样本的表面几何形状 即肋状物 凹痕高度 肋状物 凹痕间距 肋状物 凹痕倾斜度 以及相关肋状物 凹痕区 h 混凝土的硬度级别 即 c 0 70 类 或 c 0 45 类 根据 bs en 1766 2000 i 测试日期时混凝土的综合强度 j 测试日期 k 所有单个的测试结果 l 错误模式的描述 m 力 滑率曲线 bs4449 2005 bsi 2005 年 9 月 30 日 23 附录 b 规范性 第三方产品认证系统不包括的材料 b 1 概述 每批次上的没有包括在第三方产品认证方案上的材料都要经过接受测试的分析 在生产 厂或仓库的配合下 一独立机构筛选样本 执行测试 b 2 样本和测试 为方便测试的开展 批次应分成一些测试单元 每单元的最大质量不超过 100 吨 组成 每个测试单元的产品需满足的条件是 同样的钢级别 同样的熔炼条件 同样的公称直 径 制造商应该确认测试的产品是在同样的熔炼条件下生产的 提取测试样品如下所示 a 从不同钢棒中提取 15 个样本 测试结合 b 3a 和 b 3b 的相关要求 b 从不同钢棒中提取 2 个样本 测试结合 b 3c 的相关要求 准备测试样本请结合 7 2 2 的相关叙述 b 3 待测性能 结合 b 2 生产的样本 其测试情况如下 a 项目检测 1 屈服强度 re 2 拉伸 屈服率 rm re 3 最大力时的总延伸率 agt b 属性检测 1 反弯测试时的表现 2 每米公称质量时的偏差 3 粘结力和表面几何形状 c 产品化学成分 鉴定 7 1 所列的所有成分以及碳当量 d 疲劳性能 对于每炉批每种规格和确定外形的钢筋 应测试其疲劳性能 筛选样本及开展测试时 请结合 7 2 4 的相关内容的要求 款项 9 描述了测试程序 bs4449 2005 bsi 2005 年 9 月 30 日 24 b 4 结果评定 b 4 1 变量检测 执行变量检测时 具体情况如下 a 结合 b 3a 中所列内容性能特征 应鉴定以下几项 1 所有单个特种性能值 2 单个性能特征的平均值 m15 3 单个性能特征的标准偏离 s15 如满足以下测试条件 则认为测试单元符合英国标准 针对 re 针对 agt 和 rm re b 若不能满足 a 中的条件 使用以下的计算公式 可接受参数 k 式中 对 re 若 k 2 对 agt和rm re 若 k 16 测试继续进行 从每个测试单元中的不同钢棒 中还需再选出 45 个样本接受测试 这样获得的测试结果总数为 60 个 n 60 如满足以下条件 则认为测试结果符合英国标准 针对 re 针对 agt 和 rm re b 4 2 属性检测 属性检测按以下要求执行 通用于 b 3b 中所列的性能测试 a 15 个样本的鉴定结果应符合此标准 或 b 如 15 个测试结果中至多有两个不符合英国标准 则需从测试单元中的不同钢棒 中抽出 45 个样本接受测试 凑够 60 个测试结果 如只有不超过 2 个的测试结果不符合 测试程序的要求 则认为此测试单元符合英国标准 b 4 3 疲劳性能 如批次满足 7 2 4 相关内容的要求 则认为批次符合英国标准 b 5 测试报告 制定测试报告时 应包括以下信息 a 钢筋制造地 b 钢的公称直径 c 钢的级别 d 钢的标记 e 熔炼号 f 测试日期 g 测试单元质量 h b 3 中指定所有性能的单个测试结果 bs4449 2005 bsi 2005 年 9 月 30 日 25 附录 c 规范性 鉴定要求 c 1 钢棒 制造商鉴定 c 1 1 每块钢筋应有一排肋状物 一个鉴定制造厂的标记 标记重复出现的距离不应超 过 1 5m c 1 2 标记包括以下内容 a 指示标记开端的象征符号 b 鉴定制造商的编数系统 包括原产国名和制造厂号 c 1 3 带有原产国名和制造厂号用于鉴定制造商的编数系统 其编制按以下方法 a 加粗肋状物夹杂一些通常肋状物 例如 参照图 c 1 b 通常肋状物夹杂一些不规范的肋状物 c 钢棒表面肋状物的数目 d 夹杂一些通常肋状物的筒形或凹痕形标记 c 1 4 表明标记开端的象征符号应为以下几种之一 a 借助由两个连续加粗肋状物表明标记开始的方法 例如 参照图 c 1 b 借助由两个连续不规范肋状物表明标记开始的方法 c 号在钢棒的表面 表明标记开始的象征符号为 x 或 o d 标记为筒形或凹入表面 标记的开端为两个可鉴别的象征符号 或一对正常肋 状物夹两个标记 图 c 1 制造商鉴定标签范例 使用了加粗肋状物 bs4449 2005 bsi 2005 年 9 月 30 日 26 c 1 5 原产国由数 1 至数 9 中的一个表明 结合表 c 1 例如参照图 c 1 c 1 6 工厂号由 1 到 99 中的一个或 2 个数字组成 但 10 的倍数除外 例如参照图 c 1 表 c 1 原产国鉴定 国家名 国家号 奥地利 捷克 德国 波兰 斯洛伐克 比利时 荷兰 卢森堡 瑞士 法国 匈牙利 意大利 马其他 斯洛文尼亚 英国 爱尔兰 冰岛 丹麦 爱沙尼亚 芬兰 拉脱维亚 立陶宛 挪威 瑞典 葡萄牙 西班牙 塞浦路斯 希腊 其它国家 1 2 3 4 5 6 7 8 9 c 2 线材卷 c 2 1 线材卷的鉴定方法同 c 1 中规定的钢棒的鉴别方法 c 2 2 线材卷制造商的鉴定指的是鉴定应用线材卷最终机械性能的生产厂 c 3 开卷产品 c 3 1 产品上除附有制造商的鉴定标记外 开卷产品的鉴定标记也应放在产品上或是印 在所附标签上 bs4449 2005 bsi 2005 年 9 月 30 日 27 参考书目 标准出版物 bs en 1992 1 1 2004 eurocode 2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建筑一般规则 连同英国国家应 用文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