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 姓名 陈清涛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专业 行政管理 指导教师 冉光和 2010 04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i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定 程度的通货膨胀 尤其在 1985 年 1988 1989 年和 1993 1995 年 物价上涨率几乎 都达到 10 以上的高水平 在 1994 年曾达到创纪录的 24 1 如此剧烈的物价波 动 必然对经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如何保 持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 而又不至于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各国政府所迫切需要 解决的的一项重要课题 尤其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 防止通货膨胀的任务 尤为艰巨 货币主义者始终认为货币供应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因此 坚持认为紧缩的货币政策是解决通货膨胀的唯一法宝 而实证结果显示 货币供 应过多只是诱发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解决通货膨胀不能单纯的依靠货币政策 尤其是在转型期的中国 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错综复杂 仅仅依靠紧缩的货币政 策不仅不能有效解决通货膨胀问题 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 为此 为 探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次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 1978 年 2008 年货币供应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发现货币供应 经济增 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确实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为进一步明确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采用了单位根检验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var 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等实证 分析方法 得出如下结论 1 改革开放 30 年来 以高投入 高消耗 高货币供应为特点的经济高增 长 为通货膨胀的出现提供了客观的大环境 从某种程度上说 中国这种高投入 型的粗放式经济增长 是以高通货膨胀为代价的 2 造成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对物价上涨 都起到明显的刺激作用 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之间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存 在长期均衡关系 二者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长期的 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 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货币供应显著 3 货币供给 经济增长均会导致通货膨胀 但是适度的通货膨胀也会刺激 经济增长 二者呈双向因果关系 通货膨胀不会导致货币供应的增加 二者呈单 向因果关系 货币供应和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而通 货膨胀的上期值对下期值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说明其自身具有一期惯性 一旦 产生就有不断加深的趋势 根据以上实证结论 本文从防治通货膨胀 抑制经济过热及促进经济可持续 发展 提出三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1 防治通货膨胀不能片面的依靠紧缩的货币 政策 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对策 由于反通胀政策在短期内是不能立即发挥作用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ii 的 需要一定的时滞才能起作用 在此过程中必须权衡各项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 尤其避免政策之间的抵消效应 2 在中国防范和治理通货膨胀必须高度重视经 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 积极改变过度依赖固定资产投资拉动 经济增长的局面 发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作用 从而弱化经济增长及货 币供应对物价的影响 推动国民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3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 并不是说一定要完全消除通货膨胀 而是要把通货膨胀控制在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的合理范围之内 使得二者兼得的情形成为可能 政府物价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市 场价格的监测 检查与调控 尤其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部门 必须 实施价格管制的措施 从而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关键词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供给 经济增长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ii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our coun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chieved the achievement which attracts worldwide attention but simultaneously also presented the certain extent inflation especially in 1985 1988 1989 years and 1993 1995 years the price rate of increase nearly achieved 10 above high levels once achieved 24 1 which in 1994 set a record the so fierce price fluctuation inevitably stable and living standards enhancement brought the extremely disadvantageous influence to the economic society how to maintain the economical the steady swift growth and as for does not have the serious inflation is various countries government urgent needs to solve an important topic especially in national economy swift growth s china prevents the inflation the duty to be especially arduous the currency person always thought that the money supply are excessively many are causes the inflation the basic reason therefore firmly believed that the contraction the monetary policy solves the inflation only magic weapon but the real diagnosis result showed that the money supply are excessively many only induces one of inflation reasons the solution inflation cannot the pure dependence monetary policy in transition period china cause the inflation reason to be intriguing particularly depends upon the monetary policy which reduces not only not to be able merely the effective addressing inflation question even has the possibility to further intensify the inflation since therefore for the exploration reform and open policy our country all previous inflation s deep level reason this article theoretically has first analyzed 1978 2008 the money supply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inflation relations discovered that between the money supply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inflation have the close relation truly to further be clear about three between the reciprocities this article has used unit empirical analysis methods and so on root examination grainger causal relation examination var analysis pulse response function dre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for 30 years take the high investment the high consumption the high money supply as the characteristic economical high growth has provided the objective environment for inflation s appearance said from some kind of degree the chinese this kind of high investment s extensive like economic growth is take the high inflation as the price 2 creates china inflation the reason is various the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v money supply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play the obvious stimulation to the price rise between the money supply and the inflation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inflation have the long term balanced relations the two to inflation s influence are long term in controls other variables in the situation the economic growth compares the money supply to inflation s influence to be remarkable 3 the money supply the economic growth will cause the inflation but the moderate inflation will also stimulate the economic growth the two will assume the bidirectional causal relation the inflation cannot cause the money supply increase the two assume the one way causation the money supply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have certain hysteresis quality to inflation s influence but inflation s on age has the remarkable forward function to under age explained that its oneself has an issue of inertia once has the tendency which has deepens unceasingly according to the above real diagnosis conclus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prevention inflation suppressed the overheated economy and the promotion 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ree aspects proposed the following policy suggested 1 prevents and controls the monetary policy which the inflation cannot the one sided dependence reduce must adopt the comprehensive program of public order the countermeasure because the counter bloating policy cannot play the role immediately in a short time needs certain time lag to be able to have an effect during this process must measure between each policy the interaction especially avoids between the policy the counter balance effect 2 guards against and the government inflation in china must take the economic growth way the transformation and the economic structure strategic adjustment changes positively relies on the investment in the fixed assets fuel economic growth excessively the aspect the display domestic demand to the economic growth lasting drawing function thus attenuates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money supply to the price the influence promotes the national economy to step onto the positive cycle the path 3 in the economic growth process did not mean that certainly must eliminate the inflation completely but is must the inflation control in the impetus economy sustained growth reasonable scope enables the situation which the two concurrently result in possibly to become the government price control department must strengthen the market price the monitor the inspection and the regulation especially to relates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people s livelihood the important profession and the key sectors must implement the price control the measure thus maintains the price overall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v level basic stable key words inflation currency supplies economic growth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总 论 1 1 总 论 1 1 研究的背景及问题 1 1 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在中国政府有目标 有计划 有步骤的组织和领导 下 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济总量始终保持着年均 9 6 以上的增长 速度 并持速增长达 30 年之久 一举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 2009 年中国的 gdp 是 333 5 万亿人民币 约合 5 2 万亿美元 超过日本 位居世界第二位 2009 年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额为 2 4 万亿美元 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2009 年中国 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 2 2 万亿美元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比上年下降 13 9 但 对外出口额超过德国 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 中国是世界上持有美国政府 债券最多的国家 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 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 中国经济建 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令世界各国啧啧称奇 许多国家都称之为 中国模式 中国 奇迹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不断转变 国际竞争力将 不断得到提升 未来中国经济的各项指标将会以更快的速度超越先进发达国家 成为世界超级经济强国 持续 30 多年的经济增长的光辉历程 使中国由最初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 贫弱国家一举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人们不光解决了温饱 衣食无忧 还 过上了殷实富裕的小康生活 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但是 在我 国经济持续 30 年高增长的背后 也暗藏着一些危机和风险 如不加以重视 又会 危及到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尤其是在 70 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长期处于经济滞 胀的低迷阶段 90 年代以来世界又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 21 世纪又爆发了世界性 的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建设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能取得如此之成就 足见中国政 府调控经济的能力不断走向成熟 经济增长是各国政府所共同追求的目标 但是 经济集中在某一个时间段持续过热的增长 又会导致能源 燃料 原材料的过度 消耗 加剧环境污染 这些资源的供应速度如果跟不上经济增长的需求速度 其 结果就会导致总供求失衡 诱发通货膨胀 反过来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造成 严重威胁 通货膨胀的危害是巨大的 它不仅会造成人们手中的财富贬值 增加 人们的生活成本 给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 而且破坏市场运行机制 误导资源 的优化配置 导致企业破产和工人失业 最终会损害整个经济的健康运行 尽管 部分人可以从通货膨胀中获得好处 但是从整体上讲对整个国民经济和每个民众 都是不利的 防治通货膨胀因此而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调控经济的首要目标之一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总 论 2 1 1 2 研究问题 进入 21 世纪 尤其是 2003 年来 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 5 年的高增长 年增 长率始终保持在 10 以上 但是物价波动的苗头开始显现 2007 年我国物价上涨 率由 2006 年的 1 5 急剧的跃升为 4 8 2008 年我国物价水平在 2007 年的基础上 再次上涨 5 9 根据国际惯例 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超过 3 的安全警戒线 就 被视为已经发生了通货膨胀 而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则远高于国际警戒线 尽管国 内外关于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方面存在差异 但是我国这两年来物价大幅攀升却 是不争的事实 可以说我国经济已经面临通货膨胀的严重威胁 事实上 改革开 放 30 年来 我国物价上涨率超过 3 的年份有 16 年 超过 5 的年份有 12 年 我 国是一个物价波动频繁的国家 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 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过多 只要货币供给 过多就一定会产生通货膨胀的后果 我国这次出现通货膨胀也是货币供给过多的 结果 而降低物价上涨的根本措施就是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 使货币的供应水平 与实际经济增长的需要相一致 我国出现通货膨胀到底是不是货币供应过多的结 果 是不是每个国家出现通货膨胀都是货币供给过多的结果 货币供给对物价的 影响是否具有绝对性 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确切的回答 实际上近 10 年来 我国 货币供给的增长水平远低于改革开放前 20 年的水平 如果按照货币主义的理论 中国政府不断地降低货币供应物价应该不断降低或者长期维持在低水平才对 而 事实却完全相反 我国物价水平不仅没有降低 而且有不断加深的趋势 因此 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我国经济增长的运行规律 尤其是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对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丰富与完 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对于保持我国经济建设顺利实现增长目标 避免动荡起 伏 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 2 研究的目的与思路 1 2 1 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要在分析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历次发生通货膨胀的基本特 点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 经济增长之 间的相互关系 积极探索我国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的一般规律 并提出有效的政 策建议 以有效防治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物价波动状况 使经济建设走上平稳快速 增长的道路 1 2 2 研究思路 本文紧紧围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次爆发通货膨胀这一重大经济问题 以我 国历次发生通货膨胀的基本特点 影响因素及其与货币供应 经济增长之间的关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总 论 3 系为逻辑主线 采用经典的理论分析 同时使用单位根检验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 验 var 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等实证分析方法 积极探索我国通货膨胀发生的基 本规律 尤其是协调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 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 并在此基 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理论综述部分 实证分析部分 和结论与对策建议部分 理论综述部分对国内外经典的通货膨胀理论 货币供应 理论及经济增长理论作了全面而又系统的阐述 实证分析部分主要通过单位根检 验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var 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析等方法 研究通 货膨胀与货币供应 经济增长三个时间序列之间的动态关系 并得出实证结论 最后 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防范与治理通货膨胀 促进国民经济平 稳 健康 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1 3 研究的方法及结构 1 3 1 研究的方法 文献分析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 能够清楚的了解当前国内外关于通货膨胀问题的最新理论 及研究成果 这也是众多学者所普遍使用的分析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 cissi 信息 检索工具 在主题中输入通货膨胀 即会出现关于通货膨胀的大量文献 浏览相 关文献的篇名 摘要 正文 研究方法及研究结论 对文献内容做出分析判断 并形成自己的主题概念 从同一篇文献中分析出的主题数量是不受限制的 主要 取决于该文献对所作研究的价值 情报信息及所采用的标识方针 统计与比较分析法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货币供应 经济增长及通货膨胀的数据进行加工与整 理 使各变量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均采用环比增长指数的形式 即以上一年为 100 进行计算 这样有助于消除指数中负增长的现象 在统计分析 的同时比较三个时间序列的运行趋势与轨迹 分析和判断货币供应 经济增长与 通货膨胀三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实证分析法 主要运用单位根检验 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var 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及方 差分析等分析方法 研究投资增长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三个时间序列之间的短 期与长期 双向与单项 动态与静态的关系 并得出实证分析结果 实证分析法 在数据运算上所借助的工具主要是最新版本的计量经济分析软件 eviews6 0 该软 件功能强大 能够处理以时间序列为主的多种数据 是许多专家和学者所普遍使 用的计量分析工具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总 论 4 1 3 2 研究的结构 本文的研究结构及内容 第 1 章 总论 主要介绍研究的问题 研究的目标 研究的背景 研究的方法及资料特征等 第 2 章 理论借鉴和文献综述 主要描 述国内外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的学术流派及理论成果 第 3 章 研究的概念框架及 理论分析 主要是针对通货膨胀 货币供应和经济增长等相关概念做出科学的界 定 结合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 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理论上予以描述 第 4 章 实证分析 主要运用单位根检验 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var 分析 脉冲响 应函数及方差分析等实证分析方法 研究货币供应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 关系 并得出实证结论 第 5 章 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 6 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 并得到一定的启发 为以后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1 4 研究的资料及来源 1 4 1 研究的资料 本人的研究数据主要使用的是改革开放 30 年来的各年度经济数据 这些数据 大多经过相应的处理 使得各数据能够保持一致性 以便于实证阶段的分析 之 前的数据之所以不予采用一方面是数据的收集比较困难 另一方面是之前的数据 并不能反映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也不能为以后的经济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 鉴 而且改革开放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不断建立和完善的阶段 研究这一时期的经济建设和通货膨胀的问题 比较具有代表性 再加上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主要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正确抉 择 并且将继续在改革开放之一基本国策的指引下不断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1 4 2 资料的来源 本研究的资料来源的渠道比较广泛 既有自己亲自调查的一手资料 也有与 人共享的二手资料 但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条途径 第一 由国家经济统计部门及 专业研究协会公开出版发行的汇编资料 主要包括历年的 中国统计年鉴 中 国金融年鉴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 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等 第二 政府相关部门及新闻媒体的官方网站 如国家统计局网站 中国 人民银行网站 国家发改委网站 凤凰财经网站等 第三 有关中国经济问题的 研究报告 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所编写的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第四 分析 与借鉴部分学者在其著作及论文中所公布的数据资料 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适当 的整理与加工 不涉及版权问题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理论借鉴及文献综述 5 2 理论借鉴及文献综述 通货膨胀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的热点问题 吸引了大批经济学家持续数百年 的研究 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不同学派 同时也诞生了极为丰富的经济学理论 本 研究首先从理论的角度研究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 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 借鉴前人的基础上紧密联系中国经济建设的特色 推陈出新 为进一步作实证分 析奠定理论基础 2 1 理论借鉴 本研究主要介绍了通货膨胀理论 货币供给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 系统介绍 了相关理论的主要观点及数理模型 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明确通货膨胀同货币供给 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2 1 1 通货膨胀理论 自从纸币流通以来 通货膨胀就与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许 多国家都曾遭受过通货膨胀的严重创伤 因此世界各国普遍关注通货膨胀问题 对其作出深入研究的主要归功于西方经济学家 根据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将其分 为以下四种理论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当社会的总需求大幅增加而超过按现行价格计算所能提供的社会总供给时 就会产生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社会总需求的过度增长 包括实际因素和货币因 素 不论是来自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还是来自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 都会引起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凯恩斯将其称为 纯通货膨胀 1 费里德曼则形象的将其比 喻为 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2 图 2 1 需求推动型通货膨胀 fig 2 1 demand driven inflation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理论借鉴及文献综述 6 图 2 1 中 当总产出较低水平时 总供给曲线 as 呈水平状 总需求的增加不会 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 总需求曲线 ad1与总供给曲线 as 的交点 el所决定的价格 水平为 p1 总产出水平为 y1 总产出从零增加到 y1 价格水平始终稳定在 p1的水 平上 当总产出达到 yl以后 继续增加总供给 就会遇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现象 即由于劳动 原料 生产设备等的不足而使成本提高 从而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 凯恩斯将其称之为 半通货膨胀 1 当总需求继续增加使得总需求曲线位移到 ad3 时 它与总供给曲线 as 相交所决定的价格水平为 p3 总产出为 yf 价格水平从 pl上涨到 p3的现象称为瓶颈式的通货膨胀 当总产出达到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最大 产出 yr时 总供给就不再增加 as 曲线呈垂直状 这时总需求的增加只会引起价 格水平的上涨 出现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2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许多国家在不存在过度需求的情况下 出现总产出下降 物价水平持续上升 的情况 这是需求推动型通货膨胀所解释不了的 因此 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成 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社会总供给的变化 而不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 在商品和劳务需求不变的情况下 供给方面生产成本 的大幅增加 就会产生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包括三个方面 3 1 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 在不完全竞争性的劳动市场上 由于工会垄断的存在 工资不再由劳动供求 关系所决定 而是由工会和雇主集体议价所决定 由于集体议价工资往往高于市 场决定的工资 使得工资增长率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厂商的生产成本因 此而大幅上升 其结果必然迫使厂商通过提高产品价格的形式 向消费者转嫁工 资成本 从而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物价上涨后 工会又要求增加工资 再次 引起物价上涨 从而形成工资 物价螺旋上升的现象 但是 如果工资的增长率不 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就不会出现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 2 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 价格由市场供求来决定 任何企业都不能通过产 量的控制来提高价格 而在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 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为了 牟取高额垄断利润 利用自己的垄断优势 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使得价格的上 涨速度大大超过生产成本的增长速度 从而带动了整个社会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尤其是员工工资增加时 垄断企业就会以此为借口 更大幅度地提高物价 使得 物价的上升幅度大幅度地超过了工资的增加幅度 其差额就是高额利润 垄断企 业不断地追求这种垄断利润 就会不断地推动物价上升 形成通货膨胀 这种通 货膨胀出现的根源在于商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理论借鉴及文献综述 7 3 原材料推动型通货膨胀 由于能源 燃料 原材料等资源既属于稀缺资源 又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战 略资源 需求价格弹性较小 当这些初级产品的价格上涨 尤其是煤 石油 天 然气 铁矿石等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 必然导致企业生产成本 的大幅增加 为转嫁成本 生产厂商不得不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 使得与居民生 活水平密切相关的下游产品的价格上涨 从而产生因成本上升而出现的通货膨胀 图 2 2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fig 2 2 cost push inflation 如图 2 2 所示 总需求是不变的 变动只会出现在总供给方面 当总供给曲线 位于 as1时 它与总需求曲线 ad 相交所决定的总产出为 yl 价格水平为 p1 当 总供给曲线由于成本提高而位移到 as2时 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相交所决定 的总产量为 y2 价格水平为 p2 这时 总产量比以前有所下降 而价格水平却比 以前大幅攀升 当总供给曲线由于成本继续增加而移动到 as3时 总供给曲线和 总需求曲线的相交所决定的总产量为 y3 价格水平出现进一步上涨 混合型通货膨胀 大多数通货膨胀的出现并不是单一的原因所导致 好比疾病一样是由多种原 因所引起的 通货膨胀的产生不能完全的归结为需求推动或者成本推动所导致的 往往既有需求方面的因素 又有供给方面的因素 拉中有推 推中有拉 混合推 进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的过程如果是从过度需求开始的 就会产生需求推动型通货膨胀 这种通货膨胀的出现又会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 促使工会要求提高工资率 从而 增加了厂商的供给成本 引发了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需求和成本两方面的 共同作用 引发更大的通货膨胀 但是 如果通货膨胀是由成本推动开始的 即 成本增加引起物价上升 这时如果没有总需求的相应增加 工资上升最终会使减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理论借鉴及文献综述 8 少生产 增加失业 使得成本推动引起的通货膨胀停止 只有在成本推动的同时 又出现总需求的增加 才能使得混合型的通货膨胀持续下去 图 2 3 混合型通货膨胀 4 fig 2 3 hybrid inflation 如图 2 3 所示 在总产出 y0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总需求曲线 ad0和总供给曲 线 as0所决定的价格水平为 p0 当二者同时向上移动到 ad1和 as1时 相应的 物价水平由 p0移动到 p1 当总产出达到最大 yf时 总需求曲线 ad0和总供给曲 线 as0向上移动到 ad3和 as3 使得物价水平由原来的 p1移动到 p3 这就说明 无论是在充分就业条件下还是社会存在一定程度失业的情况下 总供给曲线和总 需求曲线的向上移动均会导致物价上涨 结构型通货膨胀 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 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会导致通货膨胀 这种理论从各生产部门之间劳动生产率差异 劳动市场的结构性特征和各生产部 门之间收入水平的赶超速度等角度分析了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引起通货膨胀的 现象 1 需求转移型通货膨胀 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 由于消费者偏好的改变 一部分需求转移到其他部 门 而劳动等生产要素却不能及时转移出来 仍滞留在原有部门 需求增加的部 门的工资和价格必然上升 而需求减少的部门的工资和价格由于具有一定的刚性 不会立即降低 从而使得整体价格水平发生上涨 出现通货膨胀 2 部门差异性通货膨胀 在社会经济结构中 部门之间的劳动生产率 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都是不同 的 一些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快 另一些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 慢 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的部门工资增长的速度快 而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 则 因工资的攀比效应 不得不保持与经济效率较高部门一样的工资增长率 使得所 有部门的工资增长率趋于一致 从而使全社会的平均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增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理论借鉴及文献综述 9 长率 出现通货膨胀 假定全社会只有 a b 两个部门 二者产量相等 但劳动生 产率的提高速度不同 当 a 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与工资增长率保持同样的 水平时 社会物价水平不会因为 a 部门工资的提高而上涨 但是 当 b 部门的劳动 生产率的增长率低于 a 部门 而工资增长率向 a 部门看齐 也要求达到 a 部门的水 平时 就会使全社会的平均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增长率 出现通货膨胀 3 输入型通货膨胀 又称斯堪的纳维亚小国型通货膨胀或北欧模型 北欧开放型的小国经济可以 划分为生产出口产品的 开放部门 和生产非出口产品的 隐蔽部门 在经济全球化 的今天 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国际市场上能源 燃料及原材料的价格上涨 必然波及到世界各国 由于小国经济实力有限 往往是国际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世界通货膨胀通过国际贸易首先传递到小国的开放部门 引起开放部门价格的上 升 然后又引起隐蔽部门的价格上升 最终导致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2 1 2 货币供给理论 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 至今仍处于激烈的争论之中 但 在这个漫长的研究过程中造就了不同的学术流派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 分析方法 并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又鲜明的学术观点 一并成为货币理论史上的宝 贵财富 比较经典的货币理论主要是古典货币数量论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及费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要研究通货膨胀问题不得不研究货币供应理论 古典货币数量论 古典货币数量论发源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是一种探讨总收入的名义价值 如何决定的理论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 耶鲁大学教授欧文 费雪 他在继承萨伊定理和拉尔瓦斯一般均衡理论的基础上的 5 假定货币是中性的 认 为货币只是实现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数量的变化只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同方向 同比例的变化 而不会影响就业 产出等实际经济变量 在 货币购买力 一书中 费雪对古典货币数量论作了系统而又全面的阐述 并提出了著名的费雪交易方程 式 mv pq 6 费雪认为 m 代表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 v 代表一定时期单位货 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 p 代表商品和劳务的一般物价水平 q 代表社 会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总量 由于货币流通速度 v 是由社会制度和人们的习惯等因 素决定的 在一定时期内 v 是不变的 因此货币流通速度 v 可视为一个稳定的常 量 假定货币供给自动创造需求 实际交易量等于产出量 社会处于充分就业水 平下 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总量 q 也是稳定的 因此 上式可转 化为 p mv q 这样 m 的变化只会引起一般物价水平 p 同方向 同比例的变化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理论借鉴及文献综述 10 即价格水平的变动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 a c 庇古在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新的货币 需求函数 m kpy 4 即剑桥方程式 该方程式和费雪方程式在形式上没有什么区别 主要在研究方法上和研究内容上存在着本质区别 在剑桥方程式中 y 表示实际收 入 且假定它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 可视为一个常数 因为国家已经达到充分 就业水平 经济总产量达到最大 p 表示物价水平 py 表示名义收入 k 表示人们 手中所持有的现金量占名义收入的比率 其变动取决于人们对所拥有资财的选择 人们既可以选择投资于实物形态 以从事生产活动 也可以直接用于消费 还可 以保持在货币形态上 庇古曾假定 k 是一个常量 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 因为一 定时期内人们所从事交易的方式是稳定的 因此 剑桥方程式可转变为 p m ky 该式表明在实际收入 y 和人们手中所拥有的现金量占名义收入的比率 k 一定的情 况下 货币的价值或物价水平与人们手中所拥有的现金量 ky 成反比 与货币供给 m 成正比 p 的高低便取决于 m 的多少 在这一点上 剑桥方程式所要表达的是强调 人们手中持有的现金余额对货币币值或物价水平的影响 从而得出货币的价值决 定于货币供求的结论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因开创了经济学革命而著称于世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了著名的 流动 性偏好理论 1 该理论认为 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具有两种基本职能 一种职能 是作为交换媒介或支付手段 第二种职能是价值贮藏手段 货币需求就是人们宁 愿放弃持有生息资产以获得利息收入 而坚持把不能获得利息收入的货币储藏起 来 凯恩斯把这种对货币的需求称为流动性偏好 表示人们喜欢以货币形式持有 一部分财富的愿望或动机 凯恩斯通过分析认为 人们之所以偏好持有现金而不 愿持有资本去获取收益 主要是出于以下三种动机 一种是为了应付日常交易的 需要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交易动机 一种是为了预防意外的支付而持有一部分货 币的预防动机 一种是为了抓住有利时机购买生息资产以获取利息而持有一部分 货币的投机动机 因此利息就被认为是对人们在一特定时期内放弃这种流动偏好 的报酬 而不是储蓄的报酬 出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收 入水平的高低 是收入水平的增函数 把这两种货币需求合起来用 l1 表示 用 y 表示收入 这种函数关系可写成 l1 l1 y 1 而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是 利息率的减函数 较低的利率对应着一个较大的投机货币需求量 较高的利率则 对应着一个较小的货币需求量 用 l2 表示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r 表示利息 率 则这种函数关系可表示为 l2 l2 r 7 因此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可以 表示为 m m1 m2 l1 y l2 r 8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理论借鉴及文献综述 11 式中 m1 表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 它是 y 的函数 m2 表 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它是利率 r 的函数 l 是流动性偏好函数 由于货币的 流动性最强 货币流动性函数也就是货币需求函数 凯恩斯认为 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 即由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所决定的流动 性偏好 和由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所决定的货币供给量两者共同决定 货币供给量 等于货币需求量是均衡利率的先决条件 在货币需求一定的情况下 利率取决于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并随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下降 但是 当利率下降到一定 程度时 货币的投机需求将趋于无穷大 债券价格几乎达到了最高点 只要利率 小有回升 债券价格就会下跌 债券购买就会有亏损的极大风险 此时 不管中 央银行再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量 人们都将持有货币 而不买进债券 债券的价格 不会上升 利率也不会下降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投资 就业和产出都将失去影 响 这中现象被称为 流动性陷阱 1 但是 凯恩斯把利率看成是货币现象 认为 利率与实际经济变量无关 并且 他对利率的分析只是一种存量分析 因此 其 理论只属于货币利率理论或短期利率理论 凯恩斯批判了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否定在非充分就业条件下货币量与物价同 比例变动的观点 他认为 物价水平取决于工资和就业量 由于价格和工资存在 粘性 货币的变动 首先通过影响利率水平来影响投资 产出 就业和收入等变 量 然后就业的变动引起工资的变动 产量变动引起供给价格的变动 并进而影 响生产成本的变动 最后 生产成本的变动影响物价变动 凯恩斯认为 在未充 分就业下存在经济均衡 但这种均衡是抵御充分就业下潜在产出的均衡 只要政 府实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没被利用的资源就会得到利用 总需求就会扩大 经济就会增长 只有在充分就业的阶段 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引起经济增长和就业 增加 只会推动物价上涨 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只是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的一个特例 因此 在凯恩斯看来 只有在充分就业的前提下 货币投入不再引起经济增长和 就业增加 只会推动物价上涨 因而表现出货币中性 而在非充分就业的前提下 货币供给量对宏观经济变量会有影响 此时货币表现出非中性的特性 即货币的 投入可能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 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1976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是货币主义学派的创始 人 但是弗里德曼所提出的现代货币主义的理论渊源仍然是对传统货币数量学说 的继承与发展 同时也吸收了凯恩斯主义的某些经济分析方法 比如在货币的传 递机制上 弗里德曼沿用凯恩斯的货币分析理论 并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创新 弗 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对国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因 此有必要加强货币供给问题的研究 弗里德曼将经济活动中的变量分为名义变量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理论借鉴及文献综述 12 和实际变量 价格是联系名义货币数量与实际货币数量的桥梁 对货币持有者来 说 真正有意义的是他持有的实际货币数量 货币数量变化会造成价格和名义收 入发生变动 弗里德曼通过长期的研究 认为一定时期内货币的需求函数是稳定的 货币 供给的变化就会造成国民收入的变动 从而得出货币主义学派的核心观点 货 币最重要 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是名义国民收入和一切经济活动的最根本的决定因 素 弗里德曼同样强调了剑桥学派所提出的现金余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玉溪公共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反腐考试题及答案
- 俄国史中考试题及答案
- 2024鸡西市恒山区二道河子街道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
- 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北京师范大学蚌埠附属学校2026届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4重庆市渝北区洛碛镇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
- 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植保无人飞机概述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边缘计算硬件架构在智能机器人制造中的应用前景报告
- 毛线球的猫咪课件
- 2025年美容整形师执业技能考核试题及答案
- GB/T 12236-2008石油、化工及相关工业用的钢制旋启式止回阀
- 《应用文写作与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 鲫鱼解剖试验课件
- 社交网络分析
- 元器件封装库设计规范
- 儿科护理学小儿腹泻
- 高低压开关柜培训资料课件
- 《我们身边的电-形成认识》课件1
- 大管棚施工记录表
- 福建省新规范监理旁站用表附件1重要分部分项工程监理旁站用表
- 自来水厂安全标准化管理手册参考模板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