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 第三章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论.ppt.ppt_第1页
犯罪心理学 第三章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论.ppt.ppt_第2页
犯罪心理学 第三章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论.ppt.ppt_第3页
犯罪心理学 第三章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论.ppt.ppt_第4页
犯罪心理学 第三章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论.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 1犯罪行为发生机制论 心理结构犯罪行为犯罪人有关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的研究主要形成了哪些理论 个体的犯罪心理演变为犯罪行为的一般过程及规律是怎样的 什么是犯罪动机 犯罪目的与犯罪行为 三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主要存在哪些模式 5 1 1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理论 1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概述所谓机制 mechanism 是指一个事物发生某种活动或变化的规律 程序和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沃斯 r s woodworth 1869 1962 将机制定义为一种或一组有目的的反应方式 认为人的活动包括驱力 drive 和机制 驱力发动机制 机制可以转化为驱力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 简称犯罪心理机制 指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引发犯罪行为的规律 程序和过程 犯罪动机 犯罪行为发生的驱动力问题 是犯罪行为发生的过程 从犯罪心理演变到犯罪行为的有关环节和阶段问题 犯罪行为模式 犯罪行为的发生表现为哪些相对清晰的形态问题 2 国外相关研究理论 天生异质论犯罪倾向论欲求不满论刺激反应论心理冲突论动机作用论防卫机制论犯罪副文化论 3 我国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理论 内外化机制理论刺激反应与反馈机制理论量变质变机制理论防御机制理论 内外化机制理论 基本观点认为人发生犯罪行为是内化与外化两种机制接力作用的结果 内化机制 指人吸收外界消极因素 进而形成犯罪心理结构的过程和规律 它是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的第一机制 外化机制 指人的犯罪心理引发犯罪行为的过程和规律 也即人主观 内在的心理活动向客观 外在的行为活动转化的过程 它是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的第二机制 内外化过程的两个阶段相互衔接 渗透和相互作用 不能截然分开 第一 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 认知的选择与加工机制不良心理基础 感知 吸纳外部消极因素 加工 转化为自己的不良个性品质 模仿学习机制有意无意效仿 渐成为自己言行举止的过程 角色扮演机制 违法角色 的学习与尝试 内化为自己心理结构 自我强化机制违法犯罪活动 满足感 犯罪心理升级 第二 心理的外化机制 预谋发动机制在意识支配下 有目的 有意识地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过程 情景互动机制情景诱发 不良心理与情景互动 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挫折攻击机制遭受挫折 发泄 攻击行为的过程 发泄型 报复型 迁怒型犯罪多属于这种类型 刺激反应与反馈机制理论 我国台湾学者张春兴提出基本观点人发生犯罪行为是外界不良信息刺激 s 导致个体形成不良心理因素 o 进而发生违法行为 r 反应 违法行为又反馈强化犯罪心理的过程 外界不良情境因素 刺激变量 s 主体不良心理因素 中介变量 o 违法犯罪行为 行为变量 r 输入 选择 输出 反馈 输入信息与反馈信息加工 五个具体过程 不良信息的输入过程 不良信息的选择过程 犯罪心理信息的输出过程 犯罪行为信息的反馈过程 各种信息的加工过程 量变质变机制理论 1 认为人的心理的发展变化存在着量变质变规律2 认为犯罪心理与守法心理存在着质的区别3 认为犯罪心理的形成和犯罪行为的发生是量变到质变的结果不完全的社会化 未达到正常水平错误的社会化 背道而驰 格格不入 防御机制理论 1 攻击反应直接攻击与转向攻击2 防卫反应 1 合理化 否认责任 否认损害 攻击被害人 攻击第三者 归咎他人 援例榜样 2 投射 假想受害人自愿受害 利用投射构成攻击被害人的理由 病态化投射 3 认同 偶像认同 权威认同 同伴认同 4 反向作用 口是心非 南辕北辙 5 1 2犯罪行为发生机制模式 行为发生机制模式图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模式 常见模式 特殊模式 渐变型 突变型 机遇型 原发型 继发型 人际冲突型 避险自御型 环境感染型 机会型 境遇型 习惯使然型 朦胧被动型 心理变态型 1 常见模式 渐变型特点渐进性 渗透性 自觉性 预谋性 原发型 继发型 突变型 特点突进性 无预谋性 情境性 以上特点使得这类犯罪人犯罪行为的发生具有较大的偶然性 三种类型 人际冲突型 避险自御型 环境感染型 机遇型 1机会型 2境遇型 胁迫型 从众型 2 特殊模式 习惯使然型特点 熟练化 自动化 朦胧被动型 朦胧犯罪意向驱使下被动发生犯罪行为 心理变态型 5 2犯罪心理结构 5 2 1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 犯罪心理结构 是指支持犯罪者实施犯罪行为的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 它是犯罪者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 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在实施犯罪行为以前已经形成 5 2 2犯罪心理结构的特性 畸异性共生性隐蔽性驱动性 5 2 3犯罪心理结构的组成要素 1 认知结构要素世界观 阴暗犯罪心理结构的核心和基础人性观 病变决定了病变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道德观 扭曲导致人性的扭曲与泯灭法纪观 淡薄有恃无恐 铤而走险 2 动力结构要素 需要 强烈 畸变反常理 反社会性以及动能的高强度构成犯罪行为的强大动力源犯罪动机 高激发具有很高的激发动能 抵御外来遏制力量 保证犯罪行为的激发和实施兴趣 不良低层次 强刺激和乏理智 3 自我调节要素 自我认识 不成熟或歪曲自我体验 扭曲 变态自我控制 失效或反向 4 个性心理特征 特定的气质消极的性格与犯罪相应的能力不良的行为习惯 5 潜意识要素 潜意识 是指被压抑或潜藏在人的精神世界深处的本能 欲望 冲动和经验 它使犯罪者产生一些模糊不清的动机 导致某些不合逻辑 不可理喻的犯罪行为 犯罪心理结构是一个多层互动 分级转换的心理结构 由三级水平演化而成 消极心理结构 不良心理结构和犯罪心理结构 5 2 3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 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态变化 一般模式故意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 完全的犯罪心理结构需要型犯罪心理结构特殊模式过失犯罪心理结构不稳固 不完全的犯罪心理结构宣泄型犯罪心理结构 5 2 4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 潜伏阶段 潜隐形态显现阶段 恶变形态衰落阶段 收敛形态 5 2 5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 两种走向 恶性发展良性转化 强化 弱化 1 犯罪心理结构的强化 涵义犯罪心理结构强化 指由于内在消极因素和外在消极环境因素影响力的增强 犯罪者的犯罪心理结构得到巩固和不断膨胀的过程 犯罪者的犯罪心理结构走向恶性发展 个体心理偏离正常人心理越来越远 犯罪者的犯罪心理结构逐渐定型化 个性化和多方向化 个体逐渐具有了鲜明的犯罪个性 其犯罪行为触角向多个犯罪领域延伸 犯罪者由偶犯 初犯逐渐变为累犯 惯犯和职业犯 矫治希望越来越小 逐渐成为十恶不赦 不可救药的坏人 犯罪心理结构强化的影响因素 1 主体外因素 2 主体因素 社会的消极刺激作用 惩罚的负效应 其他不良诱因 原有不良心理因素的质变水平 犯罪体验的愉悦程度 行为定势的作用 犯罪心理结构强化的特征 第一 犯罪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 第二 非法欲望更为强烈 第三 犯罪经验日益丰富 第四 犯罪活动向多方向发展和经常化 职业化发展 第五 反社会意识形成与巩固 第六 形成犯罪人格 纯业余阶段 近专业阶段 半职业阶段 纯职业阶段 2 犯罪心理结构的弱化 是指由于内在消极因素和外在消极环境因素影响力的减弱或消失 内在积极因素的上升和外在积极环境因素影响力的不断增强 犯罪者的犯罪心理结构走向分化直至瓦解 消失的过程 犯罪者的犯罪心理结构形成后走向良性转化 其不良心理与正常人心理的距离逐渐缩小 犯罪者的犯罪心理结构逐渐分化 解体 常态心理逐渐战胜 取代畸变心理 其犯罪行为逐渐收敛直至终结 犯罪者悔过自新 重新成为守法社会成员 个体经历脱胎换骨的痛苦斗争终于走出犯罪深渊 回归主流社会 犯罪心理结构弱化的类型 1 表层弱化暂时型与假象型2 中层弱化渐进型与反复型3 深层弱化醒悟型与归属型 犯罪心理结构弱化的过程 1 内心斗争阶段 2 心理突破阶段 3 心理反复阶段 4 走向新生活阶段 犯罪心理结构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