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易与唯物辩证法周易与唯物辩证法 作者: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杜小安 内容提要: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 必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 统文化相融合的问题,而研究周易与唯物辩证法的内在契合性和共同性,是促进马克思 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周易 作为中国文化的活水源头,蕴含着十分深 刻而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二十世纪以来,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郭沫 若、 金景芳等学者大胆吸取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 批判继承了中国古代易学义理派的 思想传统,深入探索了周易蕴含的辩证法思想,极大地推动了周易研究的现代化, 开辟了易学的新境界。 关键词: 周易 义理派 唯物辩证法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周易当中所蕴含的丰富的辩 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内涵,通过对周易进行批判继承和创造性地阐释和解读,探索周 易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契合点和共同点,使周易这部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性著作 在当代中国和世界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造福每一个现代人和现代家庭, 造福每一个社会团 体,造福中华民族和全人类,从而实现周易提出的 “智周万物,道济天下”价值理想。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课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课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 体实践相结合; 二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要吸收中国 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并促使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化,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从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来看, 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 卓有成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他们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对中国传统文 化作了重新的阐释,使之能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按照“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和“古为 今用” 的基本原则大量地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 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了鲜明 的中国特色和中华民族品格。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从根本上说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点 决定的, 更重要的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间蕴含 的深层次的契合之处决定的。 作为当代中国的哲学工作者, 我们应该努力研究马克思主义哲 学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内在必然性和外在表现形式, 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 深度融合, 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有强大的现实实践指导功能, 而且具有深刻的中国传统 文化底蕴,从而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世界 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既是彻底的唯物论,又是彻底的辩证法, 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辨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两条主线。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发现的哲学原理。 它科学地反映了关于宇宙 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深刻、最基础的规律与本质。它认为一切 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一切事物都处 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 世界, 而运动的法则主要是依据一切事物内部客观存在的以 “对立统一” 为核心的矛盾法则。 唯物辩证法是全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最普遍的、 最有效的科学武器之一, 是全人类宝 贵的思想财富。 要理解唯物辩证法, 就要从辩证法的最基本观点矛盾的观点出发, 因为矛盾是世界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源。 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 毛泽东在 矛 盾论里说: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法则。 ”矛盾 是联系的根本内容, 事物之间的联系说到底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联 系;同时,矛盾又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矛 盾就是“对立统一” 。所谓“对立”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和趋势,又叫 “斗争性” ; 所谓 “统一” ,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 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又叫 “同一性” 。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 体中;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可以相互转化。在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中,核心规律是对立统 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量变是质变的开始,质变是 量变的终结。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矛盾运动过程具有的特点, 它告诉人们矛盾运动是宇宙 万物生命力的表现,其特点是自我否定、向对立面转化,即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运动的实质性所在。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周易(含经和传两部分) 是一部既深奥又古朴的哲理著作。 虽然它在表面形式上是占卜工具书, 但它正是通过卦与爻的阴阳变化来解释宇宙间的一切事 物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这种解释使人们了解人类吉凶成败的效果。阴阳变化是周易的根 本思想,也是周易的灵魂。 周易作为古老而又朴素的唯物辩证法,自始至终都以阴 阳辩证的思维方法解释宇宙间所有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变化规律, 核心问题是讲阴阳的对立 统一规律。 庄子天下篇说“ 易以道阴阳” ,可以说是对周易核心思想的精辟概 括。 “阴” “阳”不仅抽象地代表着所有事物,同时它又是观察和分析所有事物的总纲。远在 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凭借他们的智慧,通过对自然界的长期观察和实践,总结和掌握了大 自然的阴阳变化规律,并把它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作为探索社会发展规律、指 导人们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重要指导依据。八卦符号的产生和周易的形成,无疑是对自 然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高度的抽象概括与总结。 它既是中国古人长期观察和认识世界 的结果,又是中国古人聪明才智的结晶。 周易 作为专门研究自然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的一门学问, 可谓博大精深、 包罗万象、 源远流长。历代帝王将相、志士仁人无不重视这部盖世奇书,被列为儒家六经之首,是儒学 必修之课。三千年来,几乎所有中国重要的思想家无不研习周易 ,从中吸取精神营养来 修身养性、著书立说、齐家兴业、治国安邦。 周易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有着及其重要的 地位,被认为它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国思想的核心。其传播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可 以说任何一门学问都无法比拟的。 周易一书对我们今天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仍然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我们通过研究周易与唯物辩证法的内在关系,对当今中国和世界都具有 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 周易蕴含着丰富二、 周易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周易 不仅仅是一本高深莫测的占卜工具书, 它更是一部集象数思维和辩证思维为一 体的唯物辩证法的著作。 如果我们不是片面地单纯的从占卜吉凶这个出发点去研究 周易 , 我们就会发现, 周易是利用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解释大自然中一切事物变化规律的一部 奇书。 首先, 周易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世界统一于物质。 周易通过 卦爻的阴阳变化为依据,以乾为天象、坤为地象、兑为泽象、艮为山象、坎为水象、离为火 象、 震为雷象、巽为风象的方式,作为八卦的表象形式。以金、木、水、火、土作为世界 所有事物的基本属性,并通过这五种属性的生、克、制、化来说明物质存在的不同状态,从 而达到解释事物变化的趋势。列宁说: “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存在是 人类通过感觉 感知的, 它不依赖我们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而复写、 摄影、 反映。 ” 系 辞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正是 说明我们的古人探索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周易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一门学问,它与唯心主 义哲学有着根本的不同。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的,意识是认识的源 泉。它们主张“不学而知”的先天精神和“生而知之”的圣人精神,认为宇宙间还另外存在 一个神的世界、理念的世界。但周易不然,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它承认客观物质 世界的无限多样性,并通过卦爻演绎的方式,解释万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在当时的历史条 件下,我们的先人能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认识世界,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当然, 周易对 世界的认识还属于感性认识阶段, 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 这些认识还不能得到科学的认证和 实践,对世界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还只是停留在直观的、想象的、朴素的、模糊的认识水平 上, 缺乏对事物本质的深入了解, 但这并不能否定它对世界物质性的准确认识和对物质的客 观实在性的把握,也就是不能否定它蕴含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其次, 周易作为古老而又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核心问题是讲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全书始终充满“阴”与“阳”的对立统一、相互消长、相互转化,即相反又相成的关系。 周 易共包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从卦到爻无一不是阴阳,无一不是变化。爻是阴阳变 化在卦当中的体现。爻分为阴和阳。 “”为阳爻的代表符号, “-”为阴爻的代表符号。 它们代表着阴阳两种势力的对立与统一,是宇宙间所有事物产生、发展、衰败、消亡的表象 符号。所以说,爻就是阴阳,就是对立统一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运动和变 化状态都能在爻象中得到反映。爻是卦的实质,是卦的核心。 系辞说: “爻者,言乎变者 也” 。 “六爻动,三极之道也。 ” 又说: “一阴一阳之谓道” 。 系辞又说: “是故易有太 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又说: “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 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 周易认为,从天到地,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无处不存在阴阳, 无处不充满阴阳,无处不是既相反又相成、既相克又相生的关系。 彖辞说: “天地睽而其 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 ”说明了天地之间、男女之间以至世界上 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问题。从六十四卦的卦序也可以看出,六 十四卦实则是三十二组卦, 这三十二组卦形成了三十二组对立统一体。 比如乾与坤、 损与益、 否与泰、革与鼎、既济与未济等卦,就是典型的例证。正是这种既相反又相成的对立统一的 运动变化,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系辞说: “ 易之为书,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 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阴阳变化是在阴阳消长的 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而这种互为消长的运动过程,正是阴阳双方量变的过程。一旦这种量变 超过限度,就会使阴阳双方相互转化,从量变发展到质变,由阴转化为阳,由阳转化为阴, 由此事物转化为彼事物。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全所说: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 “寒 极生热,热极生寒”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解释说: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 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水火 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从太极图中的黑白鱼首尾相接的形象和黑中有白、白中 有黑的两点,也可以看出阴生阳、阳生阴、即相反又相成、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生生不息 的自然状态。阴阳合为太极,太极分为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千变万化,可谓变化无 穷。朱熹在周易本义序言里说: “ 易者,阴阳之道。卦者,阴阳之物。爻者,阴阳之 动” 。杭辛斋在易楔中说: “ 系辞之言变,详却尽矣。盖宇宙以变而久存,亦以变而 日新。无时不变,无境不变。特其迹其微,人自不知觉耳。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里论 及什么是唯物辩证法时说: “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其它事物 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 即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 而每一事 物的运动都和他的周围其它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不是在事 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 毛泽东同志的精辟解释正是对周易的阴阳变化思想的最好说明。 再次, 周易 的形成和发展史生动而具体地表明认识来源于实践、 认识可以指导实践、 认识接受实践的检验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命题。 系辞说: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 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我们的祖先不仅重视周易阴阳变化学说的研究,而且 更重视它的实践和应用。 它们把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科学性、 实践性的阴阳辩证思维运 用到天文、地理、人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起到了革故鼎新、因循损益、改天换地、扭 转乾坤的重大实践指导作用, 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无与伦比的伟大贡 献。突出的例子如:早在夏朝,我国就使用了传统的干支纪日法,几千年来一直沿用至今, 并且仍然以农历的方式继续沿用下去。 这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古时期就开始的“仰则观象于天”的星象大师们占星观象,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天体运行 的历史记载,成为我们现代人类赖以了解几千年天体状况的唯一知识宝库。在医学方面,从 黄帝内经问世,以阴阳辩证为纲,到今天的中西医结合,对人类的繁衍和健康立下了盖 世奇功。在政治方面,近代中国的洋务派为了自立自强,他们以易传 “穷则变,变则通, 通则久”的古训为依据,打破了拘泥于儒家章句考据学问的顽固派的僵化保守思想,开始学 习西方文化的长处,为中国的近代化和现代化开辟了新的道路。 三、唯物辩证法与周易的现代化三、唯物辩证法与周易的现代化 在研究周易与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联系的过程中,由于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恩格斯 等经典作家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与中 国易学诠释学当中的义理派有惊人的契合之处, 所以, 充分理解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深刻思 想内涵, 同时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易学义理派的思想观点和思维方法, 是促进马克思主义哲 学中国化和推动周易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1, 周易研究的主要流派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历代学者对易的诠释方法多种多样、观点众 说纷纭。自孔子赞述周易以来,在司马迁的史记 、班固的汉书 ,以及范晔的后 汉书中对周易的研习流派都有很多记载。自古以来,治易大体分为两途,一是所谓象 数之学,如以汉代易学所讲的卦气、纳甲、爻辰之说及宋儒一些人所讲的河洛图书之学为代 表。河洛图书之学主要是想寻找可以预解未来的象数公式,故本质上与汉易是一致的,实际 都是将 周易 做为卜筮之书来研究。 二是所谓义理之学, 以 易传 十篇、 魏王弼 易注 、 宋儒程颐易传 、张载易说及明清之际王夫之周易外传等为代表,以研究周易 包含的有关宇宙人生的哲理为治学宗旨。 其中, 春秋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者以儒家的 立场、观点、语言和思维对周易卦爻辞、符号系统、思想内容、筮法和治易方法等一系 列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解说 ,形成易传十篇,被尊称为“十翼” ,开易学诠释学之先河。 此后 ,义理派易学家以儒家易传作为解释周易卦爻辞的基本门径。汉代经学家所用 释易方法大都偏重于取象,但走向繁琐荒诞。魏晋玄学家王弼扫除“汉象” ,以易传解释经 文,并援引老庄阐发易学义理,开易学义理派先河。唐宋以后,孔颖达、朱熹、李光地等试 图综合两派,将取象取义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从而使易学诠释学趋于成熟。 四库全书总 目提要将易学分为两派六宗,其中将占卜宗、机祥宗、造化宗归入象数派,老庄宗、儒理 宗、史事宗归入义理派。象数派和义理派成为中国古代易学研究的两大学派。中国古代易学 家提出的主要释易原则有整体取象、整体取义、得意忘象、体神明理、推究本义、推类旁通 及训诂考据等原则。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 儒家经学作为中国国家官方意识形态的独尊地位和统治功能不复存 在。易学家对周易的研究和诠释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趋势,流派纷呈,著作众多。上世 纪二三十年代, 学术界开展了关于 周易 作者和成书年代问题的大讨论。 由于是史学界 “古 史辨”派诸学者发动,其目的在于颠覆和否定汉代以来经学家的传统说法和观点,掀起了现 代易学研究的第一个高潮。他们认为周易非伏羲、文王作, 易传非孔子作。该派主 要人物有顾颉刚、李镜池、郭沫若、钱玄同等。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大陆学术界开展了周 易成书年代、性质与哲学思想的讨论。主要人物有冯友兰、李景春、高亨、金景芳等。改 革开放以后,国内出现了一股至今仍方兴未艾的“周易热” 。在考据、义理、象数等研究方 面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 同时大陆学术界受海外和港台 “科学易” 的影响, 也开始关注 周 易与自然科学的相关研究,提出了不少新颖的观点。当代易学家张其成把现代易学分成四 大流派:义理-哲学派、象数-科学派、考据-考古派和综合派。 2,现代易学义理-哲学派的主要成就 现代易学义理-哲学派学者在批判继承儒家传统义理派的基础上, 开始吸收和借鉴西方哲学、 佛教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源,对周易的深刻哲学思想内涵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1926 年,朱谦之出版的周易哲学最早将西方哲学融入易理,从宇宙观、人生观、伦理 学、知识论几个角度说易 。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特别重视易传 ,他们借助于诠释易 传 来阐发自己的哲学思想。 熊十力从 20 年代初撰 新唯识论 到 60 年代初作 乾坤衍 , 可以说走了一条“会通儒佛,归宗于易 ”的道路,认为周易体现了先秦儒家的理性 精神,是最堪代表儒家传统的典籍。其易学思想的精华主要有“体用不二”的宇宙观, “翕辟成变”的变化观, “日新不已”的发展观, “变必有对”的矛盾观。方东美的易学是以 “生生”为中心的形上学,他认为周易首先是以生命为中心的哲学体系,其次才是以价 值为中心的哲学体系。牟宗三的易学是以“穷神知化”为中心的道德形上学;唐君毅的易学 是以“神明之知”为中心的天人内外相生相涵的圆教。谢扶雅把周易与圣经进行比 较,证明其内含的契合性和共同性。郭齐勇在现代新儒家的易学思想论纲一文里指出, 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都是以现代哲学的观念与问题意识重点阐发了周易哲学的宇宙论、 本体论、生命论、人性论、境界论、价值论及其间的联系,肯定了中国哲学之不同于西方哲 学的特性。80 年代以后,张立文的周易思想研究 、宋祚胤的周易新论 、徐志锐的周 易大传新注 、朱伯崑的易学哲学史 、黄寿祺、张善文的周易译注 、唐明邦的周易 评注等著作,在周易哲学思想的研究方面进行了各自的探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3,马克思主义易学派的主要成就 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方法从事 周易 研究的学者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郭 沫若、金景芳。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郭沫若最早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探讨 周易的思想内涵。他在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一文中指出, 周易时代是由畜牧转 化到农业的时代, 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推移, 并约略具备了国家的雏形。 他认为, 周易 的观念其根本是阴阳两性的对立,一切万事万物都是由这样的对立而成,宇宙充满了矛盾。 这些矛盾是相反相成的,遵循“小往大来,大往小来,无平不陂,无往不复”的规律,并产 生出变化。宇宙整个是一个变化过程,是一个运动,所以统名之曰“易” 。这就是周易 作者的辩证的宇宙观, 虽然很幼稚, 但很合乎 周易 的本义。 郭沫若的观点开辟了 周易 研究的新境界。 金景芳(1902-2001)自小爱好周易 ,然而他遍读前人各家著述,对于这部典籍的一 些基本问题总是不能完全理解。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 他随东北中学师生流亡于湖南与四川 之间,偶得傅子东所译列宁著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 ,书的附录中有谈谈辩证法问题 一文。他读后,立觉前此读周易所遇到的一些难题涣然冰释,于是废寝忘食,仅月余便 写就易通 (1945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一书,用辩证法的观点对周易一书的基本思想 进行了阐述。解放以后,金景芳在 50 年代发表了易论 、 说易 、 关于周易作者问题 等论文。80 年代,他又连续出版了学易四种 、 周易讲座 、 周易全解等易学著作, 继续深化他的易学观点。他认为, 周易卜筮是外壳,哲学才是它的本质; 周易已反映 了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周易与易传密不可分,两者思想一致; 易传基本 上是孔子所作;象数派应当得到批判,义理派应当得到继承。金景芳的易学内容宏富,特色 鲜明,形成了自己系统的思想观点和学术风格,故被易学界称之为“金派易学” 。 金景芳的易学继承了孔子易传开创的探求义理的学风。由于他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 论修养和精熟的儒家传统经学修养, 并对中国先秦时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 解,所以他对周易经传义理的发明不仅超越了王弼、程颐、王夫之等古贤,可以说代表 了二十世纪中国义理易学的最高水平。在易通一书中,金景芳就曾以系辞传之“易 有太极” 章的说法及 周易 六十四卦的排列方式等为例说明 周易 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 在易论一文中,金景芳深刻论述了“易以道阴阳”之所谓阴阳讲的就是矛盾的观点,认 为“生生之谓易”讲的就是发展的观点。他把周易的哲学成就比之于古代希腊哲学家赫 拉克里特。金景芳认为,恩格斯对由赫拉克里特所表述出来的万物皆动皆变、皆生皆灭的原 始朴素但实质上是正确的宇宙观的评价完全适用于对 周易 的评价。 在 周易全解序 中, 金景芳进一步阐述了周易一书的精华在于它的辩证法思想,而其辩证法思想主要寓于六 十四卦的结构之中的观点。他认为, 周易作者事实上是利用六十四卦结构来反映他的世 界观。它用为首的乾坤两卦代表天地,这就是序卦传说的“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 他认为, 系辞 “乾坤其易之蕴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 见易 。 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等说法,说明了乾坤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由这 个矛盾统一体的变化发展而产生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的排列,每两卦不反则对,说明这种 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他将六十四卦看作为一个发展过程,从乾、坤到既济、未济只是完成 了一个大的发展阶段, 而发展变化是永无穷尽的。 金景芳晚年所作 新编详解 的思想认识又有新发展。他坚持认为, 周易一书是用辩证法理论写成的,而且是周文王 针对殷王朝的指导思想归藏写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门面房买卖及城市更新改造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白灰原料仓储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版教育科技股东分红协议书-教育信息化收益分红合同
- 二零二五版数字经济股票质押贷款合作协议
- 2025版混凝土路面施工与养护管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电子商务平台网络攻击防范与应急响应合同
- 洗浴中心临时休息区细则
- 2025年能源行业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智能化应用中的社会进步报告
- 2025年能源资源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深度研究报告
- 辽宁地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PICC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葫芦岛打渔山 220kV 输变电工程环评报告
- 08SG213-1 钢烟囱(自立式30m-60m)(不清晰有水印)
- 社会团体单位会员登记表完整
- 派出所实习报告PPT模板下载
- GB/T 7757-20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缩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 智能客服趋势发展白皮书:智能客服预见未来课件
- 2009-2022历年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计算机类岗位)》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3
- 工业园区消防安全标准化
- 项目造价咨询计划表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离子方程式双线桥单线桥专项练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