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料精馏塔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1页
填料精馏塔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2页
填料精馏塔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3页
填料精馏塔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4页
填料精馏塔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填料精馏塔设计毕业论文目 录前 言1第一章文献综述21.1甲醇21.1.1 甲醇的来源21.1.2 苯的性质331.2 水41.2.1 水的来源41.2.2 甲苯的性质51.3 精馏的介绍及精馏原理61.4 精馏塔的介绍71.5精馏技术的进展8第二章 设计部分92.1 设计任务92.2 设计方案的确定102.2.1 装置流程的确定102.2.2 操作压力的选择112.2.3 进料热况的选择112.2.4 加热方式的选择122.2.5 回流比的选择122.3精馏塔的工艺计算132.3.1精馏塔的物料衡算132.3.2理论板层数NT的求取142.3.3实际板层数的求取152.3.4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的计算152.3.5精馏塔的塔体工艺尺寸计算192.3.6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202.3.7筛板的流体力学验算222.3.8 塔板负荷性能图24第三章 结论29致 谢31参考文献32附 录3335 前 言化工操作单元中甲醇-水混合液的筛板分离塔是最常见的分离操作之一。根据资料显示:甲醇沸点80.1度,而水是100度,两样物质化学性质相近,故只能采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可将混合物置于水浴中,进行蒸馏,这种方法只能得到的纯度不可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九,故可参考酒精和水分离方法,当用普通的蒸馏方法提纯达到97.6(体积分数)之前,挥发系数K大于1,但到了97.6这个点时,挥发系数K就会等于1,这时酒精再也不能从混合液中挥发出来,于是就再下不能往下得到纯度更高的酒精溶液,同样,甲苯和苯混合物中,当用常规方法提取苯达到一定浓度时,即苯的纯度达到了像97.6这样的这个点时,就再也不能往下提纯了,只有用负压精蒸的方法才能进行分离,才能得到更高浓度。在本设计中我们使用的是板式塔中的筛板塔,筛板塔是最早应用于工业生产的设备之一。筛板塔的突出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合理的设计,制造和维修方便,相同条件下生产能力高于浮阀塔;塔板压力降低,适用于真空蒸馏;能满足要求的操作弹性,而且效率高;并且采用的筛板可解决堵塞问题,适当控制漏液。,近年来筛板塔与浮阀塔一起成为化工生产中主要的传质设备。为减少对传质的不利影响,可将塔板的液体进入区制成突起的斜台状,这样可以降低进口处的速度,使塔板上气流分布均匀。筛板塔多用不锈钢板或合金制成,使用碳钢的比较少。实际操作表明,筛板在一定程度的漏液状态下操作使其板效率明显下降。 为了培养我们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让我们展示才华、思维和能力的良好机会分离苯甲苯混合液筛板塔的设计。为了搞好本次设计的内容,务必做到实事求是、事必躬亲、作风严谨、滴水不漏。为了未来工作得心应手,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次课程设计第一章文献综述1.1甲醇 1.1.1 甲醇的来源工业上大量的甲醇主要由重整汽油及裂解汽油生产,甲醇歧化、烷基苯脱烷基等过程也是苯重要的工业来源,由煤焦化副产提供的苯占的比例已经很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苯供应情况各不相同:美国主要从重整汽油中获得;西欧主要来自裂解汽油;中国则主要由重整汽油及炼焦副产品生产。由重整汽油及裂解汽油分离苯,在石脑油经催化重整所得的重整汽油中,约含苯6(质量分数),用液-液萃取法将重整汽油中芳烃分出,再精馏得到苯、甲苯、二甲苯。由烃类裂解得到的裂解汽油中,苯含量最高可达40(质量分数),工业上也用液-液萃取的方法从中抽提芳烃,然后精馏得苯等芳烃组分,但萃取前需先用催化加氢方法除去裂解汽油中的烯烃及含硫化合物等杂质(见芳烃抽提)1。 脱烷基制苯:所用烷基苯可以是甲醇、乙醇或多烷基苯,由芳烃的供需平衡决定。烷基苯脱烷基工艺可分为催化脱烷基法和热脱烷基法。催化脱烷基法反应温度500650,压力3.07.0MPa,用负载于氧化铝上的铬、钴或钼系催化剂,特点是能耗低,但因催化剂易结焦,需有较大的氢烷基苯比,俗称氢油比。此外,还要求原料中非芳烃含量不能太高。热脱烷基法允许原料中非芳烃含量较高,反应温度比催化脱烷基法高约100200,压力为3.010.0MPa,特点是操作比较简单,但能耗大、反应器材料要求高。两种脱烷基法流程十分相似(图2),其主要差异只是在反应器构造上。原料与氢混合加热后进入反应器。反应后,混合物经冷却进入气液分离器,分出氢气等气相物料。液相混合物经稳定塔、白土处理器,最后再经精馏塔得产品苯。脱烷基反应的关键是维持正常温度,温度过高引起苯收率下降和严重结焦,故应及时移出反应热(可用低温氢为冷却剂)。两种脱烷基的甲苯单程转化率都在7085,苯收率9598。甲苯歧化2:甲苯与苯比较,用途较少。甲苯经歧化反应除制得苯外,同时获得用途较大的二甲苯,因此这也是解决各种芳烃的需求不平衡的重要方法(见碳八芳烃)。 从炼焦副产分离苯:煤焦化过程中,除生成焦炭外,得到焦炉煤气及液体产物。焦炉煤气经油吸收分离,得到芳烃混合物,再用硫酸处理或催化加氢,脱除混合物中烯烃及含硫化合物,得到粗苯。粗苯中含苯(5070)、甲苯、二甲苯等,可用精馏法分离出苯。 1.1.2 苯的性质3最简单的芳烃。分子式C6H6。为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之一。无色、易燃、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熔点5.5,沸 点80.1,相对密度0.8765(204) 。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能与乙醇、乙醚、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能与水生成恒沸混合物,沸点为69.25,含苯 91.2。因此,在有水生成的反应中常加苯蒸馏,以将水带出。苯在燃烧时产生浓烟。 苯能够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苯用硝酸和硫酸的混合物硝化,生成硝基苯,硝基苯还原生成重要的染料中间体苯胺;苯用硫酸磺化,生成苯磺酸,可用来合成苯酚;苯在三氯化铁存在下与氯作用,生成氯苯,它是重要的中间体;苯在无水三氯化铝等催化剂存在下与乙烯、丙烯或长链烯烃作用生成乙苯、异丙苯或烷基苯,乙苯是合成苯乙烯的原料,异丙苯是合成苯酚和丙酮的原料,烷基苯是合成去污剂的原料。苯催化加氢生成环己烷,它是合成耐纶的原料;苯在光照下加三分子氯,可得杀虫剂 666,由于对人畜有毒,已禁止生产使用。苯难于氧化,但在 450和氧化钒存在下可氧化成顺丁烯二酸酐,后者是合成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原料。苯是橡胶、脂肪和许多树脂的良好溶剂,但由于毒性大,已逐渐被其他溶剂所取代。苯可加在汽油中以提高其抗爆性能。苯在工业上由炼制石油所产生的石脑油馏分经催化重整制得,或从炼焦所得焦炉气中回收。苯蒸气有毒,急性中毒在严重情况下能引起抽筋,甚至失去知觉;慢性中毒能损害造血功能。 1865年,F.A.凯库勒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式(见图1a),目前仍在采用 。根据量子化学的描述 ,苯分子中的6个电子作为一个整体,分布在环平面的上方和下方,因此,近年来也用图1b式表示苯的结构4. 图1.1 苯的结构式1.2 水 1.2.1 水的来源煤焦化副产的粗苯馏分中含甲苯1520(质量),其数量与原料煤的性质、焦化深度有关。一般生产每吨焦炭可副产甲苯1.11.3kg。 用硫酸洗除粗苯馏分中不饱和烃和杂质,再经碱中和、水洗、精馏,可得到纯度很高的甲苯。催化重整油中含芳烃5060(体积分数),其中甲苯含量可达4045。催化重整油采用二甘醇、环丁砜、甲基吡咯烷酮等溶剂进行萃取以回收芳烃(见芳烃抽提),最后经精馏得到高纯度甲苯。裂解汽油中芳烃含量为70(质量分数)左右,其中1520是甲苯5。裂解汽油经两段加氢脱除二烯烃、单烯烃和微量硫,再经萃取、精馏,可得到纯度99.5以上的甲苯。 1.2.2 甲苯的性质图1.2 苯的烷基化工艺流程一种芳烃,分子式 C6H5CH3。存在于煤焦油和某些石油中。无色易燃液体 。熔点 95 ,沸点 110.6 ,相对密度0.8669g/cm3(204 )。不溶于水,能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膨胀系数大,凝固点低,可用来制造低温温度计。甲苯比苯更容易发生取代反应。甲苯硝化时生成邻和对硝基甲苯,继续硝化生成2,4,6-三硝基甲苯(TNT),是一种重要的炸药。甲苯在加热时氯化 ,生成氯化苄 C6H5CH2Cl,但在三氯化铁存在下,氯化反应在苯环上进行,生成邻和对氯甲苯 。甲苯在催化剂存在下用空气氧化 ,生 成 苯 甲 酸C6H5COOH 。在甲苯过剩的国家中,则利用甲苯的加氢去甲基生产苯。甲苯在工业上从石脑油重整产物中分离,或从蒸馏煤焦油所得的中油馏分中回收 。甲苯加在汽油中可提高其抗爆性能,还可作溶剂。 1.3 精馏的介绍及精馏原理蒸馏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不同并借助于多次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达到轻重组分分离的方法。蒸馏操作在化工、石油化工、轻工等工业生产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此,掌握气液相平衡关系,熟悉各种塔型的操作特性,对选择、设计和分析分离过程中的各种参数是非常重要的。蒸馏过程按操作方式可分为间歇蒸馏和连续蒸馏。间歇蒸馏是一种不稳态操作,主要应用于批量生产或某些有特殊要求的场合;连续蒸馏为稳态的连续过程,是化工生产常用的方法。蒸馏过程按蒸馏方式可分为简单蒸馏、平衡蒸馏、精馏和特殊精馏等。简单蒸馏是一种单级蒸馏操作,常以间歇方式进行。平衡蒸馏又称闪蒸,也是一种单级蒸馏操作,常以连续方式进行。简单蒸馏和平衡蒸馏一般用于较易分离的体系或分离要求不高的体系。对于较难分离的体系可采用精馏,用普通精馏不能分离体系则可采用特殊精馏。特殊精馏是在物系中加入第三组分,改变被分离组分的活度系数,增大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达到有效分离的目的。特殊精馏有萃取精馏、恒沸精馏和盐溶精馏等。精馏过程按操作压强可分为常压精馏、加压精馏和减压精馏。精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溶液中各组分的挥发性的不同(即沸点不同)。将溶液加热至沸腾,有一部分溶液汽化,由于各个组分的挥发性不同,液相和气相的组成不一样:挥发性高的组分,即沸点较低的组分在气相中的浓度比在液相中的浓度要大;挥发性较低的组分,即沸点较高的组分在液相中浓度比在气相中浓度要大。同样的道理,物料蒸气被冷却后有一部分蒸汽被冷凝,冷凝液中的重组分浓度比气相中重组分浓度高。多组分溶液经过一次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过程,使溶液分离,这种方法,叫做“简单蒸馏”。如果将蒸馏所得的冷凝液再一次进行部分汽化,气相中的轻组分浓度就会更高。如果使溶液多次部分汽化一部分冷凝,最终可以在气相中得到较纯的轻组分,在液相中得到较纯的重组分。多组分溶液经过上述步骤而使溶液分离,这种方法,叫做“精馏”6 精馏按原理中所含组分数目可分为双组分和多组分精馏7。工业生产中,以多组分精馏较为普遍。但多组分和两组分精馏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均无本质的区别。按操作方式可分为间歇和连续精馏。按操作压强可分为常压、加压和减压精馏。精馏在精馏装置中进行,它由精馏塔、冷凝器和再沸器等构成,由于再沸器供热,塔底存液部分汽化,蒸汽沿塔逐板上升,使全塔处于沸腾状态。蒸汽在塔顶冷凝器中冷凝得到馏出液,部分作为回流液回入塔中,逐渐下流,使塔中各板上保持一定液层。假设料液中仅含有二个组分,于中部适当位置处加入精馏塔,其液相部分也逐板下流进入再沸器,汽相部分上升流经各板至塔顶冷凝器。精馏塔中料液加入板称为加料板,加料板以上部分称为精馏段,加料板以下部分称为提馏段。1.4 精馏塔的介绍常见的精馏装置如上页所示,主要由精馏塔、冷凝器和再沸器等构成。通常,精馏塔中将原料液进入的那层板称为进料板,进料板以上的塔段称为精馏段,其主要任务是使上升气相中轻组分不断增浓,以获得高浓度的塔顶产品;进料板以下的(包括进料板)的塔段称为提馏段,主要是使下降液体中轻组分不断被提出,以获得富含重组分的残液。在以上的流程中,用若干块塔板取代了中间各级,可见塔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液体经过一块板,上升蒸汽中轻组分和下降液体中重组分分别同时得到一次提浓,经过的塔板数越多,提浓程度越高。通过整个精馏塔在塔顶可以得到高纯度的易挥发组分(塔顶流出液),塔釜得到的是难挥发组分残液。概括的说每一块塔板是一个混合分离器,进入塔板的气流和液流之间,同时发生传热和传质过程,气相物流发生部分冷凝,同时放出热量,使液流升温并部分气化,结果使两相各自得到提浓。精馏过程的回流包括塔顶的液相回流及塔釜的气相回流,作用是保证每块塔板上都有足够数量和一定组成的下降液流和上升气流。回流既是构成气、液两相传质的必要条件,又是维持精馏操作连续稳定的必要条件。常见的回流有塔顶液相回流和塔釜气相回流。塔顶液相回流包括泡点回流、冷液回流和塔顶层采用分凝器产生的液相回流。1.5精馏技术的进展精馏是应用最广的传质分离操作,其广泛应用促使技术已相当成熟,但是技术的成熟并不意味着之后不再需要发展而停滞不前。此技术的发展往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但由于其应用的广泛,每一个进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正因为如此,蒸馏的研究仍受到广泛的重视,不断取得进展。板式塔是目前最主要的精馏塔塔型,对它的研究一直长盛不衰。筛板塔和浮阀塔成功地取代泡罩塔是效益巨大的成果。板式塔的设计已达到较高水平,设计结果比较可靠。马伦戈尼效应造成的界面湍动现象和汽液两相间的不同接触工况的研究,使认识得到了深化,对传质效率的研究有所促进。具有各种特点的新型塔板开发研究不断取得成果。对于塔板上汽液两相流动和混合状况、雾沫夹带及它们对效率的影响研究不断深入,但离得到一个通用而可靠的效率估算模型尚有较大距离,特别是多元系统的效率。所幸的是,经广泛实验研究发现,利用实验室的奥德肖小筛板塔可以比较可靠地测工业塔中的点效率,可以弥合一些上述的差距。进一步深入进行塔中汽液两相流动状况的研究,对于预测压降、传质效率和塔板的可操作区域,对于认识至今了解甚少的降液管中状况都十分有意义8。提高精馏过程的热力学效率、节省能耗是一贯受到重视的研究领域,分离序列的合成,应用热集成概念和夹点分析方法开发节能的分离流程和优化换热网络,在具体分离过程中合理地应用于泵、多效精馏、中间再沸器和中间冷凝器等实现节能,一直是得到广泛重视的活跃的研究领域。精馏的研究工作一直十分活跃,而且不断取得成果。在各种新分离方法得到不断开发和取得工业应用之际,在石油、天然气、石油化工、医药和农产品化学等工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不会改变,作为主要分离方法的地位不会动摇。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精馏的应用天地十分广阔,重要的是通过不断努力,使其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其日益完善9。第二章 设计部分2.1 设计任务 生产能力(进料量):年处理甲醇-水混合液25000吨 操作周期:每年7200小时 进料组成:甲醇含量为15%(质量百分比,下同)的常温液体 分离要求:塔顶甲醇含量不低于43%,塔底甲醇含量不高于0.08%2.2 设计方案的确定 2.2.1 装置流程的确定本设计任务为分离苯甲苯混合物。对于二元混合物的分离,应采用连续精馏流程。设计中采用泡点进料,降原料液通过预热器加热至泡点后送入精馏塔内。塔顶上升蒸汽采用全凝器冷凝。冷凝器在泡点下一部分回流到塔内,其余部分经产品冷却器冷却后送入储罐10。该物系属于易分离物系,最小回流比较小,故操作回流比去最小回流比的两倍。塔釜采用间接蒸汽加热,塔底产品冷却送到储罐。冷却器设备。蒸馏过程按操作方式的不同,分为连续蒸馏和间歇蒸馏两种流程。连续蒸馏具有生产能力大,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适合小规模,多品种或多组分物系的初步分离。蒸馏装置包括精馏塔, 原料预热塔, 蒸馏釜,冷凝器,釜液器,釜液冷却器和产品。蒸馏是通过物料在塔内的多次部分汽化和多次部分冷凝实现分离的,热量自塔釜输入,由冷凝器冷却器中的冷却介质将余热带走。在此过程中,热能利用率很低,为此,在确定装置流程时应考虑余热的利用。譬如,用原料做为塔顶产品冷却器的冷却介质,即可将原料预热,也可节余冷却介质。另外,为保持塔的稳定性,流程中初用泵送入塔原料外也可采用高位槽入料,以免受泵操作波动的影响。塔顶冷凝装置可采用全凝器,分冷器全冷器两种不同的设置。工业上以采用全凝器为主,以便于准确的控制回流比。塔顶分凝器对上升蒸气有一定的增浓作用,若后继装置使用气态物料,则应用分凝器11。总之,确定流程时要教全面合理的兼顾设备、操作费用、操作控制及安全等因素6。 2.2.2 操作压力的选择 塔内操作压力的选择不仅牵涉到分离问题,而且与塔顶和塔底温度的选取有关。根据所处理的物料性质,兼顾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来综合考虑,一般有下列原则12:一、 压力增加可提高塔的处理能力,但会增加塔身的壁厚,导致设备费用增加;压力增加,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降低,回流比或塔高增加,导致操作费用或设备费用增加。因此如果在常压下操作时,塔顶蒸气可以用普通冷却水进行冷却,一般不采用加压操作。操作压力大于1.6MPa才能使普通冷却水冷却塔顶蒸气时,应对低压、冷冻剂冷却和高压、冷却水冷却的方案进行比较后,确定适宜的操作方式。二、 考虑利用较高温度的蒸气冷凝热,或可利用较低品位的冷源使蒸气冷凝,且压力提高后不致引起操作上的其他问题和设备费用的增加,可以使用加压操作。三、 真空操作不仅需要增加真空设备的投资和操作费用,而且由于真空下气体体积增大,需要的塔径增加,因此塔设备费用增加。 2.2.3 进料热况的选择进料状态有5种,可用进料状态参数q值来表示。进料为过冷液体进料:q1;饱和液体进料(泡点):q1;气、液混合物进料:0q1;饱和蒸气进料(露点):q0;过热蒸气进料:q0。q值增加,冷凝器负荷降低而再沸器负荷增加,由此而导致的操作费用的变化与塔顶出料量D和进料量F的比值D/F有关;对于低温精馏,不论D/F值如何,采用较高的q值为经济;对于高温精馏,当D/F值大时宜采用较小的q值,当D/F值小时宜采用q值较大的气液混合物。如果实际操作条件与上述要求不符,是否应对进料进行加热或冷却可依据下列原则定性判断12:一、 进料预热的热源温度低于再沸器的热源温度,可节省高温热源时,对进料预热有利,但会增加提馏段的塔板数;二、 当塔顶冷凝器采用冷冻剂进行冷却,又有比较低的冷量可利用时,对进料预冷有利。泡点进料时的操作比较容易控制,且不受季节气温的影响;此外,泡点进料时精馏段和提馏段的塔径相同,设计和制造时比较方便。故此设计进料热况的选择为:泡点进料(即饱和液体进料)13。 2.2.4 加热方式的选择蒸馏大多采用间接蒸汽加热,设置再沸器7。有时也可采用直接蒸汽加热,例如蒸馏釜残液中的主要组分是水,且在低浓度下轻组分的相对挥发度较大时,宜用直接蒸汽加热,其优点是可以利用压力较低的加热蒸汽以节省操作费用,并省掉见解加热设备。但由于直接蒸汽的加入,对釜内液体起一定稀释作用,在进料条件和产品纯度,轻组分收率一定的前提下,釜液浓度相应降低,故需要在提留段增加塔板以达到生产要求。 2.2.5 回流比的选择影响精馏操作费用的主要因素是塔内蒸气量V。对于一定的生产能力,即馏出量D一定时,V的大小取决于回流比。实际回流比总是介于最小回流比和全回流两种极限之间。由于回流比的大小不仅影响到所需理论板数,还影响到加热蒸汽和冷却水的消耗量,以及塔板、塔径、蒸馏釜和冷凝器的结构尺寸的选择,因此,适宜回流比的选择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适宜回流比应通过经济核算决定,即操作费用和设备折旧费之和为最低时的回流比为适宜回流比。但作为课程设计,要进行这种核算是困难的,通常根据下面3种方法之一来确定回流比8。一、 根据本设计的具体情况,参考生产上较可靠的回流比的经验数据选定; 二、 先求出最小回流比Rmin,根据经验取操作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1.12倍,即R(1.12)Rmin;三、 在一定的范围内,选5种以上不同的回流比,计算出对应的理论塔板数,作出回流比与理论塔板数的曲线,如图所示。当R= Rmin时,塔板数为;RRmin后,塔板数从无限多减至有限数;R继续增大,塔板数虽然可以减少,但减少速率变得缓慢。因此可在斜线部分区域选择一适宜回流比。上述考虑的是一般原则,实际回流比还应视具体情况选定。经过计算分析,此设计选择的回流比为R=2Rmin时最适合。2.3精馏塔的工艺计算 2.3.1精馏塔的物料衡算1 原料液及塔顶、塔底产品的摩尔分率14苯的摩尔质量 MA = 78.11kg/mol甲苯的摩尔质量 MB = 92.13kg/mol (2-1) (2-2) (2-3)2 原料液及塔顶、塔底产品的平均摩尔质量MF =0.45078.11+(1-0.450)92.13 = 85.82 kg/molMD =0.96678.11+(1-0.966)92.13 = 78.59kg/molMW =0.01278.11+(1-0.012)92.13 = 91.96kg/mol3 物料衡算原料处理量 =81.566 kmol/h (2-4)总物料衡算 81.566 = D + W (2-5)苯物料衡算 81.5660.45 = 0.966D+0.012W联立解得 D = 37.45 kmol/h W = 44.12 kmol/h 2.3.2理论板层数NT的求取苯甲苯属理想物系,可采用图解法求理论板层数。 由手册查苯甲苯物系的气液平衡数据,绘出XY图求最小回流比及操作回流比。采用作图法求最小回流比。在图中对角线上,自点e ( 0.45,0.45 )作垂线ef 即为进料线(q线),该线与平衡线的交点坐标为yq = 0.667 xq = 0.450故最小回流比为 (2-6)取操作回流比为R = 2 Rmin =21.38 = 2.76 求精馏塔的气、液相负荷L= R D =2.2437.45= 103.36 kmol/hV=(R+1)D=(2.76+1)37.45 = 140.81 kmol/hL=L+F= 103.36+81.57= 184.92 kmol/hV=V= 140.81 kmol/h 求操作线方程精馏塔操作线方程为 (2-7)= 0.734X + 0.257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为=1.313X-0.004 (2-8) 图解法求理论板层数15采用图解法求理论板层数,如图所示。求解结果为总理论板层数 NT=12.5进料板位置 NF=6图2.1 求解理论塔板数图解 2.3.3实际板层数的求取精馏段实际板层数 N精=5/0.52=9.610提馏段实际板层数 N提=7.5/0.52=14.4215 2.3.4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的计算以精馏段为例进行计算1 操作压力计算塔顶操作压力 PD=101.3+4=105.3KPa (2-9)每层塔板压降 P=0.7Kpa进料板压力 PF=105.3+0.710=112.3KPa精馏段平均压力 Pm=(105.3+112.3)/2=108.8KPa2 操作温度计算依据操作压力,由泡点方程通过试差法计算出泡点温度,其中苯、甲苯的饱和蒸气压由安托尼方程计算,计算过程略。计算进料板温度 tF=99.5结果如下:塔顶温度 tD=82.1精馏段平均温度 tm=(tD+tF)/2=(82.1+99.5)/2=90.83 平均摩尔质量计算塔顶平均摩尔质量计算由xD=y1= 0.966 ,查平衡曲线,由图2.2得x1=0.916MVDm=0.96678.11+(1-0.966)92.13=78.59Kg/mol MLDm=0.91678.11+(1-0.916)92.13=79.29 Kg/mol进料板平均摩尔质量计算由图解理论板,得Yf=0.604查平衡曲线,得Xf=0.388 MVFm=0.60478.11+(1-0.604)92.13=83.66 Kg/molMLFm=0.38878.11+(1-0.388)92.13=86.69 Kg/mol精馏段平均摩尔质量MVm=(78.59+83.66)/2=81.13 Kg/molMLm=(79.29+86.69)/2=82.99 Kg/mol4 平均密度计算16(1) 气相平均密度计算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即Vm = ( pm Mvm ) / ( ) =(108.881.13/ 81.34(90.8+273.15) ) = 2.92Kg/m3 (2-10)(2)液相平均密度计算液相平均密度依下式计算,即1/Lm=i/i (2-11)塔顶液相平均密度的计算由tD= 82.1 ,查手册得A =812.7 Kg/m3B=807.9 Kg/m3LDm=1 / (0.96/812.7+0.04/807.9)= 812.5 Kg/m3进料板液相平均密度的计算由t F = 99.5 ,查手册得A = 793.1 Kg/m3 B =970.8 Kg/m3 5 进料板液相的质量分率791.6 Kg/m3精馏段液相平均密度为Lm= (812.5+791.6)/2=802.1 Kg/m36 液体平均表面张力计算液相平均表面张力依下式计算,即Lm=xii塔顶液相平均表面张力的计算由t D = 82.1 ,查手册得A = 21.24mN/m B =21.42 mN/mLDm=0.96621.24+0.03421.42=21.25 mN/m进料板液相平均表面张力的计算由 t F = 99.5 ,查手册得 A = 18.90 mN/m B =21.42 mN/mLFm=0.38818.90+0.61221.42=19.57mN/m精馏段液相平均表面张力为Lm=(21.25+19.57)/2=20.41mN/m7 液体平均粘度计算液相平均粘度依下式计算,即lg Lm=xi lgi塔顶液相平均粘度的计算由t D = 82.1 ,查手册得 A = 0.302mPa.s. B =0.306 mPa.slgLDm =0.966lg0.302+0.034lg0.306解出 LDm =0.302 mPa.s进料板液相平均粘度的计算17由t F = 99.5 ,查手册得A = 0.256 mPa.s B =0.265 mPa.slgLFm =0.388lg0.2 56+0.612lg0.265 解出 LFm =0.261 mPa.s精馏段液相平均表面张力为 Lm =(0.302+0.261)/2=0.282 mPa.s2.3.5精馏塔的塔体工艺尺寸计算1.塔径的计算精馏段的气、液相体积流率为 m3/s =0.0017 m3/s由 umax =C( L- v)/ v1/2式中C 由式计算,其中的 C20 由图查取,图的横坐标为取板间距 HT =0.40m ,板上液层高度 hL = 0.06 m ,则 HT hL =0.40-0.06=0.34 m查图2.3得 C 20 =0.072C =C20(L/20)0.2=0.072 (20.41/20)0.2=0.0723=1.196m/s (2-12)空塔气速为u =0.7umax=0.71.196=0.837m/sD =(4VS/U)1/2 =1.239m按标准塔径圆整后为 D =1.4m塔截面积为 AT=/4D2 =0.7851.42=1.539 u =1.009/1.539=0.655m/s1 精馏塔有效高度的计算精馏段有效高度为Z精 =(N精 1)HT =(10-1)0.4=3.6m提馏段有效高度为Z提 =(N提 1)HT =(15-1)0.4=5.6m在进料板上方开一个孔,其高度为0.8m故精馏塔的有效高度为Z = Z精 + Z提 + 0.8 =3.6+5.6+0.8=10.0 m 2.3.6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1.溢流装置计算因塔径 D = 1.4 ,可选用单溢流弓形降液管,采用凹形受液盘。各项计算如(1)堰长 lw 取 lw = 0.66D=0.661.4=0.924m(2) 溢流堰高度 hw=hl-how 选用平直堰,堰上液层高度 how 由式计算18,即 how =(2.84/1000)E(Lh/Lw)2/3 近似取 E = 1.03,则how =(2.84/1000)1.03(0.00173600/0.924)2/3=0.0103m取板上清液层高度 h L =60mm故 hw =0.06-0.0103=0.0497m(3)弓形降液管高度 Wd 和截面积 Af 由 查图得 故 Af =0.0722AT=0.07221.539=0.111Wd =0.124D=0.1241.4=0.1736m依式验算液体在降液管中停留时间,即=26.125s (2-13)故降液管设计合理(4)降液管底隙高度 ho取 uo =0.07m/s则 ho =0.00173600/(36000.9240.07)=0.026 (0.02-0.025)mhw ho =0.0497-0.026=0.02370.006m故降液管底隙高度设计合理选用凹形受液盘,深度 hw =50mm2.塔板布置(1) 塔板的分块因 D = 800 mm,故塔板采用分块式。查表得,塔板分为3块。(2) 边缘区宽度确定取 Ws = Ws = 0.065 m ,Wc =0.035 m(3) 开孔区面积计算开孔区面积 Aa 按式计算,即 (2-14)其中 (Wd + Ws)=1.4/2-(0.124+0.065)=0.511m Wc =1.4/2-0.035=0.665m 故 Aa =1.210(4)筛孔计算及其排列本例所处理的物系无腐蚀性,可选用 = 3 mm 碳钢板,取筛孔直径 do =5mm筛孔按正三角形排列,取孔中心距 t 为t = 3 do =35=15 mm筛孔数目 n 为 = 6228 个 (2-15)开孔率为= 0.907(d0/t)= 0.907(0.005/0.015)2 =10.1% 气体通过阀孔的气速为 = 1.009/(0.1011.210)= 8.25 m/s 2.3.7筛板的流体力学验算1 塔板压降(1)干板阻力 hc 计算干板阻力 hc 由式计算,即 (2-16)由do/= 1.67 ,查图得,co =0.84hc = 0.051(8.25/0.84)2(2.9/802.1)= 0.018m (2)气体通过液层的阻力hl计算气体通过液层的阻力hl由式计算,即 hl = hl = 0.706 m/sFo = 0.706(2.92)1/2 =1.207查图,得=0.62故 hL=hl = ( hw + how ) =0.62(0.0497+0.0103)=0.0372m(3)液体表面张力的阻力 ho 计算液体表面张力所产生的阻力 ho 由式计算,即= 0.0021 m 气体通过每层塔板的液柱高度 ho 可按下式计算,即hp = hc + hl + hohp =0.018 + 0.0372 + 0.0021=0.0573 m气体通过每层塔板的压降为 Pp = hpl g = 0.0573802.19.81=450.9 Pa0.7KPa(设计允许值)对于筛板塔,液面落差很小,且塔径和液流量均不大,故可忽略液面落差的影响19。2 液沫夹带液沫夹带量由式计算,即 (2-17)hf =2.5hf=2.50.06=0.15m故 = 0.007740.1故在本设计中液沫夹带量 ev 在允许范围内。3 漏液对筛板塔,漏液点气速 uo,min可由式计算,即= 4.4Co(0.0056 + 0.13 hl ho) l /v)1/2 (2-18) =4.40.84(0.0056+0.130.06-0.0021)802.1/2.921/2 =6.512m/s实际孔速 uo = 11.56 m/s稳定系数为 = 11.56/6.512 =2.5351.5故在本设计中无明显漏液。4. 液泛为防止塔内发生液泛,降液管内液层高度Hd应服从关系式Hd = (Hd + hw)苯甲苯物系属一般物系,取= 0.5,则(Hd + hw)=0.5(0.40+0.0497)=0.225m而Hd = hp + hl + hd板上不设进口堰,hd可由下式计算,即hd = 0.153(u0)2=0.153(0.07)2=0.00075m液柱Hd =0.08+0.06+0.001=0.172m液柱Hd = (HT+hw)故在本设计中不会发生液泛现象. 2.3.8 塔板负荷性能图1.漏液线由 Hl = h w + h ow得 Vs,min =4.40.840.1011.210.0056+0.13(0.0056+0.04971.03(3600LS/0.924)2/3)-0.0021802.1/2.921/2整理得 Vs,min =7.486在操作范围内,任取几个Ls,依上式计算出Vs 值,计算结果列表如下表2.1 流量计算结果Ls,m3/s 0.0006 0.0015 0.0030 0.0045Vs,m3/s 0.772 0.792 0.817 0.838由上表数据即可作出漏液线1。2液沫夹带线20求Vs Ls 关系如下:由 = 0.7003VShf =2.5hL= 2.5(hw+ how)hw =0.0497how =(2.84/1000)1.03(3600LS/0.924)2/3=0.724LS2/3故 h f =0.118 +1.85LS2/3HT h f = 0.276-1.81LS2/3=0.1整理得 Vs =2.46-16.12LS2/3在操作范围内,任取几个Ls 值,依上式计算出Vs 值,计算解雇列表如下表2.2 流体计算结果如下Ls,m3/s 0.0006 0.0015 0.0030 0.0045Vs,m3/s 2.345 2.249 2.125 2.021 由上表数据即可作出液沫夹带线2。3.液相负荷下限线对于平直堰,取堰上液层高度 how = 0.006 作为最小液体负荷标准。由式得how =(2.84/1000)E(3600LS/LW)2/3=0.006 (2-19) 取 E =1.03 ,则 =0.000754据此可作出与气体流量无关的垂直液相负荷下限线3。4.液相负荷上限线以 = 4s 作为液体在降液管中停留时间的下限,由式得故 =0.0111据此可作出与气体流量无关的垂线液相负荷上限线4。5.液泛线令 Hd = (HT +hw) (2-20)由 Hd = hp + hl + hd ; hp = hl + hc +ho ; hl = hl; hl = hw + how联立得 ht + ( 1) hw = (+ 1) how +hc +hd +ho忽略ho,将Ls,hd与Ls,hc与Vs 的关系式代入上式,并整理得a Vs2 = b cLs2 dLs 2/3式中b = ht +( 1)hc = 0.153 /(lw ho)2将有关数据代入,得=0.176b = 0.50.40+(0.5-0.62-1)0.0497=0.144 =265.09d = 2.8410-31.03(1+0.62) =1.173故 0.0176VS2=0.144-265.091LS2-1.173LS2/3 或 VS2 =8.182-15.062 LS2 66.65 LS2/3在操作范围内,任取几个Ls 值,依上式计算出Vs 值,计算结果列于下表表2.3 流体计算结果Ls,m3/s 0.0006 0.0015 0.0030 0.0045Vs,m3/s 7.7077.309 6.795 6.365由上表数据即可作出液泛线5。根据以上各线方程,可作出筛板塔的负荷性能图,如图3.5所示图 2.2 精馏段筛板负荷性能图在负荷性能图上,作出操作点A,连接OA,即作出操作线。由图可看出,该筛板的操作上限为液泛控制,下限为漏液控制20。由图查得Vs,max = 7.2 Vs,min =1.95故操作弹性为3.692 第三章 结论处理量为7000kg/h的苯甲苯混合液的筛板精馏塔设计在刘冬梅老师的帮助下已圆满完成。此设计主要为精馏塔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苯甲苯的分离过程和相关化工分离过程,更加精确的知道了对于一定处理量的板式塔中筛板塔的精确分离参数、塔顶塔底气相流量液相流量的控制,相关参数下塔径的选取;液泛控制、气相负荷上限与下限控制、液沫夹带控制与适宜的操作弹性。详细结果汇总于下表:表3-1 摩尔相关参数塔顶塔釜气相摩尔流量(kmol/h)液相摩尔流量(kmol/h)63.2152.8气相质量流量(kg/h)液相质量流量(kg/h)1403.042762.62摩尔分率x0.29790.004515y7塔径 m1.48板间距 m0.409溢流形式单溢流10降液管形式弓形11堰长 m0.92412堰高 m0.049713板上液层高度 m0.0614堰上液层高度 m0.010315降液管底隙高度 m0.02616安定区高度 m0.06517边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