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章法.doc_第1页
词的章法.doc_第2页
词的章法.doc_第3页
词的章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词的章法从数字角度来分,传统认为词调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的一段叫“阕”,一般也叫“片”。不分片的词叫“单调”、分上下两片叫“双调”、分三片以上的叫“三叠”、“四叠”。一、上下片词大多是双调,分两段,即上下片,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篇章。上下片各自又有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在内容上各有所侧重。常见如下情况:1、上景下情、即上片写景或以写景为主,下片抒情或主要是抒情。这合乎人们触景生情、因景抒情的思维规律和艺术手法,因而在词中最为常见。小令如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受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上片写春光美好,下片写自己因平时欢娱少而想到及时游乐。长调如柳永八声甘州,上片写登楼所见的萧瑟秋景:暮雨,霜风,残照,红衰翠减,江水自流;下片写自己羁旅的愁苦,对家乡和“佳人”的怀念。此外,李煜相见欢、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等,都属于上景下情。上景下人可以归入这一类。也有上情下景的但很少,如张先天仙子。2、上昔下今,上今下昔。如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昔,春风不染白鬓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壮岁旌旗拥万夫),上片追忆青年时代抗金南归的战斗情景,下片抒发被闲轩至今而报国无门的甘闷。欧阳修生查子,上片写去年元夜与情人相会的欢愉,下片写今年此日的孤独和悲愁:这是上昔下今。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上片写现在独居楼台的孤寂,引起对旧日情人的回忆,下片着重写从前与她初见的情景:这是上今下昔。3、上起下续。上下片都是写事或景或情,或事、景、情彼此交融,上片是开端、是基础、是前一阶段的事物,下片则是承接、是发展、是后一阶段的事物。如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以时间先后为线索,上片写夜行首先的见闻,明月、清风、惊雀、鸣蝉、蛙声、丰收景象;下片写继续前行的所见,疏星、微雨、社林,就要到达可以歇脚的熟悉的茅店。全词是一幅恬静优美的农村风景画。4、上问下答。如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上片问春归何处,下片回答人不知道,全词表现惜春和恋春的情绪。李清照渔家傲,上片写天帝问我归何外,下片回答要乘长风到遥远的仙境,表现了不安于平庸生活、追求理想的激情。5、上幻下真。如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馀子谁堪共举杯?车千乘,载燕南代北,剑客奇才。/饮酣画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处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上片写梦中游宴北方,聚集豪杰,好像已收复中原,安定天下;下片写梦醒后的凄凉,感慨生不遇时,到老未能建功立业。上下两片,除上起下续以外,一般界线比较明显。有特殊情况。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醉里挑灯看剑),上片写到战斗前检阅部队,饱餐,准备出发。幻梦未完,下片继续写战斗中部队的威武勇猛,取得胜利,功成名就。结句陡然转折,从幻梦中走入现实。此词篇章结构打破了上下片一般格局,上片意思超越界线,直接贯通进入下片,末尾转结。它类似李白七绝越中览古,突破起承转结的一般格局,前三句写攻破吴国后,义士们回到越国的得意骄傲,沉醉于繁华享乐之中,结句转入眼前惟有鹧鸪飞的荒凉景象,嘎然而止。作词,要意在笔先,统筹全局,有层次,有脉络,一气流贯。上下片相依相成,相激相荡。上片不要将意思说尽,给下片留有发展、申述的余地;下片要对上片加以扩展、延伸,开拓意境,深化主题。上下片忌重复纠缠。上下片的情绪、气氛、节奏可以有起伏张驰的变化,但是应属一个基调,上下片要和谐、统一、比如说,上片“玉炉香,红蜡泪”,下片“梧桐树,三更雨”,是统一和谐的,下片如换成“靖康耻,犹未雪”,则不可以。二、起结诗词形状和结尾都重要,方法、原理相同。如说“凤头、豹尾”;起如爆竹,结如掸钟;突然而来,悠然而去。这就是说,开头原则上要开门见山,引人注目,振起全篇,结尾要神完气足,有力度、深度、余音袅袅,余味不尽。 小令篇幅短小,容量有限,往往离首即尾,开头来不得一点闲笔。常直写其人,如欧阳修南歌子“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直写她的头饰,以见其美丽活泼。或直叙其事,如辛弃疾鹧鸪天就是“壮岁旌旗拥万夫”,而不说故乡的沦陷,如何参加和组织起义部队等。或直抒其情,如李煜望江南以“多少恨”开头,马上进入本题。或直写其景,如秦观行香子,开头就写春游所见,“树绕村庄,水满陂塘”。长调开头,或如横空出世,大气包举。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境界阔大,雄视千古。壮阔的景象,带出重大的历史事件,衬托得意的英雄豪杰,再引发自己的感慨。又如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发端突兀,气势雄浑。因中原未收复而“壮怀激烈”,因国耻未雪而仇恨不灭,决心驱逐敌人,收拾好旧山河。开关不仅振起全篇,也笼罩全篇。长调开头,也可以从容闲雅,淡淡而起。如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交待0时间地点,是暮春的西湖,景色趋于暗淡,初步透露作者的怅惘情绪。以后逐步通过景物加浓感情色彩,惜春、伤春,暗伤宋亡,人非物也非,不胜今昔之感。开头的语句形式,根据词调的不同情况和表达需要,可以单起或对起。单起以突兀笼罩为贵,如满江红“怒发冲冠”。对起以从容整炼为高,如高阳台“接叶巢莺,平波卷絮”。开头为了给人以突出鲜明的印象,或显示主题,词人有时采用倒装、倒卷的方法。小令如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是在他昨夜梦醒以后,而不是昨夜那游上苑的欢乐的梦中。按照实际情况,“多少恨”应放在后边作结束,作者却将它轩于开头,动人心弦;让“花月正春风”作结尾,又余意不尽,两全其美。长调如姜夔杨州慢,按散文一般笔法,开头应是“初程解鞍少驻”,然后写出驻的地方,可是作者开头就交待驻地,对起,“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令读者心驰神往;又与下文的“废池”、“冷月”等形成对比和反差,使全词深切地抒发了今昔盛衰的诸多感慨。词的开头的具体方式很多,写景,写人,叙事,抒情,议论,设问,反诘,追忆,交待,比兴,不一而足。总之,要有利于内容的表达和主题的开展,与全诗很好地结合,对读者有较强的吸引力。结尾讲究的是意留言外,句绝而意不绝,余味无穷。历来词人,既注意起句,更重视结句,甚至认为“一篇全在尾句”。常见结尾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以写景作结。不仅写景的词,可以用写景收尾(如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就是叙事抒情的词,也可以用写景作结。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往往更富余味。如李白忆秦娥,由写秦娥的孤寂凄甘,离情别绪,到“咸阳古道音尘绝”,结束用“古风残照,汉家陵阙”八个字,只写景象和境界,悲凉而又雄阔,千古兴衰之感都寓其中。2、以叙事或描状作结。如欧阳修南歌子,前边写了女主人公的装饰,“笑相扶”,弄笔,描花等,表现了她的美丽、娇柔、天真、活泼,结句“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更表现了她的聪慧狡黠,借学写“鸳鸯”两字来吐露自己的情爱,这是人物的传神写照。3、以抒情作结。这种写法比较普遍,结句往往是全词思想感情的集中和升华。一般是直接抒情,如李煜相见欢:“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有用表达愿望、决心或理想来抒情作结的,如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以比喻作结。词中也较常见。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结尾的具体形式,还有议论,发问,反诘,感叹,对比等。结尾要注意扣题点题,照应前文,照应开头。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结句“西北望,射天狼”,既照应了下片的“酒酣胸胆尚开张”,也与全篇开头“老夫聊发少年狂”遥相呼应。双调词有两结,上片的结句要如奔马收缰,有欲止而不止的势头,以便下片继续开拓。如苏轼健康发展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三、过片双调词下片开关叫做过片。因为下片开关首句字数平仄多与上征首句不同,所以过片又称换头和过变。过片是词前后两段即上下片的衔接处,虚实转捩处,一般在过片处换意,但又不断了上片的词意。过乍大致相当绝句的第三句,起着承转(主要是转)的重要作用。过片要求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能转出新意。过片常见如下情况:1、承上启下,或总上括下,好像连接两岩的桥梁。如辛弃疾鹧鸪天,上片怀想青年时代率部抗金、南归渡江的战斗场景,下片慨叹闲居至老、壮志不酬,过片是“追往事,叹今吾”,一属上,一属下。2、立即转换新意。叙事则直写新事,如周邦彦蝶恋花.早行,上片写人早起,过片“执手霜风吹鬓影”,是写分别。3、过片与篇首对照,使上下片两相对比。如欧阳修生查子,上片开端是“去年元夜时”,过片则是“今年元夜时”,前欢愉,后愁苦。过片必须使意脉贯通,使上下片两相连属,如藕断丝连。绝句成功,贵在善转;词的优胜,与过片吞吐之妙有很大关系。四、转折一般说来,诗以雄直取胜,词以婉转见长。小令寥寥数语,也宜曲折含蓄,有言外不尽之致。长调更宜曲折回旋,造成波澜起伏之势,尽态极妍。这就需要在写作时注意转折,注意顿挫。长调转折如苏轼水调歌头,中秋,因月而生上天的厅想,但惟恐“高处不胜寒”,不如留在人间起舞弄影;可是在人间又不舒畅,长夜无眠,心念兄弟天各一方,不得团聚,明月为何偏又常团圆,岂不是对人的嘲弄?继而转念月的阴晴圆缺是千古不变的自然现象,人间的离合悲欢也是从古以来的常事,又自我宽慰,替月分解;最后是“但愿”,更进一层,既然月与人从古难全,那就惟有各自珍重,长期同沐月的光辉,永不相忘。层层转折,越转越深。小令转折如冯延巳谒金门。词写一个贵族女子春天独居的寂寞无聊。风乍起吹绉满池春水,使她的心也不平静;为了排遣苦闷,就揉搓杏花蕊,引逗鸳鸯在香径里慢行,这多少给她带来了愉悦,暂时忘掉自己的寂寞;但是看到鸳鸯的成双成对,不用说又勾起了自己独处的烦恼,引起对心上人的怀念;刀也改抛开鸳鸯,凭栏看池塘鸭嬉,仍然提不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