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孝道认知的关系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孝道认知的关系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孝道认知的关系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孝道认知的关系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孝道认知的关系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编号 10472 论文编号 新 乡 医 学 院 心理学系本科生毕业论文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孝道认知的关系研究 Researches on the Relationship of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 and Filial Attitude in College Students 学 号 20091210202 姓 名 宋路彬 年 级 09 级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指导教师 谢志杰 提交日期 6 月 7 日 目录 摘 要 ABSTRCT 引言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 研究意义 2 研究目的 3 1 方法 3 1 1 被试 3 1 2 研究工具 4 1 2 1 孝道认知问卷 4 1 2 2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4 1 3 程序 4 1 4 数据处理 4 2 结果 5 2 1 大学生孝道认知问卷的结果分析 5 2 1 1 不同性别在孝道上得分的差异性检验 5 2 1 2 不同家庭来源地 城市 农村 的学生在孝道上得分的比较 6 2 1 3 是否是独生子女在孝道上得分的比较 6 2 2 家庭教养方式问卷调查分析 6 2 2 1 父母教养方式比较 6 2 2 2 不同性别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比较 7 2 2 3 不同性别大学生母亲教养方式比较 7 2 2 4 不同来源地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比较 7 2 2 5 不同来源地大学生母亲教养方式比较 8 2 3 大学生孝道认知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分析 8 2 3 1 家庭教养方式与孝道认知的相关分析 8 2 3 2 家庭教养方式与孝道认知的回归分析 10 3 讨论 10 3 1 大学生孝道认知状况 10 3 2 大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状况 11 3 3 大学生孝道认知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 12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 15 致谢 21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孝道认知的关系研究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孝道认知的关系研究 摘要 研究目的 探讨大学生孝道认知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 研究方法 采用随 机分层抽样的方法 应用孝道认知问卷 家庭教养方式问卷 EMBU 对新乡医 学院的大学生 250 人进行测试 分析孝道认知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 研究结 论 本研究最终得到以下结论 大学生孝道认知总体上是积极的 大学生父母 教养方式父亲对待孩子较母亲严厉 而且对孩子的惩罚较母亲更多的使用暴力 方式 母亲对待孩子较父亲更小气 同时母亲可能更爱评论孩子 父亲对男孩 子惩罚更多 要求更严但也更重视 母亲对男孩子生活的干涉多于女孩 城市 家长在教养孩子时较农村家长干涉与保护更多 父母对孩子付出关爱越多 孩 子越愿意去孝敬父母 相反 父母对孩子越严厉 疏远 孩子越不愿意去尽孝 道 关键词关键词 孝道 大学生 家庭教养方式 Researches on the Relationship of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 and Filial Attitude in College Students Abstract Purpose of research To investigate the students cognition and Family Education filial relationship Methods of research Using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the application of cognitive questionnaire filial piety parenting style questionnaire EMBU Xinxiang Medical College 250 students tested cognitive analysis filial relationship and family rearing Conclusion of research This study finally get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Students filial awareness on the whole positive Parenting college students treat their children than mothers stern father and the mother of the child more than the punishment means the use of violence Mothers treat their children more stingy than the father while the mother may be more comments love children The father of a boy punished more and more stringent requirements but also more attention The mother of boys than girls living interference Urban parents raising children than when parents intervene and protect more rural Parents pay for child care for more children more willing to honor their parents In contrast the parents of the child the more severe alienation the more reluctant to filial child Keywords filial piety students families rearing 引言 孝道 称为奉养父母的准则 1 是中国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道德理念中 孝道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 恪尽孝道的责任 既是承接中华传 统美德 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 也是当代新道德规范和培养现代公民的要求 还是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需要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家庭生活中以亲子关系为 中心 父母在抚养子女的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待孩子固定的行为模 式和行为倾向 而每个家庭都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养方式 根据要求性和反应性 两个维度可以把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 极权型 溺爱型 忽视型四种 不 同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长远而深刻 一般而言 权威型是对孩子最 有利的一种教养方式 本课题主要研究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孝道认知之间的 相互关系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 目前 关于孝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 一方面是文化上的研究 这类研 究一般都是探讨 孝 的起源 含义 作用及意义 研究表明 孝 起源于西 周 以孔 孟的著作引用最多 兴于汉 宋 特别是在汉之后 移孝为忠 统 治者利用 孝 来统治民众 2 到后来孝的绝对化 直至现代对孝批判的继承 并随着社会的发展 孝延伸出新的含义 对于传统孝道的实际内涵 郑晓江从 孝的伦理内涵方面出发 提出孝的伦理内涵包括奉养长辈 顺从长辈和祭祀先 辈三个方面 另一方面是对 孝 的维度 认知态度的研究 研究者通过编制 量表来研究孝的结构 如范丰慧等对当代中国人的认知孝道的研究 指出孝道 认知包括 养亲尊亲 护亲荣亲 丧葬纪念 顺亲延亲 四个因素 3 杨国枢等人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出发 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孝道框架 孝道 被视为一套子女以父母为主要对象的社会态度与社会行为的组合 4 也就是说 孝道是孝道态度和孝道行为的组合 其中 孝道态度可分为孝道认 知 孝知 孝道情感 孝感 孝道意志 孝意 三个层次 这三个层次相互 联系 相互制约 不同研究者对孝道含义的解释不同 但是总体上来讲 一致 性还是比较高的 并且 研究者都十分重视传统孝道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及孝道 在当今社会中的变迁 从 80 年代开始国内学者开始研究家庭教养方式 起初研究较为单一 主要 从儿童的性格和心理卫生入手探求有利于儿童心理发展的教养方式 90 年代以 来 学者开始用新思路 新模式研究家庭教养方式 并逐步深入的开展对家庭 教养方式的研究 5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也是社会化的最先执行者 关颖等专门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 数据显示 父 母采取民主型教养方式的 儿童社会性得分高分组的比例大大高于宽容型和专 制型 从而看出亲子关系的民主 平等 和谐 使孩子在良好的气氛中接受教 育 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积极影响 国内学者也作了大量关于不同群体父母 教养方式的对比研究 张文新 林崇德对不同群体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与自 尊的关系的研究表明 父母教育方式对自尊的影响在不同群体中存在一定差异 父亲的过分保护对女生的自尊存在极其显著的消极影响 对男生却没有 母亲 的过度干涉 过度保护对男生自尊有显著的消极影响 对女生却没有 同时 不管父母的过分保护还是母亲的过度干涉 过度保护对城市青少年的自尊有显 著的消极影响 对农村青少年却没有 我国学者也分别从父母文化背景 年龄 受教育程度 职业及父母的婚姻质量等方面 研究了影响家庭教养方式的因素 很多研究都表明 父母的性别 受教育水平 职业以及子女的年龄都会影响教 养方式 那么家庭教养方式与孝道认知的关系如何 什么样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 大学生形成为社会认同的孝道认知 本课题将主要研究家庭教养方式与孝道认 知之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意义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国人历来推崇孝道 关于孝道的研究是中国 本土心理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研究 研究孝 道有着其特殊的理论意义 6 家庭是儿童第一个接触的环境 在这里孩子得到温暖也学会遵守规则 不 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教养方式 有的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 有的对孩子表 现出很多爱和期待 但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限制 一般而言能 对孩子提出合理要求 并对孩子表现出爱的教养方式是最好的一种 本研究试图探讨家庭教养方式与孝道认知的关系 通过研究能够丰富对家 庭教养方式和孝道认知的认识 阐明家庭教养方式各因子与孝道认知各维度的 相关性 另外通过本次研究希望可以发现什么样的教养方式更容易培养出孝道 认知积极的孩子 为家庭探索出一条更好的培养孩子的教养方式 研究目的 通过对大学生孝道认知水平和家庭教养方式进行测量 研究在人口统计学 意义上 即在性别 地域 是否是独生子女各个维度上孝道认知及家庭教养方 式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 了解当代大学生孝道认知和家庭教养方式状况 以便 对大学生的孝道认知和家庭教养方式有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认识 将孝道认知的四个分维度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个因子进行相关分析 发现 父母教养方式哪些因子会对孝道认知产生影响 深入了解父母教养方式与孝道 认知的关系 1 方法 1 1 被试 孝道认知问卷和家庭教养方式量表的施测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新乡医学 院学生 250 人 最终获得有效数据 216 份 有效回收率为 86 4 其中 占总 被试的 28 2 女生 155 人 占总被试的 71 8 农村学生有 161 人 占总被试 的 74 5 城市学生有 55 人 占总被试的 25 5 独生子女 25 人 占总被试的 11 6 非独生子女 191 人 占总被试的 88 4 双亲家庭 204 人 占总被试的 94 4 单亲家庭有 6 人 占总被试的 2 8 与继父母一起生活有 1 人 占总 被试的 0 5 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有 4 人 占总被试的 1 9 其他 1 人 占总 被试的 0 5 家庭人均年收入少于 4000 的有 75 人 占总被试的 34 7 家庭 人均年收入 4000 8000 的有 73 人 占总被试的 33 8 家庭人均年收入 8000 12000 的有 43 人 占总被试的 19 9 家庭人均年收入 12000 16000 有 18 人 占总被试的 8 3 家庭人均年收入 16000 以上有 7 人 占总被试的 3 2 父亲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有 125 人 占总被试的 57 9 父亲文化程度高中有 64 人 占总被试的 29 6 父亲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 27 人 占总被试的 12 5 母亲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有 147 人 占总被试的 68 1 母亲文化程度高中有 56 人 占总被试的 25 9 父亲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 13 人 占总被试的 6 1 2 研究工具 1 2 1 孝道认知问卷 该量表由范丰慧等根据对儒家经典文献和开放式调查结果的分析 结合杨 国枢 7 的孝道个人认知量表等孝道相关量表从侍生 侍死 立身 行道四个角 度编制而成 该量表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 共有 32 道题目 分测养亲尊亲 护亲荣亲 丧葬纪念 顺亲延亲四个维度 采用从 1 分 非常应该 到 5 分 非常不 应该 的 5 分制 得分越低 表示越孝顺 1 2 2 家庭教养方式问卷 EMBU EMBU 现已被译为中文并做了初步修订 经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张 津萼等的研究表明 EMBU在国内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认为 EMBU 适用于我国群体 EMBU 可进行单人测验 也可以进行集体测验 由于 EMBU 是让被试通过回 忆来评价父母的教养方式 所以 它适用于任何一个为人子女的人 其范围十分广 泛 本课题采用岳冬梅 8 等人修订的中文版 EMBU 用以评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 行为 量表共有 66 个题目 采用 1 4级评分 父亲教养方式分量表的 6 个维度 共 58 个条目 母亲教养方式分量表的 5 各维度共 57 个条目 1 3 程序 大学生孝道认知与家庭教养方式的测量 采用随机分发问卷的形式进行测 量 完成后回收问卷 1 4 数据处理 用 SPSS19 0 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 1 大学生孝道量表总体描述分析 结果见表 1 从极大值 极小值及平均数可知 被试的外显孝道总分偏向 极小值 其在孝道认知上趋于积极态度 被试在顺亲延亲上的均分相对于其它 的更接近极大值 表明被试在顺亲延亲上不趋于积极态度 表 1 大学生孝道量表总体描述分析 因子极大值极小值均值标准差 总分 1033248 2711 973 养亲尊亲 331113 514 128 护亲荣亲 2579 032 854 丧葬纪念 3379 443 535 顺亲延亲 29716 284 844 2 1 1 不同性别大学生孝道认知比较 结果见表 2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孝道认知的四个维度 包括养亲尊亲 护 亲荣亲 丧葬纪念 顺亲延亲 上无显著性差异 表 2 不同性别大学生孝道认知 t 检验 A 总分养亲尊亲护亲荣亲丧葬纪念顺亲延亲 t0 3321 0131 008O 3790 912 p0 7400 3120 3150 7050 363 2 1 2 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孝道认知比较 结果见表 3 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在孝道认知的四个维度上无显著性差 异 表 3 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孝道认知 t 检验 A 总分养亲尊亲护亲荣亲丧葬纪念顺亲延亲 t 0 143 0 2540 370 0 8410 332 p0 8870 8000 7110 4030 741 2 1 3 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孝道认知比较 结果见表 4 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孝道认知的四个维度上无显著性差异 表 4 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孝道认知 t 检验 A 总分养亲尊亲护亲荣亲丧葬纪念顺亲延亲 t0 5530 3680 8331 340 0 616 p0 5810 7130 4060 1910 538 2 2 家庭教养方式问卷调查分析 2 2 1 父母教养方式比较 结果见表 5 父亲教养方式在惩罚严厉因子上显著高于母亲教养方式 P 0 001 而在拒绝否认因子上显著低于母亲教养方式 P 0 001 表 5 父母教养方式比较 t 检验 Bfy1 Bmy1Bfy2 Bmy2Bfy4 Bmy4Bfy5 Bmy5 t 0 14217 713 0 575 21 150 p0 8870 0000 5660 000 注 Bfy1 父亲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因子 Bfy2 父亲教养方式的惩罚严厉因子 Bfy4 父亲教养方式的偏爱被试因子 Bfy5 父亲教养方式的拒绝否认因子 Bmy1 母亲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因子 Bmy2 母亲教养方式的惩罚严厉因子 Bmy4 母亲 教养方式的偏爱被试因子 Bmy5 母亲教养方式的拒绝否认因子 2 2 2 不同性别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比较 结果见表 6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 过分干涉因子 偏 爱被试因子 拒绝否认因子及过度保护因子上差异显著 表 6 不同性别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比较 t 检验 情感 温暖 惩罚 严厉 过分 干涉 偏爱 被试 拒绝 否认 过度 保护 t0 6542 872 2 761 2 575 2 240 4 398 p0 5140 0050 0060 0110 0270 000 注 p 0 05 p 0 01 p 0 001 2 2 3 不同性别大学生母亲教养方式比较 结果见表 7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母亲的惩罚严厉因子 过分干涉因子 过 度保护因子及否认拒绝因子上差异显著 表 7 不同性别大学生母亲教养方式比较 t 检验 情感 温暖 惩罚 严厉 过分干涉 过度保护 偏爱 被试 拒绝 否认 t 0 1992 602 3 586 1 8753 365 p0 8420 0110 0000 0620 020 注 p 0 05 p 0 01 p 0 001 2 2 4 不同来源地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比较 结果见表 8 不同来源地大学生在父亲的过分干涉因子和过度保护因子上 差异显著 表 8 不同来源地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比较 t 检验 情感 温暖 惩罚 严厉 过分 干涉 偏爱 被试 拒绝 否认 过度 保护 t 1 001 1 790 2 673 1 023 1 390 2 170 p0 3180 0770 0080 3070 1660 031 注 p 0 05 p 0 01 2 2 5 不同来源地大学生母亲教养方式比较 结果见表 9 不同来源地大学生在母亲的过分干涉因子和过度保护因子上 差异显著 表 9 不同来源地大学生母亲教养方式比较 t 检验 情感 温暖 惩罚 严厉 过分干涉 过度保护 偏爱 被试 拒绝 否认 t 1 510 1 229 2 823 0 489 0 958 p0 1320 2210 0050 6260 341 注 p 0 01 2 3 大学生孝道认知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分析 2 3 1 家庭教养方式与孝道认知的相关分析 结果见表 10 表 11 情感温暖与养亲尊亲 护亲荣亲 丧葬纪念显著负相 关 惩罚严厉与养亲尊亲 护亲荣亲显著正相关 拒绝 否认与养亲尊亲 护 亲荣亲 丧葬纪念显著正相关 表 10 父亲教养方式六个因子与孝道认知四个维度的相关分析 养亲尊亲护亲荣亲丧葬纪念顺亲延亲 r 0 252 0 249 0 179 0 104 情感 温暖 p0 0000 0000 0080 127 r0 146 0 134 0 0540 095 惩罚 严厉 p0 0320 0490 4270 162 r0 0720 043 0 023 0 091 过分 干涉 p0 2920 5340 7380 180 r 0 050 0 023 0 131 0 057 偏爱 被试 p0 4740 7420 0610 418 r0 162 0 135 0 0450 147 拒绝 否认 p0 0170 0480 5120 030 r0 0510 036 0 065 0 039 过度 保护 p0 4570 6010 3440 571 注 p 0 05 p 0 01 p 0 001 表 11 母亲教养方式五个因子与孝道认知四个维度的相关分析 养亲尊亲护亲荣亲丧葬纪念顺亲延亲 r 0 302 0 264 0 216 0 064 情感 温暖 p0 0000 0000 0010 351 r0 152 0 143 0 0100 098 惩罚 严厉 p0 0260 0350 8880 153 r0 0300 025 0 1020 005 过分干涉 过度保护 p0 6630 7140 1340 943 r 0 0310 013 0 114 0 026 偏爱 被试 p0 6510 8500 0970 704 2 3 2 家庭教养方式与孝道认知的回归分析 结果见表 12 表 13 以孝道认知总分为因变量 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为自 变量做回归分析 发现情感温暖因子对孝道认知得分有显著预测力 表 12 以孝道认知为因变量 父亲教养方式各因子为自变量的线性回归结果 对孝道 起作用 的因子 BSE R 平方调整后 R 平方 标准估 计的误差 情感温暖 0 3250 087 0 2510 0630 05811 740 常量 65 2734 607 表 13 以孝道认知为因变量 母亲教养方式各因子为自变量的线性回归结果 对孝道 起作用 的因子 BSE R 平方调整后 R 平方 标准估 计的误差 情感温暖 0 3270 086 0 2520 0640 05911 630 常量 65 2694 535 3 讨论 3 1 大学生孝道认知状况 总体来说大学生孝道认知得分的总体水平比较低 平均分 48 27 养亲尊 亲均分 13 51 护亲荣亲均分 9 03 丧葬纪念均分 9 44 顺亲延亲均分 16 28 说明大学生的主流孝道认知是积极向上的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孝道认知总分及养亲尊亲 护亲荣亲 丧葬纪念 顺 亲延亲四个分维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没有发现男女谁跟有孝心的 这可能跟 女性地位提高 男女平等观念的深入等原因有关 r0 175 0 147 0 0420 142 拒绝 否认 p0 0100 0310 5410 037 城市和农村学生在总分及养亲尊亲 护亲荣亲 丧葬纪念 顺亲延亲四个 分维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农村和城市的学生的孝道认知趋于同质 具体原因 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 农村与城市生活水平差距缩小 2 由于研究对象都 是大学生 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均较高 3 可能部分学生作答时有装好倾向 4 样本容量偏小 5 由于被试均来自新乡医学院 有些即使是城市的学生家庭条 件也并不是特别好 6 被试范围太小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总分及养亲尊亲 护亲荣亲 丧葬纪念 顺亲延 亲四个分维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独生子女的孝道得分并未显著高于非独生子 女 不管是否为独生子女其孝道认知水平均较高 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在参与调查 的学生中独生子女所占比重过小 这会对结果造成一定影响 3 2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状况 通过对父母家庭教养方式的比较可知 在惩罚严厉这个因子上父亲教养方 式的得分显著高于母亲教养方式的得分 这与大众的普遍认识一致 即父亲相 对于母亲在教养孩子时更加严厉与苛刻 同时父亲对孩子的惩罚也较多 在拒 绝否认因子上母亲教养方式的得分显著高于父亲教养方式的得分 这可能与作 为母亲的女性的性格有关 一般而言 母亲更愿意在他人面前提起自己的 孩子 没有作为男人的父亲大度 而且已婚女性可能较男性更加在意孩子 这 就使得学生感觉母亲更小气 更多的把事情的原因归结为孩子的表现 通过男生和女生在父亲教养方式上的 t 检验可知 在父亲教养方式的惩罚 严厉 过分干涉 偏爱被试 过度保护 拒绝否认 5 个因子上男生得分显著高 于女生 这与徐雪萍等人 9 的研究不同 原因可能有 相对于女生 父亲对男 生的惩罚更多 很多时候父亲更加倾向于对男孩子施加暴力而不是女孩子 而 男生在偏爱被试 过度保护两个因子上的得分也显著高于女生 表明中国家庭 中还存在重男轻女的倾向 尤其是在中国的农村 过分干涉因子上男生得分也 显著高于女生 这可能也与重男轻女有关 父亲更在意男生的表现 对其要求 也较多 相对与女孩子 父亲更多的对男孩子的生活进行干涉 同时 女孩子 在父亲的认知中更加乖巧 听话 所以对女孩子干涉较少 而在拒绝否认因子 上男孩得分也较高可能也与父亲对男孩子的重视有关 通过男生和女生在母亲教养方式上的 t 检验可知 可知男女大学生在母亲 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 偏爱被试两个因子上差异不显著 在惩罚严厉 过分干 涉 过分保护 拒绝否认三个因子上差异显著 且男生得分明显高于女生 母 亲能够较为平等的给予男孩和女孩关爱和温暖 但是对男孩子要求更加严格 期望也更高 同时母亲对男孩子的过度保护也可能与弗洛伊德提出的俄狄浦斯 情节有关 通过对不同家庭来源地的学生在父亲教养方式上的 t 检验可知不同家庭来 源地的学生在父亲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 惩罚严厉 偏爱被试 拒绝 否认四 个因子上差异不显著 在过分干涉 过度保护两个因子上差异显著 且城市学 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农村 本研究认为这可能与来自城市的孩子其父亲压力比较 大 对孩子期望较高 因而过多干涉孩子生活有关 同时 父亲教养方式量表 是让学生评价家长 学生的评价会受到大学阶段父亲对其态度的影响 因为农 村的孩子考大学不容易 上大学后 父亲对其评价较积极 对其管制也就不那 么多了 而城市的孩子考上大学较多 通常其父母会拿他与其他孩子比较 再 加上新乡医学院目前还是二本 父亲可能并没有看到孩子太多优越性 甚至没 有达到其期望 所以对其管理也就较多 而且城市的孩子与父亲关系较密切 其父亲对其生活的涉入更深 对其干预也较多 通过对不同家庭来源地的学生在母亲教养方式上的 t 检验可知不同家庭来 源地的学生在母亲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 惩罚严厉 偏爱被试 拒绝 否认四 个因子上差异不显著 在过分干涉 过度保护因子上差异显著 且城市学生得 分显著高于农村 母亲教养方式上的差异的原因大致与父亲教养方式相同 3 3 孝道认知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 通过做孝道认知各维度和父母家庭教养方式的各因子的相关发现 父母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因子均与孝道认知的养亲尊亲 护亲荣亲在 0 001 水平上显著负相关 父亲教养方式情感温暖因子与丧葬纪念在 0 01 水平 上显著负相关 母亲教养方式情感温暖因子与丧葬纪念在 0 001 水平上显著负 相关 也就是说情感温暖得分越高 养亲尊亲 护亲荣亲 丧葬纪念得分越少 由于孝道各维度的分越少 被试认识越积极 表明父母的爱和关怀有助于孩子 形成积极地养亲尊亲 护亲荣亲 丧葬纪念观念 父母的情感温暖与孩子将来 赡养父母 成为父母感到骄傲的人及父母过世后的纪念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父 母教养方式情感温暖与顺亲延亲未发现显著相关性 表明有时候父母能够给予 孩子关怀 和孩子的情感联系紧密 孩子并不一定会完全听从父母的意见 按 照父母交代的去做 受西方文化影响 现代社会中孩子大都有自己的想法 独 立意识比较强 做事比较有主见 这可能是未发现情感温暖与顺亲延亲显著相 关的原因 父母教养方式的惩罚严厉及拒绝否认因子与养亲尊亲 护亲荣亲在 0 05 水 平上显著正相关 即父母对孩子惩罚越严厉 孩子对养亲尊亲 护亲荣亲的认 识越消极 拒绝否认与顺亲延亲在 0 05 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父母对待孩子越苛 刻严厉与孩子的情感联系越薄弱 孩子对父母越疏远 中国有句俗语 棍棒之 下出孝子 即父母对孩子越严厉 孩子会越孝顺 但研究结果却与此相反 严厉 的教养方式 并没有导致子女对父母的孝道情感更加亲密 而是变得更加疏远 这可能与不同时代的文化氛围有关 传统文化强调孝子观念 父母对孩子越严 厉 如果孩子越孝顺的话 会获得更高的社会评价 现代社会强调亲子互动 如果父母不亲爱孩子 孩子似乎就有了不孝敬父母的理由 并且能得到社会的 理解与支持 10 通过分别以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为自变量 孝道认知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 可知 无论父亲教养方式中还是母亲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因子对孝道认知有显 著预测力 说明父母的关怀与爱护能够促进孩子对父母的爱戴 孝敬 4 结论 本研究最终得到以下结论 1 大学生孝道认知总体上是积极的 2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父亲对待孩子较母亲严厉 而且对孩子的惩罚较 母亲更多的使用暴力方式 母亲对待孩子较父亲更小气 同时母亲可能更爱评 论孩子 3 父亲对男孩子惩罚更多 要求更严但也更重视 母亲对男孩子生活的 干涉多于女孩 4 城市家长在教养孩子时较农村家长干涉与保护更多 5 父母对孩子付出关爱越多 孩子越愿意去孝敬父母 相反 父母对孩 子越严厉 疏远 孩子越不愿意去尽孝道 参考文献 1 辞源 商务印书馆 1988 2 张坤 张文新 孝道的心理学研究现状 心理学报 2005 25 1 0019 04 3 黄希庭 范丰慧 汪宏 史慧颖 夏凌翔 当代中国人的孝道认知结构 西南 大学心理学院 心理科学 2009 32 3 751 754 4 杨国枢 中国人孝道的概念分析 中国人的心理 1988 5 赵汗青 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的发展进程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2 6 6 谢孝龙 谢志杰 大学生孝道认知与人际关系困扰的关系 赤峰学院学报 2012 1673 260X 07 0033 02 7 杨国枢 孝道的社会态度与行为 理论与测量 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 1988 65 171 227 8 岳冬梅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 M 心理卫生评价手册 1992 9 徐雪萍 刘群英 张进辅 大学生人格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洛阳师范 学院学报 2010 02 184 185 10 黄坚厚 现代生活中孝的实践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研讨会论文集 台北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委员会 1982 亲爱的同学 这是一份调查问卷 调查内容做科研用 您亲爱的同学 这是一份调查问卷 调查内容做科研用 您 所填写的内容 我们将严格保密 谢谢您的参与配合 所填写的内容 我们将严格保密 谢谢您的参与配合 1 您的性别为 A 男 B 女 2 您的家庭所在地为 A 农村 B 城市 3 您是否为独生子 A 是 B 否 4 您是否是学生干部 A 是 B 否 5 您的年龄为 6 您所学的专业为 A 文科 B 理科 C 工科 D 医科 7 您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为 家庭每年总收入 家庭人数 A 少于 4000 元 B 4000 8000 元 C 8000 12000 元 D 12000 16000 元 E 16000 元以上 8 您的家庭结构 A 双亲家庭 B 单亲家庭 C 与继父或继母生活在一起 D 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E 其他 9 你与父母一起生活到 岁 10 父亲是否健在 A 是 B 否 或在您 岁时去世 11 母亲是否健在 A 是 B 否 或在您 岁时去世 12 父母是否离异 A 是 B 否 或在您 岁时离异 13 您父亲的文化程度 A 初中及以下 B 高中 C 大学及以上 14 父亲的职业 A 工人 B 农民 C 知识分子 D 干部 15 您母亲的文化程度 A 初中及以下 B 高中 C 大学及以上 16 母亲的职业 A 工人 B 农民 C 知识分子 D 干部 17 您父亲的年龄为 您母亲的年龄为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指导语 这是一份孝道认知问卷 共 32 个题目 调查了您对父母的态度 请根据您的实际 想法做出回答 并在相应的方框内打 非 常 应 该 比 较 应 该 无 所 谓 比 较 不 应 该 非 常 不 应 该 12345 1 作为子女 应该多陪父母散心 休闲 2 作为子女 应该与父母聊天 谈心 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3 作为子女 为不让父母忧心 出门在外 应该多打电话或写信给父母 4 作为子女 对父母说话应该温和有礼 5 作为子女 出门前或返家时 应该向父母禀报一声 6 作为子女 应该留心父母的身体健康 7 作为子女 应该常回家看看父母 8 作为子女 应该想方设法让父母开心 9 作为子女 应该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 10 作为子女 父母交代的事 应该做好 11 作为子女 应该牢记父母的生日 并加以祝贺 12345 12 作为子女 为了不使父母和家族蒙羞 应该遵纪守法 13 作为子女 为了让父母省心 在外不应该惹事生非 14 作为子女 为了不让父母和家族蒙羞 个人应该言行检点 15 作为子女 出于对父母的尊重 应该尊重其他老人 16 作为子女 为给父母赢得尊重 应该对社会做出贡献 赢得社会认 可 17 作为子女 为使父母安心 应该努力工作 力争上游 18 作为子女 应该避免做对不起父母的事 19 作为子女 父母去世后 应该按时祭拜他们的牌位或遗像 20 作为子女 父母去世后 逢年过节 应该祭扫他们的坟墓 21 作为子女 父母去世后 在丧葬期间 应该为父母戴孝 22 祭奠父母和祖先应该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 23 作为子女 父母去世后 应该做些纪念他们的事情 24 作为子女 应该满足父母的遗愿 25 作为子女 父母去世后 应该常常念起父母 26 作为子女 当不能说服父母时 应该遵从父母的意见 27 作为子女 为了延续就家族 如果政策允许应该至少生一个男孩 28 作为子女 应该继承父母留下的事业 29 作为子女 应该避免和父母不喜欢的人交往 30 作为子女 选择职业和工作时 应该征得父母的同意 31 作为子女 父母不公或责骂时 不应该当面顶嘴 32 作为子女 父母年龄大时 应该和父母住在一起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家庭教养方式问卷 指导语指导语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发展和成长有重要意义 回答这一问卷 就 是请您努力回想小的时候留下的这些印象 问卷有很多题目组 每个题目答案均有四个等级 请您分别在最适合您父 亲和您母亲的等级数字上划 每题只准选一个答案 您父母对您的教养方式 可能是相同的 也可能是不同的 请您实事求是地分别回答 如果幼小时父母不全 可以只回答父亲或母亲一栏 如果是独生子女 没 有兄弟姐妹 相关的题目可以不答 问卷不记名 请您如实回答 下面举例说明对每个题目的回答方法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1 父母常常打您吗 父父 1 1 2 3 4 母母 1 2 2 3 4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2 父母对你很亲热吗 父父 1 2 3 3 4 母母 1 2 3 3 4 从从 偶偶 经经 总总 不不 尔尔 常常 是是 1234 1 我觉得父母干涉我所做的每一件事 1234 1234 2 我能通过父母的言谈 表情感受他 她 很喜欢我 1234 1234 3 与我的兄弟姐妹比 父母更宠爱我 1234 1234 4 我能感到父母对我的喜爱 1234 1234 5 即使是很小的过失 父母也惩罚我 1234 1234 6 父母总试图潜移默化地影响我 使我成为出类拔萃的人 1234 1234 7 我觉得父母允许我在某些方面有独到之处 1234 1234 8 父母能让我得到其他兄弟姐妹得不到的东西 1234 1234 9 父母对我的惩罚是公平的 恰当的 1234 1234 10 我觉得父母对我很严厉 1234 1234 11 父母总是左右我该穿什么衣服或该打扮成什么样子 1234 123412 父母不允许我做一些其他孩子可以做的事情 因为他们 害怕我会出事1234 1234 13 在我小时候 父母曾当着别人的面打我或训斥我 1234 1234 14 父母总是很关注我晚上干什么 1234 123415 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 我能感到父母在尽量鼓励我 使我 得到一些安慰1234 1234 16 父母总是过分担心我的健康 1234 1234 17 父母对我的惩罚往往超过我应受的程度 1234 1234 18 如果我在家里不听吩咐 父母就会恼火 1234 123419 如果我做错了什么事 父母总是以一种伤心的样子使我 有一种犯罪感或内疚感 1234 1234 20 我觉得父母难以接近 1234 123421 父母曾在别人面前唠叨一些我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 这 使我感到很难堪1234 1234 22 我觉得父母更喜欢我 而不是我的兄弟姐妹 1234 1234 23 在满足我需要的东西上 父母是很小气的 1234 1234 24 父母常常很在乎我取得的分数 1234 1234 25 如果面临一项困难的任务 我能感到来自父母的支持 1234 26 我在家里往往被当做 替罪羊 或 害群之马 1234 1234 1234 27 父母总是挑剔我所喜欢的朋友 12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