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73 大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 20202006 2020 年 年 大洼大洼县县人民政府人民政府 二二 一一年十二月一一年十二月 2 73 I 73 目 录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 1 第二章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4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 4 第二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6 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8 第一节 土地利用战略 8 第二节 土地利用目标 8 第四章第四章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10 第一节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10 第二节 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12 第五章第五章 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16 第一节 加强耕地保护 16 第二节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18 第三节 统筹安排其他各类农用地 19 第六章第六章 优化与节约配置建设用地优化与节约配置建设用地 20 第一节 合理调控建设用地总量 20 第二节 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21 第三节 统筹城乡建设用地 22 第四节 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 24 第七章第七章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26 第一节 加强土地生态建设 26 第二节 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27 第八章第八章 土地用途分区和调控土地用途分区和调控 28 第一节 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28 第二节 土地用途分区 33 第三节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38 第九章第九章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 41 II 73 第一节 中心城区发展方向 41 第二节 中心城区用地规模 41 第三节 中心城区边界划定及空间管制 41 第四节 市级中心城区落实 43 第十章第十章 土地利用重点工程土地利用重点工程 44 第一节 基本农田建设工程 44 第二节 积极开展土地整治 44 第三节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程 45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7 第一节 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总体控制 47 第二节 健全规划实施行政管理制度 47 第三节 强化规划实施的经济手段 48 第四节 加强和改进规划实施技术手段 49 第五节 提高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度 50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附则附则 51 附表附表 52 1 73 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规划目的规划目的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落实 十分珍惜 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 护耕地 的基本国策 加快推进沿海开发开放 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切实协调好保护耕地和保障科学发展的关系 促进 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土地管理法 等法律法规和 盘锦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 2020 年 以下简称 市规划 编制 大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 2020 年 以下简称 规划 第二条第二条规划依据规划依据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二 辽宁省实施办法 三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四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 编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 2005 32 号 五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 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 2009 51 号 六 盘锦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 2020 年 2 73 七 大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 2010 年 八 大洼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九 大洼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 其他有关法律 法规和标准规范 第三条第三条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 全局 正确处理近期与长远 局部与整体 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切实转 变用地观念 创新用地模式 完善用地机制 大力实施生态立县 科教 兴县 工业强县和人才强县战略 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和耕地保 护制度 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提高土 地利用效率 坚持统筹规划 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按照保护 资源 保障发展 维护权益 服务社会的要求 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 展提供优质服务和用地保障 促进大洼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四条第四条规划原则规划原则 一 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二 节约集约用地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合理安排各业各类各区域用地 3 73 四 加强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五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第五条第五条规划任务规划任务 落实市规划下达的规划任务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划定土地 用途区 明确各用途区管制规则 统筹安排城镇村建设用地 优先保障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及主导产业 基础设施用地 确定土地整治的 规模和范围 分解下达各镇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控制和引导城乡土地利 用 第六条第六条规划期限及范围规划期限及范围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 规划以 2005 年为基期年 规划期限为 2006 2020 年 近期目标年为 2010 年 远期目标年为 2020 年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 大洼县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 总面积 172370 公顷 4 73 第二章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 第七条第七条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 2005 年 全县农用地 100393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58 24 建设 用地 20829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12 08 其他土地 51148 公顷 占 土地总面积的 29 67 农用地中 耕地 69913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40 56 园地 174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0 10 林地 801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0 46 其他农用地 29505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17 12 建设用地中 城乡建设用地 14700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8 53 交通水利用地及其他用地 6129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3 56 其他土地中 水域 49894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28 95 自然保 留地 1254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0 73 第八条第八条土地利用特点土地利用特点 一 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 农用地中耕地所占比重最大 县域内地势平坦 多水无山 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 农用地中耕 地面积占 69 64 耕地质量在全省处于上等水平 从耕地的分布情况 看 全县耕地分布比较集中 各镇均有分布 其中 部分镇内的耕地比 5 73 例达到土地总面积的 85 以上 二 湿地资源较为丰富 生态保育功能较强 大洼县分布着丰富的芦苇 滩涂 河流 水库等湿地资源 其中双 台子河口湿地是世界上生态系统保存完整的湿地之一 丰富的湿地资源 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 保障了沿海地区的生态安全 三 建设用地临海组团式布局 临海临港产业特点突出 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是由辽河淤积退海滩涂发育形成的滨海平原 根据其地貌特征 使城乡建设组团式分布 船舶制造 石油化工 综合 工业 科技产业等临海临港产业占地大 用地比重高 临海临港产业特 点突出 第九条第九条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 耕地保护面临形势更加严峻 城镇化 工业化的推进将不可避免地占用部分耕地 现代农业发展 和生态建设也将需要调整或占用一些耕地 耕地后备资源匮乏 且生态 环境约束大 耕地的开发 利用和保护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二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有限 2005 年末 全县其他土地 51148 公顷 包括水域 49894 公顷 自 然保留地 1254 公顷 这些土地地势低洼 盐碱严重 受环境 水资源 6 73 和资金限制 开发利用程度十分有限 三 局部地区土地有一定程度污染 受油田钻井采油及工业 三废 的影响 使得部分耕地 苇地 近 海滩涂受到污染 湿地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第二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第二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十条第十条发展机遇发展机遇 一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 大洼县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 既位于主轴 又处于渤海翼 独具节点优势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 战略的加速推进 为大洼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必将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有利于促进土地利 用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大洼县是全国重化工业基地 已经形成了以石油化工 船舶机械 石油装备制造 新型建材与塑料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体系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为大洼县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的同时 将有利于加强土地宏观调控 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 基础作用 7 73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面临挑战面临挑战 大洼县是辽宁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同时也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 点发展区 形成了优质耕地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重点区域在地域空间上 的偶合 为满足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对耕地的需求 要保有一定数量的 具有生产和生态功能的耕地 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避免要占用部分耕地 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中 大部分为对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的滩涂 苇 地 补充耕地的后备资源并不充分 因此 在保障粮食安全 生态安全 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 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8 73 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利用战略土地利用战略 规划期内大洼县将紧紧抓住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 机遇 加快城镇建设发展步伐 加大对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的开发建设 力度 全面实施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战略 节约集约用地战略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和谐战略 城乡与区域土地利用一体化战略 努力 实现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双赢 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利用目标土地利用目标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有效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有效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全面落实市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确保数量 不减少 质量有提高 布局总体稳定 规划到 2010 年和 2020 年 全县 耕地保有量不低于 63404 公顷和 64169 公顷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 53710 公顷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优先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用好增量 盘活存量 加强和改善土地调控 统筹各区域土地利用 合理控制建设 用地规模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标准 控制建设用地低效扩张 规划到 2010 年和 2020 年 建设用地规模分别控制在 21337 公顷和 9 73 22608 公顷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突破 15075 公顷和 15755 公顷 其中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不突破 4507 公顷和 4887 公顷 交通 水利及其他用 地规模不突破 6262 公顷和 6853 公顷 规划期内 围填海造地 15000 公 顷 积极扩展建设用地新空间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与布局 农用地有所增加 建设用地规模得到有效控制 其他土地得到适度 开发 至 2010 年和 2020 年 农用地分别为 101347 公顷和 103003 公顷 建设用地分别为 21337 公顷和 22608 公顷 其他土地分别为 49686 公顷 和 46759 公顷 城镇工矿用地在城乡建设用地中的比例由 2005 年的 24 71 调整至 2020 年的 31 02 城乡用地结构得到优化 因地制宜调 整各类用地布局 逐步形成结构合理 功能互补的空间格局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加大土地整治力度 农用地整理 工矿废弃地复垦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取得明显成效 后备耕地资源得到适度开发 规划到 2010 年和 2020 年 通过土地整理 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面积分别为 549 公顷和 1834 公顷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建设 按照 生态立县 的要求 加大生态用地的投入 对污染土地采取 生物修复措施或进行综合利用 污染土地得到全面整治 土地盐碱化治 理取得明显成效 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10 73 第四章第四章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第一节第一节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农用地结构调整农用地结构调整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面积稳步增加 其他农用地内部结构将 得到进一步优化 耕地 耕地 规划到 2010 年耕地面积为 70310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40 79 至 2020 年面积为 71039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41 21 与 2005 年相比分别增加 397 公顷 1126 公顷 园地 园地 规划到 2010 年园地面积为 528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0 31 至 2020 年面积为 1075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0 62 与 2005 年相比 分别增加 354 公顷 901 公顷 林地 林地 规划到 2010 年林地面积为 967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0 56 至 2020 年面积为 1196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0 69 与 2005 年相比 分别增加 166 公顷 395 公顷 牧草地 牧草地 规划到 2010 年牧草地面积为 37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0 02 至 2020 年面积为 66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0 04 与 2005 年 相比分别增加 37 公顷 66 公顷 其他农用地 其他农用地 规划到 2010 年其他农用地面积为 29505 公顷 占土 11 73 地总面积的 17 12 至 2020 年面积为 29627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17 19 与 2005 年相比分别增加 0 公顷 122 公顷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建设用地结构调整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城镇工矿用地 城镇工矿用地 规划到 2010 年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 4507 公顷 占 土地总面积的 2 61 至 2020 年面积为 4887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2 84 与 2005 年相比分别增加 875 公顷 1255 公顷 农村居民点 农村居民点 规划到 2010 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 10568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6 13 至 2020 年面积为 10868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 的 6 31 与 2005 年相比分别减少 500 公顷 200 公顷 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规划期内面积保持不变 交通运输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规划到 2010 年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 1751 公顷 占 土地总面积的 1 02 至 2020 年面积为 2281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1 32 与 2005 年相比分别增加 118 公顷 648 公顷 水利设施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 规划到 2010 年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 4323 公顷 占 土地总面积的 2 51 至 2020 年面积为 4340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 2 52 与 2005 年相比分别增加 0 公顷 17 公顷 其他建设用地 其他建设用地 规划到 2010 年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 188 公顷 占 土地总面积的 0 11 至 2020 年面积为 232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 0 13 与 2005 年相比分别增加 16 公顷 60 公顷 12 73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其他土地结构调整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规划到 2010 年其他土地面积为 49686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28 83 至 2020 年面积为 46759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27 13 与 2005 年相 比 分别减少 1462 公顷 4389 公顷 第二节第二节 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农用地布局农用地布局 依托优势农产品产业 加快农业生产基地建设 按照农业产业化 规模化的发展要求 对农用地进行多层次 多元化组合 促进农业产业 要素向农业区域集聚 形成生产专业化 经营一体化 主导产业鲜明的 6 个特色农业区 即以西安镇为重点的高效设施农业区 以荣兴镇 新 兴镇为重点的河蟹养殖区 以平安 西安 东风 唐家 新立 新开镇 为核心 建立辽河流域百万亩水稻现代农业示范区 以榆树镇为重点的 综合开发养殖区 以大洼镇 西安镇 东风镇为重点的淡水养殖区 以 赵圈河镇为重点的旅游农业区 一 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 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农用地分等成果 科学调整基本农田布局 将高等别耕地 集中连片耕地 已验收合格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的 优质耕地 调入基本农田 将低等别 质量较差的基本农田 因损毁 采矿塌陷和污染严重难以恢复 不宜农作的基本农田 土地利用总体规 13 73 划确定的建设范围内的基本农田 零星破碎 区位偏僻 不易管理的基 本农田调出 共调入基本农田 4221 65 公顷 主要分布在新立镇 东风 镇 清水镇 王家镇等镇 共调出基本农田 5418 31 公顷 主要分布在 大洼镇 田庄台镇 田家镇 榆树镇 唐家镇 荣兴镇等镇 二 园地布局 按照适宜性原则适当集中 加强新增园地及现有中低产园地的改造 和管理 着力发展优质果园 围绕东风镇优质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 规 划期内新增园地主要向东风镇集中 三 林地 牧草地布局 林地 牧草地主要向赵圈河镇和王家镇布局 充分发挥城镇之间林 地 牧草地等土地的生产 生态 景观和间隔功能 积极拓展绿色开敞 空间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建设用地布局建设用地布局 以统筹城乡建设为重点 优化建设用地布局 坚持建设用地总量控 制的原则 保障重点地区 重要项目用地 推进产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 人口向城镇集中 住宅向社区集中 提高基础设施运行能力和效益 有 效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充分体现各类用地的功能性和合理性 一 城镇用地布局 14 73 按照县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 职能分工以及各区域人口和经济社会 发展目标 资源分布状况 产业结构等 合理规划城镇用地布局 重点 保障大洼镇的发展用地 提升其规模等级和经济辐射能力 合理增加重 点镇建设用地 保障重点产业发展用地 其他镇建设以内涵挖潜为主 适当增加用地规模 根据城镇发展特点和城镇化发展要求 依据带轴点结合 构建 一 核 一轴三带多园 的产业布局 即 一核是加快辽滨水城 一轴以田 家镇 大洼镇 田庄台镇 辽滨沿海经济区为轴 推进城镇化进程 三 带 加快临海 临市 临港三大经济带建设 多园 加快各工业集聚区 建设 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位于大洼镇 是全县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 信息中心 规划期内主要发展食品深加工及新材料加工业等产业 是未 来城市建设用地拓展的重点地区 重点镇 重点镇 荣兴镇 主要布局苗种孵化及海淡水养殖产业 其中辽滨 沿海经济区是充分利用港口优势 开发资源潜力的港口工业型城镇 田 家镇 是以承接盘锦市城市扩散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型城镇 田庄台镇 是充分利用历史文化积淀 开展民俗和历史文化遗迹游的城镇 一般镇 一般镇 除中心镇和重点镇外 其他镇属于一般镇 主要带动周围 乡村经济发展 吸收周围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 是城乡经济融合的主要 纽带和桥梁 15 73 二 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 农村居民点布局的总体思路为适当整合撤并规模过小 发展条件较 差 处于环境敏感地区 住宅闲置率较高的居民点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要求 在发展条件较好 环境影响较小的地区建设配套设施完 善的居民点 规划期内 积极引导大洼镇 田家镇 田庄台镇的农村居 民点 向城镇转移 推进城镇化进程 对于远郊零散分布的居民点 通 过开展撤村并点 科学缩减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三 基础设施用地布局 交通用地 交通用地 按照省 市 县交通发展规划 统筹部署全县交通用地 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条件的 需求 重点保障疏港铁路货运专线 盘锦疏港公路 兴于快干道 庄林 线 大锦线 库二线 环岛路等重点交通项目 形成便捷 快速的交通 网络 水利用地 水利用地 坚持兴利除害结合 开源节流并重 防洪抗旱并举 以 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为重点 着力构建防洪减灾体系和水资源保 障体系 重点保障大伙房输水工程 盘锦市大辽河口沿海产业基地堤防 工程和运河工程等重点水利项目用地 16 73 第五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第五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第一节第一节加强耕地保护加强耕地保护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严格控制耕地数量减少严格控制耕地数量减少 一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加强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和引 导 贯彻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 至 2010 年和 2020 年 全县新增建设 用地占用耕地分别控制在 187 公顷和 325 公顷以内 二 合理引导农用地结构调整 合理引导农业内部结构调整 确保不因农业结构调整降低耕地保有 量 各类防护林 绿化带等生态建设应尽量避免占用耕地 确需占用的 必须按照数量质量相当的原则履行补充耕地义务 通过经济补偿机制 市场手段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向有利于稳定耕地面积 提高耕地质量的方 向进行 至 2010 年和 2020 年 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 60 公顷和 327 公顷 三 加大灾毁耕地防治和复耕力度 加强耕地抗灾能力建设 降低自然灾害对耕地的危害程度 减少自 然灾害损毁耕地数量 加强耕地灾毁情况的监测 对灾毁耕地及时复耕 至 2010 年和 2020 年 灾害损毁耕地分别控制在 5 公顷和 20 公顷以内 17 73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加大补充耕地力度加大补充耕地力度 一 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切实落实建设占用补充耕地法人责任 制 各项建设占用耕地的 必须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 积极探索 耕地占补平衡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拓宽资金渠道 确保完成市规划下达 的补充耕地任务 二 大力开展土地整理 积极开展以田 水 路 林 村综合整治为重点的土地整理工程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至 2010 年和 2020 年 全县通过土地整理补充耕地 200 公顷和 554 公顷 三 积极推进废弃工矿复垦 统筹规划工矿废弃地复垦 立足优先发展农业 改善生态环境和鼓 励多用途使用 合理安排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 规模和时序 至 2010 年和 2020 年 全县通过废弃工矿复垦补充耕地达到 180 公顷和 260 公 顷 四 适度开发宜耕后备资源 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依据土地利用条件 有计划 有 18 73 步骤地推进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至 2010 年和 2020 年 全县通过土地开发补充耕地 269 公顷和 1020 公顷 第二节第二节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严格按照市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按照数量 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的要求 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管护 各 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将本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逐级落实到地 块 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53710 公顷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与管护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与管护 坚持 在保护中建设 以建设促保护 的原则 加大基本农田建设 与管护力度 推进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 全面提高基本农田质量 按照 谁保护 谁受益 的原则 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的集中投入 和财政补贴制度 提高各方保护基本农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创新基本农田储备机制创新基本农田储备机制 在落实市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外 将 423 公顷优质耕地划 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 作为规划期间基础设施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的先行 补划 全县实际划定基本农田 54133 公顷 规划期内已安排预留建设占 用耕地规模的能源 交通 水利 环保等需单独选址的重点建设项目以 及其他危险性项目用地 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 在不突破基本农田机动 19 73 指标规模的前提下 简化相应用地报批程序 第三节第三节 统筹安排其他各类农用地统筹安排其他各类农用地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提高园地利用效益提高园地利用效益 在东风镇和清水镇重点发展果园种植 逐步建设优势果产品基地 促进品种结构调整和产品质量提高 稳步提高园地单产和效益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加强林地建设加强林地建设 围绕大洼县 生态立县 的发展战略 进一步加强林业建设 结合 平原地区的特点 积极建设以海防林 农田防护林 经济林为重点的多 功能 多效益 多层次的综合林业体系 优化林种结构 充分发挥林地 的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稳定牧草地稳定牧草地 保护和合理利用现有的牧草地 提高天然草地的土地利用率 加大 人工草地的改良 防止草地退化 稳定草地面积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合理安排其他农用地合理安排其他农用地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发展设施农业用地 优化农村道路 农田水利 养殖水面用地布局 加快村容村貌整治 推进新农村建设 规划期内重点配置荣兴镇和榆树镇海淡水养殖和深加工产业用地 积极 建设水产品加工基地 20 73 第六章第六章 优化与节约配置建设用地优化与节约配置建设用地 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严控建设用地总量 用好建 设用地增量 盘活建设用地存量 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第一节合理调控建设用地总量第一节合理调控建设用地总量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创新科学发展用地保障机制创新科学发展用地保障机制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各项建设 合理安排建设用地规模 结构 布局 时序 全力保障沿海开发开放 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城乡一体化等 战略用地需求 协调生产力布局和土地资源配置 创新土地利用高效模 式 扎实推进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机制 开源节流 构建科学发展用地 保障新机制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加强对建设用地的供给控制和需求引导 切实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保障经济社会发 展用地需求 至 2010 年和 2020 年 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控制在 21337 公顷和 22608 公顷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优先保障重点发展区域用地优先保障重点发展区域用地 面向大海 依托海岸 形成全面向海的空间布局 大力推进辽滨沿 海经济区开发建设 打造辽滨水城 保障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需求 支持 21 73 大洼临海产业区 临港生态新城区 大洼县城生态宜居区 形成辽宁最 具特色的沿海产业带 沿 305 国道城市带和沿辽河 双台子河 旅游带 促进各地区 各行业协调发展 第二节第二节 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有效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有效控制新增建设用地 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 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 强化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对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结构 布局和时序 安排的调控 各类与土地利用相关的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所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安排 年度用地安 排也必须控制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之内 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 度计划安排的 必须及时调整和修改 核减用地规模 坚持合理供给 有效制约和正确引导需求 主动引导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促进土 地利用模式创新和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以土地供应硬约束来促进经济发 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至 2010 年和 2020 年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908 公顷和 2286 公顷以内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大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大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加大对闲置土地及矿业废弃地的处置力度 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发挥土地应有的使用效能 按照 优化结构 控制增量 盘活存量 的 原则 促进闲置 低效建设用地充分 高效利用 着力优化建设用地供 应结构 至 2010 年和 2020 年 盘活利用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规模分别 22 73 为 20 公顷和 25 公顷 加强对盐田等废弃工矿用地的改造利用 在荣兴 镇改造利用废弃盐田 1274 公顷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 加强规划统筹和政策引导 在不破坏土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优先 开发盐碱地 荒草地 裸土地等其他土地 至 2010 年和 2020 年 引导 其他土地开发形成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分别为 608 公顷和 1563 公顷 土 地利用主要方向为城乡发展和交通水利建设 重点保障辽滨新城建设 充分发挥沿海优势 积极探索 科学实施围填海造地工程 在大洼县的 荣兴镇和榆树镇 通过围填海造地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 第三节第三节 统筹城乡建设用地统筹城乡建设用地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构建城乡一体化用地机制构建城乡一体化用地机制 强化对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的控制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 通过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等工作 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内部转化利用的 新模式 推进全县城乡一体化发展 至 2020 年 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建 设用地控制在 1561 公顷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合理控制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合理控制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本着 节约集约用地 尽量利用存量建设用地 少占农用地特别是 耕地 的原则 合理安排城镇工矿用地增长的规模和时序 防止城镇工 矿用地过快扩张 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之路 逐步 23 73 实现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相协调 至 2010 年和 2020 年 全县城镇 工矿用地规模分别控制在 4507 公顷和 4887 公顷以内 人均城镇工矿用 地规模控制在 207 平方米和 206 平方米以内 至 2020 年 新增城镇工 矿用地建设用地控制在 1561 公顷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积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用地积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用地 保障县域经济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 支持发展与当地资源环境条件 相适应的产业用地 县域经济用地优先向县城及中心镇和产业集群集中 重点保障大洼县城的用地需求 建设用地供给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规模等 级相均衡 建立节约集约用地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繁荣县域经济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整合规范新农村建设用地整合规范新农村建设用地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切实做好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 规划 按规划指导农村各项建设 引导村民住宅 村办企业向中心村 中心镇集中 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由自然形态向规划形态转变 保障农 业生产 农民生活必需的建设用地 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新农村建 设用地依靠城乡建设用地内部转换解决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稳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稳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试点 按照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 统筹实施 权责挂钩的原则 统筹城镇 工矿和新农村建设的用地需求 制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专项规划 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 有效促进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建 24 73 设用地的调整置换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 为城乡协调发展提 供用地空间 规划到 2020 年拆旧面积达到 6847 公顷 复垦增加耕地 5479 公顷 第四节第四节 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统筹安排交通运输用地统筹安排交通运输用地 按照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 集约高效的要求 加强铁路和公路等交 通运输用地的整合和布局优化 严格交通项目建设用地标准 大力推广 节地技术 提高全县综合运输能力 形成以干线铁路 高速公路和国道 为主 以省道和县级公路为辅的便捷 通畅 高效 安全的综合交通网 络 至 2010 年和 2020 年 全县交通运输用地规模分别为 1751 公顷和 2281 公顷 至 2020 年 新增交通运输用地 648 公顷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合理安排水利设施用地合理安排水利设施用地 按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 着力构建水资源保障体系和防洪减 灾体系 重点保障大伙房输水二期工程等重点城市输配水工程建设用地 新建各渠系工程 保障重要河流防洪工程建设用地 和海防堤整治等海 防工程建设用地 至 2010 年和 2020 年 全县新增水利设施用地分别为 0 公顷 17 公顷 水利设施用地规模分别为 4323 公顷和 4340 公顷 至 2020 年 新增水利设施用地 17 公顷 25 73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保障能源 环保产业用地保障能源 环保产业用地 保障石油 电力等能源项目用地 促进能源工业稳定发展 积极推 进华润盘锦热电厂新建工程 辽河油田产能建设 风力发电等项目建设 完善 500KV 220KV 和 66KV 输变电网络 保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能源需求 以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生态城市为重点 提升城乡 环境质量 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保障环保用地需求 规划期内 重点建 设大洼镇污水处理厂项目 至 2020 年 新增其他建设用地 60 公顷 26 73 第七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第七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第一节加强土地生态建设第一节加强土地生态建设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保障生态建设用地的需求保障生态建设用地的需求 严格保护自然景观和湿地等基础性生态用地 维护生物多样性 对 双台子河口自然保护区 红海滩景区 水源保护区等生态用地实施重点 保护 滩涂等土地的开发 必须在保护和改善生态功能的前提下 严格 依据规划统筹安排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农田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农田生态环境建设 推进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 构建良好的农田生态屏障 加大粮食生 产核心区农田综合整治力度 大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防治污染 提高 粮食核心区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加强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加强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推进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加强对采矿废弃地的复垦利用 在逐 步消化历史旧账的同时 及时 全面复垦工矿废弃地 加强和改进复垦 的生物技术和系统工程 提高土地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 27 73 第二节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第二节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土地利用模式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土地利用模式 充分利用丰富的湿地资源 发展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 保护 湿地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 发展当地的旅游经济 实现土地资源 的环境友好型利用 第四十九条第四十九条 油田开采与废弃地恢复相结合的土地利用模式油田开采与废弃地恢复相结合的土地利用模式 在油田开采的同时 对油田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废弃地进行恢复 即 对闲置井台 道路等土地资源 采取科学有效的恢复方法 进行全方位 的植被栽培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工作 使被恢复土地能够尽快达到新的 生态平衡 实现多种生态功能 第五十条第五十条 四位一体四位一体 生态农业的土地利用模式生态农业的土地利用模式 四位一体 生态农业模式是一种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 的生产模式 大洼县发展生态农业具有较好的基础 如稻田养蟹已经形 成规模 凭借这一基础优势以及大洼县特有的资源禀赋 可以在全县范 围内积极推行 四位一体 生态农业的土地利用模式 即以土地资源为 基础 以太阳能为动力 以沼气为纽带 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 通过 生物质能转换技术 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 提高土地产出率 增加农民 收入 28 73 第八章第八章 土地用途分区和调控土地用途分区和调控 第一节第一节 乡镇土地利用调控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一条 确定各镇级规划调控指标确定各镇级规划调控指标 根据区域土地利用调控政策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发展趋势和 资源环境条件 确定各镇耕地保有量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城乡建设用 地规模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等土 地利用约束性指标 以及园地面积 林地面积 牧草地面积 建设用地 总规模 新增建设占农用地等土地利用预期性指标 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二条 落实土地利用目标落实土地利用目标 根据土地利用分区的调控政策 结合各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资 源环境条件 耕地保护任务 工业化 城镇化发展趋势等各项因素 综 合考虑未来发展对土地的需求 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按照切实转变土 地利用方式 大力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总体要求 分别制定各镇的 耕地保有量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人均城镇工矿用 地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等土地利用约 束性指标 以及园地面积 林地面积 牧草地面积 建设用地总规模 城镇工矿用地 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 新增建设用地和建设用地占用农 用地等土地利用预期性指标 为各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 可靠的资源保障 29 73 各镇土地利用约束性指标必须严格落实 不得突破 安排的农业结 构调整 生态退耕 城乡建设用地和城镇工矿用地结构调整的时序 规 模等必须在约束性指标的控制下进行 土地利用预期性指标应通过法律 行政 经济 技术和社会手段加以积极引导 以保证本规划确定的规划 目标得到实现 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三条 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 一 中心镇 大洼镇 大洼镇 大洼镇是县域的中心镇 位于大洼县中部 是大洼县政府 所在地 大洼镇以发展食品深加工及新材料加工业为主 要充分发挥县 城的集聚和辐射效应 重点保障中心城区发展用地和布局劳动密集型产 业用地 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规划到 2020 年主要调控指 标 耕地保有量 1036 公顷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104 公顷 建设用地规 模 898 公顷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823 公顷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693 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 109 公顷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 10 公顷 园地面积 6 公顷 林地面积 61 公顷 二 重点镇 田庄台镇 田庄台镇 位于大洼县东南部 历史文化悠久 重点配置旅游业用 地 规划到 2020 年主要调控指标 耕地保有量 2445 公顷 基本农田保 护面积 1484 公顷 建设用地规模 791 公顷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698 公 顷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258 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 8 公顷 新增建设占用 30 73 耕地 2 公顷 园地面积 252 公顷 林地面积 100 公顷 田家镇 田家镇 位于大洼县北部 紧临盘锦市中心城区 将融入盘锦市发 展大环境 主动接受经济辐射 依托现有的发展基础 重点配置农产品 及水产品加工业用地 规划到 2020 年主要调控指标 耕地保有量 2957 公顷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1609 公顷 建设用地规模 1155 公顷 城乡建 设用地规模 1035 公顷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372 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 105 公顷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 65 公顷 园地面积 3 公顷 林地面积 92 公顷 荣兴镇 荣兴镇 位于大洼县南端 南临渤海 地势平坦 为工业型镇 以 机械 化工 建材 船配等产业发展为主 其中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主 要发展船舶修造和机械加工等先进制造业和石油化工业 规划到 2020 年主要调控指标 耕地保有量 4587 公顷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1581 公顷 建设用地规模 4587 顷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3694 公顷 城镇工矿用地规 模 780 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 398 公顷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 110 公顷 园 地面积 55 公顷 林地面积 57 公顷 三 一般镇 新立镇 新立镇 发挥与油田比邻的区位优势 重点配置油田服务产业用地 规划到 2020 年主要调控指标 耕地保有量为 3685 公顷 基本农田保护 面积为 3513 公顷 建设用地规模为 905 公顷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 754 公顷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 254 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为 20 公顷 31 73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为 2 公顷 林地面积为 33 公顷 新开镇 新开镇 发挥与油田比邻的区位优势 重点配置油田服务产业用地 规划到 2020 年主要调控指标 耕地保有量为 3945 公顷 基本农田保护 面积为 3817 公顷 建设用地规模为 1133 公顷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 975 公顷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 467 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为 9 公顷 新 增建设占用耕地为 2 公顷 园地面积为 20 公顷 林地面积为 100 公顷 东风镇 东风镇 发挥农业资源优势 重点配置种子培育企业用地 建成全 国优质良种繁育基地 规划到 2020 年主要调控指标 耕地保有量 6373 公顷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6205 公顷 建设用地规模 1276 公顷 城乡建 设用地规模 1091 公顷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206 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 16 公顷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 2 公顷 园地面积 179 公顷 林地面积 204 公 顷 西安镇 西安镇 重点配置绿色 有机食品生产和深加工产业用地 建设成 为绿色 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基地 规划到 2020 年主要调控指标 耕地 保有量 5566 公顷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5381 公顷 建设用地规模 962 公 顷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739 公顷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174 公顷 新增建 设用地 11 公顷 园地面积 55 公顷 林地面积 87 公顷 榆树镇 榆树镇 位于大洼县西南部 主要配置海淡水养殖和深加工产业用 地 建设成为水产品深加工基地 规划到 2020 年主要调控指标 耕地 32 73 保有量 5407 公顷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4416 公顷 建设用地规模 1505 公顷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1242 公顷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462 公顷 新 增建设用地 468 公顷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 47 公顷 园地面积 10 公顷 林地面积 17 公顷 清水镇 清水镇 重点配置肉鸭养殖及深加工产业用地 建设肉鸭养殖及深 加工基地 规划到 2020 年主要调控指标 耕地保有量 4783 公顷 基本 农田保护面积 4506 公顷 建设用地规模 781 公顷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658 公顷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235 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 48 公顷 新增 建设占用耕地 5 公顷 林地面积 43 公顷 新兴镇 新兴镇 重点配置石油化工业用地 规划到 2020 年主要调控指标 耕地保有量 3490 公顷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3379 公顷 建设用地规模 935 公顷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775 公顷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302 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 20 公顷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 7 公顷 园地面积 151 公顷 林地面积 73 公顷 唐家镇 唐家镇 依托现有基础 集聚并壮大石化工业的规模 重点配置现 代观光农业用地 规划到 2020 年主要调控指标 耕地保有量 7364 公顷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5926 公顷 建设用地规模 3067 公顷 城乡建设用地 规模 1420 公顷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165 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 138 公顷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 50 公顷 园地面积 12 公顷 林地面积 110 公顷 平安镇 平安镇 重点配置农产品养殖业用地 规划到 2020 年主要调控指 33 73 标 耕地保有量为 3513 公顷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 3460 公顷 建设用 地规模为 621 公顷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 535 公顷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为 24 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为 24 公顷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为 7 公顷 园 地面积为 20 公顷 林地面积 38 公顷 王家镇 王家镇 重点配置农产品养殖业用地 规划到 2020 年主要调控指 标 耕地保有量为 6953 公顷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 6726 公顷 建设用 地规模为 2341 公顷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 694 公顷 城镇工矿用地规 模为 173 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为 276 公顷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为 15 公 顷 园地面积为 63 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9444-2025硅片氧沉淀特性的测试间隙氧含量减少法
- 滑梯课件教学课件
- 溺水安全课件
- 2025江西赣州市会昌县小镇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招聘劳务派遣工作人员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小学生课件软件名字
- 橡胶制品生产工(橡胶炼胶工)实操任务书
- 保洁员基础技能培训手册
- 小学生课件教案
- 碳素制作生产人员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
- 小学生课件完整
- 2025-2030年中国专业清洗设备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关于医院“十五五”发展规划(2026-2030)
- 工程安装人员管理制度
- T/CHTS 10130-2024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技术指南
- 数字化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的实践模式研究
- 2025年中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真题卷含答案《公司信贷》
-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2024-2025学年小升初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长沙市高中语文经典100题现代文阅读题含答案
- 交警心理知识讲座课件
- 综合性安全检查表
- 特色小吃开发策略-全面剖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