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办公及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司法局办公及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司法局办公及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司法局办公及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司法局办公及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论第1章 总论1.1 项目背景1.1.1 项目名称xxx市xxx司法局办公及业务用房建设项目1.1.2 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名称:xxx市xxx国有资产管理局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内容及编制依据1、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建设条件、建设方案、项目建设总投资、筹资方案、效益分析、社会评价和风险对策等。2、编制的依据 司法业务用房建设标准(建标129-2010); 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计投资1999 2250号); 中共中央转发的通知(中发200819号); 国家关于编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技术经济规范; 国家有关建设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的有关法律、民用建筑设计有关规范、规程; x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xxx市xxx国有资产管理局委托四川英杰投资咨询公司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函。1.2 项目概况1.2.1 建设地点项目拟选址于xxx市xxx文化路与茨齐路交汇处。1.2.2 建设内容及规模根据实际需要和现有基础,本项目推荐建设规模方案为:总占地面积10384m2,新建司法业务办公用房总建筑面积1210m2,建设内容由司法业务用房和办公用房两部分组成,其中业务用房760m2,办公用房450m2。为四层框架结构建筑。1.2.3 建设期限项目自2012年8月开工至2014年8月竣工,建设期为2年。1.2.4 建设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38万元。资金来源:申请国债资金169万元,xxx市xxx政府自筹169万元。1.2.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单位:万元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建设规模1.1占地面积m2103841.2建筑面积m212102建设期年23总投资万元3384资金来源4.1申请中央补助资金万元1694.2xxx政府自筹万元1691.3 结论与建议本项目是xxx市xxx司法局业务和办公用房建设项目。本项目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项目的建成,将彻底解决xxx市xxx司法局业务技术用房不足的问题,为司法机关更好地服务于民提供了可能。经研究,无论从工程技术上还是从社会效益方面,项目建设都是必要的,可行的。建议项目业主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环境保护,同时,要积极做好项目有关前期工作,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保质保量按施工进度安排完成项目建设,力争项目早日建成,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 59xxx市xxx司法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第2章 项目背景和必要性2.1 项目建设的背景党的十七大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高度,做出了深化司法机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部署。司法机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司法行政工作在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职能不断拓展,业务领域不断延伸,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职能相继增加,人民调解、法律宣传、法律服务等任务日趋繁重。司法行政机关作为国家法律服务、法律保障、法律宣传机构,承担者普法、依法治理、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法律服务等重要职能,各项工作处在基层一线,对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成为推进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润滑剂”和“调节器”。党中央“依法治国”方略的出台和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司法行政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也赋予了新的重要职能。为切实抓好“司法大服务”,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构建和谐社会,为市域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xxx市xxx司法局拟新建司法业务用房。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是贯彻司法部创建规范化司法行政机关的需要xxx市xxx司法局业务技术基础设施条件差,已不能够适应现代司法机关日常工作环境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形势和司法管理工作的需要。“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市场经济迅猛发展条件下的必然选择,是密切群众、服务群众、维护党和政府以及现代化司法行政机关形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xxx市xxx司法局业务用房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2.2.2 是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和办事效率的需要xxx市xxx司法局现有的业务技术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受办公用房的限制,很多业务科室无单独业务用房,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发展。通过本项目建设可充分改善和完善xxx市xxx司法局业务基础设施,以及快速处置紧急事件和各种事故,提升业务水平,提高整体办事效率。2.2.3 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司法行政机关担负着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保障法律正确实施,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使命。其承担的各项职能,从本质上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密切相关,为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在实现社会和谐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司法行政机关全面开展业务工作,对促进xxx市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极大的作用。该项目社会效益明显,应尽快建成并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保障xxx市顺利进行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xxx市xxx司法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情况第3章 项目建设单位及项目单位基本情况3.1 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xxx市xxx国有资产管理局3.2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xxx市xxx司法局是区政府主管全区司法行政的职能部门,是政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司法行政的方针、政策,制定全区司法行政工作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二)制定全区法制宣传教育和普及法律常识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各街道(乡镇)、各行各业的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理工作,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三)管理公证和街道法律服务所,指导公证和基层法律服务所的业务活动,监督律师的职业道德、执业纪律和业务活动。(四)指导管理街道的司法行政、人民调解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五)负责全区司法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六)负责全区司法装备建设,监督公证、法律援助中心和基层法律服务所经费的执行情况。(七)负责全区司法行政的队伍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业务培训。管理全县司法行政系统的编制工作。(八)承办市、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xxx市xxx司法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第4章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4.1 建设依据1、司法业务用房建设标准(建标129-2010)2、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计投资1999 2250号)3、中共中央转发的通知(中发200819号);4.2 建设原则本项目建设规模依据以下原则确定:项目的建设要按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计投资1999)2250号和司法业务用房建设标准(建标129-2010)的规定严格执行。在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中,贯彻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的方针,按照统筹兼顾、量力而行、逐步完善的原则,应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功能适用、简朴庄重。根据国家的设计规范、建筑规范、环保规范、安全规范、节能等标准,结合项目实际需要,进行测算和设计。充分考虑项目的近远期发展,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设规模,以满足需要为主,留有发展空间。4.3 建设规模按照上述原则,xxx市xxx司法局办公用房建设项目按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中的三级办公用房执行,单位在编人员25人,按每人平均建筑面积为18平方米的标准计算,拟建办公用房建筑面积为450平方米;按照司法业务用房建设标准中的二级司法业务用房执行,单位在编人员25人,按标准每人的业务用房为35-38平方米,本项目每人的业务用房平均建筑面积为30.4平方米的计算,本项目的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为760平方米。拟建总建筑面积1210平方米。根据xxx市xxx司法局目前工作人员数量及xxx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现有的财政力量,本着总体规划、统筹兼顾、适度前瞻的原则,本次项目拟建xxx市司法业务办公用房一幢,建筑面积1210平方米,规划建设规模符合司法业务用房建设标准及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规定。4.4 建设内容本项目为xxx市xxx司法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四层框架结构,总占地面积1038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10平方米。由司法业务用房760平方米和办公用房450平方米组成。司法业务用房包括法律事务接待用房50平方米,法律援助业务用房80平方米,人民调解业务用房40平方米,社区矫正业务用房40平方米,帮教安置业务用房40平方米,律师公证业务用房50平方米,普法依法治理业务用房60平方米,“148”法律服务用房50平方米,司法鉴定业务用房60平方米,信访业务用房55平方米,教育培训用房100平方米,资料档案用房75平方米,法制与执法监督业务用房40平方米,网络信息与应急指挥中心20平方米。4.5 功能分区根据国家司法业务用房建设标准,市级司法业务功能用房功能布局及面积分配见表4-1。表4-1功能用房面积分配表编号用房分类用房面积备注1业务用房7601.1法律事务接待用房501.1.1来访群众接待及等候室301.1.2法律事务咨询室201.2法律援助业务用房801.2.1法律援助案件咨询室201.2.2协商调解室201.2.3案件会商室201.2.4当事人个别谈话室201.3人民调解业务用房401.3.1当事人接待室201.3.2案件协调室201.4社区矫正业务用房401.4.1矫治情势分析室201.4.2心理矫治及训诫谈话室201.4.3社会志愿者工作室201.5帮教安置业务用房401.5.1社会帮教室201.5.2帮教安置议事室201.6律师公证业务用房501.6.1公证咨询、接待室201.6.2国内及涉外公证业务办理室301.7普法依法治理业务用房601.7.1法制宣传资料阅览室201.7.2远程法制教育室201.7.3法制宣传音像采编制作室201.8司法鉴定业务用房601.8.1司法鉴定咨询室201.8.2案件协调指导室201.9“148”法律服务用房501.10信访业务用房551.10.1来访举报等候室201.10.2来信处理室151.10.3查处监督室201.11教育培训用房1001.11.1培训室801.11.2教师工作室201.12资料档案用房751.13法制及执法监督业务用房401.13.1申请受理室201.13.2执法监督及行政处罚室201.14网络信息和应急指挥中心20xxx市xxx司法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场址选择第5章 场址选择5.1 选址5.1.1 选址原则项目选址依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和司法业务用房建设标准的要求进行,场址选择应在交通便捷、环境适宜、公共服务设施条件较好、有利于安全保卫和远离污染源的地点,应避免建设在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项目的建设地点应选择在公用配套条件良好,供水、供电、供暖、排污等条件比较理想,项目外部配套投资相对较少的地段。5.1.2 地点与地理位置 根据以上原则,本项目选址于xxx市xxx文化路与茨齐路交汇处。5.1.3 土地权属及利用现状 xxx市xxx司法局业务用房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为划拨使用占地10384平方米,启用地符合国家供地政策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条件,该项目用地不涉及耕地。5.2 场址建设条件 5.2.1 区位条件项目场址位于xxx市xxx文化路与茨齐路交汇处,交通便利。xxx市交通运输便利发达,铁路:京哈铁路、秦沈高速铁路穿行境内;公路:102国道、京沈高速公路贯通东西;空运:距锦州机场40公里,已开通北京、上海、深圳等航线。选址场地平坦,土石方开挖量小;场区地下无文物及矿产压覆;根据相邻地质资料和地区经验,场区内无不良地质,在现状条件下,地耐力和承载力稳定性良好。自然资源丰富,场区周边环境较好,安静、安全、卫生,有利于开展司法业务。水、电、暖等公共服务设施条件良好,项目建设场址地势平坦宽阔,不易积水,排水十分方便,区位条件优越,项目基础建设条件较好。5.2.2 场址自然条件1、地理水文条件工程地质地层由上至下分别为粉质粘土、砾砂、中砂、混合花岗岩,厂址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条件,场地类别类,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适宜建筑。水文地质场地地下水位稳定,水位平均埋深7.5米-8.4米,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水埋藏可属第四系空隙潜水。第四系孔隙潜水为场地内的主要地下水,主要埋藏于全新统(Q4)和上更新统(Q3)的砂卵石层中,地下水埋藏较浅,一般不超过8米,雨季时水位可能仅35米,水量不丰。地震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的规定,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场地类别为类,特征周期0.45s。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2、气象条件xxx市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1。一月平均气温8.3,最低气温23.3,北部24;七月平均气温24.3,最高气温36.7。 年平均降水量645毫米, 无霜期174天。其主要特征:四季分明,水热同期,降水集中,日照充足,季风明显。春季虽有冷空气侵入,但强度弱,回暖较快;夏季西南季风盛行,雨量充沛,高温潮湿,多雷多雹,伏天潮热。秋季偏北季风开始增强,雨量骤减,气温速降;冬季偏北季风势力很强,气候干冷,大地封冻。 气温据1986到2000年记载,年平均气温为9.8;极端最高气温为38.1,历史最高为39.8;极端最低气温-25.2,历史最低为-26.3。 地温 年平均地面温度为11.9,极端最高62.4(1993年),极端最低-34.6(1990年)。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为652.5毫米;年最多降水量为1998年908.5毫米,历史最多为1959年1,087.6毫米;年最少降水量为1999年的295.2毫米,是历史最少的一年。 蒸发年平均蒸发量为1,714.6毫米。 日照年均日照时数2,544.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7%。 气压年平无气压为1,015.1百帕,极端最高为1,046.8百帕(1994年),极端最低为984.0百帕。 风年平均风速2.8米/秒,最多风向为南风,大风日数比前期减少。 无霜期平均无霜期176天,最长196天(1990年),最短141天(1986年)。5.2.3 基础设施条件1、交通项目场址位于城区,可通往市区各处,交通方便。2、供电项目用电从市政电网接入,电力供应有保障。3、供水项目用水从市政供水管网接入,用水有保障。4、供暖项目供暖由市政集中供应,供暖有保障。5、通讯xxx市已实现了传输数字化的现代通讯网络,已建成移动通信网、互联网,通讯条件良好。该县移动通讯效果良好,通信线路可从场址附近现有政府设施接入。5.2.4 防洪、防潮、排涝实施条件 建设场区内地形较为平缓,在项目设计的时候,利用自然高差进行防洪和排涝,洪水经过排水沟自然排入雨水排放系统。综上所述,该项目建设场址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条件良好,能满足项目建设要求。xxx市xxx司法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建设方案第6章 建设方案6.1 建筑设计指导思想、目标和主要任务6.1.1 指导思想xxx市xxx司法业务用房为国家机关设施建筑,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体现先进,坚固,实用,经济,美观,便于管理的设计思想,合理组织建筑的功能分区和流线,着眼司法业务开展的需要,尽量做到功能齐全,设施配套,通信现代化,管理智能化。司法业务用房应与司法办公用房统一规划,办公业务用房建设应按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和司法业务用房建设标准执行。司法业务用房的建设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做到布局合理,实施性强,环境优美。同时应符合国家相关建筑安全,防火,抗震,节能和环保等标准和设计规范的规定。6.1.2 建设目标根据形势发展和“十二五”规划的任务,统一建设规划,统筹考虑建设任务。综合考虑项目的实用性与前瞻性,立足现实并适当兼顾未来需求,严格控制建设标准,合理配置设施设备,做到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服务群众。通过项目建设,明显改善办公设施条件,保证办公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推动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基本原则。使办公环境得以改善,提高办公质量。6.1.3 主要任务要按建设标准新建xxx市xxx司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业务用房、办公场所和必要设施设备。项目建成后,办公场所要达到建设标准面积,基本设置配置齐全,实现司法局与上级互联互通并有效运转,基本满足办公需要。形成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的单位。6.2 设计依据及标准6.2.1 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提供的红线图、地勘报告及相关资料;2、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意图及使用功能要求;3、根据我国现行的国家和地区的设计规范;4、相关气象,地质,经济社会等基础资料。6.2.2 设计标准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6.3 总体规划布局6.3.1 总平面布置原则(1)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2)在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3)合理确定功能分区,科学地组织人流和车流;(4)室内采光、色彩设计符合功能要求;(5)根据使用功能特点确定各个功能区域建筑面积比例;(6)力求做到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减少污染和能耗;(7)搞好建筑室外绿化。6.3.2 规划设计方案描述xxx市xxx司法局业务用房建设采用框架式建筑结构。根据功能要求,项目为一栋四层单体建筑。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应当以功能实现为主导,在努力提高有效使用面积的同时,充分考虑实现各项服务功能的需要,能够通过灵活组合室内空间来构成各个功能区。建筑造型美观,平面布局合理,减少能耗,最大可能的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能使各部分的空间得到有效利用。结合地块的自然地形、本次建设项目的性质及周边关系,统一规划。本项目占地1038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10平方米。本项目拟建场地呈较规则的长方形,综合业务用房位于场地东部,正对主出入口,业务用房院内主干道路宽7.5米,满足采光及消防通道要求,道路南侧为绿化和生态停车场。业务用房及停车场的设置,在保证建筑美观、大方的同时,建立了高效的内部交通体系,最大限度地为在职工及外来人员提供了方便。总平面规划:以本项目拟建综合业务用房为核心,其余设施以此核心展开,使得整个规划布局简单明了,功能齐全。除此之外,规划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必要的升华。1、确立了整个场区新的核心,使得区内建筑、道路、绿化景观及停车场的关系变得更明确,整个规划区的空间序列变得井然有序,层次分明。2、总体布局除了必要的、合理的建筑以外,规划保留了大量的院落空间,以确保花草、树木、能够点缀其间,达到林中有园,园中有林,一步一景的艺术效果。6.3.3 道路交通和停车位规划道路是联系建筑物和各种活动场所的纽带,要充分考虑交通和景观的双重要求,将各区域设施整体有机相连,组成便捷、安全的道路网络,既可满足人流疏散,又可满足消防和救护的要求。6.4 建筑方案设计6.4.1 设计理念xxx市xxx司法局业务用房为国家机关设施建设,工程规划及形式风格应体现庄重、严肃,设计力求布局紧凑、内部交通顺畅,经济合理,环境适宜,使用方便。基本要求是:建筑方案总体设计理念紧紧把握“符合城市整体规划要求”这一中心主题。应了解地块地貌特性、条件,尊重地貌特点,统一规划、融为一体,与周边建筑环境协调统一。创造符合时代精神面貌的司法业务用房建筑。6.4.2 建筑风格与特征司法局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的重要场所,处于依法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位置。因此,本次拟建综合业务用房,需体现出司法局庄重简朴的特点。同时,在适当的位置,融入现代建筑元素,建设出庄重而富有现代建筑美感的高标准建筑。建筑将主入口放置于第1层楼的中间位置,两侧曲线道路辅以无障碍设计,同时满足了车辆直接到达综合楼入口的要求。整体建筑既体现出司法局庄重简朴的设计特点又赋予了其现代建筑的美感。6.4.3 平面设计本项目为四层建筑,建筑面积1210平方米,每层305平方米。设置有一部楼梯,走廊轴线尺寸为2米,共有2个出口,每个出口处都设有门斗,正门处设有台阶和无障碍坡道。6.4.4 立面设计建筑物为南北朝向,正立面向南,为单体建筑。建筑形式为四层框架结构。6.4.5 剖面设置剖面设置为地上四层,建筑一层层高4.2米,二至四层层高3.3米,建筑总高度14.2米。6.4.6 墙面外墙设计应满足维护和节能要求,外墙采用300厚空心砌块,用M5水泥砂浆砌筑,墙体采用A级保温材料。内墙采用120及200厚空心砌块,用M5水泥砂浆砌筑。室内地坪以下标高-0.600处设置连续水平防潮层(采用20厚1:2.5水泥砂浆内掺5%的防水剂)。6.4.7 屋面屋面为不上人平屋顶屋面,防水等级二级,二道防水设防,SBS改性沥清卷材防水,使用年限15年。屋面采用B1级保温材料。屋顶与外墙交界处、屋顶开口部位四周的保温层,应采用宽度不小于500mm的A级保温材料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屋面采用有组织排水,屋面排水坡度3%。外排雨水斗、雨水管采用硬聚氯乙烯材料,管径DN100mm。6.4.8 门窗门窗的保温性和气密性应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67-93)要求,门窗玻璃的选用应遵照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和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本项目门窗传热系数为2.5 W/(m2.k),外门窗采用单框双玻节能型(平开)塑钢窗,外窗附带纱窗。门窗性能分析表抗风压性能分级5级气密性能分级4级水密性能分级3级保温性能分级8级隔声性能分级5级6.4.9 装修司法局办公用房装修标准应按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中普通办公用房装修标准,室内装修应妥善处理装修效果和使用安全的矛盾,积极采用不燃性材料和难燃性材料,避免采用在燃烧时产生大量浓烟火有毒气体的材料,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严格执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和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外部装修采用普通装修,主要部位适当采用中级装修。6.5 结构设计6.5.1 设计依据1、建筑工程抗震分类标准(GB50223-2008)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0)7、建筑桩基设计规范(JGJ94-2008)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6.5.2 设计要求1、基本风压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本工程按50年一遇的xxx地区基本风压:0.60kN/m2。2、基本雪压基本雪压为0.40kN/m2。3、抗震基础设计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的规定,本工程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场地类别为类,特征周期0.35s。3、建筑结构安全等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4、设计使用年限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6.5.3 基础设计基础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基础设计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8)要求进行。6.5.4 上部结构设计根据xxx地区的抗震设防要求及建筑高度情况,建筑物主体结构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其中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6.6 给排水设计6.6.1 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1/T1477-2006;2、设计范围给排水消防给水及相关设备;6.6.2 给水1、给水水源由城市自来水给水管上引入一根DN200给水管,在场地内用DN200水管呈环状布置,供本项目室外消防用水和室内生活用水。2、设计水量根据国家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并按照办公场所生活用水量要求,项目最高生活用水综合指标取50L/人.日,经常用水人数按25人计算,日综合用水量为1.25立方米,年综合用水量约为313.75立方米。3、给水系统给水系统由市政自来水管网直供,市政给水管网压力0. 4Mpa,可满足本建筑供水需求。自来水:生活用水、绿化浇洒、地面冲洗等采用自来水。饮用水:办公区供应桶装矿泉水。6.6.3 排水排水体制以室内污废分流,室外雨污合流设计。1、室内排水按生活给水量的85%计,则最高日排污量1.06m3/d,最高时排污量0.18m3/h。生活污水排水系统,设升顶通气立管,各层卫生间的污水均排入生活污水管,再集中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室外污水管。2、室外排水排水系统采用雨、污水合流制。污水经设在室外污水管网集中后,自流排入市政预留污水管。6.6.4 消防用水1、消防水源利用城市自来水作为消防水源。室外消防用水利用场地内环状生活给水管,室内消防用水设消防水池。2、消防用水量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本项目应设置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室外消火栓用水量应为25升/秒,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5升/秒;火灾延续时间室内外消火栓为2小时。见表6-3:表6-3 消防用水量表用水类别用水标准( L/S )灭火时间 (h)总用水量m3备注室外消火栓252180室内消火栓152108总计288(有效)3、室内外消防系统室外消防给水为生活给水共用给水系统,采用环状管网,环网通过二条DN150进水管与市政给水管相接。在环状管道上设置DN150地上式室外消火栓。本项目在地下设置1座有效容积300m3的消防水池。屋顶设置消火栓系统稳压装置。消火栓系统给水由消防泵组从消防水池吸水加压后供给。6.7 电气设计6.7.1 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民用建筑电线电缆防火设计规范(DGJ08-1993-200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城市住宅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 119-2000);其它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规范。2、设计范围本工程电气设计包括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动力系统、各种设备的控制系统、防雷系统及接地系统。6.7.2 供配电设计1、负荷性质和供电要求(1)负荷性质项目电梯电力及主要通道照明等属二级负荷,办公照明和其余无特殊要求者为三级负荷。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办公建筑用电指标30-70W/m2,本项目取50W/m2,则本项目用电负荷为60.5KW。(2)供电要求采用一路10千伏独立电源供电。 2、负荷估算及变压器选择本项目用电主要为照明、电器、水泵等设备用电。照明和电器参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场地照明参照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计算;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办公建筑变压器装置指标为50-100VA/m2,本项目取70VA/m2,计用电按10%计算。电源电缆引自xxx供电系统10KV交流电源。设1台容量为400KVA的干式变电器,作为本项目的供电电源。低压接地保护采用TN-S系统。采用低压电容器变电所集中补偿方式,功率因素补偿到0.9以上。6.7.3 电力设计1、电源电压和配电系统本工程内全部为低压设备,电源从相关低压配电屏引来,电压为380/220伏,系统采用三相四线制+PE线制,配电系统为放射式。2、导线选择一般动力电源线选用阻燃型电力电缆,消防设备和重要设备电源线的控制线选用耐火型低烟无卤电线电缆或防火电缆。3、接地保护接地保护采用TN-S系统。4、空调系统本项目按分体空调预留电源。6.7.4 电气照明设计1、照明电源照明均为单相220伏电源,照明电源引自低压配电屏各照明出线回路,配电方式为树干式。2、光源与灯具选择按各功能区要求选用灯具。办公用房照度为300LX,其它公共辅助部分照度100LX。照明灯具以节能、高效为主,灯具一般选用标准灯具。一般场所选用荧光灯具,配三基色荧光灯;楼梯间采用节能光源;室内的照明由二次装修设计,照度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要求设计。3、应急照明设置疏散走道,楼梯间及公共出口处等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采用集中蓄电池箱的方式。在火灾时自动点亮。4、导线选择应急照明电源线和控制线选用低烟无卤耐火型电线电缆。6.7.5 防雷与接地1、防雷(1)防雷等级建筑防雷设计按照国标GB50057-2010要求,按一类建筑设计。(2)防雷装置的设计接闪器:在屋面明设避雷带,采用镀锌圆钢-40*4。在墙角、边缘和显著突出的物体上设接闪器。引下线:利用建筑物内主钢筋:D216作引下线,并引出屋面与避雷带相焊接。接地极: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贯通焊接,并横向互相连成闭合通路作接地极,竖向与接地柱相焊接及接地电阻值1。因本项目建筑高度超过60米,应防侧击。各表面上的尖物、墙角、边缘、设备以及显著突出的物体,按屋顶上的保护措施考虑。各弱电系统进线处采取防雷击电磁脉冲保护措施。2、接地本项目电气装置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即在建筑物内将电气装置总配电箱内的PE母线排以及建筑物内的外露可接近导体、电气装置外露可接近导体,在靠近总配电箱处用连接线连通。使电气装置及建筑物内的外露可接近导体各导电部分电位相等。接地系统采用TN-S系统,在入户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PE线和N线,不得混接。用404的镀锌扁钢与总等电位连接箱可靠连接,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所有电气设备外壳以及正常不带电设备金属外壳均应接PE线。单相三极插座的保护接地端子应与PE线可靠连接;计算机室的插座为单相地埋式插座(带安全门)。6.8 弱电设计1、设计说明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2、设计范围本设计范围包括电话系统、会议系统、有线电视系统、PDS综合布线系统、保安监控系统。6.8.1 电话系统电话系统主要完成办公业务用房内语音、数据、图像进行交换和传输,实现本地和远距离的多媒体综合业务通信,为业务用房的通信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服务。电话系统包括直线电话管线系统和内部综合业务交换系统。直线电话管线系统主要包括来自市话网的直线、中继线、专线、传真线路;内部综合业务交换系统主要包括内部程控电话交换机系统、电子语音/传真系统等。电话终端位置及数量由业主与承包公司商定,布线纳入综合布线系统。6.8.2 会议系统在会议室进行多功能数字会议系统的设计,系统具有会议发言、讨论、会议资料、进程内容显示、微机图像及文字显示、投影、电子白板等功能。6.8.3 保安监控系统采用数字化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在主要出入口、大厅、停车场及重要场所可设置固定摄像头和红外报警探头。一层设监控中心,内置主控制器、主监控器、录像机和若干监视器。6.8.4 有线电视系统本工程有线电视系统接入城市有线电视网络。从区域外城市有线电视管网引入一根有线电视光纤。该系统采用分配分支的结构方式。为使该系统适应现代信息网络的要求,系统拟采用750MHz带宽双向邻频传输方式。前端箱设在值班室,干线采用SYV-75-12视频电缆。分配器和分支器设计在各层的过道内。在会议室设置有线电视终端盒。6.8.5 PDS综合布线系统为了提高建筑的硬件设施标准,本设计考虑了综合布线系统。该综合布线系统提供高性能的数据通讯业务。综合布线系统按国际布线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可扩性等优点。本设计中的综合布线系统由设备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干线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等五个子系统组成。系统主要采用六类UTP双绞线、六类大对数(50对、25对)电缆和多模光纤为主要传输线路,以适应不同信号传输的要求。在建筑内设计一个计算机局域网,具体组网方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6.9 采暖6.9.1 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1/T1477-2006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设计范围采暖系统;通风系统;防排烟、空调系统;6.9.2 通风设计办公用房平面布置、开窗方式等方面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必要时辅之以机械排风。卫生间设置排风扇,废气排入井道至屋顶排入大气。6.9.3 防排烟、空调设计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应采用自然排烟方式。空调系统按分体空调预留电源。6.9.4 采暖系统本项目设置热水集中采暖系统,总供暖面积1210平方米。项目供暖热负荷指标按65W/ m2计算,总热负荷为78.65KW。供暖由市政供暖公司。供回水温度按80-60计算,散热器选用TZY2-600-8/70型散热器,采用落地安装方式并设手动排气阀。系统最高点设置自动排气阀。散热器刷防腐漆两遍,喷白色漆两遍。室内供暖系统管材采用PP-R塑铝稳态管,采暖管线热熔连接,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时加设钢制套管,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地面20mm,底部与楼板平齐,安在墙壁内的套管,其两端应与饰面平齐。室内立、支管上安装的阀门采用PP-R塑铝稳态管专用热熔球阀。排气阀选用ZP-1。出户管线(阀门后)部分:采用无缝钢管(GB/T8163)。阀井内采用钢制闸阀。采暖期天数按150天计,采暖室内计算温度ti为18;采暖期平均室外温度to为-4.2;采暖室外计算温度toh为-19。全年耗热量计算公式如下:Q=0.086415078.65(18+4.2)/(18+19)=611.50GJ=61.15104MJ。xxx市xxx司法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节能节水措施第7章 节能7.1 节能设计依据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发布是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指南(2010); 国家及地方相关的规范、法规。7.2 项目能耗本项目系公共建筑项目,消耗的主要能源是电和水。电力消耗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筑内的各种照明用电;二是建筑内的各种电气设备用电。水消耗主要用于办公用水、场地和绿化用水。7.2.1 电消耗量本项目主要电耗为照明用电、电气设备用电。1、照明用电室内照明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办公建筑的普通办公室,功率密度值为11w/ m2,按平均每天使用6小时,全年工作日251天计算,照明年耗电指标为16.57kwh/m2。则室内照明年用电量为16.571210=2.00104kwh。2、电气设备用电电气设备采用办公建筑普通办公室标准为20w/ m2,按平均每天满负荷使用4小时、全年工作日251天计算,电气设备年耗电标准为20.08kwh/m2。则年用电量为20.081210=2.42104kwh。不可预计用电量取上述总用电量的5%计。工程项目年总耗电量为4.64104kwh。7.2.2 项目能耗表能源消耗表能源种类计量单位年需要实物量参考折标系数年耗能量(吨标准煤)年电能万kWh4.640.1229kgce/kWh5.7耗热能万MJ61.150.03412kgce/MJ20.86能能源消费总量(吨标准煤)26.56量耗能工质种类计量单位年需要实物量参考折标系数年耗能量(吨标准煤)水吨313.750.0857 kgce/t0.027耗能工质总量(吨标准煤)0.027项目年耗能总量(吨标准煤)26.59该项目全年消耗标准煤26.59吨。7.3 节能措施7.3.1 建筑节能设计1、朝向、通风与采光在总平面布局上,用地内尽可能设置绿化,减少硬化地面;建筑物采用南北朝向,采取遮阳措施,减少太阳辐射;建筑间距应保证室内获得一定的日照量,并结合通风、省地等因素综合确定,力求达到良好的自然通风、采光,避免了使用人工照明造成的能源浪费。2、墙体控制建筑物形体系数,不采用过多凹凸面;外墙体采用300厚空心砌块,采用A级保温材料。内墙采用120及200厚空心砌块,用保温腻子抹面,以增加外墙保温隔热效能。3、门窗适当控制窗墙比,以提高建筑物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使用保温隔热、隔声、隔火性能好,具有良好力学性能、使用寿命长的节能型中空双玻塑钢窗;采用密闭材料对门窗缝隙进行封闭,提高门窗的气密性,减少空气对流造成的热损失;安排好门窗相对位置及开启方式,组织穿堂风通过;设置可调节的活动遮阳,如窗帘、百页、热反射帘或自动卷帘等,既能在夏季减少太阳辐射热,又便于冬季日照。4、屋面屋面采用B1级保温隔热材料;以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二道设防,减少太阳对房间的热辐射,同时也减少了夏季房间制冷、冬季房间采暖的热损失。7.3.2 给排水节能设计合理进行给水系统分区,充分利用市政给水水压供水;合理选用高效节能的变频给水装置,以节省运行电耗;卫生间采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安装采暖的热计量装置。7.3.3 电气节能设计严格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所规定的照明功率密度值进行照明设计,室内外照明优先采用节能荧光灯具照明,荧光灯自带电容器补偿,且在变电所采用集中电容补偿,以降低无功能耗。室外照明原则上使用金属卤化物灯具,设无功补偿0.9以上。选用节能变压器及电气设备。7.3.4 加强节能管理1、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日常节能工作。2、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节约与浪费的奖励和惩罚措施。3、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的要求,从节能的要求出发,建立专门的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建立能源计量台帐,凡需设置二级水表、气表、电表的地方进行二级表的安装,以利用单独计量、分表核算,并对计量器具严格按规定进行检定,保证能源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减少浪费。4、每月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