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右转车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增加右转车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增加右转车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增加右转车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增加右转车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锡林浩特市锡林浩特市 主城区主要道路交叉路口增加机动车主城区主要道路交叉路口增加机动车 右转专用道建设工程右转专用道建设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 1 1 1 项目背景 1 1 2 项目概况 5 1 3 技术经济指标表 7 第二章第二章 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9 2 1 需求分析 9 2 2 建设规模 14 第三章第三章 建设地点与场址条件建设地点与场址条件 16 3 1 建设地点 16 3 2 场址条件 17 3 3 场址条件评价 22 第四章第四章 规划建设方案规划建设方案 23 4 1 总体规划方案 23 4 2 道路改造工程方案 26 4 3 道路附属工程方案 39 第五章第五章 节能措施节能措施 45 5 1 节能原则 45 5 2 节能标准和用能规范 46 5 3 节能措施 46 第六章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48 6 1 环境现状 48 6 2 编制依据和执行标准 48 6 3 环境影响分析 49 6 4 环境保护措施 51 6 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53 第七章第七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54 7 1 劳动安全防护措施 54 7 2 防震安全措施 55 7 3 卫生防护措施 55 7 4 消防措施 56 第八章第八章 组织机构与建设进度安排组织机构与建设进度安排 57 8 1 组织机构 57 8 2 实施进度安排 58 第九章第九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项目招投标方案 60 9 1 编制依据 60 9 2 招标方案 60 第十章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2 10 1 投资估算 62 10 2 资金筹措 64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社会评价社会评价 65 11 1 社会评价概述 65 11 2 社会影响分析 66 11 3 项目与所在地区相互适应分析 67 11 4 社会风险分析 68 11 5社会评价结论 68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 70 12 1 研究结论 70 12 2 提出建议 70 1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 1 1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 1 1 11 1 1 项目概要项目概要 1 1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锡林浩特市主城区主要道路交叉路口增加机动车右转 专用道建设工程 2 2 建设地点 建设地点 锡林浩特市 3 3 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 在锡林浩特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的27个交叉路口增加机 动车右转专用车道84条 改造道路总面积58800平方米 4 4 投资规模 投资规模 4704万元 5 5 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 申请上级资金与地方配套资金相结合 6 6 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 锡林浩特市晨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1 1 21 1 2 承办单位概况承办单位概况 锡林浩特市晨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锡林浩特市政 府批准成立的唯一一家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 融资 经营为一体的国有企 业 属于锡林浩特市人民政府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运营主体 成立于20 00年6月 注册资金11298万元 锡林浩特市晨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实行公司制运行 是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按 公司法 规定设立董事会 监 事会 具有完善的法人组织结构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开发 能源开发 专控除外 建设开发工业 商业 民用等房屋产业 物业承 租 商业置业 土地开发等 2 近年来 为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 改善城市落 后面貌 推动城市经济增长 锡林浩特市晨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 责任公司按照市委 市政府及上级领导的工作部署 通过开展多种渠道筹 措资金和多方位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使锡林浩特市的市容 市貌得到了 大幅提升和有效改善 为锡林浩特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1 1 31 1 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与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与依据 1 1 编制原则编制原则 1 根据锡林浩特市城市道路发展现状和城区老旧小街巷存在的路 面老化破损情况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化发展需要 科学规划建设内 容 合理确定建设规模 统筹安排功能布局 2 本着 实事求是 客观科学 的原则 依据实际需求和相关建 设标准 结合市民出行需求和道路安全 方便通行要求 客观评价场址条 件 统筹规划总体方案 做到拟建道路路线合理 等级适度 出行方便 配套完善 安全卫生 3 以 积极 客观 科学 的工作态度 充分调查研究各项基础 条件 认真分析论证工程实施条件和工程技术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避 免不利因素对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不利影响 4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认真贯彻执 行国家有关节约用地 节能环保和安全卫生等规定 使拟建工程达到城市 道路工程设计标准和安全通行要求 5 以 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 功能完善 安全卫生 的理念和 独立 客观 科学 可靠 的原则 提出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3 工程建设方案 研究结论与建议满足建设单位工程建设需要 也为有关部 门审批项目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2 2 编制依据 编制依据 1 建设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及其规划建设要求 2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试用版 3 锡林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 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8 2020 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 50220 95 6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 37 2012 7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 GB 50647 2011 8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763 2012 9 其他与拟建工程相关的现行有关标准 规范和规程 10 建设单位提供的与项目建设有关资料和基础数据 1 1 41 1 4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锡林浩特市作为锡林郭勒盟中心城市 近年来在城市建设中立足长远 发展 更加注重城镇规划 建设和管理 把打造宜居城市做为经济社会发 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以营造良好的宜居环境作为发展目标 不断加 大城市建设力度 尤其是进入 十二五 以来 锡林浩特市紧紧抓住锡林 郭勒盟委 行署提出的要把锡林浩特市打造盟府中心城市的有利时机 按 照 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8 2020 提出的城市总体规划与发展目标 进一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城 市居住环境建设工作 努力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积极拓 4 展城镇空间 努力配套服务功能 不断推进城市道路 供排水设施及污水 处理设施 供暖设施 河道整治 城市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医院 学校 社区等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促使城市宜居水平不断提高 为锡林浩特市 十二五 规划提出的 把锡林浩特市建设成为聚集全盟30 左右人口 容纳30万以上人口的宜居型中心城市 的发展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然而 由于发展基础薄弱 发展起步晚 发展起点低等历史原因 锡 林浩特市城市建设总体上让然处于发展起步阶段 城市道路 管网等配套 基础设施仍不完善 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 随着经济社会发 展而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规模 也为锡林浩特市的城市发展及其配套基础 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顺畅而便捷的城市道路系统和齐备而完善的 城市配套设施 是人口不断聚集的锡林浩特市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建 设 也是全面推进锡林浩特市城镇化建设进程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保障 措施 对此 锡林浩特市自2013年开始启动了全市道路系统及依附于道路 的配套管网和绿地建设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全面改造及新建工作 以此满足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人口数量日益增长的锡林浩特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 要和城镇化发展进程 保障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效推进 促进全 市经济社会的持续 快速 良性发展 在此背景下 作为承担锡林浩特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锡林浩特 市晨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按照锡林浩特市人民政府的 统一部署 在2013 2014年度完成全市主要干道及其配套管网和绿地建设等主要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的基础上 提出了在2015年重点实施全市范围内的断头路打通 小街 5 巷及人行道改造 机动车右转车道改造和部分道路拓宽等剩余的市政基础 设施建设工程 以此全面完成 十二五 期间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保障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全面推进 其中 根据锡林浩特市现有道 路现状和城市总体规划及其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的路网规划 锡林浩特市 政府确定2015年集中开展城区主要道路交叉路口的机动车右转专用车道改 造工程 以改善城区车流量较大的路口车辆拥挤 通行不畅的问题 完善 城区道路交通渠化建设 缓解市区交通压力 方便广大市民的日常出行 对此 我公司接受项目建设单位针对上述锡林浩特市主要道路交叉口 增加机动车右转专用道建设工程开展前期工作咨询委托后 及时组织专业 技术人对拟建项目现有条件 建设需求 场址条件和规划方案进行了详细 充分的调研分析和研究论证 并充分考虑政策条件 建设标准和节能环保 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求 结合所在城镇总体规划要求 组织有关专家对 研究方案进行了评估论证的同时 与建设单位多次交换意见的基础上编制 了本可行性研究报告 力求为建设单位提供一份专业而客观的投资参考依 据 以供其投资决策和下一步工程设计及投资控制提供独立 客观 专业 的参考依据 也为有关主管部门审批项目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以使本项目 的建设满足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和要求 1 2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1 2 11 2 1 拟建地点拟建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锡林浩特市中心城区 具体范围为城区二环以西 杭盖路以东 南二环以北 北一环以南区域内的主要道路交叉路口 6 1 2 21 2 2 建设规模与目标建设规模与目标 1 1 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 本项目对锡林浩特市主城区范围内的27处主要道路交叉路口进行右转 车道改造 在上述路口增加84条机动车右转专用车道 改造道路总面积58 800平方米 其中机动车道面积29400平方米 非机动车道面积21000平方 米 人行道面积8400平方米 2 2 建设目标 建设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 彻底改善锡林浩特市中心城区主要道路交叉路口 右转车辆与直行车辆混行而造成车辆等候滞留实践过长 路口通行效率较 低 容易造成车辆拥堵交通堵塞等问题 促进城区各主要路口交通渠化建 设 使城区道路交通更加顺畅 市民出行更加方便 为促进锡林浩特市城 市道路交通的不断优化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做出积极贡献 1 2 31 2 3 投资规模与资金筹措投资规模与资金筹措 1 1 投资规模 投资规模 根据项目工程建设规模 建设标准和有关投资估算依据并参考当地近 期类似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估算 本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为4704万元 其 中 工程费用为3922万元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354万元 预备费为428万 元 2 2 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 根据项目建设单位投融资计划 本项目建设资金主要以自筹资金方式 投入 并根据相关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 以缓解项 目单位资金筹措压力 使工程建设按计划完成 7 1 2 51 2 5 研究结论研究结论 本项目作为在锡林浩特市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 背景下 以城市道路工程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项目建设将进一 步改善锡林浩特市城市道路运输条件 完善中心城区路网结构 为提高道 路交通通行效率和方便广大市民的日常出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化建设 项目建设 工程建设方案明确 配套设施完善 工程方案可靠 投资规模合理 项目 建设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城市化建设需要相适应 对加快推进锡林 浩特市城市建设进程具有积极的影响 良好的社会效益 因此 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可行的 也是迫切的 1 3 技术经济指标表技术经济指标表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序号指标项目指标项目单位单位指标数据指标数据备备 注注 一一技术指标技术指标 1 1 建设规模建设规模 1 1 改造道路交叉口处 27 1 2 增加右转专用车道条 84 1 3 改造道路总面积m 58800 2 2 道路技术标准道路技术标准 2 3 设计车速Km h 20 右转车辆安全行驶速度 2 4 路面轴载 BZZ 100 8 2 5 设计车道数车道 1 右转专用车道 2 6 横断面形式块板 1 2 7 路面类型沥青 2 8 抗震设防标准度 6 2 9 设计使用年限年 15 二二经济指标经济指标 1 1 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万元万元 47044704 1 1 其中 工程费用万元 3922 1 2 工程建设其他费万元 354 1 3 预备费万元 428 2 2 资金筹措资金筹措万元万元 47044704 2 1 自筹本金万元 4704 2 2 债务资金万元 0 3 3 工程单方造价工程单方造价元元 m2 800800 按道路改造总面积计算 9 第二章第二章 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2 1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 2 1 12 1 1 城市概况城市概况 本项目作为以城区主要道路交叉路口右转车道改造为主的城市道路交 通设施改造工程 是锡林浩特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 是该市完善城市建设的重点改造工程 1 1 地理位置与区位条件 地理位置与区位条件 锡林浩特市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首都北京的正北方 是内蒙古自治 区锡林郭勒盟的盟府所在地 是锡林郭勒盟政治 经济 文化 教育和交 通中心 也是锡林郭勒盟重点打造的全盟中心城市 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 体 汉族占多数 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市域总面积14785平 方公里 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37 5平方公里 全市现有总人口约25 2万人 锡林浩特市地处东北 华北 西北交汇处 南距首都北京直线距离46 0公里 西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直线距离470公里 另外距离西北侧的 中蒙最大口岸城市二连浩特市和东北侧的珠恩嘎达布其口岸直线距离均为 340公里 向东与沈阳 长春等地距离也仅为为600多公里 具有据祖国正 北方 融和三北 华北 西北 东北 地区 面向蒙古国及东欧地区的优 越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后发优势 素有 草原明珠 的美誉 可同时享 受国家少数民族地区扶持政策和中国西部大开发优化政策 也具有融入以 京津冀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圈 以 10 东三省为核心的东北经济圈和以呼包鄂为首的内蒙古经济金三角区的有利 条件 因而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期 全市产业经济 城市建设和 基础设施建设均处于全面发展时期 2 2 交通运输条件 交通运输条件 锡林浩特市作为锡林郭勒盟中心城市和地处 三北地区 交汇处的独 特区位条件 近年来借助国家和自治区大力实施大交通战略的发展政策 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 正在建设以锡林浩特市为中心的贯通南 北 连接东西的9条铁路 9条公路 积极推进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建设 将具备面向东北 华北和蒙西三网输出的优势 通疆达海的运输大通道已 全面铺开 为锡林浩特市经济社会的持续 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 广阔的发展有利条件 3 3 资源禀赋条件 资源禀赋条件 锡林浩特市矿产资源富集 拥有丰富的草地 风能 太阳能资源 全 市现状可利用草场2068万亩 牲畜头数达到110万头只 年活畜加工量达 到400万羊单位 是国家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现已发现的矿 种有30余种 其中煤炭探明储量337亿吨 以褐煤为主 是发电和煤化工 优质原料 有胜利煤田和巴彦宝力格煤田两大矿区 其中胜利煤田已列入 国家大型煤电基地 石油探明储量2亿吨 锗探明金属量3300吨 占全国 储量的68 占世界储量的38 铬探明金属量137万吨 钼探明金属量17 万吨 萤石 锡 锌 铷等矿产储量非常可观 是东北 华北地区重要的 资源接续地和能源后备区 年有效风能利用时数3000小时左右 规划装机 容量300万千瓦 是国家规划装机百万千瓦风电基地之一 太阳能资源属 11 二类地区 年发电有效时数3000小时左右 可利用水资源3 5亿立方米 年可供水量3000万立方米以上 4 4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根据锡林浩特市组织编制并正在执行的 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8 2020 锡林浩特市城市建设总体发展目标为 通过强力推进新型工业 化 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与循环经济 高效利 用资源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成为我 国北部的绿色能源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草原文化名 城和生态宜居城市 城市性质为 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的区域性中心城 市 锡林郭勒盟政治 经济与公共服务中心 以发展能源 现代化工和绿 色食品精深加工为主的新型工业城市 草原生态与草原文化旅游城市 城市规模为 规划区范围为1906平方公里 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33 万人 建设用地49平方公里 并以 完善西部地区 发展城市东部地区 引导南部地区 保护北部地区的城市空间策略 依托东部产业片区 西 部新城区 中部老城区以及滨河景观带和防护隔离绿带 形成 两带三片 的城市空间结构 总体分为 现代物流服务区 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区 行政商务办公高端服务区 历史文化商业服务区 行政金融商业综合服 务区 城市生活居住吸纳区 教育科研商贸专业服务区 以及城市生产与 就业吸纳区 等8个城市功能区 最终形成聚集全盟30 的人口 城镇化率 达到95 以上 城区人口规模达到30万人以上的生态宜居型城市 成为国 家新型能源化工基地 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 草原特色旅游胜地 区域 12 性交通物流中心 民族风情浓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2 1 22 1 2 项目建设需求项目建设需求 1 1 本项目的建设 是拓展城市规模 改善城市环境的迫切需要 本项目的建设 是拓展城市规模 改善城市环境的迫切需要 城市道路系统作为城镇化建设中最为基础的基础设施 道路系统的运 输 疏散作用和依附于道路的城镇综合管线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道路景观 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但是保障城市运行 方便民众出行和物 资运输的重要设施 也是反映城镇生活舒适度与生活环境及景观建设的重 要因素 因而城镇道路建设是感知城市形象的第一要素 道路系统是否合 理完善对于城市形象 城市景观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城市中各种道路所 组成的交通网络和依附于道路系统的城市公用配套设施 是城市基础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中各个组成部分通过道路系统形成一个相互协调 有机联系的整体 锡林浩特市虽然作为锡林郭勒盟中心城市 但是由于区位条件 发展 基础 产业带动 城镇化建设进度等多方面因素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相 对较为落后 城镇化发展进程仍较为缓慢 尤其随着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和 农村牧区人口大规模向城镇转移 锡林浩特市以城镇道路为首的城镇基础 设施现状条件已不能完全满足不断拓展的城市规模 快速增长的人口规模 和日益提高的城镇化建设要求 亟待进行全面改造建设 尤其是随着 锡 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8 2020 的批准执行 对锡林浩特市道路系统及其依附于道路系统的综合 管线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全市道路系统为主的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全面改造建设已成为锡林浩特市打造锡林郭勒盟中心城 13 市和宜居精品城市的重点工作 更是锡林浩特市拓展城市规模 完善城市 工程 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措施 因此 本项目作为以城区主要道路交叉路口右转车道改造为主的城市 道路改造工程 是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进锡 林浩特市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拓展 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城市功能的不断 完善 提高城镇人口容纳和产业承接能力的必要措施和迫切需要 2 2 本项目的建设 是方便社区居民日常生活 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本项目的建设 是方便社区居民日常生活 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的现实需要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 随着锡林浩特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城镇化建设的不 断加快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城市人口规模 机动车保有量迅 速增长 进而对城市道路交通的需求也不断提出更高要求 然而 由于发 展基础 城市规划 经济条件等历史原因 锡林浩特市与我国大多数城市 一样 城市道路建设落后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建设对道路交通的需求 尤其是由于历史形成的 断头路 丁字路 和老旧街巷路面破损严重 等问题 造成城区部分主干道路上时常出现拥堵现象 造成城市交通日渐 拥挤 出现诸如交通堵塞 车多路少 出行困难 交通事故频发等一系列 交通问题和矛盾 加剧了交通拥堵 也是造成了市区部分地段脏 乱 差 的不良环境 使市区道路交通面临严峻的挑战 已日益成为锡林浩特市城 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 如不尽快妥善处理和有效疏通 必将严 重影响市民的工作 生活 制约呼市经济持续 快速 健康发展 根据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和 十二五 发展规划纲要 锡林浩特 市在 十二五 期间把加快推进新建扩建各级城市道路及其依附于道路系 14 统的各类管线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全市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 到 十二五 期末城市主干道快速通行能力显著增强 形成快速便捷的城市 路网结构和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 在此背景下 本项目作为锡林浩特市道路交通改造为主的重要基础 设施建设工程 是锡林浩特市完成 十二五 期间城市道路改造任务 方 便市民日常出行 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的必然需求和重 要措施 2 2 建设规模建设规模 2 2 12 2 1 拟建道路现状与建设需求拟建道路现状与建设需求 本项目作为右转车道改造工程 主要对位于锡林浩特市中心城区内的 主要道路交叉口进行机动车右转专用道改造建设 目前这些路口均未设置 右转车辆专用道 且大多为单向2条车道 右转车辆与值行车辆混行 致 使直行车辆与右转车辆相互影响 造成车辆通行速度慢 路口通过能力低 交通拥挤日益严重等问题 对城区道路交通的安全通畅运行和广大市民 的日常出行的影响日益严重 对此 随着锡林浩特市机动车辆的日益增多和对道路通行要求的不同 提高 在城区主要路口增加机动车右转专用道 以减少这些路口右转车辆 与执行车辆混行而导致的路口车辆拥挤 信号灯等候时间长 通过效率低 等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 改善这些路口的车辆通过效率 缓解交通压力 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已成为锡林浩特市道路交通建设的迫切需要和缓解交 通压力 提高通行能力的必要措施 15 因此 锡林浩特市人民政府决定2015年集中实施中心城区主要路口增 加机动车右转专用道建设 以提升城区道路通行能力和缓解日益拥挤的交 通压力 改善道路交通条件 方便广大市民的日常出行条件的同时 完善 市区路网结构 提升城市形象和品味 加快锡林浩特市城市建设进程 2 2 22 2 2 建设规模建设规模 1 1 建设确定原则 建设确定原则 本项目拟实施的道路交叉口右转车道改造规模 主要根据拟改造路口 的现状条件和道路红线宽度及周边场地条件 结合所在区域城市总体规划 确定的城市路网结构和道路等级规划要求 遵循现行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 无障碍设计规范 等有关城市道路 设计与建设标准与规范要求确定具体建设规模和改造方案 2 2 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 根据上述建设规模确定原则和锡林浩特市主城区主要道路交叉路口现 状条件 结合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道路交通规划要求 本项目 拟改造路口总数为27处 计划增加右转专用道84条 改造道路总面积为58 800平方米 其中 右转机动车道总面积为29400平方米 非机动车道总面 积为21000平方米 人行道总面积8400平方米 建设规模一览表建设规模一览表 序号序号项项 目目改造数量改造数量 改造长度改造长度 m 改造宽度改造宽度 m 改造面积改造面积 m2 备备 注注 1 机动车右转专用道84条 7350429400 沥青路面 2 非机动车道84条 7000321000 沥青路面 3 人行道84条 33602 58400 花岗岩板 16 合合 计计 735073505880058800 17 第三章第三章 建设地点与场址条件建设地点与场址条件 3 1 建设地点建设地点 3 1 13 1 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本项目拟建地点为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 具体范围为城区二环以西 杭盖路以东 南二环以北 北一环以南区域内的主要道路交叉路口 锡林浩特市是锡林郭勒盟盟府所在地 位于内蒙古中部 首都北京 的正北方 锡林浩特市地理坐标为北纬43 02 44 52 东经115 13 117 06 行政辖区东邻锡盟西乌珠穆沁旗 西依阿巴嘎旗 南与正蓝 旗相连 东南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接壤 北同东乌珠穆沁旗为邻 锡林浩特市是锡林郭勒盟政治 经济 文化 教育和交通中心 是 以蒙古族为主体 汉族占多数 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锡林浩 特市行政辖区分为6个街道办事处 7个苏木和6个国营农牧场 市域总面 积14785平方公里 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37 5平方公里 总人口25 2万 素有 草原明珠 的美誉 3 1 23 1 2 场地土地权属场地土地权属 本项目拟建用地为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交通设施用 地 现状为城市主次干道及其交叉路口 属于锡林浩特市城市路网结构中 的主干路系统 土地权属为国有建设用地 用地性质为城市交通设施用地 不存在土地权属挣分问题 18 3 2 场址条件场址条件 3 2 13 2 1 场址自然条件场址自然条件 1 1 自然地形 地貌条件 自然地形 地貌条件 锡林浩特市总体地形地面以丘陵地形为主 地势南高北低 系典型的 草原地貌 平均海拔988 5米左右 锡林河南北纵贯城市中部 本项目拟建场址地处锡林浩特市中心城区东部 地形较为平坦 满足 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建设和投入使用 2 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由于本项目拟建场地尚未进行工程地质勘察 根据锡林浩特市总体地 质条件和周边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本项目拟建工程场地工程地质属于 断馅盆地 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内蒙地槽区的次级构造单元锡林郭勒复背斜 的北翼 土层主要分为粉细砂层 细中砂层 其中 粉细砂层 土黄色 稍湿 稍密 成分主要以石英和长石为主 厚度0 3 6 5米 地基承载力fk 120KPa 细中砂层 土黄色 稍湿 饱和 稍密 成分主要以石英和长石为主 厚度3 0 14 0米 地基承载力fk 140KPa 本项目拟建场地为中软场地土 场地土类别为 类 抗震设防烈度小 于6度 设计基本加速度小于0 05g 属于地震灾害发生概率较低地区 对 此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 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厅关于旗 县 市区 执行 抗震设防要求 锡林浩特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按6度 设计基本加速度按0 0 5g考虑 19 根据锡林浩特地区常年气候特性 该地区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值为0 55kN m2 50年一遇的基本雪压值为0 40kN m2 场地内的土层标准冻结深 度为2 6米 水文地质方面 锡林浩特市中心城区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潜 水 水位埋深较深 水质对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没有明显的腐蚀性 3 3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 锡林浩特市地处中纬度内陆西风带 属中温带半干旱 干旱大陆性季 风气候 四季分明 春季气温回升迅速 风多风大 雨量少 夏季凉爽多 雨 雨量变率较大 秋季天气凉爽 多晴朗天气 风力不大 气温稳定 冬季漫长严寒 总降雪量一般10 20毫米 年平均气温0 3 C 降雨量20 0 350毫米 蒸发量1500 2700毫米 日照时数2900小时以上 最高达32 00小时 是我国太阳辐射较为丰富的地区 平均冻土深度2 6m 最大冻土 深度2 9m 3 2 23 2 2 经济社会环境经济社会环境 1 1 市域条件运输条件 市域条件运输条件 近年来 锡林浩特市公路 铁路 航空为一体的立体化交通建设取得 积极进展 通疆达海的运输通道日趋完善 其中 1 公路建设方面 境内贯穿两条国道 两条省道 并与华北 东 北和自治区西部地区相连 可通往全国各地 目前丹东至锡林浩特高速公 路已列入振兴东北建设规划 2 铁路建设方面 建成锡桑线 锡多铁路 铁路年运力达到2600 万吨以上 围绕打造大规模的煤炭运输通道 开工建设锡林浩特火车东站 正在积极推进锡林浩特 多伦铁路复线 锡林浩特 20 巴彦宝力格煤田 锡林浩特 二连浩特 锡林浩特 乌兰浩特和锡林浩特 赤峰克旗等5条铁路前期工作 打通连接东北 华北地区的铁路运输通道 3 航空建设方面 现有锡林浩特4C级机场 可起降737中型客机 有直达北京 呼和浩特的定期航班和通往各大城市的临时旅游航线 目前 正在实施锡林浩特机场改扩建工程 其对机场航站楼 跑道及停机坪进行 全面改造升级 计划2008年底前竣工运营 2 2 社会环境条件 社会环境条件 锡林浩特市作为锡林郭勒盟盟府所在地 是锡林郭勒盟的中心城市和 经济领头羊 十一五 以来 锡林浩特市在盟委 行署和市委的领导下 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各种困难挑 战 凝心聚力 攻坚克难 扎实工作 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 起点上 1 综合实力不断跃升 十一五 期间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0 5年的50 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43 4亿元 年均增长20 8 人均生产总 值由不足3900美元提高到11200多美元 增长近2倍 地方财政总收入从6 6亿元增加到21 2亿元 年均增长26 4 由全区101个旗县市区的第38位 跃升到16位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3亿元增加到10 8亿元 年均增长2 9 2 结构调整扎实推进 十一五 期间全市国民经济实现了由畜 牧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历史性转变 煤 电 油 肉 乳 矿等优势 21 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非资源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 传统服务 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步伐加快 与新型工业化延伸配套和协调发展能力显 著增强 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 初步实现了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 益型的转变 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 为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强劲动力 3 基础建设成效明显 十一五 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0 亿元 是 十五 期间的4 4倍 年均增长26 1 新增公路里程657公里 铁路运营里程186公里 完成4C级机场改造 并建成一批重点输变电工 程和水利工程 两转双赢 战略深入推进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总体 遏制 局部明显好转 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农牧区生产生活条 件明显改善 城市功能日渐丰富 人居环境逐步改观 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4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十一五 期间 全市财政用于民生的支 出累计达到22 9亿元 是 十五 期间的5 8倍 年均增长66 8 把改善 民生作为执政之本 为民承诺的实事件件落实 尤其是就业 社会保障和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城乡居民普遍获益 与2005年相比 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净增1倍和1 3倍 2010年分别达 到18330元和9587元 年均增长15 和18 3 超过全区年均增速4个和8个 百分点 5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逐年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 办学条 件明显改善 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 不断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 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建设 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 22 体系 文化软实力得到加强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民族团结 社会稳定 边疆安宁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23 3 2 33 2 3 场址及其周边条件场址及其周边条件 1 1 周边建筑物与环境条件 周边建筑物与环境条件 本项目拟建场址处于锡林浩特市中心城区北部 属于城市向北拓展区范围 所在区域主要以居住与商业用地为主 四周无较大工业厂房和高层建筑 无较大污染源 视野开阔 周边区域空气清新 环境良好 2 2 道路交通条件 道路交通条件 根据锡林浩特市道路交通现状和城市规划提出的道路交通规划 本项 目拟建区域处于锡林浩特市中心城区 周边为城市居住区 区域范围内有 多条城市道路 周边道路交通较为方便 3 3 市政公用设施条件 市政公用设施条件 本项目拟建场地地处锡林浩特市中心城区的核心区 目前周边的市政 道路 给排水管网 供热管网 电力与通讯管线等市政公用设施正在不断 改造和完善当中 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本项目拟建区域的现状主次干道沿路均敷设有给水管网 污水管网 雨水 管网 供热管网 供电管线 10KV 和有线电视与通讯光缆 可满足沿线 各类城建项目的接入需要 4 4 施工条件 施工条件 本项目建设场地属于锡林浩特市中心城区范围 交通运输便利 工程 地质优良 周边各类建筑材料供应充足 各类施工队伍众多 能够满足本 项目拟建工程的施工条件和要求 24 3 3 场址条件评价场址条件评价 本项目拟建场址位于锡林浩特市中心城区范围内 道路拓宽建设场地 已由锡林浩特市人民政府批准用于市政道路建设用地 场地较为平坦 周 边无工业污染源和其他环节污染和危险因素 区域内无不良工程地质条件 可完全满足本项目的工程建设和投入运行 25 第四章第四章 规划建设方案规划建设方案 4 1 总体规划方案总体规划方案 4 1 14 1 1 总体规划原则与采用的规范标准总体规划原则与采用的规范标准 1 1 规划设计原则与指导思想 规划设计原则与指导思想 工程设计和建设在满足国家相关的规范 规定 技术标准的前提下 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 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安全适用 保证质量 2 按照所在区域总体规划要求确定道路等级和配套管网布置方案 3 处理好地下管线与地上设施的关系 贯彻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 力争避免道路被反复开挖 4 根据交通工程的要求 合理设置道路交叉口 处理好人 车 道路 环境之间的关系 5 节约用地 建设土方量 节省工程造价 6 合理利用当地材料等 注重环境保护 节约能源 减少排放 2 2 采用和执行的规范标准 采用和执行的规范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城市建设部分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 37 201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 95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763 2012 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44 91 26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92 96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CJJ1 2008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 2006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5768 1999 其他与拟建工程相关的现行建设标准 设计规范 和技术规程 4 1 24 1 2 总体布置方案总体布置方案 根据项目建设规模方案 本项目对锡林浩特市主城区范围内的27处主 要道路交叉口进行右转车道改造建设 在上述路口共增加84条机动车右转 专用车道 并同步实施相应的右侧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改造工程 以改 善这些路口的车辆通行条件 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方便市民出行条件 在当前的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 道路交通压力日益加重的背景 下 在车流量较大的交叉路口设置机动车右转专用车道 能够使需要右转 弯的机动车提前分离车速较快的直行车道 可以安全地减速 同时也使右 转车辆不占用直行车道 加大转弯半径而避免右转车辆的行驶安全 并且 能够避免或减少路口信号灯的约束而提高通行效率 因而具有提高道路交 通服务水平和行车安全的优点 是城市主要路口缓解交通压力 提高道路 通行能力的重要措施 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道路设计规范 结合国内 外发达地区城市道路渠化设计经营 道路交叉路口设置右转车辆专用道 一般在交叉路口提前50 80米向外拓宽1个车道 外侧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也同步外移 在路口交 汇处设置三角形的导向岛隔离直行车道和右转车道 同时也作为行人和非 机动车等候信号灯的安全岛 形成右转车辆与直行车辆互不交叉 右转车 27 辆不停顿滞留的路口通行条件 从而提升道路交通通行能力 缓解路口车 辆集中拥挤造成的交通压力 因此 本项目拟改造的道路交叉口右转车道 根据所在道路设计车速 和车道宽度参数 在每个路口提前75米处向右拓展出1条车道 同时同侧 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也相应的右移 以此形成机动车右转专用车道 提 前分流右转车辆 并使其提前减速 以安全速度顺利通过交叉路口 避免 与直行车辆混行而造成等候信号灯造成的通行缓慢和转弯半径过小而造成 的行车安全隐患 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提升交通路口通行效率 其中 为了提高行驶安全和减少对非机动车及行人的影响 本项目拟建右 转车辆专用道设计时速按20km h 转弯半径按15米规划 在右转弯交汇处 设置导向岛 以有序分流右转车辆的同时 也形成行人安全岛 提高行人 通行安全 与此同时 路口交通采用信号灯控制方案 并通过采取科学的 路口渠化手段 完善的交通管理设施 全面的路况监管等措施保障所在道 路系统的畅通运行要求 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的方便 快捷 安全 顺畅 4 1 34 1 3 工程建设范围和技术标准工程建设范围和技术标准 1 1 工程建设范围 工程建设范围 根据规划设计要求和建设规模方案 拟改造路口总数为27处 计划增 加右转专用道84条 改造道路总面积为58800平方米 其中 右转机动车 道总面积为29400平方米 非机动车道总面积为21000平方米 人行道总面 积8400平方米 28 2 2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 拟建道路技术标准一览表拟建道路技术标准一览表 序号序号项项 目目技术标准技术标准 1 道路等级城市支路 2 设计车速 km h 20 3 路面设计轴载 BZZ 100 4 抗震设防标准6度 5 设计车道数 1 6 横断面形式1块板 7 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 8 道路设计年限 年 15 4 2 道路改造工程道路改造工程方案方案 4 2 14 2 1 道路平纵横设计方案道路平纵横设计方案 1 1 道路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 本项目拟改造道路作为右转车辆专用道 拟建道路总体按自交叉路口 交汇处提前75米处向右拓展1条车道形成右转专用道 车道宽度按7米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按机非混行设计 其中机动车道宽度4米 非机动车道宽 度3米 机非分离带采用隔离栏杆形式 右侧设置2 5米宽人行道 车行道 与人行道之间采用路缘石分割 29 2 2 道路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 1 1 纵断面设计原则 纵断面设计原则 以现状道路标高为基础 按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要求和与两侧场区 标高及两端道路标高衔接要求设计 为保证行车安全 舒适 纵坡宜缓顺 起伏不宜频繁 设计时应对沿线地形 地质 水文 气候 地下管线 排水要求 原有道路现状等综合考虑 线性组合应满足行车安全 舒适 以及与沿线环境 景观协调的要 求 并保持平面 纵断面线形均衡 保证路面排水通畅 2 2 纵断面设计方案 纵断面设计方案 本项目拟建道路沿线地势较为平坦 地面自然坡度较小 因此设计道 路标高基本以现场地标高做控制 在尽可能减少填挖方量的基础上做道路 竖向 同时在与现状道路相交时与其现状高程相衔接 为了保证道路排水 需要 道路最小纵坡坡度按0 3 控制 最大纵坡按3 控制 3 3 道路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设计 1 1 横断面设计原则 横断面设计原则 根据道路所处的区域 布置不同的横断面形式 使其满足交通服务 功能 并与该区域的路网相协调 充分考虑道路景观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衔接规划道路绿化用地 在交通量相对较大路段 充分考虑道路的承载力 保障路面的抗压 强度 30 在建筑密集区 合理布置断面形式 采取工程措施减小道路用地 尽可能减少拆迁 充分考虑拟建区域近远期发展规划 预留其他管线位置 为远景发 展留有适当的余地 2 2 横断面设计方案 横断面设计方案 根据拟改造道路现状条件和规划设计条件 本项目拟建机动车右转专 用车道路面宽度按7米设计 横断面改造设计按整体1块板设计 断面采用 机非混行道方式 断面结构为 4米机动车道 3米非机动车道 右侧设 置2 5米宽的人行道 建成后采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采用隔离栏杆分 割 根据路面宽度方案 拟改造道路拱坡采用向外侧倾斜1 5 抛物线单向 坡 以利于道路积水向外侧雨水口汇集 减少雨水对路面的腐蚀和路面车 辆通行安全 4 2 24 2 2 道路节点与无障碍通行方案道路节点与无障碍通行方案 根据项目区路网规划和设计条件要求 本项目拟建右转车道与其他道 路间的交叉节点均采用平面交叉方案 路口采用交通信号灯控制直行车辆 和行人 在交叉口中应注意拟建道路高程与相交道路高程间的衔接 为了满足无障碍通行要求 本项目道路节点均采用缘石坡道方案 坡 道宽度应以满足轮椅通行要求设计 同时在人行道全线设置盲道 在与其 他道路交叉处 出入口处和转弯处均设置提示盲道 通过采取科学的路口 渠化手段 完善的交通管理设施 全面的路况监管等措施保障所在道路系 统的畅通运行要求 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的方便 快捷 安全 顺畅 31 4 2 34 2 3 路基与路面设计方案路基与路面设计方案 1 1 路基设计方案 路基设计方案 由于本项目拟拓宽场地为人行道且已使用多年 道路路基较浅且压实 度较低 不能满足车行道的路基压实强度要求 需要全面的改造建设 对 此 本项目在对拓宽区域现状路面进行全面的开挖 夯实 平整工作 以 增强路基稳定性和抗压性 保障重新铺装路面的经久耐用 安全可靠 由于本项目拟建道路沿线尚未进行详细工程地质勘查 根据工程所在 区域总体地质构造 水文气候条件和道路沿线已建工程地质勘查资料 结 合实地踏勘 调查资料 本项目拟建道路路基结合道路土方开挖尽量采用 现场土石材料 其中路基填土应选用极配良好的粗粒土 砾类土 砂类土 严禁使用冻土及含草皮 生活垃圾和树根等不良土 路基填筑前应将设计路基用地范围内的草皮 杂物等清除平整 较大 的坑 穴要分层填土压实至地面 路基用地若有耕地或土质松散时要先做 表层清理后进行碾压 如遇有湿地 沟渠等不良地质情况须在道路施工前 采用抛石挤淤 换填石渣等改良措施 由于稳定性是路基工程的最关键因 素 为了保证路基填挖强度和水稳定性 路基压实度应达到93 以上 根据拟改造道路所在区域总体的水文地质 工程土质情况 本项目拟 建道路填方路段路堤边坡按1 1 5自然放坡 挖方路段路堤边坡按1 1自然 放坡 无需专门设置挡土墙 3 3 路面设计方案 路面设计方案 目前城市道路路面大体分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方案 其中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具有表面平整 无接缝 行车振动小 噪音低 32 平稳舒适 施工期短 养护维修简便 路间破损易修复 适宜于分期修复 等优点 已优先应用于道路路面设计 根据上述不同路面材料的特点 结合锡林浩特市近年来开的道路面层 选用情况 本项目选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其道路面结构总厚度按62cm 设计 其结构层如下表所示 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表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表 厚度厚度 结构层结构层 结构层材料结构层材料 结构层厚度结构层厚度 cmcm 备备 注注 细粒沥青混凝土 6 路面层 中粒沥青砼 6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 30 基础层 级配砂砾垫层 20 路基素土夯实 总厚度总厚度 6262 路面设计弯沉 26 4 1 100mm 土基回弹模量 40Mpa 路基压实度 95 4 4 路缘石设计 路缘石设计 路缘石是设置在路面与其他构造物之间的标石 在道路两侧边缘设置 路缘石 根据当地路缘石材料供应情况和增强路缘石强度需要 本项目路 缘石采用10cm高花岗岩条石 所有花岗岩边石均采用机械锯切加工 在路 缘石铺设时 在道路出入口处 与其他路面交汇处采用斜坡式衔接 以便 于残疾人 轮椅 手推车等通行 33 4 2 4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