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doc_第1页
“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doc_第2页
“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doc_第3页
“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doc_第4页
“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 “建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及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2001年省级教改课题。经过近3年多的探索、改革与实践,完成了预期的任务,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把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一批具有显著推广价值的成果。项目在研期间,课题组成员通过会议等不同方式多次进行研讨改革思路与措施,并就取得的成果及时通过参加国际会议交流研讨及与专家汇报等,受到了一致好评与肯定。现将课题组进行项目研究与实践的情况报告如下:一、课题的总体改革思路及技术路线(一) 改革的思路1995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根据这段论述,可以知道,提高国民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宗旨,文化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我校大力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同时探索将专业教育、创造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探讨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较高创造力水平且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思路如下:1构建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探索提高人文素质创新精神的培养途径。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主要构建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重点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所开课程要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养成和提高。第二课堂主要是提倡 “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听)百首名歌(曲)”并将其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名著导读、名曲名画欣赏、文艺汇演、体育活动等丰富多彩的课外科学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2. 探索将专业教育和创造教育结合起来,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创新意识及较高创造力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以开设创造学系列课程为主要内容,将创造教育贯穿到大学教育的始终,对学生进行强化性的专门训练,探索强化开发创造力的模式。以课外科技活动为主线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内容包括科技作品、创业计划竞赛、网页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以及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形式的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院校科技作品大赛、全国“挑战杯”科技作品和创业计划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并建立严格的奖励考核制度。 以课堂课程教学为重点的开发创造力实验研究。针对具体课程具有特定的规律和方法,研究该课程(如物理)科学中的创造过程、创造原理及其创造思维的特点、规律和方法,旨在最大限度的启迪、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 (二)项目实施的技术路线 1 以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管理工程与科学学院等全体同学为试点培养对象。制定安徽工业大学素质教育考核评定实施方案。在同学中开展“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听)百首名曲”活动。考核成绩是评定奖学金、综合成绩评定等的重要依据之一。2制定安徽工业大学“创新能力试点班”实施方案。在试点学院成立“创新能力试点班”,进行六个学期的创造学教育,全面传授创造学原理和创造技法。加强“每日一设想,每日一观察,每周一交流,每学期一创意,每人一项专利”的要求。3课题组成员定期讨论,初步建立可操作化的、可量化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方案,并立即投入实践应用,在实践探索中,依据教学反馈原则,反馈同学意见,不断总结、不断完善。4每年组织一届大学生科技文化作品竞赛活动。内容包括科技作品、创业计划竞赛、网页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制图竞赛以及读名著、观名片、唱名歌比赛等。5依托创新实践基地,同学们的创新设想、专利项目等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自己动手完成。6课题组主要成员担任班主任工作,会同年级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情绪变动和其它随机因素,积极地、热情地、创造性地启发、开导同学,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化人。7课题组成员定期开会,汇同兄弟院校的研究成果,探讨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指导原则、具体内容及实现该内容的基本途径。二、课题的总体设计(一)目前国内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方面现状目前,人文素质教育经历了从工作试点到政府决策、从实践探索到理论总结、从舆论宣传到全面实施的过程,国内部分理工院校已全面开展了人文素质教育,并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实践探索方面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各院校成立了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委员会)、增设校内文化景观、新建文化素质教育校外基地,开办各类讲座、学术活动,让艺术团体走进校园,形成了领导重视,队伍合理,措施健全,认识充分的大好局面。但由于各种因素,仍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理论研究多,建立具有针对性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较少。2建立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较少。3如何在第二课堂中开展体现人文素质内涵的且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形式较少。4如何在第二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有待提高。5建立可操作化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尚缺乏。6如何在2500课时主课堂内开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将专业教育、创造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少。7.如何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纳入到教学计划和考核系统中的研究与实践探索缺乏。8.研究已具备全面素质的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并据此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计划与相应措施的机制尚未建立。(二)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目标定位1. 在我国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研究构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指导原则,构建出适合国情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2. 研究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以及实现该内容的基本途径。研究结合第二课堂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以及实现该内容的基本途径。3.研究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以及实现该内容的基本途径。研究结合第二课堂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以及实现该内容的基本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4.研究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即素质教育的目标。建立可操作化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即研究如何将抽象的、原则的、概括的教育目的如何转化为具体的、生动形象的、可以量化的、可以监测的一个个具体的素质目标。5. 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反馈原则不断调整与完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由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6.研究在第一课堂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将专业教育、创造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想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文化修养。7.研究名著作品、优秀影视作品、歌曲欣赏(吟唱)对人全面素质形成的影响;论证优秀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及歌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同学心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三)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培养计划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文化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培养方案。具体如下: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序号类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 各学期学分数123456781创新教育创造学与创造力开发任选1.5301.51.51.51.52创造学原理任选1.5301.51.51.53发明与专利任选1.5301.51.51.54创造工程学任选1.5301.51.55发明案例分析任选1.5301.51.56创造技法任选1.5301.57人文素质课程二胡演奏(初、中、高级)任选1.5301.51.51.51.51.58古筝演奏(初、中、高级)任选1.5301.51.51.59书法任选1.5301.51.51.51.51.510绘画技巧与欣赏任选1.5301.51.51.511卫生保健知识任选1.5301.51.51.51.51.512太极拳任选1.5301.51.51.51.513膳食文化与技艺任选1.5301.51.51.51.51.514名家、作家谈名著系列任选1.5301.51.51.51.51.51.51.515百首名歌演唱系列任选1.5301.51.51.51.51.51.51.516百部中外名片观赏任选1.5301.51.51.51.51.51.51.517京剧、昆曲、民族器乐欣赏任选1.5301.51.51.518西洋音乐欣赏任选1.5301.51.51.519中国优秀文学作品选读任选1.030111111120外国优秀文学作品选读任选1.030111111121诗经选读任选1.5301.51.51.51.51.51.51.522论语任选1.5301.51.51.51.51.51.51.523道德经任选1.5301.51.51.51.51.51.51.524汉赋选读任选1.5301.51.51.525建安文学赏读任选1.5301.51.51.526唐宋诗词任选1.5301.51.51.51.51.51.51.527唐宋传奇任选1.5301.51.51.51.51.51.51.528唐宋散文任选1.5301.51.51.51.51.51.51.529元曲选读任选1.5301.51.51.530明清小说赏读任选1.5301.51.51.531五四运动前后文学作品赏读任选1.5301.51.51.51.51.51.51.532建国后文学作品赏读任选1.5301.51.51.51.51.51.51.5合计46960三、改革的实践和成效(一)项目执行情况1. 构建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新技术革命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知识、开发创造力和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只有完全地实施素质教育和创造教育,才能从以“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到以“以知识为基础,以开发创造力为中心、培育人文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从传统的“理论型”、“知识型”向“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的人才标准转化,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对人才提出的需求和挑战。三年来,围绕着本课题的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主要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在组织机构上,学校成立了“安徽工业大学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和“安徽工业大学素质教育中心”;在试点学院成立“创新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中心”,由院党政领导、专家教授担任中心领导和成员,并有经费保障;制定安徽工业大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案。(2)制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共有32门课程,46学分,736学时,以选修课开出,学生在选课制下可以自由选课。目前,已开设素质教育方面的系列选修课二十余门,如名家谈名著、名家谈历史、观百部名片、百首名歌演唱、二胡演奏、古筝演奏、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及创新教育方面的课程等。(3) 文化素质教育是以育人为根本、以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与学生第二课堂紧密地结合起来,提出以“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听)百首名歌(曲)”为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并将其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制定了安徽工业大学素质教育考核施行方案,对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目标、实施办法及考核方式做了具体的要求。 (4)每位同学建立了素质教育档案。记录了大学期间读名著、观名片、唱名歌以及听讲座的考核成绩。(5)将同学们开展活动的情况以及其论文集、读后感、观后感、每日一设想等编辑成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文丛,如思想的苇草、学人的风采、思想的萌动、创新的驿站等共14本。2.探索将创造学教育同专业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较高创造力水平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创造教育是以开发人的创造力为宗旨、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综合性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教育体现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反映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承担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任务。围绕着本课题的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积极开展创新教育,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1)选定机械工程学院为试点单位,现扩大到电气信息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制定 “安徽工业大学创新能力试点班”实施方案。(2)自01级开始每年度在试点学院中挑选出70名同学组成“创新能力试点班”。“试点班”的同学既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又要系统地学习创造学原理、创造工程学及创造力开发方面的知识体系。已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创造力开发与训练、创造学原理、发明与专利、创造工程学、发明案例分析、创造技法等六门课程,将创新教育贯穿在大学四年的始终。(3)试点班同学要求“每日一设想、每日一观察、每两周一交流、每学期一创意、每人 每年一项专利”的课外活动,鼓励同学们申请专利。(4)有目的的选择合适的班级、有条件的课程(如物理、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等),进行开发创造力的改革与实验。针对具体课程具有特定的规律和方法,研究该课程(如物理)科学中的创造过程、创造原理及其创造思维的特点、规律和方法。 教师在授课中不仅仅讲授具体的成果及其应用,更重要的是研究这些成果是如何取得的,这些成果最初是怎样从科学家头脑中产生、发展的和怎样在实践中检验以及这些成果的产生有什么可以遵循的规律等。(5)试点学院每年组织一届大学生科技文化作品竞赛活动;内容包括科技作品、创业计划竞赛、网页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制图竞赛以及读名著、观名片、唱名歌比赛等。3. 建立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建立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人文素质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相一致的。教育评价对促进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的目的与“应试教育”下的测试、测验结果具有本质的不同;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拇提出:教育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而不仅是选拔。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特点是: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和以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目标为中心的评价;也就是说,评价不仅重视学生的基本知识、更重视评价学生的品德、才智、心理品质、学习习惯等方面;不仅重视总结性评价,而且重视过程性评价;不仅重视他人评价,而且重视自我评价,不仅要采用定量评价,而且要采用定性模糊评方法。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强调过程性评价,是通过过程性评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有利于加强教学效果的反馈频度,及时纠正偏差,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就评价方法而言,不仅要定量评价,更要重视定性评价。定性评价采用面试、交流、谈吐、名句、轶事记录等非量化资料进行。 评价内容重点是以人文教育和创新教育课程系列知识、人文教育知识和创新教育知识。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笔试方式基础知识开卷方式课程体系(人文教育方面和创新教育方面)面试方式运用知识能力笔录字数读书随想、观后感面试、交谈合唱、演唱比赛演讲比赛读百部名蓍活动观百部影视作品人文教育听百部音乐歌曲信息检索能力上课交流考核表达能力考核每日一设想笔记举办科技发明比赛书写专利文件书写小论文能力创新教育制作小发明能力申请专利(二)项目成果特色及创新点1在第二课堂中将“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百首名歌”作为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将其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并建立严格地考核评价制度,给予学生素质拓展学分。2创办“创新能力试点班”,以开设创造学系列课程为主要内容,将创新教育贯穿到大学教育的始终,进行六个学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力开发训练及创造力培养,鼓励申请专利,强化知识产权意识;“试点班”的同学不改变学制,既要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又要系统地学习创造学方面的知识体系。研究创造学教育对同学创造性思维力和创造性行为能力的影响。3. 将专业教育、创新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想结合,培养既掌握专业知识,又具有创新意识和人文素质的人才;在思维能力上,培养既具有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又具有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高级专们人才。4. 初步建立可操作化的、可量化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考核方案,并投入实践应用,效果好。5.依托创新实践基地,同学们的专利项目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自己动手完成并面向社会展出。6. 研究了“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百首名歌”对同学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研究其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7研究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听唱百首名曲对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和学会生存的21世纪学习观形成的影响。(三)项目实施成效1. 将“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百首名歌”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切入点,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并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同时将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与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求每位学生养成及时写“观后感”和“读后感”和多阅读、多思考、多交流的习惯,平均每位同学的读后感、观后感、笔记等笔录字数达5万字,最多的同学达10万字。要求学生完成“每日一设想,每日一观察,每周一交流,每学期一创意,每人一项专利,”从而使学生增长知识、培养创新意识、专利意识、提高文化修养,为同学们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基础素质的同学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进而形成终身学习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2. 三年来,在试点学院有1600人参与到课外读名著的活动中,01级90以上的同学读过八部以上名著,02级90以上的同学读过四部以上名著;01级有20的同学选修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选修课学分达15学分以上;观名片到目前已举办了80期,观看人数达40000人次,观看了160.余部中外优秀影片。目前, “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听)百首名歌(曲)”不仅成了愈来愈多的同学每周期盼望的课余文化生活,更是唤起了他们对人生,对生活的思考,在每年一次的“人文素质教育”考核评比中,就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出色的同学。3.探索出将创造学教育同专业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系统地学习创造(工程)学方面的知识体系,又具有较高创造力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实践结果表明,开办“创新能力试点班”,以开发创造力的相关课程为载体、以“每日一设想、每日一观察、每周一交流、每学期一创意、每人一项专利”为方法和考核要求、以课外讲座和发明创造活动为重点的方法是培养和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三年来,试点班同学们的小设想、小构思、小设计达18000余件。“试点班”的同学们培养了创新意识、激发了创新欲望、掌握了创新方法、训练了创新思维、提高了人文素养。已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达90项,到目前为止已授权11项。中国创造学会对我校以创造学系列课程为载体、以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为主线、以课堂课程教学为重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开发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模式予以充分的肯定。中创会袁张度会长欣然为我校题词:“将专业教育、创造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冷护基教授获得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成果奖”,并任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4.提倡与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校内外参加课外科技文化活动,试点学院同学非常踊跃,积极参加到科技作品、创业计划竞赛、网页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制图竞赛、读名著、观名片、唱名歌等比赛中去,800人次在校内外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获奖。近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