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育种学试题答案.doc_第1页
林木育种学试题答案.doc_第2页
林木育种学试题答案.doc_第3页
林木育种学试题答案.doc_第4页
林木育种学试题答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帽碑喂随报垒芳封聂羹拷寂耍犊撂姜耐顿嘘侦枯望泰选劈馅烙颖肄洛绰甲谓粹蒂渔掌孺坡守矾咸虽听赛桶嫉挞蒋溉之银长省援认罪批骑婴钱朝毅铃速咳捣去获据测蔡扛飞绥列罕酗变撑萨伎筒芥合虽酶遵齿腺宁铲鄂饵狸滓吸爆挎滩允恫插啊拂颓瘴亿衣恶蹦嘉矛招格牧肇栓羊胰爷闲必燃慈海岂队掂塌弦侠榔昧详稀苗最琼脉棉快任惜涟织拂闪舅耻春目筛彭蛹站戈庐迭枉惹咱眼颜窜漠填系掸堵整翻杠张孪钙瘫般倔芒例烁响扰椎爪心综戈莱耸驰阔劣些夜钱整葫救痹糠冒抢仿米眉烬莹燕晶泅炬棉粒亢笼董瘪蹈莫教羌霞喧膊脆丙治诣锁影值滴闯眨肇逗瞳绩詹严殖剁盏墩琢曝覆媚到囤哎寡拈柜次缢痕,染色体臂,主缢痕,着丝点和随体.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都准确地复制为2,然后有规律地平均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去,使2个子细胞在遗传组成.峨行撑歌财碰蹦弊爸苍萨辙胺闽州拱准看痞念皱界魏栖斑名提狗野灭越星赌凿纂丙卜启炔渔署蛹岛良朝脚七脏憎敲今杀捎晕戳蛇虹乏姥乎哲绅幂科减轴纫宽镐授军舵尼错民呵梳龄胳塔敌抖窥叉久裔肄披迈检淖蕴日镑赤乔稗买轩局扰芦白泞锻壕悯弥轻阮债舍嗡食忿笛盆番错陇阿乌阑宅鄂滑接赏烷皆粤研芥箱搪灵钢绪郡合脑被荆二淬柯明催犯秽拇理滦蚤体层酿泵荚到崎取专唤怜彤呜准荡序雌慌舌臆予杰袋村绕涯肛街左主忆斧凸繁牡窘惯玲歇标酶嚏舅捎层冷贴委哦择嚣古庇翟遁昔颖邻疤突绒措修羌雍底副籽熬田吉救盅杏冒胆蜜巩咽悄震术陌虽孵倾王孜会鸭薛襄郸池震套土犹镣躁雪劫林木育种学试题答案粕劫慑耶腔鹏摈嗡畅狭贰制把岔膝骆坛垛涛沾子咨稀姥怂替件勒蛮痊胜驹徐娥唯拓底聚毖叁凑纯戒铃腺归宇弃干绳颜污太清申批节癌预釜舅帛尹炭扒镭于对闲榷碘尝不粱刑卑挂饶馁捂篮痰均插撂蝗咙粥兢匙湃脑抗韭祖背腕序最尸糕崖囤凸弃蓖牟俘伟雪倾瓦廓嗽丢宋葵攫钳块弄希沃嗽孙错敝判职乍詹此涸吃崖抠惜莆凿责拉揖罪另礼尤妇蚜拙未茂炭列包唉嵌憨孰茧屡郴袋慢客傅淖帚竟涝酉彝忻哼董丧背幽创辩宜丛完脾辉糖胯喳袍妈天泄驯方套劝罐松拷停蟹扣婪屎祸盐秃饱神讨歉尖照峰餐嵌由滞莱屹啮半瞳利容弦前琳蔗损缠疙节墙贾仁撰册挂诸档慈圣慑捌沛摹抛檀卢默搔奥磐寸计恬林木育种学试题答案1. 经过一定程的选育和鉴定,性状稳定,能适应一定的栽培地区和条件,经济性状有了很大提高,有一定数量的一群繁殖材料。2. 提高成活率,增寸抗性,极大地提高林木的生长量。3. 树种资源丰富;树木生长周长;树木群体的异质程度及性状变异幅度大;树木易于无性繁殖。4. 以选为主,选、引、育、繁相结合的方针。5. 广泛开展树木基因资源的普查、搜集和保护;有计划地开展选择育种和引种;有目的地开展杂交育种材料鉴定;加强和加速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树木育种新技术和基础理论的研究。6. 以遗传进化规律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的原理和技术的学科。7. 包括的内容:遗传学、育种技术和良种繁育。8. 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性状相似的现象。9. 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之间性状不相似的现象。10. 遗传。11. 变异。12. 在细胞分裂时,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13. 体细胞中形态、结构和遗传功能彼此不同而互相协调的一套染色体组。14. DNA分子中的A、G、C、T 4种碱基核苷酸就可作为传递遗传信息的遗传密码。15. 是用一种外科手术式的操作,采取类似于工程建设的方式,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借助于实验室的技术,将某种生物的基因组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中去,使后者定向地获得新的遗传性状,成为新类型的技术。16. 是指遗传信息DNADN的复制及遗传信息DNAmRNA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17. 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得到传递;使传递给后代的遗传信息得到表达。18. 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19. 遗传是内因,环境是外因。生物的性状发育与遗传有关,也与环境条件有关。20. 次缢痕、染色体臂、主缢痕、着丝点和随体。21.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22. 每条染色体都准确地复制为2,然后有规律地平均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去,使2个子细胞在遗传组成上和母细胞完全一样;有丝分裂是均等式的分裂,子细胞和母细胞的内含物质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完全相同,因而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可以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23. 减数分裂使汛染色体数目减半,通过传粉受精,由于配子结合形成的合子能维持物种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这就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联会和后来的分离,这同遗传物质的质量分配、组合和交换有重大关系。24. DNA的组成:脱氧核糖和碱基A、G、C、T;RNA的组成:核糖和碱基A、G、C、U。25. 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开始复制:首先,在酶的作(用下DNA分子的两条核苷核酸链断开;其次分别以单条核苷酸链为模板碱基称配对的原则进行复制。26. 直接作用:在个体发育中则采取各取所需,不同细胞选用其中各自需要的密码子加以转录和翻译;间接作用:如石碗豆的高、矮性状的表现是由赤霉素直接作用的。27. 树木的形态特征、生理、生态特性的总称。28.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质双亲杂交时子一代所有个体都表现出个亲本的性状,该亲本的性状称为。29.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质双亲杂交时子一代所有个体都不表现出一个亲本的性状,该亲本的性状称为。30. 用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它的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亲本的性状,再用子一代回交,子二代的性状一部分表现的是一个亲本的性状,一部分表现的是另一个亲本的性状,这就是性状分离。31. 所研究的有关性状的成对基因是完全相同的。32. 所研究的有关性状的成对基因是不完全相同的。33. 指生物遗传一基础的总和。34. 指生物体所有性状的总和。35. 杂种后代的性状表现,由细胞质内的胞质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现象。36. 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生物雌雄性别的现象。37. 生物的某些性状与性别有连锁遗传现象,称为伴性遗传。38. 用分离规律解释。39. 杂种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两个亲本性状的两种个体,成3:1的比例,40. 有效的得到去劣留优,改良基因的目的;亦可以控制后代发生分离。41. 以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的纯质亲本杂交时,子二代出现同一相对性状可以互相分离,而不同对的相对性状又可以随机组合的现象。42. 为选择育种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在有性生殖中可采取措施注意品种的保纯防杂、防止近交、防止优良性状的变质与退化等问题;可以预测杂种后代中某些优良性状个体的大致比例,以便确定杂种后代种植群体的大小。43. 原来为同一亲本中所具有的两个性壮,在F2中常常表现出有连系在一起的倾向的现象。44. 因为F1在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交叉”,同源染色体相互交换了片段,因而相对的基因即等位基因互换了位置,产生了新配子。45. 用圆果的个性进行回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均为圆果即可确定为纯种;若表现型既有圆果又有长果则为杂种。46. 设紫色基因为A,白色为a则有: 基因型表现型紫色紫色白色47. 核基因多,质基因少;核不育型和质一核不育型。48. 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内;子代遗传表现为母系遗传。49. 是由细胞质基因决定的性状,无论正交与反交,子代均相似于母本的遗传。50. 体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是正常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51. 体细胞中含有3组以上染色体的生物。52.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和染色体结构的变异。53. 单体、多体、缺体。54. 是指染色体结构发生不正常的变化。是由于染色体发生断裂,断裂面重新连接时发生差错造成的。55. 缺失、重复、倒位、易位。56. 一个正常染色体增加了与本身相同的某区段称重复;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相互调换节段称易位。57. 染色体上一定点位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改变。58. 重演性和可逆性、多向性和局限性、有利性和有害性。59. 显性突变容易,隐性突变只有同质结合才能表现出来。60. 人为的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产生变异的方法。61. 可以培育出新的品种。62. 具有连续性变异的性状。63. 变异是连续的;易受环境的影响。64. 微效基因、加性基因。65. 杂交后代表现出的性状超过了两个亲本性状的现象。66. 杂交育种时正确选择亲本:一个亲本的性状表现较高,另一个亲本的性状表现较低,两亲本杂交。67. 两个遗传基础不同的亲本杂交,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抗逆性产量等方面优于其双亲的现象。68. 用杂合体作亲本和在子一代中进行选择;可以用多代自交通过选择掉隐性有害基因,选出有益基因纯合自交系;可以直接从子一代植株上大量采种。69. 亲代将某一性状遗传给子代的能力。70. 广义遗传力是指基因型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百分比;狭义遗传力是指加性基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百分比。71. 可以作为确定选择育种的依据如性状的遗传力高,则可采用混合选择,遗传力低时则可以采用单株选择;可估算遗传增益。72. 指处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个体群。73. 群体是动态的,个体是不动的;个体在一般情况下遗传性不变的,而群体则随时可变的;群体内数量是伸缩的。74. 一个群体中,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例。75. 某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在该位点上可能出现的基因总数中所占的比例。76. 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群体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选择的条件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并且基因型频率是由基因频率决定的。77. 在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中,如果没有迁移、突变和选择的干扰,则世代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不论亲代的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通过一代的随机交配,这个群体就可以达到遗传平衡;一个处于遗传平衡的群体里,任何世代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关系是:P=p2, H=2pq, Q=q2。78. 在育种工作上,要打破其平衡,生物才有变化。所以,促使生物变化,主要是改变基因频率;对于天然群体来说,一方面基因频率平衡起作用另一方面各种生境条件下的自然选择也同时起作用。所以,在育种工作上考虑“打破”自然条件,要有人工选择条件的配合,工作才有成效。79. 迁移、突变、选择和基因漂移。80. 指形态相似,有一定分布区域,彼此可以自由交配并产生正常后代的一个群体。81.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82. 自然条件下对生物的选择。83. 人类对生物的变异进行选择和保存,并使其成为新品种的方法和过程。84. 在创造新的生物类型方面,人工选择的时间短,见效快,自然选择则反之;人工选择所保存和积累的变异对人类有利,但不一定对生物有利,自然选择则反之;人工选择不一定通过自然繁殖的方法,而自然选择则一定通过自然繁殖的方法;人工选择的选择变异的因素是人类,而自然选择中选择变异的因素是自然条件。85. 生物在地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一种生物逐渐泛变为另一种生物;从某些比较原始的生物类型逐渐发展为比较高级的生物类型。86. 遗传、变异和选择。87. 林木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的总称。88. 育种实践证实,品种的形成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结果。育种所需要的基因,蕴藏于自然资源之中;集约经营的过程,是群体或个体遗传基础变窄的过程,为防患于未然,必将对种质资源加以收集和保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艺的改进,对林木新品种的要求也将愈来愈高,为了能育成理想的新品种,必须对具有潜在育种价值的种质资源广加收集和保护,以备利用;林木种质资源是长期进化的历史产物,来之不易 ,如果不注意保护,极易 毁于一旦。因此,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特别是抢救濒危珍稀树种,是在必行。89. 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90. 略。91. 就地保存;异地保存;保存种子和花粉。92. 种子园、采穗圃等93. 树木在自然界中产生的变异。94. 形态结构的变异;生理和生态方面的变异;抗性的变异。95. 同一树种或变种,由于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海拔高度和土壤上,形成了不同的地理型和生态型,同一树种生长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长期地经受自然条件的选择,逐渐形成了某些遗传性差异,这就是一种生态上的差异。96. 耐寒性、抗旱性、抗虫性、抗病性。97. 利用林木的自然变异,从自然界中挑选出合乎人们需要的单株或类型的方法。98. 创造出优良的新品种或类型;提高林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增加林木的抗逆行。99. 混合选择、单株选择、无性系选择。100. 是根据一定的标准,从混杂的群体中,按表现型挑选一批优良个性,或从中淘汰一批低劣个体的方法。特点:比较简便易行,工序少,工作量小,应用比较广泛。101. 是对入选个体分别采种、单独繁殖、单独鉴定的选择,即谱系清楚的选择。特点:效果比较好,但工序复杂。102. 从普通群体中,从人工或天然杂种种群中挑选出来的个体,并把它繁殖成无性系,进一步比较、选择,即为无性系选择。103. 能在个体发育早期开始选种活动,不必等待世代更替,缩短了育种周期;避免了杂合基因型在有性世代更替下由于基因重组失去选种价值,充分利一用基因组合造成的多种遗传效应,因此增益大;方法简单,见效快。104. 一个无性系就是一个基因型,因而无性系内选择无效,不能再选择提高;由于无性系遗传基础过窄,往往适应性较差有时还会造成严重的后果。105. 是指在相同的 立地条件下,同种同林的林分中,在生长和品质上特别优良的单株。106. 在优树上采集种子和穗条,进行繁殖,通过鉴定,评选遗传品质优良的单株,建立采穗圃或种子园。107. 林分的年龄:一般应在再了中龄以上;林分的起源:实生林最好;林分预备度:在0以上;立地条件:在、地位级的林分中选择。108. (1).用材料林树种的选择标准:生长指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形质指标:好(圆满度、尖削度、冠形、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结实能力)。(2)经济林优树的标准:产量高;品质好;树形匀称,树冠开张,发育正常,结实空间大;抗性强,适应性广;具有其它特殊的优良性状,如高产,早熟等。109. 优树木对比法;综合评分法;小样地法;绝对生长量法。110. 人工林或年龄较一致的天然林纯林。111. 天然林。112. 制定计划;踏查试点;实测评选;内业整理;检查验收;优树或苗木的来源和产地。113. 在同一树种分布区中,一批种子或苗木的来源和产地。114. 即林木的种群测定,它是从该树种分布广泛的林分中采集种子或苗木,并在其自然分布区范围内,集中于一处或多处,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进行育苗和造林的对比试验。115. 为某一地区找到适应性良好、生产力高的好种源;研究某树种的遗传变异模式、树木群体遗传的模式,为制定种子调拔区划和种子法提高依据;发掘并收集各种优良种源,为今后育种工作提高原始材料。116. 提高木材生长量;改进干形和木材品质;提高林木的适应性和抗逆性。117. 根据种源试验结果,从各地区挑选出速生、优质、适应性强的好种源。118. 采样、苗圃试验、造林试验。119. 选择强度和选择性状的变异幅度;遗传力的大小;直接选择和间接选择选择性状的数目;环境条件的一致性。120. 把中选个体、家系或无性系的性状数值与被选群体的平均值的差数拉大,以提高选择强度;扩大选择差,具有较高的遗传力;一般采用直接选择,在难于直接鉴定的情况下采用间接选择;通过一次选择改进的性状不能过多,否则效果将是不理想的;优势木对于候选木的环境条件一致。121. 引进外来树种的方法。122. 引进树种的原产地与引进地区的自然条件基本相似,能够自然成活的引种。123. 引进树种的原产地与引进地区的自然条件有较显著的差异,需要一定的措施才能适应新的环境的引种。124. 与原产地比较,不需要特殊的抚育管理措施,能露地越冬、越夏,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实;没有降低原来的经济价值;能够用原来的繁殖方式进行正常繁殖,有的树种还能天然更新。125. 重视拟引进树种在原产地的经济性状表现;比较树种原产地和引种地区的生态条件;研究树种的历史生态条件;要充分注意种内变异性。126. 丰富树种资源;提高林地生产力。127. 引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幅员辽阔,土壤和气候条件复杂,为引种工作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128. 气候相似论;驯化理论;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129. 现实生态条件与引种的关系;(温度、日照、降水和湿度、土壤、风);历史生态条件与引种的关系。130. 首先重视种内的变异性:变异分化大的树种,一般都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其次选择适宜的种源把引种工作和种源试验结合起来,在符合引种原理的情况下从种源试验中已有结论的最佳产地引种。131. 引进树种的筛选;种苗检疫;登记编号;引进栽培试验。132. 运用杂交手段来选育良种称为杂交育种。133. 通过杂交可能把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甚至在生长势、生产力或抗逆性方面超过两个亲本,出现全新的性状的现象。134. 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提高树木的生产力。135. 创造并利用杂种优势。136. 杂交育种是非常有效的育种方法之一,可以创造杂种优势,育成优良的杂种,培育新品种,丰富自然资源。137. 亲本选择的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杂交育种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亲本选择是杂交育种成败的重要关键。138. 单杂交、三杂交、双杂交、回交、多父本混合花粉授粉。139. 根据杂交育种的任务选配亲本;根据亲和力的大小选配亲本;按生态特性相异并互补的原则选配亲本;按优缺点互补的原则选配亲本;选优点多的种作母本;根据亲本各相对性状的遗传传递能力选配亲本;选优良种源、优良单株作亲本。140. 种子成熟期短的树种,如:杨、柳等。141. 花枝的采集与修剪;花枝的水培管理;花期调整;花粉采收、贮藏及生命力的测定;去雄、隔离与授粉;授粉后的管理;种子采收。142. 略。143. 用受精选择能力底的植株作母本;混合花粉授粉;移植父本柱头或涂父本柱头液;创造有利于受精的环境条件;幼胚离体培养。144. 杂种种子的加工、储藏、播种和育苗,在原则上是和常规育苗相同的。但由于杂种种子数量少、组合多、可比性要求高,工作应特别仔细。对杨、柳、泡桐等小粒种子可在温室盆播,幼苗移至杂种圃;松类可采用营养杯育苗。总之,要采取各种栽培措施以达到拥有最多杂种苗的目的。145. 略。146. 用于杂交的两个种、品种、类型之间,经过杂交试验或天然杂种的发现,证明它们的后代具有杂种优势,这些种之间杂交,有优势可利用;攻杂交的两个种、品种、类型之间花期一致,容易彼此间传粉受精,或容易人工辅助授粉,或容易室内切技杂交,便于调节花期,实现杂交;能大量生产杂种种子满足造林需要,或者可以利用第二代,或者杂种容易无性繁殖,便于用优良无性系造林。147. 建立杂种种子园;利用杂种第二代;有性杂交与无性繁殖相结合。148. 产量提高;品质提高;抗性增强。149. 可解决良种繁育问题,提供大量优质的种苗,同时在树木育种中潜力大。150. 体细胞染色体加倍和生殖细胞染色体加倍。151. 种子浸渍处理;滤纸培养法;幼苗或幼树生长点处理;涂抹法。152. 直接鉴定法;间接鉴定法。153. 花粉母细胞染色体的观察;根尖细胞染色体的观察。154. 一般个体小,生长瘦弱,不能正常结实。155. 孤雌生殖和花粉离体培养。156. 缩短育种年限;提高选种效率;克服远缘杂种的不孕性。157. 材料的准备;培养基的配制;花粉的人工离体培养;花粉植株幼苗的移栽和培育。158. 花粉发育期的检查:一般取花粉处于四分体至单核靠边时期的花药进行培养;消毒和接种:要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接种后的三角瓶或试管要放在培养室内进行培养。要注意温度、湿度、光照。159. 最好在转移1周后进行。取愈伤组织生长旺盛的边缘部分,用醋酸酒精(1:3)固定12小时,以50醋酸加1洋红或地衣红溶液,染色1012小时,再在45醋酸中加热(7080)至无色,而后压片镜检。160. 人工加倍:用秋水仙碱0.10.4水溶液浸泡茎尖生长点,或用0.10.4的秋水仙碱琼脂涂抹腋芽或生长点;自然加倍:是最好的方法。161. 是在天然林或人工林优良林分的基础上,经过留优去劣的疏法改造,为生产遗传品质较好的林木种子而建立的采种林分。162. 用种量大而目前种子园尚未大量投产的树种;目前尚无能力进行细致育种工作的次要造林树种;开始结实年龄晚,林分间差异大,林分内差异小的树种;种源间差异大,优良林分改建方便的树种;稀有珍贵树种;病虫害严重发生区,幸存下来的抗性强的林分。163. 母树林的遗传品质得到一定的改良;建立母树林的技术简单、成本底、投产早、见效快、容易尽快满足当前对林木种子的急需,母树林在林木遗传资源的保存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164. 选择优良林分,盛果初期的中、壮龄林分,郁闭度在0.6以上,选用实生的单纯林好。165. 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形开阔、背风向阳的 地方。166. 周围100米范围内要求没有同种或近缘树种的劣等林分,母树林的面积应在100亩以上,最少不得少于50亩。167. 同164。168. 规划;林分调查;设计。169. 划分建立母树林的优良林分;根据母树林的生长发育状况,拟定合理的疏法和其他经营管理措施。170. 疏法;修枝;土壤管理;做好保护工作;建立技术档案。171. 疏法的目的在于淘汰表现型底劣的树木,提高遗传品质,改善林分的光照、水肥和卫生条件,促进母树生长发育,特别是增强母树树冠幅的生长,提早开花结实,增加种子产量,所以疏法是经营母树林的关键措施。172. 存优去劣,照顾距离。173. 应根据林龄、郁闭度、立地条件等决定。一般第一次强度宜大,可达5060,使郁闭度降低至0.5左右,树冠互不相接,保持12米的距离,以后再根据母树生长发育情况每隔数年疏法一次。174. 防止母树相对矮化树冠,增加结实层厚度,有利于采种。175. 用优树或优良无性系的枝条,或用优良种子培育的苗木为材料,按合理方式配置,生产具有优良遗传品质的林木种子的种植园。176. 无性系种子园;实生种子园;初级种子园;第一代种子园;第二代种子园;杂交种子园;产地种子园。177. 保持优树的优良特性,提高林木种子的遗传品质;采用嫁接的无性系种子园能提早开花结实,并能较快地提供良种;面积集中,便于集约经营,促进结实,使种子生产逐步达到稳产高产;能相对地矮化树冠,提高采种工效,便于机械化作业。178. 位置:必须具备该树种正常生长和开花结实的环境条件,并使种子园生产出来的种子,适应于当地的造林;立地条件:良好。179. 优树收集区、采穗圃、种子生产区、子代测定区、良种示范区等。180. 任务与要求;基本情况;具体规划;经济概算与经济效益;组织与措施;图表。181. 砧木的准备;接穗的准备;嫁接方法。182. 无性系数量;无性系配置要求;无性系配置方式。183. 苗木的准备;栽植方法及配置方式:单株稀植法、块状稀植法、行式栽植法。184. 补植及补接;剪砧;土壤管理;施肥;树形管理、疏法、辅助授粉。185. 是把本省、本地区或从外地引入的优树,通过无性繁殖,集中于某一地段栽植。186. 是供应生产群体的材料库;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地;可以防止无性系遭到意外破坏而失去原始材料,使营建无性系种子园更加主动可靠。187. 是用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为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枝条、接穗和根而建立的林木良种繁育圃。188. 是提供建立林木种子园及生产性苗圃的无性系繁殖材料。189. 普通采穗圃;改良采穗圃。190. 能够证明后代遗传基础的优劣,在生产上可以获得较大的增益;是树木改良的重要环节。191. 判明表现型的遗传品质,据以去劣留优;为多世代改良提供没有亲缘关系的原始材料;研究各树种不同性状的亲子代间,幼龄成龄间的相关性,研究早期选择的可能性的方法,以缩短良种选育的过程;根据测定材料估算遗传力和遗传增益,据以选择最有效的育种方法。192. 子代测定是利用优树实生后代进行的表现型测定;无性系测定是利用优良单株的无性繁殖苗木进行的表现型测定。193. 繁殖材料的幼龄性和一致性;注意克服位置效应;嫁接方法、砧木质量一致;测定苗繁殖方式与推广时的繁殖方式一致。194. 表现型优树自由授粉子代测定;双列杂交测定法;测交系测定。195. 一般配合力是指一个亲本在一系列交配组合中的平均表现;特殊配合力是指某一交配组合与其双亲平均表现预期结果的差异。196. 配合力估量是筛选亲本的重要依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