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3章合成材料助剂 2 3 1 1合成材料助剂的概念合成材料助剂简称为助剂 指合成材料和产品 制品 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 为改善生产工艺条件 提高产品质量或赋予产品某种特殊性能所添加的各种辅助化学品 大部分的助剂是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于材料或产品中 因此 助剂也常被称为添加剂或配合剂 第3章合成材料助剂 3 1概述 3 三大合成材料 是指塑料 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它们是用人工方法 由低分子化合物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又叫高聚物 相对分子量可在10000以上 天然高聚物有淀粉 纤维素 天然橡胶和蛋白质等 高聚物正在越来越多地取代金属 成为现代社会使用的重要材料 4 第1号 pet 聚乙烯对苯二甲酸脂 这种材料制作的容器 就是常见的装汽水的塑料瓶 也俗称 宝特瓶 第2号 hdpe 高密度聚乙烯 清洁剂 洗发精 沐浴乳 食用油 农药等等的容器多以hdpe制造 容器多半不透明 手感似腊 第3号 pvc 聚氯乙烯 多用以制造水管 雨衣 书包 建材 塑料膜 塑料盒等等器物 第4号 ldpe 低密度聚乙烯 随处可见的塑料袋多以ldpe制造 第5号 pp 聚丙烯 多用以制造水桶 垃圾桶 箩筐 篮子和微波炉用食物容器等等 第6号 ps 聚苯乙烯 由于吸水性低 多用以制造建材 玩具 文具 滚轮 还有速食店盛饮料的杯盒或一次性餐具 第7号 其他 5 6 3 1 2合成材料助剂的分类 1 化学结构 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单一化合物和混合物 单体和聚合物 2 助剂的应用对象 塑料助剂 橡胶助剂 合成纤维助剂 7 3 按照其功能分类 a 抗老剂如抗氧剂 光稳定剂 热稳定剂 防霉剂等 b 改善机械性能的助剂如硫化剂 硫化促进剂 抗冲击剂 偶联剂等 c 改善加工性能的助剂润滑剂 脱模剂 软化剂 塑解剂等 d 柔软化和轻质化的助剂发泡剂等 e 改进表面性能和外观的助剂抗静电剂 防雾滴剂 着色剂等 f 阻燃添加剂 阻燃剂 烟雾抑制剂等 8 3 1 3合成材料助剂的应用 助剂和聚合物的关系是互为依存的关系 聚合物只有在具备适当的助剂和加工技术的条件下 才有广泛的用途 如聚丙烯 是一种极易老化的合成树脂 纯聚丙烯薄片在150 下只需0 5h就脆化 如果在树脂中加入适量的抗氧剂和稳定剂后 在同一温度下就可经受2000h的老化考验 这样就可使聚丙烯成为十分有用的通用塑料 9 3 1 4助剂在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1 助剂与聚合物的配伍性 2 助剂的耐久性 3 助剂的加工适应性 4 助剂必须适应产品的最终用途 5 助剂配合中的协同作用和相抗作用 10 3 2增塑剂 3 2 1概述定义 凡添加到聚合物体系中 能使聚合物体系增加塑性而不改变聚合物本性的物质 可以改善在成型加工时树脂的流动性 并使制品具有柔韧性的有机物质 它通常是一些高沸点 难以挥发的粘稠液体或低熔点的固体 一般不与塑料发生化学反应 11 增塑剂在所有塑料助剂中用量最大 我国总产能约为100万吨 400多种 工业生产的有200多种 增塑剂以综合性能佳 价格优的邻苯二甲酸酯为主 世界四大生产和消费国家和地区 美国 西欧 日本 中国的消费量占70 90 12 增塑剂的主要作用 削弱聚合物分子间的次价键 即范德华力 从而增加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移动性 降低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性 因而增加了聚合物的塑性 表现为聚合物的硬度 软化温度和玻璃化温度下降 而伸长率 曲挠性和柔韧性提高 13 1 按化学结构分 邻苯二甲酸酯 如 dbp dop didp 脂肪族二元酸酯 如 己二酸二辛酯doa 癸二酸二辛i dos 磷酸酯 如 磷酸三甲苯酯tcp 磷酸甲苯二苯酯cdp 环氧化合物 如 环氧化大豆油 环氧油酸丁酯 聚合型增塑剂 如 己二酸丙二醇聚酯 增塑剂的分类 14 苯多酸酯 如 1 2 4一偏苯三酸三异辛酯 含氯增塑剂 如 氯化石蜡 五氯硬酯酸甲酯 烷基磺酸酯 多元醇酯 其它增塑剂 15 2 按相容性的差异分 主增塑剂和辅助增塑剂 主增塑剂是指能与树脂充分相容的增塑剂 或称溶剂型增塑剂 它的分子不仅能进入树脂分子链的无定型区 也能进入分子链的结晶区 因而它不会渗出 喷霜等 可以单独使用 16 辅助增塑剂即非溶剂型增塑剂 一般不能进入树脂分子链的结晶区 只能与主增塑剂配合使用 所以也称增量剂 17 增塑剂总量中的75 80 应用于聚氯乙烯塑料 主要是碳原子数6 11的脂肪醇与邻苯二甲酸类合成的酯类 其中最为主要的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dop 是标准增塑剂 此外 还有环氧类 磷酸酯类和癸二酸酯类增塑剂及氯化石腊类增量剂等 18 3 按作用方式分 内增塑剂和外增塑剂 通常 内增塑剂是在聚合过程中加入的第二单体 以进行共聚对聚合物进行改性 如氯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比氯乙烯均聚物更加柔软 优点 相容性优异 缺点 通用性差 使用温度范围窄 19 外增塑剂 通常是高沸点难挥发的液体或低熔点固体 将其添加到需要增塑的聚合物中 可以增加聚合物的塑性 外增塑剂不与聚合物发生化学反应 和聚合物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在升高温度时的溶张作用 与聚合物形成一种固体溶液 优点 性能全面 生产和使用方便 缺点 相容性差 20 4 按分子的化学结构分 单体型和聚合物型 绝大多数增塑剂为单体型 有固定的分子量 如邻苯二甲酸酯类 脂肪酸二元酸酯类等 也有分子量不固定的单体增塑剂 如环氧大豆油 由二元酸与二元醇缩聚而得的聚酯 m为1000 6000 是聚合型增塑剂 21 5 按增塑剂的应用特性分 通用型和特殊型 一些增塑剂性能比较全面 但没有特殊的性能 称之为通用型增塑剂 如邻苯二甲酸酯类 一些增塑剂除了增塑作用外 尚有其它功能 如脂肪酸二元酸酯类等 具有良好的低温柔曲性能 称为耐寒增塑剂 而磷酸酯类有阻燃性能 称为阻燃增塑剂 22 关于增塑剂的作用机理已经争论了近半个世纪 曾有人用润滑 凝胶 自由体积等理论来给予解释 3 2 2增塑机理 23 1 润滑理论 增塑剂起界面润滑剂的作用 是因聚合物大分子间具有作用力 增塑剂的加入能促进聚合物大分子间或链段间的运动 甚至当大分子的某些部分缔结成凝胶网状时 增塑剂也能起润滑作用而降低分子间的 摩擦力 使大分子链能相互滑移 即增塑剂产生了 内部润滑作用 此理论能解释增塑剂的加入使聚合物粘度减小 流动性增加 易于成型加工 以及聚合物的性质不会明显改变的原因 但单纯的润滑理论 还不能说明增塑过程的复杂机理 而且还可能与塑料的润滑作用原理相混淆 24 2 凝胶理论 聚合物 主要指无定形 的增塑过程是使组成聚合物的大分子力图分开 而大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又尽量使其重新聚集在一起的过程 这样 时开时集 构成一种动平衡 在一定温度和浓度下 聚合物大分子间的 时开时集 造成分子间存在若干物理 连接点 增塑剂的作用是有选择地在这些 连接点 处使聚合物溶剂化 拆散或隔断物理 连接点 导致大分子间的分开 这一理论更适用于增塑剂用量大的极性聚合物的增塑 而对于非极性聚合物的增塑 由于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小 增塑剂的加入 减少了聚合物大分子缠结点的数目 25 3 自由体积理论 增塑剂的加入后会增加聚合物的自由体积 而所有聚合物在玻璃化温度tg时的自由体积是一定的 而增塑剂的加入 使大分子间距离增大 体系的自由体积增加 聚合物的粘度和tg下降 塑性增大 显然增塑的效果与加入增塑剂的体积成正比 但它不能解释许多聚合物在增塑剂量低时所发生的反增塑现象等 26 普遍被认为的理论介绍如下 高分子材料的增塑 是由于材料中高聚物分子链间聚集作用的削弱而造成的 增塑剂分子插入到聚合物分子链间 削弱了聚合物分子链间的引力 结果增加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移动性 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度 从而使聚合物的塑性增加 27 3 2 3对增塑剂的基本要求 1 增塑剂与聚合物有良好的相容性 2 塑化效率高 3 耐老化 稳定性好 4 耐久性好 挥发性 迁移性小 耐水 油和有机溶剂等抽出 5 耐寒性好 低温柔软性良好 6 具有阻燃性 28 7 电绝缘性良好 8 无色 无味 无毒 无污染 9 耐霉菌性好 10 耐化学品 11 增塑糊粘度稳定性好 12 价格低廉 29 3 2 4增塑剂的结构与增塑剂性能的关系 增塑剂的特性都是由它们本身的化学结构所决定的 1 增塑剂与聚合物化学结构上的类似性如果增塑剂与聚合物具有类似的化学结构 就能得到较好塑化效果 30 酯型结构绝大部分增塑剂都含有1 3个酯基 一般随着酯基数目的增多 相容性和透明性都会更好 2 极性部分的结构 极性部分还有环氧基 酮基 醚键 酰胺基 氰基和氯基等 环氧基有优良的耐热性 酮基相容性好 醚键对相容性也有改善但耐水性和耐热性差 31 3 非极性部分的结构常用增塑剂 邻苯二甲酸酯类 脂肪族二元酸酯类等 随着直链烷基碳原子数的增加 耐寒性和耐挥发性提高 但相容性 塑化效率等相应降低 碳原子数在4 8之间变化时上述影响并不显著 但碳原子数增加到14以上时 这种影响就特别显著了 32 碳原子数相同的支链烷基与直链烷基相比较 其塑化效率 耐寒性 耐老化和耐挥发性均较差 同时随着支链的增加 这种倾向更为明显 但是r1cr2 r3 r4 的分支结构却对热氧化分解有极良好的稳定性 这是因为季碳原子上没有氢的缘故 33 4 非极性部分与极性部分的比例 ap p0 例如 壬二酸二辛酯的ap p0值为11 5 dop的ap p0值为8 忽略了半极性的苯基 磷酸三辛酯的ap p0值为8 ap p0值增塑剂分子中非极性的脂肪碳原子数 ap 与极性基 p0 的比值 34 非极性部分与极性部分的比例对增塑剂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35 增塑剂分子量的大小要适当 分子量较大的增塑剂耐久性好 但塑化效率低 加工性能差 分子量较低的增塑剂相容性 加工性 塑化效率等较好 但耐久性差 一般增塑剂分子量在300 500 如dop为390 5 分子量大小 36 比如 对pvc而言 一个性能良好的增塑剂 其分子结构应该具备 相对分子量在300 500 具有2 3个极性强的极性基团 非极性部分与极性部分的比例适当 分子形状成直链形 少分支 37 苯二甲酸酯类是增塑剂中最重要的品种 品种多 产量大 约占增塑剂年销量的80 以上 苯二甲酸酯是一类高沸点的酯类化合物 它们一般都具有适度的极性 与pvc有良好的相容性 与其它增塑剂相比较 还具有适用性广 化学稳定性好 生产工艺简单 原料便宜易得 成本低廉等优点 一 苯二甲酸酯类 3 2 5增塑剂的主要品种 38 由邻苯二甲酸酐与各种醇类酯化可以制取多品种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系列化合物 其结构通式为 r1 r2为c1 c13烷基或环烷基或苯基或苄基等 39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 突出特点 增塑效率高 挥发性小 耐紫外光 耐水抽出 迁移性小 而且耐寒性 柔软性和电性能等也良好 是一类比较理想的增塑剂 40 本品广泛用于聚氯乙烯 氯乙烯共聚物 纤维素树脂的加工 制造薄膜 人造革 电线和电缆包皮 片材 板材 模塑品 增塑糊等 安全注意事项本品毒性低 大白鼠和家兔经口ld50 30g kg体重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准许本品用于食品包装用玻璃纸 涂料 粘合剂 橡胶制品 41 增塑剂dop的生产 dop制造该技术包括酯化 脱醇 中和水洗 汽提 过滤 醇回收 原料及成品等工序 酯化反应原理 酯化反应为比较典型的可逆反应 如何提高酯的收率 42 二 脂肪族二元酸酯 化学结构通式为 脂肪族二元酸酯增塑剂约为增塑剂产量的5 43 主要品种 癸二酸二 2 乙基 己酯 通称癸二酸二辛酯 癸二酸二丁酯 dbs 己二酸二 2 乙基 己酯 doa 44 三 磷酸酯 磷酸酯的化学结构通式如下 缺点 价格较贵 耐寒性较差 大多具有毒性 优点 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突出优点具有防腐性和抗菌性 45 主要品种 磷酸三甲苯酯 tcp 产量最大 磷酸甲苯二苯酯 cdp 产量次之 磷酸三苯酯 tpp 产量第三 磷酸二苯一辛酯 dpop或odp 是允许用于食品包装的唯一磷酸酯类增塑剂 46 五 含氯增塑剂 氯化石蜡 含氯脂肪酸酯 良好的电绝缘性和阻燃性 相容性和热稳定性不太好 七 其它类别的增塑剂 四 环氧化合物 环氧甘油酯及脂肪酸单酯 具有热稳定性 抗萃取 迁移及低温 相容性低 六 高分子量增塑剂 聚酯 抗萃取性和耐久性较好 47 3 2 6我国亟待开发新型增塑剂 2006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出公告 今后将禁止含有己二酸二 2 乙基 己酯 deha 等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的物质或氯乙烯单体含量超标的食品保鲜膜进口 出口 48 柠檬酸三丁酯 tbc 主要用于聚氯乙烯及其共聚物 纤物素树脂中作增塑剂 被增塑的新产品用于医疗器具和食品包装材料等方面 增塑效率高 具防霉性 一种新型 绿色 环保塑料增塑剂 无毒无味 可替代邻苯二甲酸酯类传统增塑剂 49 3 3抗氧剂 抗氧剂 是一类能抑制或减缓高分子材料自动氧化反应速度的物质 树脂 塑料 橡胶及复合材料在成型加工 贮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氧气及光接触 再加上温度的变化 导致它们在外观 结构和性能上发生变化 也即老化 3 3 1概述 50 引起上述变化的外界因素以氧 光 热三个因素最为重要 这三种因素造成高分子材料的自动氧化反应和热分解反应 使高分子聚合物降解 产生一系列变化 51 3 3 2抗氧剂的基本作用原理 3 金属离子螯合剂 枸橼酸 edta 乙二胺四乙酸 和磷酸衍生物 根据作用机理分为链终止型和预防型抗氧剂 1 自由基吸收剂 如酚类抗氧化剂 维生素e 2 氧清除剂 如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异抗坏血酸和异抗坏血酸钠等 52 3 3 3抗氧剂选用原则 1 溶解性 与聚合物的相溶性较高 而其它介质中较低 2 挥发性 不易挥发 3 稳定性 对光 热 氧 水等外界因素稳定 耐寒 4 变色和污染性 对制品无污染 5 物理性质 选用时需考虑物理性能 53 3 3 4抗氧剂的主要品种 是一类应用最早 效果最好的抗氧剂 胺类抗氧剂为芳香族仲胺的衍生物 主要有二芳基仲胺 对苯二胺 酮胺和醛胺等 1 胺类 这类抗氧剂虽然抗氧效能好 但易变质污染 因此它们多用于对制品颜色要求不高的材料中 54 2 酚类 是一类不变色无污染的抗氧剂 主要用于对制品色度要求较高或浅色制品 这类抗氧剂大多数都含有受阻酚的结构 包括烷基化单酚 烷基化多酚及硫代双酚等类型 此外还有多元酚及氨基酚衍生物 55 3 亚磷酸酯类 是一类过氧化物分解剂 它们具有分解氢过氧化物产生结构稳定物质的作用 通常称之为辅助抗氧剂 4 其它抗氧剂除上述三类抗氧剂外 还有硫代酯类及有机金属盐类 这两类亦称为辅助抗氧剂 其品种及消耗量均比较少 56 3 4阻燃剂 3 4 1概述 作用 使合成材料具有难燃性 自熄性和消烟性 阻燃剂 赋予易燃聚合物难燃性的功能性助剂 57 3 4 2阻燃剂的作用机理 吸热作用覆盖作用抑制链反应不燃气体的窒息作用等 58 1 吸热作用 在高温条件下 阻燃剂发生了强烈的吸热反应 吸收燃烧放出的部分热量 降低可燃物表面的温度 有效地抑制可燃性气体的生成 阻止燃烧的蔓延 59 通过提高聚合物的热容 使其在达到热分解温度前吸收更多的热量 从而提高其阻燃性能 这类阻燃剂充分发挥其结合水蒸汽时大量吸热的特性 提高其自身的阻燃能力 例如 al oh 3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60 2 覆盖作用 在可燃材料中加入阻燃剂后 阻燃剂在高温下能形成玻璃状或稳定泡沫覆盖层 隔绝氧气 具有隔热 隔氧 阻止可燃气体向外逸出的作用 从而达到阻燃目的 61 3 抑制链反应 燃烧的链反应理论 维持燃烧所需的是自由基 机理 阻燃剂可作用于气相燃烧区 捕捉燃烧反应中的自由基 从而阻止火焰的传播 使燃烧区的火焰密度下降 最终使燃烧反应速度下降直至终止 62 如含卤阻燃剂受热分解释放出卤素 能够捕捉燃烧反应中的自由基 从而阻止火焰的传播 使燃烧区的火焰密度下降 最终使燃烧反应速度下降直至终止 63 4 不燃气体窒息作用 阻燃剂受热时分解出不燃气体 将可燃物分解出来的可燃气体的浓度冲淡到燃烧下限以下 对燃烧区内的氧浓度具有稀释的作用 阻止燃烧的继续进行 达到阻燃的作用 64 3 4 3阻燃剂的选用原则 1 主 辅阻燃剂优势互补作用2 协同作用3 加合作用4 对抗作用 65 卤系阻燃剂磷系阻燃剂氮系阻燃剂磷 卤系阻燃剂磷 氮系阻燃剂 1 按所含阻燃元素分类 3 4 4阻燃剂主要品种 66 2 按组分的不同分类 无机盐类阻燃剂有机阻燃剂有机无机混合阻燃剂 67 3 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区块链协议书实验
- 常德吊车租赁协议书电话
- 2025年RISC-VADC控制器技术考核试卷
- 2025初级商业人像摄影师美妆人像高清细节修图考核试卷
- 桥面系分包协议书
- 德国代理酒店协议书
- 白条羊销售协议书
- wifi蓝牙协议书授权
- 签了试读协议书又犯错
- 2025旅游资源保护技术文物修复考核试卷
- 2025年船舶租赁合同协议书模板
- 2025年注册兽医《兽医临床诊疗学》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学期单元测试专项训练(含答案)
- 护士长月报表1
- 体效应振荡器工作特性和波导管状态
- 向阳小学校园卫生检查量化评分表
- (完整版)形式发票模版(国际件通用)
- 国家开放大学《社区护理学(本)》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
- 冀教英语七年级上单词及短语
- 平面构成-特异构成
- 眼镜技术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