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规划背景为适应杭州市改革开放和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现代化建设,整合新市区空间布局,在1983年国务院批准的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和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补充(1985-2000年)以及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的基础上,根据市区行政区划的变动,编制本次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期限分为近期(2001-2005)、中期(2006-2010)、远期(2011-2020)、远景(至2050年左右)。2城市性质新一轮总体规划把杭州城市性质定位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的重要中心城市和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3城市规模2000年全市总人口现状为389.76万(城市人口253.72万)。 预计近期(2005年) 全市总人口达到430万(城市人口313万),远期2020年全市总人口达到530万(城市人口445万)。根据国际特大城市的发展经验,此后人口规模将稳定在500多万。近期(2005年)市区城市用地规模为290.38 km2,远期(2020年)市区城市用地规模为452.99 km2。4城市布局结构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发展战略,提出南拓,北调,东扩,西优的发展方向,并明确了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的发展格局,将城市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的开放式空间结构。4.1一个主城主城由上、下城区和西湖、拱墅、江干五个城区组成,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信息、文化中心和旅游中心。贯彻控制、疏散、重构方针,保证城市中心功能的发挥,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和西湖风景名胜区;控制规模,疏解工业和居住用地,降低老城区人口密度,增加城市公共绿地面积,提高环境质量;调整用地结构,增加综合服务类用地和就业岗位,重点发展以旅游服务、商贸、金融、会展、信息咨询为主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新型都市工业,提高城市品质,增强城市活力,促进城市繁荣。中部、南部为商贸、居住生活区;北部以工业、仓储物流区为主;东部为交通、市政设施区;西部为教育科研、居住区。湖滨地区为旅游商业区,江滨地区为城市新中心。4.2三个副城江南城:由滨江区、萧山城区和江南临江地区组成,是以高科技工业园区为骨干,产、学、研协调发展的的现代化科技城和城市远景商务中心。沿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公建区和远景城市商务中心,南部为商贸、居住生活区,东、西部为工业区和文教科研区。临平城:由临平城区、星桥、运河镇等组成,是以城市现代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北部为工业区和配套生活服务区,中部为公建区和居住生活区,南部为物流园区。下沙城:由下沙、九堡、乔司组成,是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教园区为骨干的综合性新城。北部为教育科研区,南部、西部为工业区,中部及东部临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4.3双心双轴双心是指湖滨、武林广场地区的旅游商业文化服务中心和临江地区的钱塘江北岸城市新中心、钱塘江南岸远景城市商务中心。双轴是指东西向以钱塘江为轴线的城市生态轴和南北向以主城-江南城为轴线的城市发展轴。4.4六大组团分成北片和南片,北片由塘栖、良渚和余杭组团组成,南片由临浦、瓜沥和义蓬组团组成。吸纳中心城区人口及产业等功能的扩散,形成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功能齐全、职住平衡、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卫星城镇和城镇群。塘栖组团:由塘栖、仁和镇组成,是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城市北部的休闲旅游观光基地和临平工业区的配套服务基地。东部为居住生活区,西部为工业园区。良渚组团:由良渚、瓶窑镇组成,严格保护良渚文化遗址群,合理控制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发展以良渚文化和生态农业为主题的文化休闲旅游。北部为良渚遗址保护区,西部、东南部为居住生活区,西部为生态农业旅游区。余杭组团:由余杭、闲林镇和仓前镇南部组成,是城市西部的近郊住宅区和高教科研基地。西部为居住生活区,南部为休闲度假别墅区,东部为教育科研区。临浦组团:由临浦、义桥、戴村镇组成,是城市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空间。北部为居住生活区,南部为高新科技园区。瓜沥组团:由瓜沥、衙前、坎山镇组成,是以临港工业、轻纺工业、服装加工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北部为工业区和物流园区,南部为居住生活区。义蓬组团:范围涉及义蓬、南阳、河庄、新湾镇,建立江东工业区,作为城市未来综合性工业发展的主要空间。东北部为工业区,西南部为居住生活区。4.5六条生态带为避免城市连片发展而影响生态、景观和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在各组团之间、组团与中心城区之间,利用自然山体、水体、绿地(农田)等形成绿色开敞空间,划定生态敏感区。杭州将规划建设六片绿色生态开敞空间:灵龙风景区-西湖风景名胜区径山风景区-西溪风景区超山-半山-皋亭山风景区-彭埠交通生态走廊石牛山风景区-湘湖风景区青化山风景区-航坞山-新街绿化产业区东部沿江湿地区和生态农业区。5.道路交通5.1交通发展战略杭州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加快道路交通建设,完善城市道路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引导小汽车发展,加快城市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推行智能化交通。形成路网完善、功能明确、结构合理、管理先进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5.2城市道路网系统杭州市总体规划提出以快速路为主骨架,结合主次干路,组成以方格网为基础,环路加放射线,功能明确、级配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系统。其中一环三纵五横的城市快速路系统为:一环:即绕城公路,全长123千米,采用高速公路标准,主要疏解过境车流并对入城交通起分配作用。三纵:由南北向的上塘路-中河路-复兴大桥-四季大道,320国道(杭枫线)-石桥路-秋涛路-西兴大桥-风情大道,东湖路延伸线-九堡大桥-通惠路组成三纵。五横:由东西向的石祥路-石大线-海宁东西大道,文一路-德胜路,天目山路-环城北路-艮山路,中兴路-机场快速路,原320国道(杭富段)-之江大桥-彩虹大道组成五横。5.3轨道交通以东西线和南北线组成的十字线为骨干,形成一个贯通城市各主要客运交通集散点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6.建设时序和远景展望6.1建设时序实施旅游西进,优二兴三战略,主城近期以钱江新城建设、湖滨地区改造、西部风景旅游区建设为主;中期继续建设钱江新城和风景旅游区,调整用地结构,疏解主城人口和部分城市功能,逐步向副城和外围组团转移。积极实施跨江向南发展,江南城近期加快建设滨江科技城和萧山市心路地区(市级副中心),积极做好江东工业区的启动建设工作;中期继续建设完善科技城和市级副中心,并承担部分市级功能,继续建设江东工业区。实施城市东扩、沿江开发战略,下沙城近期以高教园区、工业区建设为主;中期建设下沙城中心区(市级副中心)。临平城近期积极做好临平工业区的启动建设工作;中期继续建设临平工业区,完善市级副中心。6.2远景展望远景展望至2050年,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当时水平。经济繁荣、科教发达、旅游兴旺,产业布局和结构优化,人民生活富裕、文明。杭州中心城市形成钱江两岸功能高度融合、结构布局合理、生态环境良好、城市景观优美、各项城市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建成山水城市、花园城市、生态城市。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区范围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展方向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公共设施分布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生态保护区分布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道路骨架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分区规划之一:上城区1.前言杭州市是我国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上城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五代吴越文化区、南宋皇城遗址、吴山文化保护区、清河坊街、小营巷、思鑫坊民居、中山中路传统商业街等,拥有众多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古迹,拥有全市的湖滨商业旅游服务中心、南山路休闲街、延安路商业街、城站商贸区、西湖大道、庆春路、商贸商务区,拥有贴沙河、中河、东河、新开河等尽显江南水乡风韵的河流,拥有钱江北岸高尚住宅区等等近十年来,上城区 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已成为杭州市的精品之区,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区中旧城改造中出现保护与继承、保护与发展、可持续发展与现实发展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规划试图用更高、更远、更宽的视野去描绘上城区的未来,用西古、南优、北中、东新的思路让城区的发展与未来相吻合,成为高品位、山水相依、古迹益彰、安居乐业的绿色城区2.功能组织与规划结构以中河为界,西部为城市公共中心,旅游商贸区;东部和东南部为生活居住区;南部为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分区结构为3片、4心、4区、3轴、3廊、二带一环的城市格局。九个居住片区:湖滨、小营、城站、清波、紫阳、望江、复兴、近江等。四个公共中心:市级中心-湖滨休闲旅游服务中心(RBD),市级副中心-城站广场商贸旅游中心,区级中心-江滨体育文化休闲中心和南星桥凤凰城商业中心。四个历史文化保护区:吴山文化保护区、南宋文化保护区、五代吴越文化保护区、中山中路传统商业保护区。三条商业轴:庆春路商贸街、解放路商业街、延安路商业街。三条联系绿廊:南复路-玉皇山隧道-玉皇山路、万松岭路-姚江路、望江路绿色联系廊。二条滨水景观带:西湖南线滨水景观带和钱江北岸景观带。一条旅游观光环线:中山中路、中山南路、八卦路、虎跑路、环西湖南线、解放路形成历史文化景观旅游环线。3.分区性质与发展规划分区性质:杭州市商贸、商务旅游服务中心、城市东南部生活居住区,体现杭州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文化名城的重要区域。发展规划:行政区划面积26.65平方千米,陆域面积21.62平千方米,2002年总人口31.46万人。至202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为21.62平方千米,容纳居住人口32.26万人。4.道路交通规则4.1对外交通铁路:杭州火车站,增加城站东面出入口设施。望江门道口至萧山站的铁路设施转化为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新的浙赣线从望江门以南开始下穿,以隧道方式穿越钱塘江及江南城至临浦站出地面。客运枢纽站:杭州客运南站。客运码头:南星客运码头、南复路钱塘江旅游小码头。4.2城市道路交通城市快速路:“二纵”通过分区,即中河路-复兴大桥、秋涛路-西兴大桥,主要联系主城与江南城。主干路:庆春路、解放路、西湖大道、望江路、延安路、秋涛路、钱江路等;次干路:平海路、清泰街、婺江路、南山路、浣纱路、建国路、富春江路、之江路等。轨道交通:有三路轨道交通线路(1号线、3号线、4号线)经过分区。5.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上城区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市级文物保护点15处,拟保文物32处。5.1地下文物分布区(1)南宋皇城遗址保护区(2)南宋太庙-三省六部遗址保护区(3)南宋德寿宫遗址保护区(4)思鑫坊近代民居保护区5.2历史文化街区(1)清河坊历史街区(2)小营巷旧城风貌保护区(3)中山中路传统商业街保护区5.3文化保护区(1)五代吴越文化保护区(2)南宋文化保护区(3)吴山文化保护区5.4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各类博物馆、专业陈列馆系列,构筑古都遗韵-清河坊和孔庙大景区,整合吴越南宋遗迹规划结构图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分区规划之二:下城区1.规划结构“一主、三副、十二个居住片区。”一主:武林商务区三副:(和平会展中心区、(东新)居住区公共中心、(华丰)科研中心区。十二个居住片区2.用地规划下城区是杭州市中心城区、文化商务中心、城市中北部的生活居住区,是体现杭州现代城市风貌的重要区域。3.公共设施用地规划以武林广场为中心,结合周边公建地块形成武林商务区。以和平广场为中心,形成和平会展中心区。以东新和三塘居住区为依托,形成居住区公共中心。以原下城科技园为基础,形成华丰科研中心区。4.绿地系统规划大型绿地:城北体育公园、生态公园。市级绿地:凤起公园、城东公园、武林广场、环北公园、朝晖公园、和平公园、杭氧公园、善贤公园、沈家公园、重机公园、草荡公园等。小区级绿地: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进行合理布局,使整个绿地系统结构明确,布局均衡。5.道路交通规划下城区道路网骨架由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三级组成。城市快速路有南北向的上塘路、石桥路,东西向的有石大线、石祥路、德胜路、环城北路,涉及“一环、三纵、五横”,城市快速路系统中的“两纵、三横”。在石桥路与临丁路、石祥路交叉口,以及德胜路与东新路交叉口规划建设大型公交。区内沿延安路、上塘路和环城北路有规划的轨道交通一、二期线路。沿重工路、庆春路规划预留轨道交通远景线路。在三塘、华丰村规划保留公交停车场及修理厂。在华丰村规划建设公交中心站,在武林广场东现电车场处,规划建设公交中心站及公交、轨道交通换乘中心。区内保留现有杭宣、沪杭铁路线,规划改造艮山门货站为铁路快速行包中心。区内规划预留高速客运铁路线。在石桥横塘村规划保留和建设公路货运站场。规划结构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分区规划之三:西湖区1.用地规划分区功能定位:杭州重要的高教、科研、会展基地和高新产业的培育发展区,主城西部的生活居住片区,拓展杭州旅游发展空间的重要生态区。规划目标:实施“旅游西进”发展战略,坚持“环境立市”和“工业兴市”并重,充分发挥西湖区的特色资源和环境、区位优势,贯彻可持续发展,强化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产业结构、整合空间布局,科教兴区,通过发展总部经济、知识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型都市工业,发展都市休闲旅游和城郊生态农业,使西湖区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城乡协调发展的经济强区、文化大区。人口规模:规划分区总人口92万人,其中城区人口74万人,郊区人口18万人。2.规划结构绕城公路贯穿分区南北形成“二区三轴五景”的规划分区结构。“二区”:城区和郊区两大区块;“三轴”:绕城公路生态交通轴,余杭塘河、钱塘江生态景观轴;“五景”:之江国家度假旅游区、西溪风景区(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区)、龙坞风景区、灵山风景区和长安沙风景区。其中:城区形成“四心六片区”即4个公共中心和6大功能片区,郊区“一个中心城镇、三个旅游城镇”的格局。3.道路交通规划3.1道路网架构分析由骨架道路网络(由高等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组成)、次干路和支路三个层次的道路组成一个快速、安全、便捷、功能明确、级配合理、易于管理的城市道路网系统。3.2道路网规划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本区域内有绕城公路、杭徽高速公路、杭新景高速公路、杭长高速公路、320国道一级公路、104国道一级公路、杭富沿江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由“四横、一纵”组成。四横:留祥路、文华西路-文一路、天目山路、云河路。一纵:紫金港路-吉鸿路。3.居住用地规划图根据规划结构和功能分区,规划城区6大功能片区分成12个居住片区,分别为西溪、玉泉居住片,翠苑、古荡居住片,塘北、蒋村居住片,文新、炮台居住片,三墩东、三墩西居住片,以及留下、小和山居住片,规划可容纳居住人口61.7万人。郊区由转塘、龙坞、袁浦、周浦的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以及之江度假区人口组成,可容纳16.5万人。分区另有浙大、小和山省属教育基地、老文教区等学生人数13.8万人。规划结构图 居住用地分布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风景旅游规划图分区规划之四:拱墅区1.分区性质与发展规划拱墅区位于杭州市区北部,是杭州市五个主城区之一。现辖拱宸桥、小河、和睦、大关、湖墅、米市巷六个街道和上塘、祥符、半山、康桥四个乡镇。分区性质:是杭州市主城区北部集居住、商贸、教育科研、都市工业、现代物流等功能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城区。发展规划:行政区划面积69.55平方千米, 2002年总人口28.95万人。至202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为58.87平方千米,容纳居住人口60万人。2.“一轴两翼,一主三次”的总体布局结构“一轴”: 一条发展轴线,即京杭运河为拱墅区的发展主轴线。“两翼”: 两个发展翼,即以祥符为中心西翼,以半山为中心东翼。“一主”: 一个主中心,即拱宸桥u2014大关地区为拱墅区区级主中心。“三次”: 三个次中心,即卖鱼桥、祥符、半山三个分区级次中心。三条商业轴:庆春路商贸街、解放路商业街、延安路商业街。3.“一心、一区、一廊、六带”的空间环境特色一心:即运河商务商贸中心(城北CBD)。一区:即半山生态保护区。一廊:即运河文化景观长廊。六带:六条绿化带,即京杭大运河两岸绿化带、石祥路两侧绿化带、杭宣铁路两侧绿化带、104国道两侧绿化带、302国道城市绿色带、城市绕城公路两侧绿化带。两街:两个历史街区,即小河直街和拱宸桥西古街。4.“七园十二区二街”的功能布局结构一个高教园区:即杭州市第二文教区。一个特色园区:即杭州汽车工贸园。三个工业园区:即半山工业园区、祥符、康桥经济科技工业园。二个物流园区:即康桥物流区和铁路北站物流区。十二区:即规划十二个居住片区:(米市巷、和睦、大关、湖墅、拱宸东、拱宸西、华丰、半山、庆隆、祥符、火车北站、康桥)。二街:即沈半路和石祥路两条特色汽车品牌街。5.对外交通规划与区域交通规划5.1对外交通规划5.1.1铁路:保留宣杭铁路和铁路北站,主要为铁路货运。规划宣杭铁路复线从北部穿越。5.1.2公路:杭州绕城公路从拱墅分区北侧通过。5.1.3水运:京杭大运河为该区主要水运河道,西塘河、余杭塘河为该区的另外两条水运河道。5.2区域交通规划道路网格局是以“三纵四横” :包括绕城公路、上塘路(上塘路延伸线)、莫干山路、沈半路、石祥路(留祥路)、德胜路、环城北路为交通干道构成拱墅分区对外交通道路主骨架,其他主次干道构成拱墅分区内外交通干道网系统。总体布局结构图 空间环境特色图 功能布局结构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分区规划之五:江干区1.对外交通规划高速公路:规划期内将沪杭甬高速公路城区段置换为城市快速路。铁路:在沪杭铁路的两侧,预留沪杭高速铁路控制用地。水运:保留现有码头,规划建设运河水龙码头。机场:现状保留笕桥军用机场。对外交通设施:近期保留汽车东站,远景搬迁汽车东站。2.道路网规划规划道路系统分四级设置,即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路网系统形成“五横四纵”的道路网格局。“五横”:临丁路、石大路、德胜路、艮山路、之江路;“四纵”:石桥路-秋涛路、同协路、丁桥东路-机场路、沪杭高速公路城区段。快速路:石大路、秋涛路-石桥路、(清江路)、沪杭高速公路城区段、德胜路、艮山西路、艮山东路为城市快速路3.规划结构“三个中心、三大组团、一个风景区、一个森林公园、两纵三横交通轴线”三个中心:钱江新城公共中心、铁路东站城市副中心、江干区公建中心三大组团:主城东组团、笕桥-彭埠组团、丁桥组团一个风景区:皋亭风景区一个森林公园:笕桥森林公园两纵三横交通轴线:石桥路-秋涛路、同协路(两纵)艮山路、庆春路、德胜路(三横)规划结构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分区规划之六:余杭区1.临平城用地规划规划范围:西以09省道为界,西南以区界和沪杭铁路为界,北面和东面至区界,南以城区环城路为界,用地面积为133.8平方千米。分区性质:为杭州市“一主三副六大组团”的副中心城之一,以现代加工制造业为主,具有区域物流中心功能的综合性工业城,具有山水特色的生态型居住新城,余杭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规模:远期(2020年)60万人,远景(2050年)80万人用地规模:远期(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为108.2平方千米,远景为113.9平方千米。2.塘栖组团用地规划规划范围:涉及塘栖、崇贤、仁和三镇行政,用地面积为192.32平方千米。功能定位: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杭州市北部休闲旅游观光基地和临平工业区配套服务基地。人口规模:远期(2020年)32万。3.良渚组团用地规划规划范围:涉及良渚、瓶窑全镇及仓前镇北部,总面积为268平方千米。分区性质:以生态景观为主导,以良渚遗址保护区为核心,以高等教育和历史文化为特色,集旅游、居住、教育、商贸功能为一体,兼顾工业和物流的城市组团。功能定位:历史文化遗产(良渚遗址)保护区,高教及高新产业园区,生态型城市组团。人口规模:远期(2020年)37万,远景(2050年)53万人。规划结构图分区规划之七:萧山区1.城镇体系萧山区位于杭州市区东南部,钱塘江南岸,东邻绍兴,西连滨江区、富阳,南接诸暨,北与杭州主城、海宁隔江相望,总用地面积1420平方公里,下辖四个街道二十二个建制镇(乡),2002年末全区总人口114.96万人。规划形成“一城三组团、三轴三级”的城镇体系主框架,即:萧山城区、义蓬、瓜沥、临浦城市组团、杭甬高速公路沿线城镇发展轴、杭金公路城镇发展轴、区域北部沿江城镇发展轴和萧山城区-城市组团-一般镇三级城镇等级结构2.道路交通规划图对外交通:包括铁路、航空、公路、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公路形成高速公路一绕三线一通道、一级公路四横二纵和二级公路四横三纵组成的主骨架。铁路有浙赣铁路和萧甬铁路航空有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辐射杭州大都市;水运有萧甬运河与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3.萧山城区用地布局图规划范围为钱塘江南岸绕城公路所围合的区域,涉及城厢、北干、蜀山、新塘四个街道和宁围、新街、闻堰三个镇及红山、钱江两个农场,总用地面积24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80-90万人。根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确定萧山城区是江南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高科技工业园区为骨干,产、学、研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科技城和城市远景商务中心。两轴:下沙-乔司农场片间的南北向的生态交通轴,绕城公路生态景观轴。4.萧山城区规划结构图规划结构:“一带、两轴、九大组团”。“一带”:钱塘江沿江景观带;“二轴”:以市心路贯穿四大生活居住组团形成的空间主轴和以北干山、西山等自然山体、绿带形成的城市生态轴。“九大组团”即由北自南依次为钱江世纪城、萧山新区、老城、城南、湘湖、闻堰六大组团,形成城区生活居住带;东部依次为钱江文化产业、工业、工业物流三大组团,形成城区东部产业发展带。规划结构图 城镇体系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分区规划之八:下沙区1.规划结构“一心,两轴,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行业中的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互联网科技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激光条幅机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商场冬季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岗位聘任协议书9篇
- 山东省2025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公开招聘工作人员(2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宜昌市2025湖北宜昌市教育局所属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校园(华中师范大学站)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宁波市2025年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公开招聘1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国家监管中心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及安排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招聘高层次人才拟聘用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物流园区规章制度模版(2篇)
- 《多能源耦合供热系统》
- 《搞定:无压工作的艺术》完整课件
- 京东方岗位胜任力测评题库
- 印刷包装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方案
- 高中数学64数列求和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二手车国庆节活动方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高考物理步步高同步练习必修3练透答案
- DZ∕T 0215-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煤(正式版)
-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九年级数学专题复习新课标要求-中考33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