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传输原理复习总结.ppt_第1页
冶金传输原理复习总结.ppt_第2页
冶金传输原理复习总结.ppt_第3页
冶金传输原理复习总结.ppt_第4页
冶金传输原理复习总结.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冶金传输原理 1 三种传输现象的基本定律 2 三种传输现象普遍规律 类比关系 绪论 1 通量 扩散系数 浓度梯度 各自量的浓度梯度 3 号意义相同 即通量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 第1章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1 流体的概念及连续介质模型 流体 连续介质模型 等温压缩率 体胀系数 2 液体的压缩性和膨胀性 3 气体的压缩性和膨胀性 pv rt 粘性 流体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 粘性阻力 内摩擦力 由粘性产生的作用力 5 牛顿粘性定律 第1章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动力粘度 pa s 运动粘度 m2 s 又称 动量扩散系数 影响 的因素 物质种类 温度 6 粘度 4 粘性 第2章流体静力学 1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 质量力 表面力 法向力 切向力 2 流体静压强 流体静压强 单位面积上的流体静压力 流体压强的特性 3 流体平衡微分方程 4 平衡微分方程的积分 第2章流体静力学 5 静止流体中的压强分布规律 当已知液面压强p0和液面距基准面的距离z0 6 静力学方程的能量意义与几何意义 第2章流体静力学 根据 可知 1 同一静止液体中 各点的测压管水头是相等的 各点的静压水头也是相等的 几何意义 2 总比势能不变 但比压能和比位能可以互相转化 能量意义 7 静止液体对平面壁的压力 第2章流体静力学 7 1求压力的大小 即压力p为浸水面积与形心处的液体静压强的乘积 7 2求压力的作用点 8 静止液体对曲面壁的压力 压力的倾斜角为 第2章流体静力学 p的作用点 压力中心 d的确定 见图2 16 第3章流体动力学 3 1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 速度 加速度 稳定流与非稳定流 迹线 流线 流管 流束 流量 3 2连续性方程 对不可压缩流体 空间连续性方程 3 2 1直角坐标系的连续性方程 第3章流体动力学 3 2 2沿总流的连续性方程 对不可压缩流体 物理意义 对可压缩流体稳定流 沿流程的质量流量保持不变 物理意义 对不可压缩流体沿流程体积流量不变 流速与管截面积成反比 第3章流体动力学 3 3理想流体动量传输方程 欧拉方程 3 4实际流体动量传输方程 纳维尔 斯托克斯方程 纳维尔 斯托克斯方程 n s方程 第3章流体动力学 3 5理想流体和实际流体的贝努利方程 理想流体的贝努利方程 实际流体的贝努利方程 实际流体总流的贝努利方程 第3章流体动力学 贝努利方程的几何意义 物理意义 理想流体的几何意义 实际流体的几何意义 物理意义 3 6贝努利方程的应用 第4章流动状态及能量损失 4 1流动形态及阻力分类 1 流动形态 层流流动 湍流流动 2 流动状态判别准则 雷诺数 临界雷诺数 圆管 非圆形管 平板 3 能量损失的两种形式 沿程阻力和沿程损失 局部阻力和局部损失 总能量损失 流体绕过固体流动时的雷诺数 4 2流体在园管中的层流运动 第4章流动状态及能量损失 速度分布公式 最大流速 平均流速 管中层流流量 沿程损失 第4章流动状态及能量损失 边界层概念 边界层 当流体流过固体表面时 由流体的粘性作用 在表面上呈现出具有速度差异 滑差速度 的流体薄层 层流起始段 层流稳定之前的一段 4 3园管中的湍流运动 1 湍流的脉动现象 2 速度的时均化原则及时均速度 3 湍流边界层 湍流边界层 4 水力光滑管和水力粗糙管 水力光滑管 对流动影响小 类似完全光滑管 水力粗糙管 对流动影响大 消耗能量 第4章流动状态及能量损失 第4章流动状态及能量损失 5 湍流沿程损失的基本关系式 图4 8尼古拉茨实验图 区 层流区 区 过渡区 区 水力光滑管 粗糙管的过渡区 区 水力光滑管区 区 水力粗糙管区 图4 9莫迪图 第5章热量传递的基本概念 在热量传递过程中 温度及其分布是第一要素 温差是推动力 稳态传热 物体中各点温度不随时间改变的热传递过程 非稳态传热 物体中各点温度随时间改变的热传递过程 5 1基本概念 1 温度场 某一时刻空间所有各点的温度分布 2 等温面与等温线 3 温度梯度 第5章热量传递的基本概念 4热流量与热流密度 热流量 单位时间内 经由某一给定面积传递的热量 w 热流密度q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 w m2 5 2热量传递方式 5 2 1导热 导热 物体各部分无相对位移或不同物体直接接触时依靠物质分子 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现象 2 傅立叶导热定律 1 定义 第5章热量传递的基本概念 3 热导率 热量传输系数 热导率 5 2 2对流 对流换热 对流 导热 流体和与之接触的表面作相对运动时 在温差作用下进行的热量传输过程 1 定义 2 计算公式 牛顿冷却公式 第5章热量传递的基本概念 5 2 3热辐射 1 含义及特点 热辐射 物体自身温度 或热运动 的原因而激发产生的电磁波传播效应 投射到物体上 为物体吸收转变为内能 使其温度升高 辐射换热特点 第5章热量传递的基本概念 2 斯蒂芬 波尔茨曼定律 1 黑体在某一温度下的辐射能 斯蒂芬 波尔茨曼定律 四次方定律 2 实际物体的辐射能 式中 实际物体的黑度 或发射率 介于0 1之间 第6章导热 6 1 1导热微分方程 当物性参数为常数且无内热源时 无内热源稳态 第6章导热 对于轴对称问题 圆柱 圆筒或圆球 采用圆柱坐标系 r z 或球坐标系 r 下的导热微分方程式 6 4 6 7 无内热源的一维稳态导热 无内热源的稳态二维导热 直角坐标系 第6章导热 6 1 2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 1 初始条件 最简单的初始条件是 2 边界条件 1 第一类边界条件 已知任何时刻边界面上的温度分布 即 边界温度均匀时 上式可简化为 第6章导热 2 第二类边界条件 给定物体边界上任何时刻的热流密度分布 如果边界温度均匀时 有 第6章导热 3 第三类边界条件 已知与边界面直接接触的流体温度tf和边界面与流体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h 6 2一维稳态导热 6 2一维稳态导热 6 2 1平壁的导热 1 单层平壁 第6章导热 2 热阻 3 多层平壁的导热 第6章导热 6 2 2圆筒壁的导热 1 单层圆筒壁的稳态导热 热阻 第6章导热 2 多层圆筒的稳态导热 6 2 3球壁的导热 6 3非稳态导热 非稳态导热特征 6 4 1第三类边界条件下的一维非稳态导热 周围介质温度为常数 第6章导热 一 无限大平壁的分析解和诺谟图 完整数学描述如下 第6章导热 解方程及边界条件得分析解线算图 诺谟图 任意位置任意时刻温度t的求解 第6章导热 物体的累计热量 方程组的解归纳为准则关系式的意义 1 更好地揭示了物理现象的本质 2 大幅度减少了变量数 第6章导热 6 4 2第一类边界条件下的一维非稳态导热 表面温度为常数 半无限大物体 边界条件 第一类 理论解 第6章导热 表面的瞬时热流密度qw 蓄热系数b 综合衡量材料蓄热和导热能力的物理量 第7章对流换热 7 1对流换热概述 7 1 1对流换热和牛顿冷却公式 牛顿冷却公式和换热系数 对流换热的主要任务 第7章对流换热 7 1 2影响对流换热的主要因素 1 流动动力 起因 2 流动状态 3 换热表面几何尺寸 形状 位置 4 流体的物理性质 物性相互间的联系和制约 主要反映在准则数值的大小上 二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 一 影响因素 第7章对流换热 能量微分方程 7 2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 7 3热边界层概念 热边界层 壁面附近形成的温度急剧变化的流体簿层 第7章对流换热 层流边界层中 沿y方向的热量传递依靠导热 湍流边界层中 沿y方向的热量传递依靠流体微团的脉动引起的混合作用 普朗特数 第7章对流换热 7 4相似理论基础 相似准数 similarityeriterion 由确定物理现象的物理量组成的反映现象物理相似的数量特征的无量纲数群 在相似现象中 相应的相似准数数值相同 而且描述相似现象的准数关系式也相同 因此如果把模拟结果整理成准数关系式 那么得到的准数关系式就可推广到其他与之相似的现象上去 由相似准数可以得出模型定律 作为设计物理模拟模型的依据 在确定相似准数的方法中 常用的主要有方程分析法 量纲分析法和定律分析法3种 方程分析法的根据是相似现象的物理方程相同 由分析描述现象的方程得出相似准数 第7章对流换热 3 按照规定选取特征尺寸 准则数nu re和gr中的几何尺寸称为特征尺寸 4 按规定选用特征流速 强迫对流换热准则数关系式中计算雷诺数re所选用的流速称为特征流速 特征温度 特征尺寸和特征流速常称为对流换热的三大特征量 5 正确选用各种修正系数 2 按规定选取特征温度tc 查取流体物性参数的温度称为特征温度 1 根据对流换热的类型和有关参数的范围选择所需要的准则数方程 不能弄错 对流换热准则数方程的正确使用 第7章对流换热 7 6自然对流的换热计算 自然对流时的温度分布和速度分布 二 计算对流换热系数的准则方程 简化计算公式 一个大气压 tcp 50 左右 空气与表面换热时 有 一 边界层的形成与发展 第7章对流换热 7 7强制对流的换热计算 7 7 1外掠平板 7 2 2横掠圆柱 冲击角影响及其修正 第7章对流换热 7 7 3绕流球体 7 7 4管内流动 湍流换热实验准则式 定性温度 考虑不均匀物性的影响时 可选用以下实验准则式 第7章对流换热 几点讨论 1 非圆形管 定型尺寸采用当量直径 2 入口段修正 3 弯管修正系数 4 管内层流换热 2 换热计算公式 1 附加自然对流的影响 第8章辐射换热 8 1热辐射基础 8 1 1热辐射的本质及特点 热辐射 物体自身温度或热运动的原因而激发产生的电磁波传播效应 投射到物体上 为物体吸收转变为内能 使其温度升高 特点 1 2 3 8 1 2热辐射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 本质 1 绝对黑体的概念 第8章辐射换热 第8章辐射换热 黑体模型 黑体模型 物体向外辐射的能量是按波长和空间分布的 辐射力 ew m2 单色辐射力 第8章辐射换热 2 普朗克定律 eb f t 的具体表达形式 维恩定律 3 斯蒂芬 波尔茨曼定律 第8章辐射换热 灰体定义 4 灰体及其辐射力 根据灰体的定义 有 第8章辐射换热 5 基尔霍夫定律及实际物体的吸收比 基尔霍夫定律 热平衡条件下任意物体对黑体辐射能的吸收比等于同温度下该物体的黑度 对于灰体 有 8 2热辐射的工程应用 8 2 1辐射率的工程处理方法 式中 为实际物体的发射率 黑度 可通过实验确定 第8章辐射换热 常用材料的表面发射率 可查相关图表 影响 的因素 物体的种类 表面温度和表面状况 8 2 2两物体之间的辐射换热 1 角系数 物体尺寸 形状及相互位置等表面几何因素对辐射换热的影响可用角系数来表示 角系数定义 有两个任意放置的物体表面 表面1发出的辐射能中落到表面2上的能量所占的百分数称为表面1对表面2的角系数 记为 1 2 同理 第8章辐射换热 2 两个很大的同轴圆柱表面 长轴在井式炉内加热 3 一个平面和一个曲面 平板在马弗炉内加热 由两个表面组成的封闭系统 常见封闭体系的角系数 1 两个相距很近的平行大平面 第8章辐射换热 2 封闭体系内两个大平板的辐射换热 1 黑表面 2 灰表面 式中 第8章辐射换热 3 封闭体系内任意辐射交换的计算公式 补充 包壁 1 与内包非凹小物体 2 第8章辐射换热 8 2 5气体与固体的辐射换热 1 气体辐射与吸收特点 2 气体的辐射力和黑度 辐射力 气体的单色吸收率可表示为 第8章辐射换热 3 火焰辐射 1 暗焰 2 辉焰 4 气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辐射换热 8 3综合传热 综合传热 两种或三种基本热量传递方式同时起作用 第8章辐射换热 8 3 1对流和辐射同时存在的传热 8 3 2炉墙的综合传热 第8章辐射换热 第9章质量传输基本概念 质量传输 物质从空间或物体的某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的现象 9 1 1扩散传质 9 1 2对流传质 流动体系中 由流体质点的宏观运动而引起的物质传递过程 其机制与对流换热类似 9 1 3相间传质 传质过程涉及到两相或多相的相际之间的传质 与综合传热类似 由于浓度差存在 依靠分子运动引起的质量传输 其机理类似于热传导过程 多相反应 气 固 气 液 固 液等 第9章质量传输基本概念 9 2 1浓度 1 质量浓度 2 质量分数 3 量浓度 第9章质量传输基本概念 4 摩尔分数 5 气体 第9章质量传输基本概念 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的关系 同理 第9章质量传输基本概念 9 2 2速度 1 以静止坐标为参考基准 第9章质量传输基本概念 2 以平均速度为参考基准 9 2 3传质通量 通量密度 速度 浓度 1 相对于静止坐标系的质量通量和摩尔通量 第9章质量传输基本概念 2 相对于质量平均速度的质量通量和相对于摩尔平均速度的摩尔通量为 双组分混合物中 浓度 速度以及质量通量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式 表9 1 第10章质量传输微分方程 1 以质量浓度表示的组分a的质量传输微分方程 2 以物质的摩尔浓度表示的组分a的质量传输微分方程 3 以质量通量密度表示的组分a的质量传输微分方程 4 用摩尔通量密度表示的组分a的质量传输微分方程 第10章质量传输微分方程 质量传输微分方程的几种简化形式 1 均质不可压缩流体 常数 2 均质不可压缩流体没有化学反应的稳定态传质 v 常数 ra rb 0 第10章质量传输微分方程 3 总体流动可忽略不计及不可压缩流体没有化学反应的非稳态传质 v 0 ra rb 0 2 费克第二定律与导热的傅里叶定律在形式上完全一致 其在各坐标系中的表达式见表10 1 1 费克第二定律适用于固体 静止液体或气体组成的等摩尔逆向扩散体系 第10章质量传输微分方程 10 4定解条件 10 4 1初始条件 简单情况t 0 ca0 常数 10 4 2边界条件 1 规定了边界上的浓度值 2 规定边界上的通量 3 规定边界上的对流传质系数kc及组分a的浓度 对流传质时 边界上的摩尔通量为 第10章质量传输微分方程 4 规定化学反应的速率 第11章扩散传质 11 1一维稳态分子扩散 研究目的 找出内部浓度分布规律 以及通过分子扩散方式所传递的质量通量 研究内容 在不流动或停滞介质以及固体中以分子扩散方式进行的质量传递过程 11 1 1等摩尔逆向扩散 第11章扩散传质 边界条件 其解为 微分方程 等摩尔逆向扩散浓度分布 传质通量 或 等摩尔逆向扩散质量传递与一维稳态导热相类似 见表11 1 第11章扩散传质 11 1 2通过静止气膜的单相扩散 液体表面的蒸发 第11章扩散传质 浓度分布方程为 或 单向扩散浓度分布 组分物质的摩尔浓度是按指数规律变化 第11章扩散传质 质量通量naz 或 第11章扩散传质 11 1 3气体通过金属膜的扩散 气体氢通过一金属膜的扩散 扩散通量 或 式中 第11章扩散传质 11 2非稳定态分子扩散 11 2 1忽略表面阻力的半无限大介质中的非稳定态分子扩散 初始条件t 0 对所有z值 ca ca0 边界条件t 0 x 0 ca cawx ca ca0 微分方程 钢的表面渗碳 浓度分布 第11章扩散传质 11 3影响扩散的因素 11 3 1气相扩散系数 11 3 2液相扩散系数 11 3 3固体扩散系数 1 温度的影响 2 固溶体类型 3 晶体结构 4 浓度 5 合金元素 6 晶界扩散 表面扩散和位错扩散 第12章对流传质 12 1对流传质的基本概念 对流传质 运动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 或不互溶的两种运动流体之间发生的质量传递过程 12 1 1对流传质系数 对流传质通量密度 kc 以 ca为基准的对流传质系数 m s 对流传质微分方程 12 1 2表示传质特性的相似准数 施密特数 路易斯数 第12章对流传质 12 2传质系数模型 12 2 1薄膜理论 薄膜理论 对流传质的阻力主要存在于界面上所形成的流体薄膜内 等效边界层 12 2 2渗透理论 渗透理论 两相间的传质是靠流体的体积元短暂地 重复地与界面有接触而实现的 te 体积元与界面接触的平均寿命 时间 12 2 3表面更新理论 表面更新理论认为 每个体积元与表面接触的时间在零到无穷大之间变动 第12章对流传质 s 表面更新率 试验测定的常数 实际传质时 12 3圆管内的层流对流传质 在r ri处 ca 常量 有 sh 3 66 12 19 在r ri处 na 常量 有 第12章对流传质 12 4动量 热量和质量传输的类比 12 4 1湍流传输的类似性 见表12 1 12 4 2三种传输的类比 1 雷诺类比 雷诺类比假设湍流边界层是由单一高度湍动的区域构成 sc 1时 式中 称为斯坦顿数 在热量传输中 当pr 1时 类似可以推导出 式中 st 斯坦顿数 第12章对流传质 2 普朗特类比 假设湍流流动是由层流底层与湍流核心区组成 3 卡门类比 湍流流动是由层流底层 过渡层和湍流核心区组成 第12章对流传质 4 奇尔顿 科尔伯思类比 或 式中 jd 传质的j因子 适用条件 气体或液体0 6 sc 2500 第12章对流传质 完整的奇尔顿一科尔伯思类比关系式为 式中 jh 传热j因子 适用条件 平板流动或其它没有形状阻力存在的几何形体 对有形状阻力的体系 或 适用条件 0 6 sc 2500 0 6 pr 100 第12章对流传质 12 5对流传质系数的实验关联式 12 5 1平板和球的传质 以上各式的应用条件是0 6 sc 2500 或 第13章相间传质 相间传质 物质由某一相穿过界面向另一相内传递 传质发生在互相接触的两相之间 13 1相间阻力传质理论 双膜理论 1 两相接触时 以气 液相为例 在两相间的界面二侧 各自形成有效浓度边界层 薄膜 如下图示 图13 1互相接触的两相之间的浓度分布 第13章相间传质 2 相间传质包括三个步骤 首先是某组分从一个相的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