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doc_第1页
油田开发.doc_第2页
油田开发.doc_第3页
油田开发.doc_第4页
油田开发.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在目前的市场技术经济情况下,油田开发技术经济评价已经越来越重要。如何测算油田开发聚合物驱油的产出效果?对于聚合物驱油项目,其投资与成本费用怎样进行分析与计算?在评价过程中,应用什么参数和具体计算方法,才能准确而全面的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在实际投入的项目中,如何加以应用和进行具体的经济效益分析?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并建立了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框架。油田开发项目的效果测算是评价分析的基础。聚合物驱油效果测算从分析产出效果入手,分析确定了水驱和聚合物驱的动态及开采效果的计算方法和模拟运行参数。在聚合物驱油项目技术经济因素分析中,分析了石油成本的特点,给出了成本测算方法,同时为使聚合物驱油投入成本降低,产出量增加,进行了单井日产量的经济界限、综合含水率的经济界限、原油边际成本研究和吨油成本上升警戒点、经济产量问题的研究。聚合物驱油技术经济评价,首先阐述了技术经济评价指标集和经济评价指标集,同时给出了有效指标集的计算方法。在聚合物驱油与水驱相比所产生的两个效应的基础上,探讨和分析了五种评价方法,给出了聚合物驱油常规成本参数和采取措施后的成本参数。在实际应用中,将上述所分析和探讨的方法应用于大庆油田北三区西部聚合物开发区技术经济评价中,得出了具体的评价结果和效益分析结果。总之,本论文通过聚合物驱效果测算技术经济因素分析、技术经济评价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等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建立了一套油田开发技术经济评价分析与研究的基本框架,这为今后大庆油田大规模、大面积聚合物驱油开发在技术和经济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开发评价大型工业化聚合物驱油具有指导意义。关键词:聚合物驱;经济评价;分析AbstractUnder present market economic situation, economic eval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technique for oilfield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How to calculate with polymer flooding? How to analyze and account the investment and cost? In order to appraising the program accurately and completely, How to select the proper parameters and methods in the process of evaluating? How to carry on the economic analysis to the program?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above-mentioned issues, and try to establish the basic frame of solving these issues.The result calculation of development project is the base for the economic assessment. Polymer flooding evaluation start from its production behavior, the methods and simulation parameters of polymer flooding performance are determined. The character of cost efficiency is analyzed and the process of polymer flooding economic factor. The economic board-line of single well and comprehensive water cut, the alert point of oil marginal cost and per ton cost and economic production are studied.Polymer flooding evaluation state firstly economic assessment index and also calculation method of effective index. On the base of two results with polymer flooding and water flooding, five evaluation methods are investigated. The cost conventional and after measure parameters are presented.The above methods have been used in Daqing oilfield, the practical result is obtained.In brief, in this paper, a set of basic framework for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oil development economic evaluation is established through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of oil production calculation, polymer flooding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It is very meaningful for the large-scale application of polymer flooding.Key Words: polymer flooding; economic evaluation; analysis 目录第1章绪论11.1论文的写作背景11.2论文的写作意义21.3国内外相关研究21.4论文写作思路及创新31.4.1写作思路31.4.2创新4第2章评价方法及理论52.1石油开发与聚合物的驱采52.2聚合物驱油效果测算62.2.1与聚合物驱油效果有关的开采指标设定62.2.2聚合物驱油开采指标的测算方法72.3油田开发成本理论112.4生命周期理论122.5本章小结14第3章油田开发成本与聚采经济因素分析153.1油田开发成本的构成153.2聚合物驱油某些经济界限的理论分析233.3综合分析323.4本章小结33第4章聚合物驱油生产技术评价344.1生产技术效果评价方法344.2生产技术效果评价指标354.3生产技术效果评价指标的计算与分析354.4本章小结36第5章聚合物采油的经济效益评价375.1聚合物采油经济评价原则375.2聚合物驱经济评价方法分析385.3聚合物驱评价参数选取415.3.1常规成本参数的经济日产量评价415.3.2采取措施后成本参数的经济日产量评价445.4经济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分析465.4.1经济评价指标的选取465.5本章小结49第6章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经济效益评价实证分析516.1北三区西部聚合物驱油情况简介516.2注聚合物工程经济评价526.3注水开采方案经济评价556.4增量方案经济评价576.5项目经济效益分析586.6项目评价结论596.7本章小结59结论79参考文献80致谢83第章绪论1.1论文的写作背景石油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国民经济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基础。出于国民经济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而我国老油田陆续进入二次采油中、后期,产量递减,产水量大幅度上升,注水效率降低,原油成本上升。目前,我国原油年产量已高达1.4x108t,全国陆上油田综合含水已达80%以上,为高含水采油阶段,每年年产量综合递减800多万吨,老油田很难能做到稳产,维持我国现有产油规模每年就需增加8x108t的地质储量。今年来我国新区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单纯靠新区增加可采储量已满足不了生产需要,而老区油田剩余近百亿吨储量二次采油采不出来,急需三次采油新技术接替。因此,我国大型聚合物驱油潜力很大。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特大油田之一,油层湿度较低,原油黏度9mpa.s,地层水矿化度低,油水流体性质变化小,水驱原油成本低,是我国大面积化学驱油聚合物驱油最有利油田。聚合物驱油已成为我国陆上老油田稳产开发战略。大庆油田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主力油层逐渐开始进入特高含水采油阶段,含水已达到90%左右,部分井含水高达95%以上,采出程度却只有30%左右。从1990年开始,大庆油田先后开发了“中区西部”、“北一区断面”、“喇嘛甸”等区块的聚合物驱油试验工程,并且均已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目前,在大庆油田已形成了聚合物驱油的配套研究能力和矿场配套技术,在聚合物驱油领域中取得了一些科技成果,为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但是,要想实际推广应用聚合物驱油技术,需要进一步的从聚合物驱油的产出效果及其所能获取的经济效益上进行分析和研究,分析聚合物驱油的增油效果和采收率提高的程度,评价聚合物驱油的经济效益,同时,需要评价聚合物驱油与二次采油所采取的水驱方法相比带来的增投效益,为大庆油田今后大规模聚合物驱油开发在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上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以此更好的推动我国三次采油技术聚合物驱油工业化的推广应用。1.2论文的写作意义1. 确立石油聚合物驱采技术评价方法,丰富石油经济理论研究内容。2. 构建聚合物驱油生产技术评价方法,用于指导石油聚合物驱采的生产实践,减少石油开采成本,扩大石油开采量,从而促进油田经济发展。1.3国内外相关研究二十世纪40年代以前,油田开发主要是依靠天然能量消耗开采,一般采取率仅5%10%,为一次采油。随着渗流理论的发展,达西定论被用于流体在多孔介质渗流,反映出油井产量与压力梯度呈正比关系,从而提出了人工注水,保持油层压力开发,为二次采油方法。这是世界油田的主要开采方法,使油田采收率提高到30%40%,是一次油田开发技术上的飞跃,但二次采油仍有60%70%剩余油留在地下采不出来。为此,多年来国内外石油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逐步认识到制约二次采油采收率提高的因素,从而提出了新的三次采油方法。根据我国探明气源不足,油田混相压力较高,不具备广泛混相驱条件,确定了化学驱油聚合物驱油作为我国三次采油重要驱油方式。但必须看到,由于三次采油机理复杂,涉及多学科、多专业技术以及其高投入性,使得国内外油田聚合物驱油开发仍停留在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开采的基础上。虽然我国石油行业在聚合物驱油领域中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并对聚合物驱油试验区块进行了“继续水驱加密井网与聚合物驱油试验区块”开发指标的评估对比。表1.1 继续水驱加密井网与聚合物驱油开发指标经济评估对比 开发指标方法平均单井日产(t)提高采收率(%)采1t油需注水量 (m3)采1t油需产出液(t)继续水驱加密井网4.1316.59.2聚合物驱20.7125.86.6反映了老油田聚合物驱油是有效的,但是面对复杂的油田地质条件,面对聚合物驱油所带来的油层间矛盾以及其他一些经济环境因素,规模性的进行聚合物驱油仍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同时,每一个企业受经济效益的制约,使其仍维持在水驱开发的水平上,油田采收率低,开发效益差。1.4论文写作思路及创新1.4.1写作思路大庆油田经过数十年的开发,已经进入中老年阶段,化学试剂采油是一个重要举措。聚合物驱油技术可提高原油产量,对国家能源工业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科学的评价聚合物驱油技术的经济合理性,确定最佳的开采技术,为大庆油田的原油稳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在正确的聚合物驱油效果测算的基础上,分析聚合物驱油技术、经济效果评价因素、石油成本的特点、石油成本的构成及聚合物驱油项目投资的组成,确立聚合物驱油投资计算方法和成本预测方法。为使聚合物驱油项目投入减少,产出增加,分析聚合物驱油项目中某些指标的经济界限,建立其经济界限模型。在聚合物驱与水驱相比产生两个效应的基础上探讨、分析聚合物驱评价方法和评价参数,确立技术评价指标集、经济评价指标集和指标计算方法,同时将所确立的最佳方法和参数运用到实际聚合物驱油开发区块中,系统分析聚合物驱油开发项目整个过程投入、产出情况,按照具体的技术经济分析步骤对聚合物驱油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并在基础数据表、成本计算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中反映整个评价运算过程。由于大庆油田注聚合物工程和注水开采交织在一起,注聚合物工程是在二次加密注水开发尚未结束的时候开始的,因此,注聚合物工程的产油量既包括水驱产油量,也包括聚合物驱增油量。为了更好的分析评价聚合物驱油项目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针对注聚合物工程自身的特点,确立本论文研究内容:聚合物驱油相关理论及方法研究;聚合物驱采的相关因素研究;聚合物生产技术评价研究以及聚合物驱采的实证研究。1.4.2创新1. 阐述技术、经济效果评价因素,确立评价指标计算方法,针对聚合物驱油开发项目,论述其具体分析评价步骤及计算过程,得出科学分析评价,满足改制后的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产能建设项目竞争的需要。2. 构建驱油效果模拟预测模型,提高聚合物驱油项目经济评价与分析的质量。聚合物驱油已不单是二次采油所应用的物理作用,而是要在油层中发挥有利于驱油的物理化学作用,再加上二次采油长期注水开采,油层中剩余油分布已很分散,为此,要在一般对油层宏观参数掌握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长期注水后油层物性、孔隙结构的改变,剩余油的分布,各油层水淹等因素,选取比较准确的油藏地质模型参数,绘制出聚合物驱油效果预测曲线,并测算出结果,据此进行区块的经济效益评价。3. 将此项产能建设经济分析看作一个系统工程,某一个环节增加或减少投资都可能会使其他环节发生变化。从石油成本的组成部分:勘探成本、开发成本、采油成本出发,利用微观经济分析方法和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分析聚合物驱油项目中某些指标的经济界限,给出计算方法,达到减少聚合物驱油的投入,提高聚合物驱油采出的目的。4. 优化油田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提高油田产能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性。以往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与参数是在一次采油、二次采油建设项目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由于三次采油机理与一次采油、二次采油有很大的区别,为此,进行三次采油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探讨与分析,以满足高质量、高效的进行三次采油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分析的需要。 第2章评价方法及理论2.1石油开发与聚合物的驱采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石油工业提供越来越多的石油产品。但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而且近年来国内较少发现大型油田和新的储量,一次和二次采油又不能提供充分的石油储备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原油资源消耗的需要。,原油生产后备储量严重不足。世界各国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产量的需求,一方面加强勘探寻找新储量,一方面努力提高己开发油田的采收率,积极进行三次采油的探索与应用。聚合物驱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方法,它能在常规水驱开采后期,使油藏采收率再提高8%左右,相当于增加四分之一的石油可采储量。在目前己有的油田开发过程中,按照开采方式的不同,分为一次采油、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一次采油是指依靠油藏的天然能量自喷采油的方式,这种方式最经济,但采收率也很低;二次采油是指在油藏能量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注水来补充和保持地层能量,从而增加可采储量,增加原油采出量的方式,它比一次采油投资增加、技术复杂,但能提高采收率15-20%;三次采油是对二次采油后期含水达到一定程度或不能进行注水开发的油藏所进行的一种强化开采技术,一般有注化学剂、气体、热采和微生物(也有人称微生物采油为四次采油)等。油层是具有一定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多孔介质,但它并不是均质的,无论是在横向上还是在纵向上,渗透率都有差异。当向油层注入流体时,总是沿阻力最小的通道流向生产井。阻力大小与渗透率有关,渗透率越高,流动阻力越低。形成通道的程度与驱替相与被驱替相的流度比有关。流度比是指注入流体的流度与被驱替流体的流度之比。流度是某种流体在岩石中的渗透率与该流体的粘度的比值。一般驱替相的流度大于被驱替相的流度,流度比越接近于1越有利,大于10则被认为是不利的。聚合物驱油是注化学剂的一种。在油田注聚工程中所用的聚合物,一般是指部分水解高分子聚丙烯酞胺,油田用的聚合物分子量均在1500万以上。聚合物在油层多孔介质流动时,具有粘弹性,阻抗随流速上升而上升,有效粘度增加;但同时受地下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矿化度高,聚合物分子呈蜷曲状,聚合物还易于被岩石吸附降低溶液的有效含量,在流动过程中被剪切使分子量降低,这些都会使聚合物溶液表现粘度降低,对驱油带来不利影响。目前被认同的聚合物驱油的机理,一是聚合物溶液的注入使驱替相粘度提高,相渗透率降低,从而改善了驱替相与油的流度比,调整吸液剖面;二是粘度较高的聚合物溶液与孔隙骨架相互作用,引起聚合物分子的吸附作用,使其从溶液中滞留在孔隙介质表面上,堵塞通道后使水在通道中渗滤性变差,在驱油前缘形成不活跃的水带,减少水的指进。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聚合物在化学或物理因素的作用下,会发生聚合度降低甚至成为小分子的现象,也就是聚合物的降解。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热降解,高温会使聚合物分子发生断裂,常用聚合物使用时温度一般不能超过1000C;二是机械降解,由于聚合物分子量很大,分子移动所需的活化能超过化学键键能,在机械力的作用下,化学键断裂导致高分子降解;三是离子降解,聚合物易与铁离子及钙、镁离子等发生化学反应而使主链断裂;四是辐射降解,即在高能射线作用下,聚合物分子主链发生断裂的现象;五是氧化降解,聚合物与氧接触,化学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分子量降低;六是生物降解,聚合物分子被细菌或受酶控制的化学过程破坏也会产生降解;七是异裂降解,若聚合物分子中含有C-N, C-0, C-S等极性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在酸或碱等化学物质的作用下易使碳杂原子链断裂而使聚合物发生降解。聚合物降解的结果是使其特有的高分子量和优良的机械性能降低或完全丧失,引起弹性、强度和粘度的降低,影响使用效果。所以在使用中应尽量避免聚合物的降解。2.2聚合物驱油效果测算2.2.1与聚合物驱油效果有关的开采指标设定1. 采油量和增油量聚合物驱采油量包括两部分,即井网加密后的水驱采油量和聚合物驱比水驱增加的采油量。采用归一化方法对预测的水驱开采指标进行处理,使得水驱开采时间和聚合物开采时间一一对应,这样就可以求出聚合物驱各阶段对应的归一化水驱油量,即可求出聚合物各阶段对应得增油量。2. 采液量聚合物驱油过程中油井采液量(或采液强度)主要受采液指数和生产压差的影响。在聚合物驱油过程中,虽然油井采液指数下降幅度较大,但可以通过调整油井工作制度,放大生产压差,使油井采液量下降幅度减小。因此,在确定聚合物驱油井采液量变化范围时,根据聚合物工业性试验油井采液量的变化特点,考虑油井采液量下降最大幅度为10%。3. 综合含水聚合物驱综合含水的计算公式为:综合含水=(产液量-产油量)/产液量100%据此公式,即可求出不同时期聚合物驱油综合含水率。2.2.2聚合物驱油开采指标的测算方法根据设定的参数(见符号说明)计算各项开采指标的总量和季度注入量、初始采液量。水驱阶段采油量Qwo=VRw聚合物驱增油量Qpo=VRp累积采油量Q0=V(RwRp)累积注入量Qi=V/(S0B-1)Vp累积采水量Qw=Qi/RipQ0/(B-1)累积采液量QL=VVpRipS0(RwRp)(B-11)/(RipS0B-1)聚合物驱时间(按季度计算)n=4Vp/v (n取整数)季度注入量Qio=(Vv)/(4S0B-1)初始季度采液量QLO=Qio(B-1)/1(1B-1)fwo=(Vv)/4S01(1B-1)fwo1. 采液量的测算方法设聚合物驱全过程n个季度的采液量为 QLi(i=1,2,n);n个季度的采液量系数为fi(i=1,2,n)。则可用初始季度采液量QLo和季度采液量系数fi来表示聚合物驱全过程的累积采液量,即:QL=QLofi根据确定的聚合物驱采液量变化范围,季度采液量系数fi可用一组经验系数Yf与相对系数f的乘积来表示,即fi=Yff,则f=QL/QLo(n0.5),将QL、QLo和n代入上式,整理化简得f=8VpRipS0(RwRp)(B-11)1(1B-1)fwo/RipS0B-1(8Vpv)。因此,采液量变化模式:QLi=Yf2VvVpRipS0(RwRp)(B-11)/RipS0B-1(8Vpv) (i=1,2,n)2. 综合含水的测算方法设聚合物驱全过程n个季度的综合含水为fwi(i=1,2,n),则聚合物驱全过程累积采油量可用下式表示:Q0=QLi(1fwi)式中Q0=V(RwRp),QLi已由采液量变化模式确定。(1)分析控制季度综合含水变化的关键点根据设定的季度注聚合物量vC/4(mg/L.pv)或季度注油层孔隙体积倍数v/4,对聚合物驱工业性试验中心井的月采液量和月采油量进行插值,求出设定的每个季度的季度采液量和季度采油量。季度综合含水由求出的季度采液量和季度采油量计算出。对计算出的季度综合含水进行分析,找出控制季度综合含水变化的关键点。第一点,注聚合物前的初始含水点Fwo;第二点,注聚合物初期季度含水最高点;第三点,季度综合含水最低点;第四点,注完聚合物溶液段塞时的综合含水Fwnn=570/(vC/4),取整数;第五点,聚合物驱结束时的综合含水Fw(nI)(I=nn)。(2)求解聚合物驱逐季度综合含水fwi(i=1,2,n)求出设定的聚合物驱初始含水fwo与实际的聚合物驱初始含水Fwo的差值,即F=fwoFwo。给逐季度综合含水fwi(i=1,2,n)赋初值,将Fw1,Fw2,Fwn,分别加上Fw,然后赋给Fw1,Fw2,Fwn;将Fw(n1),Fw(n2),Fw(nI)直接赋给fw(n1),fw(n2),fwn。调整逐季度综合含水fwi(i=1,2,n)的原则:根据确定的不同地区聚合物驱综合含水变化范围,调整综合含水上升和下降幅度;后续水驱阶段的季度综合含水fw(n1),fw(n2),fwn原则上不调,但可以进行适当的曲线光滑处理;从季度综合含水最高点至最低点以及从最低点至第n点可以适当调整,并进行曲线光滑处理。将调整后的逐季度综合含水fwi(i=1,2,n)代入累积采油量计算公式并判断累积采油量误差是否满足精度要求。即|Q0QLi(1fwi)/Q0|0.05%。如果累积采油量误差满足精度要求,则求出了聚合物驱逐季度综合含水fwi(i=1,2,n),即建立了聚合物驱逐季度综合含水的变化模式。否则再根据调整原则对逐季度综合含水进行调整,直至累积采油量误差满足精度要求为止。所以,聚合物驱逐季度综合含水的变化模式可用下式表示:|1QLi(1fwi)/Q0|0.05%将QL和Q0代入上式得:|1VVpRIPS0(RwRp)(B-11)/(RIPS0B-1)QLifwi/V(RwRp)0.05%3. 采油量的测算方法设聚合物驱全过程n个季度的采油量为Qoi(i=1,2,n);n个季度的采油量比例为Qori(i=1,2,n)。根据聚合物驱逐季度采液量和综合含水的变化模式,分别求出逐季度采油量和采油量比例,即:Qoi=QLi(1fwi) (i=1,2,n)Qori=Qoi/Q0=QLi(1fwi)/V(RwRp) (i=1,2,n)逐季度采油量比例QLi(1fwi)/ V(RwRp)(i=1,2,n)即为聚合物驱逐季度采油量的变化模式。4. 增油量的测算方法设聚合物驱全过程n个季度的增油量为Qpoi(i=1,2,n);n个季度的增油量比例为Qpori(i=1,2,n)。设水驱归一化递减率为D,初始采油量为Qwo,则水驱归一化逐季度采油量为Qwo(1D)i(i=1,2,n)。水驱阶段累积采油量为Qwo=Qwo(1D)i。所以,(1D)i=4RwS01(1B-1)fwo/v(1fwo)。用牛顿迭代法求出水驱归一化递减率为D,则水驱归一化逐季度采油量就可以逐个求出,即Qwo(1D)i=Vv(1fwo)/4S01(1B-1)fwo(1D)i (i=1,2,n)。至此,聚合物驱逐季度增油量和增油量比例就可以计算出,即:Qpoi=QoiQwo(1D)i =QLi(1fwi)Vv(1fwo)/4S01(1B-1)fwo(1D)i (i=1,2,n)Qpori=Qpoi/(VRp) (i=1,2,n)逐季度增油量比例Qpoi/(VRp) (i=1,2,n) 即为聚合物驱逐季度增油量的变化模式。符号说明 C:注入聚合物浓度,mg/L; Vp:注入油层孔隙体积倍数;Rip:累积注采比; Rp:提高采收率值,%;Rw:水驱阶段采出程度; V:地质储量,104t;v:注入速度,PV/a; fwo:注聚时区块综合含水,%;S0:含油饱和度,%; :原油密度,g/cm3;B:原油体积系数; Qwo:水驱阶段采油量,104t;Qpo:聚合物驱油增量,104t; Q0:累积采油量,104t;Qj:累积注入量,104t; Qw:累积采水量,104m3;QL:累积采液量; n:聚合物驱时间(季度);Qio:季度注入量,104m3; QLo:初始季度采液量,104t;Qwo:初始季度采油量,104t; QLi:逐季度采液量,104t;fi:逐季度采液量系数; f:相对系数;fwi:逐季度综合含水,%; Qoi:逐季度采油量,104t;Qori:逐季度采油量比例,%; Qpoi:逐季度增油量,104t;Qpori:逐季度增油量比例,%; Yf:经验系数,无因次;D:水驱归一化递减率,%。2.3油田开发成本理论1. 石油生产成本构成石油生产成本一般包括四大部分:即矿区取得费用、勘探费用、开发费用和生产作业费用。后三者称为直接生产成本或“技术成本”,其中勘探费用和开发费用被合称为找油费用或“发现成本”,开发费用和生产作业费用可合称为开采费用。2. 石油生产成本的变化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其生产成本主要受两种因素的影响。第一,随着资源的耗减,发现和开采新储量的难度不断增大,成本自然上升。第二,由于技术的发展,生产率不断提高,从而使生产成本逐渐降低。尤其在低油价下,石油公司为了盈利,就要最大限度地应用各种技术,想方设法降低石油生产成本。一般来说,这两种因素同时并存,只是在不同的油价情况下作用程度不同而已。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勘探难度增大,世界平均每口探井发现的储量不断下降。1964年世界每口探井发现的可采储量平均高达500万桶,到1980年已降至不到200万桶。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石油勘探开发成本大幅度上升,从每桶5.14美元升至9.44美元,增长了84%。其中美国的勘探开发成本增长幅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也增长了48%。到油价暴跌前的1985年,美国的勘探开发成本约为每桶9.40美元,世界平均水平大体为7.50美元。1986年油价暴跌以后,世界石油工业经历了大规模的调整,反映到成本上,表现出油气生产成本明显下降。以美国为例,1990年与1985年相比,勘探开发成本降低了46.5%,生产作业费用降低了33.4%。自从1995年以来,石油的发现、开发和生产成本一直在直线上升。虽然最近旺盛的石油需求和高油价增加了石油利润,但是石油勘探和生产成本的上升以及油价的波动使许多生产商的利润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2005年全球石油上游成本曲线表明,2002年以来全球石油上游成本普遍上升。2005年全球石油的发现、开发和生产成本的加权平均值是每桶9.13美元,比2002年的每桶6.74美元上升了35%。成本最高地区(如美国墨西哥湾)的边际成本接近每桶25美元,而2002年为每桶14.50美元。成本由来上升已久。长期以来石油工业服务能力逐渐紧张造成成本适度上升,近年对石油和油田服务的强劲需求又推动了成本不断上升。尽管如此,由于技术不断进步,石油上游成本实际上仍然低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水平。2.4生命周期理论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农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费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上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而这个周期在不同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其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为了便于区分,费农把这些国家依次分成创新国(一般为最发达国家)、一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费农还把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即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费农认为,在新产品阶段,创新国利用其拥有的垄断技术优势,开发新产品,由于产品尚未完全成型,技术上未加完善,加之,竞争者少,市场竞争不激烈,替代产品少,产品附加值高,国内市场就能满足其摄取高额利润的要求等,产品极少出口到其他国家,绝大部分产品都在国内销售。而在成熟产品阶段,由于创新国技术垄断和市场寡占地位的打破,竞争者增加,市场竞争激烈,替代产品增多,产品的附加值不断走低,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成本的下降,较低的成本开始处于越来越有利的地位,且创新国和一般发达国家市场开始出现饱和,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抑制国内外竞争者,企业纷纷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逐步放弃国内生产。在标准化产品阶段,产品的生产技术、生产规模及产品本身已经完全成熟,这时对生产者技能的要求不高,原来新产品企业的垄断技术优势已经消失,成本、价格因素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这时发展中国家已经具备明显的成本因素优势,创新国和一般发达国家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开始大量地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再将产品远销至别国和第三国市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作为国际贸易理论分支之一的直接投资理论而存在的,它反映了国际企业从最发达国家到一般发达国家,再到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过程。2. 产品生命周期优缺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优点是:产品生命周期提供了一套适用的营销规划观点。它将产品分成不同的策略时期,营销人员可针对各个阶段不同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营销组合策略。此外,产品生命周期只考虑销售和时间两个变数,简单易懂。 其缺点是: (1)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起止点划分标准不易确认。 (2)并非所有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都是标准的S型,还有很多特殊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 (3)无法确定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到底适合单一产品项目层次还是一个产品集合层次。 (4)该曲线只考虑销售和时间的关系,未涉及成本及价格等其它影响销售的变数。 (5)易造成“营销近视症”,认为产品已到衰退期而过早将仍有市场价值的好产品剔除出了产品线。 (6)产品衰退并不表示无法再生。如通过合适的改进策略,公司可能再创产品新的生命周期。 2.5本章小结本章主要介绍了聚合物驱油效果的测算方法。正确的测算出聚合物驱油效果值是聚合物驱油技术经济评价的前提。首先给出了与聚合物驱油效果有关的几个主要开采指标;其次分析了聚合物驱油开采指标的变化模式并给出了计算公式;第三,分析了石油成本的构成和变化,并介绍了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第3章油田开发成本与聚采经济因素分析3.1油田开发成本的构成成本费用计算是项目经济评价结果是否准确的关键,也是评价项目是否可行的关键,因此,应实事求是的慎重确定每一个成本参数,使得经济评价结果科学合理。1. 石油成本的特点石油成本与其他商品成本一样,也是生产中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然而,由于埋藏在地层深处的石油受地质构造、油层物性、地质储量、温度、含油饱和度、渗透率及孔隙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就其生产而言,与其他加工制造业等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1)没有构成实体的原材料费用。油气储量作为资源资产,决定了石油成本中没有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费用,只有自然资源即递耗资产的折耗。(2)不同自然条件下成本差异大。石油开采受到自然环境、地质情况、油藏特征及其埋藏深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同样的油气产品,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石油工业产品成本可以相差几十倍,与一般工业产品企业之间的差距(通常不会超过20%)形成鲜明的对比。(3)成本变化趋势与其他工业产品成本明显不同。具体到一个油田,油田开采成本的变化与油田开采三阶段:产品递增阶段、产量相对稳定阶段、产量递减阶段形成“两头相反、中间相同”的关系,即油田开采处于递增阶段,采油成本则进入稳定或递减阶段,而一旦油田开采处于递减阶段,则采油成本会大幅度上升。2. 中外石油成本构成比较(1)国外石油成本构成一般来讲,国外石油成本可分为:a矿区取得费用;b勘探费用;c开发费用;d生产作业费用;e其他间接费用。具体内容如下:矿区取得费用:是指因为购买、租赁或其他途经取得一个矿区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它主要包括租赁的资金、矿区地租、矿区使用费以及诸如佣金、手续费、法律费等其他费用。以上不同形式的矿区取得费用,部分摊计入石油生产成本,成为石油成本的组成部分。勘探成本:从工程内容角度主要包括地质普查费、地球物理勘探费用、钻井费用以及其他。开发成本: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钻井开发的费用、地面设施费用(或包括集输管网、分离装置、处理装置、储罐、通讯线路等费用)、外输管线及设备费用。这三部分费用在开发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各油田有所不同。表3.1 世界不同油田开发成本构成比较(%)项目陆上及浅海油田海况恶劣油田生产钻井费用50602030地面生产设施费用20304565油气处理及输运费用10201520采油成本:通常包括用于油气井操作的劳务费和供应品费用、修井和维护费、消耗材料和供应品费用、财产保险费用及各种捐税等。以上项目形成的采油费用在不同国家、不同油田、不同时期会有较大的差别。下面举例分析美国采油成本在总成本(总投资)中的比重及各部分构成比例及其变化。表3.2 19791989年美国石油勘探、开发、采油平均成本项目(美元)7980818283848586878889勘探、开发加购买储量费用43.442.544.244.253.452.955.855.044.436.930.7采油费用12.114.220.620.631.936.139.236.632.628.825.8总计55.156.764.864.885.389.095.091.677.065.756.5采油成本占总成本比重21.825.031.831.837.440.641.340.042.343.845.7从上表可以看出,采油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从1979年的21.8%上升到1989年的45.7%。(2)我国石油成本构成及分析与外国石油成本构成相比,我国除直接生产成本中的开发费用和采油费用与国际一致外,具体工程内容有不同归纳范围,并且对矿区取得费用和勘探费用的处理有很大差别。一般地,我国石油成本可以划分为以下五部分:a勘探费用;b开发井费用;c采油费用;d公用工程费用;e其他费用。(1)勘探费用:勘探费用与国外基本相同,主要包括地质勘探、勘探装备、勘探计算机工程费、勘探后勤费用及其他费用。(2)开发费用:开发费用与国外比,我国没有地面建设费用和外输管线及设备费,而是将它们作为公用工程费和系统工程费。因此,我国的开发费用主要包括油气开发调整工程费、开发装备费、开发计算机工程费、科研试验费、开发后勤工程及辅助工程费及其他费用。3. 聚合物驱油成本费用分析成本和费用是指油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消耗。包括:油气产品开采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油田企业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其他开采费用等,计入产品开采成本;发生的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作为当期损益,直接从当期销售收入中扣除,不计入产品开采成本。按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办法,将原油成本分为间接成本和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能够直接计入某一成本核算对象的费用。它的消耗对产品的形成起到了直接作用。间接成本是不能直接计入而要选择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某一成本对象的成本。根据上述标准,对大庆油田成本项目中的15项费用进行了划分,划分出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材料、燃料、动力、生产工人工资及福利费、注水费、注聚合物费、井下作业费、测井试井费和其他开采费。间接成本包括:油田维护费、储量使用费及折旧。见生产成本费用构成图3.1。动力费油气处理费与产液量有关成本工资及福利井下作业费修理费材料费测井试井费与井数有关成本其它费燃料费轻烃回收费注聚费与产油时有关成本直接成本注水费储量费油田维护费折旧与井数有关成本与注水有关成本与油有关成本间接成本生产成本期间费用生产成本费用与产油量有关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图3.1 生产成本费用构成图4. 聚合物驱油成本测算油田经济效益在原油产量及原油价格一定的条件下,取决于生产成本。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反之,成本降低经济效益上升。因此,为了更好掌握生产经营情况,制定决策,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符合生产实际成本变化规律的成本预测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油田生产过程中,在同样的产量下,不同含水其产液量不同。这样,液量从地下采出所需要的注水、集输、处理等费用也是不同的。而且由于含水升高,产液量增加,使维持产量稳定的井下作业井次增加,相应的使井下作业费用也增加。同时由于生产井数增加,折旧费用也会随之上升。另外,随着油田开发时间延长,产量递减,油水井和地面设施需要维护、更新和改造,因此油田维护费用也将增加。(1)原油生产成本:包括与产液量、产油量、生产井数、注水量有关的费用,其计算公式为:Cb d1ir0Q0d2iJsd3iQLd4iQw式中:Cb原油生产总成本,104元/井; d1i与油有关成本定额,元/t; d2i与井数有关的成本定额,104元/井; d3i与产液量有关的成本定额,元/t; d4i与注水量有关的成本定额,元/t; n1与产油量有关的成本项目数; n2与井数有关的成本项目数; n3与产液量有关的成本项目数; n4与注水量有关的成本项目数; Js生产井数,口; Q0产油量,104吨; Ql产液量,104吨; Qw注水量,104吨; R0原油商品率。(2)经营成本经营成本等于生产成本减去折旧和储量费Jcb CbZcbCcb式中:Jcb经营成本,104元; Zcb折旧,104元; Ccb储量费,104元。(3)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财务费和销售费。Fy d5ir0Q0式中:Fy期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