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FZ/T 81010-2001 风雨衣》标准相比其前一版《FZ/T 81010-1999》,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
技术要求的细化与完善:新版标准对风雨衣的材质、防水透气性能、耐用性等关键指标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以适应市场和技术进步的需求。例如,增加了对织物透湿性的测试方法和最低性能要求,确保产品在保持防水的同时,也具有良好透气性。
-
检验规则的修订:对产品的质量检验程序和合格判定准则进行了优化,明确了抽样数量、检验项目和合格标准,增强了检验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控制水平。
-
安全性能的关注:考虑到消费者安全健康,新标准可能加入了对风雨衣中化学残留物(如甲醛、偶氮染料等)的限量要求,以及对材料的无害性评估,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对于纺织品安全的法规要求。
-
标签标识的规定:为了便于消费者识别和正确使用,新标准可能对产品标签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要求明确标注产品材质成分、洗涤保养说明及可能存在的特殊使用条件等信息。
-
环保要求的提升: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新标准可能引入了对生产过程中环境保护的要求,鼓励使用可回收材料或生态友好型染化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适应性与国际接轨:为了提高我国风雨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新标准可能参考了国际标准或先进国家的标准,使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相协调,便于国际贸易。
这些变化旨在提升风雨衣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环境安全。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文档简介
F Z / T 8 1 0 1 0 -2 0 0 1前言 本标准是对F Z / T 8 1 0 1 0 -1 9 9 9 风雨衣 的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在技术内容上参照采用日 本工业标准 1 S L 4 2 0 7 -1 9 9 2 纤维制雨衣 。 本标准修订版对剥离强度、 甲醛含量、 接缝强力、 缝子纸裂、 色牢度分别做了明确的技术规定, 对等级划分增加了质量缺陷判定依据。 本标准从 2 0 0 1 年 1 0 月 1日起实施。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 起, 同时代替F Z / T 8 1 0 1 0 -1 9 9 9 , 本标准由国家纺织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京工服装工业集团公司、 北京市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一站、 北京市长城风雨衣公司、天津工业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 上海市服装研究所共同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张汝和、 姜言香、 李友林、 仔立民、 许鉴、 徐云宝、 孙慧扬、 程新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F Z / T 8 1 0 1 0 -2 0 0 1风雨衣代替 F Z / T 8 1 0 1 0 - 1 9 9 9Al l - we a t h e r c o a t s1 范围本标准规定 了 风雨衣的要求、 检验( 测试) 方法、 检验分类规则以及标志、 包装、 运输和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以纺织织物为原料 , 成批生产的风雨衣类服装。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 2 5 0 - - 1 9 9 5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 B 2 5 1 - - 1 9 9 5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G B / T 1 3 3 5 . 1 -1 3 3 5 . 3 -1 9 9 7 服装号型 G B / I 2 9 1 0 - - 1 9 9 7 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G B / T 2 9 1 1 -1 9 9 7 纺织品 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G B / T 2 9 1 2 . 1 -1 9 9 8 纺织品 甲 醛的 测定 第1 部分: 游离水解的甲醛( 水萃取法) G B / T 3 9 2 0 -1 9 9 7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 B / T 3 9 2 1 . 1 -1 9 9 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 试验1 G B / T 3 9 2 2 -1 9 9 5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 G B / T 4 7 4 5 -1 9 9 7 纺织织物表面抗湿性测定方法 G B / T 4 8 0 2 . 1 -1 9 9 7 精梳毛织品起球样照( 绒面) 精梳毛织品起球样照( 光面) 粗梳毛织品起球样照 G B 5 2 9 6 . 4 -1 9 9 8 消费品 使用说明 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 G B / T 5 7 1 1 - 1 9 9 7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耐干洗色牢度 . G B / T 8 4 2 7 -1 9 9 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 氨弧 G B / T 1 3 7 7 3 -1 9 9 2 机制物及制品 接缝强力和接缝效率试验方法 F Z / T 2 0 0 1 9 -1 9 9 9 毛机织物缝口 脱开程度试验方法 F Z / T 8 0 0 0 2 -1 9 9 1 服装标志、 包装、 运输和贮存F Z 门 8 0 0 0 7 . 1 -1 9 9 9 使用粘合衬服装剥离强度测试方法F Z / T 8 0 0 0 7 . 3 - - 1 9 9 9 使用粘合衬服装耐干洗测试方法3 要求11 使用说明规定 使用说明按G B 5 2 9 6 . 4 规定执行。3 . 2 号型规格中国纺织工业协会2 0 0 1 一 0 4 一 2 3 批准2 0 0 1 - 1 0 一 0 1 实施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F z / T 8 1 0 1 0 -2 0 0 13 . 2 . 1 -型设置按 G B / T 1 3 3 5 . 1 一1 3 3 5 . 3 规定选用。3 . 2 . 2 成品主要部位规格按G B / T 1 3 3 5 . 1 -1 3 3 5 . 3 有关规定自行设计3 . 3 原材料规定3 . 3 . 1 面料 按有关纺织面料标准选用适合于风雨衣的面料。3 . 3 . 2 里料 采用与 面料性能、 色泽相适合的里料, 特殊需要除外。3 . 3 . 3 辅料3 . 3 . 3 . 1 衬布 采用适合所用面料的衬布, 其收缩率应与面料相适宜, 质量应符合相应衬布产品标准规定。3 . 13 , 2 缝线 采 用 适 合 所 用 面 辅 料 、 里 料 质 量 的 缝 线 。 钉 扣 线 应 与 扣 的 色 择 相 适 宜; 钉 商 标 线 应 与 商 标 底 色 相 适宜( 装饰线除外) 。3 . 3 - 3 . 3 纽扣、 附件 采用适合所用面料的纽扣( 装饰扣除外) 、 附件。 纽扣、 附件经洗涤和熨烫后不变形、 不变色、 不生锈。3 . 4 对条对格规定3 . 4 . 1 面料有明显条、 格在 1 c m及 I c m以上的按表1 规定。表 1部位名称对条、 对格规定备注左右前身条料基本顺直, 格料对横, 互差不大于。 . 4 c m遇格子大小不一时, 以衣长 1 / 4 上部为主袋与前身条料对条 格料对格、 互差不大于。 . 3 c m. 斜料贴袋左右对称, 互差不大于。s c m( 阴阳条格例外)遇格子大小不一时, 以袋前部为主领尖、 驳头条料对称, 互差不大于。3 c m遇有阴阳格. 以明显条格为主袖子条料顺直, 格料对横, 以袖山为准, 两袖对称,互差不大于1 . 0 .背缝条料对条, 格料对横, 互差不大于。 . 3 c m摆缝格料对横. 袖陇1 0 c m以下互差不大于。 . 4 c m注: 特别设计不受此限。3 . 4 . 2 色织格料纬斜不大于3 %, 前身底边不倒翘。3 . 4 . 3 倒顺绒、 格料, 全身顺向一致。3 . 5 拼接规定3 . 5 . 1 挂面在驳头下、 最下扣眼以上可一拼, 但必须避开扣眼位。15 . 2 领里可对称一拼( 立领不允许) 。3 . 6 色差规定3 . 6 . 1 领子、 驳头、 前披肩与前身高于4 级。3 . 6 . 2 里子不低于 3 -4 级。3 . 7 外观疵点规定 外观疵点测定按表 2 规定。 成品各部位划分见图1 。 每个独立部位只允许疵点一处, 未列人本标准的疵点按其形态. 参照表 2 相似疵点执行F z , T 8 1 0 1 0 -2 0 0 1表 2疵点名称各部位允许存在程度1号部位2号部位3号部位粗于倍竹节纱0 . 5 - l . 0 c m一, . 0 - 4 . 0 c m4 . 0 - 6 . ( ) c m粗于二倍竹节纱不允许1 . 0 - 2 . 0-2 . 0 - 4 . 0 c m粗经纱1 . 0 . 2 . 0 c m2 . 0 4 . 0 c m4 . 0 - 6 . 0 c m经缩波纹不允许不宽于 0 . 5 c m不宽于1 . o c m浅油纱1 . 0 - 2 . 0 c m2 . 0 - 3 . 0 c m3 . 0 . 4 . 0 c m斑疵( 油、 锈、 色斑)不允许不大于 0 . 2 c m 不明显不大于 。 . 3 c m“ 不明显3 . 8 缝制规定3 - 8 . 1 针距密度按表 3 规定。图 1表 3项目针距密度明暗线3 c m 1 0 1 4针双针缝3 c m不少于 9 针五线包缝线3 c m不少于 1 1 针锁眼细线1 c m不少于 1 0 针粗线1 c m不少于8 针钉扣机钉 每眼不少于 6 根线弓 了F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F z / T 8 1 0 1 0 -2 0 0 13 . 8 . 2 领子和挂面内应覆衬布或粘合衬。3 . 8 . 3 各部位缝纫线迹顺直、 上下线张力适宜, 无跳线、 断线, 起止针处回针牢固。 主要表面部位缝制皱缩按 男西服外观起皱样照 规定, 不低于4 级。3 . 8 . 4 对称部位基本一致 , 距 6 0 c m 目测无差异。3 . 8 . 5 活里子缝缝应包缝 。18 . 6 各部位缝缝不小于 1 . 0 c m, 五线包缝不小于 。 . 8 c m3 . 8 . 7 锁眼定位准确, 大小适宜, 扣与眼对位, 整齐牢固。钮脚高低适宜, 线结不外露。3 . 8 . 8 金属扣上下松紧适宜, 牢固、 不毛、 不脱落。38 . 9 商标、 号型标志、 成分标志、 洗涤标志位置端正、 清晰准确。3 . 8 . 1 0 各部位缝纫线迹 3 0 c m内不得有两处单跳和连续跳针, 链式线迹不允许跳针。3 . 9 成品主要部位规格极限偏差按表 4 规定。 表 4 c m序号部位名称允许偏差备注1衣长士 1 . 52胸围士 2 . 03领大. 士0 . 74总肩宽土0 . 8装袖j袖长士0 . 8装袖士 1 . 0连肩袖3 . 1 03 . 1 0 .3 . 1 0 .3 . 1 0 .3 . 1 13 . 1 1 .3 . 1 1 .上 。3 . 1 1 . 整烫外观规定1 各部位熨烫平服、 整洁, 无烫黄、 水渍、 亮光。2 不得有污迹、 残破及开线等外观损伤。3 覆粘合衬部位平服。不允许有脱胶、 渗胶及起皱。 理化性能要求1 面料缩水率不大于3 0 0 ,2 采用防水工艺整理的面料, 其沾水等级达到G B / T 4 7 4 5 -1 9 9 7 中7 . 2 条规定的4 级及 4 级以3 成品干洗后缩率按表 5 规定。表 5部位名称干洗后收缩率3 . 1 1 . 4 成品干洗后起皱级差按表 6 规定。级等级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于洗后起皱级差 4) 331 1 . 5 覆粘合衬部位剥离强度)6 N / ( 2 . 53 门1 . 6 色牢度规定c m) ( 喷涂面料除外) 。成品耐干洗色牢度、 耐水洗色牢度、 耐干摩擦色牢度、 耐湿摩擦色牢度、 耐日晒色牢度、 耐汗溃色牢度的允许程度按表7 规定F z / T 8 1 0 1 0 -2 0 0 1表 7项目色牢度允许程度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耐干洗变色4 一54)3 一4沾色 4 - 543 -4耐水洗变色4妻3 -43沽色)43 -43耐干摩擦变色43 -43沽色)43 -4)3耐湿摩擦变色43 -4)3沾色)43 =43耐 日晒变色43 -43耐汗演变色43 -4)3沾色)43 -4)33 . 1 1 . 7 起毛起球规定 成品摩擦起毛起球允许程度按表 8 规定。表 8级项目起毛起球允许程度优等品一等品、 合格品精梳( 绒面)3 -43精梳( 光面)4妻3 - -4粗梳3 -433 门1 . 8 缝制强力 袖窿、 袖缝、 摆缝、 后背缝处: 面料接缝强力)1 4 0 N / 5 c m( 喷涂面料除外) 里料接缝强力)8 0 N / 5 c m 成品主要部位缝子纸裂程度按表 9 规定。表 9等级纸裂程度优等品毛0 . 5一等品、 合格品0 . 63 . 1 1 . 9 成品释放甲 醛含量(3 0 0 m g / k g ,3 . 1 1 . 1 0 成品所用原料的成分和含量应与使用说明上标注的内容相符。4 检验( 测试) 方法4 . 1 检验工具4 门, 1 钢卷尺。4 . 1 . 2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 B 2 5 0 ) ,4 . 1 . 3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G B 2 5 1 )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F z / T 8 1 0 1 0 - - 2 0 0 14 门. 4 男女单、 棉服装、 男女儿童单服装外观疵点样照4 门. 5 男西服外观起皱样照。4 . 1 . 6 男女毛呢服装外观疵点样照4 . 1 . 了 精梳毛织品起球样照 ( 绒面) 、 精梳毛织品起球样照( 光 面) 、 粗梳毛织 品起球样照( ( ; $ / T 4 8 0 2 . 1 ) 04 . 2 成品规格测定4 . 2 . 1 成品主要部位规格按 3 . 2 . 2 规定。4 . 2 . 2 成品主要部位的测量方法按表1 0 和图2 规定, 允许偏差按 3 . 9 规定。 表 1 0部位名称侧量方法衣长由前身左襟肩缝最高点垂直量至底边, 或由后领中垂直量至底边胸围扣上纽乎 0. 0 . 4 c m( 包括附件) ; 钉扣不牢扣与眼位互差)0 . 6 c m( 包括附件) 。纽扣、 金属扣脱落( 包括附件) 。金属件锈蚀缝制质量1 5缝制线路不顺直; 宽窄不均匀;不 平 服。接 线 处 明 显 双 轨1 . 0 c m , 起落针处没有回针。3 0 c m 有二处单跳和连续跳针;上下线轻度松紧不适宜毛脱漏2 . 0 c ., 链式线路跳线、 断线, 破损。1 6领子止口不顺直, 反吐, 领尖长短不一致, 互差大于 。 . 2 c m; 墒领 不 平 服; 墒 领 偏 斜 大 于0 . 5 c m,领角长短互差大于。 . 5 c m; 躺领偏斜大于。 . 9 c m; 编领严重不平服。1 号部位有接线、 跳线。领角毛出1 7压领线 宽窄不一致, 下炕; 反面线距0 . 4 c m或上炕1 8门、 里禅不顺直、 不平服; 长短互差0 . 4 c m -0 . 6 c m; 两袖长短互差0 . 6 c m - 0 . 8 c m,门、 里 襟 有 拆 痕; 长 短 互 差O . 7 c m;两 袖 长 短 互 差O . 9 c m,1 9针眼外露。针眼毛漏2 0口袋歪斜; 不平服; 缉线明显宽窄不一; 左右 口袋对应点高低。 . 4 c m; 前后0 . 6 c m,2 1袖头: 左右不对称, 止口反吐; 宽窄0 . 3 c m, 长短0 . 6 c m,2 2纳袖: 不圆顺, 吃势不均匀节 袖窿不平服.2 3十字缝: 互差0 . 7 c m ,2 4肩、 袖班、 袖缝、 侧缝、 合缝不均匀; 倒向不一致; 两肩大小互差0 . 5 c m,两肩大小互差1 . 0 c m,2 5省道: 不顺直; 尖部起兜; 有长短; 前后不一致 左右不对称, 互差1 . 。 c m,2 6底边 宽窄不一致; 不顺直; 轻度倒翘。严重倒翘.注1 以 上各缺陷按序号逐项票 计计算2 本规则未涉及到的缺陷可根据标准规定, 参照规则相似缺陷酌情判定3 凡属丢工、 少序、 错序, 均为重缺陷缺件为严重缺陷。4 理化性能 一 项不合格即为该抽验批不合格。5 . 3 抽样规定 抽样数量按产品批量: 5 0 0 件( 条) ( 含5 0 0 件、 条) 以下抽验 1 0 件( 条)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F Z / T 8 1 0 1 0 -2 0 0 1 5 0 0 件( 条) 以上至1 0 0 0 件( 条) ( 含1 0 0 0 件、 条) 抽验2 0 件( 条) 。 1 0 0 0 件( 条) 以上抽验 3 0 件( 条) 理化性能抽样 4 件。5 . 4 判定规则5 . 4 . 1 单件( 样本) 外观判定 优等品: 严重缺陷数一。 重缺陷数=0 轻缺陷数成3 一等品: 严重缺陷数一。 重缺陷数=。 轻缺陷数5 合格品: 严重缺陷数二0 重缺陷数=0 轻缺陷数镇8 或严重缺陷数=。 重缺陷数G1 轻缺陷数(45 . 4 . 2 批量判定 优等品批 外观样本中的优等品数)s o 写, 一等品、 合格品数(1 0 %。 理化性能测试达到优等品指标要求 一等品批 外观样本中的一等品以上的产品数)s o %, 合格品数镇l o %( 不含不合格品) 。理化性能测试达到一等品指标要求。 合格品批: 外观样本中的合格品以上产品数)s 0 %, 不合格品数1 o %( 不含严重缺陷不合格品) 。理化性能测试达到合格品指标要求。 当外观缝制质量判定与理化性能判定不一致时, 执行低等级判定。5 . 4 . 3 抽验中各外观批量判定数符合标准规定, 为判定合格的等级品批出厂。5 . 4 . 4 抽验中各外观批量判定数不符合标准规定时, 应进行第二次抽验。 抽验数量增加一倍, 如仍不符合标准规定, 应全部整修或降等。6 标志、 包装、 运翰和贮存标志、 包装、 运输、 贮存按F Z / T 8 0 0 0 2 执行。F Z / T 8 1 0 1 0 -2 0 0 1 附录A ( 标准的附录)缝口脱开程度试验方法 本试验方法参照采用F Z / T 2 0 0 1 9 -1 9 9 9 ( 毛机织物缝口脱开程度试验方法 。A 1 原理 在垂直于织物接缝的方向上施加一定的负荷, 接缝处脱开, 测量其脱开的最大距离。A 2 施加的负荷 面料负荷为( 1 0 0 士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