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春九年级尖子生学案:21.1《现代顺风耳-电话》ppt课件含答案.ppt_第1页
【人教版】2019年春九年级尖子生学案:21.1《现代顺风耳-电话》ppt课件含答案.ppt_第2页
【人教版】2019年春九年级尖子生学案:21.1《现代顺风耳-电话》ppt课件含答案.ppt_第3页
【人教版】2019年春九年级尖子生学案:21.1《现代顺风耳-电话》ppt课件含答案.ppt_第4页
【人教版】2019年春九年级尖子生学案:21.1《现代顺风耳-电话》ppt课件含答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第1节现代顺风耳 电话 例1 占线 的判断 规律方法 我们打电话时 有时会碰到电话 占线 的情况 而电话 占线 不一定是对方电话正在通信 有三种情况都可能使电话造成 占线 1 对方电话正在使用 2 正有人往自己的电话里打电话 3 两台交换机之间有太多的用户正在通信 使它们之间的电话线不够用了 在上海的小明想给长春的哥哥打个电话问候一下 可电话在 占线 请你帮他分析一下 下列情况能造成这种现象的是 A 有人正在给小明打电话B 小明的哥哥正在用电话C 上海和长春之间有太多的用户在通话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解析 上海和长春的用户打电话 是通过两台交换机的电话线通话的 若在它们之间的电话线都正在使用而不够用的情况下 也会出现 占线 现象 这种现象在打长途电话时比较常见 对于A B选项的情况 我们平时经常遇到 故正确答案为D D 1 打长途时 时常出现 占线 的现象 对于这种现象出现原因的下列四项解释中正确的是 A 一定是对方电话正在通话中B 可能是网络太忙C 对方的电话有可能真的在通话D 对方的电话关机了 BC 错误理解两种通信方式 规律方法 例2 关于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数字通信可用 和 或 0 和 1 组合代表各种信息B 数字通信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通信方式C 模拟信号经多次加工和放大 信号不易丢失D 数字信号抗干扰能力强 解析 数字通信既可用 0 和 1 组合代表各种信息 也可用 和 组合代表各种信息 数字信号通常只包含两种不同的状态 形式简单 抗干扰能力强 而模拟信号在经多次加工和放大过程中 信号电流的波形会改变 从而使信号丢失一些信息 C说法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C 2 关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都能传递信息 在传递方式上没有区别B 数字信号只能用 点 或 画 表示信号C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传递方式是不同的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C 提示 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概念和特点进行分析 它们的传递方式是不同的 数字信号不仅可以用 点 或 画 表示 还可以用长短不同的声音 长短不同的亮光等表示 C 例1 综合应用题 关于甲 乙两部电话接通后 正确的说法是 A 甲的听筒和甲的话筒 乙的听筒和乙的话筒分别串联在两个电路中B 甲的听筒和乙的听筒串联 甲的话筒和乙的话筒串联C 甲的话筒和听筒 乙的话筒和听筒串联在一个电路中D 甲的听筒和乙的话筒串联在一个电路中 乙的听筒和甲的话筒串联在另一个电路中 解析 由于通话时甲要听到乙的声音 乙要听到甲的声音 他们不但要通过电话听到对方的声音 而且应该防止相互干扰 故甲的听筒和乙的话筒串联 乙的听筒和甲的话筒串联 故正确答案为D D 例2 2 喇叭相当于电话听筒 它们都是把电流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的装置 喇叭又叫扬声器 主要由锥形纸盆 线圈和永磁铁组成 线圈套在永磁铁的磁极上 纸盆和线圈相连 来自话筒的信号电流 流过线圈 产生大小变化的磁场 线圈与永磁铁相互作用而发生振动 从而带动锥形纸盆振动 发出声音 简答题 星期一升国旗后 校长通过话筒向全体同学讲话 同学们从高音喇叭聆听到了校长的讲话声音 请用学到的知识解释下面的问题 1 与电话相类比 这里的话筒相当于什么 为什么 简述话筒的工作原理 2 与电话相类比 喇叭相当于什么 为什么 简述它的工作原理 答案 1 话筒相当于电话中的话筒 它们都是把声音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的装置 话筒内部都有永磁铁 膜片和线圈 说话时 声音使膜片振动 带动连在膜片上的线圈振动 切割磁感线产生变化的感应电流 例3 解析 数字通信是未来通信的发展方向 本题考查处理数字信号的能力 我们可以仿照题例写出 如 他和我是朋友 实际应用题 数字通信是一种既现代又古老的通信方式 现代电话已全部采用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若用 0 和 1 代表 开 和 关 这两个动作 组成一组数字信号 可以表达一句话 例如 那么 我和他是朋友 的数字信号为 0 01 1 10 00 请照此代码用另一组信号表达你想说的一句话 1 01 0 10 00 他和我是朋友 例4 阅读理解题 仔细阅读下列短文 并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人类的五次信息革新语言和烽火 是第一次信息革新 语言是在人类之间有了集体的意识 有了表达思想要求的时候 最先使用的划时代的信息传递手段 后来 为了向远方传递信息 又出现了 烽火 在两三千年前 烽火是向远方传递信息最快的方法 文字的创造是第二次信息革新 创造了文字 发明了纸 便开始了通信 印刷术的发明是第三次信息革新 它使信息能够大量地传递 广泛地传播 并能保存 电报和电话的发明是第四次信息革新 1837年 莫尔斯的电报电码公开实验 1844年 在华盛顿和巴尔的摩之间便开始了最早的电报业务 1876年 贝尔发明了电话 在这一时期 又发明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广播 先进的电子计算机与电信设备的结合诞生了数据通讯 这是第五次信息革新 数据通讯明显地扩大了人类社会中广泛而又大量的信息交换和信息处理 人类的五次信息革新是 先进的电子计算机与电信设备的结合 解析 本题是一道与信息传递相关的阅读理解题 考查了阅读能力和从文中提炼有用信息的能力 同时还能扩大知识面 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语言和烽火 文字的创造 印刷术的发明 电报和电话的发明 例5 解析 炭粒话筒又叫送话器 主要包括 前电极 电极上的振动膜 后电极 前后电极之间的炭粒 听筒又叫受话器 耳机 主要包括 振动膜片 永久磁铁和绕在永久磁铁上的线圈 它的工作过程可以总结为 说话引起话筒内炭颗粒忽松忽紧 电路中电阻忽大忽小 电路中电流忽大忽小 听筒内电磁铁磁性忽强忽弱 振动膜片受到的磁力忽大忽小 引起振动膜片的振动发声 实验探究题 1 如图21 3所示 图表示电话话筒的原理图 图表示电话听筒的原理图 2 为了探究电话话筒的原理 做如下实验 将电源 炭粒话筒 电流表串联起来 用手摇动炭粒话筒 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不断变化 这说明炭粒话筒受到振动后 电阻值 用嘴对着话筒前边吹气或大声喊话 可以观察到电流表示数发生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