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革热概述:世界卫生组织每年都收到大约500 000份登革热病例的报告,全球每年发生5,000万到1亿例登革热,更有24.5亿人受到感染的威胁。在我国,广东省正处于登革热疫情的高发期,今年疫情较往年来得早,局部暴发明显,疫情蔓延快、势头猛,截至2014年10月21日零时,广东省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38753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6例,其中广州5例,佛山1例。图1:广东省登革热近日疫情情况图 登革热(Dengue fever,DF):登革热是登革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为自限性传染病,每隔3-5年就有一个高峰期,并发症较不常见,病死率较低,一般无后遗症,多次感染后易引起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而导致死亡。 图2:中国1990-2012年登革热发病率情况一、病原体1943年日本科学家首次发现登革热病毒,美国也相继发现这病毒。其病因学直至1944年才被了解,1952年登革热病毒首次被分离了出来,也依血清学方法定出一型登革热病毒(dengue 1 virus)及二型登革热病毒(dengue 2 virus);1956年在马尼拉从患有出血性疾病的病人身上分别分离出三型登革热病毒(dengue 3 virus)及四型登革热病毒(dengue 4 virus)。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DEN):是登革热的病原体,毒属B组虫媒病毒,现在归入披盖病毒科(togaviridae)黄热病毒属(flavivirus)。病毒颗粒呈哑铃状(70020-40nm)、棒状或球形(直径为 20-50nm)。髓核为单股线状核糖核酸(RNA全长为 11kb)。按照血清学方法可分为四型(DEN-1, 2, 3, 4)。登革病毒可与其他B组虫媒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可交叉免疫反应。登革病毒对寒冷的抵抗力强,在人血清中贮存于普通冰箱可保持传染性数周,-70可存活8年之久;但不耐热,50、30min或100、2min皆能使之灭活;不耐酸、不耐醚。用乙醚、紫外线或0.05%福尔马林可以灭活。2、 传染源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动物是本病主要传染源和宿主,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患者在发病前68小时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可能是重要传染源,丛林山区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家畜虽然有感染登革病毒的血清学证据,但作为传染源,尚未能确定。3、 传播途径 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 埃及伊蚊与白伊蚊主要孳生于室内外的各种小型积水容器,喜好白天活动叮人,与人关系密切。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传染期长者可达174日。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因在捕获伊蚊的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4、 易感人群 在新疫区普遍易感。1980年在广东流行中,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86岁,但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区,20岁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检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体,因而发病者多为儿童。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对异型病毒也有1年以上免疫力。同时感染登革病毒后,对其他B组虫媒病毒,也产生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如登革热流行后,乙型脑炎发病率随之降低。疾控专家介绍,本次广东疫区小孩和青壮年都是登革热发病的高危人群,目前未有明确的依据来解释,但专家认为,这与青壮年出外活动多,而且容易流汗有关,这些都是招惹蚊子叮咬的重要因素。5、 流行特征1、 地区分布 凡有伊蚊孳生的自然条件及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均可发生地方性流行。 全球分布: 登革热主要分布在全球北纬40度到南纬40度之间,其中东南亚、西太平洋大部分地区及美洲地区的尼加拉瓜、委内瑞拉等为4种血清型DENV共同流行区;西太平洋地区的中国及美洲地区的巴拿马、阿根廷及智利为只有一种血清型DENV流行的地区;美洲其余大部分地区为二至三种血清型DENV共同流行区。(1) 东南亚:东南亚雨林被认为是DENV的起源地之一,包括孟加拉国、不丹、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东帝汶等11个国家,是登革热流行较早且最为严重的地区,几乎每年都有登革热病例发生,估计该区域70%的人口面临感染的风险。该地区登革热流行高峰与雨季一致。(2) 西太平洋地区:登革热在西太平洋地区大部分国家都有流行,但自1998年登革热世界大流行后,西太平洋组织才建立了登革热报告制度。目前,该地区登革热流行信息大多来源于新闻媒体,据报道大部分病例来自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菲律宾和新加坡等国家。且登革热的流行一般具有季节性,35年流行一次,大多数地区已成为登革热高发地区,发病人群以青少年为主。(3) 美洲地区:1780年美国费城首次报道了登革热病例之后,随着运输发展及人口频繁移动,登革热在美洲地区快速蔓延。20世纪70年代以后,有病毒媒介分布范围扩大和多血清型病毒共存,美洲地区频繁暴发登革热,现已成为DF/DHF的流行高发区。(4) 非洲:相较于其他热带、亚热带地区,非洲报告的登革热病例较少,这是因为该地区的登革热监测系统不够完善,因此无法得知小真实的登革热流行情况,1927年南非报道了第一例登革热病例,但未能鉴定血清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登革热的流行频率明显增高,其中东非最为严重,其次为西非。(5) 欧洲:登革热病例在欧洲发生较少,且一般为输入病例。近十年来,患者常见于从东南亚、美洲返回的长期外派人员、援助工人、军事人员及移民。我国分布:我国与1873年在厦门首次发生登革热流行后,1917年登革热从南亚再次传入我国大陆,19281929年及19421945年,绝大多数沿海地区发生过登革热流行。随后登革热在我国销声匿迹30多年,于1978年5月在广东省佛山市突然暴发,由DENV4引起。1979年10月广东省中山市出现了DENV1流行。1980年广东省及海南省出现DENV3大流行。21世纪以来,我国除海南、福建、浙江及台湾等地区曾有登革热暴发外,广东省为登革热的主要流行地区,主要是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暴发。今年东亚、东南亚登革热高发,广东省与东南亚地区经贸人员往来频繁,输入性病例明显增加,未被及时发现,造成本地传播。广州市的疫情最为突出的原因,除了气候适宜、输入性病例多外,还与市民的生活习惯有关。广州本地人喜欢种花草,尤其是养水生植物,公园里假山水池也较多,这与深圳等城市有很大不同。此外,广州市人口多,东南亚来的人主要在广州生活,广州人也喜欢到东南亚旅游,登革热输入的风险也最高。2. 季节分布 发病季节与伊蚊密度、雨量相关。 在气温高而潮湿的热带地区,蚊媒常年繁殖,全年均可发病。东南亚地区登革热流行高峰与雨季一致。我国广东、广西为510月,海南省310月。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气温升高,降雨间断出现,温度和湿度都非常适合传播登革热的伊蚊生长。同时,雨水导致环境中的积水增多,给蚊子孳生提供了最佳场所。近期,广东省多地蚊媒密度约是正常水平的5倍。这也是广东省登革热疫情呈暴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3. 人群分布 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发病。在新疫区或输入性流行区,所有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为主;在老疫区或地方性流行区,发病年龄多为儿童。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别。输入性流行区所有职业人群均可感染发病。感染机会主要与被伊蚊叮咬的机会多少有关。分析广东省2005-2010年的病例分布情况,男女性别比为1.09:1。发病者年龄分布:发病率最高的是30-39岁组,其次是20-29岁、40-49岁、60-69岁、50-59岁、20岁以下组,其中0-4岁组为最低,这一点跟大多数登革热地方性流行地区低龄段高发的特点不相符。广东籍病例占92.4%,外省籍占4.7%,外籍占2.9%。家务及待业、工人、学生、农民、商业服务、离退休人员是病例的前六位职业。4.社会因素及环境 此外,近年来登革热的流行与城市建设的失控、人口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废物管理不善和全球气候变暖等社会自然因素有关。城市化建设中建筑工地积水的未能有效治理,民工潮的的涌现及人口的流动增加,食品工业和汽车业的发展,被人遗弃的食品袋、易拉罐、玻璃瓶、快餐盒和大量废旧轮胎的露天堆放,人们对旧杂物的依恋及某些不良卫生习惯都会成为伊蚊孳生的温床,给登革热的流行带来了隐患。6、 预防措施1、 消灭传染源 在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与治疗患者。同时,对可疑病例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 登革热是国境口岸卫生检疫监测传染病之一,各国境卫生检疫所应当及时掌握国内外疫情,加强对来自疫区的入境人员和由国内疫区出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对来自疫区的交通工具、集装箱应加强卫生监督,必要时实施灭蚊等卫生处理。本次疫情暴发,广东出入境检疫局发风险警示通知:要加强对入境人员的体温监测、健康申报和医学巡查工作,来自登革热疫区的旅客,如有发热、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及疲乏、恶心、呕吐,出现“三红征”、结膜充血、表浅淋巴结肿大、皮疹等症状和体征的,入境时应当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报。2、 消灭虫媒 预防措施的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有关地区的人民政府应将防治登革热及其媒介控制工作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协调有关部门,充分发动群众开展以灭伊蚊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防止登革热发生和流行。加强领导,在人力和财力上给予支持。卫生部门要做好对灭蚊的技术指导工作。伊蚊的控制有几个重要的环节:(1) 蚊媒密度调查 蚊媒密度调查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并及时将监测调查结果通报所在区(县级市)政府、街镇和爱卫部门。在疫情发生后至疫情基本控制前,疫点街孳生地清理情况和孳生地控制指标监测实行每周一报制度。在疫情发生一周内,布雷图指数要降到5以下,外环境孳生地标准间指数要控制不超过1。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是评价一个地区伊蚊密度的指标,也就是平均每百户内有伊蚊幼虫(孑孓)孳生的容器数。蚊孳生地的百户(容器)指数:是指每一百(个)户居民室内外(容器)孳生有蚊幼或蛹的阳性积水(容器)数。 蚊媒密度调查方法有两种:幼虫调查:调查疫区50-100户居民(在外环境或单位检查路径每10米折算为一户),检查记录室内外所有积水容器及其幼虫孳生情况,计算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和容器指数。疫点每35天进行1次,警戒区每15天进行1次。成蚊密度监测:选用诱蚊诱卵器法主要布放于家庭环境的庭院、阳台、天台的花草树荫下,或室外环境的树木、花草、绿化带、灌木丛下,连续布放4天,第4天检查疫点每4天监测1次,警戒区每15天监测1次。(2)防治伊蚊 首先是清理蚊虫孳生地。登革热媒介白伊蚊和埃及伊蚊主要孳生在小型积水容器中,埃及伊蚊主要孳生于户内积水容器内,白纹伊蚊主要孳生于盆、罐、竹节、树洞、废轮胎、花瓶、壁瓶以及建筑工地容器积水中,消灭和控制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一般以消灭孳生地和幼虫为主。所以,对于居家室内外的积水容器定期进行清理,一般1周需清理1次。清除积水后要对容器壁进行擦洗,以清除残留的蚊卵;同时可对居家室内外的蓄水容器加盖,防止成蚊进入产卵;对于整个城市,要对下水道系统设施和阳沟系统进行改造,定期维护,保持其畅通,防止建筑工地、公园、垃圾回收站等重点伊蚊孳生地雨天积水等。其次,可以通过化学方法灭蚊。对一些不能或不易及时清理的积水容器必须使用药物灭蚊。重点疫区需在蚊虫活动高峰时进行滞留喷洒,每周一次,疫情消除后仍要持续两周。最后,还可以通过生物防治灭蚊。利用食蚊鱼、柳条鱼等动物可达到控蚊的目的,也可以利用病原微生物,此次方法一般不会破坏生态平衡,在越南和泰国,都有使用Micronecta和鱼对登革热媒介伊蚊控制的重要成功经验。3、 加强防护措施 伊蚊吸血有两次活动高峰(即日出前1-2小时左右和日落后2-3小时左右),夏秋季外出注意防护,野外活动穿长衣裤、鞋袜,避开两次活动高峰,尽量少到蚊子易孳生场所停留或活动,流行期间少外出,不到病人家中。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如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份量(切勿向运作中的电器用品或火焰直接喷射杀虫剂,以免发生爆炸);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广东省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续报:9月24日:近期重点强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领导。省政府已成立了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各地级以上市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防控工作组织领导。二是明确责任。各地、各有关单位一把手亲自部署,亲自督查,把责任分解到各街(镇)、社区(村)及单位和个人。三是提早响应。省及5个重点市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应急响应做好各项工作,其他市结合实际,做足各项防控措施。四是开展“清理积水、统一灭蚊”行动。5个重点市在国庆前至少开展两场全市专项行动,其他市至少开展一场,坚持专业消杀与发动全民参与相结合实现群防群治。五是加强患者救治。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重症病人集中救治,尽一切努力减少死亡病例。六是加强舆论宣传。继续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正确引导舆论,多渠道普及防控知识提高公众应急能力,视情况曝光一些工作不力、工作效果不明显的市及有关单位形成舆论倒逼。9月28日:一是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应急响应要求成立省防控登革热疫情指挥部、疫情防控和临床救治专家组,进一步加强防控工作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二是督查各有关单位按照启动级应急响应的职责分工,认真履职。三是加强信息沟通,强力推动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四是立足防、强化治,防止死亡病例增加。五是重点做好重点地区、重点节庆活动和人群密集点防控工作,严防疫情暴发及蔓延。六是加强与港澳合作,启动粤港澳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联动机制。七是国庆放假前再次召开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重点部署假期防控工作。9月30日: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市领导包干督办区、区领导包干督办镇(街),层层落实责任制。二是加强督查问责,国庆假期省政府将派出督查组分片进行督查,适时启动问责机制。三是加强救治指导,立即成立危重病人抢救指导小组,近日印发重症病人诊断、医疗指南。四是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广州、佛山等重点市国庆假期至少开展两场全市性专项行动、其他市至少开展一场,计划在10月8日在全省开展一场“防蚊灭蚊与消灭孳生地相结合”的爱国卫生大行动。五是加强舆论监督,继续宣传防控知识、推介防控成功经验,及时曝光工作不作为、效果不明显的市及有关单位。10月7日:一是要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落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和个人责任,加强城市间信息沟通和防控措施协同。二是要大力开展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彻底清除蚊虫孳生地,提高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加大环卫保洁力度。三是要加强疫情监测分析与处置及病例、媒介监测与报告,密切关注东南亚及港澳地区疫情情况,及时分析研判疫情发展趋势。四是要继续深入开展社会宣传,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动员群众。五是要完善登革热病例管理,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因组图谱绘制技术-洞察及研究
- 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2025-2026学年北京市西城区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量子加密通信应用-洞察及研究
- 达安安全培训app课件
- 边境边防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城市内涝应急响应体系与反光雨鞋功能定位的协同进化研究
- 国际凝点测定标准差异对能源行业供应链的影响评估
- 后疫情时代冷链物流对预切食材剪切形变率的新要求与设备迭代方向
- 反干燥剂在冷链物流中的湿度波动阈值设定标准争议
- 教研组长经验交流会上教学副校长讲话:抓关键见实效干出值当的组长工作
- 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云南高考化学真题试卷完全解读(含试卷分析与备考策略)
- 2025年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广西中考英语试卷+答案解析
- 2024年湖南长沙血液中心招聘真题
-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1课时(学习任务单)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
- 对外工程管理办法
- 2025年中国带贴面离心玻璃棉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的目的与实施策略
- 超声波洗鞋机技术解析与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