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中禅韵、禅里酒.ppt_第1页
酒中禅韵、禅里酒.ppt_第2页
酒中禅韵、禅里酒.ppt_第3页
酒中禅韵、禅里酒.ppt_第4页
酒中禅韵、禅里酒.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酒中禅韵 禅里酒香 禅与酒的对话与融通 内容提要 禅文化与酒文化有着迥乎不同的性质 而经由丛林中人的禅学阐释和修行实践 二者产生了多层面的复杂联系 佛典禁僧饮酒 僧人犯戒饮酒 禅师借酒说禅 酒意象被赋予禅学观念 从而 禅与酒从怒目而视到握手言欢 酝酿出酒中禅韵 禅里酒香 实现了两种异质文化的交流与互渗 行禅与饮酒是两种迥乎不同的文化行为 前者将人引向宁静与自由 后者将人带入躁动与迷惑 两者似乎没有共同的边界 然而 随着佛教的中国化和世俗化 尤其是禅宗在唐宋时期的发展变化 经过丛林的禅学阐释和修行实践 禅与酒之间出现了微妙的多维关联 僧人犯戒饮酒 禅师借酒说禅 酒意象被赋予禅学观念 从而 眈眈相向的禅与酒 从怒目而视到握手言欢 酝酿出酒中禅韵 禅里酒香 实现了两种异质文化的交流与会通 一 佛典禁僧饮酒 佛教的基本精神 就是劝说人们摒除一切欲念 实现心灵的自由 而饮酒既是欲念的表征 更为欲念的触媒 与此同时 对饮者具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因此 自印度佛教至中国佛教 禁止僧人饮酒 是一以贯之的基本戒条 首先 对僧人饮酒的劝诫 屡屡出现于印度佛典中 佛說長阿含經 卷一一云 當知飲酒有六失 一者失財 二者生病 三者鬪諍 四者惡名流布 五者恚怒暴生 六者智慧日損 佛說長阿含經 卷二云 爾時 世尊漸為說法 示教利喜 諸清信士聞佛說法 即白佛言 我欲歸依佛 法 聖眾 唯願世尊哀愍 聽許為優婆塞 自今已後 不殺 不盜 不婬 不欺 不飲酒 奉戒不忘 後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大正藏 卷一 0012b 菩薩處胎時 令母心清淨 不聞染污名 遠離五欲過 斷除貪愛根 不受眾苦惱 身心恒安穩 常得於快樂 爾時 世尊說此偈已 告苾芻眾言 汝今諦聽 彼菩薩摩訶薩從兜率天下降閻浮處母胎時 母自受持 近事五戒 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婬欲 四不妄話 五不飲酒 於其右脇誕生 菩薩母後命終生天界中 法天譯 佛說七佛經 大正藏 卷一 0153a 如果说前例所列之 五戒 出自僧徒信众之口 未足信持 那么此例之言 五戒 直接由世尊发布 则具有无可辩驳的权威性 从而也为后世信佛持戒提供了不可撼动的依据支撑 其次 与印度佛典一脉相承 中国佛教对僧人饮酒 依然坚持禁绝之态度 如道宣撰 淨心誡觀法 云 眾多世務無量 殺害 飲酒 噉肉 鬪諍 勝負 怨讎 熱惱 悲喜 安危 吉凶 禍福 能於此中悉捨離者 名真修道出世人也 大正藏 卷四五 0822a 解读 道宣将世人的各种欲念 开列一个具体的清单 并把饮酒置于第二位 可见在令人触目惊心的诸多 贪嗔痴 中 饮酒的危害性 仅次于杀人害命 因此 百丈清规 明确规定 不殺生 不偷盜 不婬欲 不妄語 不飲酒 上來五支淨戒一一不得犯 德煇奉重編 勅修百丈清規 卷第五 大正藏 卷四八 1137c 若僧人自相干犯 當以清規律之 若鬪諍犯分 若污行縱逸 若侵漁常住 若私竊錢物 宜從家訓 毋揚外醜 蓋悉稱釋氏 准俗同親 恪守祖規 隨事懲戒 重則集眾箠擯 輕則罰錢 罰香 罰油 而榜示之 古規繩頌云 盜財并鬪諍 酒色污僧倫 速遣離清眾 容留即敗群 又云 犯重焚衣鉢 應當集眾人 山藤聊示恥 驅擯出偏門 同上 1121e 而北宋契嵩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阐释说 五戒始一曰不殺 次二曰不盜 次三曰不邪淫 次四曰不妄言 次五曰不飲酒 夫不殺仁也 不盜義也 不邪淫禮也 不飲酒智也 不妄言信也 鐔津文集 卷第三 大正藏 卷五二 0661b 契嵩不仅肯定印传佛教之 五戒 而且将之与中国儒家 仁义礼智信 五德相比附 从而在佛教与儒学之间 架起了一道桥梁 无疑 中国佛教对僧人饮酒所持禁绝之态度 不仅与印度佛教一脉相承 而且予以中国文化之诠解 推动了这一异质文化的本土化进程 因此 中国禅籍中屡屡以褒扬的语气 记载持律精严的修习者 釋好直 俗姓丁氏 會稽諸暨人也 幼不喜俗事 酒肉葷茹天然不食 贊寧等撰 宋高僧傳 卷第三十 大正藏 卷五 0894c 吉州仁山隆慶院慶閑禪師福州卓氏子 母夢胡僧授以明珠吞之而娠 及生白光照室 幼不近酒胾 年十一棄俗 十七得度 二十遍參 續傳燈錄 卷一五 大正藏 卷五一0568c 興元唐固人族梁氏師襁褓中見佛像輒笑甫八齡不喜酒胾 宋正受編 嘉泰普燈錄 卷七 隆興府泐潭湛堂文準禪師 x79 0330c 禪師名桂琛 生李氏 常山人也 幼卓越 絕酒胾 宋惠洪撰 禪林僧寶傳 卷四 漳州羅漢琛禪師 x79 0500a 禪師名慶閑 福州古田卓氏子也 母夢胡僧授以明珠 吞之而娠 及生白光照室 幼不近酒胾 宋惠洪撰 禪林僧寶傳 卷二五 隆慶閑禪師 x79 0541a 可见 在禁止僧人饮酒方面 中印佛典达成了共识 中国丛林向来对不如荤腥 不近酒色而修习精进者 持褒奖之态度 二 僧人犯戒饮酒 在中国佛禅典籍中 屡见佛僧犯戒饮酒的记载 但细加比较会发现 僧人饮酒的情况复杂多样 大致说来 有如下数端 首先是无意犯戒而饮者 即是说 僧人由于某种原因 迫不得已而饮酒 并非明知故犯 釋道豐 未詳氏族 世稱得道之流 與弟子三人居相州鼓山中 不求利養 或云 練丹黃白醫療占相 世之術藝無所不解 齊高往來并鄴 常過問之 應對不思隨事標舉 帝曾命酒并蒸肫 勅置豐前令遣食之 豐聊無辭讓 極意飽噉 唐道宣撰 續高僧傳 卷第二五 大正藏 卷五 0647b 解读 道豐面对齐高帝的勅谕 没有推辞和拒绝的空间 只能接受 因此这种饮酒不是僧人主动索取 而是在外在压力之下的别无选择之举 当然这种情形并不多见 而施与者有意刁难 迫僧犯戒 以示对佛教之不敬 并非不可能 其次是心存酒戒而饮者 僧人并非不在意戒律 但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 在某种特殊的场合饮酒 既是人伦情怀的流露 也是高僧举止洒脱的表现 汾陽無德禪師一日謂眾曰 夜來夢 亡父母覓酒肉紙錢 不免徇俗 置以祀之 事辦於庫堂 設位如俗間禮 酌酒 行肉 化紙錢訖 令集知事 頭首散其餘盤 知事輩却之 無德獨坐筵中 飲啖自若 眾僧數曰 酒肉僧 豈堪為師法耶 腰包盡去 惟慈明 大愚 泉大道等六七人在耳 無德翌日上堂云 許多閑神野鬼 秖消一盤酒肉 兩陌紙錢 斷送去了也 法華經 云 此眾無枝葉 唯有諸貞實 道謙編 大慧普覺禪師宗門武庫 大正藏 卷四七 0944b 再次是无视酒戒而饮者 即是说 酒戒对这种僧人没有约束力 不能阻止他们像俗人一样贪进食酒肉 此类情形 往往发生在修行不深和道行极高的两种僧人身上 前者如 邢州開元法明上座 依報本未久深得法忍 後歸里事落魄 多嗜酒呼盧 每大醉 唱柳詞數闋 日以為常 續傳燈錄 卷第一一 大正藏 卷五一 0531c 解读 法明上座虽然 深得法忍 但 後歸里 只因 事落魄 才 嗜酒 看来与世间怀才不遇的文人之借酒浇愁 无甚二致 从中丝毫不见其借酒行禅之端倪 因此 归根结底 法明上座未造佛之三昧 离真解脱尚有时日 其饮酒应属于修行未深者之饮 实际上 高僧硕徳之饮酒 更多的见载于中国佛典 如 杯度者 不知姓名 常乘木杯度水 因而為目 度不甚持齋 飲酒噉肉 至於辛鱠與俗不殊 梁慧皎撰 高僧傳 卷第十 神異下 大正藏 卷五 0390b c 釋慧開 姓袁氏 吳郡海鹽人 初出家為宣武寺寵公弟子 仍從學阿毘曇及成實論 建武之中遊學上京住道林寺 歷聽藏旻二公經論 後移住彭城 學無時習經耳不忘 多從酒謔博弈自娛 唐道宣撰 續高僧傳 卷第六 大正藏 卷五 0473a 寶誌大士往來皖山 徒跣著錦袍 以剪尺鏡拂挂杖頭 負之而行 兒童見者譁逐之 或微索酒 或屢日不食 志磐撰 佛祖統紀 卷第三六 大正藏 卷四九 0346b 釋廣陵大師者 維揚人也 不言法名 淮海之間競呼廣陵大師也 形質寢陋性多桀黠 真率之狀與屠沽輩相類 止沙門形異耳 好嗜酒啖肉 宋贊寧等撰 宋高僧傳 卷第十九 大正藏 卷五 0833c 解读 这类记载屡见不鲜 不胜枚举 而高僧饮酒有一个共同之处 既迥异于修为尚浅的僧人 更不同于世间俗人 其实质在于泯除对待 纤尘不染 借酒修行 所谓 事事無礙 如意自在 手把猪頭 口誦淨戒 趁出婬坊 未還酒債 十字街頭 解開布袋 續傳燈錄 卷第二五 克勤佛果禪師 大正藏 卷五一 634b 是凡圣一如之境界 从 高僧传 续高僧传 宋高僧传 神僧传 等中国僧传的记载 可以分明看到 僧传的作者对道行高深的僧人饮酒 持欣赏甚至赞许态度 而对初入佛门者的饮酒则予以批判 并作为引以为戒的对象 三 禅师借酒说禅 禁止饮酒的戒律 连同异彩纷呈的僧人饮酒情形 与寺院 学人 禅僧相伴随 修行者在俗欲与戒律之间 和酒若即若离 弘法者于说禅和解脱之际 与酒难解难分 因此 佛禅与饮酒之关系 可谓剪不断 理还乱 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禅师于法堂之上 以饮酒为话头 勘辨僧徒悟境 应机契境说禅 表达禅学思想 首先 以醉酒为喻 遣除僧徒对禅师说法言句的执着 句裏明宗即易 宗中辨的則難 句裏明宗 為儞恁麼來 宗中辨的 儞諸人試通箇消息看 大家證明 有麼 乃云 老僧今日 一場醉酒 聯燈會要卷第二十七 郢州太陽明安警延禪師 x79 0242b 解读 曹洞宗僧大阳警延禅师 于法堂之上向学僧说禅 先是一通理论演绎 然后 担心僧徒在其言语上逗留 而失去开悟之机 随说随扫 以 老僧今日 一場醉酒 收束 意谓刚才所说 纯属醉汉的胡言乱语 不足用心琢磨 相应的 禅师常常面对反应迟钝 启而不发的僧徒 会以醉酒汉之语予以训斥 一日上堂 大眾雲集 乃曰 汝等諸人 欲何所求 因以棒趁散云 盡是喫酒糟漢 恁麼行脚 取笑於人 景德傳燈錄 卷九 黃檗希運禪師 大正藏 卷五一 0266b 解读 黄檗希运禅师 作为丛林耆宿 其禅法断岸千尺 激烈峻峭 不容思议 棒喝之间 全机呈现 而不漏纤毫 擒而不纵 杀活临时 而迷悟顿现 因此 对于那些时时期待禅师提撕的学僧 黄檗一声断喝 一阵乱棒 持之以 喫酒糟漢 其次 以醉酒为喻 描述学人的执着之念和世人的沉沦之状 前者如 人人自有一條通天活路 未曾蹈著時 行住坐臥 如人醉酒 東西不辨 南北不分 了悟等編 密菴和尚語錄 大正藏 卷四七 0982a 密菴和尚向徒众表达了他的基本观点 人人都能成佛 路径各个不同 只靠自己用心 他人援手不得 悟者通天有路 迷者如人醉酒 酒之用例与此相类者还有 譬如有人醉酒而臥 其母來喚 欲令還家 其子為醉迷亂 惡罵其母 一切眾生無明酒醉 不信自身見性成佛 曆代法寶記 大正藏 卷五一 185a 此处无相禅师将执迷不悟的僧徒 比喻为醉酒而卧的人 母唤归家反遭其骂 真是可憎又可怜 除了用醉酒比喻踉跄迷途的僧徒 中国佛典有时也以此指称沉沦欲海的俗世之人 上堂云 二月春将半 相呼同赏玩 寒食近清明 百花开烂熳 或上白云峰 或游赤水畔 野外标坟人 路傍酒醉汉 半笑半悲啼 真诚堪赞叹 人人谓我泄天机 子细分明与批判 景淳集 法演禅师语录 卷上 次住海会语录 大正藏 卷四七 0655a 解读 在禅宗看来 为各种情欲意念所纠缠的世人 浸沉于悲欢离合之中 犹如抛家傍路的醉汉 喜怒无常 而浑然不觉 令人感叹唏嘘 再次 用酒比喻佛法 二者可通之处在于 美酒令饮者心神迷醉 忘却烦恼 佛法助学人拨云见日 获得自由 因此 禅典中于此意指 时有用之 1 问 二祖立雪齐腰 意旨如何 师曰 三年逢一闰 曰 为甚么付法传衣 师曰 村酒足人酤 续传灯录 卷一一 蒋山法泉佛慧禅师 大正藏 卷五一 529c 2 僧问镜清 祖歌如何唱 清云 抛送醉人酒 楚圆集 汾阳无德禅师语录 卷中 大正藏 卷四七 0610a 3 上堂 举先石门和尚初开堂 僧问 知师久酝葡萄酒 今日为谁开 石云 琼桨一滴异 普济万机迷 僧便问 如何是和尚一杯 师云 饮者非常味 得味乐咍咍 不饮不醉时如何 师云 截耳卧长街 楚圆集 汾阳无德禅师语录 卷上 大正藏 卷四七 0600a20 4 僧问曹山 清税孤贫 请师拯济 山云 税阇梨 应 诺 山云 清源白家酒 三盏犹道未沾唇 圆应编 明觉禅师语录 卷四 瀑泉集 大正藏 卷四七 0696b 第四 佛禅典籍中 也不乏这样的用例 以与酒相关的意象 表达行禅的方式和解脱的状态 如 1 大师 慧可 付嘱已 即于邺都随宜说法 一音演畅 四众归依 如是积三十四载 遂韬光混迹 变易仪相 或入诸酒肆 或过于屠门 或习街谈 或随厮役 人问之曰 师是道人 何故如是 师曰 我自调心 何关汝事 景德传灯录 卷三 大正藏 卷五一 0221a 2 维摩大士不住金粟 住入酒肆淫坊 作大解脱佛事 绍隆等编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卷一六 示超然居士赵判监 大正藏 卷四七 0787b 3 上堂 僧问 古人道 先向那边担荷 却来这边揩磨 这边揩磨即不问 作么生是那边担荷底 师云 照尽体无依 通身不隔越 进云 恁么则就舡买得鱼偏美 踏雪沽来酒陪香 侍者集成编 宏智禅师广录 卷一 大正藏 卷四八 0004c 4 若到遮个田地 亦无吉凶爻象 亦无是非好恶 便能向是非头上坐 是非头上卧 乃至淫坊酒肆 虎穴魔宫 尽是当人安身立命之处 缁门警训 卷六 黄龙死心新禅师小参 大正藏 卷四八 1071b 解读 这里 一 二两例 分别描述中国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和金粟如来维摩居士 韬光隐晦 在酒肆 淫坊之中 畅演佛事 于街谈 厮役之际 获大解脱 三 四二例 则记录了曹洞宗宏智正觉禅师和临济宗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