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机遇分析第8小组.ppt_第1页
汽车行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机遇分析第8小组.ppt_第2页
汽车行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机遇分析第8小组.ppt_第3页
汽车行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机遇分析第8小组.ppt_第4页
汽车行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机遇分析第8小组.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小组 汽车行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机遇分析 汽车行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机遇分析 中国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 1 中国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 1 中国汽车销量占世界销量的比重增加 2 中国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 1 我国汽车产量占世界产量的比重万辆 汽车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 3 中国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 1 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加强 成为支撑和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产业 汽车工业从业人员265万人 间接从业人员3000万人 汽车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例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 2006年至2009年 汽车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719亿元 5448亿元 6319亿元和7683亿元 占GDP比重分别为1 8 2 1 2 1 和2 3 2010年汽车产业增加值所占GDP的比重达到2 5 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趋向合理 4 中国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 1 乘用车比例达到75 其中轿车高达54 重型货车占载货车的比例也提高到16 2010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为7802万辆 其中民用轿车保有量4029万辆 私人轿车保有量达3443万辆 私人购车成为汽车消费主流 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自主品牌取得较快发展 5 中国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 1 国内企业实现了从简单模仿到正向开发再到自主创新的转变 自主创新已经从单项技术和产品创新向集成创新和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发展 十一五 期间自主品牌轿车发展迅速 自主品牌企业经过持续的努力与付出 与合资品牌的竞争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0年 乘用车自主品牌销量达到627万辆 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6 轿车自主品牌销量为293万辆 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1 出口逐步增长 国际竞争力还比较弱 6 中国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 1 2005年我国首次成为汽车净出口国 十一五 前三年 我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 年均增速为57 2009下滑45 7 2010年开始回升 出口整车54 5万辆 同比增长63 9 十一五 前三年 摩托车出口分别为640万辆 817万辆 978万辆 2009年出口摩托车629万辆 同比下降35 7 2010年开始回升 出口842万辆 同比增长33 9 总体看 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还处于较低水平 汽车行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机遇分析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难以实现规模经济 1 中国汽车制造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 上汽 一汽和长安在世界500强中分别排在第359 385和428名 2008年度销售收入分别为249 237和217亿美元 而排名前100位的11家汽车制造商中 丰田销售收入最大为2043亿美元 现代最小也为725亿美元 而国内的汽车企业数量有100多家 大多数年产量低于10万辆 难以实现规模经济 核心技术缺乏 与跨国公司差距较大 2 中国汽车制造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 国内主要汽车企业已经形成了车身开发能力 对整车和重要总成具备了二次开发和匹配开发的能力 但在乘用车核心零部件和平台技术 商用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等零部件尚未掌握核心技术 外资零部件企业基本占据了汽车零部件高端技术产品的主要市场份额 基本形成了对电喷系统 发动机管理系统 中央控制器等产品的垄断格局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极大制约了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和自主开发 品牌价值较低 缺乏综合竞争力 3 中国汽车制造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品牌影响力不足 由于起步较晚 在树立品牌上还缺乏坚实的自主技术基础 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和共同成长的市场群体等方面的支撑 在全球市场中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综合竞争力尚未形成 产品节能减排技术亟待提高 4 中国汽车制造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 汽油机 提高汽油机的技术水平对于节能减排至关重要 我国在缸内喷射分层燃烧技术 燃烧室优化技术和轻质材料应用技术等领域的研究还相对落后 批量装车的产品 系统 仍然需要依赖引进 或由合资企业提供 柴油机 国内高速直喷 增压及增压中冷 废气再循环等技术已得到开发和逐步应用 电控燃油喷射 高压共轨 排气后处理等世界先进技术处于起步阶段 高压共轨技术重型车用柴油机品种较少 轿车用柴油机基本为零 新能源汽车方面 我国新能源汽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部分产品实现了小规模生产和示范运行 但在续驶里程 可靠性和工程化上仍落后于国外先进产品 产业链未形成 产品成本较高 我国汽车产业总体发展战略不够明晰 5 中国汽车制造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 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却缺乏总体发展战略 没有清晰的国家战略应对世界范围的产业竞争 给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几方面问题 社会资源不能朝着最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方向整合 产业目标和核心要素被部门和地区利益无谓耗散 国家产业的战略地位让位于部门和区域经济目标 我国汽车产业虽经历了快速发展但不够强大 不论是增加值还是就业机会 都不足以支撑应有的领导地位 核心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缺乏强大的影响力 缺乏自主发展的战略思想 部分大型企业过于依赖合资方的品牌和技术 忽视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 尤其是在以节能 环保和安全为核心的新一轮创新时代 汽车行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机遇分析 十八大声音 两同步 四着力 五依靠 1 中国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机遇 3 十八大报告提出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报告还提出了 两个同步 即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 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 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 更多依靠科技进步 劳动者素质提高 管理创新驱动 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 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 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听声音 谋发展 2 中国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机遇 3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 这一提法标志着未来经济增长更注重城乡居民的个体感受 依靠GDP竞赛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发生了重要转变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将直接带动我国消费总量与消费结构的双飞跃 伴随着收入分配改革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 中低收入群体占社会消费总额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 在过去的10年里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 8倍 扣除价格因素 年均实际增长9 2 与此相对应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4 8万亿元增长至18 4万亿元 年均增长16 据此测算 到2020年 再翻一番的可能性比较大 我国消费总规模将达到64万亿元 2011年汽车工业销售总产值4 92万亿元 如果按乘用车销售产值3 5万亿元计算 接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 按这个比例 到2020年消费总规模64万亿元时 汽车的消费额将达到13万亿元左右 即使销售量增长率稳定在个位数 今后8年也将新增两亿辆汽车 城市家庭用车将基本普及 因此 无论市场总量还是市场结构 消费的新飞跃将为汽车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空间 在拉动经济增长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机遇 3 中国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机遇 3 一是规模化 首先要有量的增加 由小变大 通过最近20年 10年 5年的分析 我们基本判断 未来前10年中国汽车市场会快速发展 后10年是稳定发展 未来10到20年 我们相信中国汽车的产销将保持全球第一 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汽车企业的不断调整 不光是有量的增长 同时数量方面也会有很大的进步 大而且强必将催生我们中国出现全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二是低碳化 这将会成为未来中国汽车的发展方向 包括节能技术方面 包括我们在做的整车的轻量化 发动机的节能化 还有传统系统的高校化 以及新能源技术 包括混合动力 燃料电池和纯电动 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一些绿色的驾乘和智能交通 以及低碳的消费方面 一定会在未来中国的汽车市场上得到发展 三是国际化 我们相信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将会达到与国际汽车企业相当的水平 并且也将会走向世界 与世界上先进的汽车企业一道发展 在未来10年当中 我认为中国的汽车企业会做到这一点 中国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机遇实现途径 4 中国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机遇 3 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调整相结合 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同时 不断完善政府调控的方式和手段 推动汽车行业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 促进汽车产业健康 可持续发展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既要鼓励和推动内资企业实现自主品牌战略 不断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鼓励中国的企业走出去 又要继续鼓励外资不断扩大投入 提高合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支持外资在华长期发展 坚持传统汽车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相结合 既要大力完善新能源汽车研发 制造和市场体系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又要大力推动传统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 不断降低汽车平均油耗 全面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最终实现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发展相结合 在实现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 要妥善解决因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所产生的能源安全 交通拥堵 环境污染 土地占用等问题 实现汽车产业与交通基础设施 环境保护 能源资源节约及关联产业的协调发展 汽车行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机遇分析 比亚迪公司简介 1 企业实例 比亚迪 4 目前 2007 2003 199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创立 由20多人的规模起步 主攻汽车 遵循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自主品牌的发展路线矢志打造真正物美价廉的国民用车 产品的设计既汲取国际潮流的先进理念 又符合中国文化的审美观念 全球拥有十万余人市值超过RMB300亿 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同年组建比亚迪汽车 比亚迪公司简介 1 企业实例 比亚迪 4 王传福 最牛CEO 王传福 硕士 高级工程师 比亚迪集团总裁 核心创始人1987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 同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 1995年辞职 创办比亚迪公司 短短几年时间 发展成为中国第一 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 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 现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1211 HK 董事局主席兼总裁 比亚迪电子 国际 有限公司主席 比亚迪公司简介 1 企业实例 比亚迪 4 比亚迪公司简介 1 企业实例 比亚迪 4 自2010年5月业内爆出比亚迪成都 金牌 经销商退网后 比亚迪汽车4S店退网事件接二连三出现 最终演变成全国范围内的退网危机 在比亚迪成立第七年 以创造发展速度奇迹 销量奇迹著称的比亚迪汽车 在经销商奏响的楚歌中 面临着成立以来最重要的十字路口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 2010年9月份 比亚迪汽车的销售量为3 28万辆 其中 F3车型只销售了1 19万辆 这是继6 7 8月份从销量榜首跌至第6位和第7位之后 该车型首次跌出前10名的行列 而之前 比亚迪汽车从2010年3月份至8月份 销量也呈连续5个月销量下跌之势 从年初的68129辆滑至8月份的31069辆 如何更好的发展 创新 新能源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概念介绍 2 企业实例 比亚迪 4 新能源汽车 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 纯电动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 氢动力汽车 代用燃料汽车等 通常人们所说的电动汽车主要是指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目前 在众多的新能源汽车当中 电动汽车以其优越的使用性能和相对低廉的销售价格 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和普遍欢迎 日益成为全球汽车工业关注的焦点 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新能源汽车 汽车社会的必然趋势 2 企业实例 比亚迪 4 内燃机汽车难当节能减排重任 能源危机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第一制约因素 污染环境 60 以上的氮氧化合物来自汽车排放 气候变暖 矿石燃料 煤 石油等 排放大量温室气体是祸首 新能源汽车促中国经济战略转型 系统解决能源安全问题 降低对石油资源依赖度 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实现中国汽车行业弯道超车 以新能源汽车技术缩短与国外汽车行业差距 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带动材料 电池 电机 电控等产业共同发展 大国义务 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40 45 世界其他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及政策动向 2 企业实例 比亚迪 4 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 2 企业实例 比亚迪 4 启动时间 上世纪九十年代 科研机构 中科院电工所 上海811所 清华大学 上海同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 政策倾向 863 计划和 十五 国家科技专项等国家项目的支持 企业发展 我国包括比亚迪 上汽 一汽 东风 北汽 奇瑞 吉利 力帆等在内的整车企业超过150家 包括一汽 上汽 宇通等在内的从事混合动力客车研制和生产的厂家就有30多家 附注 国内许多企业已开始涉足与电动汽车相关的电池 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制和生产 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 科技部的863项目专项 实际上就包含3个系列 燃料电池 混合动力 纯电动 还有关键零部件 电动车里面最关键的技术有待于动力电池的突破 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 2 企业实例 比亚迪 4 新能源汽车规模目标改造现有生产能力 形成500万辆纯电动 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 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纯电动汽车 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 掌握新能源汽车的专用发动机和动力模块 电机 电池及管理系统等 的优化设计技术 规模生产工艺和成本控制技术 建立动力模块生产体系 形成10亿安时 Ah 车用高性能单体动力电池生产能力 发展普通型混合动力汽车和新燃料汽车专用部件 政策密集出台加快产业步伐 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 2 企业实例 比亚迪 4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 纯电动乘用车 补贴范围 上海 长春 深圳 杭州 合肥等5个城市 补贴标准 3000元 千瓦时 插电式混动车国家最高5万元 车 纯电动车最高补贴6万元 车 地方政府再加3万元 车 补贴方式 补贴拨付给车企试点范围扩大 试点城市增至25个补贴政策加快盈亏平衡点的到来 以F3DM为例 假设年驶360天 每天50公里 盈亏平衡点 23 13万公里 12 9年 盈亏平衡点 8 6万公里 4 8年 盈亏平衡点 0万公里 0年 我们对比亚迪发展的建议 3 企业实例 比亚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