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B1502绕管式换热器管板应力分析与强度评定有限元分析报告CB1502绕管式换热器管板应力分析与强度评定有限元分析报告目 录1 概述12 结构及其应力分析计算参数12.1 结构设计12.2 应力计算参数12.3 材料性能参数22.4 应力分析工况23 有限元分析33.1 第二级管板有限元分析33.1.1 上管板有限元分析33.1.2 第二级中间管板有限元分析113.2 第一级管板有限元分析183.2.1 第一级中间管板有限元分析183.2.2 下管板有限元分析334 结论50附录一51附录二521 概述 针对换热器CB1502管板结构,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3.0对局部结构进行应力分析,并按照JB4732-199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2005确认)的要求进行应力强度评定。报告中所有材料参数参照GB150-2011压力容器。 上管板、第一、二级中间管板厚度均为150mm,下管板厚度为200mm,分别建立第二级管板与第一级管板有限元模型。其中,第二级管板包括上管板和第二级中间管板,第一级管板包括第一级中间管板和下管板。2 结构及其应力分析计算参数2.1 结构设计 换热器总体结构见附录一。2.2 应力计算参数 该换热器的设计参数如表1所示:表1 换热器设计参数第一级第二级管程一管程二管程三壳程管程一管程二壳程设计压力/ MPa8880.5880.5设计温度/ C-150/60-150/60-150/60-150/60-150/60-150/60-150/60腐蚀裕量/mm0000000表2 主材材质构件名称件号材料圆筒-S30408锥壳-S30408管板-S30408中心筒-S30408换热管-50832.3 材料性能参数主要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的力学性能参数见表3:表3 材料性能参数材料牌号温度(C)许用应力强度Sm(MPa)弹性模量E(MPa)泊松比S30408-1501372.06e50.3S304081375083677.1e40.332.4 应力分析工况 鉴于该换热器的结构和工况较为复杂,本报告按表4所示的七种工况对设备的第二级管板进行应力分析,并作相应的强度评估;按表5所示的十五种工况对第一级管板进行应力分析与强度评定,从理论上确定此设计方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表4 第二级管板分析工况工况一仅壳程压力作用工况二仅管程一压力作用工况三仅管程二压力作用工况四管程一和管程二压力同时作用工况五壳程和管程一压力同时作用工况六壳程和管程二压力同时作用工况七壳程、管程一和管程二压力同时作用表5 第一级管板分析工况工况一仅壳程压力作用工况二仅管程一压力作用工况三仅管程二压力作用工况四仅管程三压力作用工况五管程一和管程二压力同时作用工况六管程一和管程三压力同时作用工况七管程二和管程三压力同时作用工况八管程一、管程二和管程三压力同时作用工况九壳程和管程一压力同时作用工况十壳程和管程二压力同时作用工况十一壳程和管程三压力同时作用工况十二壳程、管程一和管程二压力同时作用工况十三壳程、管程一和管程三压力同时作用工况十四壳程、管程二和管程三压力同时作用工况十五壳程、管程一、管程二和管程三压力同时作用3 有限元分析3.1 第二级管板有限元分析3.1.1 上管板有限元分析3.1.1.1 实体模型由于上管板结构和载荷的对称性,创建1/4实体模型,包括壳程圆筒、锥壳、上管板、中心筒和换热管,壳程圆筒长度应远大于其边缘应力衰减长度,可取圆筒长度为1200mm,同时取伸出管板的换热管长度为100mm,中心筒长度为400mm。创建实体模型如图1所示。图1 实体模型3.1.1.2 有限元模型 采用8节点SOLID185单元对上管板实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其中,锥壳、中心筒及换热管沿轴向靠近管板处网格较密,远离管板处网格较稀疏,且圆筒与锥壳连接处网格划分较密。划分后的有限元模型如图2所示,有限元模型合计节点数170924,单元数123220。图2 有限元模型3.1.1.3 边界条件 在位移边界条件处理上,对上管板结构对称面施加对称约束,并约束圆筒端面轴向位移,七种工况下的位移边界条件保持一致。 根据不同的分析工况,施加相应的载荷,其中包括管程一压力、管程二压力和壳程压力,同时考虑垫片力和螺栓载荷。在各工况下上管板结构的力学模型如图3所示。工况一 工况二工况三 工况四工况五 工况六工况七图3 不同工况下上管板结构的力学模型3.1.1.4 计算结果 各工况对应的TRESCA应力云图如图4.1至图4.7所示。图4.1 工况一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4.2 工况二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4.3 工况三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4.4 工况四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4.5 工况五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4.6 工况六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4.7 工况七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3.1.1.5 强度评定根据JB4732-199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规范(2005确认)进行应力强度评定。主应力差: S12=1-2 S23=2-3 S31=3-1应力强度:S=Max|S12|,|S23|,|S31|一次总体薄膜应力强度极限为,一次局部薄膜应力强度极限为1.5,一次薄膜加一次弯曲应力强度极限为1.5,一次加二次应力强度极限为3.0。为许用应力强度。工况一:由图4.1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99.4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二:由图4.2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87.0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三:由图4.3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65.3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四:由图4.4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144.6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五:由图4.5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170.4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六:由图4.6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156.4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七:由图4.7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208.7MPa,位于上管板与锥壳连接处内侧,根据该模型的应力分布特点,选取如下路径进行应力评定,位置如图5所示。 图5 工况七应力评定路径图 路径1-1至路径3-3应力线性化结果分析如表6所示,其应力评定数值结果见附录二。表6 工况七各路径评定结果路径应力分类强度校核评定结果1-1一次局部薄膜应力通过一次+二次应力2-2一次局部薄膜应力一次二次应力3-3一次局部薄膜应力一次二次应力3.1.2 第二级中间管板有限元分析3.1.2.1 实体模型由于第二级中间管板结构和载荷的对称性,创建1/4实体模型,包括壳程圆筒、第二级中间管板、补强圈、焊缝、换热管和锥壳,壳程圆筒、锥壳长度应远大于其边缘应力衰减长度,可取圆筒长度为1500mm,锥壳长度为1200 mm,同时取伸出管板的换热管长度为100mm。创建实体模型如图6所示。图6 实体模型3.1.2.2 有限元模型 采用8节点SOLID185单元对第二级中间管板实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管板、补强圈与筒体连接处网格划分较密,划分后的有限元模型如图7所示,有限元模型合计节点数330794,单元数261204。图7 有限元模型3.1.2.3 边界条件 在位移边界条件处理上,对第二级中间管板结构对称面施加对称约束,并约束壳程锥壳端面轴向位移,七种工况下的位移边界条件保持一致。 根据不同的分析工况,施加相应的载荷,其中包括管程一压力、管程二压力、壳程压力和壳程圆筒端面平衡面载荷,同时考虑垫片力和螺栓载荷。在各工况下第二级中间管板结构的力学模型如图8所示。工况一 工况二工况三 工况四工况五 工况六工况七图8 不同工况下第二级中间管板结构的力学模型3.1.2.4 计算结果 各工况对应的TRESCA应力云图如图9.1至图9.7所示。图9.1 工况一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9.2 工况二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9.3 工况三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9.4 工况四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9.5 工况五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9.6 工况六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9.7 工况七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3.1.2.5 强度评定工况一:由图9.1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159.4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二:由图9.2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116.5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三:由图9.3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87.2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四:由图9.4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116.2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五:由图9.5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177.4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六:由图9.6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157.3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七:由图9.7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175.2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3.2 第一级管板有限元分析3.2.1 第一级中间管板有限元分析3.2.1.1 实体模型 由于第一级中间管板结构和载荷的对称性,创建1/3实体模型,包括锥壳、第一级中间管板、补强圈、焊缝、换热管和壳程圆筒,壳程圆筒、锥壳长度应远大于其边缘应力衰减长度,可取圆筒长度为1500mm,锥壳长度为1200 mm,同时取伸出管板的换热管长度为100mm。创建实体模型如图10所示。图10 实体模型3.2.1.2 有限元模型 采用8节点SOLID185单元对第一级中间管板实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管板、补强圈与筒体连接处网格划分较密,划分后的有限元模型如图11所示,有限元模型合计节点数775471,单元数591756。图11 有限元模型3.2.1.3 边界条件 在位移边界条件处理上,对第一级中间管板结构对称面施加对称约束,并约束壳程筒体端面轴向位移,在各种工况下约束一致。 根据不同的分析工况,施加相应的载荷,其中包括管程一压力、管程二压力、管程三压力、壳程压力和锥壳端面平衡面载荷,同时考虑垫片力和螺栓载荷。在各工况下第一级中间管板结构的力学模型如图12所示。工况一 工况二工况三 工况四工况五 工况六工况七 工况八工况九 工况十工况十一 工况十二工况十三 工况十四工况十五图12 不同工况下第一级中间管板结构的力学模型3.2.1.4 计算结果 各工况对应的TRESCA应力云图如图13.1至图13.15所示。图13.1 工况一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13.2 工况二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13.3 工况三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13.4 工况四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13.5 工况五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13.6 工况六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13.7 工况七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13.8 工况八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13.9 工况九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13.10 工况十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13.11 工况十一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13.12 工况十二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13.13 工况十三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13.14 工况十四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13.15 工况十五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3.2.1.5 强度评定工况一:由图13.1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202.6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二:由图13.2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90.4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三:由图13.3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71.2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四:由图13.4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70.3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五:由图13.5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90.4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六:由图13.6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90.4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七:由图13.7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71.2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八:由图13.8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90.4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九:由图13.9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187.2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十:由图13.10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197.7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十一:由图13.11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197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十二:由图13.12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226.8MPa,其模型部件TRESCA应力云图如图14.1所示。根据该模型的应力分布特点,选取如下路径进行应力评定,位置如图14.2所示。图14.1 工况十二模型部件TRESCA应力云图图14.2 工况十二应力评定路径图 路径1-1应力线性化结果分析如表7所示,其应力评定数值结果见附录二。表7 工况十二各路径评定结果路径应力分类强度校核评定结果1-1一次局部薄膜应力通过一次+二次应力工况十三:由图13.13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200.3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十四:由图13.12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217.9MPa,其模型部件TRESCA应力云图如图15.1所示。根据该模型的应力分布特点,选取如下路径进行应力评定,位置如图15.2所示。图15.1 工况十四模型部件TRESCA应力云图图15.2 工况十四应力评定路径图 路径1-1应力线性化结果分析如表8所示,其应力评定数值结果见附录二。表8 工况十四各路径评定结果路径应力分类强度校核评定结果1-1一次局部薄膜应力通过一次+二次应力工况十五:由图13.15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192.4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3.2.2 下管板有限元分析3.2.2.1 实体模型根据下管板结构和载荷的对称性,创建1/3实体模型,包括壳程圆筒、锥壳、下管板、中心筒和换热管,壳程圆筒长度应远大于其边缘应力衰减长度,可取圆筒长度为1200mm,同时取伸出管板的换热管长度为100mm,中心筒长度为600mm。创建实体模型如图16所示。图16 实体模型3.2.2.2 有限元模型 采用8节点SOLID185单元对下管板实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划分方法与上管板类似,网格划分后模型如图17所示,有限元模型合计节点数523946,单元数382876。图17 有限元模型3.2.2.3 边界条件 在位移边界条件处理上,对下管板结构对称面施加对称约束,并约束圆筒端面轴向位移,十五种工况下的位移边界条件保持一致。 根据不同的分析工况,施加相应的载荷,其中包括管程一压力、管程二压力、管程三压力和壳程压力,同时考虑垫片力、螺栓载荷和芯体重量。在各工况下下管板结构的力学模型如图18所示。工况一 工况二工况三 工况四工况五 工况六工况七 工况八工况九 工况十工况十一 工况十二工况十三 工况十四工况十五图18 不同工况下上管板结构的力学模型3.2.2.4 计算结果 各工况对应的TRESCA应力云图如图19.1至图19.15所示。图19.1 工况一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19.2 工况二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19.3 工况三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19.4 工况四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19.5 工况五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19.6 工况六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19.7 工况七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19.8 工况八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19.9 工况九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19.10 工况十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19.11 工况十一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19.12 工况十二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19.13 工况十三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19.14 工况十四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图19.15 工况十五模型总体TRESCA应力云图3.2.2.5 强度评定工况一:由图19.1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127.5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二:由图19.2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141.1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三:由图19.3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90.7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四:由图19.4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50.6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五:由图19.5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220.6MPa,位于壳程圆筒与锥壳连接处,其模型部件TRESCA应力云图如图20.1所示。根据该模型的应力分布特点,选取如下路径进行应力评定,位置如图20.2所示。图20.1 工况五模型部件TRESCA应力云图图20.2 工况五应力评定路径图 路径1-1至路径3-3应力线性化结果分析如表9所示,其应力评定数值结果见附录二。表9 工况五各路径评定结果路径应力分类强度校核评定结果1-1一次局部薄膜应力通过一次+二次应力2-2一次局部薄膜应力一次二次应力3-3一次局部薄膜应力一次二次应力工况六:由图19.6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136.9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七:由图19.7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85.5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八:由图19.8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216.4MPa,位于壳程圆筒与锥壳连接处,其模型部件TRESCA应力云图如图21所示,选取应力评定路径与工况五一致。图21 工况八模型部件TRESCA应力云图 路径1-1至路径3-3应力线性化结果分析如表10所示,其应力评定数值结果见附录二。表10 工况八各路径评定结果路径应力分类强度校核评定结果1-1一次局部薄膜应力通过一次+二次应力2-2一次局部薄膜应力一次二次应力3-3一次局部薄膜应力一次二次应力工况九:由图19.9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231.7MPa,位于壳程圆筒与锥壳连接处,其模型部件TRESCA应力云图如图22所示,选取应力评定路径与工况五一致。图22 工况九模型部件TRESCA应力云图 路径1-1至路径3-3应力线性化结果分析如表11所示,其应力评定数值结果见附录二。表11 工况九各路径评定结果路径应力分类强度校核评定结果1-1一次局部薄膜应力通过一次+二次应力2-2一次局部薄膜应力一次二次应力3-3一次局部薄膜应力一次二次应力工况十:由图19.10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181.1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十一:由图19.11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124.4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十二:由图19.12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310.9MPa,位于壳程圆筒与锥壳连接处,其模型部件TRESCA应力云图如图23所示,选取应力评定路径不变。图23 工况十二模型部件TRESCA应力云图 路径1-1至路径3-3应力线性化结果分析如表12所示,其应力评定数值结果见附录二。表12 工况十二各路径评定结果路径应力分类强度校核评定结果1-1一次局部薄膜应力通过一次+二次应力2-2一次局部薄膜应力一次二次应力3-3一次局部薄膜应力一次二次应力工况十三:由图19.13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227.2MPa,位于壳程圆筒与锥壳连接处,其模型部件TRESCA应力云图如图24所示,选取应力评定路径不变。图24 工况十三模型部件TRESCA应力云图 路径1-1至路径3-3应力线性化结果分析如表13所示,其应力评定数值结果见附录二。表13 工况十三各路径评定结果路径应力分类强度校核评定结果1-1一次局部薄膜应力通过一次+二次应力2-2一次局部薄膜应力一次二次应力3-3一次局部薄膜应力一次二次应力工况十四:由图19.14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175.9MPa,小于,强度条件,自动满足。工况十五:由图19.15可知,结构的当量应力最大值约为306.7MPa,位于壳程圆筒与锥壳连接处,其模型部件TRESCA应力云图如图25所示,选取应力评定路径不变。图25 工况十五模型部件TRESCA应力云图 路径1-1至路径3-3应力线性化结果分析如表14所示,其应力评定数值结果见附录二。表14 工况十五各路径评定结果路径应力分类强度校核评定结果1-1一次局部薄膜应力通过一次+二次应力2-2一次局部薄膜应力一次二次应力3-3一次局部薄膜应力一次二次应力4 结论通过对换热器CB1502上、下管板和第一二级中间管板结构在各计算工况下进行应力强度评定,评定结果安全。评定结果表明换热器CB1502管板结构设计满足JB4732-199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2005确认)的要求。附录一换热器CB1502几何简图附录二上管板数值结果工况七沿路径1-1的应力线性化数值结果* POST1 LINEARIZED STRESS LISTING *INSIDE NODE = 140777 OUTSIDE NODE = 140775LOAD STEP 1 SUBSTEP= 1TIME= 1.0000 LOAD CASE= 0 THE FOLLOWING X,Y,Z STRESSES ARE IN THE GLOBAL COORDINATE SYSTEM. * MEMBRANE * SX SY SZ SXY SYZ SXZ 8.609 1.038 19.01 -0.7531E-01 6.434 1.753 S1 S2 S3 SINT SEQV 21.29 8.433 -1.067 22.35 19.43 * BENDING * I=INSIDE C=CENTER O=OUTSIDE SX SY SZ SXY SYZ SXZ I 21.26 -2.851 -27.05 0.1972 -8.344 0.1306 C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O -21.26 2.851 27.05 -0.1972 8.344 -0.1306 S1 S2 S3 SINT SEQV I 21.27 -0.2536 -29.65 50.91 44.27 C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O 29.65 0.2536 -21.27 50.91 44.27 * MEMBRANE PLUS BENDING * I=INSIDE C=CENTER O=OUTSIDE SX SY SZ SXY SYZ SXZ I 29.87 -1.813 -8.041 0.1219 -1.910 1.884 C 8.609 1.038 19.01 -0.7531E-01 6.434 1.753 O -12.65 3.889 46.05 -0.2726 14.78 1.622 S1 S2 S3 SINT SEQV I 29.97 -1.279 -8.669 38.63 35.52 C 21.29 8.433 -1.067 22.35 19.43 O 50.75 -0.7276 -12.74 63.49 58.42 * PEAK * I=INSIDE C=CENTER O=OUTSIDE SX SY SZ SXY SYZ SXZ I 3.251 -0.5922 8.884 -0.3915E-01 2.598 0.3157E-01 C -1.687 -1.549 -5.396 -0.2971E-01 -2.582 -0.5260E-01 O 7.671 33.30 33.99 0.1428 36.21 0.1225 S1 S2 S3 SINT SEQV I 9.550 3.252 -1.258 10.81 9.403 C -0.2522 -1.687 -6.693 6.441 5.857 O 69.85 7.670 -2.564 72.42 67.88 * TOTAL * I=INSIDE C=CENTER O=OUTSIDE SX SY SZ SXY SYZ SXZ I 33.12 -2.405 0.8430 0.8278E-01 0.6881 1.915 C 6.921 -0.5104 13.61 -0.1050 3.852 1.700 O -4.984 37.19 80.04 -0.1298 50.98 1.745 S1 S2 S3 SINT SEQV TEMP I 33.24 0.8717 -2.547 35.78 34.20 0.000 C 14.92 6.625 -1.525 16.45 14.24 O 113.9 3.447 -5.137 119.1 115.0 0.000 工况七沿路径2-2的应力线性化数值结果* POST1 LINEARIZED STRESS LISTING *INSIDE NODE = 140775 OUTSIDE NODE = 142758 LOAD STEP 1 SUBSTEP= 1 TIME= 1.0000 LOAD CASE= 0 THE FOLLOWING X,Y,Z STRESSES ARE IN THE GLOBAL COORDINATE SYSTEM. * MEMBRANE * SX SY SZ SXY SYZ SXZ -8.603 22.45 34.58 -0.1739 21.14 1.408 S1 S2 S3 SINT SEQV 50.53 6.588 -8.684 59.21 53.25 * BENDING * I=INSIDE C=CENTER O=OUTSIDE SX SY SZ SXY SYZ SXZ I 10.10 14.34 57.45 0.1416E-01 26.75 0.2603 C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O -10.10 -14.34 -57.45 -0.1416E-01 -26.75 -0.2603 S1 S2 S3 SINT SEQV I 70.24 10.10 1.543 68.70 64.85 C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O -1.543 -10.10 -70.24 68.70 64.85 * MEMBRANE PLUS BENDING * I=INSIDE C=CENTER O=OUTSIDE SX SY SZ SXY SYZ SXZ I 1.500 36.79 92.03 -0.1597 47.89 1.668 C -8.603 22.45 34.58 -0.1739 21.14 1.408 O -18.71 8.112 -22.86 -0.1880 -5.605 1.147 S1 S2 S3 SINT SEQV I 119.7 9.252 1.362 118.3 114.6 C 50.53 6.588 -8.684 59.21 53.25 O 9.101 -18.49 -24.07 33.17 30.76 * PEAK * I=INSIDE C=CENTER O=OUTSIDE SX SY SZ SXY SYZ SXZ I -6.484 0.3924 -11.98 0.2996E-01 3.097 0.7687E-01 C 1.062 -1.764 4.128 -0.1235E-01 -2.569 -0.4088E-01 O 2.235 6.664 -4.529 0.1943E-01 7.178 0.8666E-01 S1 S2 S3 SINT SEQV I 1.125 -6.484 -12.71 13.84 12.01 C 5.091 1.062 -2.727 7.818 6.771 O 10.17 2.235 -8.035 18.20 15.81 * TOTAL * I=INSIDE C=CENTER O=OUTSIDE SX SY SZ SXY SYZ SXZ I -4.984 37.19 80.04 -0.1298 50.98 1.745 C -7.540 20.69 38.71 -0.1862 18.57 1.367 O -16.47 14.78 -27.39 -0.1686 1.572 1.234 S1 S2 S3 SINT SEQV TEMP I 113.9 3.447 -5.137 119.1 115.0 0.000 C 50.36 9.104 -7.607 57.97 51.68 O 14.84 -16.33 -27.59 42.43 38.07 0.000 工况七沿路径3-3的应力线性化数值结果* POST1 LINEARIZED STRESS LISTING *INSIDE NODE = 145765 OUTSIDE NODE = 145725 LOAD STEP 1 SUBSTEP= 1 TIME= 1.0000 LOAD CASE= 0 THE FOLLOWING X,Y,Z STRESSES ARE IN THE GLOBAL COORDINATE SYSTEM. * MEMBRANE * SX SY SZ SXY SYZ SXZ -36.52 -0.5527E-01 60.48 0.8405E-01 7.026 0.1064E-01 S1 S2 S3 SINT SEQV 61.28 -0.8598 -36.52 97.80 85.73 * BENDING * I=INSIDE C=CENTER O=OUTSIDE SX SY SZ SXY SYZ SXZ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燃气项目设备采购与招标方案
- 2025年吐鲁番市鄯善县招聘97名警务辅助人员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江苏苏州高新区(虎丘区)机关事务管理处公益性岗位招聘2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福建省言蹊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三8月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 2024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能力提升B卷题库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年盘锦市大洼区人民医院面向社会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49)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公务员考试《常识》高频难、易错点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考试黑钻押题含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新能源领域2025年技术创新投入产出与产业升级研究报告
- 离婚后未成年子女房产赠与监护责任及财产分割协议
- 《法律职业伦理》课件-第二讲 法官职业伦理
- 2024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融合合同3篇
- 第五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4年形势与政策
- 医学伦理学全套课件
- 车用驱动电机原理与控制基础(第2版)课件:三相交流绕组及其磁场
- 加油站安全费用提取、使用台账
-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背考点提纲填空练习版(含答案)
- 2025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建议-函数与导数专题讲座课件
- 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变迁史说课材料
-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队会课件
- 2025届高考试题原创命题比赛说题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