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作业t.doc_第1页
第三次作业t.doc_第2页
第三次作业t.doc_第3页
第三次作业t.doc_第4页
第三次作业t.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语文第六讲-第九讲作业题一、选择题1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作家是( B )A. 司马迁 B.韩愈 C. 柳宗元 D.欧阳修2.进学解中出现的一组成语是( D )A.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贪多务得 退避三舍 B.细大不捐 焚膏继晷 刮垢磨光 自相矛盾 C头童齿豁 贪多务得 行成于思 各自为政D.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含英咀华 动辄得咎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全文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故名进学解;实际上是感叹不遇、自抒愤懑之作。B第一段是国子先生教诲学生的第一句话,激励学生应在“业”和“行”两方面刻苦努力,这也是韩愈认为的主观修养的重要方面。C第二段写学生针对国子先生的教诲提出质问,从三个方面进行有力的反驳。文章从肯定到否定,显出波澜起伏之美。D第三段写国子先生针对学生驳诘的辨析,其中先以工匠、医师为喻,说明“宰相之方”在于用人能兼收并蓄,量才录用。4韩愈进学解中,假托弟子之言评“国子先生”,涉及到的业绩有( ABCE ) A.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B.口不绝吟,手不停披;C. 障百川,回狂澜; D.利泽施于人,名胜昭于时。E.沉浸浓郁,含英咀华,5前赤壁赋中,苏轼用来解脱精神苦闷的哲理是( C )A“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B.“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C.“变”与“不变”是相对的 D.“登仙”、“长终”是不可能的6下列运用了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C )A.想佳人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B.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D.侣鱼虾而友糜鹿。7从文体方面讲,前赤壁赋是( D )A.骚赋 B.古赋 C.骈赋 D.文赋8.前赤壁赋“主客对话”中,“客”的主要情感倾向是( C )A功名难就 B乐观旷达 C人生无常 D适意自然9.前赤壁赋中,作者借以抒情说理的主要景物是( B )A江水、明月、扁舟 B江水、明月、清风C明月、清风、洞箫 D江水、清风、白露10.前赤壁赋行文的内在线索是( B )A时间的推移 B感情的变化 C事理的逻辑 D想象的展开11苏轼前赤壁赋“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朗者乎”句中“于”字的意思是( D )A从 B.由 C.比 D.被12.下列成语,见于前赤壁赋的有( ABE ) A.冯虚御风 B.正襟危坐 C.望洋兴叹 D.分崩离析 E.杯盘狼藉13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BDE )A象征 B比喻 C排比 D通感 E夸张14.北宋第一个专力填词的作家是( B )A.苏轼 B.柳永 C.贺铸 D.李清照15.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上片写景的特点是 ( B )A.移情于景 B.白描铺叙 C.虚实交错 D.因情造景16柳永八声甘州抒写的主要情感内容是( D )A仕途失意 B国破家亡之恨 C吊古伤今 D羁旅行役之苦17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句子是 ( B ) A.是处红衰翠减 B.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C.不忍登高临远 D.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18大量创作了慢词,善用铺叙手法,对词的发展有重大贡献的词人是( C )A.欧阳修 B.晏殊 C.柳永 D.苏轼19下列被苏轼评为“唐人佳处,不过如此”的词句是( C )A.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B.范仲淹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C.柳永八声甘州“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D.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0.八声甘州的“八声”意思是( B )A.唱八遍 B.押八处韵 C.用“八”押韵 D.八个领格字21.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怀念的对象是( A )A其弟苏辙 B.其妻王茀 C.其弟子秦观 D.其父苏洵22.宋代开豪放词风的词人是( D )A.陆游 B.辛弃疾 C.欧阳修 D.苏轼2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现作者出世思想与入世思想矛盾的语句是( B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离合24.苏轼水调歌头中,最能体现“兼怀子由”的词句是 ( D )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C.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25苏轼水调歌头一词中,贯穿全词的线索是( A )A月 B酒 C风 D舞2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是指( D )A美女 B幸福 C长寿 D月亮27苏轼水调歌头抒发的思想情感有( ACD )A对人生的热爱 B对时局国事的关心 C对弟弟的思念 D对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表示安慰和祝愿 E对历史兴衰、沧海桑田的感叹28. 武陵春抒写的思想情绪是( B ).A.伤春惜时 B.故国之思 C.伤离怀远 D.惜春怀人29.下列词作中,包含物是人非之感的有( BD )A.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B.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C.望海潮(东南形胜) D.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30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下一句是( B )A日晚倦梳头。 B。欲语泪先流。 C。也拟泛轻舟。 D。载不动,许多愁。31下列作品中,通过描绘人物举止情态来抒情的有( BD ) A苏轼水调歌头 B李清照武陵春C杜牧江南春 D辛弃疾水龙吟32两宋词人中,流传作品最多的一位是( D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33.下列以用典见长的作品是( A )A.辛弃疾水龙吟 B.李清照武陵春 C.柳永八声甘州 D.白居易长恨歌34.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遥岑远目”之后的一句是( D )A.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B.尽西风、季鹰归未C.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献愁供恨,玉簪螺髻3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一句中的“刘郎”指( C )A.刘晨 B.刘邦 C.刘备 D.刘禹锡36.下列诗词以“悲秋”为抒情背景的有( ABE )A.杜甫登高 B.柳永八声甘州 C.李清照武陵春 D.苏轼念奴娇 E.辛弃疾水龙吟37.中国古代诗词常常借写天气抒情,或用天气比喻象征,下列诗词写到“雨”或者“风雨”的有( AC )A.辛弃疾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B.白居易长恨歌C.柳永八声甘州 D.李煜虞美人 E.李清照武陵春38.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所采用的对仗形式是( B )A.流水对 B.鼎足对 C.扇面对 D.隔句对39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紧接“枯藤老树昏鸦”的句子是( A )A.小桥流水人家 B.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西下 D.断肠人在天涯40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景的基本手法是(D)A大小相形 B动静相衬 C浓淡相间 D景物并置41与“古道西风瘦马”构成反衬关系的景象是 ( C ) A.枯藤老树昏鸦 B.夕阳西下 C.小桥流水人家 D.断肠人在天涯 42悲秋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题材,名篇甚多,下列被美誉为“秋思之祖”的作品是( A )A.天净沙秋思 B.秋兴八首 C.秋声赋 D.长信秋词 43. 宗臣在明代作家派别中属于( D ) A“前七子”B.唐宋派 C.公安派D.“后七子”44宗臣报刘一丈书的写作缘起是 ( D )A.有感于普遍存在的官场腐败 B.有感于刘一丈与父亲的亲情C.有感于自己“常不见悦于长吏” D.有感于刘一丈信中的“上下相孚”45在报刘一丈书中,作者描绘干谒者、权者、门者等人的言行举止时,运用的笔法是( A )A略带夸张的漫画笔法 B客观求真的写实笔法C剑拔弩张的抨击笔法 D意在言外的暗示笔法46.下列属晚辈写给长辈的书信是( D )A.谏逐客书 B.答司马谏议书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报刘一丈书47.报刘一丈书所写的权要者的性格特征是 ( A ) A.贪婪虚伪 B.奴颜婢膝 C.狐假虎威 D.趋炎附势48在下列各句中,“见”字可译为“被”的有( CD )A.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B.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 49.报刘一丈书讽刺的人物有( CDA )A.干谒者 B.刘一丈 C.门者 D.权要者 E.师爷50.论毅力引用孔子、孟子的话来论证成败的关键在于有无毅力,这种论据是( C )A历史材料 B概括事实 C名人名言 D科学规律51.论毅力一文中排比了五种人的五种结果,其目的在于( D )A.比较不同层次的人生态度 B.阐明有无毅力的重要意义C.显示毅力大小结果的差异 D.突出只有毅力至强方能事业成功52梁启超论毅力“成败之数,视此而己”一句中“数”的意思是( C )A数目 B次数 C规律 D根据53梁启超在论毅力一文中,以操舟作比,将“一日而返”、“二三日而返”、“五六日而返”放在一起加以描述,在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B )A.递进 B.层递 C.类比 D.对比54.为了阐明“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的道理,梁启超引用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这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有(ABCD )A比喻 B。对比论证 C类比论证 D对偶55西厢记的作者是( B )A关汉卿 B。王实甫 C汤显祖 D孔尚仁二、翻译题1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才能给予合理的使用,这是宰相的方略。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略微有点儿优点的人都会被录用,以一种技艺见称的人都不会被抛弃。3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扬?只有才行不够而侥幸被选拔上来的人,哪里会有学行优长却没有被提举的人呢?4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但是你在官场上不被人所信用,私交上也没人帮助你。5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太阳下去了,就燃起油灯,一年到头,永远在那里孜孜不倦地研究。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箫声)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哭泣。7.侣鱼虾而友麋鹿。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江面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界的神仙。9无人会、登临意。 没有人理解我此刻登临赏心亭的心情。10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请求何人,唤来歌伎、侍女,擦拭英雄悲泪。11.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何况还承蒙您赠送礼物,那么我更要用什么来报答呢?12.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至于不能做到上下级关系融洽的弊病,在我身上表现得尤其严重。13.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从早到晚骑着马,去权贵人家的门口恭候。14.袖金以私之。袖里藏着金钱偷偷地塞给守门人。15.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因此经常不被长官所喜欢,而我却更加不顾这一切了。16.得无厌其为迂乎?或许你不会嫌我过于迂腐吧?17.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天下古今成败的种种事情,是如此的情况繁多、道路不一啊。18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而顺逆这两种境遇又常常是相互交替着轮流出现。19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他心里认为天下的事情本来是很容易很容易的,到骤然尝试而阻力突然降临,他一下子就灰心丧气了。20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他凭着艰苦忍耐的力量,迎着那逆风逆流冲了过去。三、简答题1.唐代古文运动的宗旨是什么?内容上提倡儒学,反对佛、老;形式上提倡以先秦两汉散文为样板,单句散行,反对骈俪。2进学解谈到了哪些学习方面的问题? 文章阐述了增进学业、提高德行的方法在于“勤”与“思”;目的在于“业精”(学业精通)、“行成”(德行完备)。3进学解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本文结构上采用主客问答形式: 第一段为先生示训,假借国子先生的教诲引出全篇的议论。先生讲的进学的道理给第二段学生的反驳树起了一个靶子。第二段是假借学生的嘲笑反驳先生的议论。实际上是尽力推倒进学正意,借学生之口发泄牢骚不平。第一部分针对先生结论中的“业患不能精”、“行患不能成”进行反驳,从先生的“业”、“儒”、“文”、“为人”四个方面,说明先生已经做到了业精行成。第二部分针对先生结论中的“无患有司之不明”、“无患有司之不公”进行反驳,以先生自己的不幸遭遇,得出了与之截然相反的结论。前后两个部分,先扬后抑,两相对照,使读者自己由言外得出与第一段针锋相对的结论:业不患不能精,却患有司之不明;行不患不能成,却患有司之不公!第三段是以先生自嘲的口吻对学生的驳难进行辩解。先以“匠氏之工”和“医师之良”两个比喻引出正面意思,说明执政者是量才录用,以此作为自我解嘲的前提,再引述孟子和荀子的遭遇作为自我解嘲的陪衬。下面进行自责、自慰,为执政者极力开脱,实质是进一步指责执政者的不明、不公。这是对第二段的引伸和深化,曲折含蓄地表达了主题。4谈谈韩愈在进学解中所使用的迂回曲折的写作笔法。作者写作本文本来是为了抒发自己长期不受重用,反遭贬斥的不满情绪,揭露讽刺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的,但他并未直截了当地指责有司,采用了反话正说的手法。如第二段把自命不凡、怨恨牢骚的意思借学生之口尽情宣泄,第三段又自谦才德浅薄,无功受禄,唯有乐天知命,随遇而安,师生之间一问一答,亦庄亦谐,都是暗寓讥讽之意。文章中看不出作者愤怒的呼喊,悲哀的倾诉,但不平与牢骚却被曲折地传达了出来,这种迂回曲折的写作笔法非常巧妙。5.作为一篇文赋,前赤壁赋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前赤壁赋在结构上采用主客问答、抑客伸主(贬抑客人的主张,伸张弘扬主人的见解)的写法,这是我国赋体文学的传统手法,其实文章中的主与客都是作者一人唱的双簧戏,主客对话实则代表了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6. 前赤壁赋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文章的抒情、议论方面有什么作用? 文章下面是借第一段中描写的江水、明月、清风等景而抒情;在客人表达自己悲观的人生态度,苏子表达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时,也是紧扣第一段描写的江水、明月、清风,托物以喻理。7.从“苏子”与“客”的对答,可以看出苏轼思想存在哪些复杂矛盾?主客对话实则代表了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作者把政治失意的苦闷通过客来宣泄,把乐观旷达的情怀通过主来表现。这两方面的感情是苏轼在贬谪生活中经历的烦恼和摆脱烦恼的旷达人生态度的自然流露。这里既有儒家的入世苦恼,也有释道佛老的超脱,表现了苏轼思想的复杂与脱俗。最后主人说服了客人,表现了苏轼人生态度中乐观与旷达占主导方面。8结合柳永八声甘州一词,谈谈慢词的特点。慢词的篇幅较大,一调少则八九十字,多则一二百字。善于运用铺叙、白描手法和通俗的语言。因此大大丰富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艺术表现力。9.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探讨了怎样的人生哲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10.简析李清照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一词的“化虚为实”的手法。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哀之多,愁情之重,将抽象的愁思表现得既有形状又有重量,这就是化虚为实的写作手法。1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倾吐了怎样的情绪? 本词主要抒发了作者长期被投闲置散、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慨情绪。1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用了几个典故?所用典故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一是用张翰感秋风思家乡鲈鱼的典故,表示自己的家乡已被金人占领,有家难归,自己有志报国,不能辞官归隐;二是用刘备鄙视许汜求田问舍的典故,表示自己决不追求个人私利,要像刘备那样以国事为重;三是用桓温感伤岁月流失的典故,表示时光流失,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悲哀。连用典故,使词含蓄而耐人寻味,且增大了词的容量,表达出丰富复杂的思想。13. 简析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色。(1)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2)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副游子深秋远行图。在景物的选择上,他为了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的情感,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14.报刘一丈书描绘了哪几种人的行为丑态?他们各自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报刘一丈书描绘了干谒者、门者、权要者、闻者等人的丑态。干谒者奴颜婢膝。门者狐假虎威,权要者贪婪虚伪,闻者趋炎附势。15. 报刘一丈书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志节?表现了作者不向权贵低头,不肯同流合污,刚正不阿、洁身自好的可贵气节。16.分析梁启超论毅力一文的中心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中心论点:有毅力者就成功,否则就失败。论据:第二、三段运用了事实论据,最后一段运用的是理论论据(名人名言)论证方法:对比论证、类比论证17.谈谈梁启超论毅力一文的思想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写自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梁启超写论毅力,勉励处于逆境中的有志于天下事者,不要被失败吓倒,不要被暂时的逆境所困扰,要坚持不懈,将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论毅力对于我们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告诉我们,成败之道贵在持之以恒,人生有顺境有逆境,事情不分大小都有阻力,只有毅力至强的人才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只有毅力至强的人才能变逆境为顺境而到达成功的彼岸。四、解析题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A韩愈认为学业发展、品行修炼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B以上文字说了几层意思?作者对当时的社会图景是如何描绘的?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C上文哪一句可以解释为精心造就人才?刮垢磨光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A. “吾”与“子”分别代表什么? “吾”代表作者思想中乐观旷达的一面。“子”代表作者思想中消极悲观的一面。B.作者借水月之喻阐述了怎样的哲理? 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即世界上的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也有不变的一面。C苏子的这段话表现了他怎样的人生哲学?既然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也有不变的一面,用不着羡慕大自然的永恒,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暂,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对潇潇暮雨洒天下,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A划分写景的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内容。第一层:描绘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第二层:写雨后景象;第三层:写远景。B“红衰翠减”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借代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两句诗所表达的内容及其作用是什么?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4阅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下片,回答问题:体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布翠袖,揾英雄泪。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三句的含义是什么?表示自己的家乡已被金人占领,有家难归,自己有志报国,不能辞官归隐;B.词人借“树犹如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